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干事小说短篇

干事小说短篇

发布时间: 2025-04-23 20:55:54

『壹』 《江灏·纸床》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江灏·纸床》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江灏,女,1958年9月生于山东青岛市。1965年起在青岛读小学、中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1976年在山东招远县应征入伍。1979年提干,1981年从济南军区145医院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3年毕业后返原单位先后任护士、军医等职。1984年写了一篇名《微笑》的稿子,两个月后,被标为散文发表在济南军区《前卫报》副刊上。1985年5月又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女大十八变》。1987年,散文《女护士》获全军建军六十周年征文奖。同年调入济南军区后勤部十分部宣传科任专职新闻干事。在完成大量的新闻、摄影稿件的同时,采写了长篇报告文学《阳间、阳间》,先后发表在《报告文学》1987年7期和《花城》1988年5期。并由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书。1988年又转写小说。中篇小说《纸床》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并获得《小说月报》第三届优秀作品百花奖。1988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文艺理论研究生班,同年转业到青岛出版局《公共关系导报》任编辑、记者。在工作和攻读学位的同时,又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我是谁》(青年文学1990年1期)《谢谢你常记得我》(天津文学1991年1期)《暮色》(时代文学1991年2期)。

作品概要 大年三十,向小米得知她女儿的白血球已经上升到28万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向小米知道女儿的白血病已不可能治愈了,她伤心的泪水不禁潸然而下。这天,正好下着大雪,虽然学校分了六斤馒头和四斤带鱼作为过年的年货,但她根本没有心思过这个年,她一心要解决的是要给女儿找到能放一张床的位置。因为她的住房太狭小了,只有七平方米。女儿现在已经16岁了,仍然和父母住在一张床上,成熟的女儿一直想单独有一张床,可是一直没能实现。就连女儿病危的时候,她仍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妈妈,我不要营养药,我只要一张床”。向小米很内疚,现在她无论如何也要给女儿解决这张床。她节衣缩食,用60元钱买了一坨对虾,同时写了一份要求分房的申请,冒着大雪要给主管分房的赵副局长送去。向小米和阿虎结婚的时候就是七平方米的住房。新婚床是一个单人床加一块木板搭成的,相当于正式双人床的四分之三。向小米虽然是模范教师,但她从小学教师升到中学任教的时候,仍然没有解决房子问题,学校仅仅告诉她研究研究。当时向小米一心扑在教学上,也没有精力去解决住房问题,夫妻二人和孩子就一直住在那张所谓的床上。为了让向小米睡得好一些,丈夫常常睡的很晚,还常常向左弯曲着身体,用胳膊支撑着身体的全部重量,结果落下了胳膊麻木的毛病。为了报考师范学院,丈夫不得不到学校里复习功课,甚至在那里住宿,向小米按照平面几何的想象安排房内的布局,仍无法腾出一块地面为女儿安一张床。女儿逐渐长大了,向小米担心女儿会发现大人之间的秘密,索性不与丈夫过夫妻生活。有一次,她和丈夫在地上偷情般地作了一次,结果还是被女儿发现了。丈夫觉得简直是无地自容,为此,丈夫得了人为的阳萎。生活的贫困,住房环境的恶劣,使女儿的发育很不正常。女儿得了白血病,医药费和营养费又加剧了生活的困难,但向小米决心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女儿的病。可是房子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女儿最起码的要求——一张床——成了她巨大的心理负担。听说学校里买了5套房子,可向小米觉得自己是一个模范教师,不便先伸手要房。听说某某工厂正在盖职工住宅,那里也需要搞文学的,向小米的丈夫宁可丢掉自己的专业,借了100块钱买了一斤海参,找到那个工厂的厂长,要求到这个工厂工作。可这个厂长格外识货,隔着透明的包装纸,看到那一包海参不过是60个头的,便使劲地甩到门外。解决住房问题再次成为泡影。女儿的生理发育越来越受到疾病的影响。已经步入少女的女儿仍然没有月经, *** 也是平平的,有的发育良好的女孩子常拿她开玩笑,女儿感到很悲伤。女儿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有一张床。女儿有那么多的幻想,想象在自己的床上摆上小狗和小猫,在自己的床上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女儿这点儿小小的幻想,向小米夫妇仍无法实现。为此,夫妇间的矛盾也激化了。听说教育局又买了一部分房子,有名有姓的都有希望,但仍然没有向小米,丈夫向她吼叫了,“你是模范教师,应该去校长那儿问问,不能再放过这个机会了。”恰好这时校长有赖于向小米的帮助,说教育局的领导要观摹一部分教师的课,请向小米讲的好一些。向小米觉得自己很被校长看重,她希望校长能主动地谈谈房子问题,可校长却另有问题。原来,向小米有个学生外号叫疙瘩豆,智商低,学习差,可他的父亲却是个庸俗不堪的暴发户,企图用他的金钱承包向小米的知识,让向小米当他儿子的家庭教师,被向小米严辞拒绝了。而校长竟然认为她答应了这件事,批评她当家庭教师赚外块。向小米再也难以忍受这种不公的待遇,终于在女儿的病床前写了这份要求分房的申请,再提上这坨对虾,怀着一种屈辱感走进赵副局长家。不料,赵副局长家宾客盈门,都是要求分房的,所送的礼品数不胜数,能装300斤货物的冰柜都装不下。她这一小坨对虾根本就拿不出手。而赵副局长对她要求分房却很反感,说有人反映她当家庭教师赚外块的事,让她注意影响,并告诫她,模范教师不能带头争待遇。她感到委屈,终于发作了,她自己都感到吃惊,一贯斯文的她简直一个泼妇的形象,她把赵副局长的门摔得山响,头也不回地下了楼梯。她甚至后悔不如让那个暴发户承包下她的知识,挣了钱用高价租房,那样也会有女儿的一张床。转而她又为有这种卑劣的念头而羞愧起来。这个三十晚上,女儿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为了让女儿过好最后一个年,丈夫把女儿接到家里,夫妻俩在屋里搞了个天翻地覆,把所有的东西都堆到桌子上,非要给女儿折腾出一张床来,夫妻俩想把原来他们睡了20年的床一分为二,把一个完整的床给女儿,可女儿不忍心让父母为她的一张床操心,借口要用桌子而劝止了父母。这个桌子也仅有一个抽屉是属于女儿的,女儿在这个抽屉里拿出了一叠叠的奖状,最后拿出一个小纸包,躲在门后拆开来。原来是一件粉红色的小乳罩,她拿着小乳罩在胸前比划一阵,又悄悄放回抽屉。午夜后,女儿终于支撑不住倒在床上,倒在和爸爸妈妈共有的那张床上,眼睛注视着床下的父母睡去了,永远地睡去了……女儿火化以后,向小米拿出那份要求分房的申请,慢慢地、仔细地叠了起来,叠成了一架纸床,放在女儿骨灰盒的下面,女儿到了阴间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张床。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凄苦悲凉的人生挽歌。从作品的第一句话开头,直到最后一句结尾,一位尚未成熟的少女步履艰难地走完了阴沉忧郁的生命之途,一直没能找到自己在人世间立足的位置,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仍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小说中少女的人生之途并非由少女本身,而是由少女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为其走完的,这是这篇小说的独具匠心之处。如果浅尝辄止,也许会认为这是少女的母亲——模范教师向小米的悲剧。不错,这是她的悲剧。她一家三口住在只有七平方米的小屋里,为了回避渐渐长大的女儿耳目,具有古典美德的她甚至不得不扼杀人的最原始的欲望,以至造成丈夫人为的“阳萎”。女儿在郁闷的环境里,发育不全,以至患上白血病。她对父母唯一的要求就是有一张堪于独处的床。为了这一张床的位置,她夫妻二人东奔西走,求告无门。她的丈夫不得不放弃刚学到的专业而去“跳槽”,可又无钱买礼物当敲门砖。丈夫狠心借了100元钱买了一斤海参给接受单位的厂长送去,那厂长因为是“60个头的”而“使劲地摔出了门外”。她本人是模范教师,校长慷慨答应分房优先,却又必须经过局里“最后定盘子”,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以往的事实证明,公事公办成功的可能性极少,“现在的事都兴先打基础”,她知道,“基础与钞票同等价值”,于是,她又用了63元买回一坨对虾,怀着屈辱感走进赵副局长的家,才发现赵家宾客盈门,都是送礼要求分房的,赵家一个新的大冰柜足以冻300斤货物,赵妻仍觉不够,那位副局长不得不答应妻子“再想别的办法”,她的那一坨小对虾在琳琅满目的礼物面前根本拿不出手去。而赵副局长根本无意分房给她,因为有位电工也想要房子,“不给房子就停电”。何况有人写信到局里,反映她给自己的学生当家庭教师,赚外块。赵副局长告诫她“要注意影响,模范教师不能带头争待遇”。这位副局长的官僚主义态度,使她终于心灰意冷。这位最听话、最斯文、最善良、最有爱心、最讲职业道德的女教师终于发怒了,“简直一个泼妇的形象”,她甚至后悔不如让那位庸俗不堪的 “倒爷”“承包了她的知识,挣了钱,高价租房也有了女儿的一张床”。转瞬,她又为自己产生这样卑劣的念头而羞愧……如果说这是悲剧,这确实是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特色的悲剧。在这方面,作者无疑获得了耐人寻味的成功。但这位女教师的悲剧是以其女儿的悲剧为依托的。如果说,教师的悲剧仅仅反映了社会的某个层面,那么,孩子的悲剧就具有更普遍的社会性。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使幼小的心灵和肌体都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害。作品在结尾的时候,少女的母亲用要求分房的申请书叠成一架纸床,放在了女儿骨灰盒的下面,这不但催人泪下,也给读者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索。人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吗?为什么还有如此这般的悲惨人生?作品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来说,也不是一篇小说所能回答的。作品只是以读者所比较熟悉的一个生活侧面,给严密的社会肌体割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剥离出有限的几根神经,让读者去梳理。读者在字里行间自会认识到,这个悲剧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肌体的坏死,而恰恰意味着整个社会肌体在发育过程中有待于输入新的养分。不可讳言,我们的社会经济还相当落后,正像一个贫穷而缺氧的人,没有资金去吮吸纯氧,必须长期地大口地吞咽已经污染的空气,在补充了氧气的同时也不可免地伤害了身体。党和 *** 在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方面已经和正在作着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面貌的彻底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社会分配的不合理,不但造成贫富失衡状态,也造成价值观念的蜕变和人际关系和恶化。这或许是造成这个悲剧的最现实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吧。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作者的意图或许是以这个少女和其母亲的悲剧,引起社会各阶层的警觉,这无疑带有警世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整个作品戚戚惨惨悲悲切切一路写来,几乎无一孔亮光,满足于读者以泪洗面,甚至与作品中的女教师一样心灰意冷,这不能不说是作品消极的一面。

『贰』 莫言的10部最经典作品

莫言的10部最经典作品:《檀香刑》、《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 。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 。

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 。

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 。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叁』 莫言的代表作是什么

莫言代表作: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酒国》 《透明的红萝卜》 《食草家族》 《白棉花》《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战友重逢》 《蛙》

拓展资料:

作品特点:

莫言总喜欢把人写成妖魔,下笔极其血腥残忍,穷凶极恶屎尿横流极尽渲染之能事,中国作家里没谁比他更擅长写杀戮写酷刑,他把变态升华成了美学,字里行间透着血腥和疯狂。 莫言说他受日本文学影响很大,事实正是如此,作品里总是影影绰绰闪动日本美学的魅影。莫言喜欢大篇幅写景,写景中肆无忌惮的使用通感,用混乱的色彩进行渲染,叫人看着触目惊心。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是中国文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创作特色:

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

1987年莫言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的中篇小说《欢乐》曾引起文坛较大争议,由于小说中赤裸裸的描写和“那些超时空的变换,那些人称的跳跃,那些几乎是不加节制的意识流”,令当时很多保守派文人无法接受,《欢乐》也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对象。

当时《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刘心武遭到停职检查。1996年余华重提这篇小说,特意撰文支持莫言,他在《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一文中说,莫言对事物赤裸裸的描写激怒了那些批判者,而他却因为这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而流下了眼泪。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后,引起美国文坛不小回响。美国评论家认为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莫言的大多数作品,令人回想起了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的一句话——现实即是讽刺。

莫言的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经常被拿来与《变形记》作比较。他的《小说九段》也被认为是卡夫卡式的荒诞寓言。西班牙凯拉斯出版社创始人安赫尔·费尔南德斯曾说,莫言的文学作品令人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说,莫言的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

代表作品简介:

莫言的代表著作以小说为主,包括短篇、中篇还有长篇。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丰乳肥臀》:讴歌生命意义和伟大母性

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

《生死疲劳》: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肆』 作家莫言简介

1、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莫言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暂露文学天赋。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3、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2011年,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2019年,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伍』 莫言的简介和作品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作品的兴起充满了“怀旧”和“怨恨”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主观感受世界,空虚的叙事,陌生化的处理,以及神秘超越的客体世界,具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长篇小说有:《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食草家族》 ,《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 》等。

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透明的红萝卜》等。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国家的文字。

(5)干事小说短篇扩展阅读: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名气大涨。其实,早在先前,就有很多人评价过莫言,如余华说道:“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其实莫言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1981年,结婚两年后,女儿管笑笑出生。

莫言不仅文学方面造诣深厚,在书法方面也是有所建树。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博物馆展览,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了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

热点内容
总裁我们不熟小说全文 发布:2025-04-24 02:05:43 浏览:861
乔妹重生记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4-24 01:41:18 浏览:495
重生二战小说龙空 发布:2025-04-24 01:39:51 浏览:527
老婆我爱你的短篇小说 发布:2025-04-24 01:33:03 浏览:250
重生肉很宠的小说沐心 发布:2025-04-24 01:20:06 浏览:614
最好的短篇小小说 发布:2025-04-24 01:17:56 浏览:265
魔法师十大经典小说 发布:2025-04-24 01:15:36 浏览:776
经典短篇小说集国外篇 发布:2025-04-24 00:52:58 浏览:275
最强系统瞬间满级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4-24 00:39:13 浏览:533
都市极品玄医小说下载 发布:2025-04-24 00:34:06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