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家庭小说我
⑴ 我是你大姐 (短篇小说)
(八)
李英去检查身体的事,没有告诉王东,单位上认识他们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早已离婚,他们为了不引起人们的议论,孩子都不知道他们早已分道扬镳,这都是他们私下早已达好的协议,李英体检的事也就没告诉王东。
王东给李英钱,二婚妻子都不在乎,但一条是不允许的,不准回到李英处过夜,每次回来都要有人跟随,晚上必须住宾馆。王东觉得也对不起李英,可也没法,是自己太爱钱,李英平时也不向王东要钱,给不给都无所谓,但王东自觉理亏,每月都给李英打钱。
他也劝李英辞掉工作,到上海居住,再找个对象,李英不答应,认为没有事业,活着无意义,单位就是人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所以李英工作起来很努力。
李英打算去北京医院在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李英以前家庭变故的事情,魏科长,兰科长都不知,他们两个都是王东的坐上客,王东善于交际,他们很早就认识。
李英去检查身体,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和李英商量好的请假理由,李英给魏科长请假,说医生建议去北京检查身体,说我在北京医院有个亲戚,是专家,想让我给她一路去,通融一下,给个方便。
要不需要好长时间挂号等,想让魏科长给兰科长说一下,让兰科长安排我去,魏科长满口答应。
次日早晨刚上班,兰科长还未进我办公室就在喊:“小樊呀,哪个魏科长找我说,想让你托你亲戚给李英行个方便,检查一下身体,你也去,你把工作准备一下,过几天你跟李英一路去,快去快回。”我没说什么?表示同意便是。
快下班时,李英到我办公室来,告诉我,走之前,要慰问三十公里外营子村“留守儿童”吃过饭,我去她家把昨天买的慰问品,重新进行了核对。买的东西真不少,每个书包都装的满满的。
大家商量,利用后天星期六,徒步去,一辆车把东西送去。做公益活动对我思想触动很大,当看到孩子们接过他们想要的学习用品那一刻,一双双稚嫩的脸露出天真的笑容时,当穿上我们为他们赠送的运动衣,孩子们那特有的精神劲,我感觉我们捐的钱,花的值,花的最有意义。
我把每次活动照片,整理成影集,标上说明,我想多少年以后,我甚至会去找他们,我们有几个长期包有困难学生,我也包了一个,每半年准时给学校寄去一次钱,从未失约。
计划去北京某医院检查的时间到了,我和李英来到北京某医院,看着李英似乎很放松,没有害怕和紧张的样子,我们把病历交给专家,专家经过会诊,同样是下午结果出来。下午结果出来了,专家说:“这个部位一般CT机是看不出来的,也很难判断,你们来对啦,那是个息肉,用微创手术做,明天上午来做,不用住院。”
李英笑了,我也笑了,是舒心的笑,压在我们心头的磐石没了。我们回到旅馆,我激动地抱住李英,李英也抱住我的双肩,我们都哭了,泪水任意流淌,如释重负。
我忽然想起,在这附近街上我看到有个花店,我松开李英,我跑到花店,买了一束鹤望兰,回到旅馆房间,我说:“它代表吉祥胜利。你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我们都感悟了生命的珍贵。下午我们赶到医院,做了微创手术,一切顺利,在医院门口回头望着医院大楼,她对我说:“为啥让你来,如果是不好的病,我都不知自己是啥样的心理,让你给我个精神依靠。”
“我们健康的活着,继续工作,还能好好一起做我们的公益事业。”我会心的说。
过了春节李英又组织了两次公益活动,我们一边上班,一边做公益,我们感到生活很充实,翠芬也在年初要求加入了公益团队,她非常热心公益事业。
“五一”过后的一天中午,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噩耗传来,震惊之余,我们公益团队,马上进行捐款行动,团队成员有原来的几十人,一下扩展到二百多人,翠芬送来了一个月的工资,我们将十多万捐款寄往灾区。
我们参加了公司组织募捐活动,公司选拔人员到汶川一线去,李英和我都报名了,最后公司确定李英为副队长,我没被批准,因她有做公益的经验,原来的公益团队,她宣布由我先替她带着。
李英风尘仆仆,匆匆忙忙和三十多人的援救队一起赶赴汶川。
没有她,我的心第一次感到了孤单,我在她的影响下,试着慢慢做,我带领公益团队又进行了两次募捐活动。
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榜样和偶像,她给了我做公益信心和热情,我们彼此太了解,我们知道对方的勇气和脆弱。
我们在交往中建立了牢固的情感,我觉的这情感是永恒的。
三个月后,她和他们都回来了,她虽然黑了些,可依然美丽,她又换上了在单位上班时的衣裳,又带着娇柔羞涩的美丽面容和有着女人特有的矜持,妩媚动人。
公司为他们开了庆功会,让他们介绍了抢险救人过程,她讲的最感人,参会的人听得泪流满面,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同样也感动着我,她不亏为是我的好大姐,她在这次汶川抢险中,公司为她版了奖。
公司安排他们休息一周时间,一周过后,公司破格提拔她为公司副董事长,负责抓公司生产。
她的地位变了,她忙于工作和事业,我跟她不再是以前交往那样,她在公司上班,不在一栋楼,离我也远了,我想以后我跟她很少见到了。
因工作太忙,公益团队她只是名誉队长,实际工作另安排有人。
国庆节到了,公司放假了,我准备晚上坐火车回家,中午休息刚起来,“砰砰”敲门声,“谁呀”我边开门边问。
她站在门外,一脸微笑说:“这段工作不就绪,好一阵子忙,咱俩也没见面,你都把我忘了吧。”
“哪会呀,我还以为你把我给忘了呢。”我赶快把她让进屋里。
“假期你准备啥时回呀?”她问。
我说:“晚上的火车。”
“我就怕你晚上坐火车,特意来给你交代,明天我也去你家找翠芬玩,你等着,明天一路走。”她很高兴地说。
我说:“行呀。”
她说:“晚上公司还有事,我先走了,明天早些去我家,早些出发。”
“嗯嗯”我答应着。
她走了,看她的样子很忙。
次日早晨我到她家,她也起来的很早,早餐已经最好,我们吃过后,准备出发,她说:“你照也拿到手了,开车的技术也差不多了,你开那辆车,我开这辆,咱们走吧。”
车开着很顺手,两个多小时,都到家了。
她见到翠芬跟亲姐妹一样亲,问过父亲,翠芬已有三个月身孕。
她从后备箱取出两个手提袋,她给父亲,翠芬都带着礼物。
我们家条件也好多了,吃过中午饭,大家正在说话时,突然她的手机响了,她接过电话,我感觉她一定有事了,我说“有事了吧。”
“明天省厅要召开安全生产会,公司要我去参加,下午要准备材料。”她说。
“那你要回吧。”我说。
翠芬也着急地说:“我还要给你包地皮菜饺子吃呀。”
“我可想吃,可事不由己呀,有机会我再来,你再给包地皮菜饺子吃。”她笑着说。
说走就走,我和翠芬把她送到车跟,我说:“假期后回单位我把车还你。”
“不用还了,这辆车是王东公司退下来的,我上次拿你的身份证,已经过到你的名下啦,手续在车上。”她说着已经上车。
“那怎么行呢?”我说。
翠芬说:“这太贵重,我们不能要呀。”
我受宠若惊,一辆八,九成新帕萨特少说也得十多万,在那时十多万对于我们家来说是天文数字。
她说:“以后你正常过星期,来回开着它,也能很好照顾翠芬。”
“你为啥对我们这样好呀”我说。
“就因为我是你大姐呀”她笑着说。稍停她又说:“你们两口的情义,远不是这辆旧车能还的,我走啦。”说完她发动车走了。
望着她远去的车,我心里在念叨着:“我的好大姐,没有因地位变化,而疏远我们,反而待我们更亲,更周到。”
愿我们姐弟情义长存!
⑵ 精彩写实的家庭短篇小说(2)
“姑,姑父。”是表姐。我连忙穿上短裤到了客厅。妈妈一见我就叫去切西瓜。我把西瓜切好端了来,拿起一块:“姐,给。”
表姐接过:“你也切小点,这么大,洗脸呢。”
“自家人么。”
表姐被逗乐了:“还挺会说。”
表姐吃过,拿纸巾把嘴和手擦了:“姑,姑父。我想好了,我还是出外找工作吧。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上班了。”
“跟你妈说了?”妈妈担心地问。
“说了,可她不同意。我本想在店里帮她干干活,她却不停地说。我回到家,她追到家,生意撂下都不做了。”
“那你妈现在啥意思?学校现在也进不去呀。”
“她非叫我嫁技术监督局那个小伙。”
我赶忙说:“我不是让你找你外公外婆了吗?”
“他们一心向着自个女儿,根本不听我的。”
妈妈说:“那小伙看上去也不错呀,工作好,工资也保证,人长得也排场。你咋就看不上呢?”
“姑,你是不知道。他没文凭、没技术我不计较,那你起码也应该知道点内疚,懂得点感恩吧?以前没学好,现在抓紧呀?也对得起这份工作,这份工资。可他倒好,当个小头头,一天到晚呼来喝去,心安理得得。我最看不惯这种人了。真要是成家了,将来还不拿这事压你一辈子?工作是我给你办的,这是我给你的,那是我给你的。别说在一起,想想就浑身哆嗦……再说了,我第一步就走得这么狼狈、窝囊,没上战场就缴枪,还怎么面对未来呀……”
“说的好!姑父支持你!”
“你起啥哄?支持啥支持!呆一边去。”妈妈说爸爸。
爸爸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晨晨说得一点都没错,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啥见血不见血,三分不三分!你倒是文凭能耐都有,咋啥事都办不成?有本事你给晨晨把工作解决了。”
表姐就说妈妈:“那你当初为啥还寻死觅活,非姑父不嫁?”
“这孩子咋说话呢?”妈妈嗔道。
爸爸说:“出水再看两腿泥。”
妈妈一推爸爸:“去去去,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我跟你说,你少掺和。将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落一身埋怨,娘家我还回不回了?”
表姐嘴一噘:“你还是不是我亲姑?袖手旁观也就算了,还说这见外的话。”
爸爸说:“这可是事关孩子一辈子的事。”
妈妈就对表姐说:“我觉得你妈说的也对。就你这一个孩子,不在跟前,将来成了家,别说互相照顾了,平时见一面都难。”
爸爸说:“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孩子的前途、未来、幸福是第一。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信息这么发达,说去就去,说来就来,以后更会越来越好。我觉得嫂子有点多虑了。”
我一拍胸脯:“姐,舅舅、舅妈有我在,交给我好了,你就放心地飞吧。”
表姐得意地说:“到底是我弟弟。有你这句话,姐就无后顾之忧了。”
妈妈望着我们仨:“你们这一唱一和的,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
“姑,你想想,我一走,爸妈也就不用成天为我的事操心熬煎了。我保证在外好好工作,让你们满意,让你们放心。”
妈妈终于妥协了:“好啦好啦,你妈的话我去说,行了吧?唉,人说侄女像姑,一点都没错……”
表姐走后不久打来电话,她应聘到一家杂志社,做文字编辑。
谁料到,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生活又起波澜。你知道收假那天我碰到谁了?吴雯,对,就是表姐那个闺蜜。她到我们学校当老师了,代我们语文。她可只是上了个大专,而且第一年还没考上。表姐可是正儿八经的师范大学,一本呀。
家里人,尤其是舅妈,那一通怨怅:“连市场上买菜的老太太都知道拣好的挑,没见过放着好的不要却挑次的,拣烂的……”
这回,我跟舅妈的立场少有地一致。
不知怎么回事,我每次见到吴雯,就浑身不自在。
下午,放学刚回到家,书包都还没顾上卸,表姐就打来电话兴师问罪。吴雯跟表姐说我在课堂上故意刁难她。
“我啥时刁难她了?”
“早上语文课。”表姐提醒我说。
“早上语文课?没有哇。”
“你是不是问她问题了?”
“是呀,怎么啦?”
“你问的啥问题?”
“问的多了,我哪记得住。”
“你是不是问她‘意境’是什么意思?”
“‘意境’?是,问过。”
“你咋问这个?”
我不解地问:“怎么啦?这就是刁难吗?”
“回答我的话。”
“早上她给我们讲古诗,叫我们往本子上抄写作特色。里面有‘意境’俩字,我不知道啥意思,就提问了。”
“真的?”
“真的。”
“她说她都给你说了,这不是你们现在该掌握的,你却纠缠住不放。”
“她是说我们理解不了。我就说,正因为不理解才要弄清楚呀。姐,你不是说遇到不懂的词语要设法搞清楚,这是丰富词汇的好途径……”
表姐打断我:“后来呢?”
“她说意境的‘意’就是有意义,‘境’就是境界。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
“咳!”表姐叹了口气,半天没言语。
“姐,姐。你没事吧?”
“这样吧,我先给你说说意象。于谦那首《石灰吟》你还记得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个石灰就是个意象。石灰本是没有生命的平常物,作者根据石灰的特点,通过想象,对它进行改造、雕琢,加工,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志、情感和心意等寄托、蕴含到里面。就是给它赋予一种内涵,一种精神,一种人格……”表姐给我举了好几个例子,郑板桥的《咏竹》,陆游的《咏梅》等。
表姐接着说:“意象是单个的,而意境是复合的,就是由众多的形象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浑然的整体……如果说意象像花鸟画,那意境就像山水画。都是作者意志、情感表达的途径和方式,都是经过作者的塑造、剪裁、制作和处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就是意境……”
经表姐这么一说,我大致明白了意境是怎么回事儿。
吴雯起初不想说,闪烁其词,一见她这样,我偏不坐下,偏要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要那样。其实下去也能查字典,能上网。可这些话不能跟表姐说,我不想给她添乱,让她替我操心。
期中考试结束后,按照惯例,学校要开总结表彰会,家长们参加。各科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发言,介绍学习经验。没想到语文发言的会是我。吴雯异常重视,催我写好发言稿。她修来改去的,最后都面目全非了。
一站上讲台,面对着同学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我突然忐忑了起来,这倒不是因为我头一次站在这里发言。
望着手里的发言稿,怎么都开不了口。
下面都有人嘘了。
我心一横,抬起头:“叔叔阿姨,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是做语文学习经验发言的。下面我就讲一讲我是怎样喜欢上语文的。其实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学语文,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写拼音,记生字,背词义。尤其写作文,生编硬造。以致于分数是越考越低,有一回竟然不及格。爸爸一看,屁股就是一巴掌。其实我努力了,作业也按时完成,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爸爸妈妈总以为我不好好学,调皮捣蛋。妈妈指着门背后对我说,下一次再不及格,看见那条帚了吗?
“我就去找我表姐,让她给我传授些锦囊妙计,她语文一直非常棒。表姐却问我说,你妈妈说你不喜欢语文老师?我说那是老早以前的事了。表姐问怎么回事,我就一五一十地说了。第一学期考完试,我说考了第几,可爸妈不相信。既然学习好,为啥没得奖状,人家孩子怎么得了?我知道因为我纪律不好。第二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评上了三好学生,把我高兴得,在教室都坐不住了。我们教室前面有个旧花坛,平时一下课我们就在花墙上跳上跳下。我们经常比赛看谁跳得次数多。这回也一样,轮到我了,没料刚跳了几下,花墙塌了。校长瞧见了,过来把我们批评了一顿。班主任一生气,就把我的三好学生撤了。我跟班主任理论,班长他们都跳了,为啥就撤我一个?班主任置之不理。让我写检查我赌气地不写……
“我一说完,表姐拿出纸笔,叫我把事情的经过和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她拿起一看说,写得不错呀。如果错别字再少些,加强组词造句这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就是一篇好作文,好文章。我诧异地说,什么什么,这样的事也能写作文里?老师可是要我们写那些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我净是些调皮捣蛋的事,所以作文只好胡编乱造,应付差事……
“就这样,我一边写,一边读《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表姐说,那些都是和我一样‘气味相投’的调皮鬼。渐渐地,我再也不觉得语文枯燥乏味,反而喜欢上了,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只要喜欢,就学得好,学得快。表姐说,这就是她的锦囊妙计。”
我把目光投向妈妈,妈妈满面欣慰地望着我。再看吴老师,四目相对的一刹那,她却把脸扭向了一边。
我清了清嗓子:“可惜我表姐不在这儿,否则你们就能证实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上个月,表姐师大毕业回来,去教育局应聘,未能如愿,现在她在外地一家杂志社做编辑。
“我的发言讲完了,谢谢大家!”
我朝大家一鞠躬,走下讲台。回到座位上已经坐下了,可掌声依然没有停下来……
作者|白雪歌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⑶ 我的叔叔于勒的小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法国哈佛尔海港。这篇短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若瑟夫,小时侯家里生活拮据, “我”的叔叔于勒因为他当初行为不正,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家族遗产跑到了美洲。据说他在那里赚了钱。于勒的回信使成了“我”家的福音书。他成了全家的希望。父母梦想靠于勒发财。
在二姐举行婚礼后,全家坐船去哲尔塞岛游玩。在船上意外地发现破落的又穷又老的于勒在卖壮蛎,父母的梦想破灭了。立即惊惶地咒骂于勒,担心于勒会拖累他们,于是竭力躲避于勒!
莫泊桑通过这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短篇家庭小说我扩展阅读:
小说的情节上显得相对独特,这是一个故事中的故事,但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形象来构述文章,展开情节的,而全家人到泽西岛的旅行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文章的高潮,因为在这里所有的故事将出现重大的转机。
因为所谓的富翁于勒此时只是个行乞的人。就像评论家所说的,这是个发人深省的文章的结尾,展现了完全的冷漠的人际关系。当然文章的细节描写也让文章生色不少,就像文章中提到的父亲面对妻子的责备的神态:他总是张开了手摸一下额头,好像要抹去根本不存在的汗珠,并且总是一句话也不回答。
而在另一个方面,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我”的视角作为文章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更是将文章的讽刺力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就像评论家所说的:忠实地描写精神的丑恶,比一切攻击他的话要有力得多。
于是文章就因此展现了不同的人生世相,由菲利普的容易紧张和爱慕虚荣的架子,甚至是菲利普太太两难的矛盾性格:一方面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的勤俭,另一方面是奢望富裕的虚荣
⑷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夜幕降临,初夏的傍晚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带出乡村生活的恬静。村民们围坐在街头,摇着蒲扇,享受着夏夜的微风和闲谈的惬意。然而,一户人家的门紧闭,屋内传出断断续续的争吵声,夹杂着抽泣,仿佛是夏日闷热中的一股寒流,引人好奇。
在这个家庭里,大女儿安温正值初三,学业繁重,家中还有一个哭泣的小弟弟。父母间的争吵已成常态,这对村民们来说或许习以为常,但对安温和弟弟来说,每一次的喧闹都像是世界末日的预兆。每当争吵声响起,安温会立刻安抚惊恐的弟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强忍泪水,咬紧牙关,只为维持这个家的表面平静。
回忆如潮水般涌现,那时的安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清晨,温馨的饭香唤醒她,父母的叮咛声在耳边回荡,弟弟的欢笑是她最美的乐章。放学后,她微笑着向街坊问好,家里弥漫着妈妈精心烹饪的饭菜香气。那时的爸爸妈妈,是她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他们的关心、教育,让安温在爱的包围中成长。
然而,回忆中的美好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现在,一顿饭匆匆结束,安温又要面对弟弟的难题,父母则在门外的交谈中显露出骄傲和欣慰。邻居们的赞美,曾让他们脸红,如今却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份骄傲。然而,这份骄傲背后,是安温心中的酸楚,她的眼泪在寂静的夜晚悄悄滑落,烙印在枕头的痕迹中。
夜深人静,黑暗吞噬了争吵,只留下令人窒息的寂静。安温在恍惚中醒来,看见客厅的整洁,听到“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她犹豫着,想要推开那扇紧闭的门,探寻那未知的真相,但脚步却无法迈出。内心的挣扎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漫长,她最终回到房间,关上灯,带着复杂的情绪沉沉睡去。
在这个家庭伦理的小小篇章中,安温的坚韧与父母的矛盾,构成了一个关于成长、理解和责任的无声故事。每一个夜晚的辗转反侧,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矛盾与希望。
⑸ 对门(短篇小说)(原创)
张咏搬完家后非常后悔。
孩子读高中,那可是要三年的,三年里,要是天天这么被对门聒噪,大人受的了,孩子可受不了。
张咏在这里独自生着闷气,爱人李荄一大早就对张咏唠叨上了:
“我们花高价钱在这边租房子,不就是想给孩子陪读,让儿子安心读书,三年后考个好大学嘛,对门这么个吵闹法,还怎么让树儿安心读书?”
搬家之前,张咏是有过怀疑,这个房子是学区房,不但位置好,离学校近,房租还出奇的便宜,看完房子,谈好价格,房东怕他们反悔,还赶紧的签了合同,交了定金。
张咏一脸郁闷的说:
“房子是你看的,定金是你交的,家也是你催着让搬的,摊上一家这样的邻居,我有什么办法?”
“我不是觉得房子各方面都挺好,怕房东反悔吗?”李荄声音明显低了几分。
“签完合同隔天就闹着搬家,还真以为天上会掉馅饼呢!”
张咏也不依不饶,继续说着:“急着搬家过来,才住两天,不再好奇了吧,价格便宜那是有原因的”
果然是事出有因,他们搬家的当天晚上就出现奇观。
张咏他们一家都习惯早睡,加上搬家劳累了一天,一家人早早就熄灯就寝了,但是到了三更半夜,他们的睡梦中隐隐约约传来谩骂声,哭泣声,摔杯声,打耳光声,声音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因为是初来乍到,搞得他们一家三口一晚上都没休息好。
天亮后经过他们的分析判断推理,是对门家里吵架了。
谁家还没有碗碰盆的时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远亲不如近邻,小两口就讨论是不是应该去劝和一下,后来考虑人家也许家丑不可外扬,夫妻吵架还不是床头吵床尾和,大惊小怪的显得他们没见过世面。
他们觉得要以和为贵,但吵架也算是家庭隐私,还是装作不知道为好。
第二天晚上又出事了,张咏他们一家还在看电视的时候,对门就开始闹动静,吵骂声不时传来,骂完又打,打完又砸,周而复始,张咏他们家刚搬来,和对门又不熟悉,也不敢贸然去劝架,再有一个问题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分明都听到了动静,怎么一个出来劝和的也没有啊?
张咏和李荄在提心吊胆中被对门折腾着,一家人到了下半夜才开始入睡。
早晨起来,全家人头大,早饭时张咏夫妻商量决定,今天自己和爱人分别去认识对门的男女主人,晓情动理去劝解一下,听人劝吃饱饭嘛,一方面是劝说让让他们家庭和睦,幸福的小家庭需要共同经营,另一方面,自己住对门,他们天天吵架打架的,还是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更影响家人休息。
晚饭时,张咏和李荄垂头丧气,他们都从对方失望的眼神里看到计划落空了,对门的两夫妻二人都是常态化出门,人家该干嘛干嘛,丝毫看不出吵架打架的痕迹,也不跟人打招呼,邻里见面连寒暄都不寒暄一下,真是一对奇葩。
李荄还打听到,对门邻居这对夫妻不光对张咏和李荄,对整栋楼的其他邻居也都是如此,开始还有邻居上门去劝架,但是人家根本不领情,有事连劝架拉架的邻居都会遭殃,李大伯去拉架时被他们的拖把杆打破了头,人家问都不问,只能自认倒霉。
这家人是照样该吵吵,该闹闹,久而久之,也不再有人上门,楼上楼下都听之任之,听一楼李大妈的说法,他们四楼的吵架,可以惊动居委会,可以惊动派出所,但已经惊动不了邻居们了。
这个家属区是市化纤厂原来的宿舍,九十年代初建的老公房,房子商品化后,有钱人家都陆续买新建的商品房搬走了,外面也陆续有人买房搬进来,好在这个宿舍家属区附近有两个大的学校,一个初中,一个高中,升学率在市里一直名列前茅,所以这也算是学区房。
四楼西户的这家人搬来也才不过半年,听说男的还是在政府里做事,女的在环保部门上班,他们刚搬过来没多久就开始打架,夫妻俩都一个德行,都不搭理人。
张咏和李荄最后得出结论,这次搬家是上了贼船了呀,原来以为捡到个宝,抱到怀里才知道是烫手的山芋。
张咏后来打听到,租给他们房子的这个房东也是不胜其烦,在遇到这样的邻居之后,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新区买了商品房,果断搬家,一开始是有卖房打算的,但是,来买房的人家肯定要探听一下房子背景,谁家也不肯和这样的邻居住对门,所以,房子挂了半年就是一直卖不出去,房东就只能暂时出租,张咏一家无意中接盘,这不,才搬过来两天就苦闷上了。
张咏他们租房子是给儿子陪读,是为了孩子考上好大学的,他们夫妻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李荄郁郁的说:“明天赶紧找房子,搬家,这样下去谁也受不了”
张咏料定李荄会说搬家的事,轻松的给怼了过去:“说的轻巧,离张树开学不到一周了,能找到房子吗?”
“每月贵五百块钱都不能在这住”看来,李荄也是下定了决心。
张咏撇了撇嘴,又瞪了李荄一眼,才慢悠悠的说:
“我们俩工资加一块才多少钱,平时你可是连超过二百元的衣服都没不舍得买,孩子想买个好点的球拍到现在你都没答应。”
“嘘”李荄把食指放在嘴边,意思是不要让在书房里学习的儿子听见,但还是嘴硬的说着:“那也要搬!”
“那,那,咱们租房的押金呢,肯定是退不回来的”,张咏又叹了口气说:“咱已经搬了家,也预交了三个月的房租,不管咱们住几天,这个月的房租恐怕也要不回来。”
商量来商量去,孩子马上要开学,立马的找房搬家谈何容易,再者单方面终止合同还要损失掉押金,最起码二个月的房租要打水漂,还要重新再找房子交押金,里里外外,这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
这边为找房子搬家理不出头绪,对面邻居新的战斗又准时爆发,张咏和李荄越发的心急。
“我就是让孩子去住校,也要马上搬家!”李荄像是做出了决定,放下手里织的毛衣,抬头瞪着张咏,咬着牙说:
“明天我来跟孩子说,你先找去房子。”
“不要再让我爸去找房子了,我不同意搬家。”张咏和李荄只顾着讨论房子问题,谁也没留意儿子张树突然出现在他们身边。
看来儿子有自己的主意,他像个小大人似的继续说出了不搬家的理由:
“对门吵闹是外人的事,我们过好我们的日子,我保证自己不受影响就是了”
张咏和李荄都惊呆了,在仔细品读完孩子说的话之后,发现孩子的思路正好解决了自己家目前的困境,又惊又喜,李荄小心翼翼的说:“对面这样吵来吵去的,真的不影响你学习吗?”
张树神情很轻松的说:“你去我房间听听去,干扰声音很小,这两夜我感觉睡觉挺好的”
张咏没说话,从沙发上站起来就去了张树的房间。
李荄知道,他们租住的这家房子本来就离学校近,这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比他们家现在的房子都宽敞,搬家后张咏夫妇又费劲心思给孩子整理了卧室和书房,这样孩子梦寐以求的书房就有了,孩子卧室又布置的比较舒适,孩子搬家后立即就喜欢上了新家。
“这些天,我和你爸忙忙活活,把家居环境营造的是不错,可是你是来读书的,我们只是陪读,万一…”李荄还想往下说,孩子打断了他:
“妈,我知道,我不会让你和爸爸失望的,任他对门闹翻天,我铁定要从这里跨进大学校门的,而且保证是重点大学”
张咏夫妻俩有点窃喜,树儿的自制力一直都是比较强的,小学时,他们家住“香港街”附近,那里可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孩子的学习一直都没受太大影响,看来这家并不是非搬不可的。
张咏和李荄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思,他们决定采纳孩子的意见,李荄说咱们静观其变,张咏给换个说法,也许更为恰当,他们家要以不变应万变。
他们家最后的决定是:既来之则住之,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九月一日,孩子如期开学,陪读的日子正式拉开序幕,孩子的学习生活开始按部就班,张咏和李荄每天保证有一个人在陪读房这边给孩子做饭,周末一家三口都住在这边,对面邻居还是一如既往的吵吵闹闹,时间久了,他们也渐渐获得对门邻居的一些信息。
对门邻居家的男主人叫郭钢,从小家庭条件比较好,父亲工作不错,在政府上班还是不小的干部,这男主后来接父亲的班,也在政府部门工作,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官二代。
但是,这个郭钢不但不学无术,生活能力也差,脾气臭性子倔,仗着家里有点积蓄,生活作风也不是很检点。
现在天天和郭钢吵架的媳妇叫沈霞,是郭钢在歌厅认识的,因为郭钢答应给她找工作,就粘上了郭钢,一来二去搞大了肚子,两人闪婚。父亲还是爱子心切,给儿媳找了个环保局的工作。
郭钢不求上进,沈霞又游手好闲,结婚没多久就开始吵闹,老爷子暴脾气,加上身体也不好,受不了儿子儿媳可劲的折腾,还没等抱上孙子就去世了。
郭钢接了父亲的班,放着这么好的工作不好好干,还心比天高的想做生意、炒股,把父母的积蓄早早的折腾个八九不离十。
因为就这一个独生子,母亲小时候对郭钢娇生惯养,长大了更是拿他也没什么办法,儿媳也不是省油的灯,老太太只能听之任之,每天只有带孩子干活的份。
父亲走了之后,两个人都没有太大的生活能力,郭钢继续炒股,沈霞继续她的奢华和攀比,生活境遇越来越不如意,随着母亲的离世,家里光景越发的不堪,不但没能发家致富,家里还欠了一屁股债。
郭钢的懒散和唠叨与沈霞的攀比和享乐是水火不容,在两个人的吵吵闹闹中,女儿月月也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两人就卖了父母的大房子,还完欠款后,只能来化纤厂宿舍这边的老小区买个二手房,准备“好好”的过日子。
这就是张咏李荄他们家遇到的对门奇葩邻居,他们的“好”日子搅动了整个楼道,让街坊四邻不再安宁。他们打的又是持久战,张咏他们从好奇到担心,从甚嫌聒噪到逐步适应,从开始劝解安慰到后来的不闻不问。
久见不怪,半年之后,街坊四邻已经习以为常,对四楼的打闹从旁观变成了习惯,第一年还略显好奇,第二年习以为常,到第三年,三天听不到吵架打架,周围邻居连吃饭都会没了胃口,慢慢长夜,他们只要不打架,连睡觉都觉得稍显乏味了。
他们从吵架发展到打架,由战斗升级到战争,仅仅在这三年里,据张咏的不完全统计,惊动左邻右舍上门劝解一百二六次,他们两家的不同亲戚上门助战八十八次,出现英勇负伤上医院三十九次,其中120急救车上门十三次,惊动110出警五次,居委会谈话不计其数,各种调解让人眼花缭乱,连上门调解的人都不胜其烦了。
好在最让邻居们担心的的火光冲天一次也没发生,每每想到这里,张咏都默念几句:“阿弥陀佛!善哉!”
张咏一家勇敢的坚守阵地,在他们陪读的这三年里,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固定节目是每周一动手,不在战斗中灭亡,就在战斗中成长,原来瘦弱的女主人沈霞也逐渐变得越发粗壮,从开始的被动挨打,到一年后的势均力敌,二年后的防守反击,到第三年已经开始联合女儿逢战必胜了。
他们战斗的破坏力也着实惊人,三年中,砸坏门锁二十一把,换过门扇十七次,让人见怪不怪的是,有时砸坏的门经常就烂在那儿,十天半月的没人管,透过破门洞看到室内好像就是洗劫后的现场,这让租房做邻居的张咏他们也是好生的无奈。
还有一种破坏力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两人的女儿月月,从小由奶奶带大,刚搬家来时还算有礼貌,和同楼道的老人打过招呼,随着家庭战争的不断爆发,自己也感觉脸上无光,慢慢的也不爱搭理人了。让张咏他们诧异的是,每天家里吵架打架这么大动静,渐渐地,好像也没再听到小姑娘的哭闹,适者生存,环境改变心境,看来小姑娘已经练就了钢铁般的内心。
张咏他们家儿子读高中的那三年,月月正好是读初中,初一到初三,月月来了个女大十八变,从厌学到逃课,从夜不归宿到离家出走,随着月月的长大,他们家吵架的花样逐步复杂化,从夫妻对吵,到父女对吵,有时母女也吵,更多的时候是父亲和母女俩混合吵。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渐渐月月吵架的声音,比郭钢沈霞加起来还要大。
有时也会上演一家人的全武行,父母每次吵架,月月也开始来助战,她应该是和母亲一伙,有次他们家打架,李荄亲眼看到月月拿了根大棒,把父亲从家里打了出来,郭钢还狼狈的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三年不到,月月不但练就了高超的武艺,衣着打扮也是稀奇古怪,俨然成了一个小太妹。
经过三年的“抗争”,她们母女好像已经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她们母女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了,邻居们眼中的郭钢却愈加的颓废,难道这就是他们吵闹的结果,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
张咏李荄夫妻俩旁观者清,他们总是在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必须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任你对面狂风暴雨,我们屋内春意盎然,其乐融融,他们搬家伊始不受外因干扰的说法,也逐步在实践中得到了落实和检验。
三年的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在对面邻居家的吵闹声中,张咏学会了克制,不会大事小事的冲李荄唠叨发火,李荄也对物质追求有所收敛,在他们搬家后三年里竟然大闹小吵都没有,更没有对儿子发过火,夫妻俩没事聊天的时候聊到这些,自己都忍不住赞美自己。
张树还有对付邻居吵架的绝招,只要对面一开战,他就背诵古诗,朗读作文,大声的进行英译口语练习,或者带上耳机进行听力训练,就这样,张树这个数理化擅长的标准理科生,文科成绩也直线上升,这个入学时成绩一百名开外普通学生,到高二综合成绩排名已经是班级第一,全年级进前十了。
到了高三,张树的成绩更是一发而不可收,稳居全年级第一,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让张咏和李荄介绍培养孩子的经验,他们就头痛,对门邻居天天吵架这个理由是万万说不通的,张咏跟其他家长开玩笑说:
“我们家孩子有特异功能,会闹中取静。”
三年后,张树顺利考入了国家重点大学,也是他们全家理想中的大学,三年中他们不但逐渐适应了对门邻居吵闹的这种干扰,相反,他们还会根据所听所闻,了解他们每次的争吵经过,分析他们吵架原因,客观公正的判读对错,以此吸取教训,把他们当成反面教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加理性顺心。
又要搬家了,张咏李荄决定,搬家前要带上儿子去对面邻居家做最后一次拜访,三年中,张咏通过努力职务有了很大提升,李荄也有提级加薪,他们卖了原来的旧房子,在新区置换了一套大的商品房,他们就是希望能让对面邻居能够引己为鉴,有所觉醒,让他们糟糕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变。
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他们希望对面的邻居能知道,这个世界本来是很美的。
智余
2021年中秋节写于贵州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