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荨麻短篇小说

荨麻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13 00:38:19

1.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她曾经感概由于家庭原因,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写作,没有长篇小说问世表示遗憾。

2. 爱丽丝门罗荨麻中女主人物

荨麻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小说中的“我”就是女主人公
<荨麻>是爱丽丝_门罗2000年发表在<纽约客>(NewYorker)上的短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一个中年女子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女人,不论种族、肤色与国籍,都要面临激情、困惑和窘境。
《荨麻》构思精巧,作品笔法细腻,含而不露却意味深长.小说以各种叙事手段巧妙地编织素材,意味隽永,情感效果更为强烈。
小说中对于故事的讲述,摒弃了传统按时间顺序对情节进行线性叙述,并且充分利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长处,设置各种悬念,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3. 《野天鹅》的故事结局如何,用简短的 语言概括

艾丽莎面对荨麻的刺痛和一年不能说话的痛苦,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变成天鹅的11位哥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 雨果的作品 短点的有哪些

六月之夜
当夏日的白昼退尽,繁花似锦的平原
向四面八方飘洒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耳边响起渐近渐远的喧声,闭上双眼,
依稀入睡,进入透明见底的梦境里。

繁星越发皎洁,一派娇美的夜色,
幽幽苍穹披上了朦朦胧胧的色彩;
柔和苍白的曙光期待着登台的时刻,
仿佛整夜都在遥远的天际里徘徊。

1837年9月28日

莎士比亚
迎着耻辱和嘲讽,莎士比亚
跃出,头带风暴,冲破云层,
幽晦的诗人写了一部作品,那
样艰涩,那样壮丽、恢宏,
光彩夺目,满是深渊,眩晕,
光焰射向山顶,
在未闻的幽境,那么阴沉、丰富,
三百年来,思想家迷蒙,
凝视他,惊愕,那是一切的归宿,
那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座山峰。



继铜色的天幕,是灰沉
的苍穹。夜迈出一步。
黑暗之物将生,
树林窃窃私语。

风,吹自九霄。
黄昏金毯闪烁
的水面,皱起,一道道
黑夜的幽波。

夜又进了一步。
刚才,万物在聆听。
此刻,已阒然无语,
一切在逃亡、藏匿、寂沉。

所有生命、存在和思想
焦急关注
冥冥寂静走向
阴暗大境的脚步。

此刻,在云霄,
在阴暗的广度,
万物明显感到
一个伟大神秘的人物。



陷入沉思,
边毁边创造的上帝,
面对出混乱走向
虚无的世界,会怎么想?

他是否在倾听我们的声音?
和俯耳于天使,倾耳于恶魔?
巡视我们昏睡
的梦境,他又想到什么?

几多太阳,崇高的幽灵,
闪亮的轨道上多少星体,
在深渊,有多少
他或不满意的天地!

汪洋无垠,
几多巨魔,
黑暗中,滚动
多少畸形的生灵。

液汁流淌的宇宙,
还值得注视?
他是否会砸烂这铸模,
抛弃一切,重新开始?



唯有祈祷是避难所!
在幽暗的时刻,我们看见
所有创造
似黑魆魆的大殿。

当寒影浮荡,
当蓝天出眼中隐去,
来自天空的思想
只是缕缕恐惧。

啊!沉寂苍白之夜
在我们心间抖动某物!
为何在虚中觅寻?
为何要跪地匍伏?

这神秘的纤维是什么?
阴郁的恐慌,
为何麻雀失去自由?
雄狮再无法称王?

沉于黑暗的一个个问题:
在布满哀愁的天空;
在灵魂沉落、双眼迷失
闻所未闻的幽冥中,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致使人,被驱逐的精神,
怕见你可怕的宁静,
啊,无垠的阴影。

风暴
啊,我我们头上吹号的风,
你用狂暴的长翼,突然
撕碎透明的深渊,
我们像你,是过客,是游魂,
如同你,我们走向阴影指示的地域,
如同你,我们没有归宿。

致世纪病孩
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如果你
还这样苍白,
当我看见你步入我命运的阴影,
我已朽,你是小孩;

如果发现我们岁月之链铰在一起,
我将跪拜,
注视你,让死神走向我,
让窥视你的幽灵远远离开;

如果你的手这样苍白弱小,
当你在摇篮
颤抖,仿佛在等待生长的翼,
犹如小鸟;

如果我看不到你的红润、强壮和欢笑,
如果你沉入忧伤的梦境,
如果你不随手关掉
身后那扇门;

如果我看不到你像美女一样
健康、欢笑、矫捷而行,
如果你像
不愿留下的弱小精灵,

我会认为在这个世界,裹尸布有时
与襁褓同道,
你来为了离去,你是带我远离
的襁褓。

播种季——傍晚

这正是黄昏的时分。
我坐在门楼下,观赏
这白昼的余辉照临
工作的最后的时光。

在沿着夜色的田野,
我凝望着一个衣衫
褴褛的老人,一把把
将未来的收获播散。

他那高大的黑身影
统治着深沉的耕地。
你感到他多么相信
光阴的有益的飞逝。

他独在大野上来去,
将种子望远处抛掷,
张开手,又重复开始,
我呢,幽暗的旁观者。

沉思着,当杂着蜚声,
黑夜展开它的影子,
仿佛扩大到了群星
那播种者庄严的姿势。

良心
携带着他的披着兽皮的儿孙,
苍颜乱发在狂风暴雨里奔行,
该隐从上帝耶和华前面奔逃,
当黑夜来时,这哀愁的人来到
山麓边,在那一片浩漫的平芜
他疲乏的妻和喘息的儿孙说:
“我们现在且躺在地上去入梦。”
唯有该隐不睡,在山边想重重。
猛然间抬头,在凄戚的长天底,
他看见只眼睛,张大在幽暗里,
这眼睛在黑暗中深深地看他。
“太近了”,他震颤着说了这句话。
推醒入睡的儿孙,疲倦的女人,
他又凄切地重在大地上奔行。
他走了三十夜,他走了三十天,
他奔走着,战栗着,苍白又无言,
偷偷摸摸,没有回顾,没有留停,
没有休息,又没有睡眠,他行近
那从亚述始有的国土的海滨,
“停下吧,”他说,“这个地方可安身
留在此地。我们到了大地尽头。”
但他一坐下,就在凄戚的天陬,
看见眼睛在原处,在天涯深处。
他就跳了起来,他惊战个不住,
“藏过我!”他喊着,于是他的儿孙
掩住唇,看那愁苦的祖先颤震。
该隐吩咐雅八——那在毡幕下面,
广漠间,生活着的人们的祖先,
说道:“把那天幕在这一面舒张。”
他就张开了这片飘摇的围墙,
当他用沉重的铅垂把它压住,
“你不看见了吗?”棕发的洗拉说,
(他的子孙的媳妇,柔美若黎明。)
该隐回答说:“我还看见这眼睛!”
犹八——那个飘游巡逡在村落间
吹号角敲大鼓的人们的祖先,
高声喊道:“让我来造一重栅栏。”
他造了铜墙,将该隐放在后边。
该隐说:“这个眼睛老是看着我!”
海诺克说:“造个环堡,坚固嵯峨,
使得随便什么人都不敢近来,
让我们来造一座高城和坚寨;
让我们造一座高城,将它紧掩。”
于是土八该隐,铁匠们的祖先
就筑了一座崔巍非凡的城池,
他的弟兄,在平原,当他工作时
驱逐那约椰士和赛特的儿孙;
他们又去挖了过路人的眼睛,
而晚间,他们飞箭射明星灿烂,
岩石代替了天幕飘动的城垣。
他们用铁锁链把大石块连并,
于是这座城便像是座地狱城,
城楼影子造成了四乡的夜幕,
他们将城垣造得有山的厚度,
城门上铭刻看,禁止上帝进来。
当他们终于建筑完了这城砦,
将该隐在中央石护楼中供奉。
他便在里面愁苦。“啊,我的公公!
看不见眼睛吗?”洗拉战栗着说,
该隐却回答道:“不,它老是在看。”
于是他又说:“我愿意住在地底,
像一个孤独的人住在他墓里,
没有东西见我,我也不见东西。”
他们掘了个坑,该隐说:“合我意!”
然后独自走到这幽暗的土茔,
当他在幽暗里刚在椅上坐稳,
他们在他头上铺上泥土层层,
眼睛已进了坟墓,注视着该隐。

5. 劳伦斯是什么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erence,1885-1930),英国文学家,诗人。
提起英国文学,就不能不提到劳伦斯,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笔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儿子与情人》,《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1),《误入歧途的女人》等都有中译本。
,
劳伦斯出生于矿工的家庭,没有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才华。
天才,用这个词来形容劳伦斯是恰当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很注重人的出身、教养,社会上还弥漫着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清教徒风气,生长在这个时代里的劳伦斯是与众不同的,有史以来的劳伦斯评论第一人——福特·马多克斯·休弗就这样评价他:他是个天才,是“浸透情欲的天才”。
英国人理查德·奥尔丁顿的这本《劳伦斯传》从他的《儿子与情人》写起——这是一本被普遍认为具有自传性质的劳伦斯名著。
D.H.劳伦斯的父亲阿瑟·劳伦斯是一位矿工,他所受的教育仅仅够他艰难地读报纸,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滚滚的炊火前,一边烤早餐腊肉,用面包接着腊肉上滴下来的油,断断续续地读着当天的报纸。
母亲莉迪亚则是一位经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读了很多书和诗歌,崇尚思想,喜欢和有教养的男人讨论宗教以及哲学、政治等问题。
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十分不和谐的,父亲喜欢和矿工们去喝上几盅,喜欢纵欲享乐;母亲却一生戒酒,古板拘谨。
D.H.劳伦斯生活在家庭的飘摇之中,他所记得的是家门外的沃克街上白腊树的树枝在大风的呼啸中发出尖叫声,与家里母亲的尖声争吵、父亲的雄壮的男人声音和咒骂声混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家庭中,他身体孱弱,敏感,富观察力,记忆力极佳,同时——为母爱所控制着。《儿子与情人》中有他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子,书中的母亲成功地阻碍了儿子与米丽安姑娘的爱情,并为自己“胜利了”而额手称庆。在这里,如果儿子摆脱不了恋母情结,他就无法真正地恋爱。
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则因公然违背了时代风气而遭禁数年,直到不久之前,人们才认识到该书的价值,并把它翻译成多种文字、拍成电影广泛流传。
劳伦斯的书语言优美,气势恢宏,但除了《虹》在末尾勾勒出一幅彩虹似的带着希望的远景以外,其余的书都显得色调暗淡,冷漠,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劳伦斯式的色彩。
劳伦斯,20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劳伦斯的创作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他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其中对于情爱的深入描写,一度引发极大的轰动与争议,对20世纪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本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小说代表作有《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儿子与情人》等。《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问题,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劳伦斯生前曾抱怨,三百年内无人能理解他的作品。但从20世纪60年代其作品开禁之后,他立即成为人们最熟悉与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
☆著名作品评价
◎儿子与情人
通常人们把《儿子与情人》看做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因为故事内容取材于劳伦斯的早年生活。本书贯穿了劳伦斯三点主要思想:一是哀叹和抗议由于工业发展造成自然环境的污染;二是对社会地位的强列自卑感,决心挣脱所属阶级的枷锁;三是因不能正确对待婚姻与性生活的矛盾而感到苦闷。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劳伦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作者在作品中以宗教般的热忱赞美人间性爱,以细腻微妙的笔触描绘两性关系中那种欲仙欲死的境界,而那伴随着炽烈的性爱体验的,是对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由于小说毫不隐晦地描写了性爱,因而被斥为淫秽作品,并遭查禁。1959年出版此书的英国企鹅出版社还被控犯有出版淫秽作品罪,引起了轰动整个西方出版界的官司。直到1960年10月伦敦中央刑事法院裁定出版社无罪,小说才得以解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虽然命运坎坷,但终以其严肃的寓意、社会批判的主题,真切透辟的写实手法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成为名著,并对现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虹
《虹》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在作品中作者以深刻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宗教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且从探索两性关系变化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小说通过汤姆.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感情纠葛来表现对完美自然,和谐家庭关系的追寻。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布兰温。通过他娶一个波兰妻子,带着对遥远的异国气息的憧憬,开始了他的家庭生活。实际上是在揭示,工业化深入到英国农村以后,对长期生活在古老宁静的农村里的农民的心灵的激烈撞击,展示了他们处在激烈变动时期的复杂心态。
这个家族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安娜,她几乎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她的主导性格是追求独立和自由。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就敢于反击成人对她的挑战。她也曾有过幻想,希望做自由、骄傲、超凡脱俗的女子。然而,长大后周围鄙俗的气息,使她幻想破灭,她又把自己的父母、家庭作为生活的中心,但也仍然向往着外界生活,向往着独立自由。因此,她爱上了城里来的堂兄威尔。但婚后不久、她发现他们在思想观念和信仰上有着严重的分歧。威尔推崇教堂穹顶上华丽的彩虹,而安娜则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彩虹,她更向往自然的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于是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灵魂深处的战斗。虽然这战斗有时紧张,有时缓和,但却相伴终生。最后他们双方表面上都让了步,安娜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生育孩子的工具;威尔也变成了一个只为挣面包而工作的男人。作者认为这种只有肉体接触而无心灵交流的夫妻,不是他所理想的夫妻关系。
这个家族的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厄秀拉。她算是现代女性,很小的时候她跟母亲安娜一样,非常要强,不甘示弱,无拘无束,活泼开朗。但她比母亲更富于幻想,也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她讨厌狭小的乱哄哄的家,坚决要走向更广大的世界,她要跟男人一样,为社会,为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当她中学毕业时,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参加了工作。厄秀拉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理想,但这理想却被冷酷的现实一次次毁灭。小学教师的经历是她理想的第一次破灭,大学校园生活是她理想的第二次破灭,与男友的分手是她理想的第三次破灭。经过这三次曲折,她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刻了,成熟了。她清楚地看到表面繁荣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过像一个被灯光照亮的圆圈,在这圆圈之外,是一片黑暗。厄秀拉对爱情的追求不是单纯感官肉体的满足,而是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统一。但她的这一追求在《虹》中并没有实现。小说结尾时,她仰望着天上的彩虹充满着期待。在艺术上: 这部小说并不以塑造典型人物为目的,而是重在对人物的心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有人评论说:“劳伦斯是最早把现代心理学引入到小说的作家之一。”因此,劳伦斯特别善于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心理,尤其是性爱心理。但他的描写是纯洁健康的,是道德的,并不想以色情来吸引读者。
小说大量地运用象征、比喻和意象描写的手法。小说的题目《虹》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象征着一种完美的人生理想。
小说语言充满了激情,同时也深刻、含蓄,富有哲理。
◎恋爱中的女人
成书于1920年,书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与《虹》中相同,表面上看来,它是延续了《虹》中布兰温家族第三代的故事,但二者并无内在联系,而是独自成篇。
《恋爱中的女人》与《虹》同样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
小说以两姐妹为主人公,描述了她们不同的情感经历和恋爱体会。姐姐厄秀拉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中学教师;妹妹古迪兰则是一个小有名气、恃才傲物的艺术家。古迪兰遇上了矿主的独生子杰拉德,原始的欲望点燃了爱的激情,然而在狂暴的激情过后,失望而痛苦的她与另一位艺术家又陷入了爱的狂欢。厄秀拉与本区督学伯基相爱了,她一心要让对方成为爱情的囚鸟,而对方却希望在灵与肉的交融中保持彼此心灵上的距离……
劳伦斯毕生致力于男女性爱题材小说创作,他在揭示男女情爱的同时,将性爱描写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而那伴随着炽烈的性爱体验的,是对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
◎《误入歧途的女人》
《误入歧途的女人》写了一个败落的资产阶级出身的女孩阿尔维娅,她不愿受这种家庭的约束,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拒绝和有钱人结婚,却甘心嫁给一个从意大利到英国巡回演出的低级剧团演员西西欧(弗朗西斯科·马拉斯卡的爱称)。
阿尔维娅和西西欧的结合经过了许多波折,他们一度分开,此时一位苏格兰医生曾向阿尔维娅求婚,遭到拒绝。阿尔维娅和西西欧终于结合并到意大利的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定居。
小说中突出了阿尔维娅的反抗精神,她脱离了自己的阶级,摒弃了传统的观念,宁愿去过不安定的、艰苦的生活,不愿被困在“体面”的资产阶级的樊笼里。
而西西欧只是一个低级演员,书中看不到他有什么地方确实值得阿尔维娅为他做出如此的牺牲。大概她只是觉得他有点神秘,代表了劳伦斯所谓的“黑暗的力量”而已。
和《儿子与情人》相似,《误入歧途的女人》中也有劳伦斯自传式的成分。他的夫人出身高贵,而劳伦斯相对寒微。类似的经历在《误入歧途的女人》中表现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合与追求。
劳伦斯著作年表
1911《白孔雀》 (The White Peacock, 长篇小说)
1912《逾矩的罪人》 (The Trespasser, 长篇小说)
1913《爱情诗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 诗集)
《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长篇小说)
1914《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 (The Widowing of Mrs. Holroyd, 剧本)
《普鲁士军官》 (The Prussian Officer and Other Stories, 短篇小说集)
1915《虹》 (The Rainbow, 长篇小说)
1916《意大利的黄昏》 (Twilight in Italy, 游记)
《阿摩斯》 (Amores, 诗集)
1917《瞧,我们走过来了》 (Look! We Have Come Through! 诗集)
1918《新诗集》 (New Poems, 诗集)
1919《海湾》 (Bay, 诗集)
1920《一触即发》 (Tough and Go, 剧本)
《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长篇小说)
《误入歧途的女人》 (The lost Girl, 长篇小说)
1921《欧洲历史上的运动》 (Movement in European History, 论文)
《精神分析与无意识》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论文)
《乌龟》 (Tortoises, 诗集)
《大海与撒丁岛》 (Sea and Sardinia, 游记)
1922《亚伦的手杖》 (Aaron’s Rod, 长篇小说)
《无意识幻想曲》 (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论文)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England, My England, 短篇小说集)
1923《小甲虫》 (The ladybird, 中篇小说集)
《美国经典文学研究》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论文集)
《袋鼠》 (Kangaroo, 长篇小说集)
《鸟、兽、花》 (Birds, Beast and Flowers, 诗集)
1924《灌林中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Bush, 与斯金纳合作的小说)
1925《烈马圣莫尔》 (St. Mawr: Together with the Princess, 中短篇小说集)
《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 (Reflections on the Death of a Porcupine, 散文集)
1926《羽蛇》 (The Plumed Serpent, 长篇小说)
《大卫》 (David, 剧本)
《太阳》 (Sun, 短篇小说集)
《欢乐的幽灵》 (Glad Ghosts, 短篇小说集)
1927《墨西哥的早晨》 (Morning in Mexico, 游记)
1928《骑马出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短篇小说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长篇小说)
《劳伦斯诗集》 (The Collected Poems of D·H·Lawrence, 诗集)
1929《劳伦斯画集》 (The Paintings of D·H·Lawrence, 绘画作品集)
《三色紫罗兰》 (Pansies, 诗集)
《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 (My Skirmish with Jolly Roger, 散文)
《逃跑的鸡》 (The Escaped Cock, 中篇小说)
《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 (Pornography and Obscenity, 论文)
1930《荨麻》 (Nettles, 诗集)
《散文集锦》 (Assorted Articles, 散文)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刍议》 (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论文)
《少女与吉普赛人》 (The Virgin and the Gipsy, 中篇小说)
《干草堆中的爱情》 (Love among the Haystacks, 短篇小说集)
1931《启示录》 (Apocalypse, 散文)
《机器的胜利》 (The Triumph of the Machine, 诗集)
[编辑本段]地理
1.美国堪萨斯州东北部城市。在托皮卡以东44公里,临堪萨斯河。人口5.2万(1980)。南北战争前后是自由州,有名要塞。工业有造纸、食品加工、化学制品等。有堪萨斯大学和哈斯克尔研究所。前者为美国最大和最古老的印第安人学校之一。
2.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北部城市。跨梅里马克河两岸,在波士顿北51公里处。人口6.3万(1980)。有制革、皮革制品、电子零件等工业,尤以毛线和羊毛制品占重要地位。
——————————————————
国内中文版(包括中英对照版)劳伦斯作品有:
1.《劳伦斯作品精粹·散文卷》(英汉对照),黑马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10月
2.《劳伦斯作品精粹·中短篇小说卷》(英汉对照),黑马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10月
[编辑本段]物理学家
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1901~1958)美国物理学家。1901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南部的坎顿。1922年毕业于南达科他大学,后来继续在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1925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又获南达科他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25~1927年在耶鲁大学工作。1928年起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30年起任教授。1936年起任辐射实验室(现名劳伦斯辐射实验室)主任。
劳伦斯一生从事加速器技术、核物理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应用方面的研究。192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G.Gamow)提出,可以用质子代替α粒子作为轰击物来实现人工核反应。由氢原子电离而得到的质子能量很小,需要通过电场或磁场进行加速,以保证作为“炮弹”的质子获得足够高的能量。于是,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逐步发展起来。1929年劳伦斯提出磁共振加速器(即回旋加速器)的构造原理,即利用一个均匀磁场,使加速粒子沿螺旋形路径运动。在运动平面内,粒子将越过一个加速间隙,间隙里有一外加射频电场,其变化频率与离子旋转频率同相,以保证粒子每一次通过加速区时都能得到加速。1932年,劳伦斯和他的学生埃德尔森(N.E.Edlefson)和利文斯顿(M.S.Livingston)建成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直径只有27厘米,可以拿在手中,能量可达1MeV)并开始运行。后来,在劳伦斯的领导下,在美国建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回旋加速器。40年代初,这类加速器的能量达到40MeV,远远超过了天然放射源的能量。可以用于加速质子、α粒子和氖核,由此发现了许多新的核反应,产生了几百种稳定的和放射性的同位素。回旋加速器对核裂变及核力的研究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劳伦斯由于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以及借此取得的成果而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考:网络

6.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代表作有哪些

1911《白孔雀》 (The White Peacock, 长篇小说)
1912《逾矩的罪人》 (The Trespasser, 长篇小说)
1913《爱情诗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 诗集)
《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长篇小说)
1914《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 (The Widowing of Mrs. Holroyd, 剧本)
《普鲁士军官》 (The Prussian Officer and Other Stories, 短篇小说集)
1915《虹》 (The Rainbow, 长篇小说)
1916《意大利的黄昏》 (Twilight in Italy, 游记)
《阿摩斯》 (Amores, 诗集)
1917《瞧,我们走过来了》 (Look! We Have Come Through! 诗集)
1918《新诗集》 (New Poems, 诗集)
1919《海湾》 (Bay, 诗集)
1920《一触即发》 (Tough and Go, 剧本)
《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长篇小说)
《误入歧途的女人》 (The lost Girl, 长篇小说)
1921《欧洲历史上的运动》 (Movement in European History, 论文)
《精神分析与无意识》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论文)
《乌龟》 (Tortoises, 诗集)
《大海与撒丁岛》 (Sea and Sardinia, 游记)
1922《亚伦的手杖》 (Aaron’s Rod, 长篇小说)
《无意识幻想曲》 (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论文)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England, My England, 短篇小说集)
1923《小甲虫》 (The ladybird, 中篇小说集)
《美国经典文学研究》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论文集)
《袋鼠》 (Kangaroo, 长篇小说集)
《鸟、兽、花》 (Birds, Beast and Flowers, 诗集)
1924《灌林中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Bush, 与斯金纳合作的小说)
1925《烈马圣莫尔》 (St. Mawr: Together with the Princess, 中短篇小说集)
《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 (Reflections on the Death of a Porcupine, 散文集)
1926《羽蛇》 (The Plumed Serpent, 长篇小说)
《大卫》 (David, 剧本)
《太阳》 (Sun, 短篇小说集)
《欢乐的幽灵》 (Glad Ghosts, 短篇小说集)
1927《墨西哥的早晨》 (Morning in Mexico, 游记)
1928《骑马出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短篇小说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长篇小说)
《劳伦斯诗集》 (The Collected Poems of D·H·Lawrence, 诗集)
1929《劳伦斯画集》 (The Paintings of D·H·Lawrence, 绘画作品集)
《三色紫罗兰》 (Pansies, 诗集)
《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 (My Skirmish with Jolly Roger, 散文)
《逃跑的鸡》 (The Escaped Cock, 中篇小说)
《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 (Pornography and Obscenity, 论文)
1930《荨麻》 (Nettles, 诗集)
《散文集锦》 (Assorted Articles, 散文)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刍议》 (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论文)
《少女与吉普赛人》 (The Virgin and the Gipsy, 中篇小说)
《干草堆中的爱情》 (Love among the Haystacks, 短篇小说集)
1931《启示录》 (Apocalypse, 散文)
《机器的胜利》 (The Triumph of the Machine, 诗集)

7. 求安徒生的资料及《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故事的梗概和启示。

《小人鱼》内容简介: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生命的三百年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眼看着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小人鱼的行为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纯洁的爱情、什么是美丽的爱情。

《丑小鸭》内容简介: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梦想支撑着它。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通过拼搏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屎壳郎》内容简介:一只皇宫马厩的屎壳郎竟然要求和皇帝的战马一样的待遇:钉上金掌。为此,他不惜游历一番,证明自己和那匹马一样,是个不可小看的人物。在他最为得意,认为梦想成真的那刻,却被皇帝压在马鞍底下。是啊,大人物的上面还有更大的人物。

《野天鹅》内容简介:这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艾丽莎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她却战胜了比她强大得多、有权有势的王后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变成天鹅的11位哥哥。她可以成功靠的是她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荨麻的刺痛和一年不能说话的痛苦,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啊。面对主教对她的诬陷和把她烧死的惩罚,她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终于完成了她的工作。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一定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云杉》内容简介:小云杉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可是它对这些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它总是埋怨自己长得太慢,终于有一天,它被装饰一新,成了豪宅里的圣诞树,吸引着每个人的眼球。对它来说,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情了。可是没多久,云杉就被投进了火炉,变成了另外一种新的东西。这是一个所有孩子都要听的故事。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把握住,能否感受得到。

《夜莺》内容简介:夜莺那曼妙的嗓音,赢得了全世界博学之士的推崇,也赢得了中国皇帝的眼泪。在皇帝弥留之际,夜莺再次来到皇帝的身边为他歌唱,阎王使者潸然泪下后飘然离去,皇帝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看完故事后,你会发现小女孩的率真与勇敢就在我们身边,而夜莺的行为让我们在悦耳的歌声中体会到了善良与温馨。其实,皇帝除了踩人之外,也不是那么可恨,最后他跟着小女孩走向了田间,去了解百姓们真正的生活。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简要资料: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的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鸭》(The Ugly Duckling)《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公主》(The Snow Queen)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8.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著作年表

年份作品原文名类别1911《白孔雀》The White Peacock长篇小说1912《逾矩的罪人》The Trespasser长篇小说1913《爱情诗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诗集《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长篇小说1914《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 The Widowing of Mrs. Holroyd剧本《普鲁士军官》The Prussian Officer and Other Stories短篇小说集1915《虹》The Rainbow长篇小说1916《意大利的黄昏》 Twilight in Italy游记《阿摩斯》Amores诗集1917《瞧,我们走过来了》Look! We Have Come Through!诗集1918《新诗集》New Poems诗集1919《海湾》Bay诗集1920《一触即发》 Tough and Go剧本《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长篇小说《误入歧途的女人》The lost Girl长篇小说1921《欧洲历史上的运动》 Movement in European History论文《精神分析与无意识》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论文《乌龟》Tortoises诗集《大海与撒丁岛》Sea and Sardinia游记1922《亚伦的手杖》 Aaron’s Rod长篇小说《无意识幻想曲》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论文《英格兰,我的英格兰》England,My England短篇小说集1923《小甲虫》 The ladybird中篇小说集《美国经典文学研究》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论文集《袋鼠》Kangaroo长篇小说集《鸟、兽、花》Birds,Beast and Flowers诗集1924《灌林中的男孩》The Boy in the Bush与斯金纳合作的小说1925《烈马圣莫尔》 St. Mawr: Together with the Princess中短篇小说集《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Reflections on the Death of a Porcupine散文集1926《羽蛇》 The Plumed Serpent长篇小说《大卫》David剧本《太阳》Sun短篇小说集《欢乐的幽灵》Glad Ghosts短篇小说集1927《墨西哥的早晨》Morning in Mexico游记1928《骑马出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ode Away短篇小说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长篇小说《劳伦斯诗集》The Collected Poems of D·H·Lawrence诗集1929《劳伦斯画集》 The Paintings of D·H·Lawrence绘画作品集《三色紫罗兰》Pansies诗集《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My Skirmish with Jolly Roger散文《逃跑的鸡》The Escaped Cock中篇小说《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Pornography and Obscenity论文1930《荨麻》 Nettles诗集《散文集锦》Assorted Articles散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刍议》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论文《少女与吉普赛人》The Virgin and the Gipsy中篇小说《干草堆里的爱情》Love among the Haystacks短篇小说集1931《启示录》 Apocalypse散文《机器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Machine诗集《嫉妒》长篇小说《两只蓝鸟》Two Blubird短篇小说

9. 雨果所有的作品都有哪些

雨果作品

剧本

《克伦威尔》,1827年发表的韵文剧本。剧本的“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爱尔那尼》(爱格尼),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胜利的标志。

小说

《巴黎圣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孚罗洛是一对比,前者外貌丑陋,但心地纯洁善良。后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艾丝蒙则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发表于1869年 小说有着和巴黎圣母院一样的美丑对比。主人公格温普兰出生贵族,但因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小时候被毁容。后来被民间艺人“熊”(或音译“乌苏斯”)收养。所以说,格温普兰是人民的儿子。后来小说峰回路转,格温普兰命运大起大落,可是因为爱人“女神”(音译“蒂”)的病逝,彻底绝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创作标志着作者向现实主义迈出了一大步。
《悲惨世界》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著。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遭遇,表达了雨果悲天悯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小说的两个对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纳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恶对比。郭文在捕获郎特纳克侯爵之后,因念郎特纳克侯爵救了三个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而放走了敌人头子。这种安排,最能体现雨果对慈悲为怀,对纯洁良心的信仰。

短篇小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 通过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的事件,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船长形象。故事情节较简单,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来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也是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而逐渐鲜明起来,最后巍然屹立在读者的心目之中,久久不能忘怀。

书信

《我的赞誉》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给当时参与焚毁北京圆明园的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怒斥英法侵略军的罪行。其实我们通过这份资料,可以理解一段法国与中国的历史。读来不禁使人心潮波海洋,久久不能平静。
信的一开始,他写道: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觉。近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参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既然您知道你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个近乎超人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市汇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长期劳动。那么这座像城池一般规模巨大,经过几世纪营造的园究竟是这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只都市知道圆明园。伏尔泰曾谈到过它。它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竟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的地平线上一样。这个神气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
有一次,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异常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这不禁使人油然想起巴特农神庙的事。他们把对待巴特农神庙的手法搬来对待圆明园,但是这一作得更是干脆,更是彻底,一扫而光,不留一物。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接触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一个个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才手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文明却竟是这样对待野蛮。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绝对不能把统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们统治的人们的过错混为一谈。作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人民,则永远不会。
雨果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怒斥践踏人类文明的侵略者的同时,曾经预言: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她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先生,您现在总算知道了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赏。

诗集

《可怜的孩子》The Poor Children
看这小小的大地之子 他是如此伟大,身怀上帝最崇高的品德 孩子们呱呱坠地之前 蓝天中都闪耀夺目的光芒
Take heed of this small child of earth; He is great; he hath in him God most high. Children before their fleshly birth Are lights alive in the blue sky.
在我们轻浮痛苦的谬世 他们翩然而至,是上帝的赐予 他们喃喃的絮语 说着上帝的教诲 他们纯洁的微笑 显露上帝的宽容
In our light bitter world of wrong They come; God gives us them awhile. His speech is in their stammering tongue, And his forgiveness in their smile.
我们的眼 栖息了他们甜美的光芒 喔!他们快乐的权利如此简单! 如果他们挨饿,伊甸园也随著哭泣 如果他们受冻,天国也痛苦地发抖
Their sweet light rests upon our eyes. Alas! their right to joy is plain. If they are hungry Paradise Weeps, and, if cold, Heaven thrills with pain.
而世间贪欲却不断侵蚀这些无罪的花朵 罪孽深重的人却在判断著是非曲直 凡人却把天使控于股掌之间 啊!天庭的深处 怎么有愤怒的雷鸣在搅动!
The want that saps their sinless flower Speaks judgment on sin's ministers. Man holds an angel in his power. Ah! deep in Heaven what thunder stirs,
荫蔽著我们安息的上帝 仔细挑选出这些温柔的事物 他送给我们身著锦衣的天使 却发现孩子们最终在褴褛中哭泣
When God seeks out these tender things Whom in the shadow where we sleep He sends us clothed about with wings, And finds them ragged babes that weep!

诗选

六月之夜
当夏日的白昼退尽,繁花似锦的平原
向四面八方飘洒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耳边响起渐近渐远的喧声,闭上双眼,
依稀入睡,进入透明见底的梦境里。
繁星越发皎洁,一派娇美的夜色,
幽幽苍穹披上了朦朦胧胧的色彩;
柔和苍白的曙光期待着登台的时刻,
仿佛整夜都在遥远的天际里徘徊。
1837年9月28日
[编辑本段]名言

人物名言

人生至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为你的现状而爱你,说得更准确些,有人不问你如何就爱你。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世界上最伟大的复仇是宽容。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思想就是力量。
没有风暴,船帆不过是一块破布。

雨果作品中的名言

人道用的是什么武器?是什么军械?是摇篮。
——《九三年》
稍微花点力气,荨麻就能成为有用的东西;根本不管,它就变成有害的东西,于是就铲除。多少人类似荨麻!
永远也不要害怕盗贼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险,小危险。还是惧怕我们自身吧。偏见,就是盗贼;恶习,就是凶手。巨大的危险在我们自身。威胁我们脑袋或者钱袋的危险,何足挂齿!一心考虑威胁我们灵魂的危险吧!
人类最神圣的慷慨,是为别人赎罪。
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肯定”比面包还重要。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享乐,多么可悲的目的,多么微不足道的志向!愚昧的人才享乐。思考,这才是灵魂的真正胜利。
一所修院就是一大矛盾。目的,是永福;方式,是牺牲。修院,是以极端克己为结果的极端自私。
沉思静观,就是劳作;思考玄响,就是行动。
从不祈祷的人,确实需要总在祈祷的人。
我们身外有无限,难道身上同时没有个无限吗?这两个无限难道不是相互重叠的吗?第二个无限难道不是第一个无限的内在吗?难道它不是另一个无限的镜子、反光和回声,共有一个中心点吗?第二个无限是不是也有智力呢?它在思考吗?它会爱吗?它有愿望吗?假如这两个无限都有智力,那么各有一个能产生意愿的本质,在上方那个无限中有个我,同样,在下方这个无限中也有个我。下方这个我就是灵魂,上方那个我就是上帝。
思考、幻想、祈祷,都是巨大而神秘的辐射。我们应当尊重。灵魂这种壮丽的光辉射向哪里?射向黑暗,也就是射向光明。
摧毁狂热,崇敬无限,这才是正道。
要逃命的人不会咳嗽,也不会打喷嚏。
任何女人从出生之日起也都知道!她的嘴应付一个人,她的眼神却回答另一个人。
——《悲惨世界》
笑和愉快能等同吗?青铜像仿佛在笑,逗人发笑,其实它在沉思。
芸芸众生头脑太多,结果反而没有思想;眼睛太多,结果反而什么也没看见;他们本身便是表面,因此总停留在表面。
富人的天堂是穷人用地狱建造的。
风就像孤独的人,话多。
词语的不妥便在于它们所表示的轮廓比思想清晰。各种各样的思想,它们的界限能相互交叉,而词语不行。心灵总有某个漫射角逸出词的能力范围。表达有限,思想无限。
肉欲大声说:“去!”灵魂叫喊着:“不去!”
我是可怕的笑面人。笑面人笑什么?笑你们,笑他自己,笑一切。他的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的罪孽和他的痛苦。他把这罪孽扔到你们头上,他把这痛苦吐到你们脸上。我笑,这也就是说:我在哭。
——《笑面人》
被人扯下面具是一种失败,但自己揭去面具则是一种胜利。
一旦陷入痛苦的深渊,有时就会把你逐出生者的世界。
做与做成是两回事,譬如做梦很容易,但要梦想成真就难了。
在深渊的尽头,阴谋与邪恶的代表进行了一场较量,一方是兽,一方是人,恶兽处决了恶人。真是可怕的正义。
——《海上劳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他写信痛斥联军是强盗,谴责他们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而此时的雨果正被迫流亡格尼塞岛,前后达19年之久,在此期间即使拿破仑发布赦令雨果也拒不回国。雨果去世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年英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写信,希望知道雨果对这次胜利赞赏到什么程度。雨果在11月25日答复的长信中写道:
“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我们欧洲人一向自认为是文明人,把中国人当成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我要对此提出抗议,而且要感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希望法国有朝一日能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赃物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雨果在信中详细地叙述了圆明园的辉煌和价值,愤怒地谴责了侵略军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同时把法国政府与法国人民加以区别。巴黎公社失败以后,他呼吁赦免公社战士,在比利时政府宣布拒绝巴黎公社社员进入比利时的第二天,雨果就在《致比利时独立报》的公开信中,表示要献出自己在布鲁塞尔的住所供社员们避难。但是第二天夜里就有50多个人冒充巴黎公社社员,骗他到楼下来开门,然后用大石头向他砸去,他的身上落满了窗玻璃的碎片,幸好没有受伤,但是几天后还是被比利时国王下令驱逐出境。
雨果虽然去世一个多世纪了,但是他毕生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世界仍然值得发扬光大,依然有着进步的现实意义。
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
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既然您想知道我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赏。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巴特雷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认为干得“体面而漂亮”。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10. 现代瑞典文学是什么

1905年,瑞典与挪威联盟的解体和1909年的大罢工,促使瑞典作家面向社会现实,密切注视瑞典人民的生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思想变化,在这基础上,写出了不少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如瑟德尔贝里(1869~1941)、恩斯特勒姆(1869~1940)等人的作品,主要反映社会环境里的普通人。在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和深入刻画人物方面,首推贝里曼(1883~1931),他的主要作品是《瓦德雪平的马库雷尔一家》。

20世纪20年代后,瑞典文学界取得成就最大的是著名的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帕尔·拉格尔克维斯特(1891~1974)。他的作品大多以善与恶的斗争为题材,力求探讨人生的真谛。他在短篇小说《刽子手》(1933)、长篇小说《侏儒》(1944)和《巴拉巴》(1950)等作品中,讽刺和抨击德国法西斯的暴力政策和野蛮行径。1940年他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5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在20世纪20年代有些工人出身的著名作家如安德松(1888~1920)和延德尔(1895~1939)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

工人文学的先驱考克(1882~1940)着重描写工业主义给瑞典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他的主要作品有《工人》(1912)、《森林谷地》和《上帝的美好世界》(1916)等。洛·约翰松(1901~)被称为“雇工派”领袖,主要作品有《土地,晚安》(1933)、《雇工》(1936~1937)和自传体长篇小说《文盲》(1951)。

1930年前后在抒情诗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五青年”派,他们认为文化方面的奢求是人类获得幸福的障碍。人们后来把他们称为本源派诗人。其中最有才华的是哈里·马丁松(1904~1978),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流浪者》(1931)、游记《漫无目标的旅行》(1932)、《再见,海角》(1933)、自传体小说《荨麻开花》(1935)和英雄史诗《阿尼雅拉号宇宙飞船》(1956)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典的文学更为活跃,许多作品反映战后社会上的沉闷空气和人们的变态心理。一些作家接受了外国文学各种流派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模仿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另有些作品则带有超自然的倾向或神秘主义和厌世哲学的色彩。英国诗人艾略特和近代法国诗人所提倡的自由诗的诗风备受瑞典诗人的尊崇。较有成就的诗人是埃里克·林德格伦(1910~1968),他的象征主义诗篇《没有路的人》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作品,他被认为是现代瑞典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

热点内容
重生巅峰小说叶君 发布:2025-04-28 15:44:49 浏览:177
花火短篇小说独木舟 发布:2025-04-28 15:41:57 浏览:391
总裁前夫老婆和我回家小说 发布:2025-04-28 15:35:18 浏览:765
长篇农村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8 15:33:00 浏览:399
从小到大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8 15:31:34 浏览:327
中间微虐结局是好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4-28 15:31:27 浏览:253
最新mc周边小说 发布:2025-04-28 15:13:29 浏览:572
重生琅琊榜gl小说 发布:2025-04-28 14:26:29 浏览:164
爆笑现代小说总裁 发布:2025-04-28 14:15:03 浏览:714
姓范的都市yy小说 发布:2025-04-28 14:13:28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