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谁杀了
1. 莫泊桑与欧亨利和契诃夫,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是()
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漂亮朋友》、《一生》、《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两兄弟》、《温泉》等。
1、《两兄弟》
《两兄弟》是内容严肃的心理小说,讲述皮埃尔和若望是两兄弟,一天,若望忽然得到了一笔遗产,一夜暴富。嫉妒的皮埃尔却发现,自己的弟弟原来是母亲与遗产赠与人的私生子。从此,家庭风波越演越烈,原来似乎很幸福的家庭也变得不幸福了。 作品中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2、《两个朋友》
《两个朋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优秀作品之一,讲述了法国被围时期,两个平民百姓出城钓鱼,被普鲁士人捉住,逼迫他们说出进城的口令。两个人顶住了一切威逼利诱,最后被杀。
3、《项链》
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她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在部长家的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隐瞒着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度过了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在这艰难的积攒过程中,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她偶然得知了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挂真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德白白辛苦了10年。
4、《温泉》
小说以女主人公克里斯蒂纳的爱情遭遇为主线,忠实生动地叙述了封建贵族阶级没落、资产阶级新旧交替过程。书中莫泊桑运用轻快灵活的笔法,塑造了贵族阶级、资产阶级、法国外省富裕农民及医生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并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写景抒情,从而使这些人物,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各个活灵活现,神形兼备。
5、《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杀的几位作家分别是谁
海明威、川端康成。
1、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2、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
(2)短篇小说谁杀了扩展阅读:
获奖作品:
1、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2、川端康成的《千只鹤》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而且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3. 读《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第一篇 《 鸟》
《 鸟》的作者布鲁诺.舒尔茨(1892~1942),波兰籍犹太作家,死于纳粹枪杀。他存世作品也就两本短篇小说。
《伟大的短篇小说们》的开篇就是《鸟》,说明它在编者心目中的份量。
《鸟》是一篇短小精炼小说,以儿子的视角,描写了父亲和现实生活中的俗事渐行渐远,而对动物有着巨大的热情,甚至做出创造出全新物种的尝试。父亲砸下大笔银子,从荷兰、汉堡、非洲搞来一堆受精的鸟蛋,把它们交给比利时的巨型母鸡去孵,还真孵出了各种长着羽毛的奇幻生物。
父亲不仅孵化鸟,还为鸟儿们举行婚礼,他自己充当媒人。最后屋顶变成了鸟儿们的客栈,吸引了春天迁徙的各式各样的鸟。而且,父亲也有了模仿鸟振翅飞翔的行为。
但是,父亲的鸟的王国却被仆人阿德拉挥舞着长扫帚毁灭清除了,父亲终于走下楼,走出了自己的领土。
《鸟》的篇幅简短,看的时候会被一种浓厚的厌世的情绪击中。父亲研究鸟、养鸟,鸟的世界其实就是父亲一个逃遁之所,让我们从一种纷乱的氛围里感受到父亲内心的深处的无奈和孤独。
当一个人与人类无法沟通时,人类的语言就失去了意义。逃避的唯一方式就是选择一种新的沟通对象,共处却不捆绑,同乐却不牵绊,无声却能懂得。
作品意象丰富,又有着梵高作品的抽象美,语言美妙,结尾令人唏嘘。
这是我在阅读时的一点粗浅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阅读时很快就会想到另一个作家卡夫卡,那种相似的感觉,那种独特的风格,立刻会惊艳到阅读者。正如有人形容的一样“遇见布鲁诺·舒尔茨对我来说毫无征兆,仿佛上帝的馈赠给我的一次美妙的聚会。”
遗憾的是作者五十岁就被纳粹枪杀于街头,又让人对纳粹暴行充满了仇恨。如果作者不那么早逝,一定会有更多的好作品以飨读者。
金句摘抄:
1.那下面藏着被烟熏黑了的阁楼———它们像是碳化的大教堂,密布着肋骨般的椽子、檩条和支架,如同冬日狂风那黑暗的肺。
2.它们(乌鸦)在空中曼妙的飞舞,闪烁不定的叫声染黑了浑浊昏黄的清晨光线。
3.日子因为寒冷无聊而变得坚硬,像是一块去年的面包。
4.这只鸟有着赤裸的脖子,皱巴巴的脸上布满了肿瘤,它很像一个清瘦的禁欲主义者和藏传佛教僧人,一举一动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尊贵,以它高贵家族那铁一般的纪律过活。它一动也不动,以埃及诸神永垂不朽的姿态,坐在父亲对面。
5.锈红色的大地被一层破破烂烂的白雪桌布覆盖着。
6.他在炉子里生火,研究那永远无法参透的火光,闻着冬日火焰,那金属的咸味和被烟熏过的气味。
7.当这些盲眼的花苞绽放开来,迎向光亮,房间里充满了彩色的喧哗和闪烁不定的啾鸣。
4.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性格介绍
1.阿Q
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
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阿Q被杀。
“精神胜利法”是阿Q典型的性格特征。小说中阿Q受尽欺压凌辱反而自我安慰,自轻自贱。甚至在莫名其妙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还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2.祥林嫂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当然也不懂得,要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唯一道路是: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3.孔乙己
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4.阿长
汉族人,186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东浦大门,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5.闰土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
同时,《闰土》也是青年影视演员秦一铭所创作的一首歌曲的名字。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而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
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人,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