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短篇小说
1. 沈从文的小说集有哪些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等,建议看《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沈从文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什么
有《石子船》、《唐宋铜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文赏玉》和《湘行散记》。
1、《石子船》
城市和乡村的连接点是“石子船”,通过“石子船”上的船主、拦头、散弟兄等几个人的生活为线索,透视社会和政局的变化,船主听到传闻说|某某党在康村,他心里不时想到自己存在老姑母处的钱,担心自己的钱被弄走,心里忐忑不安,做什么事也不踏实。
当他到康村时候看到自己的钱完好无缺才放心,然而只是有人报告说有人死了,他匆忙赶回来,才知道八牛已被水淹死,这一次在赔本意义上告了结束。
2、《唐宋铜镜》
《唐宋铜镜》是1958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编者是沈从文。图册选编了唐、宋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铜镜图片931幅,同时,自战国到隋代有代表性的铜镜和唐、宋各代铜镜的摹绘图与拓片,也选编了72幅,作为附录。书前有《题记》一篇。
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由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图书,作者是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文学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
4、《从文赏玉》
《从文赏玉》讲述玉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文化内涵最厚重、艺术成就最辉煌、经济价值最可观的特种工艺美术品。观赏一件玉器作品等于在品味一段中国的历史,并可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养分。
5、《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3. 沈从文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在二百字左右)
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1918年在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旧军队的黑暗与人民的淳朴、雄强,使他产生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愿望和不断思索民族命运的沉忧隐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独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得到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样式,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并写有意在探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评论多篇。1933年9月,接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经两年又与萧乾合编此刊。围绕这个当时地方文坛的重镇,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京派作家群。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写撑渡船老人与孙女翠翠的纯朴生活及翠翠的恋爱悲剧,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径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 。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美国讲学。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其文学作品近年得到大力整理出版。
他的创作构筑成充满艺术魅力的湘西世界及其相映的的都市上流社会系统,表现他特殊的文化批判精神与重造民族性格的理想。对故乡自然美、人情美和乡民原始生命力的礼赞,表明他站在乡村中国立场上来看待整个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的痛苦过程。他主要创造了乡土抒情小说文体,其散文继承古代游记、笔记的传统,素淡而动人,都对当代文学发生着影响。
[著作书目]
鸭子(小说、戏剧等合集)1926,北新
蜜柑(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
入伍后(小说、戏剧合集)1928,北新
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1928,新月
老实人(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
阿丽思中国游记(童话)1928,新月
篁君日记(中篇小说)1928,文化学社
山鬼(短篇小说)1928,光华
雨后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28,春潮书局
长夏(短篇小说)1928,光华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2卷,童话)1928,新月
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1928,人间
呆官日记(中篇小说)1929,上海远东书店
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1929,红黑
十日夜间(小说、戏剧合集)1929,光华
神巫之爱(中篇小说)1929,光华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
凤子(短篇小说集)1930,杭州苍山书店
一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1930,光华
沉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1930,神州
旧梦(长篇小说)1930,商务
石子船(短篇小说集)1931,中华
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1943,新月
龙朱(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寻乐轩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长篇小说)1931,上海大东书局
虎雏(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记胡也频(散文)1932,光华
泥涂(中篇小说)1932,北平星云堂书店
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
阿黑小史(中篇小说)19333,新时代
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
一个母亲(短篇小说)1933,上海合成书局
沫沫集(评论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
游目集(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如蕤集(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从文自传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
记丁玲(散文)1934,良友
边城(中篇小说)1934,生活
八骏图(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从文小说集 1936,上海大光书局
湘行散记(散文集)1936,商务
从文小说习作选(上下册)1936,良友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说集)1936,复兴
新与旧(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东方现代文选(论难文)编选,1936,上海东方文学社
东方现代文选(记叙文)编选,1936,上海东方文学社
废邮存底(书信体文论集)与萧乾合著,1937,文生
一个妇人的日记(短篇小说)1938,晨光
记丁玲(续集,散文)1939,良友
湘西(散文)1939,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
昆明冬景(论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
主妇集(短篇小说集)1939,商务(长沙)
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1940,上海三通书局
如蕤(短篇小说集)1941,上海艺流书店
烛虚(散文评论集)1941,文生
沈从文自转 1943,上海中央书店
春灯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
云南看云集(评论集)1943,重庆国民图书出版公司
黑凤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
长河(第1卷,长篇小说)1945,昆明文聚社
沈从文小说选集 1957,人文
中国丝绸图案 与王家树合编,1957,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唐宋铜镜 1958,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龙凤艺术(文集)1960,作家
沈从文短篇小说选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
从文小说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
从文散文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1,香港商务
沈从文散文选 1981,湖南人民
沈从文小说选(1—2))1982,人文
沈从文散文选 1982,人文
沈从文文集(1—12)1982—1984,花城、香港三联
沈从文选集(1—5)1983,四川人民
湘西风采(散文集)沈从文等1983,湖南人民
神巫之爱(小说、散文集)1983,花城
凤凰(小说散文集)1986,文化艺术
沈从文代表作(小说、散文集)1987,黄河文艺
4. 沈从文最代表的作品
小说:边城、长河(这两部是他的著名长篇,其实还应该弄本《沈从文中短篇小说选集》之类,因为他的中短篇小说也出类拔萃)
散文集:湘行散记
5. 沈从文小说代表作
1.《虎雏》
豆瓣评分:9.5
作品简介: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文学家之一,沈从文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本书选录了其中短篇小说经典共18篇。其中《虎雏》是最具现实讽刺意味的名篇,故事讲述了“我”作为读书人,一心想把做军官的六弟身边的小兵培养成读书人,为这个年轻人付出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代价,而最终这个小兵还是伙同一个兵杀了人,逃往异地。从充满希望到令人揪心,出乎意料的结果不仅给“我”带来愿望落空的悲痛,同时也使“我”流露出一种知识分子渴望改造国民却彻底失败的茫然与困惑,颇具反讽意味。
书友点评:虎雏,大小阮,若墨医生三篇最为深刻。
2.《边城》
豆瓣评分:9.4
作品简介: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公开的秘密》收录八个相互关联的短篇故事。《公开的秘密》中有失踪的女学生,签约的拓荒者新娘,在晚餐会上离奇嫁给澳大利亚求婚者的女隐士,一个逃离巴尔干的女人——她又启发了一位逃离丈夫和情人的加拿大女人。《公开的秘密》收录的这八个故事中,艾丽丝门罗唤起了旧爱重来的毁灭性力量。
书友点评:淡淡的情节,潮湿氤氲的精致,没有发生的爱情?
6. 沈从文的小说有那些
年表 1902 年 12 月 28 日 生于湖南省西部的凤凰县,原名沈岳焕。 1917 年 秋 自县第一小学高小毕业。这是他最后学历。 8 月 入地方军队当兵。 1922 年 夏 只身抵北京,住酉西会馆。半年后迁银闸胡同一公寓“窄而霉斋”,进行自学。 1924 年 12 月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6 年 11 月 《鸭子》(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合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927 年 9 月 《蜜柑》(短篇小说),由新月书店出版。 1928 年 1 月 赴上海。 2 月 《入伍后》(小说戏剧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7 月 《老实人》由现代书局出版。 同月《阿丽思中国游记》(长篇小说),第一卷由新月书店出版。 同月《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8 月 被胡适聘为上海中国公学讲师。 9 月 《篁君日记》(长篇小说),由文化学社出版。 10 月 《雨后及其他》由春潮书局出版。 12 月 《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由人间书店出版。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二卷由新月书店出版。 1929 年 1 月 《红黑》《人间》两杂志创刊,与胡也频、丁玲合编。 同月《呆官日记》(长篇小说),由远东图书公司出版。 2月 《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由红黑出版社出版。 3月 《十四夜间及其他》(短篇小说集),由光华书局出版。 7月 《神巫之爱》(中篇小说),由光华书局出版。 1930 年 2月 《一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由光华书局出版。 4月 《旅店及其他》由中华书局出版。 6月 《沈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 12 月 《旧梦》(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1 年 1月 《石子船》(短篇小说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同月 胡也频被捕,不久被枪杀于上海龙华。 4月 陪同丁玲及其孩子回湖南常德。 5月 《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秋 应杨振声之邀赴山东青岛大学任教。 8月 《龙朱》(短篇小说集),由晓星书店出版。 同月《一个女演员的生活》(长篇小说),由大东书局出版。 1932 年 1月 《虎雏》(短篇小说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5月 《记胡也频》(长篇传记),由光华书店出版。 7月 《泥涂》(中篇小说),由星云堂书店出版。 秋 应杨振声之邀赴北京参加中小学教材编选委员会的工作。 11 月 《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1933 年 3月 《阿黑小史》(中篇小说),由新时代书局出版。 同月《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5月 丁玲被捕失踪。 7月 发表《记丁玲女士》,于《国闻周报》连载,后集为《记丁玲》。 同月《凤子》由巷山书店出版。 9月 与张兆和结婚。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 10 月 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起京海论争。 同月《一个母亲》(中篇小说),由合成书局出版。 11 月 《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由现代书局出版。 1934 年 1月 返湘西探母病。 4月 《游园集》(短篇小说集),由大东书局出版。 5月 《如蕤集》(短篇小说集),由生活书店出版。 7月 《从文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 9月 《记丁玲》(散文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0 月 《边城》(中篇小说),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5 年 12 月 《八骏图》(短篇小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 年 1月 《从文小说集》(短篇集),由大光书局出版。 3月 《湘行散记》(散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4月 《沈从文选集》(短篇小说集),由万象书屋出版。 5月 《从文小说习作选》(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月 《沈从文小说集》(短篇集),由仿古书店出版。 10 月 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引起关于当前创作关于反“差不多”运动的争论。 11 月 《新与旧》(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7 年 1月 《废邮存底》(散文集,与萧乾合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8月 离京转道天津、烟台、济南、南京、武汉、长沙,到大后方。后又回湘西。 1938 年 4月 离沅陵,经贵州到达云南昆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副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本年《一个妇人的日记》(小说),由星光书店出版。 1939 年 1月 发表《一般或特殊》,引起关于“反对作家从政”的讨论。 8月 《湘西》(散文集),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 9月 《昆明冬景》(散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同月《记丁玲》(续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2 月 《主妇集》(短篇小说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0 年 本年《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集),由三通书局出版。 1941 年 1月 《如蕤》(短篇小说集),由上海艺流书店盗编出版(与生活书店出版之同名小说集篇目不同), 8月 《烛虚》(散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3 年 4月 《春灯集》(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6月 《云南看云集》(杂文集),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7月 《黑凤集》(短篇小说集),由桂林开明书店出版。 9月 《长河》(长篇小说),由桂林开明书店出版。 1945 年 1月 《长河》出昆明文聚社版。 1946 年 夏 离昆明返京,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大公报》兼编、《益世报》等四种报纸副刊。 10 月 《沈从文杰作选》(短篇小说集),由新象书店出版。 1948 年 8 月 《长河》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49 年 秋 入中央革命大学研究班学习。后改行于历史博物馆工作。 1963 年 周恩来提议其参与《中国历史图谱》的编写。 1964 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初稿完成。 1969 年 赴湖北咸宁干校,在双溪看菜园子。 1971 年 获准回京。 1978 年 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1980 年 赴美国访问讲学。 1981 年 1981 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8 年 5 月 10 日 于北京逝世。
7. 沈从文短篇小说渔概括
沈从文短篇小说《渔》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写于1929年,正好是“从文成熟时”。它贯通“过去”和“现在”,连通人事中的“神性”和“魔性”,既有“斗争”又有“合作”,讲的虽是两个家族及两个兄弟的事,其所指却是两个民族的关系。开篇后,《渔》里面提到的湘西华山寨乌鸡河两岸“甘”、“吴”两族的争斗与鲁迅小说《药》里面华家、夏家的譬喻色彩如出一辙,直接指向便是苗汉两族的民族斗争,书中写道:“在那里,有两族极强,属于甘家为大族,属于吴家为小族。小族因为族小,为生存竞争,子弟皆强梁如虎如豹。大族则族中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读书识字者比持刀弄棒者为多。象世界任何种族一样,两族中在极远一个时期中在极小事情上结下了冤仇,直到最近为止,机会一来即有争斗发生。”
“过去一时代,这仇视,传说竟到了这样子。两方约集了相等人数,在田坪中极天真的互相流血为乐,男子向前作战,女人则站到山上呐喊助威。交锋了,棍棒齐下,金鼓齐鸣,软弱者毙于重击下,胜利者用红血所染的巾缠于头上,矛尖穿着人头,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属平常事情……”
“甘族”自然就是汉族了,“吴族”则为苗族,两族之间的斗争直至煮人为食,斗争之残忍想而易见,而这却并非短暂的刀兵相接,而是持久战,因为“相传在这地方过去两百年以前,甘吴两姓族人曾在乌鸡河荒滩上各聚集了五百余彪壮汉子大战过一次,这一战的结果是双方同归于尽……岸上还有司官所刊石碑存在。”而在“现今”两族合作时,虽然“野蛮的杀伐已经演变为‘渔’”,但离去的父亲还是交代下来了复仇之事,用祖传下来的刀去“流那曾经流过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属于朝字辈仇人的血”(《渔》)。
《渔》是一部主题很隐蔽的作品,但深入其中我们便能感觉到这部讲族与族之间斗争的小说其主题却是和平主义的,它显扬的明显是神武不杀柔情似水的“弟弟”龙朱一样的人物,而不是那个拿祖传宝刀斫鱼杀蛇的“哥哥”,这其实就是用辨证的眼光看待民族的传统、家国的争斗等,是对民族未来的跨越式思考。
.
参考链接: http://wenku..com/view/0e8ab6bef121dd36a32d82b5.html
.
如果你认为我的解答对解决你的问题有帮助.请点击我的回答下方【选为满意答案】按钮.
8. 沈从文的代表作
《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
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沈从文,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
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有人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8)沈从文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9. 沈从文<萧萧> 的故事梗概
《萧萧》故事梗概:萧萧十二岁时作为童养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刚刚断奶不久。十五岁时,被比她大十多岁的长工花狗引诱失身,并怀了孕,犯下了伤风败俗的“弥天大罪”。按照族规,她将被“发卖”,但由于“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萧萧”,事情延搁下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萧萧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全家欢喜,萧萧又被留下来,过上了与以前一样平静的日子。她儿子长到12岁,便娶了个比他大6岁的媳妇,萧萧做了婆婆。
《萧萧》是沈从文于1929年以湘西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描述了乡下一个童养媳的遭遇与悲剧性的命运。
小说表现了湘西民风的纯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顺应自然人性的主题意蕴,同时也谴责了旧中国农村童养媳制度的愚昧与野蛮并对历史文化及民族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优美淡雅,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情节舒缓,细节丰富而微妙。
(9)沈从文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萧萧》作于1929年冬,当时沈从文由湘西来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变异,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萧萧》中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里面只供奉“人性”,用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浸染和扭曲。
沈从文在《萧萧》中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通过三个主要的阶段来探讨这个主题:一、萧萧嫁作童养媳;二、萧萧被花狗诱奸;三、萧萧的结局。沈从文对童养媳现象处理得自然,因为是乡下平常的事,没有作任何道德价值的判断。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也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院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
沈从文心中所期冀的人性的“希腊小庙”由此悄然搭建。小说不乏现实主义的清醒,也写出萧萧的命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与幸运,她一生都为外在的力量所摆布,从来没有自觉地主宰过自己命运。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
10.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有哪些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沈从文式乡土文学写作类型的延续,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也在述说着某种无法抗拒的悲凉。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亲人的死亡和情人的离去的现实面前,不也宣告了诗意的神话的破灭了吗?而沈从文的另一名篇《丈夫》,几乎完全可以将其视为关于乡村底层人物的一曲悲歌。进入乡土文学纯美境界的沈从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的创作,大自然的“神性”成为乡土世界沉默的主宰。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还开创了以展现“异质文化”中人性轨迹来表明文化成规对人的影响的写作模式。那么,沈从文意图在他的宁静超脱的乡土作品中寄寓什么样的主题呢?是“人性”。沈从文在他《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言明,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显示处于弱势的边缘文化中沉静深远的生命力量。另外,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我理想的建筑,未必就不懂的社会的苦痛。”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从而内在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种种弊端构成了超越性的批判。在新时期的乡土文学写作中,草木能谈吐。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只不过他是以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的边缘性异质性的乡土文化的叙述,禽兽在做梦,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特别是在这些“化外之境”中发生的爱情故事,更有令人一唱三叹之妙,宛如一副副古朴奇幻的风俗画、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码头宁静而秀美。《边城》中少女翠翠的爱情观和爱情经历,单纯而美丽,有着未受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象征于一体,多注意刻画乡土中的“粗糙的灵魂”和“单纯的情欲”。沈从文描绘的山寨。精致,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