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郁达夫的主要短篇小说有

郁达夫的主要短篇小说有

发布时间: 2025-04-01 07:57:56

Ⅰ 郁达夫代表作小说有哪些

【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沉沦》、《茑萝集》、《小说论》,《日记九种》、《空虚》、《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闲书》等。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主编《创造季刊》、《洪水》等文学刊物。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杂志,1930年参加左联。郁达夫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在小说、散文、旧体诗词及评论方面都有佳作。同时,郁达夫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Ⅱ 郁达夫的《沉沦》讲的是什么

郁达夫的《沉沦》主要描绘了一位留日青年在性需求与变态心理方面的挣扎。这位青年的“沉沦”不仅仅是个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更是对当时社会病态环境的深刻反映。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病态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表现出明显的反帝反封建倾向。

郁达夫以自己的经历和心情为线索,构建了小说的叙事框架。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沉沦》中的“零余者”形象,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系列。这些人物大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压迫和精神困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零余者”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对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描绘,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反思。这些人物在社会中感到的孤独、困惑和无力感,以及他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都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些形象,郁达夫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展现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沉沦》中的主人公,作为“零余者”之一,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的性需求与变态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年轻人的迷茫与困惑。这些心理状态,不仅是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灵造成的深刻影响。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郁达夫在《沉沦》中,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同情。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揭示了病态社会对个人心灵的摧残。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绘,更是对整个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些形象,郁达夫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展现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Ⅲ 郁达夫著作书目

郁达夫先生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涵盖了短篇小说、散文、理论、戏剧和诗歌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他的主要著作书目:


1921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在泰东出版。同年,还有《血泪》,原载于《时事新报·学灯》。1923年,泰东发行了小说散文合集《茑萝集》。1926年,郁达夫的理论著作《小说论》和《戏剧论》分别在光华和商务出版。1927年,他的作品《寒灰集》作为《达夫全集》的第一卷在创造社问世,同时还出版了《文学概说》和《日记九种》。北新在1927年至1933年间陆续发行了多部作品集,如《鸡肋集》、《过去集》、《孤独者的愁哀》和《迷羊》等。


1928年至1933年,郁达夫的创作进一步扩展,小说如《在寒风里》、《薇蕨集》和《她是一个弱女子》等相继出版,散文集如《仟余集》和《达夫自选集》也相继问世。他的作品集在《达夫全集》中也得到了编纂,如《奇零集》、《敝帚集》等,同时还有《达夫代表作》和《在寒风里》的双语版本。


1936年以后,郁达夫的作品集更加广泛,包括《达夫散文集》、《我的忏悔》、《藤十郎的恋》等,以及他的文集和诗词集。他的散文集《浙东景物纪略》和《屐痕处处》在1933年至1934年间出版,而他的日记和游记集则在1935年至1948年间陆续发行。此外,他的作品还被编入了选集和教材,如《故都的秋》等。


郁达夫的代表作包括中篇小说《出奔》和《她是一个弱女子》,以及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和《银灰色的死》。他的诗词作品也在后期的集子中有所收录。


总的来说,郁达夫的著作书目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记录了他创作生涯的历程。这些作品在不同年份和出版社的出版,反映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广泛贡献和深远影响。
(3)郁达夫的主要短篇小说有扩展阅读

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Ⅳ 请问《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春风沉醉的晚上那篇),必定采纳或感谢。人人都可以答,拜托

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由于在沪上赋闲,只得租住在亭子间,支付微薄的租金,平日里靠写稿赚点小钱维持生计。

“我”的邻居是个女工,叫陈四妹,她的工作很辛苦,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曾向“我”诉说老板的刻薄和产品的低劣,建议“我”不要买她们厂的东西。

“我”的作品发表了,赚了点稿费,“我”兴奋地买了些水果自慰,想到了她,也给她送去一些。没想到她以为“我”平日不出户,钱得来不明不白,还提醒“我”不要干有违良心的事,“我”向她说明钱的来历,她才放心,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水果。

“我”走出房门,看着“春风沉醉的晚上”,突然有着轻松舒适的感觉。

这就是《春风沉醉的晚上》全文的主要内容,这篇作品塑造了一个普通女工——陈四妹的形象,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人物形象,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Ⅳ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1945),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896年12月7日生。父郁士贤曾为塾师兼中医,后在富阳县衙当小职员。郁达夫3岁丧父,家道衰贫。7岁开始在家乡受启蒙教育,继到嘉兴、杭州等地求学。1913年即随长兄郁华赴日本学习,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郁达夫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小说、戏曲,对中国古典诗文和小说戏曲有浓厚兴趣,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广泛涉猎了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从而促使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23年又完成第2本小说集《茑萝集》。两部小说的出版,震惊了国内文坛。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的编辑工作,并先后在安庆政法学校、北京大学任教。1925年又到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课。1926年3月,同郭沫若赴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同年12月回上海编辑《洪水》半月刊和《创造月刊》,并主持创造社出版部事务。这时郁达夫的思想比较激进。1927年 1月,他在《洪水》半月刊上发表《广州事情》一文,揭露广州政府的窳败。3月,又发表《在方向转换的途中》一文,认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全民众的要求解放运动","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实现",并敏锐地感到隐藏在革命阵营内部的叛卖革命的危机,指出"足以破坏我们目下革命运动的最大危险",是"封建时代遗下来的英雄主义"。由于《广州事情》一文的发表,引起创造社内部的不同意见,复因整顿创造社出版部事务所产生的纠纷,郁达夫于1927年 8月脱离创造社。同年秋,参加革命政论性刊物《民众》的编辑工作。1928年 6月,郁达夫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又主编《大众文艺》,并与钱杏□一起为中国革命济难会编辑文艺性半月刊《白华》。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郁达夫是发起人之一;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又加入宋庆龄、蔡元培主持的民权保障同盟。在蒋介石政府白色恐怖威慑下,同年4月他举家由上海移居杭州,过着流连山水的隐居生活,政治上一度表现消沉。1936年 2月,就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又振作起来,重新投入时代的洪流,1936年冬应日本各社团及学校之聘去东京讲学,向日本朝野人士力陈侵华之非计;并专程探望亡命日本已近10年的郭沫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奔赴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末,由于国内政治气氛的逐渐逆转及家庭发生变故,客居南洋,在新加坡任《星州日报》副刊编辑,并任《华侨周报》主编,在海外坚持进行抗战宣传工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华侨文化界的抗日工作。日军逼近新加坡后,撤退到荷属小岛石叻班让,后又辗转到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在该地以办酒厂为掩护,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为占领印尼的日军胁迫,到武吉丁宜日本宪兵部当翻译约达7、8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印尼人民和华侨,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后,在9月17日被日本宪兵部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近郊荒野中。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期作品反映了中国留日学生身在异乡的屈辱生活,以及回国后又遭到社会歧视,为个人生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境遇,深刻描写了当时青年处于军阀统治下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理。《沉沦》、《茫茫夜》、《茑萝行》以及《采石矶》等小说问世后,引起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这些创作虽然充满感伤情调和变态性心理的描写,当时被认为有"颓废派"的倾向,但总的说来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他在思想上、创作上受到卢梭、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等影响,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在倾诉对旧社会的反抗情绪以及反映青春期的苦闷心理方面,充满大胆的自我暴露手法和浓厚的抒情色彩,使他在小说创作上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突出代表,并且为一些后起的作家所仿效,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影响,在20年代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艺术流派。1923到1927年间,他还写了《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和《微雪的早晨》等自己认为"多少带有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的小说。但在参加进步的文学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仍然在1927年写了《过去》、《迷羊》等刻画病态心理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1932年发表了《她是一个弱女子》(后改名《饶了她》),小说反映了从"五四"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1931年日军在上海发动淞沪战争期间,在社会大变动中的三个女性知识分子的分化和遭遇,并控诉了日军侵华的罪行;同年末又发表了在思想上艺术上最具有他晚期创作特色的小说《迟桂花》。以后,除在1935年发表最后一篇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小说《出奔》外,他主要以写作游记、随笔等散文小品为主,如《钓台的春昼》、《移家琐记》及《寂寞的春潮》等,以闲适的笔调寄托自己感时忧国的心情。和小说一样,他的散文表现出直抒胸臆的率真,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很有艺术魅力。晚年则主要写旧体诗抒发爱国的情感,其中《毁家诗纪》、《离乱杂诗》曾被海内外文坛传诵。在新文学作家中,他是以擅长写作旧体诗著称的。郁达夫文如其人,他的充满浪漫主义感伤色彩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既反映了他本人坎坷的生活道路和曲折的创作历程,也表现出"五四"以来一个复杂而不平常的现代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对读者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郭沫若曾指出:"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又同意李初梨所说,"达夫是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并把郁达夫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概括为"卑以自牧"(《论郁达夫》、《再谈郁达夫》)。郁达夫才华洋溢,具有浓厚的诗人气质。虽身为"五四"新文学健将,思想上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但在文学创作上接受了不少19世纪末欧洲文学的影响,本人又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深深沾染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如阮籍、刘伶等竹林七贤那种"放浪形骸之外"的处世态度。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因此包含着深刻的矛盾。他的全部著作反映了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富有才能、力求进步的知识分子艰苦的思想历程,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的苦闷心理和关于人性解放的强烈的呼声。胡愈之曾对他作了这样的评价:"他的伟大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1928年起,郁达夫曾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全集》包括《寒灰集》、《鸡肋集》、《过去集》、《奇零集》、《敝帚集》、《薇蕨集》、《断线集》,加上《忏余集》共 8卷。还有《日记九种》、《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达夫自选集》、《达夫所译短篇集》、《徒然草》(所译日本兼好法师的随笔集之片断)、《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及《闲书》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长兄郁华(在日军占领上海时期为日伪杀害)均被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事业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1981年起广州花城出版社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了《郁达夫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则出版了他在国内外大部分尚未公开发表过的《郁达夫诗词抄》。198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郁达夫研究资料》2卷。在日本,则出版了有关郁达夫的资料性专著《郁达夫集》(上、下)等。

热点内容
穷老人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02 17:03:07 浏览:194
短篇小说脚本 发布:2025-04-02 16:58:49 浏览:582
朱元璋碽妃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02 16:57:59 浏览:674
秘密电视剧破案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02 16:57:17 浏览:581
男主是魔帝女主重生的小说 发布:2025-04-02 16:55:03 浏览:802
都市肉戏多十几个女主小说 发布:2025-04-02 16:54:54 浏览:236
菊爆小说总裁 发布:2025-04-02 16:49:09 浏览:946
甜蜜点小说结局 发布:2025-04-02 16:41:17 浏览:944
小说无敌兵王在都市txt下载 发布:2025-04-02 16:40:40 浏览:509
姓殷的男主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02 16:40:17 浏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