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林斤澜短篇小说集

林斤澜短篇小说集

发布时间: 2022-03-12 11:08:02

① 林斤澜的其人其事


林斤澜1923年出生于温州,1937年开始在粟裕任校长的闽浙抗日干部学校学习,不久便转入温台地区的地下斗争。他和北京文坛的缘分要从1950年起在北京人艺和北京文联工作开始。那时,他担任老舍的助手。“老舍委派他去农村搜集素材,协助采访。他也帮老舍先生誊写材料。”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李青说,当时老舍就非常看好他和汪曾祺。 林斤澜的成名作是发表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姑娘》。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记得,“我17岁时在当兵,正是文学意识萌芽的时候,在连队里一本《人民文学》上看到了这个作品,对我影响非常大。”刘恒说,《台湾姑娘》文笔细致,人物婉约动人,是灵感充沛之作。“这种精确细腻的手法,是林老文学的标志,渐入老迈之后又添了空灵之气,境界便越发旷达了。他的小说和杂文造诣极深,大家开玩笑,说他成精了。”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头像》、“矮凳桥风情系列”等当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代表作的问世,林斤澜被文学界誉为“短篇小说圣手”。他主张小说创作要“无事生非”“空穴来风”(强调小说的虚构性、想象力);“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现实中经常存在的就不要说了,因为有新闻等其他文体来说;如果别人常说,我就不说了,要创造);“以小见大”“小说说小”(强调从小处着眼,强调小说的细节,切入点要小,强调小说艺术的特殊性)。
在北京晚报中,写了一篇《春风》。 甘居文坛边缘固守文人寂寞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斤澜的创作别具一格。早期,他善于在短篇小说中表现深广的社会现实内容。新时期以来,小说潮流更迭变幻,林斤澜不合群、不跟风,坚持独树一帜地进行自己的小说创作。
林斤澜喜欢在创作中进行语言探索。不同风格的语言在他的笔下交融,锻造出简约凝练的语言。《十年十癔》京味较浓,文笔练达,而作为一名温州籍作家,他又把温州话化入文学语言之中。汪曾祺曾评价:“林斤澜不但能说温州话,且深知温州话的美。他把温州话融入文学语言,我以为是成功的。”
人们常把林斤澜与汪曾祺放在一起谈论。两者的创作风格其实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甘居文坛的边缘,固守文人的寂寞,在文学创作中诚挚地继承着中国的文化传统。作家何立伟曾写道:“对上一代作家,(叶)兆言与我有同好,惟特别喜欢汪曾祺老与林斤澜老。他们的作品皆是高品,而且极个人、极风格,少有人能比肩。” 林斤澜爱喝酒,爱喝高度白酒,这点文学圈内无人不知。
在林老家里,有两面格外“饱满”的墙。一面从上到下都是书,一面从上到下都是酒瓶。甚至卫生间的壁灯都是酒瓶形状的。这个家的设计者是林布谷,她也是父亲忠实的酒友之一。
“我上人大新闻系时,老师说得接近生活,让不想和你说话的人能和你聊天。我就跑到街上卖高粱烧酒的柜台边,一边喝一边和老大爷们聊天。”布谷说,父亲发现后来了一句,“回家喝吧,我陪你喝。”于是乎,爷俩几乎天天对酌。“爸爸说,真正的好酒要下到喉咙管,你在那转口才能体会到它的味道。”
林老和朋友聚会,和晚辈谈文学,也都是无酒不成书。好友汪曾祺晚年时医生不让沾酒,可林老还和陈建功一起拉他出来偷偷喝。
因为爱喝酒,进而喜爱收集酒瓶,这个爱好让很多朋友都记在心上,于是“酒瓶给斤澜留着”成了朋友们酒干席散时常说的一句话。刘庆邦本来约定昨天下午去看望林老,没想到晚了一步。“前阵子,我从河南带回一个酒瓶子,还没来得及捎给他,他就走了。
林斤澜一生爱酒。他身体健硕,极少醉酒,善饮在文学界是很出名的。他家中摆放着一整架子的酒瓶,常常与朋友开怀畅饮。很多人和他喝酒交往,但始终不知道他的酒量。陆文夫逝世后,林斤澜曾对程绍国说:“晓声走了,曾祺走了,现在文夫也走了。人说我们是文坛酒中四仙,咳,只剩下一个我了。”而如今,这剩下的一个文坛“酒仙”,也杳然而逝了…… 林斤澜的老乡、作家程绍国曾撰写了一本《林斤澜说》,记录了林斤澜生前的许多故事。林斤澜一生淡泊名利,创作却始终没有搁下。年届八十高龄,依然有文章问世。他的好友曾劝他不要写了,成就已经够了,该是爱惜身体、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是林斤澜放不下手中的笔。
“他并没有真正的‘老’。有的人是从脑袋衰败开始变老的,自大了,落后了,封闭了,守旧了,容不得新人新事物了。林斤澜完全不是这样的老人,他的手一直与青年握着。这样的老人是不多的。”程绍国表示。
何立伟谈及印象中的林斤澜时说道:“林老是个忠厚的长者,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追求他所能达到的文学高度,赢得了青年作家的尊敬。但他又极谦和、极低调、保持沉默,更多的是倾听青年人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他面露和善的微笑,迎接各样的奇谈怪论,在内心里作出自己的评判,却从不轻易表达出来。”在很多读者心中,他就是这么一位低调的作家、和善的长者。

② 林斤澜简介

林斤澜,中国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2007年北京作协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中文名:林斤澜

出生日期:1923年06月01日

逝世日期:2009年04月11日

籍贯:浙江温州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23年8月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③ 林斤澜写作的《春风》中用了什么手法

1、作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他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2、创作背景
林斤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参加过抗日救亡宣传,后来进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读书,解放前夕到过台湾做地下工作,1957 年与“右派”擦肩而过。“文革”中,林斤澜“一字不写”,躲过一劫。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林斤澜的许多文友遭到迫害。《春风》写在粉碎“四人帮”后,林斤澜借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
3、主题
《春风》的主题思想即歌颂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文章通过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作者站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发现北国春风的独特之处,抒写北国春风的美好,诠释北国春风的精神,将文人的个性与北国春风的品质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在《春风》一文表面充满寒意的春风中,滚动着一颗作家激动滚烫的心。
4、作者简介
著名作家林斤澜, 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林斤澜是中国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圣手”,主要作品有:剧本集《布谷》,小说集《惹祸》、《第一个考验》、《春雷》、《飞筐》、《山里红》、《石火》、《满城飞花》、《矮凳桥风情》、《草台竹地》、《十年十癔》、《林斤澜小说选》,他写于1950年代的《台湾姑娘》、1980年代的《头像》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④ 林斤澜的主要作品

1950年,他在《苏南日报》发表了第一个剧本——反映了抗美援朝的独幕剧《祖国在召唤》,1957年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而在文坛崭露头角,被视为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1]
新时期林斤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十多部,代表作是描写浙江温州为背景的小说集《矮凳桥风情》和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集《十年十癔》,以及系列小说《门》和《去不回门》等。他还主编过《北京文学》,鼓励新锐,培养新人,回归文学本体。

⑤ 林斤澜有什么作品

林斤澜
中国作家。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温州百里坊八仙楼口。中学时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地下革命活动。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学习过电影戏剧专业。1950年发表第一个剧本,其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于1957年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使其崭露头角。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
林斤澜文集之书影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以故乡温州的家乡人和事为题材,融现实生活的变动和民间传说的叙说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幅梦幻般变化着的温州风俗画面:千里地外都知道有个两三年里就发起来的矮凳桥全国纽扣集散市场,镇上有一条六百家商店三十家饭馆的街道和又绿又蓝非绿非蓝的如幔之溪,从憨憨跑供销扯到空心大好佬讲的黑胡须白胡须憨憨造楼的传说,鱼圆店女店主溪鳗与传说中的美丽水妖互相游移……。林斤澜这些温州风味小说的特征,首先是传说性。这些“并不是作者家乡改革开放的诸人事的实写,而是一种‘当代传说’,它在发生的一刹那已和其他传说一样,成为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历史上的又一则故事”。其次是迷幻性,似散非散的旧梦和将信将疑的新梦纠合在一起,亦真亦幻的场面和时远时近的传说搅和在一起,给作品造成了奇异的迷幻境界。然而它却使人不仅能感觉到混沌体的生活和“模糊美”的存在,还能感觉到其中闪烁着的现实与历史双重复合的文化审视和思考,可以触及到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深层的某些东西。第三是寓言性,“矮凳桥世界是一个寓言的世界,它讲述着一个关于历史的过去与明天、关于认识过去与明天、关于拯救过去和走向明天的寓言。”
林斤澜同汪曾祺—样,是新时期里少有的专心致志于短篇小说创作且功力深厚的作家。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就其结构而言,精致缜密而又奇巧多变。情节并不繁复,但往往奇峰突起,跌宕生姿,虚实相生,呈现出反正相符、表里烘托的审美特征。作者在具体组织和裁剪素材时,十分注意主次详略、疏密远近、高低藏露的艺术处理,细节也都精心筛选过。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在《十年十癔》里,“京味”较浓,颇为练达;而《矮凳桥风情》里,则有意融人了温州土话,似更喧腾。林斤澜的作品也的确有点涩,但耐人咀嚼.
《春风》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在写法上另鸣新声.

⑥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短篇小说集

海明威《雨中猫》、《白象般的群山》、《杀手》。

博尔赫斯《第三者》、《无礼的掌礼官上野介》、《南方》。

纳博科夫《菲雅尔塔的春天》、《奥勒留》。

昆德拉《爱德华和他的上帝》(似乎是这篇名,忘了)。

村上春树《盲柳与睡女》、《象的失踪》。

川端康成《睡美人》

莫泊桑《项链》、《首饰》。契诃夫《农民》。麦克尤恩《立体几何》。巴别尔《盐》。皮里尼亚克《红木》。塞林格《捕捉香蕉鱼的季节》和《给艾斯美的故事》名气极大,但如果非要我选,《木匠们,把房梁抬高些》最好。

卡佛的《真跑了那么多英里吗》很好,但我很钟意他写他父亲那篇,非常真情流露。

鲁尔福《烈火平原》。鲁迅《铸剑》。汪曾祺《受戒》。张爱玲《鸿鸾喜》。余华《朋友》。沈从文《丈夫》。

⑦ 朱自清的《春》里描写春风和林斤澜的《春风》里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春》描写的春风是轻悄悄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用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非常亲切可感。

林斤澜的《春风》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朱自清的《春》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林斤澜的《春风》写在粉碎“四人帮”后,林斤澜借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

(7)林斤澜短篇小说集扩展阅读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林斤澜,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

林斤澜是中国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圣手”,主要作品有:剧本集《布谷》,小说集《惹祸》、《第一个考验》、《春雷》、《飞筐》、《山里红》、《石火》、《满城飞花》、《矮凳桥风情》、《草台竹地》、《林斤澜小说选》,他写于1950年代的《台湾姑娘》、1980年代的《头像》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⑧ 林斤澜在作品中提到了哪些好友

摘要 茅盾涉及林斤澜的佚信来自于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珍档手迹”。其中的“书信”编收录了一封茅盾致刘白羽的信。此信未见于新旧版的《茅盾全集》以及《茅盾友朋书札》和《茅盾书信集》等,可以认定是一封佚信。据钟桂松先生考察,这封信是在韦韬捐献给桐乡档案馆的资料中发现的。信札涉及茅盾、刘白羽、秦兆阳及《人民文学》等不同的人和事,信末落款无具体年份,应属于建国初期“十七年”间的一封佚信。信的内容涉及到《人民文学》对几篇短篇小说的评价问题,信札不长,

⑨ 林斤澜的作品

短篇小说集《春雷》、《山里红》,特写集《飞筐》和话剧集《布谷鸟》。新时期以来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结集有《石火》、《十年十癔》、《矮凳桥风情》及《林斤澜小说选集》。其中《头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⑩ 林斤澜的《溪鳗》讲的什么内容

有评论指出,《溪鳗》写的是性,林斤澜的好友、老作家汪曾祺也曾说过:《溪鳗》这篇小说里同时存在两个主题:性主题和道德主题,这颇有道理。但直观看去看不出来,因为作者始终采取一种隐喻、象征的手法,写得隐晦而颇具诗意与美的联想。其实这种手法古已有之。闻一多早就著文指出:中国从《诗经》到现代民歌里的“鱼”都是“庾辞”。写性也是在写人生,那个镇长虽然有过一段“二十多岁、气色红润”的辉煌历史,然而最终瘫痪了,说的是他性的枯萎,同时也暗指他所代表的那段历史、那种人生已经枯萎。相反,溪鳗自始至终都具有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以前且不说,现在五十多岁了,“说作三十岁也可以。”她所代表的,又是另一种生命,一种令人赞美的生命,似乎永不枯竭。值得分析的是溪鳗最后将瘫痪的镇长接回家养着伺候着,这就牵扯到汪曾祺说的那个“道德主题”了。 汪曾祺说:“这是一种心甘情愿也心安理得的牺牲,一种东方式的道德的自我完成。既是高贵的,又是悲剧性的……性和道德的关系,这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深邃的问题,还很少有作家碰过。”然而,就这两个主题来说,作者也仅只是“碰”了,自然写得含含糊糊、朦朦胧胧,因为他也没想清楚,要和读者一起想。归根结底,想想“鱼非鱼”店名的缘起——白居易那首名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不是把整篇小说都概括了吗?“鱼非鱼”也正是“花非花,雾非雾”啊!

热点内容
妖王心尖宠的免费小说 发布:2024-10-06 23:54:50 浏览:249
穿成反派小甜糖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4-10-06 23:48:43 浏览:169
小说总裁宠妻一百分 发布:2024-10-06 23:18:24 浏览:58
网络小说上传网 发布:2024-10-06 23:11:22 浏览:399
自己是东皇太一的小说进游戏 发布:2024-10-06 23:08:41 浏览:780
位面游戏之三国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4-10-06 23:08:40 浏览:500
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小说 发布:2024-10-06 22:44:40 浏览:664
都市之抽奖系统飞卢小说 发布:2024-10-06 22:40:16 浏览:732
穿越重生侠客岛类小说 发布:2024-10-06 22:40:14 浏览:991
大婚晚辰免费阅读小说全集 发布:2024-10-06 22:16:50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