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溟报记
① 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名句
登泰山小天下----孔子
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袁枚《登泰山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歌颂泰山的诗、句
“泰山岩岩,鲁邦所赡”---
- ----诗歌总集《诗经》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诗仙李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杜甫《望岳》千古绝唱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咏》
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元曲《登泰山》
张养浩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登岱
明代王世贞
“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郑生至自泰山》
明代诗人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泰山》 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岱宗》
明代徐文通
“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
《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泰山颂
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② 感人催泪言情小说
完结的经典言情小说(2009-06-08 22:48:36)标签:杂谈 分类:浪漫恋曲
高干文
落落·清欢 晋江 是我最喜欢的高干文章,女主很坚强对爱也很执着,她的遭遇让人从心里可怜她,不过结局很好有个很棒的男主守侯。
翻译官 连城 俊男美女兼名校高材生们的故事,他们之间的感情很为波折让人心疼还好有不错的结局,男主对女主可为用心良苦啊感动!
温暖的弦 小说阅读网 男女主都很优秀,很感人,结局不错。
大爱晚成 连城 结局本博客就有 开头女主表现很白,不过越看越好看,女主属于深藏不漏的,男主就不用说了,那叫个完美,结局很好。
佳期如梦 晋江 结局很悲不喜欢悲剧的就止步吧,三个人的纠结,头一次让我感觉不知道让女主到底和两个男配谁好,他们都太好了。
人生若只初相见 连城 早知道是没有结果的事情,是的,她一早就知道了.她向来冷静自持,偏偏遇到了他.人生若只初相见,她便是她,他亦是他.
大约是爱 连城 一开始或许是逢场作戏,可是随着纠缠的不断深入,不论是不甘亦或不屑,真真假假模糊了视线。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些经历过的喜怒哀乐,大约是爱。感叹有钱就是好啊,每次看这种高干文都特感慨。
结局经典
第三种爱情 连城 不该开始的,往往都会开始,一旦开始了,就只能在甜蜜与伤痛中沉沦。 他爱上了她,在她还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 他想给她一切,只是他需要时间。 我很鄙弃第三者可这篇让人觉得就该男女主在一起,爱情来了无法让人抵抗。。。
指间欢颜 连城 命运之神把他们带到了对方面前——他们门对门住着。他竟是学长的弟弟,她竟是兄长的暗恋者。感情就在日子飘逝时悄悄积淀,女主很单纯结局不错。
良辰讵可待 连城
无法不爱 连城 阴差阳错,她遇到他;爱恨交加,她沦陷其中。这份爱是势力、地位悬殊的对抗,没有胜利,只有情殇。让我觉得有些震撼的文章,很个性的文结局很好。
君子一诺 连城 女主是学术人才,男主相当优秀长相自然不用说,男主可谓一往深情 ,感动不说了 ,尽管看吧。
静圆 连城 内容一般不过很喜欢男主。
半是蜜糖半是伤 晋江 这篇文章超棒,因为不是按喜爱程度排的顺序,忽然想起本文的,女主很优秀独立、现代女性的代表啊!
小牛顿 晋江 我觉得女主个性太不独立了,生那样的病只能说太自我,没吃过苦,内容一般,不过比白文强多了,毕竟没那么多好文。
君子难逑 连城 女主很现实或者说面队感情相对理智很洒脱,小员工和大老板的爱情故事,不错。
做爱到佛罗里达 连城 刚看其他小说推荐对此文都是贬,我觉得恐怕是人云亦云了,要自己看才能评论。我在这要为此文翻身。讲的是一中国在外读博的女孩和一外国军人的意外邂逅,并不像名字写的那么色情,我觉得简短点,不过值的一看。
伦敦十月 晋江 很温馨的小文,女主在国外生活,老公也是个老外,婚姻出现了个小意外,不过还好结局大家还是在一起生活。
耳洞 连城 女主认为打耳洞很毁福气,但为了心中的他还是打了,两人的感情比较纠结,内容不错。
白昼的星光 连城 讲的婚后的生活,女主很可爱,超喜欢男主,两个人属于日久生情,平淡的生活,感情不是很起伏但让人觉得很温馨。
原来你还在这里 新浪读书 青春之作,生活描写很贴近80后人的生活,人物心态也是,感情总是要经历些考验的,结局不错。
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连城 二十二岁,她站在山顶上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恨你,把我的男人还给我!”二十六岁,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感情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自私,永远先考虑自己的前途,可以理解但不可以接受,结局女主和青梅竹马的哥哥在一起了很幸福。
良言写意 连城 她只是觉得BOSS脸庞很销魂眼神很勾人,于是就偷窥下没想到居然被误会成了公司跟踪女色魔。尽管内容上有些地方没交代清楚仍然不失为一篇不错的文。男主很棒。
转过身才爱 连城 女律师和男法官的爱情故事,情节一般不很是起伏,还是很庆幸女主能有这样的归宿。
寂寞杏花红 连城 写的是一个女人的婚姻的故事,丈夫出了次墙,无可避免的婚姻破裂,后来就重新在一起了,看这样的故事总是很无奈,虽然男主后来发现爱的是自己的妻子,为什么总是要失去后才明白呢,婚姻里没有完美的爱情更多的是包容,可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呢。。。
古代小说
步步惊心 很棒的穿越小说,感情描写的很细腻,言情和历史结合的恰到好处,我觉得比蔓蔓青罗好看,是部清穿小说,主要描写四阿哥和八阿哥和女主的感情,女主很个性,我比较喜欢性格坚强的女主,结局虽有些悲但很让人感动,力荐!
抢来的新娘 席娟中文网 很旧的文章,不过很经典,我唯一看了N次的小说,男主为耶律!
逃嫁新娘 连城 民国时期的文章,我认为是描写那个时期的经典代表作了。旧上海的东家,这个男子沉默少语。却是迷惑众生的俊俏,他的野心,他的复仇,他的不得已。 谁能知晓? 女主很了不起的!
③ 中短篇恐怖小说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中短篇恐怖小说推荐:
《复活乱坟岭》:作者KKUU,小说讲述小孩阳阴与千米巨蜥精的对抗,以及灵心道长下山除妖的情节,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惊悚元素。
《我跟爷爷去捉鬼》:通过回忆十几年前的捉鬼经历,揭示了人鬼之间的神秘忌讳,引人入胜。
《诡喜故盗双星》:玉七创作,讲述两个年轻人倒斗摸金的冒险故事,深入神秘古墓,面对各种诡异危机和千年灵物,融合了苗疆蛊术、茅山法术等元素,惊险刺激。
《地狱游记之女酷刑》:车雯雯笔下,著名化妆师沙龙妮陷入诡异的地狱世界,展现了冥界对罪行的残酷惩罚,警示世人善恶有报。
《午夜娶新娘》:伊秋雨2008年的恐怖小说,围绕荒村新娘的失踪与谜团展开,情节让人毛骨悚然。
《驱魔人》:柳暗花溟的作品,凶局与诡计交织,带给读者阴森的阅读体验。
《山村异事全集》:北方之北的系列悬疑恐怖小说,充满奇异的山村故事,令人欲罢不能。
此外,虽然《婷切划便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的杰作,但通常被视为长篇系列小说,揭示了战国古墓的神秘面纱及一系列诡异事件背后的谜团,同样值得一读,只是篇幅较长。而《西双版纳铜甲尸》深入探讨了中国的死尸文化,故事恐怖且引人入胜。另外,《天使与魔鬼》虽然是丹·布朗的悬疑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小说,但其科学与神学的碰撞,同样令人震撼。
这些作品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挑战读者的恐惧极限,带你探索未知的恐怖世界。
④ 汪曾祺作品中有哪些人物具有悲剧性
汪曾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独具特色的作家。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著有《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等多篇小说。我们综观汪曾祺的全部小说,对故乡及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生活的描绘,是其创作的主要部分也是其成就最大的部分。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是通过对故乡的小人物的描写,来展现故乡民俗风情的融洽和美丽的,但是也有很多小人物的命运是很悲哀的,充满了悲剧色彩。汪曾祺自己也曾说过:“我自己觉得: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情感是忧伤的,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快乐,比如《受戒》、《大淖记事》;一部分作品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化出一种带有苦味的嘲谑,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在有些作品里这三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比较复杂”[1]。如《岁寒三友》中的王瘦吾和陶虎臣,《徙》中的高北溟,《八千岁》中的米店老板“八千岁”,以及《陈小手》中的妇科医生陈小手等人。他们都是勤劳于本、无取于他人的小人物。他们的愿望也十分平常、无一丝非分之想。王瘦吾虽然想发财,其动机只不过是想让女儿穿上雨鞋、儿子穿上球鞋,以让他们跟上学校里的大众水准;高北溟只不过是想保住一个教职,以求积累点来实现自己的两个愿望;“八千岁” 似乎想拒绝各种人际关系,通过自己一家人勤勤俭俭、本本份份,来发家致富,但是当“八舅太爷”一出现,“八千岁”勤俭致富的的美梦也随之破灭;陈小手是一位医术精湛、救人于危险之中的男性妇科医生,他救活了团长的妻儿,却命丧观念封建落后的团长枪下,让人一阵痛心。
一
汪曾祺笔下的小人物善良、谨慎、与世无争、自足自乐,但是他们也有悲哀,这些悲哀来自于理想与命运、现实的冲突,使理想在现实和命运中破损。但是这些悲哀和悲伤是我们作为读者所感受到的,而那些小人物却是很平静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切。在这些小人物的一生中我们没有看到轰轰烈烈的奋斗,也没有看到悲壮的反抗和斗争,有的只是沉默、平凡和与世无争。这些小人物的遭遇,并没有给读者的心灵上以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深刻的思考,其悲惨的遭遇只是让人感到很悲哀和伤感。为什么汪曾祺小说中的小人物大多能从其笔下得到了“超脱”呢?文学博士胡河清通过分析高邮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区域之一的地利形势、历史、人物,结合汪曾祺具体作品指出:汪曾祺是一个典型的汉文化中心地域中产生出来的知识分子,其作品折射出传统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强大的心理规范力量[2]。因此我认为汪曾祺小说的悲剧内涵为什么没有“爆发”而是走向了“沉默”,是因为汪曾祺对其小说中的“小人物”的成功描写而体现出来的。
汪曾祺笔下的小人物对生存的要求是很低的,但是他们往往却处于矛盾的最前沿,深受着生存环境加给他们的种种限制和催迫,甚至是凌辱。作者有很多小说其实并不像其所说的那样“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3]。小说中很多小人物并没有过着幸福美满,和谐融洽的田园生活,而是处在一个到处充满了欺压、鄙视的生存环境,活得很凄苦和悲凉。下文主要以汪曾祺《自选集》中的小说来感受其小人物的悲哀。
《岁寒三友》中的王瘦吾和陶虎臣,都是身怀高超技艺的小市民,他们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实现发家致富。但是他们最终都失败了,王瘦吾把自己苦心经营的草帽厂廉价的卖给了竞争对手,陶虎臣却是把自己的女儿卖给了丧心的军人。最后他们仅能靠朋友把惜之如命的田黄卖掉的钱来维持生活。《八千岁》中的“八千岁”是开米店的,他以两块七角钱起家,想靠自己的勤俭节约发家致富,但是当一方恶霸“八舅太爷”一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以勤俭致富的美梦也就破灭了。《珠子灯》中的孙家大小姐孙淑芸是一个熟习中外文化的才女,但是却逃不脱封建思想的枷锁,她一个人默默的守节十年,最后忧闷而亡。《陈小手》故事中提及的李花脸是一个传其父业的女医生,由于地方封建观念的笼罩,她一直没有婚嫁,成了一个老姑娘。这些小人物的命运都很悲哀和凄凉的,其中我认为《陈小手》中陈小手的命运是最有代表性的。
陈小手是一位有名的妇产科医生。他很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医术精湛,而是因为他又是一名极少见的男性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腻。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①
但是陈小手这样一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却得不到同行的认可并且看不起他,看内科的,外科的,都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去为团长夫人接生,团长在陈小手让他的夫人“母子平安”后,却认为他侵犯了自己的夫人,一枪把他打死于马下。
陈小手这样一位有责任心、医术精湛的妇科医生,却被团长这样轻易的杀掉了。难道团长可以这样随意的杀人吗?而且陈小手是他的大恩人,救活了他的夫人和儿子。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传统思想中的大恩大德,况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救人之子,这本是一种中国传统思想中认可的大恩大德,涉及到了血缘的维系,涉及到了人性中的至深至爱的亲情[4]。团长为什么还要杀他呢?其实这里的真正元凶是中华传统的封建思想,团长只不过是一个杀人的傀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一层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江南水乡是深受中华传统思想和习俗影响的地区。陈小手从一开始就没有摆脱这种传统封建思想的笼罩。
我们那地方,过去很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有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手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共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
……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时,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②
其次,团长说的“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的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日他奶奶!”这里已经指明了谋害陈小手的真正元凶是——我国传统的封建思想。
最后,陈小手是一个彻底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没有任何的社会背景,在社会上没有丝毫的威望。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骑着白马到处去治病救人的男性“老娘”。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背景,团长才会没有丝毫的顾虑就把他杀掉了。
高北溟、孙淑芸以及“八千岁”,他们在生存的道路上,都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有的甚至还失去了生命,但是他们都是很平静的对待这样的结局。虽然这些小人物的失败和死都没有呈现出真正的悲剧色彩,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提示我们应该去细细品读汪曾祺的小说,去发现他小说中小人物的悲剧内涵及表现方式。
二
汪曾祺曾强调自己“对现实生活有很深的沉痛感”,有感于人们对他的片面理解,他申辩说:“一些写我的文章每每爱写我如何恬淡、潇洒、飘逸,我简直成了半仙!你们如果跟我接触的较多,便知道我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5]。汪曾祺的这个自我辩解,已经说明他其实对生活有很深的感触和深刻的思考。他的这个辩解也指明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细读他的小说。因为汪曾祺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的小说都是“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6]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触以及深刻的思考留给了自己,而不是把这些感触和思考原原本本的倾泻在小说中。汪曾祺在对待他小说中的小人物时,始终如一个旁观者一样,在旁边默默地注视着小说中的一切,很少把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倾泻出来,就如《皮凤三楦房子》中的“高大头”一样,在街边不露声色地机警地观察着每一个过路人。
……但详考高大头的一生,似乎没有和外宾干过一次杯。他只是整天坐在门前的马扎子上,用一把木锉锉着一只胶鞋的磨歪了的后跟,用毛笔饱蘸了白色的粘胶涂在上面,选一块大小厚薄合适的胶皮贴上去,用他的厚厚实实的手掌按紧,连头也不大抬。只当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人从他面前二三尺远的地方走过,他才从眼镜框上面看一眼。……一天就是这样,动作从容不迫,神色安静平和。他戴着一副黑框窄片的花镜,有点像个教授,不像个修鞋的手艺人。但是这个小县城里来了什么生人,他是立刻就会发现的,不会放过。而且只要那样看一眼,大体上就能判断这是省里来的,还是地区来的,是粮食部门的,还是水产部门的,是作家,还是来作专题报告的新闻记者。他那从眼镜框上面流露出来的眼神是彬彬有礼的,含蓄的,不露声色的,但又是机警的,而且相当的锋利。③
作者的这种机警说明他是很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的,对社会生活有着很深的感触和见解的,但是他不想把对生活的沉痛感倾泻进自己的小说中。汪曾祺说:“我有一个朴素、古典的说法,就是写一个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的”[7]。所以作者很机警的,不露声色的,就把自己对生活的沉痛感从自己的小说中过滤去了,呈现给我们的似乎只有生活的表面。因此他的小说常常给人以平淡恬静、和谐温馨的阅读感觉。
《受戒》写的是明海和小英子的纯情爱情。小说中的和尚们是可以杀猪的,吃肉的,他们还打牌、搓麻将,给人呈现了仙境一般的生活。《大淖记事》了写了巧云与十一子的恋爱故事。巧云被刘号长破了身子,但她“并没淌眼泪,更没想到跳到淖里淹死”,而是一心想和十一子好,并悉心照顾受伤的十一子。《八千岁》就像是作者坐在其米店对面的茶馆对八千岁的生活进行观察一样。八千岁被八舅太爷敲了一杠子,打破了他想靠勤劳发家致富的美梦。但是他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而是给自己和儿子做了一身阴丹士林的长袍,长短与常人等,把老蓝布二马裾换下,在晚饭时候也大声要了一碗自己从前从不问津的“三鲜面”。 《异秉》中的王二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靠一个熏烧摊子而发家致富的。汪曾祺力图给读者塑造旷达超脱、适性随意的小人物形象,也力图通过描写健康、自然的人性美,给人呈现出平淡恬静、和谐温馨的田园生活。但是作者在创作时,难免有激动的时候,没有把文中的“感伤之气”完全除净。因此小说中也有很多小人物的命运是很凄凉的。
《徙》写的是高、谈两家的败落。高北溟是一代宗师谈甓渔高徒,他一直想如北海之鹏展翅高飞。他发愤勤学,准备考取功名,但是突然间时代发生了巨变,已经废科举,兴学校了。心存大志的他忽然一下没了前进的方向,生活的压力也压的他踹不过气来。正当他囊空咄咄,百无聊赖的时候,他的世家朋友沈石君给他指了条“明路”——读师范,去教书。这看似一条平坦的路,实则是充满了各种欺压,排挤倾轧,勾心斗角。面对这样的环境,高北溟试图以断绝各种社会关系来逃避——不宴请客人,不参加同事的聚会,不和同事聊天,全身心的投入了教学工作中。当教学有成之时,他又以为自己可以展翅高飞了。这时他的靠山被排挤走了,理想的工作也随之旁落。随着女儿、女婿的死,高北溟终于承受不住打击,郁闷的死去。当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愿望也无法实现了。一是,把老师谈甓渔的诗文刻印出来;二是,送女儿高雪上大学。小说的结尾:“墓草萋萋,照落昏黄,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恰如一首挽歌来描述高北溟的一生,让人感到悲哀不已。《关老爷》中的岑瑾因为在新婚之夜没有验证到那点女儿红,跪在床前被丈夫没头没脸地鞭打、怒骂。《郁症》中的裴云锦因为嫁过来三年没有怀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和家庭的经济重担终于压垮了她,她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上吊死了。
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很悲惨,但是他们并不是悲剧人物。悲剧人物往往都是为着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去与阻碍他们实现理想的黑暗势力去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和激情却预示着胜利和成功的到来。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就是悲剧。”汪曾祺笔下的这些小人物的愿望就是能够好好的活下去,他们奋斗的目标就是生活, 因此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就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所以说这些小人物说不上是悲剧人物。而且当他们的生存道路受到黑暗势力阻碍时,他们并没有站起来与黑暗势力进行抗争,而是默默的忍受着黑暗势力给他们的压迫和阻碍,放弃他们的理想和愿望。
三
汪曾祺本来对生活有很深的“沉痛感”,但是他在小说里却很少流露出对社会的感触和深刻的思考。他始终如一个旁观者给读者在讲述一个个平淡的小故事,刻画一个个小人物。汪曾祺一生都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在长期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他对小说的创作有了自己的思想。我认为正是汪曾祺的创作思想影响了他的小说人物描写的重点和写法。
其一、汪曾祺说:“我年轻时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限”。他认为好的小说应该像散文诗:“如《钓人的孩子》、《职业》、《求雨》,就还有点散文诗的味道。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处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阿左林和废名的某些小说实际上是散文诗)。我一直以为短篇小说应该有点散文诗的成分”[8]。正是他对短篇小说 “散文化”的追求,使得他的小说淡化了情节,减少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过滤了小说中的严肃性,让小说呈现出平静清新的味道。这一点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散文化的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考。这类作者大都是性情温和的人,不想对这世界做拷问和怀疑。许多严酷的现实经过‘散文化’的处理就会失去原来的硬度”[9]。这样,他笔下的小人物就不是叙述的重点了,人物命运前因后果的追问就被文体创新所省略了。所以陈小手这样的人生悲剧竟然也没有了悲的感觉。
其二、汪曾祺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有着相当深厚的认同感,是一个主张弘扬民族性中的互尊互爱,相濡以沫传统美德的人,是一个崇尚精神自由和美好人情人性的人。他说过,“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10]。这种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汪曾祺对小人物的描写中,悲剧不直接写,不扩展写,不加重悲剧的成份。
《虐猫》写的是几个小孩子在文革期间虐猫的故事。李小斌、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都是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孩子。文革期间,大人们都忙于武斗和游街,没有人来管他们,他们就只有一起虐猫。
他们捉住一只猫,玩死了拉到。
李小斌起初不同意他们把猫弄死。他说:一只猫,七条命,姥姥告诉他的。
“去你一边去!什么‘一只猫七条命’!一个人才一条命!”
后来李小斌也不反对了,跟他们一块到处逮猫,一块玩。
他们把猫的胡子剪了。猫就不停地打喷嚏。
他们给猫尾巴上拴一挂鞭炮,点着了。猫就没命地乱跑。
他们想出了一种很新鲜的玩法:找了四个药瓶子的盖,用乳胶把猫爪子粘在瓶盖子里。猫一走,一滑;一走,一滑。猫难受,他们高兴极了。
后来他们出了一种很简单的玩法:把猫从六楼的阳台上扔下来。猫在空中惨叫。他们拍手,大笑。猫摔到地下,死了。
他们又抓住一只大花猫,用绳子拴着往家里拖。他们又要从六楼扔猫了。
出什么事了?九楼七门前面围了一圈人:李小斌的爸爸从六楼上跳下来了。
来了一辆救护车,把李小斌的爸爸拉走了。
李小斌、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没有把大花猫从六楼上往下扔。他们把猫放了。④
文中一开始指明他们本来是一群活泼可爱,顽皮淘气,尊重生命的小孩子。“李小斌的爸爸是走资派。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家里大人都是造反派。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不管这些,还是跟李小斌一块玩。没有人管他们了,他们就瞎玩。捞蛤蟆骨朵,粘知了。砸学校的窗户玻璃,用弹弓打老师的后脑勺。”他们为什么会“虐猫”,去做这种残酷的事呢?这与他们小小年纪是极其不相符的。 “看大辩论,看武斗,看斗走资派,看走资派戴高帽子游街。李小斌的爸爸游街,他们也跟着看了好长一段街。”很明显,他们是受了大人们的影响。大人们的行为给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因此他们小小年纪就做出了这样残酷的事情。
《虐猫》中蕴藏了几条悲剧内线。一是李小斌失去了爸爸;二是李小斌的爸爸跳楼身亡;三是李小斌、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他们在文革中失去了美好的童年。但是这篇小说却没有给人以悲的感觉。因为作者并没有去发掘这些悲剧内涵。他把悲剧内涵都隐藏在小孩虐猫的事件中, 只用几句平淡的话提了出来。正是汪曾祺对悲剧的这种处理手段,没有让人物直接面对残酷的悲剧结果。所以李小斌悲惨的命运就不能让读者直接体会出来。
其三、一个作家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创作思想会受到许多作家的影响。当然汪曾祺在创作生涯中也会吸收其他作家的创作方法以及创作思想。董瑾认为汪曾祺小说继承了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对自然健康人性的讴歌和呼唤[11]。我们可以从《受戒》与《边城》的对比看出,他受其老师沈从文的影响是很大的。
《边城》沈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写的是湘西边城小镇茶峒一个古朴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茶峒,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船总顺顺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此时,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自知唱歌不是弟弟的对手,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因为哥哥的死悲痛不已,他无心留念儿女之情也驾船出走了。外公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终于在一个风雨之夜去世了,留下了孤独的翠翠。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描绘了湘西山水图画和民情风俗,讲述了一个古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湘西的自然、民俗和人性美,给人呈现出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其实小说也隐藏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翠翠、傩送、天保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导致天保外出闯滩身亡,傩送驾船出走而失踪,翠翠爷爷经受不住打击而归天,顺顺家人及亲戚整天忧心忡忡,翠翠独自一人等待傩送的归来。这个爱情故事让两个人丧身,一个人失踪和两个家庭破裂,这应该是一个很悲惨的结局了。但是沈从文无意去开掘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理想的人性美的田园牧歌[12]。
为了继承老师对自然健康人性美的追求,汪曾祺在《受戒》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村姑小英子的恋爱故事。小说除了写了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还写了和尚们杀猪、吃肉、打牌、搓麻将以及他们偷情世俗生活,描述了江南水乡和谐温馨、幸福美满的田园生活。和尚们的生活可谓冲破了人与宗教之间的隔膜,真挚感人,充分地显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健康人性美的追求[13]。
在很多文稿中,汪曾祺也曾多次谈到过契诃夫对他的影响。“外国作家中,我受影响较大的是契诃夫……”,“非常喜欢契诃夫……我喜欢他的松散自由、随便、起止自在的文体;喜欢他对生活的痛苦的思索和一片温情”[14]。对契诃夫的喜欢,让汪曾祺喜欢写说不上是悲剧形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
结语
总之,在汪曾祺的作品中,虽然读者常常看到很悲伤的结局,但是这些结局并不能给读者以悲剧感。这是因为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段,对小说的审美内容进行了处理,过滤掉了沉重的悲剧色彩和成份。这样小说中余留下来的悲伤结局,就不能让读者感到悲剧的氛围。这就是汪曾祺小说悲剧不悲的原因了。
望采纳
⑤ 关于描述古诗文的段落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浔阳观水》
【唐】李群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观汉水》
【唐】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御沟水》
【唐】卢肇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流水》
【唐】罗邺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
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
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咏水》
【唐】骆宾王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远水》
【唐】马戴
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看水》
【唐】齐己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蜀江水 》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