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李浩短篇小说

李浩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14 13:56:11

① 《将军的部队》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将军的部队》(李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XUVEe4h4kE0krNcMfWrPvg

提取码:NFDL

书名:将军的部队

豆瓣评分:8.1

作者:李浩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3-8-1
页数:351

内容简介:

李浩的小说清高、执拗、立志高拔。他不讳言师承着欧美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传统,藉此他获得了精进的文学姿态和出色的写作技巧。他认为,文学本质上是虚构,是作家对“彼岸感”的个人建造,它以现实镜像为摹本但建立起的却是一个高于现实、具有魔法感的世界。李浩的写作,血肉丰满,人物鲜活,同时有着现代哲学意义的追求,他着力发掘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逐步构筑着他自己理解的小说世界。

作者简介:

李浩,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理事。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曾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花城》、《钟山》、《北京文学》、《文艺报》、《小说评论》、《诗刊》、《散文》、《星星诗刊》、《文学报》、《长城》、《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400余篇,计260余万字。有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名作欣赏》、《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月报》、《青年文摘》等各类选刊选载。部分小说、随笔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韩文。

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九、十一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七届《滇池》文学奖等。

② 盲人 周云蓬是谁

是一位盲人歌手
“这首《不会说话的爱情》融合着人间的烟火与沧桑,又有脱尘出俗的清新与天真,对汉语精髓有着新鲜的理解与把握。作为一个盲人,这个世界对周云蓬来说虽然模糊不清,但他却纵意驰骋、行走无疆。”?——周云蓬的授奖词
“他的诗歌创作达到非常高的文学纯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恢复了诗歌具有音乐的部分功能。
11月3日,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出。最终评选的6个类型12篇作品中,既有国内文坛实力派知名作家方方、“中生代最重要小说家”骆以军,也有近期口碑甚高的青年女作家李娟,也有“80后”青年作家蒋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因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本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评委会认为,此次获奖作品的颁出,充分体现当前华语文学创作力量的多样性。
评奖多元
方方、海飞、骆以军都拿奖
据中国作协官网公布,本次奖项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陈建功、徐坤、梁鸿等评委的认真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2篇作品。此次评奖依照以前的惯例,评委会由3名作家、3名文学批评家和3名读者、媒体和出版界人士组成,评奖的范围是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和非虚构作品。
今年长篇小说奖得主分别是方方(《武昌城》)和海飞(《向延安》),这两部长篇都被文学界认为是年内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在中短篇、诗歌和散文获奖作者中既有台湾地区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骆以军,也有实力派诗人路也,年轻有为的王十月、李浩,还有“80后”标志人物蒋峰,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华语文学创作力量的多样性。
评委赞叹
周云蓬得奖“实至名归”
尤其让人瞩目的是今年诗歌奖的获奖作者是民谣歌手、行吟诗人周云蓬。周云蓬凭借在自己失恋期间写下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拿下本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在当日的颁奖礼上,周云蓬抱着吉他还将这首获奖作品弹唱了出来。评委会对周云蓬的评价是:“作为一个盲人,这个世界对周云蓬来说虽然模糊不清,但他却纵意驰骋、行走无疆。诗人天高地远、水净沙明的内心世界,具有宽厚的包容,这更值得我们向他表达内心的敬意。”
该奖评委之一、学者、作家梁鸿,昨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阅读过今年这些获奖作品后,感受最深的就是,作品的整体质量非常令人惊喜。不管是长篇小说、散文、还是诗歌类的获奖作品,都拓展了大家对‘主旋律’这个概念的边界。总之,这次评奖表现出文学多样性的开放态度。”
她还特意提出,“周云蓬的作品获得诗歌奖,非常恰如其分。我还没有听过周云蓬唱歌,仅仅读他的文字,就已经被折服了。他的诗歌语言非常简单朴素,没有刻意的技巧,同时又充满一股生命的力量,这种纯粹的力量更能打动人心。”
主办方说
得奖作家每人获得一万元
对此次评奖出现的变化,《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邱华栋昨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那种认为主流文学刊物过于严肃的看法,其实是误解。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观念的逐渐更新,包括《人民文学》在内的老牌传统文学杂志,也在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关注的文学类型,会逐渐趋向更加开放和多样。比如我们推出的‘新锐12家’栏目,推出的作家都是平时不受关注的所谓的小众作家。所以人民文学奖的评奖标准,肯定不会是看作家是主流还是非主流,而是看作品本身好不好。”
提到今年的奖金数额,邱华栋说:“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大概是每人1万元。”对于周云蓬获奖,邱华栋也说,“我们一直关注周云蓬的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创作达到非常高的文学纯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个游吟诗人,恢复了诗歌具有音乐的部分功能。”本组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拿下这项奖,相信更多的普通青年都会爱文艺青年常爱的周云蓬
对话作家
周云蓬:写作是对唱游生活的记录
在颁奖典礼上,《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亲自为周云蓬颁奖后,周云蓬还现场演唱了他的获奖诗作《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奖之后,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到周云蓬。电话那头的周云蓬,对于自己作品得到肯定,表示很开心。
谈获奖
民间诗人受关注,很开心
华西都市报:获奖作品《不会说话的爱情》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
周云蓬:这首诗是我2003年写的,当时我刚刚失恋一年多,云游各地回到北京,于是就写了这首诗,用来沉淀下自己的心情。不过,虽然是因爱情而写,写的也确实有爱情的东西,但这首诗同时也表现了我当时整个生活状态。后来这首诗也被我谱成曲子录成歌,收到我的音乐专辑《牛羊下山》中。
华西都市报:人民文学奖是一个传统文学奖项,拿到这个有分量的奖项,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周云蓬:很惊喜。大家都知道,人民文学奖是很主流的一个奖项。我能得到这个奖,说明传统文学开始关注我这种民间诗人。同时也让我欣喜地感觉到,此前认为的非主流与主流界限,其实并非一成不变。而我个人一直认为,好的作品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展示的平台主流或不主流并不关键。事实上,这两年随着民谣演出的增多,我感觉我所在的小众人群也在慢慢扩大,被更多人了解。
谈打算
接下来准备写小说
华西都市报:除了唱歌,你的写作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这次又得到传统文学界奖项的认可。对你来讲,唱歌和写作是怎样的关系?今后在写作上有什么打算?
周云蓬:写作和唱歌,是我生命中两条并重的线。而且我的演唱与写作相得益彰,因为我经常在外演出,要去很多地方,写作就算是对自己这种唱游生活的记录。我现在每个月有五六个专栏在写,很快年底要结集成一本书出版。此外,我正打算今年冬天,将演出时间减少些,集中时间尝试写一个小说。
华西都市报:现在大家都在说,诗歌被边缘化。而你将民谣与诗歌结合在一起,你觉得好处在哪里?
周云蓬:其实诗与歌的渊源一直都很深。将诗歌唱出来,也可以让诗歌多一个传播渠道。
获奖名单
拿奖的,还有这些作品
【小说奖】
方方:长篇小说《武昌城》海飞:长篇小说《向延安》姚鄂梅:中篇小说《你们》王十月:中篇小说《寻根团》李浩:短篇小说《爷爷的“债务”》蒋峰:短篇小说《遗腹子》
【散文奖】
骆以军:《梦游街》塞壬:《托养所手记》
【非虚构奖】
乔叶:非虚构小说《盖楼记》李娟:非虚构系列《羊道》
【诗歌奖】
周云蓬:《不会说话的爱情》路也:《心脏内科》
一点知识
人民文学奖
人民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界一项重要的文学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1986年首次评奖,每过几年嘉奖一批优秀作品。由作家、评论家与读者代表共同组成评委会进行独立审读与讨论并评选产生。2010年新增设了非虚构作品奖。
佳作赏析
《不会说话的爱情》
□周云蓬
绣花绣的累了吧牛羊也下山喽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解开你的红肚带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里荡开没有窗亮着灯没有人在途中只有我们的木床儿唱起歌儿说幸福它走了我最亲爱的妹呀我最亲爱的姐呀我最可怜的皇后我屋旁的小白菜日子快到头了果子也熟透了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我们只能在彼此的梦境里虚幻的徘徊徘徊在你的未来徘徊在我的未来徘徊在火里水里汤里冒着热气期待期待更好的人到来期待更好的人到来期待我们的灵魂附体重新回来
——刊载于《人民文学》2011年第3期

③ 我想看几本中国现代文学,谁能能介绍几本

长篇小说排序为:莫言的《生死疲劳》、铁凝的《笨花》、艾伟的《爱人有罪》和张悦然的《誓鸟》;中篇小说(10篇)排序为:王松的《双驴记》、胡学文的《命案高悬》、乔叶的《锈锄头》、罗伟章的《我们能够拯救谁》、王祥夫的《尖叫》、李浩的《失败之书》、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叶弥的《小男人》、葛水平的《连翘》、黄咏梅的《单双》;短篇小说(10篇)排序为:魏微的《姊妹》、郭文斌的《吉祥如意》、王手的《软肋》、盛可以的《淡黄柳》、姚鄂梅的《黑眼睛》、范小青的《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苏童的《拾婴记》、温亚军的《成人礼》、苏瓷瓷的《李丽妮,快跑》、秋风的《洛城戏瘾》;小小说·微型小说(12篇)排序为:安勇的《光头》、陈毓的《伊人寂寞》、谢志强的《一片白云》、陈永林的《胆小鬼》、孙方友的《雷老昆》、刘国芳的《贼》、王奎山的《在亲爱的你与一头猪之间》、侯德云的《笨鸡》、秦德龙的《因为你瘦得像条狗》、徐慧芬的《姐妹花》、宗利华的《大嫂》、蔡楠的《马涛鱼馆》。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④ 李浩的河北沧州文联干部

李浩,男,1971生于河北。现任职长城杂志社。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年度十佳作品奖等。中篇小说《失败之书》,《如归旅店的叙事》,短篇小说《那支长枪》,《碎玻璃》。《将军的部队》于2009年10月26日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⑤ 不仅丧失了所爱的人 这句话的出处

从侧面的镜子里往外看——李浩访谈张鸿:人们喜欢给新出现的事物和现象冠名,文学评论界也一样,就如逗七十年代生作家地。当然,这个命名标志的是作家在年龄上的相对一致,而我感觉这一代的写作呈现一种文学的多元倾向,这体现在题材和个性化的写作方式上。李浩,你也是这一批作家里的一员,能说说这一代作家的成长及将会抵达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吗看李浩:在我看来,以代际来冠名有它的道理,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那个时代所共通的某种共性,特别是在接受上。但,我觉得,这样的冠名多少也意味了一种无能,因为它只抓住了特别浅表的一个所谓逗共性地而没有把握住特征,而命名的有效,应当是在对逗特征地的把握上。你觉得呢看我不反对如此冠名,但我习惯上并不用它。我愿意看到的逗个人地,无论他是哪一个时代的,哪一个国度的,我愿意,把莎士比亚和君特•格拉斯,把布鲁诺•舒尔茨、莱辛和鲁迅、王小波一起放置。它们在我的书架上可能是同一排。至于这一代人在写作上的多元倾向,我觉得是好的,写作从来不应过于一致,写作更应当是用自己的方式让逗自己地呈现,在这点上,我恰觉得,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做得还不够,很不够。如果非要按代际来分,说我们的问题的话,我觉得,我们(这里包括我,我的话都属于部分对自己的自省)这些人,和现实、现世贴得太近,文学理想的普遍缺失,思考深度不够,和生活过于和解,冒险意识普遍较弱……它的确是存在的。而我们的媚俗心,和逗八零后地比较未必会弱。我很希望这一代人,包括还在写着的逗五零后地逗六零后地,还有逗八零后地,能写出让我惊异的、对我的审美构成溢出的作品,能写出丰富复杂、让人沉思、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它有,但是太少了,太少了。我想以后在一个所谓的市场条件下,这种文本可能更为稀缺。我很难说一代人会如何,能够如何,我大约只能看到大家已经做到了如何,从这个逗如何地中我的个人预期。我觉得,这一代人之中肯定会出非常不错的大作家的,如果机缘合适,而自己又有足够的清醒,能出影响世界文学的作家也不一定。对于展望,说实话我并不乐观,我对整个世界的文学也不够乐观。人类在浅薄化、物欲化,娱乐致死,这大约并不是一件好事,起码对文学如此。我只期待于个人,期待有新质的东西在我面前呈现。张鸿:你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细节的描写,比如外貌、性格,这使得他们有一种典型性的同时有着更广泛的普遍性,《失败之书》的哥哥,《乡村诗人札记》中的父亲,《如归旅店》的父亲、母亲及哥哥。我读后反倒感觉这种写法成为了你的作品的一大特色,你是有意而为之看李浩:你真是明眼人啊,是的,我是有意为之的,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抹去它所存在的逗民族特征地(现在,我多少倾向于对民族特征的强化了,当然,前提是,我要表达的依然是普遍的,人性中的共有,所谓民族特征是着附在这个普遍性的身体上的)。为什么如此看这是缘于我对文学的理解,或者说,是一种个人强调。对我来说,一个完全个体的差异,他有无六指,长不长黑痣都不值得我对重视,对那种逗特征突出的个体地(也即所谓的典型性)的发现和展示可以由其他作家来做,他们可以以此发展他们的故事,但,那不是我所要的,我要做的。我要写下的,我所醉心的,是人类的共性,被掩藏在我们日常和隐秘中的人性(你看鲁迅的逗阿Q地,他如果写下的只是一个个体,而没有对中国人的集体指涉,当然依然是好小说,但可能不会让我那么醉心。我喜欢在人物背后的丰富寓意,这种喜欢甚至达到了小小的偏执)。所以,我希望,我所写下的,既是这一个,又不是独独的逗这一个地,或者说,我尽可能地弱化逗这一个地的色彩而强化那种共性成分,它造成的后果就是,我的小说没有一般小说的波澜曲折,一般小说的故事丰溢,这自然会阻挡一部分的读者在外面。我清楚我所要的,我也必须承担我的想要所带来的全部后果。在最初写作的时候,我忘了是看谁的一本书了,他谈到一种逗未完成美学地,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我觉得,好的小说,应当最大可能地调动阅读者的智力参与,你得给他留下空间,你要做的,只是标出路标,指向可能的路径(当然,这个可能也许是作家的欺骗)。则臣反复谈过好像是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吧,逗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地——我个人的理解是,别人能做到的,你在别的小说中能读出的,你可用你的经验对它进行补充的,我尽可能略。而别人做不到的,别的小说中大概还没有的或者还稀薄的,我则要多说几句。我希望能在故事行进的过程中做到逗间离地,不希望我的读者被故事的奇异、新颖或古怪所吸引,我希望在我小说里吸引他的是另外的那些。相对而言,我更愿意安排一种惯常的、常态化的故事,先减少阅读者对故事起伏和如何结局的期待,然后用思和文字的力量将他在阅读中抓住。所以你看,我的小说,除了缺少外貌描写,个人典型性的逗表征地,还缺少景色描写——哈,它也是我有意的忽略,我虽然知道它能给小说带来什么,但,我觉得我们时代的其他作家,或者在我之前的前辈们都做得够好了,够多了,我还是把心思往别处用一下吧。张鸿:上次你来广东,我们谈到了逗常识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常识湮没的年代,人人都知道常识,人人却又忘记常识,或者将常识人为地虚幻化。但常常正常的事情需要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来做,表达常识需要勇气和智慧,而接受常识更需要一种集体的胸襟和宽容。当时你说,你想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对话,给文学以某种的正名,恢复文学应有的常识性看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状态看被抛弃的文学常识有哪些看李浩:记得李敬泽在一个讲座中谈到,他说,我们现在,不得不在常识上反复纠缠,其实我们应当做些更有益的、更靠前沿的事。当时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仔细想一想,还真是。我们,至于是我,觉得自己很多的时候只是将常识重新审明。我的所有言谈,其实都在文学的常识之内,真的,在这点上,我觉得自己毫无创见。前段日子和朋友交谈,她提到,米兰•昆德拉在她看来是小说的立法者,我也有大致相同的看法。我在他那本《小说的智慧》的书中很受益,哈,也显得很受害啊。常识未明,一个原因是有意遮蔽,另一原因则是出于惰性,第三点,是媚俗,所谓的市场考虑;第四,则是一种无知的傲慢。我见过不少所谓的学者,大学生,编辑,或者小有名气的作家,他们太多人喜欢在逗理解之前做出判断地,不肯俯身学习,却以为自己掌握着人类的至少是文学的全部真理。还有一点儿,有些人(这样的人不是少数),他们向文学要的仅是成功,是世俗的、眼下的影响,要的是红裙和红包,这里面有部分人是懂些文学的,但,他们只有将水弄混才可能在这潭水中得鱼。于是……所谓未明的常识,在我看来很多,譬如我们习惯上对逗现实地,逗现实主义地,逗经验地和逗时代性地的强调与窄化。在这些词上,我们容易画地为牢,把外边广阔的空间自我舍弃,这在本质上是一种逗文学卖国主义地。现实,并非仅是当下生活的镜像,它还包括内心的现实,天马行空的思绪和幻想,从这点上,现实主义真的是逗无边地的,甚至,内心真实较之外在真实更逼近于我理解的逗真实地;谈及逗经验地我们似乎只关注于日常生活中那些,经历中得到的那些,而阅读和思考中得来的那些受到了可怕的漠视;所谓逗时代性地,在我看来是一个写作者身上不可避免的胎记,而文学是需要部分摆脱时代性困囿的,优秀的作品在哪个时代都显得逗异质地……文学是一门艺术,它是常识。可我们是将文学作品当作一件艺术品来要求打量的么看我们是否是更应强调它的艺术质地看逗从怎么写到写什么地,它的本意大约是强调应加强对问题的思考而不仅是迷恋技术……说实话,我不认为谁能掌握严格剖开技术与内容的解剖学。在我看来,技术与内容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密不可分的,你试着抽掉卡尔维诺的叙事技巧,试着抽掉君特•格拉斯的叙事技巧,看他们还剩下什么。至少,文学的魅力会全然丧失。纳博科夫用一种带偏见的方式说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逗空洞的思想是一腔废话,而风格和结构才是一篇作品的精华地。中国画强调逗随类赋形地,也就是说,思想或问题的表达必然会影响到技术的运用——从这点上讲,艺术形式的探索应当是贯穿写作者一生的,言说方式一直是他要面对的问题。作家的立场。我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要求,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不强调立场的,逗政治正确地无法保证文学的有效,如果非要作家有一个立场的话,他也应当站在人类一边——和黑人白人,欧洲人拉美人亚洲人站在一起。在经典的文学那里,它们提出的问题是整个人类所面对的问题,逗活着还是死去地是针对全人类说的,逗我从哪里来,我是谁看我到哪里去看地这样的提问也是普世性的。好的小说,它需要悲悯的不只针对穷人也针对富人,不只针对卖炭翁也针对外表强大的帝王。逗要写中国化的小说地——当年博尔赫斯也曾受到这类的非议。他还专门写了篇《阿根廷作家和传统》的文字为自己辩解。他说,许多被称为阿根廷传统经典的文学并不是最具备阿根廷本土地域特点的,正是这些有着逗溢出地的作品反而丰富了阿根廷的,高乔的传统。是的,按照这种自我窄化的逻辑,莎士比亚是不应写爱尔兰故事的,因为他是英格兰人;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也不应写《看不见的城市》,因为那里出现了中国皇帝;卡夫卡不能写《美国》,也不能写《中国长城建造时》,……《红楼梦》并不像当时的传统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也和中国传统小说有巨大差异,强调所谓逗中国小说地逗本土经验地的时候是否应当将这些已成经典的作品也一并删除看实际上,一个作家写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是由他个人心性所约定的,而不应当是人为规范的结果,要求写作的方式和所谓题材实际是对艺术的践踏和漠视。无论他用哪一种方式写下,无论他写下的是哪一个地域的故事,优秀的作品都会汇入到本民族的经典之中,成为传统的部分。逗我被这部分作品深深打动了流下了泪水地——简单的情感打动并不属于文学品质的固有指标,它不标明一篇作品的优秀——这应当是常识。写小说不等于写故事,是常识吧,可似乎越来越多的作家明知故犯;小说不单纯负载道德的评判,不充当真理代言人的角色,这是常识吧,有众多的评论家却非要逗将鞍子套到头上来地(王小波语),要小说家歌颂真善美,要小说家负载非文学非艺术使命,要小说家如何逗代言地……张鸿:从一个女性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我欣赏的是文学作品中那种男性的视角,从容、大气、智慧、哲思,当然会有一些小小的机智巧妙,及个人的色彩在里边。但我所了解的国内的这样的男性作家不多,有,但不多。也许我过于偏狭,但逗好的作家一定是个思想家地(张炜)。你认为呢看而诗人多多也说过:逗思想,是弱的,而思想者,是那更弱的。地他们的话矛盾吗看李浩:在我的阅读中,我可从来不分男作家、女作家,在我背后的神中,有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玛格丽特•杜拉斯、普拉斯、莱辛等人的位置,我将她们放在和那些男作家并齐的位置上,打量她们的文学,用的也是基本同样的眼光。没有谁会因为她是女性而遭受苛责,当然也不会有谁因为她是女性而得到宽容。在我这里,所谓逗中国作家地和逗西方作家地的区分也不太存在,我只愿意看到好的作品,我会把我的赞叹给予它,无论它是谁写下的。逗好的作家一定是个思想家地,对。这是常识。这是一个显见的常识,尽管它受到了某种忽视甚至诋毁。但常识在那儿,我们看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这个常识就明确而坚固地在那里。至于多多说逗思想,是弱的,思想者,是那更弱的地,应当说也是这样的常识,一种思想如果成为一种权力甚至具有了霸权性的话那它就值得怀疑和警惕了。他们俩人的说法没有矛盾,在我看来甚至是一种统一。作家对生活,对世俗,对人类的影响是弱的,一直是弱的,卡夫卡写下的人类境遇并没有因为他的写下而有大的改变,而贝克特,品钦,埃梅,布莱希特……这些名字,只是为人类的内心,为人类的幽暗境遇加入了些许的微光而已。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微小而对它过于忽略,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我们期待它成为太阳一样的强光,它达不到,我们就转向对它忽视甚至绝望……(我们对文学的要求是否也过于功利了些看包括,对思想的要求。我们也得明白,逗小说家并不奢谈他的思想地)这些文学的,文化的,文明的因子会慢慢渗入到人类的进程中,细胞里,虽然这一过程肉眼肯定看不见。何况,文学文化的无用之用也不应忽视,它应当得到重审,一次一次。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艰晦的,但,对一部分期冀智力搏弈的人来说,却能体味其中蕴含的美和妙。哈,我得承认,我读不懂维特根斯坦,我对他的生活和趣味感兴趣。他说,他在临终前说,我想告诉人们,告诉上帝,我从事了一项我喜欢的工作,它对我有意义。哈,文学,有时也得这样想:我写作,它对我有意义。它是,首先是对自我的表达,是自我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它也关于整个人类。张鸿:在去年我与王棵的访谈中,我们谈到了逗艺术野心地这个词,我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那种逗野心地的存在。你俩相比,我感觉王棵很逗温柔地,因为你对我说过:逗男作家,更应当有世界野心的。地你为你的野心所设定的目标是什么看李浩:王棵比我聪明,他不会像我这样张狂。但我一向不惮袒露自己的野心,为此也遭受过不少的嘲笑。他们的嘲笑有道理,是的,我没有做到我想要的,我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一直是在向这个目标努力的,有时,觉得自己都有点儿逗岳不群地。我的野心,还是用原来的回答继续这个回答吧:在一个群贤毕至、牛人云集的会上,我谈到我的野心,我说,现在大家谈到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我很想兴奋地告诉你,他们是我的老师。我希望有一天,大家再谈起他们,我有些平静,那是我的哥们儿。哈,我想做,影响作家写作的作家。这个影响,我也不希望我仅限于中国,虽然我对外文一无所知。米兰•昆德拉说,一个作家,如果他的写作只能被本民族所理解,那他是有罪的:因为他造成了这个民族的短视。我觉得他有道理。我说他们是我老师,大家可以理解;我说他们是我哥们儿,大家觉得我过于狂妄。哈。我承认。但,我说是我哥们儿的时候,不只是希望我的名气如何,我希望能获得那样的名声,但,它对文学来说,不重要。我希望的是,我有能力和勇气和他们进行平等的、隐秘的、坦诚的交流,我希望我有能力和他们在文学、思想上进行对话,交锋,对抗和相互理解,我希望,如果跻身在他们之间,我的说出让他们也不能漠视,而不仅仅是出于礼貌。博尔赫斯在一首诗和一则访谈中都这样提到,逗天堂,应当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地。哈,这也是我的天堂。在这座图书馆里,我愿意用我的心,用我的力,用我的全部智慧和才情,和那些我敬仰的文字进行平等交流,可能,也会有小小的争论,面红耳赤一下。这个野心,其实比获得什么什么奖,比有怎么样的名声的野心更大,我承认。张鸿: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无数的写作人对此寄予无限的热望,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作品之外的因素存在。但你得到了看为什么是你看又改变了你的什么看文学给了你什么看李浩:我的得奖是个意外,对我来说,我很感谢那些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老师、评委和朋友,真的很感谢。对于文学,我一直有种感恩,我觉得,我给予文学的很少,而文学却给予我很多了。至于作品之外的因素,哈,我不知道是什么,你的所指,但就我而言,我没有在作品之外加入任何其它因素。我可以非常坦荡并负责任地声明,鲁迅文学奖我得的是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组的十一个评委,我一个都不认识。要说逗不认识地也显得假,我认识李存葆,汪守德,但这个认识是,我参加过某个一百多人的会议,他们在台上讲完就走了,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和样子,他们却没看我一眼。陈建功、何建明是在领取鲁奖和召开青创会的时候认识的,后来再去北京参加个会议,我和陈建功老师打招呼,他又不认识我了。哈哈。我也挺满意这种状态,我也愿意在我心里不露声色地对帮助我的人表达感激。为什么是我看我还真不知道。我说过,我得奖,大约证明,天上不光能掉馅饼,还有可能掉下林妹妹。那么,我似乎也可以身说法,标明它的某种公正……得奖,改变了我生活中的一些,譬如,我得到一些刊物的重视了,我的稿子大家也看一两眼了,我的文学观点也有了的表达机会……哈,不过,文学和得奖之间,不应当存在什么改变的关系,我不会为得奖而改变我的写作方向,那更不会因为得奖而改变了,你说是吧看文学,是文学,而不是文学场,更不是成功学。文学,有一个恒定的目标和高度在那里,它值得一生去追寻,我只要奔向它就是了。不过,得奖,多少可能会免除一些吃不上饭的忧虑,让我更安心地想文学内部的事儿。我想,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的写作可能会重新遭到漠视,可能有些作品依然发不出来,对此我有心理上的准备,虽然小有不甘。张鸿:你曾告诉过我,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对你的影响极大,你用了一个词逗背后的神灵地,那你详细说说,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看二十年前,这些大师也广泛地影响当时的还很年轻的作家,如今他们已经步入中年,你觉得这些大师对你和他们的影响有何不同看李浩:我想先说他们共同的影响,然后再分开去说。一是,他们告诉我,文学是逗个人地对世界的打量,它承载着对时间,命运,哲思,生活,存在之谜的勘探,承载着对人性细微和世界之阔的勘探;二是,他们告诉我,凡墙皆是门,文学有着一种天生的自由,好的文学,往往在惯常认定逗此路不通地的地方延展出了自己的枝繁叶茂。写作,应当探寻它无限的可能性,从而建立起只有小说能提供的,建立起属于个人的声音。三是,他们的小说,是在道德悬置的地方生出的,它们的声音都不是强势的,也正如多多的那句诗,思想,是弱的,在他们的小说中你可以读出思想的忐忑,摇摆,无助,面对的痛苦……第四点,他们让我领略着艺术的美妙。从形式到思想。我喜欢,美妙的逗汉语地。卡夫卡的小说给我的教益很多,我无法一一说全,如果归纳,我想一是看世界的眼光,我透过他的眼看见的是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对我构成笼罩;二是将人性中一直被忽略、掩藏下的点的发现,它本来很轻,本来很细,但在卡夫卡的显微术和放大术里,它长大了,样子就像一条庞大的恐龙……哈,米兰•昆德拉所提到的逗卡夫卡式地,对我影响也是很大的,后来我喜欢布鲁诺•舒尔茨大约也和卡夫卡的存在有关。同时,卡夫卡至少告诉我,梦和现实可以是一体的,粘着的,同时,表达梦的文学未必需要幻美,文学的逗彼岸性地未必需要以逗牺牲地你对此世的真切认知为代价。意塔洛•卡尔维诺,他的启示是:一种在我看来滞后的旧形式(线形的、故事套盒式的故事结构)同样可包含和容纳无尽的现代性;写下理想、梦和幻想的书可用童话的方式来完成,思考之重未必就是文字之重;再就是,后来的卡尔维诺,所做的只是和自己的智力进行博弈,他不再对所谓的人类说话,哈,这也是我的文学理想啊。博尔赫斯所给我的,不只是形式,不只是什么叙事圈套(这是技,不是本和源),而更是:他竟然可用小说的方式来说在日常生活逻辑之外的玄思、哲学,在他之前,这种玄思和哲学可能无法进入到文学,它是另外学科里的东西。如果不是他的存在,这些你可能真的无法想象。在一篇小文中,我谈到,逗我相信有许多人在抱着一种‘先期热情’去阅读博尔赫斯的,但他们最初会有我一样的不适:他的小说不是我们惯常以为的样子,我们依据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经典阅读所建立的审美和认知体系(假如确有这一体系的话),在面对他的写作的时候近乎全然失效,博尔赫斯溢出了我们旧有的审美,溢出了我们习惯认为的‘小说的样子’。他的小说带有某种的‘灾变性’——在他之前,我们很难想象玄思会成为‘小说的’,并且是核心,持续的核心。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为我们发现并展示了这种可能。地——这是我醉心于他的原因之一。当然,我背后的神灵还有很多,至少有三百位吧,也不只是小说家,也有哲学家、画家、社会学家……他们一起丰富了我对文学和世界的理解与想象,丰富了我的审美,丰富了我的生命与生活。哈,现在,我致力于将他们变成逗我自己地。张鸿:评论界把你定位成了逗先锋作家地,按先锋文学的那些特征来衡量,我看还是有一些相异的。你如何看你的逗前辈地看中国的逗先锋文学地与外国文学有没有什么渊源或传承看李浩:我绝不反对将我看成是什么逗先锋作家地,当然我也不期待从这一标识当中赚取什么好处,在鲁奖的获奖感言中我也说,这个奖,三分之一是幸运,三分之一是奖励给日渐式微的先锋文学,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给我那篇小说的。在我或者许多的逗我地看来,文学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先锋性,因为创新,因为探索,因为冒险。你不能总写那些跟在小说之后、跟着大众的思考和理解之后的所谓小说,因为它不能给文学增添新质,而这点儿,这个逗新质地,是文学存在的首要理由。你可以选用最古老的形式、最古老的讲述方式来写小说,但,那个逗新质地必须存在,成为一个硬核儿。我们把逗先锋文学地只理解成是逗形式探索地是非常片面的,尽管它相当需要形式探索,并且是显著的特征。你说我与逗先锋文学地的相异,我也绝对认同,前提是你把前面已有的逗先锋文学地看成是一个固态的、不再延展的文本样式。我的相异出自于一种自觉,我必须在前面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冒险和前行,写作,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在我看来不应当具有逗趋光性地,它要在有光的地方叉开,向着暗处试探……我希望,我最终的写作,能摆脱所有旧有的(包括我背后神灵的)一切规约,成为逗林外的树地,显现出独特来。李敬泽说我,你李浩觉得自己是个野兽,其实你已经是家畜了——我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引用他的这句话了,我觉得,这是对我的棒喝,说明我在冒险上,前行上依然不够。重提这句话,我是让自己能够记住。如何看待我的逗前辈地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我文学的老师和逗父亲地,我承认,我在余华、杨争光、苏童、格非、孙甘露、莫言、北岛、顾城、海子、欧阳江河、杨炼等人那里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余华,他漂亮的随笔教会我如何认识和识别小说的美,文字的美。没有他们而有我,这不可想象。我一直对他们报有敬意。这个名单其实可以无限地列举下去。后来,我也在阿来,王小波,王小妮,路也,蒋韵,包括像则臣、吴玄、苏瓷瓷、李亚等人那里得到许多,这个名单里,有七零后也有八零后。我觉得一个作家,应当尽可能地敞开,去学习、体味他人的好和妙,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改造它,让它滋养你的成长。吃了羊肉未必会长成羊,那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可是,这一常识,在我们许多作家、批评家那里却屡遭悖反,真不知道他们脑子怎么长的。至于先锋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关系,我觉得是一种脉承,是一种逗接轨地,关于这点儿我们在八十年代已经说得很多了,已经是常识,只要回头翻翻旧书就够了。在文学文化上,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式应当是鲁迅的逗拿来主义地,无论是谁的,无论它出自哪里,只要是好的,于我有用的,我就拿来,我就把它当成是滋养。布鲁姆在他《影响的焦虑》中引用了歌德的一句话,难道一位诗人的所有前驱和同时代人的成就不应该属于他么看当他发现前面有花朵时为什么要畏缩不前而不去采撷呢看只有把他人的财富拿来为我所用,我们才能创造出一点伟大的成就来。——何况,这个拿来并不造成他人财富的减少,反而可能是种增加。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性、有审美的人也能够了解,叙事文学的主根脉在欧洲,他们发展得相当完备,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更应向拉美的作家学习:他们学到了欧洲现代的叙事经验,然后把这一经验加以发挥改造,来书写那一隅的独特和丰厚,这才有了拉美的逗文学爆炸地,这才有了对欧洲文学的反哺。我多希望,中国文学,或者加上日本、土耳其、韩国和泰国,我们在遵守逗世界文学公约地的前提下实现对西方文学的反哺……至少,我们应当这样致力。我还得重复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一个作家,如果只书写他本民族的人才能理解的东西,那他是有罪的,因为他造成了这一民族的短视。这是常识。哈。如果在这一前提下打量我们的文学……我承认我从来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⑥ 求这句话的出处。

从侧面的镜子里往外看

——李浩访谈

张鸿:人们喜欢给新出现的事物和现象冠名,文学评论界也一样,就如“七十年代生作家”。当然,这个命名标志的是作家在年龄上的相对一致,而我感觉这 一代的写作呈现一种文学的多元倾向,这体现在题材和个性化的写作方式上。李浩,你也是这一批作家里的一员,能说说这一代作家的成长及将会抵达一个什么样的 境界吗?

李浩:在我看来,以代际来冠名有它的道理,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那个时代所共通的某种共性,特别是在接受上。但,我觉得,这样的冠名多少也意味了一种无 能,因为它只抓住了特别浅表的一个所谓“共性”而没有把握住特征,而命名的有效,应当是在对“特征”的把握上。你觉得呢?我不反对如此冠名,但我习惯上并 不用它。我愿意看到更多的“个人”,无论他是哪一个时代的,哪一个国度的,我愿意,把莎士比亚和君特•格拉斯,把布鲁诺•舒尔茨、莱辛和鲁迅、王小波一起 放置。它们在我的书架上可能是同一排。

至于这一代人在写作上的多元倾向,我觉得是好的,写作从来不应过于一致,写作更应当是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呈现,在这点上,我恰觉得,其实我们这一代人 做得还不够,很不够。如果非要按代际来分,说我们的问题的话,我觉得,我们(这里包括我,我的话都属于部分对自己的自省)这些人,和现实、现世贴得太近, 文学理想的普遍缺失,思考深度不够,和生活过于和解,冒险意识普遍较弱……它的确是存在的。而我们的媚俗心,和“八零后”比较未必会弱。我很希望这一代 人,包括还在写着的“五零后”“六零后”,还有“八零后”,能写出让我惊异的、对我的审美构成溢出的作品,能写出丰富复杂、让人沉思、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它有,但是太少了,太少了。我想以后在一个所谓的市场条件下,这种文本可能更为稀缺。

我很难说一代人会如何,能够如何,我大约只能看到大家已经做到了如何,从这个“如何”中展开我的个人预期。我觉得,这一代人之中肯定会出非常不错的大作家 的,如果机缘合适,而自己又有足够的清醒,能出影响世界文学的作家也不一定。对于展望,说实话我并不乐观,我对整个世界的文学也不够乐观。人类在浅薄化、 物欲化,娱乐致死,这大约并不是一件好事,起码对文学如此。我只期待于个人,期待有新质的东西在我面前呈现。

张鸿:你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细节的描写,比如外貌、性格,这使得他们有一种典型性的同时有着更广泛的普遍性,《失败之书》的哥哥,《乡村诗人札记》中的父亲,《如归旅店》的父亲、母亲及哥哥。我读后反倒感觉这种写法成为了你的作品的一大特色,你是有意而为之?

李浩:你真是明眼人啊,是的,我是有意为之的,如果可以,我甚至想抹去它所存在的“民族特征”(现在,我多少倾向于对民族特征的 强化了,当然,前提是,我要表达的依然是普遍的,人性中的共有,所谓民族特征是着附在这个普遍性的身体上的)。为什么如此?这是缘于我对文学的理解,或者 说,是一种个人强调。对我来说,一个完全个体的差异,他有无六指,长不长黑痣都不值得我对重视,对那种“特征突出的个体”(也即所谓的典型性)的发现和展 示可以由其他作家来做,他们可以以此发展他们的故事,但,那不是我所要的,我要做的。我要写下的,我所醉心的,是人类的共性,被掩藏在我们日常和隐秘中的 人性(你看鲁迅的“阿Q”,他如果写下的只是一个个体,而没有对中国人的集体指涉,当然依然是好小说,但可能不会让我那么醉心。我喜欢在人物背后的丰富寓 意,这种喜欢甚至达到了小小的偏执)。所以,我希望,我所写下的,既是这一个,又不是独独的“这一个”,或者说,我尽可能地弱化“这一个”的色彩而强化那 种共性成分,它造成的后果就是,我的小说没有一般小说的波澜曲折,一般小说的故事丰溢,这自然会阻挡一部分的读者在外面。我清楚我所要的,我也必须承担我 的想要所带来的全部后果。

在最初写作的时候,我忘了是看谁的一本书了,他谈到一种“未完成美学”,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我觉得,好的小说,应当最大可能地调动阅读者的智力参与,你得 给他留下空间,你要做的,只是标出路标,指向可能的路径(当然,这个可能也许是作家的欺骗)。则臣反复谈过好像是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吧,“有话则短,无话 则长”——我个人的理解是,别人能做到的,你在别的小说中能读出的,你可用你的经验对它进行补充的,我尽可能略。而别人做不到的,别的小说中大概还没有的 或者还稀薄的,我则要多说几句。我希望能在故事行进的过程中做到“间离”,不希望我的读者被故事的奇异、新颖或古怪所吸引,我希望在我小说里吸引他的是另 外的那些。相对而言,我更愿意安排一种惯常的、常态化的故事,先减少阅读者对故事起伏和如何结局的期待,然后用思和文字的力量将他在阅读中抓住。所以你 看,我的小说,除了缺少外貌描写,个人典型性的“表征”,还缺少景色描写——哈,它也是我有意的忽略,我虽然知道它能给小说带来什么,但,我觉得我们时代 的其他作家,或者在我之前的前辈们都做得够好了,够多了,我还是把心思往别处用一下吧。

张鸿:上次你来广东,我们谈到了“常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常识湮没的年代,人人都知道常识,人人却又忘记常识,或者将常识人为地虚幻化。但常 常正常的事情需要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来做,表达常识需要勇气和智慧,而接受常识更需要一种集体的胸襟和宽容。当时你说,你想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对话,给文 学以某种的正名,恢复文学应有的常识性?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状态?被抛弃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李浩:记得李敬泽在一个讲座中谈到,他说,我们现在,不得不在常识上反复纠缠,其实我们应当做些更有益的、更靠前沿的事。当时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仔细想 一想,还真是。我们,至于是我,觉得自己很多的时候只是将常识重新审明。我的所有言谈,其实都在文学的常识之内,真的,在这点上,我觉得自己毫无创见。前 段日子和朋友交谈,她提到,米兰•昆德拉在她看来是小说的立法者,我也有大致相同的看法。我在他那本《小说的智慧》的书中很受益,哈,也显得很受害啊。

常识未明,一个原因是有意遮蔽,另一原因则是出于惰性,第三点,是媚俗,所谓的市场考虑;第四,则是一种无知的傲慢。我见过不少所谓的学者,大学生,编 辑,或者小有名气的作家,他们太多人喜欢在“理解之前做出判断”,不肯俯身学习,却以为自己掌握着人类的至少是文学的全部真理。还有一点儿,有些人(这样 的人不是少数),他们向文学要的仅是成功,是世俗的、眼下的影响,要的是红裙和红包,这里面有部分人是懂些文学的,但,他们只有将水弄混才可能在这潭水中 得鱼。于是……

所谓未明的常识,在我看来很多,譬如我们习惯上对“现实”,“现实主义”,“经验”和“时代性”的强调与窄化。在这些词上,我们容易画地为牢,把外边广阔 的空间自我舍弃,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卖国主义”。现实,并非仅是当下生活的镜像,它还包括内心的现实,天马行空的思绪和幻想,从这点上,现实主义真的 是“无边”的,甚至,内心真实较之外在真实更逼近于我理解的“真实”;谈及“经验”我们似乎只关注于日常生活中那些,经历中得到的那些,而阅读和思考中得 来的那些受到了可怕的漠视;所谓“时代性”,在我看来是一个写作者身上不可避免的胎记,而文学是需要部分摆脱时代性困囿的,优秀的作品在哪个时代都显得“ 异质”……文学是一门艺术,它是常识。可我们是将文学作品当作一件艺术品来要求打量的么?我们是否是更应强调它的艺术质地?

“从怎么写到写什么”,它的本意大约是强调应加强对问题的思考而不仅是迷恋技术……说实话,我不认为谁能掌握严格剖开技术与内容的解剖学。在我看来,技术 与内容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密不可分的,你试着抽掉卡尔维诺的叙事技巧,试着抽掉君特•格拉斯的叙事技巧,看他们还剩下什么。至少,文学的魅力会全然丧失。 纳博科夫用一种带偏见的方式说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空洞的思想是一腔废话,而风格和结构才是一篇作品的精华”。中国画强调“随类赋形”,也就是说, 思想或问题的表达必然会影响到技术的运用——从这点上讲,艺术形式的探索应当是贯穿写作者一生的,言说方式一直是他要面对的问题。作家的立场。

我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要求,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不强调立场的,“政治正确”无法保证文学的有效,如果非要作家有一个立场的话,他也应当站在人类一边 ——和黑人白人,欧洲人拉美人亚洲人站在一起。在经典的文学那里,它们提出的问题是整个人类所面对的问题,“活着还是死去”是针对全人类说的,“我从哪里 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样的提问也是普世性的。好的小说,它需要悲悯的不只针对穷人也针对富人,不只针对卖炭翁也针对外表强大的帝王。

“要写中国化的小说”——当年博尔赫斯也曾受到这类的非议。他还专门写了篇《阿根廷作家和传统》的文字为自己辩解。他说,许多被称为阿根廷传统经典的文学 并不是最具备阿根廷本土地域特点的,正是这些有着“溢出”的作品反而丰富了阿根廷的,高乔的传统。是的,按照这种自我窄化的逻辑,莎士比亚是不应写爱尔兰 故事的,因为他是英格兰人;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也不应写《看不见的城市》,因为那里出现了中国皇帝;卡夫卡不能写《美国》,也不能写《中国长城建造 时》,……《红楼梦》并不像当时的传统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也和中国传统小说有巨大差异,强调所谓“中国小说”“本土经验”的时候是否 应当将这些已成经典的作品也一并删除?

实际上,一个作家写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是由他个人心性所约定的,而不应当是人为规范的结果,要求写作的方式和所谓题材实际是对艺术的践踏和漠视。无论他用哪 一种方式写下,无论他写下的是哪一个地域的故事,优秀的作品都会汇入到本民族的经典之中,成为传统的部分。“我被这部分作品深深打动了流下了泪水”——简 单的情感打动并不属于文学品质的固有指标,它不标明一篇作品的优秀——这应当是常识。写小说不等于写故事,是常识吧,可似乎越来越多的作家明知故犯;小说 不单纯负载道德的评判,不充当真理代言人的角色,这是常识吧,有众多的评论家却非要“将鞍子套到头上来”(王小波语),要小说家歌颂真善美,要小说家负载 非文学非艺术使命,要小说家如何“代言”……

张鸿:从一个女性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我欣赏的是文学作品中那种男性的视角,从容、大气、智慧、哲思,当然会有一些小小的机智巧妙,及个人的色彩 在里边。但我所了解的国内的这样的男性作家不多,有,但不多。也许我过于偏狭,但“好的作家一定是个思想家”(张炜)。你认为呢?而诗人多多也说过:“思 想,是弱的,而思想者,是那更弱的。”他们的话矛盾吗?

李浩:在我的阅读中,我可从来不分男作家、女作家,在我背后的神中,有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玛格丽特•杜拉斯、普拉斯、莱辛等人的位置,我将她们放在和那 些男作家并齐的位置上,打量她们的文学,用的也是基本同样的眼光。没有谁会因为她是女性而遭受苛责,当然也不会有谁因为她是女性而得到更多宽容。在我这 里,所谓“中国作家”和“西方作家”的区分也不太存在,我只愿意看到好的作品,我会把我的赞叹给予它,无论它是谁写下的。

“好的作家一定是个思想家”,对。这是常识。这是一个显见的常识,尽管它受到了某种忽视甚至诋毁。但常识在那儿,我们看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这个常识就明 确而坚固地在那里。至于多多说“思想,是弱的,思想者,是那更弱的”,应当说也是这样的常识,一种思想如果成为一种权力甚至具有了霸权性的话那它就值得怀 疑和警惕了。他们俩人的说法没有矛盾,在我看来甚至是一种统一。

作家对生活,对世俗,对人类的影响是弱的,一直是弱的,卡夫卡写下的人类境遇并没有因为他的写下而有大的改变,而贝克特,品钦,埃梅,布莱希特……这些名 字,只是为人类的内心,为人类的幽暗境遇加入了些许的微光而已。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微小而对它过于忽略,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我们期待它成为太阳 一样的强光,它达不到,我们就转向对它忽视甚至绝望……(我们对文学的要求是否也过于功利了些?包括,对思想的要求。我们也得明白,“小说家并不奢谈他的 思想”)这些文学的,文化的,文明的因子会慢慢渗入到人类的进程中,细胞里,虽然这一过程肉眼肯定看不见。何况,文学文化的无用之用也不应忽视,它应当得 到重审,一次一次。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艰晦的,但,对一部分期冀智力搏弈的人来说,却能体味其中蕴含的美和妙。哈,我得承认,我读不懂维特根斯坦,我 更多对他的生活和趣味感兴趣。他说,他在临终前说,我想告诉人们,告诉上帝,我从事了一项我喜欢的工作,它对我有意义。哈,文学,有时也得这样想:我写 作,它对我有意义。它是,首先是对自我的表达,是自我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它也关于整个人类。

张鸿:在去年我与王棵的访谈中,我们谈到了“艺术野心”这个词,我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那种“野心”的存在。你俩相比,我感觉王棵很“温柔”,因为你对我说过:“男作家,更应当有世界野心的。”你为你的野心所设定的目标是什么?

李浩:王棵比我聪明,他不会像我这样张狂。但我一向不惮袒露自己的野心,为此也遭受过不少的嘲笑。他们的嘲笑有道理,是的,我没有做到我想要的,我还有很 大的距离,但,我一直是在向这个目标努力的,有时,觉得自己都有点儿“岳不群”。我的野心,还是用原来的回答继续这个回答吧:在一个群贤毕至、牛人云集的 会上,我谈到我的野心,我说,现在大家谈到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我很想兴奋地告诉你,他们是我的老师。我希望有一天,大家再谈起他们,我有 些平静,那是我的哥们儿。哈,我想做,影响作家写作的作家。这个影响,我也不希望我仅限于中国,虽然我对外文一无所知。米兰•昆德拉说,一个作家,如果他 的写作只能被本民族所理解,那他是有罪的:因为他造成了这个民族的短视。我觉得他有道理。

我说他们是我老师,大家可以理解;我说他们是我哥们儿,大家觉得我过于狂妄。哈。我承认。但,我说是我哥们儿的时候,不只是希望我的名气如何,我希望能获 得那样的名声,但,它对文学来说,不重要。我希望的是,我有能力和勇气和他们进行平等的、隐秘的、坦诚的交流,我希望我有能力和他们在文学、思想上进行对 话,交锋,对抗和相互理解,我希望,如果跻身在他们之间,我的说出让他们也不能漠视,而不仅仅是出于礼貌。博尔赫斯在一首诗和一则访谈中都这样提到,“天 堂,应当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哈,这也是我的天堂。在这座图书馆里,我愿意用我的心,用我的力,用我的全部智慧和才情,和那些我敬仰的文字进行平等交 流,可能,也会有小小的争论,面红耳赤一下。

这个野心,其实比获得什么什么奖,比有怎么样的名声的野心更大,我承认。

张鸿: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无数的写作人对此寄予无限的热望,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作品之外的因素存在。但你得到了?为什么是你?又改变了你的什么?文学给了你什么?

李浩:我的得奖是个意外,对我来说,我很感谢那些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老师、评委和朋友,真的很感谢。对于文学,我一直有种感恩,我觉得,我给予文学的很 少,而文学却给予我很多了。至于作品之外的因素,哈,我不知道是什么,你的所指,但就我而言,我没有在作品之外加入任何其它因素。我可以非常坦荡并负责任 地声明,鲁迅文学奖我得的是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组的十一个评委,我一个都不认识。要说“不认识”也显得假,我认识李存葆,汪守德,但这个认识是,我参加 过某个一百多人的会议,他们在台上讲完就走了,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和样子,他们却没看我一眼。

陈建功、何建明是在领取鲁奖和召开青创会的时候认识的,后来再去北京参加个会议,我和陈建功老师打招呼,他又不认识我了。哈哈。我也挺满意这种状态,我也愿意在我心里不露声色地对帮助我的人表达感激。

为什么是我?我还真不知道。我说过,我得奖,大约证明,天上不光能掉馅饼,还有可能掉下林妹妹。那么,我似乎也可以身说法,标明它的某种公正……

得奖,改变了我生活中的一些,譬如,我得到一些刊物的重视了,我的稿子大家也看一两眼了,我的文学观点也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哈,不过,文学和得奖之 间,不应当存在什么改变的关系,我不会为得奖而改变我的写作方向,那更不会因为得奖而改变了,你说是吧?文学,是文学,而不是文学场,更不是成功学。文 学,有一个恒定的目标和高度在那里,它值得一生去追寻,我只要奔向它就是了。不过,得奖,多少可能会免除一些吃不上饭的忧虑,让我更安心地想文学内部的事 儿。我想,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的写作可能会重新遭到漠视,可能有些作品依然发不出来,对此我有心理上的准备,虽然小有不甘。

张鸿:你曾告诉过我,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对你的影响极大,你用了一个词“背后的神灵”,那你详细说说,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二十年前,这些大师也广泛地影响当时的还很年轻的作家,如今他们已经步入中年,你觉得这些大师对你和他们的影响有何不同?

李浩:我想先说他们共同的影响,然后再分开去说。一是,他们告诉我,文学是“个人”对世界的打量,它承载着对时间,命运,哲思,生活,存在之谜的勘探,承 载着对人性细微和世界之阔的勘探;二是,他们告诉我,凡墙皆是门,文学有着一种天生的自由,好的文学,往往在惯常认定“此路不通”的地方延展出了自己的枝 繁叶茂。写作,应当探寻它无限的可能性,从而建立起只有小说能提供的,建立起属于个人的声音。三是,他们的小说,是在道德悬置的地方生出的,它们的声音都 不是强势的,也正如多多的那句诗,思想,是弱的,在他们的小说中你可以读出思想的忐忑,摇摆,无助,面对的痛苦……第四点,他们让我领略着艺术的美妙。从 形式到思想。我喜欢,美妙的“汉语”。

卡夫卡的小说给我的教益很多,我无法一一说全,如果归纳,我想一是看世界的眼光,我透过他的眼看见的是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对我构成笼罩;二是将人 性中一直被忽略、掩藏下的点的发现,它本来很轻,本来很细,但在卡夫卡的显微术和放大术里,它长大了,样子就像一条庞大的恐龙……哈,米兰•昆德拉所提到 的“卡夫卡式”,对我影响也是很大的,后来我喜欢布鲁诺•舒尔茨大约也和卡夫卡的存在有关。同时,卡夫卡至少告诉我,梦和现实可以是一体的,粘着的,同 时,表达梦的文学未必需要幻美,文学的“彼岸性”未必需要以“牺牲”你对此世的真切认知为代价。意塔洛•卡尔维诺,他的启示是:一种在我看来滞后的旧形式 (线形的、故事套盒式的故事结构)同样可包含和容纳无尽的现代性;写下理想、梦和幻想的书可用童话的方式来完成,思考之重未必就是文字之重;再就是,后来 的卡尔维诺,所做的只是和自己的智力进行博弈,他不再对所谓的人类说话,哈,这也是我的文学理想啊。博尔赫斯所给我的,不只是形式,不只是什么叙事圈套 (这是技,不是本和源),而更是:他竟然可用小说的方式来说在日常生活逻辑之外的玄思、哲学,在他之前,这种玄思和哲学可能无法进入到文学,它是另外学科 里的东西。如果不是他的存在,这些你可能真的无法想象。在一篇小文中,我谈到,“我相信有许多人在抱着一种‘先期热情’去阅读博尔赫斯的,但他们最初会有 我一样的不适:他的小说不是我们惯常以为的样子,我们依据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经典阅读所建立的审美和认知体系(假如确有这一体系的话),在面对他的写作 的时候近乎全然失效,博尔赫斯溢出了我们旧有的审美,溢出了我们习惯认为的‘小说的样子’。他的小说带有某种的‘灾变性’——在他之前,我们很难想象玄思 会成为‘小说的’,并且是核心,持续的核心。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为我们发现并展示了这种可能。”——这是我醉心于他的原因之一。当然,我背后的神 灵还有很多,至少有三百位吧,也不只是小说家,也有哲学家、画家、社会学家……他们一起丰富了我对文学和世界的理解与想象,丰富了我的审美,丰富了我的生 命与生活。哈,现在,我致力于将他们变成“我自己”。

张鸿:评论界把你定位成了“先锋作家”,按先锋文学的那些特征来衡量,我看还是有一些相异的。你如何看你的“前辈”?中国的“先锋文学”与外国文学有没有什么渊源或传承?

李浩:我绝不反对将我看成是什么“先锋作家”,当然我也不期待从这一标识当中赚取什么好处,在鲁奖的获奖感言中我也说,这个奖,三分之一是幸运,三分之一 是奖励给日渐式微的先锋文学,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给我那篇小说的。在我或者许多的“我”看来,文学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先锋性,因为创新,因为探索,因为冒 险。你不能总写那些跟在小说之后、跟着大众的思考和理解之后的所谓小说,因为它不能给文学增添新质,而这点儿,这个“新质”,是文学存在的首要理由。你可 以选用最古老的形式、最古老的讲述方式来写小说,但,那个“新质”必须存在,成为一个硬核儿。我们把“先锋文学”只理解成是“形式探索”是非常片面的,尽 管它相当需要形式探索,并且是显著的特征。你说我与“先锋文学”的相异,我也绝对认同,前提是你把前面已有的“先锋文学”看成是一个固态的、不再延展的文 本样式。我的相异出自于一种自觉,我必须在前面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冒险和前行,写作,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在我看来不应当具有“趋光性”,它要在有光的地方叉 开,向着暗处试探……我希望,我最终的写作,能摆脱所有旧有的(包括我背后神灵的)一切规约,成为“林外的树”,显现出独特来。李敬泽说我,你李浩觉得自 己是个野兽,其实你已经是家畜了——我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引用他的这句话了,我觉得,这是对我的棒喝,说明我在冒险上,前行上依然不够。重提这句话,我是让 自己能够记住。

如何看待我的“前辈”?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我文学的老师和“父亲”,我承认,我在余华、杨争光、苏童、格非、孙甘露、莫言、北岛、顾城、海子、欧阳江 河、杨炼等人那里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余华,他漂亮的随笔教会我如何认识和识别小说的美,文字的美。没有他们而有我,这不可想象。我一直对他们报有敬意。这 个名单其实可以无限地列举下去。后来,我也在阿来,王小波,王小妮,路也,蒋韵,包括像则臣、吴玄、苏瓷瓷、李亚等人那里得到许多,这个名单里,有七零后 也有八零后。我觉得一个作家,应当尽可能地敞开,去学习、体味他人的好和妙,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改造它,让它滋养你的成长。吃了羊肉未必会长成羊,那样 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可是,这一常识,在我们许多作家、批评家那里却屡遭悖反,真不知道他们脑子怎么长的。

至于先锋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关系,我觉得是一种脉承,是一种“接轨”,关于这点儿我们在八十年代已经说得很多了,已经是常识,只要回头翻翻旧书就够了。在文 学文化上,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式应当是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是谁的,无论它出自哪里,只要是好的,于我有用的,我就拿来,我就把它当成是滋养。布鲁姆 在他《影响的焦虑》中引用了歌德的一句话,难道一位诗人的所有前驱和同时代人的成就不应该属于他么?当他发现前面有花朵时为什么要畏缩不前而不去采撷呢? 只有把他人的财富拿来为我所用,我们才能创造出一点伟大的成就来。——何况,这个拿来并不造成他人财富的减少,反而可能是种增加。

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性、有审美的人也能够了解,叙事文学的主根脉在欧洲,他们发展得相当完备,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更应向拉美的 作家学习:他们学到了欧洲现代的叙事经验,然后把这一经验加以发挥改造,来书写那一隅的独特和丰厚,这才有了拉美的“文学爆炸”,这才有了对欧洲文学的反 哺。我多希望,中国文学,或者加上日本、土耳其、韩国和泰国,我们在遵守 “世界文学公约”的前提下实现对西方文学的反哺……至少,我们应当这样致力。我还得重复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一个作家,如果只书写他本民族的人才能理解的 东西,那他是有罪的,因为他造成了这一民族的短视。这是常识。哈。如果在这一前提下打量我们的文学……

我承认我从来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⑦ 荡子红尘

子红尘小说书”相关文档共 1656 篇
.小说书丛 [详细内容]

小说书丛 Jungle of Novels Co. Limited VE 九龙旺角西洋菜南街1号L铺1楼 http://ve.hknve.org/04_sve010 此为实习企业,只作训练及学习用途,产品及服务均为虚拟. 队伍编号:10 小说书丛(实习有限公司)计划书 Jungle of Novels Co. Limited VE Proposal 小说书丛(实习有限公司) Jungle of Novels Co. Limited VE 公司股东:陈智丰 张利娜 张兆恒 傅火秀 吴捷煜 黄玉琼 店铺地址:九龙旺角西洋菜南街1号L铺1楼 联络电话:(852) 2123 3211 传真号码:(85...
文档格式:Adobe Acrobat PDF 文档
文档大小:442.26KB

.书及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详细内容]

《书》及《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说理技巧比较表】论说文要素《书》《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论点〈新颖〉书给人的______〈买书,拥书,_______〉爱书____态〈晒,翻,藏,借〉讽刺〈现代书店______〉〈藏书不___〉〈借书不___〉〈读_____书〉〈读书图利〉小说有支配人道的力量〈易入人---4,易感人---4〉小说可改良群治,亦可毒害社会不良小说是中国群治腐败的总根源〈妖巫狐鬼的思想〉 + 影响〈________的思想〉 + 影响---2〈才子佳人的思想〉 + 影响〈________的思想〉 + 影响 →→→重新重视小说,_______小说论据〈充足〉〈多元化〉中外古今中外古今〈小...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26.5KB

.台北市文山区兴华国民小学小小说书人甄选简章 [详细内容]

台北市文山区兴华国民小学小小说书人甄选简章目标:1.提升学生阅读兴趣2.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报名时间:即日起至十月十九日止甄选时间:十一月一日(二)下午13:20~15:30(依报名人数弹性调整)实施办法:1.凡於十月十九日前将报名表交到教务处并确实参加者,发给荣誉卡五张.2.作品经评选获得优胜者,经集训后有机会巡回校园演出,并成为校内外相关展演活动之选手.实施方式:1.学生自由报名参加〈个人,或1~3人组成一组〉2.不限名额报名参加,若截至十月十九日报名人数不足,则请各学年选派出一位(或一组)同学参加甄选.3.学生在5~15分钟内,以活泼生动,独具特色的方式(如:说故事...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82.5KB

.台南县立菁寮国中阅读推动计画小小说书人好书介绍实... [详细内容]

台南县立菁寮国中阅读推动计画小小说书人好书介绍实......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31KB

.农村小说 [详细内容]

第三章 农村小说 一,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十七年小说创作中,"题材"问题是关系到文学性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题材的处 理是:1,题材被严格分类;2,不同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在小说题材中,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生活;"重大"社会,政治性质的斗争优于"家务事,儿女情"等私人日常生活;现实的政治 社会斗争优于"历史"情景.现代历史上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优于"历史"上的其它事实和活动.这种"题材"观念,相应地产生了"重大题材","非重大题材"等概念.十七年小说中,"革命历史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和"农村题材"(农村小说)作品数量最多,相对而言,艺术水平也较高. 在小说体裁上,短...
文档格式:Adobe Acrobat PDF 文档
文档大小:89.97KB

.罗的小说 [详细内容]

终点 【罗的小说】 有他陪在身边的日子中,我一直没有想过要用文字去形容他,却在和他分开了很久很久以后,才猛然惊觉他在我心中的印象不停地被稀释被遗忘.於是现在的我常会在生活的空档想起,究竟,应该要用怎样的语气以及字句,去形容他呢 他的外表我已经记不清楚.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厚实的肩膀,壮硕的手臂,顶多,再加上一个有些捉狭的微笑,就是他了.我的哲.我甚至想不起来,他的嘴角通常是上扬或者是下弯的 他在篮球场上汗水淋漓的同时,豪爽笑声的频率是高还是低呢 唉,现在我也已经管不了那0多了,唯一知道也只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情是,爱他. 尽管我和他之间曾经有这0多的折磨和不堪,但是在感受到爱的时候还是会有强烈的感...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51.5KB

.小说复习 [详细内容]

小说复习一,考点指津: 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小说多为篇幅短小的小说即小小说,考查角度: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手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主题的探讨等. 二,阅读小说的知识储备: 了解小说的丈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37KB

.一篇小说 [详细内容]

一篇小说,即是一个世界.当写小说成为一种时尚,一群尚存稚嫩的孩子们,仍用他们真诚而清澈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他们记录着,他们感悟着.听,这来自内心的声音……黄金周戏剧05编导 李可"有种人就像是风一样,也许比风更不可捉摸,不想找他的人,虽然常常会遇见他,想找他的人,却永远也找不到."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是行内远近闻名的盗神.凡盗因不足而生,又因足而灭.父亲未足就病死了.剩下年仅10岁的我和母亲两个人,日子清贫.母亲不准我做这行,但我厌恶这种粗茶淡饭的日子,于是,我也便开始小偷小摸起来.也许是命中注定,从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发现我的手指比一般的小孩长了一截.更让他惊奇的是,我的中指和食指一样长.再加...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28.5KB

.明清小说 [详细内容]

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2面 授 教 师:王 兰教材介绍 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使用说明学习方法介绍文学史类课程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及辅导材料如何利用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源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 ――"小说"概念的由来和变迁 ――如何界定中国古代的"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的早期形态 ――中国古代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的相关性 ――中国古代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性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 ――神话传说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唐传奇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宋代说话艺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 ――明清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
文档格式:Microsoft PowerPoint PPT 演示文稿
文档大小:921KB

.小说鉴赏 [详细内容]

1小说鉴赏一,要求: 鉴赏小说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对小说特点的把握等条件. 1,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整体形象(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细节等);2,从中超越出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理性思考; 3,还要对小说思想上和艺术上精妙之处进行体味,玩赏和揣摩,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审美愉悦.二,进程规律:2 3,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4,小说包括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生活经验,即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生活的认识. 2,正确的审美观,...
文档格式:Microsoft PowerPoint PPT 演示文稿
文档大小:223.5KB

.小说常识 [详细内容]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年末雪景)(祝福景象)(祥林嫂)返回情节简表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破旧的鲁四老爷书房典型环境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深化主题)祥林嫂再到鲁镇(倒 叙)肖像描写众人态度听故事:猎奇祭祀时:鄙弃祥林嫂:"画眼睛"柳 妈:祥林嫂被迫改嫁:"出格"反抗祥林嫂初到鲁镇:"画眼睛"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及我在雪夜的感受"画眼睛""三问三答"人们的反应返回布局特点与作用: !特点:使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文章的头部!...
文档格式:Microsoft PowerPoint PPT 演示文稿
文档大小:72KB

.明清小说 [详细内容]

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2面 授 教 师:王 兰教材介绍 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使用说明学习方法介绍文学史类课程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及辅导材料如何利用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源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 ――"小说"概念的由来和变迁 ――如何界定中国古代的"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的早期形态 ――中国古代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的相关性 ――中国古代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性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 ――神话传说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唐传奇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宋代说话艺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 ――明清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
文档格式:Microsoft PowerPoint PPT 演示文稿
文档大小:109KB

.长篇小说 [详细内容]

长篇小说...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230.5KB

.小说散文 [详细内容]

通途第!"#期小说散文站台上!程占伟焦灼及喜悦变幻于赤色的面孔裤腿儿挽得高高编织袋鼓鼓囊囊他们用衣襟擦汗这分明是我的父老乡亲故乡的山路弯弯容不得奔跑的凌乱走出家的地平线又是岁寒流火季节依旧是云一样地飘呵我的乡亲本报社址$郑州市陇海中路%"号邮政编码$"#&&#%路电$新闻研究室$%%'("电子出版部$%&(%)记者部$%%''"办公室$%**#)信息部$%(!*&广告部$%%#!"+市电,')')&&&广告经营许可证$豫工商广字&%"号自办发行每份&-.&元印刷!郑州铁路局印刷厂本报社址$郑州市陇海中路%"号邮政编码$"#&&#%路电$新闻研究室$%%'("电子出版部$%&(%)记者部$%%'...
文档格式:Adobe Acrobat PDF 文档
文档大小:401.84KB

.长篇小说 [详细内容]

长篇小说 篇 莫言:《生死疲劳》 铁凝:《笨花》 艾伟:《爱人有罪》 张悦然:《誓鸟》中篇小说 篇 王松:《双驴记》 胡学文:《命案高悬》 乔叶:《锈锄头》 罗伟章:《我们能够拯救谁》 王祥夫:《尖叫》 李浩:《失败之书》 徐则臣:《跑步穿过中关村》 叶弥:《小男人》 葛水平:《连翘》 黄咏梅:《单双》短篇小说 篇 魏微:《姊妹》 郭文斌:《吉祥如意》 王手:《软肋》 盛可以:《淡黄柳》 姚鄂梅:《黑眼睛》 范小青:《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 苏童:《拾婴记》 温亚军:《成人礼》 苏瓷瓷:《李丽妮,快跑》 秋风:《洛城戏瘾》小小说・微型小说 篇 安勇:《光头》 陈毓:《伊人寂寞》 谢...
文档格式:Adobe Acrobat PDF 文档
文档大小:336.48KB

.小说园地 [详细内容]

小说园地一片云白金涛 夜深了,看着熟睡的妻,我悄然披衣下床,又一次来到书房.拧亮了灯,打开了抽屉的锁,从底层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小相册来.翻开,点燃一根烟,凝视着相片中的她,陷入了沉思."又在想她了"妻不知何时走了进来.我大惊,"你,――都知道了."妻点点头.十年了,她的倩影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在深夜时刻.我一直以为妻不知道,谁知……"说说她吧."看着妻恬静秀美的面孔,心中禁不住一阵酸楚.在烟雾缭绕中,缓缓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云,你可曾记得,那一个云淡风清的早上.那天,我徘徊在上与不上课之间,最终,还是去了.也许是天意吧,就是那么的巧合,我竟然坐在了你旁边.很自然的我们聊了起来.时间...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52.5KB

.品读小说 [详细内容]

品读小说,感悟生活――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导读第四中学 李江品读小说可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悟生活,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下面就《故乡》和《麦琪的礼物》两篇小说予以阅读指导.阅读《故乡》这篇小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而深入理解主题.小说中有三个主要人物:闰土,杨二嫂,"我".作者在刻画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时,主要运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通过人物本身的对照和人物之间关联的对照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让我们先看人物自身的对比:20年前的闰土健康活泼,机智勇敢,快乐纯真,是儿时"我"向往的小英雄,20年后的闰土变得满脸沧桑,迟钝...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23.5KB

.高中小说 [详细内容]

高中小说...
文档格式:Adobe Acrobat PDF 文档
文档大小:869.05KB

.现代小说 [详细内容]

xiandai xiaoshuo现代小说现代的中国小说.其主体是"五四"文学革命声中诞生的一种用白话文写作的新体小说.它取法欧洲近代小说,却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既不同于中国历来的文言小说,也迥异于传统的白话小说.和中国封建时代许多小说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内容相对立,现代小说以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市民为重要描写对象,具有现代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不少作品还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艺术表现上,性格小说大量出现,心理刻画趋于细密,"全知"式叙述角度有所突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得到遵循,这些也都构成了"五四"以后新小说与实际生活大为接近的显著特点.尽管章回体小说在现代依然存...
文档格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档大小:30KB

.小说写作 [详细内容]

小说写作 主讲:邢海珍 绥 化 学 院 中 文 系 第二节 人物性格――小说的核心要素 小说是呈现生活具体性,真切性和人文性的文学文体.人是生活的核心内容,所以小说只能以写人物来表现生活的丰富内容.在小说写作中,什么是人物性格呢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性,是与人的行为表征紧密相连的个性,人格,气质等内在素质.一,强化人物的个性特征1 江老先生是是哈尔滨的坐地户,乳名叫宝子,是瘸子.北方人给子女命名,多带宝字:大宝,二宝,宝珠,宝银.单是"宝子",母亲觉得生硬,就唤他"宝儿".站在栅栏院里,冲街软软悠悠地喊:"宝儿――来家吃饭啦――"听着有些古色古香,暖了母亲的心.小说三个人物:江...

⑧ 书荒求书!!!!!!!!!!!!!!!

莫言的《生死疲劳》、铁凝的《笨花》、艾伟的《爱人有罪》和张悦然的《誓鸟》;中篇小说(10篇)排序为:王松的《双驴记》、胡学文的《命案高悬》、乔叶的《锈锄头》、罗伟章的《我们能够拯救谁》、王祥夫的《尖叫》、李浩的《失败之书》、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叶弥的《小男人》、葛水平的《连翘》、黄咏梅的《单双》;短篇小说(10篇)排序为:魏微的《姊妹》、郭文斌的《吉祥如意》、王手的《软肋》、盛可以的《淡黄柳》、姚鄂梅的《黑眼睛》、范小青的《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苏童的《拾婴记》、温亚军的《成人礼》、苏瓷瓷的《李丽妮,快跑》、秋风的《洛城戏瘾》;小小说·微型小说(12篇)排序为:安勇的《光头》、陈毓的《伊人寂寞》、谢志强的《一片白云》、陈永林的《胆小鬼》、孙方友的《雷老昆》、刘国芳的《贼》、王奎山的《在亲爱的你与一头猪之间》、侯德云的《笨鸡》、秦德龙的《因为你瘦得像条狗》、徐慧芬的《姐妹花》、宗利华的《大嫂》、蔡楠的《马涛鱼馆》。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⑨ 完结的短篇小说排行榜有吗

冯骥才俗世奇人
柏原瘪沟
石舒清旱年
阿成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阎连科黑猪毛白猪毛
漠月 湖道
王祥夫上边
温亚军驮水的日子
朱日亮走夜的女人
魏微大老郑的女人
戴来茄子
潘向黎白水青菜
李浩将军的部队
邵丽明惠的圣诞
毕飞宇彩虹
乔叶取暖
范小青城乡简史
郭文斌吉祥如意
谈歌穆桂英挂帅
苏童拾婴记
红柯额尔齐斯河波浪
叶弥消失在布达拉宫的一头鹰
迟子建一坛猪油
韩少功第四十三页
刘庆邦冲喜
朱山坡陪夜的女人
鲁敏伴宴
铁凝伊琳娜的礼帽
陆颖墨海军往事
张炜阿雅的故事
邱华栋艾多斯
------------------------------
亲,每一个小说网站都有相应的排行榜,如果想看可以去小说网站上搜。以上是我找到的21世纪短篇小说排行榜,不知道可不可以。如果满意,请按采纳,O(∩_∩)O谢谢~

热点内容
近期都市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09-29 03:18:28 浏览:401
小说先婚后爱偷走总裁的宝宝 发布:2024-09-29 03:14:08 浏览:919
小说祁睿峰结局 发布:2024-09-29 03:14:01 浏览:96
现实恋爱游戏小说 发布:2024-09-29 03:13:19 浏览:540
都市游龙小说txt 发布:2024-09-29 03:07:26 浏览:854
对手小说结局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09-29 03:05:36 浏览:42
女主很会做菜的重生现代小说 发布:2024-09-29 01:39:32 浏览:753
男主顾氏集团总裁小说目录他病了 发布:2024-09-29 01:39:22 浏览:420
男重生穿越成婴儿小说完结 发布:2024-09-29 01:39:22 浏览:271
女主与总裁恋爱小说 发布:2024-09-29 01:31:50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