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南非短篇小说

南非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05 06:23:23

『壹』 纳丁·戈迪默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她是写作短篇小说的能手,除了《面对面》以外,她发表的短篇小说集还有《毒蛇的柔和声音》(1952)、《六英尺土地》(1956)、《弗拉迪的足迹》(1960)、《不是为了出版》(1965)、《故事选》(1975)、《利文斯通的伙伴》(1975)、《肯定是某个星期一》(1976)、《战士的拥抱》(1980)、《那儿有什么事》(1984)和《跳跃》(1991)。这些短篇小说集以敏锐、深邃的目光,运用精炼、含蓄的语言,短小紧凑的结构,准确细致地描绘出南非的自然景色和不公平的社会中各种肤色的人们所表现出的种种心理态势。

『贰』 外国著名小说有什么。

以下以美国名著为例:

1、《教父》普佐;

2、《红字》霍桑 其他作品 《福谷传奇》;

3、《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4、《草叶集》惠特曼;

5、《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6、《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马克·吐温;

7、《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欧·亨利;

8、《马丁·伊登》杰克·伦敦;

9、《美国的悲剧》德莱塞;

10、《第二十二条军规》 海勒;

11、《雨王汉德森》 索尔·贝娄;

12、《战争与回忆》 赫尔曼·沃克;

13、《幼狮》 欧文·肖;

14、《钢窟》 阿西莫夫;

15、《皮袜子故事集》 库柏;

16、《大街》 辛克莱·路易斯;

17、《大地》赛珍珠;

18、《小妇人》路易莎·奥尔科特;

19、《裸者与死者》诺曼·梅勒;

20、《一位女士的画像》亨利·詹姆斯;

21、《幕府将军》詹姆士·克拉维尔;

22、《绿野仙踪》弗兰克·鲍姆。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世界名著

『叁』 1991年,南非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的简介

个人经历
内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 )从小个性独立,9岁就开始学习写作,15岁时便在南非的一家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10年之后,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面对面》(1949年)问世。几年之后,首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1953年)亦出版。迄今为止,戈迪默已经有10部长篇小说和10部短篇小说集问世,此外她还创作和编写了3部评论文集《黑人解释者》(1973年)、《基本姿态》(1988年)和《今日南非创作》(合编,1967年)。

戈迪默生来敏感正直,加之南非的动荡现实激发了她的责任感,这使她几乎在受到缪斯女神召唤的同时,便勇敢地投身于南非黑人的解放事业中。纵观戈迪默的创作轨迹,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与南非的现实密切相关。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种族主义的种种罪恶,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南非的黑人与白人的种种苦恼,以及他们为种族歧视制度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戈迪默不仅善于描写受压抑的白人心态、社会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也敢于正面描写黑人战士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正义斗争,歌颂为正义而英勇献身的人们。她以其创作实践证明,在南非,作家的基本姿态“只能是革命的姿态”。

戈迪默优秀的创作风格还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从50年代起,她就被评论界称为“一颗最明亮的彗星”;数本优秀短篇小说集的问世则使她赢得“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她的短篇小说结构精巧严谨,语言简洁凝重,叙述风格丰富多彩,描写角度多变,加之笔触细腻和善于烘托气氛,使她的优秀短篇作品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出色范例。戈迪默的长篇小说亦令人称道。80年代中已有评论宣称,其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已超乎短篇之上。正是由于戈迪默的创作以其高超的技巧深刻地表现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她才得以“因为史诗般壮丽的作品使人类获益匪浅”,而荣获199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肆』 非洲民间故事简短

基库尤人的故事
关于非洲最著名的部落传说,或许要属生活在肯尼亚山的基库尤部落了,人死以后,魂魄会变得毛骨悚然,如果死者是被谋杀,死魂恩格玛会紧随杀人犯直至杀人犯被折磨得自投罗网!年纪越大的死者,越值得敬畏,他们死后,会为他们举办更为隆重的仪式,来取悦他们的魂魄,不过万幸的是,不太重要的人的魂魄,并不总是那么危险。
2. 大象的起源
大象拥有极高的智商,因此砍巴人认为他们一定是从人类而转变而来的。相传,一个十分贫穷的人去请教一个叫Ivonya-Ngia的善人如何减轻他的痛苦,他拒绝了善人救济他的礼物---牛与羊,而选择问他如何能使自己变得富有,那名善人给出了一个奇怪的回答,他给了那名穷人一瓶膏药让他涂在他妻子的虎牙上,然后等牙长长了拿来卖钱。他照着善人所说的去做了,果真他的妻子长出了一双硕大的牙,于是他拿到集市上卖,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用牙换回了一群的牛羊。可是他的妻子拒绝了他再次拔牙的请求,于是她的牙越长越大,她的身体也越长越大,皮肤变得也越来越糙,终于他们的草房容不下她,于是她冲出了他们的房间,而奔向森林,成为了一只大象。当他的丈夫找到她时,她已经繁殖了好多只健康的小象,在丛林中自在的游荡。

『伍』 求所有的外国世界名著

法国: 巴尔扎克:《高老头》 《贝姨》 《被遗弃的女人》 《欧叶妮·格朗台》 《邦斯舅舅》 《幻灭》 《交际花盛衰记》 莫泊桑: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一生》《漂亮朋友》 雨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大仲马&小仲马: 《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茶花女》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凡尔纳:《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英国: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悲剧集》 托尔金: 《指环王》三部 狄更斯: 《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 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 勃朗特三姐妹:《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简爱》(夏洛特· 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安妮·勃朗特)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俄国: 普希金: 《普希金诗选》 高尔基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托尔斯泰: 《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琳娜》 契诃夫: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尼古拉奥斯特罗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德国: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美国: 玛格丽特 米切尔:《飘》 海明威: 《老人与海》 欧亨利: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 丹布朗: 《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马丁伊登》 菲次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其他地区: 丹麦: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 中东: 《天方夜谭》 南非: JM库切 《耻》 拉美: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印度:泰戈尔 《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捷克: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东洋文学读物: 夏目漱石 《我是猫》(推荐林少华译本) 川端康成 《古都》《雪国》《伊豆的舞女》(推荐叶渭渠译本)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中短篇作品集》《斯普特尼克恋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推荐林少华译本)等(注:对于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内涵等要有足够的领悟分辨赏析能力,否则将会理解流于庸俗) 渡边淳一 《失乐园》、《化妆》等 紫式部 《源氏物语》 江户川乱步 侦探小说系列

『陆』 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有哪些

多丽丝·莱辛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以多部鸿篇巨制而闻名于世,所得的奖项用莱辛自己的话说是:“得遍了欧洲所有的文学奖”。其实她的短篇小说也颇具特色,其中不乏名篇佳构。早期的短篇小说集《故事五篇》曾获得1954年毛姆短篇小说奖。她的中短篇小说按体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洲故事,以作者早年的非洲经历为题材;另一类以当代欧洲特别是英国生活为背景。这里选译的小说《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即属于前一类,而《穿过隧道》则属于后一类。

《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原载1955年2月26日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后收入短篇小说集《爱的习惯》(1957),是莱辛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第二天,《纽约客》即在其网站重新刊登了这篇小说。这篇作品曾被选入多种英文系教材。在我国,复旦大学巫漪云教授主编的《高级英语》教材即选编了该篇。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出生于约翰内斯堡的城里姑娘,嫁给丈夫理查德后,搬到他父亲史蒂芬的农场上,过起了农妇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把刚刚长出来的庄稼吃了精光,原来美丽如画的乡村转瞬间变成了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的废墟。用玛格丽特的话说:这不是废墟,那么,什么才算是废墟呢?然而饱经沧桑的老史蒂芬和儿子理查德却照吃照喝,非常乐观。 “‘本来可能会更严重的,’这就是他们说的话,‘本来可能会严重得多的’。”题目《一场并不算严重的蝗灾》和灾难的严重程度形成强烈的反差,是讽刺?还是乐观?恐怕一言难尽。多丽丝·莱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南非美丽的乡村景色,刻画了女主人公那微妙的心理变化,可谓入木三分。

《穿过隧道》原载1955年8月2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两年后收入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集《爱的习惯》。该篇小说说明莱辛的一个最普通的主题之一:一个人在试图获得完整的过程中面临着对生活预先的假设。

十一岁的男主人公杰里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既不是大人又不是小孩儿。有一年夏天他和母亲去国外度假,遇到几个比他大的男孩子在游泳。当他们游泳穿过一个狭窄的地下通道,游到大海中的一块巨大的岩石的另一边的时候,他觉得遭到了冷落和排斥。杰里找到了那个地下通道,并游了过去,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尽管这意味着在水下待的时间太长就会被淹死。达到了这一目的,从某种形式上来说,他长大了,获得了独立,不再依靠母亲了。
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

那一年,雨下得还算不赖;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来了,下得不大也不小——或者当男人们说,雨下得不赖的时候,玛格丽特就是这么猜想的。在像天气一类的问题上,她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见,因为即便要知道像天气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是需要经验的,而玛格丽特在约翰内斯堡出生,又在那里长大,所以就没有天气的经验。那些男人是她的丈夫理查德和他的父亲老史蒂芬,老史蒂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雨是毁灭性的还只是一般惹人烦的,他们两个人会就这个问题一争就是几个钟头。玛格丽特现在来这个农场已经三个年头了。她还是闹不明白,既然这些男人不管是说到天气、土地还是政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好话,他们怎么就不倾家荡产了呢。不过她渐渐地学会了这种语言。农民式的语言。她注意到,理查德和史蒂芬牢骚归牢骚,但他们并不会倾家荡产。他们也不会很有钱,他们就那么慢慢儿地溜跑着,日子过得还算舒适自在。

他们的庄稼是玉蜀黍。他们的农场有三千英亩,在一座座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①]河谷的山梁上——那是一片地势很高的干燥的农田,整年风吹日晒,一到冬天就寒冷无比,尘土飞扬;不过眼下这几个月天气湿润,连绵数英里是绿油油的叶子,一阵阵潮湿而柔和的热浪带着水汽。多美的景色啊!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天空宛若辉煌壮丽的湛蓝色的殿堂,山下是一层层的翠绿和一片一片空旷的乡野大地,二十英里开外,在河流的对岸,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峦直插云霄。天空把她的眼刺得生疼。她不习惯。城里的人是不大看天空的。所以,那天晚上理查德说:“政府发出预警说,要闹蝗灾了,从北方的滋生地下来。”她就本能地朝她周围的树上看看。蝗虫,成群结队蝗虫——太可怕了!然而理查德和老头子却抬起眼,朝最近的山顶上望去。“我们有七年都没闹蝗灾了,”一个说,另一个说:“它们是周期性的,闹蝗虫也是周期性的。”然后接着说:“我们这一季儿的庄稼算是完了!”

不过他们还是照常到农场去干活,直到有一天,他们在路上回家午休时,老史蒂芬停了下来,抬起手指头,指了指。“看,看哪!”他大喊:“它们在那儿!”

玛格丽特听见他的喊声,跑了出来,和他们一起朝山上望去。仆人们也从厨房里出来了。他们都站着,凝望着。在山的一层层岩石上空,是一带铁锈颜色的空气。蝗虫。它们到那里了。

理查德立即冲厨师吼。老史蒂芬朝家童叫。厨师跑过去敲打那张挂在一条树枝上的生锈的犁铧,敲犁铧是在危急的时刻,用来召集劳工的。家童朝商店跑去搜集罐头盒——只要是金属块儿就行。整个农场上响起了“嘡嘡”的锣声,劳工们从场院里涌出来,指着山,激动地喊叫。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家里,理查德和老史蒂芬在向他们发布命令:快,快,快。

他们又跑着离开了,两个白人和他们在一起,几分钟之后,玛格丽特看到,农田四周都升起了烟火。政府的预警来的时候,每一块耕地都预备好了一堆堆的柴草。有七块耕地用栅栏围了起来,那里的玉蜀黍苗刚刚长出来,在浓厚的黑红色笼罩下,形成一片翠绿色的纱,每一块田地的四周都飘飘荡荡地升起了浓浓的烟云。男人们在往火里扔湿叶子,这样烟就又黑又呛人。玛格丽特在看那山峦。现在有一片长长的低垂的云在移动,还是铁锈的颜色,在她看的时候,这云块在向前、向外膨胀。电话铃响个不停——邻居们说,快,快,蝗虫来到这儿了!老史密斯家的庄稼已经给吃成平地了。快,你赶快点火吧!当然了,尽管每个农民都希望蝗虫能忽略掉他家的农场,接着去下一家,可是只有警告别人才是公平的;一个人做事要公平。连绵五十英里的乡野里,到处是浓烟,从无数的火堆里升起。玛格丽特在接电话,不接电话的空当里,就站着看蝗虫。空气在变黑——一种怪异的黑,因为太阳还在炽热地照射着。这像是一场黑色的草原大火,当浓烟把空气弄得很厚,阳光照下来是扭扭曲曲的——一种浓浓的炽热的桔黄色。空气也是压抑的,有一种暴风雨般的沉重。略带红色的帷幕前面是蝗虫的先头部队,后面是主力部队,从浓黑的云层里露出来,几乎顶到太阳那里去了。

玛格丽特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来帮上忙。她不知道。这时,老史蒂芬从地里走了上来。“我们完了,玛格丽特,我们完了!”他说。“那些个要饭的主儿半个钟头儿就能把农场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吃光!可是现在才是半下午啊。咱们要是能弄出足够多的烟,弄出足够多的声音,直到太阳落山,它们也许就会在别的地方落下来。”他接着说:“让水壶一直烧着。干这活儿,口渴。”

所以,玛格丽特就去厨房,往火里加煤,烧水。此刻,在厨房的铁皮房顶上,她听得见蝗虫落到房顶上发出沉闷的怦怦的声响,或是一只蝗虫顺着铁皮斜坡,擦着铁皮“刺啦”一声滑落下来。这才是头一批。从下面的田地里,传来上百个汽油桶和金属块儿的敲打声,丁丁丁,当当当。玛格丽特往一个汽油桶里灌水的时候,史蒂芬不耐烦地等着,一个桶里灌的是茶——是桔黄色的甜甜的热茶,另一个汽油桶里灌的是水。趁这点时间,他告诉她,大约二十年前,他被蝗虫大军吃光了,吃得是倾家荡产。然后,他还在说话,就提起沉重的汽油桶,一只手提一只,用一个木头架子在两头挑着,顺着道路,慢慢地朝那些口渴的劳工们走过去。

到了这会儿,蝗虫像是冰雹一样落在厨房的屋顶上。听起来像是一场猛烈的暴风雨。玛格丽特朝外面看看,看见空中的蝗虫遮天蔽日。她咬紧牙,朝着蝗虫冲了过去;男人们能做什么,她就能做什么。头顶上,空气是厚重的——到处是蝗虫。蝗虫朝她扑打过来,她把它们扒拉开——这些沉重的、红棕色的小东西,用那晶亮的珠子一样的老人眼看着她,一边用坚硬的、带锯齿的腿钩住她。她恶心地摒住呼吸,又破门冲进了屋里。屋里则更像是在下大暴雨。铁皮屋顶在发出回响,而地里传来的敲打铁器的喧响则像是打雷。她向外面望去,所有的树都是怪怪的,静静的,上面粘着蝗虫,枝丫都压得贴到了地上。到处爬的都是蝗虫,弄得大地似乎也在动,田地她是一点儿都看不清了,蝗虫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朝山上望去,就像是看倾盆大雨,甚至在她看的时候,猛地又冲来一群蝗虫,把太阳的光线都遮住了。天多半像是黑夜,黑魆魆的一片。突然从灌木丛中传来清脆的“咔啪”一声响——一条树枝折断了。接着是另一条树枝折断了。一棵树顺着斜坡缓缓地倾斜下来,重重地摔到地上。从冰雹似的蝗虫群中,冲出一个人来。还是要茶,还是要水。玛格丽特给他们烧水,泡茶。她不停地往火里加煤,往罐子里灌水,现在是下午四点钟了,蝗虫在头顶上蜂拥而至,横扫过天空,已经有好几个钟头了。

老史蒂芬又走上来了——每走一步脚下都“咔吃咔吃”响,都要踩死蝗虫,他浑身上下粘的都是蝗虫——他一边咒骂,一边用他那顶旧帽子朝空中扑打。走到门口,他突然停下来,飞快地拉掉那粘着的蝗虫,把它们扔掉,接着急忙冲进免遭蝗虫侵袭的客厅。

“所有的庄稼全都完蛋了。一点儿都没剩下,”他说。

然而,锣还在敲响,男人们还在喊叫,玛格丽特问:“那,你们怎么还在干呢?”

“主要的蝗群还没有落下来。这些蝗虫带着很重的卵子。它们在寻找一个地方落下来产卵。我们要是能阻止主要的蝗群落到我们的农场上,一切就都好了。它们要是得到一个机会产卵,以后产的蚂蚱就会把我们的所有庄稼吃个精光。”他从衬衣上摘下一只跑散的蝗虫,用他的大拇指指甲掐成两段;蝗虫身体里面凝结着卵子。“想象一下,一繁殖就是几百万啊。你看见过蚂蚱群大摇大摆地爬行的场面吗?没见过?唉,你算是幸运了。”

玛格丽特心想,一群蝗虫成虫就够糟糕了。外面,地上的光这会儿是一种淡淡的浅黄色,移动的阴影使光线暗淡下来;移动着的蝗虫像云块似的忽而浓密,忽而稀疏,仿佛是暴风骤雨一样。老史蒂芬说:“蝗虫后面有风。那可不得了。”

“情况会很糟糕吗?”玛格丽特害怕地问。老人家语气重重地说:“我们全完了。这一群也许会过去,可是它们已经开始了,就会从北方一群接一群地飞过来。然后就会有蚂蚱。这一闹恐怕就是三四年呐。”

玛格丽特无助地坐了下来,心里想,唉,要完,就完吧。现在怎么办?我们三个不得不回到城里。然而刚想到这一点,她飞快地看了一眼老史蒂芬,老人家在这乡下种了四十年地,有两次弄得倾家荡产,但她知道,什么东西都不可能使他去城里当一个职员。她为他感到心痛;他一脸的倦容,由于操劳,从鼻子到嘴唇都留下了深深的皱纹。可怜的老人家。有一只蝗虫不知怎么跑到他衣兜里了,他把蝗虫举起来,拿着蝗虫的一只腿。“你那些腿啊,真有劲儿,就像是钢弹簧一样,”他乐呵呵地对蝗虫说。在过去几个小时,他虽然一直在斗蝗虫,踩蝗虫,冲蝗虫喊叫,把蝗虫扫成一大堆一大堆的,然后放火烧掉,然而他却把这一只拿到门口,小心翼翼地扔了出去,让它找它的同伴儿去,仿佛连它的一根头发丝儿都不愿意伤害似的。这使玛格丽特感到很是安慰,她立刻感到高兴了起来,高兴得毫无道理。她想起来了,在过去的三年里,男人们说,他们给彻底毁掉了,再也无法挽回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闺女,给我弄杯喝的,”史蒂芬接着说,他把一瓶威士忌放到他身边。

与此同时,玛格丽特想到,她的丈夫就在外头,在滂沱大雨般的蝗虫群中,当当当地敲着锣,往火堆上扔树叶,浑身上下都粘满了蝗虫。想到这儿她不寒而栗。“您怎么能忍受让它们碰到您呢?”她问史蒂芬。他不满地看了她一眼。她就恰如其分地感到谦卑了,正像他们结过婚后,理查德带她回到农场上时那样感到谦卑一样。当时史蒂芬头一回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她那城里人的打扮——头发是金色的,烫成波浪形,指甲尖尖的,染得鲜红。现在,她完全是一个农民的妻子了,穿着朴实的鞋子和结实的裙子。说不定她最终甚至能让蝗虫落到她身上的。

灌下去几杯威士忌后,老史蒂芬又回去战斗了,现在像是趟水一样,在闪闪发光的棕色的蝗虫的波浪中穿行。

五点钟。再过一个钟头太阳就要落山了。那时蝗虫就会落下来。头顶上还是那么厚厚的一层。树木成了闪着棕色光芒的粗糙的大堆。

玛格丽特哭了起来。整个情况都是那么完全没有希望。不是年成不好,就是蝗灾;不是蝗灾,就是虫害或草原大火。总是有事儿。蝗虫大军那“唰唰”的响声颇似暴风雨中的一座大森林。地面是看不到了,到处是闪着光芒的棕红色的汹涌的波涛。大地像是被淹没在蝗虫里了,被可恶的棕色的洪水淹没了。屋顶在蝗虫的重压之下,好像是要沉没了一样;门在蝗虫的压力之下,像是要退缩了;屋子里像要灌满蝗虫了——天已经是那么黑了。她透过窗户看看天空。空气更加稀薄,飘荡的乌云间或露出些蓝色的缝隙,那蓝色的缝隙也是冷冷的,薄薄的;肯定是太阳就要落山了。透过蝗虫的浓雾,她看见几个人影走近了。先是老史蒂芬,勇敢地大步向前走着,接着是她的丈夫,疲惫不堪,面容憔悴的样子,他们身后是仆人们。他们都在和蝗虫一起爬行。锣声已经停了下来,玛格丽特什么都听不到了,只听得无数的翅膀“沙沙”地响个不停,。

两个男人拍打掉蝗虫,走进门来。

“哎,”理查德亲亲她的脸颊,说,“主要的蝗群已经过去了。”

“看在上帝的份儿上!”玛格丽特愤愤不平,她半是哭,半是说:“这儿的情况糟糕透顶了,不是吗?”因为尽管夜晚的空气不再是浓浓的黑色,是清澈的蓝色了,一群昆虫在空中“嗖嗖”地上下翻飞,但别的一切东西——树木、建筑、丛林和大地——在涌动着的棕色的团块下面,都没有了。

“夜里要是不下雨,把它们困在这里,”史蒂芬说,“要是不下雨,用水把它们压下去的话,明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它们就走了。”

“我们一定会有一些蚂蚱的,”理查德说,“不过不是主要蝗群。那也是了不得的。”

玛格丽特自己警醒过来,擦擦眼睛,装作没有哭过的样子,给他们端来一些晚餐,因为仆人们累得都走不动了。她打发他们去场院里休息了。

她端了晚饭后,坐着倾听。她听说,玉蜀黍一棵都没有留下。一棵也没有。蝗虫一走,他们就要把栽植机弄出来了。他们必须重新开始。

玛格丽特心里想,如果整个农场上到处爬的都是蚂蚱,播种又有什么用呢?不过他们谈论政府发的新手册时,她还是听着。手册上讲解如何战胜蚂蚱。外面必须一直有人,在农场上巡逻,观察草丛中的动静。当你发现一片蚂蚱的时候——很小、很活泼的黑东西,像蟋蟀——就在这片蚂蚱周围挖个壕沟,或者使用政府提供的喷雾器对蚂蚱喷洒农药。政府要求,在这个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灭这种祸害的计划中,每一位农民都要配合。总而言之,你必须从根源上铲除蝗虫。这些男人说话,就像是在计划一场战争,玛格丽特都听呆了。

夜晚非常宁静,除了偶尔能听到树枝折断或者一棵树訇然倒下的声音,听不到蝗虫大军在外面安营扎寨的迹象。

玛格丽特睡在理查德旁边的一张床上,她睡得很不好,而理查德睡得跟死去了一样。早晨,她醒来就看到黄色的阳光照在对面的床上——清澈的阳光,偶尔有一块阴影从中移动过去。她走到窗户边。老史蒂芬站在她前面。他站在那里,站在外面,低头凝视着那片丛林。她凝视着,感到大吃一惊——又感到着迷,这完全违背她的意愿。因为每一棵树,每一棵灌木,整个大地,仿佛都点燃起了淡淡的火焰。蝗虫们在展开翅膀,抖掉夜晚落到身上的露珠。到处都微微闪耀着略带红色的金色的微光。

她走出去和老人家站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站在蝗虫堆里。两个人站着,看着。头顶上,天空是蓝色的——湛蓝而澄澈。

“好美啊,”老史蒂芬满意地说。

啊,玛格丽特想,我们可能是毁了。我们可能要倾家荡产,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见过一大群蝗虫在黎明时分展开翅膀的。

在远处的山坡上,天空中出现了一片淡红色的云块。云块加厚,散开。“它们往那里走了,”老史蒂芬说,“蝗虫的大部队往那里走了,往南走了。”

此刻,蝗虫从树上,从他们周围的地上,在抖动翅膀。它们试一试翅膀,看看翅膀是否足够干,这时候它们就像小飞机一样在谨慎地移动,准备起飞。它们飞走了。一阵红棕色的汽团从延绵几英里的丛林里、从农田里——从大地上升腾了起来。阳光又暗了下来。

粘满蝗虫的树枝伸展开来,它们身上的重量减轻了,但是除了树枝和树干上黑乎乎的骨架以外,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绿色——一点儿绿色都没有。他们整个早上都在看,他们三个人——理查德终于起床了——棕色的树冠变薄,分裂,散开,向上飞去,和大部队会合,现在,一片棕红色的云块出现在南方的天空里。原先新种的嫩玉蜀黍苗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纱,而今却是光秃秃的一片。一幅劫后余生的景象——没有绿色,哪里都没有绿色。

到了中午,淡红色的云团飘走了。偶尔,只有一个蝗虫蹦了下来。地上到处是死蝗虫或是受伤的蝗虫。那些非洲劳工们用树枝把它们扫到一起,收到罐子里。

“玛格丽特,吃过晒干的蝗虫吗?”老史蒂芬问。“二十年前那一次,我破产了,就靠吃玉蜀黍饭和干蝗虫过活,吃了仨月啊。蝗虫还真算是不赖——很像是熏鱼,你要是想想的话。”

可是玛格丽特倒宁肯不去想。

吃过了中午饭,男人们去地里了。所有的庄稼都得重种。要是运气还有点儿好的话,再来一群蝗虫不要这样子过来。不过他们希望不久能下场雨,这样能长出一些嫩草来,要不那些牛就会饿死;农场上连一片草叶也没有留下。至于玛格丽特呢,她在试图习惯要闹三四年蝗灾的想法。从现在开始,蝗虫就像是天气一样了——随时都会发生。她感觉就像是一场战争的幸存者;如果这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的乡野不是废墟——唉,那么,什么才算是废墟呢?

不过,男人们吃晚饭时胃口还是很好。

“本来可能会更严重的,”这就是他们说的话,“本来可能会严重得多的。”

这是《外国文艺》上的,应该比较权威

『柒』 求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短篇小说,急!!!

第3次世界大战!(短篇小说)
美国经历了多次病毒事件,也损失了许多领土和金钱!在这时,T G病毒泄露了。。。这个关系人类生亡的事件。。。。 保护伞公司最终还是被美国政府搞跨了,病毒和资料以及纵多许多官员都不知情的文件都丢失了,这实在让美国政府头痛!花费大量生命大量武器大量金钱换来的却是一场空,同时他们也愤怒了,誓言不稀一切代价抢回病毒! 伞公司一名研究人员-艾罗拥有G。T病毒,也有研究资料,他现在无路可走,要么被抓。要么逃到国外去,他逃了。。。 艾罗带着病毒潜逃到中国。。 中国政府正准备动用武器收复台湾,战争开始了,美国当然不会做事不关,马上护卫台湾领土,与中国开战,日本也向中国开战!这是携带病毒的艾罗为了报复美国政府,决心想把病毒泄露给中国病毒研究人员。。。。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中国一旦拥有病毒。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事实正如所了。。艾罗将G T病毒都转交给中国国防研究所。。。。。并获得了9辈子都用不完的财产。但是永久不得离开中国的管辖范围内。。也就是说他被高级的拘押了。。。 中国政府迅速的了界了病毒的原理,也动了邪恶的念头!。。。。。。。 战争打到第2周,中国似乎还没有收复台湾。。。反而经济萧条。。无力再继续打了,不要命的中国人要发狂了!他们被美国激怒了!他们要让美国日本双被奉还!!!!! 中国将G T病毒复制。。。。已经拥有可以让全世界都变成地狱的能力了!中国政府秘密派遣2艘潜艇分别抵达日本和美国领土。。在日本大板。。研究人员将病毒注射到了市民体内,。。。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是怎么一会事情。。然而大板沦陷了。。。也成了莱肯镇的复制品。美国的洛山机也慢慢沦陷了。。。这个消息让2个震惊了。。决定用核武器消灭病毒也消灭中国! 凭中国人的智慧,他们造除了核病毒。。。就是发射型的病毒。被击中的区域病毒会快速蔓延!!!这个消息实在让人消魂啊!!这比核武器还要毒啊!强悍的生化武器!同时。在台湾本土。中国将抓捕的美国以及日本的腐儒带回本土。注射了G强化型病毒。G强化形是由一个叫石海的博士研究而成,注射后人体激素快速增长!并且细胞变异!是变异人体型比正常人大3倍!!骨骼也坚硬无比!简直就是刀枪不如!(与追追十分相似,只不过外表并没有扭曲)中国在短时间制作了5000多个生化兵器--G强化体。 日本的病毒没有控制好,已飞快的速度蔓延到各地,而美国的举动就是一个原子弹了决,而他们并不敢核打击中国。。他们实在怕核毒弹。中国将生化兵器投入竟日本和美国,双方仍然打着持久战。 结局: 日本最终成了废国,这个让美国既害怕又愤怒!台湾也回归了中国!美国决心与中国拼了,向中国各地同时发射50枚核弹!中国中了12枚!分别在武汉新疆广东上海等等区域,这一举动违法了不动用核武器的条理,纵多国家对美国开战!核战开始! 中国不会白白损失掉这些城市,想美国每个洲每个城市各发了核毒弹和氢弹。。美国病毒迅速蔓延!西部完全成为SS的天堂。。中国在这期间研制出了拦截核动能武器以及洲弹的防空仪器!可以覆盖住整个中国,同时。美国向中国发了8个氢弹。中了1棵。在中国云南边境。而美国向自己本土受感染的区域放射了氢弹。。病毒战时控制住了,但是多方国家的核弹头不是假的。。。。美国被打爬下了。。。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让中国震撼!!美国日本同时倒在了自己的脚下,台湾也回到了中国,但是中国多个城市毁誉一旦。。而且中国政府面临瘫痪,中国人口降制2亿。。上海生物研究所还省下2405个生化兵器!90个氢弹头,400个原子弹,4个中字弹同时中国拥有这病毒也让领国感到惧怕和恐慌,其他国家纷纷联合起来,想要让中国和日本一样消失在海洋里,他们秘密调遣核弹头,准备把中国打个措手不即。。。中国间谍探到了情况,也将剩余的G强化体和T弹头指着对自己有威胁的国家。3战争的结局快要到来。。 中国快速将导弹以及G强化体发射致各国家,也遭到了核武器的轰击!双方持续打了1周。。。中国大部分区域被轰平了。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制造病毒武器的地方)也被毁了,而欧洲和俄罗斯,以及非洲南非都受到了生化武器的袭击,和T毒的蔓延。后果不用我说了吧!。。。2081年。俄罗斯也采用核武器控制病毒的方法将自己的领土炸平!欧洲也没控制好,最后全不沦陷,由于世界遭到多次核打击,出现了核冬天,同时较多区域塌陷,气温下降24度! 2081年11月16日。欧洲成为废墟所有人全部灭亡,俄罗斯也停战整顿自己的国家,南非非洲全部成为废墟。。俄罗斯政府为了防止病毒再次蔓延,使用了8个氢弹。。。---------欧洲。。全部被炸平。。。这时全球只剩下10多个国家,世界宣布无军事政策,将所有武器所有生化武器全部销毁,可是,这已经太晚了,病毒还是蔓延了,覆盖了全球!覆盖了我们的家园,也覆盖了中国。。。。。。。。。。。。。。。。。。。

『捌』 世界10大文学短篇巨匠是哪些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没听过十大的

(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莫泊桑受福楼拜的影响极大,他具有独特的视角,见他人之所不见,以平淡的情节塑造人物,真实的细节凸现性格,反映了现实的思想内容,又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格调。
莫泊桑从描写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着手,把短篇小说的技艺运用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形成了逼真、自然的写作风格。他的叙述笔调几近白描,生动而惜墨如金,寥寥数笔,人物的环境、气氛跃然纸上,描写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2)契诃夫

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 “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3)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
,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
从艺术手法上看,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以含泪的微笑著称。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玖』 名人短篇故事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感恩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京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愉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宽容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著的是这样的一段话: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立志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勤学
常林带经耕锄
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亲情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友情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的妻子玛丽·白恩士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1月8日,马克思从伦敦给曼彻斯特的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地诉说了一大堆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帐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孩子上街没有鞋子和衣服,“一句话,魔鬼找上门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忘却了、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从前,两位挚友之间常常隔一、两天就通信一次,这次,一直隔了5天,即1月13日,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复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的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回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已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以后,当双方都平静下来的时候,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从我这方面说,给你写那封信是个大错,信一发出我就后悔了。然而这决不是出于冷酷无情。我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可以作证:我收到你的那封信(清晨寄到的)时极其震惊,就像我最亲近的一个人去世一样。而到晚上给你写信的时候,则是处于完全绝望的状态之中。在我家里呆着房东打发来的评价员,收到了肉商的拒付期票,家里没有煤和食品,小燕妮卧病在床……”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这封信后,恩格斯立即谅解了马克思。1月26日,他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对你的坦率,我表示感谢。你自己也明白,前次的来信给我造成了怎样的印象。……我接到你的信时,她还没有下葬。应该告诉你这封信在整整1个星期里始终在我的脑际盘旋,没法把它忘掉。不过不要紧,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随信还寄去一张100英磅的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

有好几个故事哦!

热点内容
苏雪小说外卖免费全文 发布:2024-10-06 06:13:57 浏览:807
校园都市yy的小说 发布:2024-10-06 06:05:51 浏览:811
哪个网络小说家是蚌埠的 发布:2024-10-06 05:47:54 浏览:873
星芒小说游戏 发布:2024-10-06 05:23:03 浏览:361
找几篇重生网游类小说 发布:2024-10-06 05:09:32 浏览:162
我和他的小秘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4-10-06 04:41:47 浏览:475
经典小说与你共赏落日余辉 发布:2024-10-06 04:16:44 浏览:151
男人是洁癖小说都有哪些书名言情 发布:2024-10-06 04:07:59 浏览:221
重阳传人在都市小说 发布:2024-10-06 04:07:58 浏览:421
邀欢小说全文免费 发布:2024-10-06 04:03:59 浏览: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