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短篇小说
① 作家 憨佗 简介
池莉: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
方方 :198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出版作品集有《大篷车上》、《十八岁进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叹》、《行云流水》等
方方 刘醒龙: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及《当代作家选集仔液薯丛书—刘醒龙卷》《中国经典乡土小说六家丛书—大树还念者小》等。
邓一光 :主要作品:
诗集《命运风》(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短篇小说集《红色贝雷冒》(海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篇小说集《孽犬阿格龙》(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长篇小说《家在三峡》(武汉出版社1996年出版)
长篇小说《走出西草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出版)
长篇小说《我是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长篇小说《红雾》(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长篇小说《组织》(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
长篇小说《想起草原》(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篇小说集《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北岳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文集《邓一光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篇小说单行本《远离稼穑》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长篇小说《一朵花能不能不开放》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
电视剧本《城市星空》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
散文集《脚下地图》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篇小说单行本《孽犬阿格龙》(中国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艺术随笔集《从大地走向大地》(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电视剧本《江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篇小说《亲爱的敌人》
《我是太阳》由都梁为编剧改变成同名电视剧,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反响不错。
作品获奖情况:
中篇小说《孽犬阿格龙》获武汉首届文艺基金奖。
董宏猷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少男少女进行曲》、《胖叔叔》,科幻小说《山鬼》,小说集《湖畔静悄悄》、《长江的童话》,诗集《帆影》、散文集埋森《白壁赋》、《男子汉之歌》、《森林笔记》、《扛着女儿过大江》,
伍剑董宏猷 伍剑 :校园幽默小说《大头老师》《哥们间的唇语》《爆米花老爸》《冤家哥俩》《香脚足球队》《当明星的小姨妈》《女生宣言》《美老妈》《男生宣言》《糊糊歪传》《汶川来的哥们》《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
童话《飞天小皮蛋》《军事王国历险记》《大脑互联网》《骑着弓箭去旅行》《天上挂满大蛤蟆》作品入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导读》《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话精选》《2006年中国年度童话》《2007年中国最佳故事》《泥土的朋友》被选如长春科学教材。
② 除了池莉,武汉还有哪些知名作家
方方
方方,本名汪芳,女。汉族。祖籍江西省彭泽县,1955年5月生于江苏南京,成长于湖北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当过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工作。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
董宏猷
董宏猷,男,湖北咸宁人,1950年生于武汉。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少男少女进行曲》、《胖叔叔》,科幻小说《山鬼》,小说集《湖畔静悄悄》、《长江的童话》,诗集《帆影》、散文集《白壁赋》、《男子汉之歌》、《森林笔记》、《扛着女儿过大江》,以及长篇文学报告等多部。
刘醒龙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州,著名作家。曾任英山县水利局施工员、阀门厂工人,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
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10月30日,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他同时受聘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并担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林白
林白(1958—),女,原名林白薇。原籍广西博白,生于广西北流市。曾插队两年,此期间当过民办教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居北京、武汉两地。长篇小说《万物花开》被列入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入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学年度小说家奖。
2003年中国书情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中华读书报》推荐2003年值得阅读的纯文学作品。此外有长篇《说吧,房间》、《守望空心岁月》、《玻璃虫》、《枕黄记》等大量作品问世,有《林白文集》四卷出版。
熊召政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197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献给祖国的歌》并和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起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
1999年开始相继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本,2005年更是凭借《张居正》全票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名。2012年9月25日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湖北省文联主席,现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刘益善
刘益善,男,著名诗人,作家,笔名易山。汉族,祖籍湖北鄂州,出生于武汉江夏。197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即入《长江文艺》杂志社当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长江文艺》杂志社编审,社长,主编。
已出版诗集《我忆念的山村》、《雨中玫瑰》、《飞在天上的人字》、《情在黄昏》,及散文集小说集长篇纪实文学《窑工虎将》、《万元户大世界》(与徐世立合著)、《母亲湖》、《玛瑙石》、《染血的牛笛》、《白色毒魔》、《迷失的魂灵》等10余部。
1991年5月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1996年12月出席全国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1981——1982《诗刊》奖,纪实小说《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二等奖。
陈应松
陈应松,原籍江西余干县,1956年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小说集《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巨兽》、《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等3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
姚鄂梅
姚鄂梅,女,生于1968年12月8日,大专学历。先后担任过出纳、文秘、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为自由撰稿人。
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钟山》、《花城》、《大家》、《山花》等刊物发表小说一百余万字,作品多数被选刊及各种年度选本选载,中篇小说《穿铠甲的人》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度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黑眼睛》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名家推荐原创小说年度排行榜。著有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白话雾落》,曾获湖北省第五届“屈原”文艺创作奖。
梁必文
梁必文,男,汉族,湖北赤壁人,1958 年3月出生, 大学学历,现任省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1990 年 7 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1977 年 9 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长江文艺》等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并发表中短篇小说、评论若干,出版诗集有《杨梅雨》、《燃烧的灵魂》、《梁必文诗选》等,并有部分作品获奖。
③ 中国短经典系列收录了哪些作家的短篇小说作品
中国短经典系列图书收录了众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佳作。以下是部分作家的作品简介: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春夜雨霏霏》和《月光斩》等作品,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
王安忆的短篇小说集“姊妹行”则包含了《鸠雀一战》和《天仙配》,展示了她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生活的洞察。
张炜的短篇小说集“钻玉米地”收录了《黑鲨洋》和《海边的雪》,体现了他自然主义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苏童的短篇小说集“白雪猪头”包含了《小偷》和《垂杨柳》,揭示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剖析。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集“一匹马两个人”收录了《雾月牛栏》和《亲亲土豆》,她的作品以诗意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著称。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集“麦子”卷包括了《响器》和《车倌儿》,展现了他乡土故事中的生活哲学。
方方的短篇小说集“哪里来哪里去”收录了《幸福之人》和《纸婚年》,体现了她对现代生活及人性的深度思考。
李锐的短篇小说集“厚土”卷则有《锄禾》和《看山》,反映了他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人文的关怀。
叶兆言的短篇小说集“写字桌的1971年”精选了《儿歌》和《作家林美女士》,彰显了他的历史记忆和文学追求。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集“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包含了《哺乳期的女人》和《火车里的乎启野天堂》,展示了他鲜明的叙事特点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集“哪年夏天在海边”收录了《我们的朋友胡三桥》和《哪年夏天在海边》等,她的作品以幽默感和女性视角见长。
这些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每部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主题,是读者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的优选。
④ 好的短篇小说长啥样
短篇小说国内遇冷?短篇不如长篇?好短篇长啥样?
来看看方方、赵玫、孙甘露、路内四位知名作家从短篇小说的写作切入,畅谈小说世界。
(本文源于文学论坛“甜美的时光片断”)
短篇不是给长篇练手的
人们往往对“第一次”难以忘怀:方方记得第一部出版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大篷车上》,“那时长江文艺出版社找我,我还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路内记得25岁那年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萌芽》上,“200元的稿费够我一个月的生活”。
他们都从短篇开始结缘文学。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年长篇小说似乎比短篇更受青睐。“虽然短篇小说大师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作家似乎对长篇更偏爱,更把第一篇长篇的创作当做标志性事件。”袁筱一问:“大家怎么思考短篇和长篇的关系?现在还写不写短篇?”
在方方看来,写长篇还是短篇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她这一代中国作家于1980年代前后开始写作。“以当时的经历、阅历、知识储备和写作技术的成熟程度,都还没有力气写长篇。”
到1980年代中期,中篇小说出现了。“它比短篇容量大,写起来比较尽兴,又不需要花长篇那么久的时间。所以中篇小说一下吸引很多人,我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代后,方方以写中篇为主,基本没写短篇。直至去年,才又拾起写短篇的笔头。
“其实西方对中篇小说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孙甘露表示,“在我看来就两种――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或者说比较长的短篇和比较短的长篇,小长篇和短长篇。实际上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根本无法互相替代。有一种庸俗的论断说‘写短篇练练笔’,这句话不成立,好的短篇根本无法写成一个好长篇,这不是冲点水就可以做成的。”
人们对短篇的理解庸俗了
路内也不认同“短篇是作家起手”这类说法。他说:“有的作家也可能从诗歌、戏剧起手。我们总把长篇和短篇的关系看成一种对抗,还觉得短篇是弱势。我们谈短篇小说时一定会谈到长篇,谈长篇小说时却不一定谈到短篇。”
“但我觉得,如果有对抗,也不是两种文体的对抗,而是一个作家身体内两种特质的对抗。为什么短篇衰落、长篇兴盛?我感觉问题在于短篇小说在逐渐庸俗化,长篇小说逐渐功利化。这可能导致短篇小说更多地为读者服务,长篇小说更多为作者自己的问题服务。”
路内解释,长篇功利化是“有个文学野心在那,需要长篇完成里程碑式的东西”,“也可能牵涉到出版野心,出版社对作家也是有要求的。长篇必然会受到功利化的影响,适度范围内也不是坏事。”
那什么是短篇庸俗化?路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下的短篇小说被狗血和鸡汤影响,出版界也欢迎这类作品。加上影视对小说的冲击――需要你写出影视化的东西。简而言之,快餐式。”
“短篇小说变得庸俗,作家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变得庸俗,读者对短篇小说的理解也庸俗起来。我们把短篇小说当做一种快速解乏的文化产品。这不是指责,而是一个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这和当下我们对小说、对文学认识和教育的不足也有关系。”
他表示人们工作紧张,各种不适,可以通过运动唱歌而非短篇小说解乏。“因为短篇小说是一种心绞痛的快速死法,它其实不提供解乏功能,不提供人生经验和情感解决方案,不提供励志和温暖。好的短篇小说,套用拉纳德的一个短篇集的名字:有人喜欢冷冰冰。”
未来是网络小说的天下吗?
说起长篇小说,方方也提到了网络小说。“现在年轻人写长篇比较多,特别网络作家一上手就是长篇,哗哗哗一直写下去。”
对这块有些陌生的领域,方方评价:“网络小说的好处在于野生野长、充满活力。但确实没有人来把关。它的用词、句式、技术还是比较弱的。但它进步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所以我还是很看好的。”
“我认为网络小说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不够讲究。它们讲究情节快速递进,要求故事迅速发展,吊着每天有人看他的东西。对十年磨一剑、起承转合、结构追求什么的,它不讲究。当然年轻人不挑技术,只要给我一个故事框架和几个人物就够了。”
赵玫认为网络小说的现状是泥沙俱下,“当然也有好的网络小说,但它与金钱的关系和传统作家与金钱的关系完全不一样。”
此外,赵玫表示文学本身是很严谨的东西,但是网络小说对语言的修炼不会这么多。“我原来写作是第一遍手稿,然后誊一遍。后来即便上网打字,我的第一遍稿也一定要在纸上写。把文字从纸张转到电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觉得网络文学这个东西先要定义一下。我们现在讲的网络文学是所有在网上发表的东西,这太笼统了。其实(网络文学)应该是指在专门网站上发表的,比如穿越、玄幻、言情等类型文学,然后每天更新,下面有打赏阅读。”孙甘露说。
他曾听闻有网络作家一天更新上万字。“他们的创作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写的。从单位时间来讲必须是噼里啪啦就下去了。我们写东西是来回琢磨,一句话这样讲那样讲,这个字在前面在后面,弄了半天,一年半年出来一篇东西。可能这些老朽的想法都要被扫干净,以后可能就是网络的天下,文学就改了。”
“但一个行当总会出现一些高手,从理论上看,我乐观其成。”
“像王朔出来时人家骂他,当时施蛰存就讲过,你不要看不起这些粗俗的流行的东西,当时《诗经》出来的时候就是粗俗流行的东西。随着时代转变,所谓小说就是通俗的,就是闲话,不是很高的东西。”
至于好小说会在哪里,孙甘露表示:“俄罗斯有个谚语说‘眼对眼,看不见脸’,凑太近了反而不知道对方长啥样。我们需要时间和距离从旁观察。”
来源|澎湃
图书介绍
华语短经典第一辑全8册
云淡风轻+巫和某某先生+早安北京+水鬼+虚拟+平安夜+信使之函+在屋顶上牧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云淡风轻――方方短篇小说选
方方是当代文坛颇为活跃的女作家,其作品多次获《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等多种重大奖项,在社会各界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多部小说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泰等文字在国外出版。本书收录了方方新作《云淡风轻》《天蓝》以及她的经典短篇代表作共12篇,其中《云淡风轻》被评为2016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短篇小说。
巫和某某先生――赵玫短篇小说选
赵玫是较早以女性主义意识写作的作家,她的小说多具浪漫主义色彩。其作品梦幻、诗意,带着忧伤,真切感人,先后获得庄重文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重大奖项。本书收录《巫和某某先生》《无调性短歌》《谁让梦想变得低沉》等13篇赵玫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早安,北京――徐坤短篇小说选
徐坤的短篇小说在文化反讽、女性命运和都市情爱等几个方面有多重探索,表现出女性知识分子独有的智慧与锋芒。其作品获过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及各大期刊奖30余项,被翻译成英、德、法、俄、日语等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开始创作以来发表过的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8篇,其中《厨房》获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遭遇爱情》《狗日的足球》《早安,北京》获过《小说月报》百花奖,《鸟粪》获得《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
水鬼――苏童短篇小说选
苏童对创作短篇小说尤为偏爱,格非曾说:“毫无疑问苏童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说最高的程度”。其作品获有茅盾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鲁迅文学奖、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等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本书收录了《水鬼》《拾婴记》《骑兵》等短篇小说代表作11篇。
虚拟――毕飞宇短篇小说选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小说家之一。前期创作以中短篇小说见长,后期转向长篇小说写作。《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本书收录《哺乳期的女人》《怀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庄》等9篇毕飞宇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平安夜――李洱短篇小说选
李洱被誉为中国先锋文学之后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获有茅盾文学奖、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被翻译成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石榴树上结樱桃》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高度推崇,德媒评其为“配得上它所获得的一切荣誉”。本书收录《平安夜》《儿女情长》《夜游图书馆》等8篇李洱短篇小说代表作。
信使之函――孙甘露短篇小说选
孙甘露是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作品有英、法、日等多种译文,被收入海内外多种文学选集。本书收录了其成名作《访问梦境》以及《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等孙甘露最具代表性短篇小说5篇。
在屋顶上牧云――路内短篇小说选
路内,2007年以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而受到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文坛出现的最让人惊艳的小说家,被评论家称之为中国70一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其文字幽默畅快,而又伤感缠绵,常常让人“微笑着读他的文字,却忍不住悲伤”。著有“追随三部曲”,《花街往事》《慈悲》等。曾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长篇奖,《GQ》中文版年度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本书收录了路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