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为什么早逝
1. 契科夫简介
契科夫简介
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详细信息:
生平经历
早期
巅峰时期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
契诃(hē)夫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
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
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
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
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层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
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
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2.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是哪三位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是哪三位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3. 莫泊桑是怎么死的
一、死亡原因:
莫泊桑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使他逐渐病蔽裤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二、作品:
三、莫泊桑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含基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且此经历成为谈并谨他日后创作的重要主题。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4.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居伊·德·莫泊桑、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和欧·亨利。
1、居伊·德·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是一位法国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早就有神经痛的征兆,他长期顽强的与病魔斗争,坚持写作,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终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仅43岁。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欧·亨利的人物评价:
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尽管有局限性渗此穗;他细腻的自然主义笔法几乎总是受到他的前辈弗兰克·诺里斯光环的影响。
5. 世界三大小说巨匠分别是谁
世界三大小说巨匠指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1、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1880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中篇小说《羊脂球》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朋友》等。
他写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被选入2001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七年级下册的语文书。
他写的《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入 九年级上册的语文书。
2、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凡卡》《套中人》《假面》《牡蛎》《必要的前奏》《脖子上的安娜》《乞丐》《彩票》《小公务员之死》《名贵的狗》等,中篇小说《六号病房》《草原》,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3、欧·亨利
真实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6. 名人故事:体弱多病的契诃夫
名人故事:体弱多病的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可惜的是,契诃夫的生命不仅短暂,而且体弱多病,他只活了44岁。对于这么一个成就很高的艺术大师,人们在为他短暂的生命而惋惜的同时,又不免要问:契诃夫为何体弱多病?是什么原因让他英年早逝?是有人谋害,还是病死的?或者说是因为他专注于写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
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要去看看契诃夫的人生经历。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一个小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杂货铺主。契诃夫的父亲破产后,契诃夫便断了生活来源,于是他只得靠打工来读完中学。他干过很多脏活累活,很有可能在此期间,他便染上了疾病,因为没钱医治,而积劳成疾。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但是,他的身体竟然一天不如一天,他的朋友们都劝他歇息一下,别那么辛苦地工作,但是他不肯罢休,继续自己的调查与写作。这里虽然也提到了他患病的情况,但更多的是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劳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那时,据说他还曾晕倒过几次,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还休克了。
而在另一段介绍中,却说他曾经是一名医生,难道作为医生的他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吗?以至于一拖再拖,最终变成恶疾?那是1879年,契诃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医院从医,当医生的同时,他又开始了文学创作。在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是透彻的,甚至还结合自己对医学方面的知识,给自己进行过治疗。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这部中篇小说,控诉了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他觉得,只有用武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
《带阁楼的房子》,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他的作品不仅给他带来的很好的声誉,还为他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因为政府下令将限制他的自由。1904年6月,契诃夫染上肺炎,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后病情恶化,于7月15日逝世。关于契诃夫染病去世的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曾提出异议,怀疑他是被人谋害的。
在关于契诃夫的总体评价中是这样写的: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契诃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正是他那颗热爱和平的心,给他带来了灾难,因为他所处的社会是个不公的社会。他的作品曾一度被政府封杀,由此,他遭人谋杀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
1892年,在契诃夫出版的作品《在流放中》,人们又发现了新的疑点,因为那部作品就是根据契诃夫的真实经历写成的。也就是说,契诃夫曾遭遇流放。在流放中,他不幸染上了肺病,后来又没有经历及时的治疗,所以病情恶化。也有人说,其实,他本来就体弱多病,而那时对他的流放,就是变相的谋杀。
一代艺术大师、小说巨匠,虽然给后人留下了不朽之作,但却英年早逝,并且在生时身体还饱受疾病折磨,令人叹息。同时,他留下的这些谜团,也引起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关注、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