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短篇小说
1. 爱格系列好看的小说有哪些
1、《深海夜未眠》
《深海夜未眠》是2014年2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喜宝。
喜宝是爱格年龄最小的签约作家,2013年实力+人气当之无愧的新人王。从2012年开始,在《爱格》A/B/言情三个版发表了多篇短篇故事,故事风格温暖、细腻,有强烈的自我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2、《沧海有时尽》
《沧海有时尽》是201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那夏,爱格签约作者。
内容简介:
身为明星经纪人的陆路去戛纳陪同一线明星孟澜参加电影节,没想到孟澜中途消失,后被发现在酒店自杀。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后来陆路才知道,孟澜此举是为了逼绯闻男友沈世尧就范。岂料自己后来安排的一场好戏,反而无意中为他人作了嫁衣。而由此开始了陆路与沈世尧的纠缠。
3、《南风过境》
《南风过境》是201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七微。该书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说,书中主角为季南风、傅希境。
内容简介:
她似一场经久不散的季南风,席卷他心。 他是她心之城池里,唯一的城民。
一场漫漫经年的久别重逢,揭开时光掩埋下的伤痕与真相,却让爱情再次走向万劫不复。
一次饭局,傅希境偶遇五年前不告而别的女友季南风,他执意认为南风就是其旧日恋人赵西贝,遭到南风矢口否认,却丝毫不能打消傅希境的疑虑。
在傅希境的步步紧逼下,南风的防守节节败退,那段刻意被她遗忘的往事也渐渐浮出水面——季南风五年前化名赵西贝,带着不为人知的目的和仇恨接近傅希境,一年的时光,她一步步走进他的心,却免不了自己泥足深陷。而因为她的爱情,害得母亲成为植物人。强大的内疚和罪恶感令她带着母亲远走,投奔好友谢飞飞,生活也逐渐趋于平静。
4、《南有乔木》
《南有乔木》是顾浅意的处女作,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破灭,爱与恨的故事。
女主沈南乔,第七代新锐导演,在其处女作频获大奖的时刻却突然销声匿迹,留下团团未解谜题三年后她为梦想重回故地,却发现更残忍的真相。
男主穆益谦,英俊多金资本家,为一场报复策划了一出爱情阴谋。自以为是假戏,却在失去后发现自己早已陷入爱情。面对一步步知道真相的沈南乔,他又该如何抉择。
他强势她倔强,因为各自破碎的家庭而带着伤疤,却在进入彼此爱情的时刻,找到了最真实最轻松的幸福。
5、《如果巴黎不快乐》
《如果巴黎不快乐》是2011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白槿湖。
白槿湖,典型巨蟹座,完美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结合。不奢求理解,也不多余解释。也许只有文字能够包容这样的自己。
已出版《如果巴黎不快乐》《深爱你这城》《南城无故人》。
2. 薇拉·凯瑟的人物生平
1912年开始专事写作。早期作品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后来听从女作家沙拉·奥纳·裘维特的劝告,以自幼所熟悉的西部边疆生活为题材,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1944年,她作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获该院最高金奖。她的作品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珍珠”。在略显浮躁的20世纪美国文坛,她是艺术良知的持守者和道德勇气的体现者。今天,她越来越受批评家们的重视和喜爱。薇拉凯瑟于1873年生于弗吉尼亚州。9岁那年,她随父母搬到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的一个小镇上。这次搬迁对她在心灵与艺术上的影响持续了一生。她在那里接触到从欧洲各国涌来的新移民,这些后来成了她文学创作的素材。
在内布拉斯加,凯瑟开始正式上学,虽然她在情绪上有些喜怒无常,但学业很优秀。在13岁那年,她开始喜欢扮男装,并把自己的名字签成威廉·凯瑟(William Cather)。一些评论家把她着一举动看成是反叛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另一些评论家认为,凯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于男性角色,似乎着就是她在小说中常常使用男性叙述视角,在生活中与女性朋友有关系密切的根源。凯瑟后来解释说,扮男装只不过是年轻时摆摆姿势罢了。
凯瑟虽然在进内布拉斯加时打算学医,可当她的一篇文章被当地报纸才用后,她又改变了主意——学文科,从此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她一边念书,一边想杂志投稿,为《内布拉斯加报》撰文,并发表过戏剧、音乐评论和书评。大学毕业时,她成了《内布拉斯加报》的全职记者和评论人。毕业以后,她来到匹兹堡,在妇女杂志〈家庭月刊〉做了两年编辑,同时为《内布拉斯加报》撰文。在以后的17年里,她在匹兹堡一边教英文,一边写短篇小说。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美国小说家、短篇小说家、诗人。她生于弗吉尼亚州,9岁时随家移居内布拉斯加州,在西部大草原乡镇里长大。1895年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对音乐和文学(尤其是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极感兴趣。后来到匹兹堡一家报社工作,开始文学创作。1900年,她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和诗歌,1903年发表诗集《四月的黄昏》(April Twilight)。在那些年月里,她的主要思想是披露西部小城镇文化的落后和思想的狭窄,这表现在她的最著名的短篇故事《雕刻家的葬礼》(“The Sculptor‘s Funeral”)、《华格纳音乐会》(“A Wagner Matinee”)等作品中。1906年她移居纽约,在《麦克卢尔杂志》(McClure’s Magazine)工作,后任总编(1908-1911)。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并听从其劝告,辞去总编职务,悉心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发表了《亚历山大的桥》(Alexander‘s Bridge,1912)、《啊,拓荒者!》(O Pioneers!1913)、《我的安东妮亚》(My Antonia,1918)、《百灵鸟之歌》(The Song of the Lark,1915)、《我们自己人》(One of Ours,1922)、《迷途的女人》(A Lost Lady,1923)、《教授的住宅》(The Professor’s House,1925)及《大主教之死》(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1927)等作品。凯瑟还发表了4部短篇小说集和几部中长篇小说。
3. 杜拉斯那些书好看
个人认为《情人》、《毁灭,她说》、《平静的生活》、《卡车》其中《情人》也是她最具代表之作,也是争议最多的一部小说。值得一看。
4. 斯蒂芬金的短篇小说感觉看不懂啊,求解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有生活了书自然就懂了
5. 杜拉斯写的比较经典的作品
情人(这个不用多说吧)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广岛之恋为同名电影写的剧本,一九六○年出版。一个法国女演员在遭受原子轰炸之后的广岛邂逅了一名日本男子,两人产生一段短暂的爱情,引起了法国女人对往日恋情的回忆。 夏夜十点半钟闷热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突如其来的谋杀扰乱一家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况下卷入案情。小说围绕一场旅行与一桩凶杀命案展开,展现相似的两段爱情三角关系,迷乱、绝望的情绪似乎已进入杜拉斯的创作风格。
6. 求杜拉斯的所有经典著作.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 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杜拉斯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8年 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一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7. 玛格丽特·杜拉斯一共写了几本书书名分别是什么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玛格丽特·杜拉斯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维·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 1968, 伽利玛 《毁灭,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1977年/剧本 子夜 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1977年 子夜 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玛格丽特·杜拉斯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阿尔巴特罗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黑头发》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伽达》 1981年 子夜 《阿伽达或无限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根据《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 1984/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一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8. 安妮宝贝、杜拉斯作品
杜拉斯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8年 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安妮宝贝
出版作品
2000年1月:小说结集《告别薇安》出版
2001年1月: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出版
2001年9月:长篇小说《彼岸花》出版
2002年9月:摄影散文集《蔷薇岛屿》出版
2004年1月:长篇小说《二三事》出版
2004年10月:摄影图文集《清醒纪》出版
2005年5月:《蔷薇岛屿》新版本
2005年8月:《八月未央》新版本
2006年3月:长篇小说《莲花》
2007年9月:随笔集《素年锦时》
2009年1月:中篇小说《月》
2011年3月:长篇小说《春宴》
译作
2010年3月:儿童文学绘本《白雪晶晶》(作者:阿尔文·崔塞特[美])
2010年4月:儿童文学绘本《有一天》(作者:艾莉森·麦基[美])
随笔列表
主要分类:
安妮宝贝《八月未央》(散文部分)(老版本,新版本删去了差不多一半的散文)
安妮宝贝《蔷薇岛屿》
安妮宝贝《清醒纪》
安妮宝贝《素年锦时》(大部分,除《月棠记》外)
安妮宝贝在城市画报专栏上发表的随笔
安妮宝贝在新浪博客上发表的随笔
《八月未央》老版本全部散文
9. 薇拉·凯瑟的作品
凯瑟的文学声誉主要来自他的十几部中、长篇小说,特别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啊,拓荒者!》(O,pioneers!1913)、《我的安东尼亚》(My Antonia,1918)、《一个迷途的女人》(A Lost Lady,1923)、《教授的房子》(The Professor′s House,1925)、《死神来迎接大主教》(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1927)、《莎菲拉和女奴》(Sapphira and the Slave Girl,1940)。然而,凯瑟也是位短篇小说大师。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彼得”(“Peter”)于1892年问世,她一生中共写过约六十篇小说,占她创作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短篇小说一度曾被忽视。因为过去有些评论家认为凯瑟三分之二的短篇小说写于她191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历山大大桥》之前,因此认定她的短篇小说创作只是整个创作生涯的实习期;而且凯瑟自己也更重视长篇小说的创作,她的许多早期短篇小说散落在各种杂志中,在她生前没有再版过。经过重新的审视,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凯瑟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作品相当优秀。凯瑟在生前只出版过三个短篇小说集《精灵花园》(The Troll Garden,1905)、《青春和美艳的美杜莎》(Youth and the Bright Mesa,1920)、和《无常人生》(Obscure Destinies,1932)。第四个集子《美女暮年及其他故事》(The Old Beauty and Others,1948)在她去世一年后才出版。
《哦,拓荒者!》与《我的安东妮亚》两部小说描写第一代东欧和北欧的移民与大自然搏斗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处理新旧文化冲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情形。《迷途的女人》写一个开发西部的实业家的妻子被投机商引诱而走向堕落。《教授的住宅》写一个历史教授看不惯崇拜金钱的家人,与一出身清寒的青年学者托姆。奥特兰结成忘年之交。
凯瑟以后的作品进一步从北美洲的历史中发掘她所向往的精神美。在《大主教之死》中,歌颂了19世纪在新墨西哥印第安人中间传教的天主教神父的献身精神。《莎菲拉与女奴》(Sapphira and the Slave Girl,1940)写南北战争前弗吉尼亚一个白人妇女如何帮助一个女黑奴逃往加拿大而获得了自由。由此,可以说, 凯瑟在她的作品中既歌颂边疆开发者的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讴歌他们的理想主义,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其作品带有浓厚描写地方色彩的代表,也是一个刻画妇女形象,表现出妇女意识的作家。按照她作品的问世时间,她与海明威和共同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一时代,但又属比后者更早的一代。凯瑟的作品结构匀称,节奏舒缓从容,文字清新优美。近年美国批评界认为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