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匆匆
⑴ 高分求所有雨果奖短篇小说
1953年 长篇:《被毁灭的人》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 1954年 (未颁发) 1955年 长篇:《他们相当正确》 马克·克里夫顿 弗兰克·瑞雷 中篇:《达夫斯讲述者》 小瓦尔特·M·米勒 短篇:《阿拉玛果沙》 艾里克·F.拉赛尔 1956年 长篇:《双星》 罗伯特·A·海因莱因 中篇:《探险队》 幕瑞·雷因斯特 短篇:《星》 阿瑟·C·克拉克 1957年 (小说奖未颁发) 1958年 长篇:《大时代》 弗里兹·雷伯 短篇:《或者所有有牡蛎的海洋》 A.戴维逊 1959年 长篇:《一件良心案》 詹姆斯·布利布 中篇:《大前庭》 克利福德·D·西马克 短篇:《那地狱边缘的火车》 罗伯特·布罗赫 1960军 长篇:《星船伞兵》 罗伯特·A·海因莱因 1961年 长篇:《为雷伯威兹而作的赞歌》 小瓦尔特·M·米勒 短篇:《最长的航程》 波尔·安德森 1962年 长篇:《异乡异客》 罗伯特·A·海因莱因 短篇:《温室》 布赖恩·奥尔迪斯 1963年 长篇:《高城中的男人》 菲利普·K·迪克 短篇:《龙大师》 杰克·范斯 1964年 长篇:《神秘的中继站》 克利福德·D·西马克 短篇:《与国王们战斗到底》 波尔·安德森 1965年 长篇:《流浪星》 弗里兹·雷伯 短篇:《战士,不要问》 戈登·R·迪克森 1966年 长篇:《……叫我康拉德》 罗杰·泽拉兹尼 《沙丘》 弗兰克·赫伯特 短篇:《梯克托克曼说:“忏悔吧,哈勒昆!”》 哈兰·埃利森 1967年 长篇:《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 罗伯特·A·海因莱因 中篇:《最后的城堡》 杰克·范斯 短篇:《中子星》 拉里·尼文 1968年 长篇:《光之神》 罗杰·泽拉兹尼 长中篇:《维乐搜索》 安妮·麦卡芙瑞 《紫薪骑手》 菲利普·J·法玛 短中篇:《打算滚动石头》 弗里兹·雷伯 短篇:《我没有嘴,但我要叫》 哈兰·埃利森 1969年 长篇:《站在桑给巴尔》 约翰·布鲁纳 长中篇:《夜之翼》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中篇:《肉体的分享》 波尔·安德森 短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 哈兰·埃利森 1970年 长篇:《黑暗的左手》 厄休拉·K·勒吉因 中篇:《阴影之船》 弗里兹·雷伯 短篇:《时间像假宝石的螺旋线》 撒缪尔·R·狄兰尼 1971年 长篇:《环形世界》 拉里·尼文 中篇:《遭遇在兰克马》 弗里兹·雷伯 短篇:《慢雕刻》 西奥多·斯特金 1972年 长篇:《到你散乱的躯体中去》 菲利普·J·法玛 中篇:《空气与黑暗的女王》 波尔·安德森 短篇:《不恒定的月亮》 拉里·尼文 1973年 长篇:《神们自己》 艾萨克·阿西莫夫 长中篇:《世界之词乃森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中篇:《山羊之歌》 波尔·安德森 短篇:《伊瑞马水坝》 拉菲尔·A·拉弗蒂 《会见》 弗雷德里克·波尔 C·M·考恩布鲁斯 1974年 长篇:《与拉玛相会》 阿瑟·C·克拉克 长中篇:《被插上插头的女孩》 小詹姆斯·梯普崔 短中篇:《死鸟》 哈兰·埃利森 短篇:《离开麦欧拉的人》 厄休拉·K·勒吉因 1975年 长篇:《被剥夺的》 厄休拉·K·勒吉因 长中篇:《给莉娅的歌》 乔治·R·R·马丁 短中篇:《兰格汉斯开始漂流》 哈兰·埃利森 短篇:《洞人》 拉里·尼文 1976年 长篇:《永远的战争》 乔·哈德曼 长中篇:《家是刽子手》 罗杰·泽拉兹尼 短中篇:《索尔的边疆》 拉里·尼文 短篇:《抓住则皮林》 弗里兹·雷伯 1977年 长篇:《迟暮鸟语》 凯特·威尔黑姆 长中篇:《通过任何其他的名字》 斯比德·罗宾逊 《休斯顿,休斯顿,你读到了吗?》 小詹姆斯·梯昔崔 短中篇:《两百岁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 短篇:《三百年》 乔·哈德曼 1978年 长篇:《门口》 弗雷德里克·波尔 长中篇:《星舞》 斯比德·罗宾逊 珍尼·罗宾逊 短中篇:《琥珀之眼》 琼·D·温基 短篇:《杰弗梯是五》 哈兰·埃利森 1979年 长篇:《梦蛇》 冯达·麦金太尔 长中篇:《视觉的持续》 约翰·瓦雷 短中篇:《猎人的月亮》 波尔·安德森 短篇:《卡桑德拉》 C.J.切瑞 1980年 长篇:《天堂的喷泉》 阿瑟·C·克拉克 长中篇:《敌人的矿藏》 巴里·B·龙耶 短中篇:《沙王们》 乔治·R·R·马丁 短篇:《十字与龙的通道》 乔治·R·R·马丁 1981年 长篇:《雪王后》 琼·D·温基 长中篇:《失去的多赛》 戈东·R·迪克逊 短中篇:《斗篷与棍棒》 戈东·R·迪克逊 短篇:《舞鹿的洞穴》 克利福德·D·西马克 1982年 长篇:《向下的站台》 C.J.切瑞 长中篇:《土星游戏》 波尔·安德森 短中篇:《独角兽变种》 罗杰·泽拉兹尼 短篇:《推销者》 约翰·瓦雷 1983年 长篇:《基地的边缘》 艾萨克·阿西莫夫 长中篇:《精灵们》 琼安娜·露丝 短中篇:《火警监视》 康尼·威利斯 短篇:《忧郁的大象》 斯比德·罗宾逊 1984年 长篇:《星潮汹涌》 大卫·布林 长中篇:《瀑布点》 蒂莫西·扎恩 短中篇:《血里的音乐》 格里格·贝尔 短篇:《演说的声音》 欧克塔维亚·布特勒 1985年 长篇:《神经浪游者》 威廉·吉布森 长中篇:《按回车[>键》 约翰·瓦雷 短中篇:《血孩》 欧克塔维亚·布特勒 短篇:《水晶球面》 大卫·布林 1986年 长篇:《安德的游戏》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长中篇:《富士山的二十四个风景,作者贺古赛》 罗杰·泽拉兹尼 短中篇:《失去时间的巴拉丁》 哈兰·埃利森 短篇:《费米与霜》 弗雷德里克·波尔 1987年 长篇:《死者代言人》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长中篇:《内地的吉尔加美什》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中篇:《永久冻土》 罗杰·泽拉兹尼 短篇:《切线》 格里格·贝尔 1988年 长篇:《社会进步之战》 大卫·布林 长中篇:《眼中眼》 沃森·斯科特·卡德 短中篇:《戈尔斯,你今晚出来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篇:《为什么我留下了哈里的汉堡包》 劳伦斯·瓦特伊凡斯 1989年 长篇:《赛亭》 C.J.切瑞 长中篇:《温勒巴格斯的最后一个》 康尼·威利斯 短中篇:《薛定谔的猫》 乔治·阿列克·艾芬格 短篇:《基林亚戈》 迈克·瑞斯尼克 1990年 长篇:《超离子》 丹·西蒙斯 长中篇:《悲悼的山峦》 露易丝·M·布琼尔德 短中篇:《输入一个兵,再输入另一个》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篇:《蠢人们》 苏泽·M·查拉斯 1991年 长篇:《沃尔的游戏》 露易丝·M·布琼尔德 长中篇:《海明威骗局》 乔·哈德曼 短中篇:《曼拉姆基》 迈克·瑞斯尼克 短篇:《熊发现火》 特瑞·比森 1992年 长篇:《巴瑞亚》 露易丝·M·布琼尔德 长中篇:《西班牙乞丐》 南希·克瑞斯 短中篇:《金子》 艾萨克·阿西莫夫 短篇:《在太阳中行走》 杰弗里·A·兰迪斯 1993年 长篇:《深渊上的火》 弗诺·文奇 《末日之书》 康尼·威利斯 长中篇:《太空人比尔》 路修斯·谢芭德 短中篇:《碎果钳政变》 珍妮特·卡甘 短篇:《即使是王后》 康妮·威利斯 1994年 长篇:《绿火星》 金·斯坦利·罗宾逊 长中篇:《在底部世界降落》 哈里·图特雷多夫 短中篇:《佐治亚在我脑中》 查尔斯·谢菲尔德 短篇:《尼罗河上的死亡》 康妮·威利斯 1995年 长篇:《镜舞》 露易斯·M·布琼尔德 长中篇:《欧都外峡谷的七个景观》 迈克·瑞斯尼克 短中篇:《火星人的孩子》 大卫·戈罗德 短篇:《没人这么瞎》 乔·哈德曼 1996年 长篇:《钻石年代》 尼尔·斯蒂芬森 长中篇:《未来的上尉之死》 爱伦·斯蒂尔 短中篇:《像恐龙一样思考》 詹姆斯·帕崔克·科利 短篇:《林肯列车》 玛瑞·F·麦克芙 1997年 长篇:《蓝火星》 金·斯坦利·罗宾逊 长中篇:《龙血》 乔治·R·R·马丁 短中篇:《修理自行车的人》 布鲁斯·斯特灵 短篇:《灵魂选择她的社会》 康妮·威利斯 1998年 长篇:《永久的和平》 乔·哈德曼 长中篇:《天使恐惧的威胁》 爱伦·斯蒂尔 短中篇:《我们要与鱼一起唱……》 比尔·约翰逊 短篇:《四十三个南极王朝》 迈克·瑞斯尼克 (1999年至2001年资料缺) 2002年 长篇:《美国众神》 尼尔·盖曼 长中篇:《费尔曼中学的匆匆时光》 弗诺·文奇 短中篇:《地狱是无神之地》 特德·蒋 短篇:《狗说汪汪》 迈克尔·斯文维克 2003年 长篇:《智人》 罗伯特·J·索耶 长中篇:《珊瑚线》 尼尔·盖曼 短中篇:《缓慢的人生》 迈克尔·斯文维克 短篇:《坠落火星》 杰弗里·A·兰迪斯 2004年 长篇奖项由本项奖的获奖常客女作家Lois McMaster Bujold的《灵魂骑士》 (Paladin of Souls)获得 长中篇不出俺所料是Vernor Vinge的《点心怪物》(The Cookie Monster)。 短中篇由Michael Swanwick的《时间军团》(Legions in Time)摘走 最佳短篇小说奖由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祖母绿研究》获得 2005年 找不到. 2006年 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查尔斯·威尔逊 凭借《旋转》摘得了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 最佳长中篇小说部分,康妮·威利斯的《秘密任务》摘得桂冠 老作家彼得·S·毕格尔轻轻松松地凭借着《双心》取走了雨果最佳短中篇小说奖 最佳短篇小说项目上,戴维·D·莱文以《Tk’tk’tk》一文拔得头筹
⑵ 校园青春小小说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天亮了 说再见 (这部小说不错、)
⑶ 路遥的小说有哪些
路遥的全部作品集
1.《人生》[3]
《平凡的世界》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在困难的日子里》
《你怎么也想不到》
《惊心动魄的一幕》
《早晨从中午开始》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摇曳的恋情》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痛苦》
《我与广播
电视
》
答 《延河》 编辑部门
《小镇上》
《医院里》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关于电影 《人生》 的改编
《月夜静悄悄》
《杏树下》
《风雪腊梅》
关于 《人生》 和阎纲的通信
关于 《人生》 的对话
《匆匆过客》
《人生》法文版序
《路遥小说选》自序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青松与小红花》
《卖猪》
《路遥散文随笔[4]》
《姐姐》
《路遥短篇小说集》
《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龙与悦》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⑷ 路遥的全部作品
1、诗歌《车过南京桥》1970年发表于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
2、歌剧《蟠龙坝》1970年与陶正合作,未刊
3、诗歌《我老汉走着就想跑》11971年8月13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4、诗歌《塞上柳》1971年9月28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5、诗歌《灯》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6、诗歌《当年“八路”延安来》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7、诗歌《走进刘家峡》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8、诗歌《电焊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9、歌剧《第九支队》与闻频合作,1972年8月20日作,国庆节在延川县演出,1972年发表于《山花》文艺小报
10、诗歌《歌儿伴着车轮飞》《陕西文艺》1973年11月(总第3期)
11、短篇小说《优胜红旗》《陕西文艺》1973年3月创刊号(总第1期)
12、诗歌《红卫兵之歌》与金谷合作,《陕西文艺》1974第4期
13、散文《老汉一辈子爱唱歌》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增订版
14、散文《银花灿灿》《陕西文艺》1974年第5期
15、散文《灯光闪闪》《陕西文艺》1975年第1期
16、散文《不冻的土地》《陕西文艺》1975年第5期
17、散文《吴堡行》与李知、董墨合作,《陕西文艺》1976年第1期
18、短篇小说《父子俩》《陕西文艺》1976年第2期
19、散文《难忘的24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与谷溪合作,《陕西文艺》1977年第1期
20、短篇小说《不会作诗的人》《延河》1978年第1期
21、短篇小说《在新生活面前》《甘肃文艺》1979年第1期
22、短篇小说《夏》《延河》1979年第10期
23、诗歌《今日毛乌素》1979年5月23日发表于《山花》
24、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当代》1980年第3期》
25、短篇小说《匆匆过客》《山花》1980年第4期《革命文化》
26、短篇小说《青松与小红花》《雨花》1980年第7期
27、短篇小说《卖猪》《鸭绿江》1980年第9期
28、特写《病危中的柳青》《延河》1980年第6期
29、短篇小说《姐姐》《延河》1981年第1期
30、短篇小说《月下》《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31、短篇小说《风雪腊梅》《鸭绿江》1981年第9期
32、中篇小说《人生》《收获》1982年第6期;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
社1982年11月出版
33、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当代》1982年第5期
34、中篇小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小说界》1983年中篇专辑
35、中短篇小说集《当代纪事》重庆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36、中篇小说《你怎么也想不到》《文学家》1984年第1期
37、中篇小说《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钟山》1984年第5期
38、短篇小说《生活咏叹调》《长安》1984年第7期电影文学剧本《人生》1984年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39、中篇小说《人生》《收获》1982年第6期;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40、短篇小说《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41、中短篇小说集《路遥小说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42、中短篇小说集《姐姐的爱情》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43、创作随笔《注重感情的积累》1985年12月19日《文学报》
44、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花城》1986年第6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45、第二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40、第三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黄河》1988年第3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46、散文《杜鹏程:燃烧的烈火》《延河》1992年第1期
47、散文《少年之梦》《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⑸ 判断对还是错 1.《匆匆》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 2.“但是,聪明的
对了,太棒了!!!!!!
⑹ 我写了一篇类似于匆匆那年电视剧的短篇小说,长短差不多,我想知道哪个小说网站福利好点,并且有机会被导
这种类型怕是在晋江才机会,出版,改编都没有问题,只要文好就行
⑺ 朱自清的所有作品,有那些
朱自清的作品有:《雪朝》、《毁灭》 、《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 、《匆匆》 、《伦敦杂记》、《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谈》、《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2-3]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7)短篇小说匆匆扩展阅读:
朱自清的创作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⑻ 朱自清的散文的梗概16个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
【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
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
【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
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
【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
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
【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
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
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
【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
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
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
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
【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
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
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
【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
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8)短篇小说匆匆扩展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比较狭窄,大多为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
但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
⑼ 朱自清的作品有哪些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第二第三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⑽ 路遥的书 匆匆过客是讲什么的
初看这个题目,“匆匆”脑海里匆匆闪过很多稍纵一逝的画面,是什么带给我们“匆匆”一过的画面,是我们短暂的人生旅途,是我们忙碌的身影。
这篇我那张因为车票而争执,只因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作业在文章里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心里强烈的斗争,以及对别人外表而产生的主观意识,其实人总是那么不屈于表面,以前说过用复杂来说绝不为过,美丽的外表下谁知道2会不会有一颗狠毒的心,善良的伪装下会不会有一双魔爪,还是看似恶人的表面下有一颗火热善良的心,仅仅从这些眼看的表面是无法正确判断的。人之所以复杂,只是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思想活动之复杂难以捉摸,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睿智的眼可以看透表面的薄纱,去发现属于人本性的素质。作者刚开始误断别人,也同时运用阿Q精神去为自己辩解,可是作者内心仍然有火一般的善心,将自己的车票给了带着孩子的女人。
渐渐发现自己的心有点麻木了,对平时看似可怜的人、事,心里却怎么也激不起感触,甚至连最起码的感觉也没了,这不知是成长带给我,还是自己本身向不好的趋势发展,很难说准!
匆忙的脚步不再为身边的美景而停留,太多当时熟悉的面孔渐渐模糊在视野中,淡忘在回忆中。人生匆匆,谁也无法阻挡我们成长的脚步,还记得每次毕业的时候,心里总是无名的感伤,以后也许再也不会见面了,虽然嘴里总说会再见的,可是事实呢?太多的人当时一别就成了一辈子的诀别,在我的文字里,向所有以前人生中的旅客真诚地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快乐。
旅途中的朋友可是真可以用“匆匆过客”来说,车上的开怀大笑,下车就分离天南海北,不免让人心有感伤,可是人生就是这样,说它无情呢,也许正因为有了离别,才会有思念,有牵挂,有更多的祝福。平时总会遇到太多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是只要,必要的时候你拉别人一把,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想呢?也许明天就再不能相见,也许一辈子也不能相见,还是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送给别人,让微笑为别人留下美好印象,让帮助别人的记忆留下痕迹。
有的人走了,是永远的走了,不再奢求相见,不再奢求什么,将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路里保重。珍惜,正因为脚步太过于匆忙,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也许明天我们不再美好,也许……
宝贝,我们一起手牵手,别此懂得珍惜彼此,理解彼此,用行动来诠释珍惜这个词,加油,我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