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余华
⑴ 余华的短篇小说《命中注定》想表达什么
余华的短篇小说《命中注定》想表达的是:
不是爱情那就是友情,相遇是缘,相识是份,相知是感。诸多林林总总,总总林林,就是一种宿命,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一切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是余华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里。
故事剧情有些惊悚,看完后我的后背凉凉的,三十年前陈雷的救命声音和现在陈雷的死交相呼应,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如果你和我这样想,我觉得还不够深刻,毕竟这是一部先锋小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掀起了一股先锋文学热,代表人物残雪、格非、余华、莫言等等,虽然我对先锋文学没有研究,但是我知道,这类型的作品都比较难懂,里面含有大量的隐喻手法和象征主义,比如这篇《命中注定》。
(1)短篇小说余华扩展阅读:
短篇小说《命中注定》的观后感:
故事中很多的描写似乎都与主线无关,比如陈雷死后遍布镇上的布告、中间插叙刘冬生与陈雷的照面、大篇幅描写刘冬生与陈雷小时候被家人关在家里的故事。
何谓命中注定?中国人信命,我们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谓的一切万物,都有命数,你不管怎样,到了那个时间,你就应该做什么,或发生什么。
⑵ 读书笔记:《空中爆炸》(余华短篇小说)
【时间】2022年6月5日
【类型】短篇小说
【国别】中国
【作者】余华
【故事梗概】
八月炎热的一个晚上,我和妻子正在草席上看电视,我的朋友唐早晨敲开了我的房门。原来,作为花花公子的唐早晨勾引了一个有夫之妇,人家丈夫找上门来,正坐在唐早晨家楼下。唐早晨不敢回家,特地跑来找我,想让我和他一起回家。我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教育了唐早晨一通,然后同意我和唐早晨出去,并嘱咐我“早去早回”。
从我家里出来后,顺路我们又邀约了好朋友李树海、方宏、陈立达等三人,一起向唐早晨家走去。
在路过一家商店时,我们停了下来,喝起了冰镇饮料,然后一边商量怎样帮唐早晨对付那个男人。出乎意料的是,唐早晨却和一个正在和饮料的漂亮姑娘暗送秋波,等那姑娘走出商店,唐早晨也跟着那姑娘走了,对我们几个朋友不管不顾,气得我们几人说“以后打死再也不管唐早晨的烂事了”。
唐早晨走了,我们几个朋友想起我们自从各人结婚后,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聚会,于是,我们提议不忙回家,先到商店对面的小酒店。我们喝起了酒,回忆起了单身时候的事情,我们想起我们唱着歌在大街上没完没了地走;我们对着那些漂亮姑娘说着下流的话;我们将街上的路灯一个一个地消灭掉;我们在深更半夜去敲响一扇扇的门,等他们起床开门时,我们已经逃之夭夭;我们把自己关在门窗紧闭的屋子里,使劲地抽烟,让烟雾越来越浓,直到看不清对方的脸。我们还想起我们把一个空啤酒瓶扔到天空,然后又用另一个空啤酒抛起,让两个瓶子在空中相撞,碎玻璃四处飘散,我们管它叫“空中爆炸”。
【我的感悟】
这篇小说的主题其实是回忆年轻人之间单纯而又荒唐任性的友谊,这种友谊因为各自成家后不复存在。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人生经历,不能给它贴“对与错”的标签,它就是经历。同样,结婚成家后的人生多了对家庭、对爱人、对孩子的责任,人生目标中心发生了转移,自然不能象未婚时那样随心所欲,所以也不能它贴“对与错”的标签,这也是人生一段经历。
【精彩片段】
1、可是我不满现实,我结婚以后就开始不满现实了,我嘴里骂骂咧咧,手指敲打着遥控器,将电视屏幕变成一道道的闪电,让自己年轻的眼睛去一阵阵地老眼昏花。我咒骂夏天的炎热,我咒骂电视里的节目,我咒骂嘎嘎作响的破电扇,我咒骂刚刚吃过的晚餐,我咒骂晾在阳台上的短裤……
2、我和她坐在一起,我说什么样的脏话,做什么样的坏事,她都能心安理得。要是我走出这间屋子,我离开了她,她就不会这样了,她会感到不安,她会不高兴,她会喊叫和指责我,然后就是伤心和流泪了。
3、我的朋友唐早晨敲响了我的屋门,他用手指,用拳头,用脚,可能还用上了膝盖,总之我的屋门响成了一片。这时候我像是听到了嘹亮军号和公鸡报晓一样,我从地上腾地站起,将门打开,看到了有一年多没见的唐早晨。
4、他把我们从家里叫出来,让我们走得汗流浃背,让我们保护他回家,他自己却忘记了这一切,把我们扔在一家商店的门前,不辞而别了。
5、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过去,回忆着那些没有女人来打扰的日子。那时候是多么美好,我们唱着歌在大街上没完没了地走;我们对着那些漂亮姑娘说着下流的话;我们将街上的路灯一个一个地消灭掉;我们在深更半夜去敲响一扇扇的门,等他们起床开门时,我们已经逃之夭夭;我们把自己关在门窗紧闭的屋子里,使劲地抽烟,让烟雾越来越浓,直到看不清对方的脸。
6、我们还把所有的钱都凑起来,全部买了啤酒,我们将一个喝空了的酒瓶扔向天空,然后又将另一个空酒瓶扔上去,让两个酒瓶在空中相撞,在空中破碎,让碎玻璃像冰雹一样掉下来。我们把这种游戏叫作空中爆炸。(20220605)
⑶ 如何评价余华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余华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评价: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在《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情节主要围绕傻子来发和狗展开;小说叙述了一个命运多舛的小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常常因为“名字”陷入思想困境或者魔咒。故事的最后大家都知道了来发的真名,但是来发却因此失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狗,最后暗自决定永远放弃了别人叫他名字的权利!
当知道的自己是自己的时候,却不能掌控别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评价,这便是灾难和悲剧。小说来发总是被他人嘲笑和随意的使唤称呼,文章以“来发”为叙述视角展开叙述,在这个叙述视角下翘鼻子和许阿三还有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药店的陈先生得到了尊称。
作者简介: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是医生,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
余华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叶兆言、苏童等人齐名。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⑷ 余华小说有哪些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短篇小说
余华作品
十 八岁出门远行《北京文学》(1987-1)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北京文学》(1987-5) 死亡叙述《上海文学》(1988-11) 爱情故事《作家》(1989-7) 往事与刑罚《北京文学》(1989-2) 鲜血梅花《人民文学》(1989-3) 两个人的历史《河北文学》(1989-10) 祖先《江南》(1993-1) 命中注定《人民文学》(1993-7)
中篇小说
四月三日事件《收获》 一九八六年《收获》 《灵魂饭》
河边的错误《钟山》 现实一种《北京文学》 世事如烟《收获》 难逃劫数《收获》 古典爱情《北京文学》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钟山》 偶然事件《长城》 夏季台风《钟山》 一个地主的死《钟山》 战栗《花城》
长篇小说
《呼喊与细雨》(《在细雨中呼喊》)《收获》 《活着》《收获》 《许三观卖血记》 《兄弟》 散文 虚伪的作品《上海文论》 川端康成与卡夫卡《外国文学评论》 我,小说,现实《今日先锋》
编辑本段课本(读本)收录情况
1.《许三观过生日》 2.《十八岁出门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