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萧红的短篇小说在线阅读

萧红的短篇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2024-07-04 12:13:29

Ⅰ 呼兰河传、萧红的简介谁有

[编辑本段]作品概述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编辑本段]作家简介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后去世,具体地点不详。
[编辑本段]故事梗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
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但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的,这样,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折磨死了。当然还不止小团圆媳妇,还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难免一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
但它到底还是要复归平静,平静为一种坚韧的生活。这都是小说中磨倌冯歪嘴子给读者的生活提示。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禽畜,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粘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粘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美和追求美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
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首先,《呼兰河传》在结构上与其它小说完全不同.以一般小说的概念去衡量它,它不具备贯穿全书的线索,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有人说它是自传,因为它描写了作家的家庭及幼年的生活,但“作品是既不讲家史,也不说家庭,就连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也不谈.这是不符合‘传记’的写法和要求的。”(《萧红文学之路》208页)。
茅盾先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象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序言)《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可谓多姿多彩,生动自然,又创造出一种散文诗的意境,纯朴清新,一种别样的美.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但作者又因为一个统一的主题将它们联结一体。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优郁的调子。
呼兰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着严寒好象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这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这是怎样的一幅东北农村小镇的晨景,何其生机盎然,乡土气息扑鼻而来。“得得”的马蹄声,清脆的甩鞭声,打破了静寂的清晨;而那跳跃的灯笼,升腾的热气更使画面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至于那卖馒头的老者,脚踏有圆滚滚的鸡蛋大冻掌子的鞋子,背着箱子颤颤惊惊地往前走,眼睛晴挂着霜,胡子的冰溜沉甸甸的……
至于那东二道街的大泥坑,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象粥一样,一下起雨来,则白亮亮的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
呼兰河的火烧云也特别的夺目耀眼,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了。红公鸡变成金色的了,黑母鸡变得紫植色的了。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红堂堂、金洞桐、半紫半黄,半灰半白合色、蔺萄灰、大黄梨、紫茄子……真是色彩缤纷,绚烂至极。
从地面到天空,女作家那支神来之笔仿佛将你带入呼兰河的小镇。不仅那晨景图,火烧云,不仅那园子的蝴蝶,小白菜,狗尾草……使你历历在目。还有那黄昏之后尚未人睡的孩子的嚷叫:“乌鸦乌鸦你打场,给你二斗粮”;那粉房里鲜明荒凉的歌声“人家的丈夫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也声声传入你的耳鼓。在你的心间荡起一种纯朴的美感,那么实在、那么自然!使你不觉沉醉其中,置身于小镇的清晨与黄昏,感受着浓郁的小镇的气息。
这也得力于它那不似小说的小说结构。假如我们将它刻意构思,套入固有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打起伏笔、制起波澜,则必失这自然纯朴之美.难以使人产生“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作者在第一章里开首就写“严冬一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读者便从东北小镇的严寒的大地着眼,领略了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貌。到第二章,我们又顺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那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跳到半夜时分,那鼓打得分外地响;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还在黑色的河水中流下去;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许欢乐或许不幸的故事;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没有儿子的妇女们正在给送子娘娘戴一副眼镜;人们围拥着争着看不倒翁的表演……。到第四章,我们又看到了童年的作者在其祖父的庇护、娇惯、溺爱中那种悠然意的任性的成长。
我们只感到这是作者的信笔写去,自然而洒脱,毫不娇柔,毫不矫饰,决没有因为它不像小说,感到斋要一个完整的情节和中心的人物.当我们看到后几章的漏粉的一群的生活,贫苦却还苦中作乐,直感到一种凄凉和悲哀。及至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死,周围邻居的评头品足,又使你既为他们的愚昧狠毒而痛恨,也为他们被毒害不觉悟而痛心。直至最后作者写到王大姑娘同磨官冯歪嘴子的爱情,他们居然冲破封建樊篱,在穷苦、诽谤、中伤中生活得恩爱、兴旺,才透出一口气。不禁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其次,《呼兰河传》在语言运用上也别具一格.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着,时而溅起几朵机智的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聪颖的双眸闪耀的智慧光芒。
在作者童年的后园里: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搂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真如在青天一方碧绿的草地上,我们微闭双眼,聆听着身旁一湾清澈的小溪,轻轻地默默地流过。作者童年心目中的后园多么的动人和可爱!不禁使人产生一种审美的超越,心灵的净化,竟至于没有什么形容词,更不要谈华丽了。而语言是如此的平缓,就像一个纯朴的女孩儿正向她的小朋友讲叙她所迷恋的地方,真切率直,却令人神往。
当我们谈到祖父蹲在地上拔草,童年的作者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上红彤彤二三十朵玫瑰花,祖父嘴里念着: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然后祖父就戴着满头红彤彤的花朵进入家门,祖母大笑,父母亲笑,祖父则笑了十多分钟,我在炕上打滚笑.祖父刚有点忘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的雨水真大呀。”和着作者童年的“搅乱整个后园”的震耳的笑声,我们也忍俊不禁。仿佛那红花正在耀眼,花香正在袭人,家人的笑语正萦绕在你的耳畔……正是作者那幽默的笔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使你丑身其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产生美好的情感。
还有那卖馒头的人跌倒后挣扎着爬起来,连馒头带冰雪拣到箱子里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后,就对那吃馒头的人说:“冷的天,地皮冰裂了,吃了我的馒头了。”听着的行人都笑了。读者也禁不住哑然失笑。为书中人物的幽默,为着作者的幽默。
《呼兰河传》的作者在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揭示他们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的时候,讽刺幽致则使人感到悲凉、凄苦。
养猪的那家租住的碾磨房,房顶的草上长着青苔。一到下雨,那房子里的人就提着筐子上房采蘑菇,采蘑菇的骄傲得不得了,而全院子的人则没有不羡慕的,都恨自己为什么不住那草房里。于是感叹啼嘘,相叹不已。房上采蘑菇的故意选几个大的抛下来,借以炫耀,哪知道忘记了房顶已经露了洞,一不小心就把脚掉下去了,把脚往外一拔,脚上的鞋子不见了,鞋子就从房顶落到翻开的滚水里,滚着翻着……
读者绝不会因为这情景的有趣而欢笑,即使有笑也是沉重的,凄凉的,含着眼泪的。既同情他们的不幸,又原凉他们的麻木。这也是作者的讽刺幽默所产生的优郁的美感效应。
女作家萧红不仅以独特的结构布丑《呼兰河传》的篇章,以从容平实的笔触叙述呼兰河畔人们的乡土生活,风情习惯,同时又为我们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童话般的情调: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翔嵘、蜻址样样都有.栩嵘有白翔碟、黄蝴裸。
这种蝴裸执少,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蚁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国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芜芜的,红的红,绿的绿,断鲜漂亮.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果子园。祖母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嘴了。果树于是都死了。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探大精树。这偷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检树先喻,来了雨,大精树就先胃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拾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止的拜壳一样了。
这是一个童话的王国,虽然语言仍不失其质朴,却着了重浓的色彩,色调斑斓,生机跃动,彩蝶飞舞,金光闪耀。而你也正漫步其间,接受灵魂的陶冶。正是这美丽的花园,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热情奔放,而又坚强刚毅的性格。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精当。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编辑本段]文章节选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Ⅱ 萧红短篇小说《后花园》| 磨倌的爱情

      《后花园》是萧红的短篇小说,与《呼兰河传》中冯歪嘴子的故事背景相似。因为一次不同的选择,主人公的生活有了两种不同的结局。《呼兰河传》中,王大姐突然出现在了冯歪嘴子身边,坊间院里有种种猜测虚构,但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在王大姐的离经叛道上,没人关心他们的相识相知。《后花园》在某种程度上,能让读者窥见一些他们的爱情起源。

      《后花园》的主人公冯二成子也是磨房的磨倌,磨房也依旧在后花园里。磨房冷清清、黑洞洞的,在里面的生活也一样的清冷寂寥。主人公冯二成子,三十多岁,未婚,华发早生、牙齿松动,外表像个青年的老头。性格沉闷,不爱与人交往,没有兴趣爱好,不讲究生活情趣,不关心拉磨之外的一切事。从午间起,他就开始打梆子,一打打个通宵,日复一日。

      有一天夜晚,下雨了。院子里黑得什么都看不见,只有隔壁赵老太太屋里还亮通通的。冯二成子推开了门,一阵格格的笑声传来,直往耳朵里钻,搅得他心里不平静。于是他赶快关了门,慌张的工作起来,可是那笑声没停似的一直在耳边回响。笑的是赵老太太的女儿。

       听了笑声,冯二成子知道隔壁住着个姑娘。第二天早晨,在院子里晒鞋时,冯二成子偶一抬头,和赵老太太的女儿站了个对面。

      又一天,冯二成子在院里洗衣裳,大盆从木凳上摔下来打碎了,赵老太太太见了连忙喊她的女儿,把自家的大盆借给他用。

        从那之后,他并不常见赵姑娘,但赵姑娘的笑声仍旧在他耳边萦绕,尤其深夜时。

       冯二成子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他失眠了,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想到母亲的殷殷叮嘱,想到“成家”两个字,他脸红起来。想了母亲,想了小时候的事情,一晚上昏昏沉沉的睡了,又一次次惊醒。

       冯二成子恋爱了,全身心的投入了。三十多岁他,普通平凡的他,是他爱情故事的主角。和春心萌动的小姑娘一样的,他忐忑、害羞,兴奋、不安。他也会竖起耳朵听邻家的动静,有声音就拿着马刷子去院子里刷拉磨的小驴,悄悄看赵姑娘一眼就当见面了。

       八月十五到了,赵老太太让她女儿拿月饼给冯二成子吃,他接过月饼连声谢谢都没好意思说,回身进了磨房。迷迷昏昏吃完了月饼,往外一看他见到了赵姑娘,红唇黑眸,她的周身发着光辉,吸引着他。仅仅是看着这样的她,冯二成子几乎要昏倒了,仿佛在做梦。这一刻,赵姑娘想必成为了冯二成子的月光女神吧,美丽、震撼,不可亵渎。正在此时,作者奉献了一段精彩抓人的心理描写。

       从此以后,冯二成子就害了相思病,脸色灰白,眼圈发紫,茶饭不思,一心一意想着邻家的姑娘。还没有尝到爱情的甜味,就已经受足了相思的苦楚,即使离的这么近,一屋之隔,但又离的那么远,天壤之别。

       不久那女儿就出嫁了。那女儿出嫁后,冯二成子看待赵老太太像一位近亲一般,常常与她攀谈,去她屋里坐坐。然而,不久赵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儿家去了。冯二成子帮着收拾东西,去送赵老太太。送了一程,又送了再一程。回程时,冯二成子频频转身,回望赵老太太的身影,直至他用尽目力,连一个黑点也看不见了。

      这一别,赵姑娘与他之间,最后的一丝关联也消散了。

       冯二成子反复回想着赵姑娘的样子,他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发现她。再想,她看他的眼中分明满含情意啊,为什么当时没能站起来扑过去。然而一切没有如果,无声无息,了无痕迹。

        冯二成子不得不回到磨房,不得不回归现实生活。一个磨倌的现实生活,必然不是充满诗意般美好的。何况他平板生活中,唯一能唤醒他的悸动和激情的爱人已然远去,冯二成子是世上仅有的知情人。慢慢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会想不起赵姑娘的脸,记不清当时变化万千的思绪,然而,那黑亮的大眼睛,那辗转难眠的夜晚,那缠绕不去的空虚,将永久留驻在他的心底。

       那是他的爱情。

Ⅲ 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故事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院子里边,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跑,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 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本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Ⅳ 谁能提供1939年8月18日《星岛日报》刊载 萧红的《梧桐》全文

梧桐树寂寞着,期待着,守候着,年轮一圈圈的多了,多了,它却全然不知,不关心,它知道守候着一个愿望,它也只关心一个愿望。

寂寞,是住在旧院附近许多人看到梧桐树还独自贮立旧院前,而感到的感觉;期待,是梧桐树知道她们的愿望,她们期待着,梧桐树也默默期待着;守候,是梧桐树有了自己的愿望而执着着。

愿望,共同的愿望。许愿的人是丽丽与琴琴,是两姐妹,许愿的地点在旧院前的梧桐树下,许愿的方式是星语,是心与心忽视了距离的存在,而许愿的内容是漫漫过程来慢慢填充着??????

亲生的姐妹在一起应该说是在享受天伦之乐吧,天天手拉手,一起笑对生活,幸福由此而产生,而老天总是喜欢戏弄人间,命运也总是很幽默,喜欢开玩笑,却让亲生的姐妹享受离苦的相思,那是很难想像的,而残忍会逸显在大脑中。姐姐挣扎在不安中,自责是她最正常的心理活动,不能亲自照顾那可爱天真的妹妹,也许很遗憾,但对于她还有一点点的安慰,她只能,或者说她还能用书信来抚摸那颗受伤的心灵,封封关爱,封封担心,是异常的担心,妹妹是林黛玉似的妹妹,病魔眷顾,寄人篱下,身处豪宅,心无人明,然而黛玉还有宝玉在身边,彼此相知,而妹妹的姐姐虽相知,但却只能用借代方法,让信代自己到妹妹身边,每每想到,凄苦如临其身,心似狂潮;每每看到别家姐妹手拉手,妹妹觉得好幸福,手总是情不自禁去抓另一温暖的手,抓空了,竟然是空的,心变得更空了,是平静,是沉静,心却不安静了,带着泪水,远离喧嚣,寻一份安静,独自享受那份安静。

姐姐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了,带着另一颗心,带着那个愿望上学了。新的坏境,新的面孔,新的思想,冲不淡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坏境。写信,收信已成为一种习惯,姐妹俩的习惯。妹妹每天都会收到信,心里暖暖的,很开心。而当这颗心真正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寂寞,太过残忍,妹妹觉得越来越远了。姐姐在偶然在一份信中读懂了这种感觉,心难受着,与泪水混合着,她继续疯狂的写着,数目多了,妹妹也收到了,也读懂了,原来是越来越近了,欣喜若狂,姐妹俩更加努力学习,而信继续快乐的在两座城市间往返着,天天,天天。

在大学的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是情侣们手拉手一起学习,却总能看到姐姐独自一人笑着走向图书馆的身影,她很寂寞吗?不,她有愿望,她有另一颗心的相伴;在中学的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是活泼可爱的学生结伴而行,而总能看到妹妹笑着拿着书独自走向教室的身影,她不再独,她有愿望,她有另一颗心的相依,两颗心紧紧的相依相伴,努力学习,奋斗,坚强面对生活,为了共同的愿望。

姐妹俩依旧每天收信发信,依旧在晚上看星星,通过星星来谈心,是星语,是心愿,共同的愿望,不因时间的流逝和地域的转移而转逝,梧桐树依旧守候着。

梧桐树,原来不寂寞,一直被两颗心的心愿包围着,心愿也被梧桐包围着,呵护着。又是一年了,梧桐树又长了一圈,是夏,是宁夏,而旧院前的那颗梧桐树却不安静,哗啦哗啦的拍着它的大手掌,是在迎接,迎接着,如此兴奋,是它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了吗?

星语,心愿,依旧拥抱着梧桐树,梧桐树也依旧热情拥抱着,星语,心愿。

数年后,在旧院前那颗梧桐树下站着两个大姑娘,紧紧拥抱着梧桐树,看着满天星星,甜甜的笑了,梧桐树已经很老了,脸上展放开最年轻的笑容,哗啦?哗啦??????

热点内容
无限末日生存副本游戏小说 发布:2024-07-07 07:36:08 浏览:892
短篇小说投稿实体 发布:2024-07-07 07:34:47 浏览:194
那个小说看着免费 发布:2024-07-07 07:26:59 浏览:695
霸道总裁体力好的小说 发布:2024-07-07 07:26:51 浏览:277
七十年代官场重生小说 发布:2024-07-07 07:19:08 浏览:575
再赴荣华小说双重生 发布:2024-07-07 07:00:45 浏览:818
霸道总裁爱上女保姆小说 发布:2024-07-07 06:47:30 浏览:245
少玩游戏多看小说 发布:2024-07-07 06:46:48 浏览:481
重生女孩名字是星儿的小说 发布:2024-07-07 06:04:26 浏览:962
都市之无敌师尊小说阅读 发布:2024-07-07 06:01:44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