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短篇小说

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4-11-28 02:33:33

㈠ 短篇小说集《斜面》读后

作者: 墨西哥  阿尔丰索.雷耶斯

首先让人感动的是译者,是北大的赵德明老师,他在75岁高龄这一年翻译了这本书。他提到,作为一个翻译者,大部分作者的观点他都是拒绝的。但,他必须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在学术的道路上,他的导师,就是他过去翻译过的那些作家,他所读过的书籍。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翻译者,翻译的质量就不必担心了。

这是一个短篇小说集,甚至可以称之为小小说,总共只有100多页。我大约读了其中的一半。

第1篇是晚餐。

故事梗概很简单。我怀着对爱情的憧憬,被一对陌生的母女请去吃晚餐。

一开场,我在街道上奔跑。街道上的景物映衬着我的心情,我注意着四处可见的钟楼上面的钟表,担心自己会迟到。不过,我正好在9:00按时到达了目的地,那处陌生的邀请人地址。

我在踏入这个住宅前就展开了想象,并把实际所看到的景象与我的想象,做了对比。其间出现了一个战士的肖像,我觉得,女儿很像她的母亲,也很像画中的肖像。

他们边吃饭边谈话,谈话虽然有点奇怪,但他感觉是愉快的。显然这与他憧憬的爱情不同,女儿已经是一位老处女,应该和我不般配。当然,小说中并没有明示我的年纪。吃完饭后,他们一起到花园里散步,花园很暗,我感觉花园就像一座坟墓。母女俩向我描述着,花园里实际上应当并不存在的各种美丽的花。然后我睡着了,母女俩开始讲故事,显然是关于肖像中男人的故事。我间或的听到一些段落。有人打开了住宅中的一扇窗户,窗户的亮光刺激到我,我醒了。母女俩架着我回到住宅里的肖像边,让我看那副肖像,我发现自己和肖像中的男人非常相像。我落荒而逃,奔回家里,正好是9:00。

一次相当奇异的历险。故事想说明什么?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母女,还是肖像画中的男人?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故事中只提到他的失明?谁在打开窗户?这些都不得而知,留下了一大串让人费解的谜团。

故事中,对周围的环境,母女的表情,语言等等,都有相当多的描绘。故事从一开始满怀期待,最终则落荒而逃,有情绪的强烈的变化。从进入那个宅地的一眼开始,我们就能够感觉到,作者描绘中渗透着的强烈的死亡和阴冷的气氛。从他的另一篇小说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善于用感觉和环境来描写,营造气氛,提示故事的走向。

那是1910年代。虽然身处墨西哥,但是依然能够感觉到其中的欧式生活痕迹,近乎19世纪的欧洲。

我想,这篇小说反映的应该是母女俩的生活。他们是富有的遗产继承者,每天无所事事,除了谈论她们的丈夫或者父亲。他们似乎是在完成父亲的某种遗愿--是呢,他们想让我谈谈我在巴黎的见闻。因为父亲路过了巴黎,却没有机会停留,进而永远失去了亲眼看到的机会。这也就是说,老人当然是已经死了。我被母女俩当作实现老人遗愿的工具。但他们太急迫了,因而无法达成目标。

第3篇是《会面》。描述的是我如何促成自己的两位朋友,会面认识的过程。这里可能带有自传性,因为从他提供给两位朋友作为谈资的哲学书来看,显然,他是一位作家或者学者。

他带着一位好朋友,从街道进入房间,阳光照得他睁不开眼,进屋后一下难以适应。而房间中的另一位朋友则用目光迎上来。他不断从双方的目光,微笑,表情中探寻他们对这一次会面的感受,以及对于他本人的意义。我们常常会认为男人是粗糙的,但那只对那些所谓的阳刚男人来说如此。对文艺男来说,则完全相反。他如此丰富细致的感受性,足以让绝大部分女人目瞪口呆。另一个普鲁斯特。但风格似乎又很不一样,我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或者是他们本身语言的风格差异所在--当然文化会是造成风格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看起来作家非常喜欢用那种间断的对话来展示他的意图,在这一篇小说中也同样如此。第3部分,是"难以觉察的对话"。我从对两人表情等肢体语言的无穷无尽的揣摩,转入到他们对话的探索。这种方法有点像一副大量留白的中国画。读者得不断展开思索的头脑,才能获得阅读的乐趣。

当"我"能够加入到他们新起的一个话题中,准备屏息静听的时候,小说噶然而止。

我看到的第4篇是初次忏悔。这里有一点我习惯上的那些短篇小说的形式。儿童我被祖母带到修道院,去听忏悔。听到了几个老太太谈论,一个曾经贤淑,在看到修道院举办的一次婚礼后怀孕的一个老修女的故事。我于是四处转述了这个故事。奶奶要求我去做忏悔。我还没来得及出口,牧师便发表他的长篇大论,说我肯定是那种普通的小男孩,他给我提供了无穷种恶作剧的可能性,一种比一种严重。我最终告诉他,我没有做任何的恶作剧,只是把一个过去修女的故事,告诉了别人。但后来我真的变成了牧师口中那个恶作剧的小男孩。这可能是他自身的经历,带着很浓的批判意味。

第5篇是阿齐纳斯与艾莱娜的对话。这正如他文中所提到的一句话,"一种编织了种种疑问和惊叫的谈话",描述的是,一男一女两个演员在古罗马废墟布景前的对话排练,而对两人心情与处境的说明,则可能是演员本身的,也可能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边读,边思考。我读的5,6篇小说,其中就有两篇,属于这种我们可能会把它归入先锋派小说的类型中。我感觉读起来不太有趣。这表明我不是一个真正喜欢挑战的阅读者。

我在阅读过程中做了少量笔记,否则我估计,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意象和感情非常充沛。哎,我不知要何时才能训练得到其中的一二。

晚上10:00左右,上完课下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放慢脚步,努力体会自己的感觉,如同小说的叙述者一样。可是除了一种熟悉感,我的头脑中挤不出更多的感受。

且慢!搁笔之后,我马上又想起一些我应该补充的地方。我的想象和记忆在某种程度上,被这个写作的过程所激活,虽然这几乎只是一篇复述。我写完文章经常如此。

我终于突然变成了一个有一点专业知识的写作者。我终于意识到,那些创意写作书让我们写下过去的记忆,并非是认为我们那些708碎的碎片,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而是因为其中包含的关于生命的感受。作家的价值之一,也许在于他是一个人类感受的收集器。

所以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第1部分,用50页的篇幅,记录了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入睡前的感受。这个8岁的小男孩真的可能在那一时刻想到那么多,那么美吗?不,不可能。中年的普鲁斯特在吃完一块雷德利娜饼干之后,真的,一气就起了50页的文学思维吗?不可能!本书作者阿尔丰索,真的在大街上赶时间奔跑的时候,浮想联翩吗?恐怕也不是,也许他注意钟表上的时间是真的,丰富的想象则更可能是某一天,他闲散的漫步在一处街道的时候,所想到的。当然,小说中的我,8成也并非作者。甚至这个事件是否曾经发生,也颇存疑问。在本文这一个合适的场景中,他有限度的利用了那么一次漫步。

作家不是怪物,也不是超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一些生活普通的人。他们只是善于记录,他们的偷听,偷窥,以及他们自己的思维碎片。长期的训练让他们具备了,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小花瓣,或平淡,或美艳,重新淬炼,编织成一个无与伦比的美丽大花篮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成为作家的素质和能力,但我们或者缺乏激情,或者缺乏那一份长期的坚持。

这表明我还不是一个具有专业自发性的写作者。我的自发性依然属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她甚至可能比我生活中表现得更为弩钝。

为什么我感觉自己的写作是由内而外的平庸?因为我几乎从来没有动用可令我成为作家的那些专业训练。我一直只动用了我作为普通人的直觉在写作。所以我甚至找不到修改的需求。我能想到的修改,只是个别的字词句,以及某些段落的顺序,删减等。我的写作实践,和我自己学到的专业写作知识是完全脱节的,这便是问题所在。

如何结合?写,不断的写。勤密的读写。我认为你不是个傻瓜,所以只要你坚持,你一定能成为作家,但我不敢保证你时间--好吧,只要你坚持下去,并活到寿终正寝。如果你半途死去,你也是倒在探寻真理的路上--你和所有追寻真理的人命运一样。

㈡ 米兰的秘密花园的作者简介

程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在西柏林国际电视中心培训毕业。中篇小说《来自异国的孩子》、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发卡》分别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电视剧作《秋白之死》获1987年飞天奖最佳编剧,电影《豆蔻年华》获金鸡奖及政府奖。自2008年以来,出版有“程玮至真小说散文”(8部)。2009年在德国ISKOPRESS出版德文版短篇小说集《白色的塔》。程玮自1993年起定居德国汉堡。长期以来,因从事影视和中德文化交流工作,广泛接触了德国各个层面的成功人士,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她的儿子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成长,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汉堡名牌中学,2010年获伦敦政经学院经济学硕士并获该专业最优秀学生奖和最佳论文奖,自2011年起在伦敬政经学院攻读博士并参与国际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重要项目的工作。

㈢ 什么叫文化差异

什么叫文化差异

Tag: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在短篇小说《阿威罗伊的探索》中描述了阿威罗伊评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过程:

他遇到了可怕的困难,“昨夜,《诗学》一开头就有两个吃不准的词把他难住了。那两个词是“悲剧”和“喜剧”。几年前,他在《修辞学》的第三卷里见过,整个伊斯兰教界没有谁能揣摩出这两个词的意思。他翻遍了阿弗罗狄西亚的亚历山大所有卷帙,查阅了聂斯托利亚教派的胡耐因·伊本-伊萨克和阿布-巴萨尔·马塔的所有版本,都一无所获。这两个神秘的词在《诗学》里俯拾皆是,不可能避开。”

接着他遇到了伊斯兰小孩子们的扮演游戏:“一个小孩站在另一个小孩的肩上,显然是装扮祷告报时人;他闭着眼睛,拖长声音喊道:真主以外无真主。充当人梯的小孩一动不动,假装是庙宇的尖塔;第三个小孩匍匐在地,权充教徒。”

在学者法拉赫的家里他听到对一种中国表演的描述:“平台上的人有的敲鼓,有的弹琴,还有十五或二十个人(带着大红颜色的面具)在祷告、歌唱和谈话。他们受囚禁之苦,但没有看到牢房;他们坐骑马状,但没有看到马匹;他们在战斗,但手中握的是竹竿;他们倒下死去,随后又爬了起来。”

结尾阿威罗伊煞费揣摩地写下了那两个词的定义:“亚里士图(亚里士多德)把歌颂的作品称为悲剧,把讽刺和谴责的作品称为喜剧。《***》的篇章和寺院的圣器里随处都有精彩的悲剧和喜剧。”

在他写下这么其谬远甚的解释的时候,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他曾经离这两个词的意义有多么地接近。

㈣ 推荐十部经典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往往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短篇小说则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前者体现的是作者的叙事抱负,后者更体现审美与情趣。现在社会生活节制快,生存压力大,极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去啃“大块头”的世界名著。

所以,我推荐十部国内外经典短篇小说,闲暇时,耗二十分钟甚至三五分钟,享受文学经典给予人的慰藉,提高人文素养。好吧,这理由太巨大,换个小理由——打发时间,充实一下寂寞空虚冷的灵魂。

1《孔乙己》——鲁迅

推荐语:

有人问鲁迅,在他创作的30篇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哪一篇,鲁迅回答说是《孔乙己》。《孔乙己》不但是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一。

这篇小说,我们初中时就曾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完全读懂。孔乙己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他身上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是现在和将来还有无数孔乙己活着。

我们写作,或者与人交流时,如何用一件道具,表现一个人死要面子,穷困潦倒,好吃懒做?鲁迅只用了一件长衫,两句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

2《命若琴弦》——史铁生

推荐语:

小瞎子是老瞎子的徒弟。师徒以拉三弦琴说书为生。

小瞎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山里姑娘,还把初吻给了她,姑娘嫁了别人。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这张药方就能让他的眼睛看到世界。

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坚持了几十个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看到光明,看到山山水水,看到小芳。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他找到了失恋后的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

命若琴弦,琴弦虽然坚韧却也亦断,这不就是我们丰盈又脆弱的生命吗?

3《古典爱情》—余华

推荐语:贫寒学子柳生入京赶考,在一座大宅的阁楼邂逅了富家小姐惠。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桥断不回出现在余华的小说里。在故事的五分之二处,一副余华氏暴力美学徐徐展开。

“公子切记,不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后面的情节,可以拍成恐怖片了。

余华常自诩以川端康成为师,连这篇故事的男女主角的名字——柳生和惠,都是日本烂大街的名字。可是这篇故事的叙述语言极具中国古典美,情节一如既往,像一张散发血腥味的温和笑脸。残忍与瑰丽的外衣下,隐藏着淡淡的温情。

4《河边的台阶》——泰戈尔

推荐语:

第一,如果直接叙述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情节难免令人乏味。大诗人泰戈尔玩出了新花样,借助河边台阶的口吻讲一个女人等待苦行僧丈夫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我现在还记得从前发生的一个故事。那天也像今天这样。”

第二,爱情与信念的两难,苦行僧是爱自己的妻子的,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民国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画面,一些仁人志士和美女发生关系后,都会深情地凝视着她,悲凉道:“奈何七尺之躯,以许国,再难许卿。”然后,提上裤子走人,给世人留下一抹倔强的背影,继续轰轰烈烈地闹革命。这也是爱情和事业的两难。

人生的两难实在太多,我高中的班主任有一天给我们上晚自习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已经22点30分了,冷不丁来一句,“我多想陪陪家人。”这也是两难。

人生那么多两难,还活着干什么?请看下一篇。

5《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推荐语:

自诩文艺青年的人,如果没有听过“欧亨利氏结尾,”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欧亨利小说向来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著称。

《麦琪的礼物》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女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都很贫穷。他们都有一件最珍贵的礼物。圣诞节到来之际,他们为了给对方买一件与之相配的礼物,不惜卖掉了自己珍贵的东西。而他们所准备的礼物此时也失去了意义。

这对年轻小夫妻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情。有了爱情,在贫富悬殊,人情冷暖的社会,可以找到安慰。无论老公或者妻子回家多晚,在城市的某间屋子里,都有一盏灯在等待者。活着干什么呢?少年少女们,先谈个对象再说吧。

6《套中人》——契诃夫

推荐理由: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我们都是套中人别里科夫, 我们都活在一个有一个套子里,从一个套子换了另一个套子。这个套子是鞋子车子,女子,屋子……

我们能看到别里科夫有形的套子,却看不到自己心里无形的套子。

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推理理由:这又是一篇中学课文,十年前学习的课文,至今还受益匪浅。

从写法上讲,堪称现实主义创作经典,明暗两线,最终交叉;以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心理,作者述而不叙。再次就不再引用。

小说主题,令人心里悲凉。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古今中外,相同之处,放之四海八荒而皆准。

8《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推荐理由:

海明威常言自己的创作是冰山理论。。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文字简约到不使用一个形容词。文中男女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有很多种猜想。

海明威是最能将感情藏自文字背后的作家。准确的说,《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文字只能占到小说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感情。

这种写法非常累,但是文字却非常有张力。

9《竹林中》——芥川龙之介

人性中的阴暗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这就是《罗生门》告诉我们的真相。《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合集《罗生门》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多年以来,我看过十几遍了,还没确定谁是凶手,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无论多襄丸、妇人、还魂的武士,还是樵夫,他们的叙述究竟谁最接近真实?

这种写法,我称之为“横看成岭侧成峰”。金庸的《雪山飞狐》就抄袭了《罗生门》的写法。好吧,我说错了,是向经典致敬。

10 ,《一块牛排》——杰克·伦敦

推荐理由:

杰克·伦敦是我成年后读的第一个美国作家,《热爱生命》里那个与艰苦环境搏斗,求生意志逆天的那个采金者;《马丁·伊登》里爱着白富美,心怀作家梦想,看透资本主义本质,生无可恋,绝望自杀的水生;《白牙》和《野性的呼唤》里,狼与狗的互相融合生成。

杰克·伦敦深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无论是野兽,他字里行间透漏着一股汗淋淋的男子汉味道。在杰克·伦敦笔下,野兽,荒原,饥饿,海啸,恶徒都不要怕,生命本能的力量会让你战胜他们。

这篇《一块牛排》却是例外,中年贫困的拳击赛汤姆·金无法战胜年轻力壮的对手,无法赢得比赛,付房租,养活老婆孩子。

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热点内容
外国获奖经典小说 发布:2024-11-28 04:33:25 浏览:255
重生医生类型小说 发布:2024-11-28 04:33:18 浏览:758
总裁流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1-28 04:32:04 浏览:62
生活职业很多的网游小说 发布:2024-11-28 04:31:55 浏览:80
女主超会撩言情小说 发布:2024-11-28 03:52:11 浏览:85
经典草根官埸小说 发布:2024-11-28 03:46:16 浏览:734
好看的文笔好的小说推荐言情 发布:2024-11-28 03:39:47 浏览:67
写游戏小说的技巧 发布:2024-11-28 03:39:00 浏览:486
在一次游戏中被下属欺负的小说 发布:2024-11-28 03:33:47 浏览:545
人雄小说完整版免费读 发布:2024-11-28 03:33:03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