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飞燕轻
❶ 赵飞燕有什么故事
1、身轻如燕
《赵飞燕别传》中记载赵飞燕家有彭祖方脉之书,擅长使用气术,长大后“纤便轻细,举止翩然”,所以人们叫她飞燕。 她甚至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身轻如燕即身体像赵飞燕一样轻,现代多指动作轻盈。
2、息肌丸
《飞燕外传》中,赵飞燕为使肌肤雪白娇嫩,把一种秘方配制叫作息肌丸的药丸塞入肚脐。
这种丸药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将其放入肚脐内,确实功效显着,用后可使人肤如凝脂,肌香甜蜜,肌肤胜雪,双眸似星,但该药之毒却会经久滞留积蓄在任督二脉内,令女人终生无法怀孕。皇宫药剂师上官妩曾教赵飞燕用羊花煮汤洗涤,可是已无法挽救。飞燕合德,悔不当初。
(1)小说飞燕轻扩展阅读
结局
公元前7年汉成帝病死,汉哀帝登基后赵飞燕被尊为皇太后。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由汉平帝登基,赵飞燕丧失了依靠,后来不久又被废为庶人,被迫自杀。虽然当时西汉已经进入颓败的态势,不过赵飞燕姐妹的致命女人香也间接让西汉加速了败亡的速度。
❷ 飞燕轻超是不是正规网站
应该不是,这个听都没听说过,应该不会是什么正规的网站?可能是会有病毒吧!
❸ 有什么小说是关于赵飞燕的
关于皇后,柏杨曰:“皇后这玩意,是历史上危险性最大的职业。仪态万方,被摇尾系统歌颂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一旦失势,不如一屁。女孩子如果到皇后悲惨的一面,恐怕八抬轿抬到门口,都会严重考虑。皇妃的荣耀,在繁华外衣包裹着的无限辛酸”。
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语言很风趣,讲了三十九个皇后(据他说,凡是皇帝女人都是皇后),赵氏姐妹是其之一,多方面地讲她们的事,还先引了同时代埃及艳后的故事,我找到一个贴吧里有《皇后之死》,就是下面的链接,第59楼就是飞燕合德了
http://tieba..com/f?z=128763328&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CA%F7%CE%DD%BE%C6%B0%C9&pn=30
❹ 美人上马,马不知的赵飞燕到底有多轻
据说赵飞燕只有将近四十公斤左右,但是由于古代计重方式和现在不一样,这个数字应该也不是那么准确吧?要说赵飞燕肯定是特别瘦,但是要说是已经瘦到骑马,马却感受不到的话,就有些过去夸张了,毕竟就算是四十公斤的面袋子放在马背上,马也是有感觉的,更何况赵飞燕还是长着腿跨在马的两侧。
所以这些应该是因为有些人看到汉成帝如此宠爱赵飞燕,就编造出来的,这些都是虚构的。毕竟当时赵氏姐妹在后宫地位极高,不排除有些人为了拍马屁而故意吹捧赵飞燕。当然,人家赵飞燕肯定是长得很美,身材也很好,只是没有得到书中记载的地步罢了。
❺ 赵飞燕的历史
一提起西汉成帝之后赵飞燕,史家往往以“伤风败俗、纵欲乱国”命之,并常常与兄妹乱淫的文姜、淫乱秦宫的庄襄王后、残忍放荡的贾南风相提并论,大声地斥责她为“红颜祸水”,并感慨地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正史对赵飞燕的记载是千篇一律的,《汉书》仅仅在《成帝纪》、《佞幸传》、《外戚列传》中以反复带过,并以“谮告许皇后”、“贼害后宫皇子”的形象出现,其余皆无所载。然而赵飞燕是个很有意思的历史人物,在正史上记载单薄的她却以极其丰满的形象出现在以《赵飞燕别传》为代表的一系列野史中。有关赵飞燕的传说在民间更是大盛其行,自古以来,均为街谈巷议者所津津乐道。基本而言,赵飞燕的形象已成定论,所以下文并非要刻意地标新立异,为赵氏正名,所要做的仅仅是梳理一下正史与野史中的赵飞燕,并从中点出几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仅此而已。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走进真真假假的赵飞燕世界。
出身卑微
赵飞燕出身卑贱,这在正史中已有所载,《汉书·佞幸传》中有言:“赵飞燕贵幸,上欲立,以为皇后,太后以其所出微难之。”而在民间,赵氏之出身的描写是绘声绘色的,此见《赵飞燕别传》:
赵后飞燕,父冯万金。祖大力,工理乐器,事江都王协律舍人。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乎哀声,自号几靡之乐,闻者心动焉。江都王孙女姑苏主,嫁江都中尉赵曼。曼幸万金,食不同器不饱。万金得通赵主,主有娠。曼性暴妒,且早有私病,不近妇人。主乃托疾居王宫,一产二女,归之万金。长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赵。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方脉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二人皆出世色。万金死,冯氏家败,飞燕姊娣流转至长安,于时人称赵主子,或云曼之他子。
而《赵飞燕外传》里的赵氏出身已经有渲染之嫌。另有载,赵氏之母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将她们丢在郊外,居然数天不死,以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抚养云云。
中国古代总喜欢搞些奇人必有异象之说,此又一例。
《汉书》载:“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放俱称富平侯家人过河阳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正史所载偏于简略,民间中关于这段故事情节的渲染则丰满许多。
飞燕姐妹流转至长安后,与阳阿主家令赵临共里巷,后于其家做歌舞伎。赵飞燕何许风姿?《赵飞燕别传》有惊人一瞥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另外,明代艳艳生的小说《昭阳趣事》有幅《赵飞燕掌上舞图》,是赵飞燕站在一个官人的手上,做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其御风之势,宛若飞燕。明代画家仇十洲有《百美图》,其中画有赵飞燕的舞蹈图。赵飞燕盛装,在一小块方毯上翩翩起舞,她双臂平展,ば淝岱鳎彝任⑶笸惹崽幔凡课⑶悖砬槲峦瘛U庑┧涫呛蟠业囊芟胫鳎梢韵胂竦蹦暾苑裳辔枳擞琶馈⑽杓即壳嗟某潭取?
古代有“环肥燕瘦”之语,其中“环”指的是杨玉环,而“燕”指的就是本文的主角赵飞燕。从上文对几幅经典图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出赵飞燕的身形风姿。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遣怀》诗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这首感伤抑郁的诙谐之诗告诉我们两个典故,“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确实,“掌上舞”是说到赵飞燕而不得不提及的本领,具体情境见上文所描述的《赵飞燕掌上舞图》。那是不是真有其事?相传赵飞燕在汉宫太液池中一高榭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由乐官冯无方吹笙伴奏。正当歌舞酣畅时,大风骤起,赵飞燕凭借风势扬袖举袂尽情欢舞,成帝恐其被风吹走,急命冯无方拉住。冯氏于情急之下,一把拉住赵飞燕的裙角,只听得“吱啦”一声,薄如蝉翼的裙幅已被扯下一片。赵飞燕趁势对汉成帝娇嗔道:“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岂不成了仙女了!”自此以后,宫中佳丽都将裙后留一缺口以为时髦,名为“留仙裙”。后来成帝命人修筑了“七宝避风台”,又雕镂了一只大水晶盘,命宫人托举盘子让飞燕做舞于盘上,“能做掌上舞”的说法可能与此故事有关。所谓“掌上舞”,实际上可能是某种双人(或数人)配合表演的,类似中国杂技、武术或芭蕾等舞蹈里面托举式的技艺,而不是真的说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极言如此,意味赵氏身轻如燕。留仙裙,除了上文的这种说法外,《赵飞燕外传》还有另外一种提法:“(赵飞燕)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但不管如何,赵飞燕的“留仙裙”确实引领了有汉一代的服饰风潮。
言归正传,汉代自汉高祖开国以后,历经惠、文、景、武四帝,文治武功,颇有盛世之象,但从昭帝、宣帝开始,由霍光秉政,到元帝的时候,王政君一派的外戚王氏开始独揽朝纲大权,于是使得继位之后的年轻皇帝——汉成帝大权旁落。汉成帝名刘骜,是汉元帝的长子。初为太子时,“好经书,宽博谨慎”,很得元帝欢心。后来,元帝虽然发现他并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元帝改易太子的想法未能实现,刘骜于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继位,是为汉成帝。平心而论,汉成帝并非一无是处。他曾经罢斥了佞臣石显,撤除了中书宦官;下诏鼓励臣民进谏,奖励孝悌力田,减免租赋,大赫罪人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成帝不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在王莽外戚集团专政擅权下,他乐得清闲自在,于是深宫内院,日日醇酒美人;长安市上,也夜夜选色征歌,从而使汉皇朝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汉成帝有一次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召歌伎为成帝助兴。赵飞燕的外表条件如前所述,是非常优秀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出众舞技,这一切是其能够技压群芳、勇夺后冠的基本资质。成帝立刻倾倒于赵氏的声色之下,在一声“谁料侯府风月更甚皇家”的感叹之下,赵飞燕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宫了。
由于赵飞燕的柔情万种、善于逢迎,使得汉成帝在赵飞燕入宫不久,马上亲笔书写圣旨,封赵飞燕为婕妤;又命人整修一所华丽异常的别宫,命为“远条馆”,让赵飞燕居住,赏赐的珍珠首饰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见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备至。
然而皇宫自有皇宫之礼,赵飞燕的皇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赵飞燕虽然能歌善舞,通音律,晓诗书,妖娆媚艳,但因为其出身卑贱,所以当汉成帝封她为婕妤时,后宫已经议论纷纷,都认为赵飞燕只不过是个惯于蛊惑的尤物,难登大雅之堂。而这时的赵飞燕也收敛气息,一味地谨言慎行,对皇后很恭谨地执婢礼,从而消除了皇后的戒心,待之如姐妹;又刻意低声下气地与宫中粉黛结好,也逐渐松弛了后宫佳丽对她的敌意。既蒙皇上宠幸,还得委屈求全,这些当然是表面功夫,赵飞燕不甘其位,其心中早有一套“夺后”之计。在赵飞燕进宫半年之后,其妹妹赵合德也被她引进宫来,受到汉成帝的宠幸。两姐妹轮流承欢侍宴,于是,渐渐地,“三千宠爱集于二身”。《汉宫曲》中有一《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曲为证: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原来被汉成帝宠爱有加的许皇后与一代才女班婕妤,这二人是在赵飞燕“夺后”之路中不得不提及的两个人物。所以这里不妨荡开一笔,简要介绍一下许后与班婕妤两人。
许皇后何许人也?她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成帝为太子时由元帝选配为妻。许后漂亮、聪慧,善写文章,又工书法,入宫一段时间后,便宠冠后宫。这也使得许后之父许嘉权势日隆,使同时参与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阳平侯王凤等深感不安。传说许皇后因为妒忌赵飞燕姐妹备受恩宠而心有不甘,其姐许谒也替妹妹鸣不平,便暗中以巫祝祈祷赵飞燕早死,保佑许皇后重新得宠。赵氏姐妹早就想恃宠夺嫡而苦于没有借口,正好得知这个消息,于是立刻以“咒诅后宫与皇上”的罪名将许皇后告发。于是公元前18年冬12月,成帝废去许后,将许谒处死,之后又将许皇后一脉遣回故里。
班婕妤是古代著名的才女,其德与才为后世文人、学者所咏颂。有这么一段故事:一次,汉成帝游于后庭,想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步辇,被班婕妤严辞拒绝。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很高兴地称赞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政君将其与楚国时的樊姬相比,是因为楚王喜欢打猎而荒于理政,樊姬为了劝阻他就不再吃禽兽之肉,故得贤名。由此亦可见,班婕妤深得当时皇太后王政君的厚爱。其本人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进退得体,才气横溢,故班婕妤入宫后,也曾深得汉成帝的宠幸,也曾生育过一子,后不幸夭折。后因为许后之事,班婕妤受到牵连,在审问她的时候,她从容应对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一席话下来,班婕妤以其不卑不亢的言辞打动了所有的人,汉成帝还特赐黄金百斤。班婕妤虽然没有和许皇后一样在宫廷斗争中被废,但也心有余悸,在这场斗争之后则急流勇退,匿居长信宫中侍奉皇太后去了。《汉书·外戚传》曰:“赵氏姊娣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婕妤退居东宫作赋自伤悼,留下了一首《怨歌行》凭后人垂悼感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言归正传,许皇后被废后,成帝一心一意想立赵飞燕为皇后,无奈皇太后王政君嫌她出身卑微,坚决不予批准。急得成帝茶饭无心,愁眉不展。此时,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正做侍中,他千方百计在太后面前为成帝说情,往来传语,终于得到太后的认可。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其卑微的身份。六月,册立赵飞燕为皇后,而淳于长也被封为定陵侯。赵合德则被封为昭仪——这就是赵氏这场宫争的结果。汉代民谚有云:“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间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就是赵飞燕。“燕燕尾涎涎”指她的美貌,“木间仓琅琅”暗示其将当皇后,这又是异象之表。
以上繁复的宫争过程是正史简练几句话的演绎。《汉书》有云:“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赵飞燕为皇后,妹为昭仪。”
赵飞燕做了皇后,成帝对他的宠爱却渐渐衰减,而其妹妹赵合德则受到成帝的备加宠爱,被封为昭仪,住在昭阳宫中。其宫内不是“金碧辉煌”四个字可以形容的:“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红,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然二者皆无子嗣。古代“母凭子贵”的思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深处嫔妃成群的后宫之中,因而生子就成为巩固和提高自己地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二人不惜冒险与其他男人偷情,以期生出挂在成帝名下的孩子。特别是赵飞燕,因为后期的失宠,更成为野史方家争相渲染的对象。与冯无方、庆安世、燕赤凤等数十名男子的关系也成为后世艳情的着笔所在。绥和二年春,即公元前7年,成帝暴病而亡。由于成帝身体素来强健,又值45岁之盛年,民间都归罪于赵昭仪纵欲无度。皇太后下令大司马王莽等官员对成帝死因进行调查,赵合德最后自杀谢罪。
成帝死后,赵飞燕无依无靠,虽然哀帝即位后仍尊她为皇太后,但是她开始受到攻击。哀帝即位数月后,司隶校尉解光就上书皇帝,指责赵飞燕姐妹谋害成帝两个亲生儿子。奏章中讲到了许美人的故事。
许美人住在上林涿沐馆,皇上数次召她到饰室,一年数次召幸,有时留数月或半年之久,元延二年(前11年)美人怀孕了,当年十一月产下一儿子。皇帝下诏靳严带儿科医生及五种和药丸散,送到美人住处。后来,于客子、王偏、臧兼听昭仪对成帝说:“你常跟我说你从中宫回来,如果是从中宫回来的话,许美人的儿子是怎么生出来的?难道许氏还要被立为皇后吗?”说着她很悲愤地用手自己打自己,用头去撞击柱子,又从床上滚到地下,痛哭失声,不肯吃饭,说道:“你今天怎么安置我?我要回家去!”成帝也生气地说:“今天有意将事情告诉你,你反倒怒气冲天,真是不可理喻!”成帝也不吃了。昭仪见如此,只好说:“陛下早知如此,为什么不吃饭?陛下曾发誓说,决不负我,今天许美人竟生下儿子,您负约了,这是为何?”成帝说:“正因为与你们有约,所以不立许氏。我一定不让天下女子超出赵氏,你不必担心就是。”接着,成帝诏使靳严持绿囊盛书信送交许美人,并对靳严说:“美人一定送东西给你,你收下放在饰室中帘南即可。”许美人用一苇子编织成的匣子放置所生之子,将匣子封闭,与绿囊所盛书信一起交给靳严。靳严依成帝吩咐,将匣子与书信放置饰室中帘南后即离去。成帝与昭仪坐,命于客子开启匣子。匣子还未解开,成帝就令于客子、王偏和臧兼出去,自己关上门,独与昭仪在室内。不一会儿开门,命令于客子三人将匣子封好,与绿色缯囊一起放置于屏风东。吴恭受命,将匣子与绿囊交给籍武,封缄上盖有御史中丞的印签。他对籍武说:“告诉你,匣中有一死儿,你埋于隐蔽之处,不要让别人知道。”籍武于是在监狱的院墙边挖一小坑,将小孩子埋葬。
解光在讲述完这事后,以汉元帝处理长陵付夫人的事件为前例,以《春秋》断案,说道:“赵昭仪大逆不道,其罪过比许谒还严重,其亲戚皆在尊贵之位,迫近朝廷,群下寒心,这样不能够惩恶崇谊以示范于天下。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
哀帝于是下令免去赵飞燕亲戚一干人等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贬到辽西郡。议郎耿育上疏,对上述解光所奏案情持怀疑态度,并为赵飞燕做了一番申诉。由于汉哀帝因为赵飞燕的关系才得以继承皇位,加上她有恩于傅太后,所以,终哀帝之世,赵飞燕还是保住了其皇太后之位,但是王氏一脉皆有怨言。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驾崩。王莽挟持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废赵飞燕为庶人,赵飞燕当天就自杀了。
以上是正史对赵飞燕姐妹谋杀皇子一事的详细叙述,但是正如孟祥才教授所指出的几个疑点,赵氏虽不值得同情,但是历史不能虚构:首先,本案列举的证人虽然超过十名,但却拿不出物证。许美人生的儿子死后被籍武埋于狱楼垣下,案发后照理应掘取尸骨以为证,解光等也没有做。没有物证,这些证人的证词的可靠性就使人生疑。
其次,封建皇帝个个希望有子嗣继承皇位,成帝既然与许美人和曹宫生有儿子,且自己又完全了解其内部,怎么会在赵昭仪挟持下杀害亲子呢?许美人的名份实实在在,她与成帝生出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最后,成帝活了45岁,嫔妃成群,却无一人生子,这说明他本人无生育能力。否则,无论赵飞燕姐妹怎么一手遮天,也不能使成帝断子绝孙。
那为什么会如此网织罪名于赵氏一族?孟教授的解释是:赵飞燕姐妹出身卑微,她们的发达靠的是汉成帝的色令智昏。不过,成帝在世时虽然给了她们的外家以封侯的赏赐,但并未给他们任何实质性的权力,根本无法使她们形成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与王氏外戚集团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赵飞燕姐妹当年的盛气凌人、飞扬跋扈,靠的是成帝至高无上的权位。成帝一死,她们立即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特别是,由于她们在成帝当国时不知检点,树敌太多,与其他外戚、嫔妃间积怨太多太深。及至成帝寿终正寝,宿敌们一齐出来向赵飞燕姐妹身上泼脏水,有些趁机落井下石,众口铄金,使她们百口莫辩。事实上,对她们来说,自我辩解的权力已经被剥夺了。作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王莽,在成帝死后,早就纠合一班朝廷官吏在以“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为名逼赵合德自杀;在哀帝死后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以解光罗织的罪状逼使赵飞燕步其妹后尘。解光上奏所谓二皇子被害案恰恰是在哀帝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封其弟侍中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之后的数月,此时赵飞燕地位已经稳定下来。没有王莽背后支持,身为司隶校尉的解光恐怕不敢拂逆哀帝的意志向赵飞燕家族发难。而王莽支使解光编造此一假案,目的仅仅是为清除赵氏亲族在朝中的那点可怜的势力制造借口而已。
但不管怎样,正如辛弃疾于《摸鱼儿》里所唱的——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至此,赵飞燕的故事已该落下帷幕。清代张问陶赋诗《美人篇》曰:美人实无罪,溺者自亡身。佛罪逮花鸟,何独憎美人?参考资料:转自http://www.100mf.cn/Article/ds/rw/cqgs/yscs/117226.html
❻ 哪里有关于赵飞燕的较详细古文
赵飞燕
生于前45年
卒于前1年
官奴出身的赵飞燕,以其倾国倾城之美色赢得了刘骜的欢心。赵飞燕与其妹合德利用成帝对她们如痴如狂的迷恋,竟不择手段将已到而仍无子嗣的成帝刘鳌刚刚坠地地两个亲生儿子害死,致命成帝绝嗣。尽管如此,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仍然有增无减,俗话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正当她忘乎所以之时,厄运降临在这个宠儿身上。
赵飞燕,原名宜主,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赵临的女儿,汉成帝刘鳌的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 是历史上著名的体态轻盈,能歌善舞的美女.
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而亡。
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著名舞蹈家,汉成帝刘骜最宠幸的皇后,又是身材最为苗条,姿容最为秀丽的绝色美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完全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时,其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可见她的美,在李白心中,占有绝对的席位。我国历代文人学士在吟诗作赋时多提到她的名字,并且创作了不少以赵飞燕为题材的小说、诗歌、绘画等文艺作品,唐代诗人徐凝作《汉宫曲》题写了:
水色箫前流玉霜,
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
三十六宫秋夜长。
故而使得她精美绝伦的舞蹈技艺,广为传诵和发扬。赵飞燕,被称之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舞蹈家是当之无愧的。
赵飞燕,汉成帝时(公元前32—公元前7年)人。她的父亲,是一个对音乐颇有造诣的音乐家,他编制的乐曲十分优美动听,当时,轰动一时,人们欲争先一饱耳福为快;他且自称“凡靡之乐”,确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赵飞燕原名宜主,和她妹妹合德是一对双胞胎,姊妹都姿色超人,从小就是一对逗人喜爱的小美人。她家有“彭祖分脉”之书,“善行气术”,大概就是现在盛为称诵和推广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相传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风雪严寒的夜晚,站在露天,闭上眼睛“顺气”,不但毫无冷缩之态,还全身热乎乎的,人们见了都感到特别惊奇,于是广泛传开她家有祖传的特异神功。
她姊妹生长在这样一个音乐世家,自然从小受了音乐薰陶,况且有胎胚中带来的遗传音乐细胞,自然与歌舞容易结缘,且难分难解,不过她们不幸的是母亲早年夭亡,扔下她们这一对双胞胎,由她父亲一手拉扯,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心灵是受到一定的创伤的。
宜主长大以后,身材窈窕,体态轻盈,风度翩翩,格外招人注目。她妹妹合德擅长音乐,歌声轻柔动听富于抒情。她们姊妹二人都聪明从伶俐,容貌美丽。
本来父女相依为命,父亲以音乐为生,虽谈不到生活优裕,但也相安无事。不料,其父因除擅长弹拨器乐之外,还精通管尔吹奏,这吹管乐最要运气,容易肺部感染,因用功过度,果然染上了肺痨之症,但为了谋生,还得吹奏管乐,结果死于非命!
其父死后,她们姊妹完全失去了*山,成了一对遗孤,自然伤心不已,哭得死去活来,结果,父亲的丧事都是音乐同辈的友人和邻坊人等见状可怜为之集资草草料理的。
其父一死,家境彻底败落,姊妹双双无依无*,只得流落在长安以打草鞋和唱小曲为生,过着贫苦的生活。
一次,她们在一家茶肆唱曲,当时,由于她们的歌喉婉转,似新莺出谷,音韵悠扬,使得旁听的观众越拥越多,人们听了她们唱得好,都急相施舍银钱,她们则越唱得有韵味,听众们一次又一次鼓掌。
这时,被长安的赵临看中,她见她们姊妹虽然衣着朴旧,但不稳其俊俏容颜,又听她们美妙的歌喉,觉得这是一对难得的好苗子,奇质可居,于是将她们收为养女,从此,她们 算有了个栖宿之所。
赵临收留她们以后,将她们用心梳洗打扮,果然更面貌一新,光彩照人,赵心里喜悦非常,不久,他以三十两银子的身价,将宜主卖入青楼。
这家*院在长安算是较为高级的场所,聘有专门训练歌舞的教师,还开设了古典文学课的教授,借以训练和提高歌舞*人的文化和艺术素质,以适应达官贵人们应酬的需要。
宜主,对于歌舞本来就有基础,所以她进院以后,在歌舞方面成了鸡鹜群中,矫然一鹤,教师们对她格外器重,于是对她更进行严格和系统的训练,鸨儿更是视之为掌上明珠,对诸事照顾备至,她感到顺心,也就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
这时,她已有十四岁的妙龄了,十四岁对女子来说,正所谓豆蔻年华,生理发育成熟,女性的表春诱惑正从这里开始,她由于身材窈窕和面庞儿秀丽这两方面的优越条件,加之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娴熟精彩的舞技,所以一开始官场侍宴的应酬,就一鸣惊人,惹人注目。
渐之,她的芳名大振,轰动长安。这时汉成帝的金吾大将军韦青听到她的芳名,他微服只身到院中去寻乐,一到院中,鸨儿热烈隆重的接待,他点名要宜主侍宴,鸨儿不敢怠慢,赶忙叫她梳妆拜见韦将军。
韦一见宜主果然其貌不凡,他不禁魂飞魄散,暗自诧异道:这妞儿长得这么俊俏,真是天生丽质,无可挑剔,他越看越是动人,不禁垂涎愣目,意马心猿。宜主见他并不拘谨,落落大方,更显可爱,及至看她表演歌舞之后,他不禁鼓掌叫绝:“好!这妞儿我要定了!”于是他以五十两的身价,将她据为已有。
鸨儿知他不是好惹之人,自然不可违抗其意,只得答应,于是当面成交。
韦青将其以五十两的身价尽回府中,见其姿色超人,意欲纳之为妾,于是不惜代价,将其迎请化妆技师,专们为之梳妆打扮,这更是美不可言,韦青被她吸引得晨昏颠倒,莫知所以了。
宜主见韦青正值壮年,且体魄魁伟,又是朝中贵人,对其纳妾之意也就心甘情愿,就在进府的第二晚,韦青便拥抱她在房中成其好事,她的最神圣的处女童贞也就归韦青天机独占了。
他们正在情如胶漆之时,不意汉成帝刘骜夜间微服到韦家幸访,成帝是他的姐夫,所以他们的关系较之其他臣僚等比较随意。有时成帝携帝王妃同伴,有时独驾私行来韦青府宅。
这时他见皇上姊丈御驾亲临,于是赶忙接驾,这时宜主回避不及,被成帝看见,韦青一见心里立即一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七上八下,他知道姊丈是个重色的君王,这下宜主被他看见,这国色天香,不能为他所独占了,他感到一阵紧张。碍于君臣之礼,韦青只得让宜主拜见成帝。
成帝一见宜主的姿容和窈窕的身材,顿时心花怒放,他觉得宫中的粉黛全都逊色了,他将宜主叫到面前,问她的姓名和平共处身世,又眼睛骨碌碌地只盯住她胸前微微拱起的双乳,宜主原是个乖巧的女子,见状愈是故作娇羞,含情脉脉,笑而不答的那种娇羞之状,分外撩人,汉成帝这时被刀子吸引得如醉如痴了。
当晚回宫,他将韦青的姐姐召至御前,索性将欲纳宜主进宫之事向她摊牌,要她为他尽忠。韦妃不敢不从,第二天,找到其弟韦青说明此事,韦青为了前途和身家性命只好忍痛割爱,第三天他陪置嫁奁,恭恭敬敬地将宜主送进宫中。转身与宜主作别只是以目示意,心里却火辣辣的不是滋味。
人往高处走,宜主离开韦宅,来到皇宫,得到皇上的宠幸,就是天下之至贵至尊,她心自然乐意,她觉得:“青云直上”这句话对她来说最为贴切。
就在宜主被送进宫的当晚,汉成帝如获至宝,韦青已向他奏明她不但姿色超人,尤其善于歌舞,成帝最沉恋歌舞,见她身材袅娜娉婷,尤其一双秀目他越看越是欢喜,当即命她歌舞一曲随薄纱裙。前胸和两臂半裸,那雪白而细嫩的肌肤更是撩逗人的性感,他看了目不转睛,他觉得世间竟有这等美人,真是造物有灵,他尽情地品赏她身材各部的协调和柔美,只见她轻启朱唇,有如莺啼燕语,声韵婉转迂回,其音色的优美,音质的纯和,真叫人听了大饱耳福。唱了几句之后,她微微扭动瘦小的腰肢,足尖轻轻几点,接着翩翩起舞,简直花蕊缤纷舞,杨柳慢摇风,穿翠柳、蝶舞花间,看得人眼花缭乱,把个汉成帝乐得鼓掌叫绝,于是叫她停住舞步,一手将她搂抱怀中,真索性将她紧身的内裙轻褪,尽情地将她从乳部以下慢慢地扶摸和亲吻,旁边的宫娥侍女自然知趣,赶紧回避,汉成帝此时已急不可待,将之抱入内室,颠鸾倒凤,成就了戏水鸳鸯之乐。云雨之后,当即口传御旨将她封为婕好。
婕妤是妃嫔的称号,也是宫中的女官,其他方面的待遇都很高。
自此,汉成帝的心思全落到了她身上,他稍一烦闷时,就召她歌舞承欢,因她腰肢纤细,体态轻盈,当她迎风而舞时,好象要乘风飞去一样,于是成帝将她赐名“飞燕”,意即春暖花开,迎风欲飞的春燕。
“谢皇上赐名!”宜主赶紧叩头谢恩。
“这名字你看怎么样,比你那‘宜主’强多了吧。”
“*妾原名俗气,现经陛下如此润意,‘飞燕’,这名字饱含诗情画意,太美了!*妾从此要因名而增色了!”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得意,成帝见了更加喜爱。
成帝喜爱歌舞,为了欣赏飞燕的曼舞,汉宫中有个太液池,池中突起一块陆地,叫瀛洲,洲上特建一高榭,高达四十尺。
一次,赵飞燕穿着南越贡的云芙紫裙,碧琼轻绡,在那高榭之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成帝兴奋地以文犀敲击玉瓶打拍子,著名器乐演奏家冯无方吹笙伴奏,飞燕越舞越飘飘,欲乘风归去之态,歌舞正酣,忽然起一阵大风,飞燕随风扬袖旋舞,象要乘风飞去,成帝急忙叫冯无方快拉往赵飞燕,别叫大风吹走了!
冯无方赶紧丢了手中的芦笙,急步上前用手死死抓住飞燕的裙子。一会儿,风停了,赵飞燕的裙子也被抓皱了。
从此,宫中就流行一种折叠有皱的裙子,叫“留仙裙”,今天青年女郎们所流行的这波浪式的折叠裙乃是源于赵飞燕的创举呢。
通过这次歌舞,汉成帝怕大风把赵飞燕吹跑,特地为她大兴土木之工,花巨资为她筑起一座华丽的“七宝避风台”居住。
汉成帝时,因赵飞燕擅长歌舞,他也迷于此道,于是歌舞之风,为之盛行,内宫的嫔妃和侍女们以能歌喜舞为荣。而跳舞则需要杨柳细腰,肥胖的人是不适宜舞蹈的,宫妃们为了怕体态变形,都减少饮食并向飞燕请教气功减肥,所以,当时汉宫中几乎见不到一个肥胖的女郎。
赵飞燕,形容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这主要是形容她身段的苗条,她之所以能长期保持那么窈窕的身材,成为著名的舞蹈家,恐怕是她确实掌握了气功减肥,可惜“飞燕气功减肥法”至今未得流传,不然,现代女郎则都要为之受益而不耽心肥胖体形变态呢!
汉成帝为了欣赏赵飞燕的舞蹈,他别具匠心地为她特制了一个水晶盘。一次,在招待处国使节的宴会上,他命宫人用手托盘,让飞燕在盘上歌舞,在一个小小的水晶盘里要乘一个人,还要在上面歌舞,这可真是一番功夫,既需要有轻盈的身躯和娴熟的舞姿,又要有很强的控制力,才能在小小的舞盘上潇洒自如的自由舞蹈。
当时,赵飞燕果然以娴熟的舞技,精彩入微的表演,在那小舞盘里载歌载舞,潇洒自如,真把外宾们一个个看得惊呆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鼓掌叫彩,汉成帝当然更加开心,由此而更加宠爱于她。
赵飞燕得到皇帝的专宠,自然想起她的同胞妹妹地同胞手足之情,谁能忘却?她于是乘机向成帝禀奏:“陛下,臣妾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长得比我还有趣些哩!”
成帝问她叫什么名字?现在哪里?
飞燕一一禀奏,成帝于是派人将她妹妹合德召之入宫,一见果然不错,于是封为照仪(女官名)。从此,姊妹二人专宠后宫,她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汉成帝刘骜因专宠赵飞燕而废却许皇后,从此,立飞燕执掌昭阳,宠幸高于一切。
刘骜是个喜爱歌舞的风流皇帝,赵飞燕擅长歌舞,特别是舞蹈,她有卓越的成就,为了讨刘骜的欢心,她把单人舞逐渐发展为群体舞,各种舞姿的变化时有新招,如现代流行的探戈、伦巴、迪斯科、霹雳、柔姿等,可谓千姿百态,这些都是以赵飞燕为首组织和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因而当代人们称之为宫廷杰出的舞蹈家。
她尤其擅长一种独特的舞步叫“踽步”,走起来好似手执花枝,轻微的颤动。当时,除了赵飞燕,没人能走得那么娴熟自如,多姿多态。
这是一种近似戏曲歌舞中的“花梆步”舞步。踮半脚尖的“花梆步”,双脚可作轻快的碎步,进、退、横行,都有一种飘拂之感。一些戏曲中荧回飘飒,有如一个飘浮不定,神情恍惚的幽灵在游荡。赵飞燕的轻盈舞技在我国的舞蹈史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那时舞人已懂得“用气”和“运气”控制呼吸,因而能使舞姿轻盈优美。
因此,赵飞燕是我国古代歌舞史上最杰出的先驱,她算是一位了不起的舞蹈艺术家。明朝艳艳生的小说《昭阳趣事》有幅木刻《赵飞燕掌上舞图》,是赵飞燕站在一个太监的手上,挥袖回首而舞的姿态。
当然,汉、明两代相去千多年,这也只是古人所作的臆想而已,不过这种臆想的夸张,却也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明代著名画家仇十洲作《百美图》,画历代美女一百个,其中就有赵飞燕舞姿图。
画面现舞者盛装,披巾,在一小方毯上起舞,她平展双臂,翻飞长袖,右腿微屈而立,左腿屈膝轻提,头部微倾,表情温婉。这是明代画家想象中赵飞燕的一个舞蹈场面。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赵飞燕在古代舞蹈上的惊人成就。
赵飞燕之美貌,可谓天下第一,无与伦比,当年能做掌上舞的轻盈女子,虽然是艳丽如花,但内心的狠毒无情也毫不逊色。
赵飞燕被汉成帝召入宫后,很快与妹妹赵合德合力搞垮了皇后许氏,自己取而代之。赵飞燕舞技超群,有出身于烟花巷之说。由于曾为歌妓,所以无生育能力。妹妹同样不能生育,花无百日红,倘若不能生育自己的儿子来稳固地位,那这对她们来说的确太危险了。
由此两人开始时刻注意被皇帝宠幸的宫妃。一些怀孕的宫嫔由此遭到厄运。
一位叫曹宫的宫女,“进御”之后生了一男孩,这本是年逾四十而无子的成帝的一大喜事,然而赵氏姐妹闻讯后,胁迫皇帝下令处死曹宫母子,制造了耸人听闻的惨案。一年以后,同样的悲剧又发生在生下皇子的许美人身上。
据说,成帝对于两人的狠毒行径并非不知,但沉迷于温柔乡中的他难以自拔,以至于亲眼看着自己的骨肉被赵飞燕闷死,只有流泪哀叹而已。
历史记载:“掖廷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坠者无数。”昏了头的皇帝倾心拜倒在赵氏姐妹的石榴裙下,冒着断绝汉朝皇嗣的危险任其杀害自己的骨肉,赵飞燕可谓魅力独绝了!
不知道是毒还是妒,我看也没必要分开,反正不嫉妒的女人很少,嫉妒的女人总是有一点点的‘毒’的.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死,哀帝刘欣立为皇帝,哀帝的即位是得到赵飞燕支持的,故封为皇太后。哀帝在位六年崩驾,随即平帝刘衍即帝位。
朝中群臣指责赵飞燕“失妇道,淫乱宫帏,不生育,断了皇室外的后代”等等罪名,故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迁居到北宫,过了一个多月,又废之为庶人,被迫自杀身死。
当时民间曾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就是赵飞燕,燕燕尾涎涎说的是赵飞燕的美貌,木间仓琅琅说的是她将当皇后。
关于赵飞燕的舞蹈艺术,《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最早见于史料,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赵飞燕“善行气术”,传说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见其轻功极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难度的技巧,轻盈飘逸,挥洒自如。
赵飞燕不仅是位舞蹈艺术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当时长安有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张安世,自幼习琴,15岁时便名满天下,后入宫为汉成帝和赵飞燕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其出色的技艺和优美的音乐令皇帝夫妇如痴如醉,赵飞燕尤为激动,令人取来她的琴奏了一曲《归风送远》,飘逸逍遥,令张安世惊叹不已。赵飞燕爱惜张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随便出入皇宫,并给他一个侍郎的官职,还送给他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❼ 飞燕轻点春光水是什么意思
春天的故事
春天燕子回来了飞过湖面轻轻的点了湖水
❽ 命运凄惨的赵飞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圌】为分隔符,请自动替换)
赵飞燕(前45年-前1年),西汉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汉哀帝时的皇太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赵飞燕体态轻圌盈,身轻如燕,传说中能作掌上舞,是一位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传奇的女子。正史上对她的记载很少,然而关于她的野史逸书却又很多,赵飞燕与与妹妹赵合德的故事是一个不断流传并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尤以《西京杂记》、《飞燕外传》最为影响深远。
赵飞燕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圌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历代文人对她的故事也很感兴趣,很多诗词文赋中都有关于她的描述。
出身
赵飞燕出身平民,父亲赵临是官圌府家奴。赵飞燕生下后就被抛弃,三天后竟然还活着,便把她抱回家中抚养。长大后成了阳阿公主府上的奴婢,开始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圌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飞燕外传》中赵氏姐妹的出身则被演绎的更为传奇,是江都中尉赵曼的家伶冯万金与江都王孙女姑苏郡主的私生女,后因父亲逝世,冯家衰败而从姑苏流落到长安,被人唤作赵主子,后用刺绣讨好阳阿公主的总管赵临,成为他的义女。《赵飞燕别传》中还曾描述姐妹俩因孤苦无依在集市上卖草鞋为生。
汉成帝时期
汉成帝时常微服外出游乐,一次来到阳阿公主府见到赵飞燕被其美豔和舞姿所迷,十分高兴,便把她招入宫中,大为宠幸。后来听说她有一个妹妹,也下令招入宫中,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成帝固宠赵氏姐妹,对其它妃嫔不屑一顾,对她们的宠爱逾越了礼制,许皇后、班婕妤等人皆失宠。鸿嘉三年(前18年)赵飞燕趁机告发许皇后等人蛊诅他人,求己亲媚,祸及皇帝。太后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许皇后因此被废。之后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后,但太后嫌弃她出身卑微,不同意。太后的外甥侍中淳于长深得太后信任,他多次在太后面前为成帝立赵飞燕为后一事说情,终于得到了太后的认可。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她家卑微的身份。六月,封赵飞燕为皇后,大赦天下。
赵飞燕成为皇后,虽然获得了作为女人的最显赫地位,但成帝对她的宠爱却渐渐不如以往,成帝最为宠爱她的妹妹赵合德,封为昭仪。赵飞燕居住的宫殿—昭阳舍极尽奢华,中庭以彤红之色,殿内油漆一新。门限以黄铜襄饰,并涂上黄金。上殿的阶梯以白玉砌成,殿内圌壁上露出的如带一般的横木以金环装饰,同时嵌入蓝田玉壁、明珠、翠羽、其富丽奢侈,为诸宫之最。《西京杂记》对赵氏姐妹的居处之奢华富丽也有长篇累牍的描述。赵飞燕姐妹虽然相继专宠后宫十多年,但都没有子嗣,《飞燕外传》中的解释是姐妹二人为驻颜却老使用息肌丸以致不圌孕。
绥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刘圌欣来长安,其祖母傅太后私下贿赂赵飞燕姐妹,在她们的帮助下,一直没有子嗣的汉成帝立刘圌欣为太子。第二年春,成帝突然去世,赵飞燕之妹赵昭仪被众人追罪,因此自杀。
汉哀帝时期
刘圌欣即位,是为汉哀帝,他感念赵飞燕当初拥立之功,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赵飞燕的兄弟赵钦为新成侯、赵飞燕的侄儿赵䜣为成阳侯,赵氏一门两侯,地位显赫。然而几个月后,司隶解光弹劾赵昭仪怂恿皇帝杀害许美人、中宫史曹宫所生皇子,称“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要求追究赵氏一族的罪过。哀帝于是下令免去赵飞燕兄弟新城侯赵钦、侄儿成阳侯赵䜣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被驱赶至辽西郡。议郎耿育上疏为赵飞燕求情,对解光揭出的杀害皇子案持怀疑态度,痛斥其落井下石。由于哀帝得继皇位乃赵飞燕大力促成,加上她与哀帝祖母傅太后关系密切,自然不再予以追究,赵飞燕总算能安下心来,保住了皇太后的位子,但这样一来被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氏家族所仇恨。
死亡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崩逝。与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团东山再起,哀帝宠臣和外戚遭到了严厉的打击,赵飞燕也没能例外。王莽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圌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王莽又下诏将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一起贬为庶人,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
❾ 赵飞燕到底有多轻
史料记: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说的是她能在手上跳舞而差点被风吹走,可见她有多轻。。。哈哈。
❿ 《飞燕外传》为什么是禁书
中国古代的禁书大多是写的是香艳之景,而《赵飞燕外传》是中国古代第一篇传记式的艳情小说。它在刻画三个艳情人物上,描述得很形象,诸如,赵飞燕体态颀长、轻盈,狠毒、刻薄、嫉妒,轻浮放荡;赵合德的工于戏谑,肌骨光亮清滑,委曲求全;成帝的放荡无稽,迷恋女色,可谓形象鲜明。这在古代,这些故事情节是相当不雅的。
此外,它还有在一些细节方面写得很详细,比如赵飞燕使用内息肌丸、合德让成帝使用慎恤丸等药物达到壮阳、滋阴的目的。另外,书中还写了冯万金与江都王姑苏主私通有了飞燕、合德;飞燕未进宫前,与羽林射鸟者私通,进宫后,又与宫奴多子者、燕赤凤等私通。这完全颠覆了古代从一而终的观念,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
这本书描绘的故事内容尺度之大,是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所以它被列为古代十大禁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