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什么姆短篇小说

什么姆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5-03-30 08:52:28

『壹』 对于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学校》(the School),你有什么反思或读后感

学校这部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解释,在我看来可能是用荒诞的口吻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温情与敬意。

学校剧情简介:

在一所学校,教师埃德加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去种橘子树、照料小动物,可是他们种的树和照管的小动物很快都死掉了,甚至连后来收养照料的孤儿Kim也夭折了。

孩子们大为不解,便问老师它们为什么会死?教师也颇为困惑,于是随便找了各种原因搪塞学生。可是学生并不满意老师的答案,继续追问,问那些小动物死后去了哪里?

是不是死亡给了生活意义?对于孩子们的问题埃德加难以应对,只是说是生命赋予了生活意义,于是孩子们便和老师继续争论。

作者简介: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并曾从事新闻记者、杂志编辑等工作,并曾在纽约城市大学任教。1972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贰』 施笃姆的施笃姆主要作品简析

施笃姆的第一部中篇,也是他的成名作,便是五四时代就译成了汉语的《茵梦湖》(Immensee,1850)。小说叙述 的是一段不幸的爱情故事,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和倒叙手法,用倒叙把主人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倒叙的内容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但小说开头与结尾却是“现在”,它们构成了“过去”的框形。这种“框形结构”也是施托姆十分爱用的手法,目的是进行“今昔对比”,制造感情上的惆帐、眷恋,痛苦和感伤。
他的另一名篇《木偶戏子保罗》(PoIePoppenspieler,1874)在题材上与《茵梦湖》雷同,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它的结局却不是感伤的而是幸福的。小说也采用了施托姆惯用的第一人称与倒叙手法。从艺术效果上看,第一人称的优点是使读者有亲切感,并有利于主人公抒发感情。 一八四〇年至一八九〇年,是德语文学史上的所谓诗意现实主义(Poetischer Realismus)时期。这个时期的许多德语作家,包括施笃姆在内,在前既不同于着意描写人生的“夜的方面”的浪漫派,也不同于以“倾向文学”为标榜的青年德意志派,在后同样有别于对社会生活进行琐碎而机械地摹写的自然主义者。他们面向人生和现实,但由于受着德国社会发展迟缓和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乏力的局限,他们大多数只能客观反映自己所接触到的那一部分现实,有意无意地回避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力图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发掘出所谓诗意,而缺少远大的眼光和抱负。按照当时一些理论家的主张,即使在极其贫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个个富于诗意的因素或瞬息(einzelne Momente von poetischem Interesse)。作家就应将注意力限制和集中于这些因素和瞬息上,从而再现平庸的社会现象中的某个诗意的方面(eine poetische Seite)。
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这些主张,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多数回避了时代和社会的重大斗争,接触生活的面相对的狭窄,但在局部上却不都缺乏反映现实的深度,而且在写作艺术方面刻意求工,因此富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大多擅长于写抒情诗和中短篇小说(Novelle),而以后者的成就更为突出。在德语中短篇小说的发展史上,此时形成了一个空前的高峰。作为当时兴起于整个欧洲的现实主义潮流中的一个小支脉,德国诗意现实主义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特长和成就,产生了像凯勒、施笃姆、冯塔纳等一些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写到此,我们自然会提出问题:施笃姆的小说具体地讲有哪些特点?它们之成为佳作,长期以来受到各国读者喜爱,所凭借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根据作家的境遇变迁和思想发展,我们一般将他的小说创作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但是,在这三个时期之间,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特点却非常明显。
先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多数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家一样,施笃姆在创作中也有意无意地回避时代与社会的重大斗争,而致力于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去寻找所谓诗意。他的小说写的大多是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主人公也不外乎市民、大学生、手工匠人、农民以及城乡中小资产者这样一些普通人。
我们过去评介施笃姆,几乎都无例外地将他的作品“多半局限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围内,没有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判定为作家的缺点,并以此为依据,草率匆忙地得出施笃姆的作品不够深刻、不够经典的结论。中外文学史的无数事例证明,这样做是不正确的;须知作品是否深刻、经典,并不取决于作家写什么,而取决于怎样写。在对施笃姆的主要作品及其流传情况作比较认真的研究之后,笔者相反认为,他大多写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这一类题材,也许倒恰恰是他获得众多读者喜爱的原因。这类题材固然平凡,但为读者熟悉,因此不易写好;但是只要写好了,就能打动各个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因为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毋庸讳言具有超时代、越国界的普遍意义,易于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而整个看来,施笃姆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在反映社会人生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笔者这样讲有以下两点理由:一,施笃姆以恋爱、婚姻和家庭题材,写出了社会变迁,反映了时代风貌。这在那些有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的代表作,如《茵梦湖》、《在大学里》、《木偶戏子波勒》、《基尔希父子》、《双影人》和《白马骑者》中,是十分清楚的。它们要么反映了在封建宗法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人与人关系的转变,要么写出了新旧思想的斗争。也正因此,这类作品过去比较受我们重视。二,即使在一些方面看似仅仅写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的作品中,施笃姆也对伦理、道德以及人生意义和家庭教育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赋予了作品以较为丰富的内涵。这类作品,如《迟开的蔷薇》、《燕语》、《三色继母花》、《一位默不作声的音乐家》和《忏悔》等,同样也有深刻的意义。除去上述两类小说,施笃姆的的确确也写过一些仅仅只能算是生活场景速写的小短篇。但整个而论,他的创作实在是很好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社会,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的社会风貌;他的一篇篇杰作,不啻一幅幅德国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时期的精彩风情画。过去,我们常常嫌它们的情调低沉、灰暗,但这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所必然造成的,正好反映了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和一般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我们没有理由以今天的标准去苛求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德国作家。 施笃姆怎么能够将小说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呢?
除了他本身是一位抒情诗人,有着诗人的禀赋,因而笔端常常流露出充沛热烈的情感外,笔者以为还有以下原因:施笃姆常常写的都是自身经历,即他自己所能接触到的那一部分现实。例如,《茵梦湖》中的伊莉莎白和《她来自大洋彼岸》中的燕妮,都是他年轻时所热恋过的一个叫贝尔塔的姑娘的化身;而《一位默不作声的音乐家》,拿施笃姆自己的话来讲,更“产生于我自己心灵的最神圣的深处,这默默无声的乐师便是我疼爱的儿子……”再则,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在北海之滨,那在不少小说(如《燕语》、《双影人》)中都洋溢着恋乡之情,正是热爱故土并曾长期流落他乡的施笃姆本人心境的写照。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施笃姆的成功之作无不写得情深意切,诗意也便油然而生。
施笃姆1817年9月14日生于当时处于丹麦统治下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濒临北海的小城胡苏姆。祖上世代务农,父亲是律师。1837年进入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故乡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开始搜集整理家乡的民歌、格言、传说和童话,并创作了一些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抒情诗。184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玛尔特和她的表》。对于1848年席卷德国和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持旁观态度,但关注同年爆发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人民反抗丹麦统治的斗争。这个时期他也突破了个人和家庭的狭小圈子,创作了一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作品。如抒情诗《1848年复活节》、《在1850年秋天》和《离别》(1853),短篇小说《一片绿叶》(1853)等。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茵梦湖》,为施托姆赢得了小说家的声誉。
185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人民起义失败,施托姆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资格,不得不离开故乡。先在波茨坦当了3年法院义务推事,全靠父亲资助和自己写作的报酬维持全家生活。1856年迁居海利根施塔特,获得县法官的职务。施托姆在普鲁士整整过了10年流亡生活,对容克贵族统治下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有深刻认识,创作中明显地增加了现实主义因素。这期间,结识著名作家艾兴多尔夫、默里克、冯塔纳和海泽等,并写出了中篇小说《在大学里》(1863)等作品。
1864年,丹麦人被逐走,施托姆回到故乡,任行政长官。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并入普鲁士后,他改任胡苏姆法院的法官。施托姆具有地方民主主义思想,认为“贵族(与教会一样)是民族血管里的毒素”,对“无耻的容克统治”和“俾斯麦的强盗政策”极其不满。他逐渐退出政治生活,1880年移居哈德马尔申村,潜心从事写作。1888年7月4日逝世。
在平凡的现实中发掘出诗意
但同样重要,是施笃姆努力实践了在平凡的现实中发掘出诗意的主张,并坚信作家只要有足够的功力,用中、短篇小说这种形式也能创造出“最高的诗意”。因此,他一生致力于中、短篇的创作,而谢绝朋友的劝诱,没有写任何长篇。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写的常常是善良的人,平凡而普通的人;写的常常是他们的美好的情感,诸如爱情、友谊以及对故乡家园的思念和热爱等等。可也正由于平凡、普通,我们读来便感到熟悉、亲切;正由于善良、美好,我们不知不觉便会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之施笃姆确实功力深厚,我们每读完他的一篇杰作,心中自然便会涌起那种读完一首好诗后的微醺乃至陶醉的感觉来。 上述种种,便使得施笃姆的成功之作充满了诗情画意,诗意盎然。总之,施笃姆不愧为德语文学中独有的所谓诗意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的的确确可以称之为诗意小说。在德语中、短篇小说乃至世界中、短篇小说之林中,施笃姆的作品自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正因为有这些特色,它们过去得以流传,今天仍然受到重视。

热点内容
免费言情小说男主叫萧逸承 发布:2025-04-01 13:46:20 浏览:37
女主重生80年代的小说 发布:2025-04-01 13:42:16 浏览:69
欲擒故纵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01 13:41:58 浏览:925
混都市小说广告视频 发布:2025-04-01 13:40:29 浏览:771
纳兰舒最新小说 发布:2025-04-01 13:24:33 浏览:314
女帝重生师妹小说 发布:2025-04-01 13:23:54 浏览:269
像聊斋一样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4-01 13:12:23 浏览:450
重生玄门女相师免费小说 发布:2025-04-01 13:12:06 浏览:522
都市小说ktv男主救女主 发布:2025-04-01 13:10:52 浏览:390
安念战司御全文免费小说 发布:2025-04-01 13:10:42 浏览: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