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短篇小說
1. 沈從文的小說集有哪些
沈從文短篇小說集主要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駿圖》等,建議看《沈從文全集》,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2. 沈從文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什麼
有《石子船》、《唐宋銅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從文賞玉》和《湘行散記》。
1、《石子船》
城市和鄉村的連接點是「石子船」,通過「石子船」上的船主、攔頭、散弟兄等幾個人的生活為線索,透視社會和政局的變化,船主聽到傳聞說|某某黨在康村,他心裡不時想到自己存在老姑母處的錢,擔心自己的錢被弄走,心裡忐忑不安,做什麼事也不踏實。
當他到康村時候看到自己的錢完好無缺才放心,然而只是有人報告說有人死了,他匆忙趕回來,才知道八牛已被水淹死,這一次在賠本意義上告了結束。
2、《唐宋銅鏡》
《唐宋銅鏡》是1958年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編者是沈從文。圖冊選編了唐、宋兩代比較有代表性的銅鏡圖片931幅,同時,自戰國到隋代有代表性的銅鏡和唐、宋各代銅鏡的摹繪圖與拓片,也選編了72幅,作為附錄。書前有《題記》一篇。
3、《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由商務印書館於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一本介紹中國古代服飾的圖書,作者是沈從文先生。《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中國文學家沈從文創作的一部系統考證中國服飾文化的學術專著。
4、《從文賞玉》
《從文賞玉》講述玉器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文化內涵最厚重、藝術成就最輝煌、經濟價值最可觀的特種工藝美術品。觀賞一件玉器作品等於在品味一段中國的歷史,並可使人們從中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養分。
5、《湘行散記》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並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湘行散記,沈從文根據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表在報刊雜志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
3. 沈從文主要作品及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在二百字左右)
原名沈岳煥,主要筆名還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1918年在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當過上士司書。舊軍隊的黑暗與人民的淳樸、雄強,使他產生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願望和不斷思索民族命運的沉憂隱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獨身來到北京。升學未成,在郁達夫、徐志摩等人鼓勵下,於艱苦條件自學寫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載於《晨報副刊》,接著又在《現代評論》、《小說月報》上得到發表。1928年,與胡也頻、丁玲相繼來到上海,曾共同創辦《紅黑》雜志。1929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這時期的作品結集為《鴨子》、《旅店及其他》、《甜柑》等,所描寫的湘西鄉俗民風和鮮明的生活樣式,引起人們的注目。《蕭蕭》、《牛》、《柏子》、《阿麗思中國漫遊奇境記》顯示了他早期小說較成功的鄉土抒寫和歷史文化思考。
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創作日豐,並寫有意在探討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評論多篇。1933年9月,接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經兩年又與蕭乾合編此刊。圍繞這個當時地方文壇的重鎮,形成了以他為首的京派作家群。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月下小景》、《八駿圖》等,還有重要的選本《從文小說習作選》。中篇小說《邊城》於1934年問世,寫撐渡船老人與孫女翠翠的純朴生活及翠翠的戀愛悲劇,標志著他的小說的成熟。
抗戰爆發後,經武漢、長沙,取道湘西去雲南。途徑沅陵時,寫散文《湘西》、長篇小說《長河》(第1卷)。後至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5年後回京,在北京大學教書。同時編《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
1949年以後,長期從事文物工作 。先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和物質文化史。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78年調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參加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增補為全國文聯委員。1980年曾美國講學。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寫成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其文學作品近年得到大力整理出版。
他的創作構築成充滿藝術魅力的湘西世界及其相映的的都市上流社會系統,表現他特殊的文化批判精神與重造民族性格的理想。對故鄉自然美、人情美和鄉民原始生命力的禮贊,表明他站在鄉村中國立場上來看待整個中國進入現代文明的痛苦過程。他主要創造了鄉土抒情小說文體,其散文繼承古代游記、筆記的傳統,素淡而動人,都對當代文學發生著影響。
[著作書目]
鴨子(小說、戲劇等合集)1926,北新
蜜柑(短篇小說集)1927,新月
入伍後(小說、戲劇合集)1928,北新
好管閑事的人(短篇小說集)1928,新月
老實人(短篇小說集)1928,現代
阿麗思中國游記(童話)1928,新月
篁君日記(中篇小說)1928,文化學社
山鬼(短篇小說)1928,光華
雨後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28,春潮書局
長夏(短篇小說)1928,光華
阿麗思中國游記(第2卷,童話)1928,新月
不死日記(短篇小說集)1928,人間
呆官日記(中篇小說)1929,上海遠東書店
男子須知(短篇小說集)1929,紅黑
十日夜間(小說、戲劇合集)1929,光華
神巫之愛(中篇小說)1929,光華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30,中華
鳳子(短篇小說集)1930,杭州蒼山書店
一個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說)1930,光華
沉從文甲集(短篇小說集)1930,神州
舊夢(長篇小說)1930,商務
石子船(短篇小說集)1931,中華
沈從文子集(短篇小說集)1943,新月
龍朱(短篇小說集)1931,上海尋樂軒
一個女劇員的生活(長篇小說)1931,上海大東書局
虎雛(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記胡也頻(散文)1932,光華
泥塗(中篇小說)1932,北平星雲堂書店
都市一婦人(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說)1933,良友
阿黑小史(中篇小說)19333,新時代
月下小景(短篇小說集)1933,現代
一個母親(短篇小說)1933,上海合成書局
沫沫集(評論集)1934,上海大東書局
游目集(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如蕤集(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從文自傳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
記丁玲(散文)1934,良友
邊城(中篇小說)1934,生活
八駿圖(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從文小說集 1936,上海大光書局
湘行散記(散文集)1936,商務
從文小說習作選(上下冊)1936,良友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說集)1936,復興
新與舊(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東方現代文選(論難文)編選,1936,上海東方文學社
東方現代文選(記敘文)編選,1936,上海東方文學社
廢郵存底(書信體文論集)與蕭乾合著,1937,文生
一個婦人的日記(短篇小說)1938,晨光
記丁玲(續集,散文)1939,良友
湘西(散文)1939,長沙文史叢書編輯部
昆明冬景(論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
主婦集(短篇小說集)1939,商務(長沙)
紳士的太太(短篇小說)1940,上海三通書局
如蕤(短篇小說集)1941,上海藝流書店
燭虛(散文評論集)1941,文生
沈從文自轉 1943,上海中央書店
春燈集(短篇小說集)1943,開明(桂林)
雲南看雲集(評論集)1943,重慶國民圖書出版公司
黑鳳集(短篇小說集)1943,開明(桂林)
長河(第1卷,長篇小說)1945,昆明文聚社
沈從文小說選集 1957,人文
中國絲綢圖案 與王家樹合編,1957,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唐宋銅鏡 1958,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龍鳳藝術(文集)1960,作家
沈從文短篇小說選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
從文小說選 1980,香港時代圖書有限公司
從文散文選 1980,香港時代圖書有限公司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1981,香港商務
沈從文散文選 1981,湖南人民
沈從文小說選(1—2))1982,人文
沈從文散文選 1982,人文
沈從文文集(1—12)1982—1984,花城、香港三聯
沈從文選集(1—5)1983,四川人民
湘西風采(散文集)沈從文等1983,湖南人民
神巫之愛(小說、散文集)1983,花城
鳳凰(小說散文集)1986,文化藝術
沈從文代表作(小說、散文集)1987,黃河文藝
4. 沈從文最代表的作品
小說:邊城、長河(這兩部是他的著名長篇,其實還應該弄本《沈從文中短篇小說選集》之類,因為他的中短篇小說也出類拔萃)
散文集:湘行散記
5. 沈從文小說代表作
1.《虎雛》
豆瓣評分:9.5
作品簡介:作為20世紀中國最優秀文學家之一,沈從文一生創作了大量經典文學作品。本書選錄了其中短篇小說經典共18篇。其中《虎雛》是最具現實諷刺意味的名篇,故事講述了「我」作為讀書人,一心想把做軍官的六弟身邊的小兵培養成讀書人,為這個年輕人付出了物質和精神上的代價,而最終這個小兵還是夥同一個兵殺了人,逃往異地。從充滿希望到令人揪心,出乎意料的結果不僅給「我」帶來願望落空的悲痛,同時也使「我」流露出一種知識分子渴望改造國民卻徹底失敗的茫然與困惑,頗具反諷意味。
書友點評:虎雛,大小阮,若墨醫生三篇最為深刻。
2.《邊城》
豆瓣評分:9.4
作品簡介: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作品《公開的秘密》收錄八個相互關聯的短篇故事。《公開的秘密》中有失蹤的女學生,簽約的拓荒者新娘,在晚餐會上離奇嫁給澳大利亞求婚者的女隱士,一個逃離巴爾乾的女人——她又啟發了一位逃離丈夫和情人的加拿大女人。《公開的秘密》收錄的這八個故事中,艾麗絲門羅喚起了舊愛重來的毀滅性力量。
書友點評:淡淡的情節,潮濕氤氳的精緻,沒有發生的愛情?
6. 沈從文的小說有那些
年表 1902 年 12 月 28 日 生於湖南省西部的鳳凰縣,原名沈岳煥。 1917 年 秋 自縣第一小學高小畢業。這是他最後學歷。 8 月 入地方軍隊當兵。 1922 年 夏 隻身抵北京,住酉西會館。半年後遷銀閘胡同一公寓「窄而霉齋」,進行自學。 1924 年 12 月 《一封未曾付郵的信》發表於《晨報副刊》。 1926 年 11 月 《鴨子》(散文、小說、戲劇、詩歌合集),由北新書局出版。 1927 年 9 月 《蜜柑》(短篇小說),由新月書店出版。 1928 年 1 月 赴上海。 2 月 《入伍後》(小說戲劇集),由北新書局出版。 7 月 《老實人》由現代書局出版。 同月《阿麗思中國游記》(長篇小說),第一卷由新月書店出版。 同月《好管閑事的人》(短篇小說集),由新月書店出版。 8 月 被胡適聘為上海中國公學講師。 9 月 《篁君日記》(長篇小說),由文化學社出版。 10 月 《雨後及其他》由春潮書局出版。 12 月 《不死日記》(短篇小說集),由人間書店出版。 《阿麗思中國游記》第二卷由新月書店出版。 1929 年 1 月 《紅黑》《人間》兩雜志創刊,與胡也頻、丁玲合編。 同月《呆官日記》(長篇小說),由遠東圖書公司出版。 2月 《男子須知》(短篇小說集),由紅黑出版社出版。 3月 《十四夜間及其他》(短篇小說集),由光華書局出版。 7月 《神巫之愛》(中篇小說),由光華書局出版。 1930 年 2月 《一個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說),由光華書局出版。 4月 《旅店及其他》由中華書局出版。 6月 《沈從文甲集》(短篇小說集),由神州國光社出版。 12 月 《舊夢》(長篇小說),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1 年 1月 《石子船》(短篇小說集),由中華書局出版。 同月 胡也頻被捕,不久被槍殺於上海龍華。 4月 陪同丁玲及其孩子回湖南常德。 5月 《沈從文子集》(短篇小說集),由新月書店出版。 秋 應楊振聲之邀赴山東青島大學任教。 8月 《龍朱》(短篇小說集),由曉星書店出版。 同月《一個女演員的生活》(長篇小說),由大東書局出版。 1932 年 1月 《虎雛》(短篇小說集),由新中國書局出版。 5月 《記胡也頻》(長篇傳記),由光華書店出版。 7月 《泥塗》(中篇小說),由星雲堂書店出版。 秋 應楊振聲之邀赴北京參加中小學教材編選委員會的工作。 11 月 《都市一婦人》(短篇小說集),由新中國書局出版。 1933 年 3月 《阿黑小史》(中篇小說),由新時代書局出版。 同月《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說集),由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5月 丁玲被捕失蹤。 7月 發表《記丁玲女士》,於《國聞周報》連載,後集為《記丁玲》。 同月《鳳子》由巷山書店出版。 9月 與張兆和結婚。開始主編《大公報.文藝》。 10 月 發表《文學者的態度》,引起京海論爭。 同月《一個母親》(中篇小說),由合成書局出版。 11 月 《月下小景》(短篇小說集),由現代書局出版。 1934 年 1月 返湘西探母病。 4月 《游園集》(短篇小說集),由大東書局出版。 5月 《如蕤集》(短篇小說集),由生活書店出版。 7月 《從文自傳》由第一出版社出版。 9月 《記丁玲》(散文集),由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10 月 《邊城》(中篇小說),由生活書店出版。 1935 年 12 月 《八駿圖》(短篇小說),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 年 1月 《從文小說集》(短篇集),由大光書局出版。 3月 《湘行散記》(散文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4月 《沈從文選集》(短篇小說集),由萬象書屋出版。 5月 《從文小說習作選》(短篇小說集),由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6月 《沈從文小說集》(短篇集),由仿古書店出版。 10 月 發表《作家間需要一種新運動》,引起關於當前創作關於反「差不多」運動的爭論。 11 月 《新與舊》(短篇小說集),由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1937 年 1月 《廢郵存底》(散文集,與蕭乾合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8月 離京轉道天津、煙台、濟南、南京、武漢、長沙,到大後方。後又回湘西。 1938 年 4月 離沅陵,經貴州到達雲南昆明,任西南聯大師范學院副教授。後任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 本年《一個婦人的日記》(小說),由星光書店出版。 1939 年 1月 發表《一般或特殊》,引起關於「反對作家從政」的討論。 8月 《湘西》(散文集),由長沙商務印書館出版。 9月 《昆明冬景》(散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同月《記丁玲》(續集),由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12 月 《主婦集》(短篇小說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40 年 本年《紳士的太太》(短篇小說集),由三通書局出版。 1941 年 1月 《如蕤》(短篇小說集),由上海藝流書店盜編出版(與生活書店出版之同名小說集篇目不同), 8月 《燭虛》(散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3 年 4月 《春燈集》(短篇小說集),由開明書店出版。 6月 《雲南看雲集》(雜文集),由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出版。 7月 《黑鳳集》(短篇小說集),由桂林開明書店出版。 9月 《長河》(長篇小說),由桂林開明書店出版。 1945 年 1月 《長河》出昆明文聚社版。 1946 年 夏 離昆明返京,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大公報》兼編、《益世報》等四種報紙副刊。 10 月 《沈從文傑作選》(短篇小說集),由新象書店出版。 1948 年 8 月 《長河》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1949 年 秋 入中央革命大學研究班學習。後改行於歷史博物館工作。 1963 年 周恩來提議其參與《中國歷史圖譜》的編寫。 1964 年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初稿完成。 1969 年 赴湖北咸寧幹校,在雙溪看菜園子。 1971 年 獲准回京。 1978 年 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 1980 年 赴美國訪問講學。 1981 年 1981 年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 1988 年 5 月 10 日 於北京逝世。
7. 沈從文短篇小說漁概括
沈從文短篇小說《漁》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寫於1929年,正好是「從文成熟時」。它貫通「過去」和「現在」,連通人事中的「神性」和「魔性」,既有「斗爭」又有「合作」,講的雖是兩個家族及兩個兄弟的事,其所指卻是兩個民族的關系。開篇後,《漁》裡面提到的湘西華山寨烏雞河兩岸「甘」、「吳」兩族的爭斗與魯迅小說《葯》裡面華家、夏家的譬喻色彩如出一轍,直接指向便是苗漢兩族的民族斗爭,書中寫道:「在那裡,有兩族極強,屬於甘家為大族,屬於吳家為小族。小族因為族小,為生存競爭,子弟皆強梁如虎如豹。大族則族中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讀書識字者比持刀弄棒者為多。象世界任何種族一樣,兩族中在極遠一個時期中在極小事情上結下了冤讎,直到最近為止,機會一來即有爭斗發生。」
「過去一時代,這仇視,傳說竟到了這樣子。兩方約集了相等人數,在田坪中極天真的互相流血為樂,男子向前作戰,女人則站到山上吶喊助威。交鋒了,棍棒齊下,金鼓齊鳴,軟弱者斃於重擊下,勝利者用紅血所染的巾纏於頭上,矛尖穿著人頭,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屬平常事情……」
「甘族」自然就是漢族了,「吳族」則為苗族,兩族之間的斗爭直至煮人為食,斗爭之殘忍想而易見,而這卻並非短暫的刀兵相接,而是持久戰,因為「相傳在這地方過去兩百年以前,甘吳兩姓族人曾在烏雞河荒灘上各聚集了五百餘彪壯漢子大戰過一次,這一戰的結果是雙方同歸於盡……岸上還有司官所刊石碑存在。」而在「現今」兩族合作時,雖然「野蠻的殺伐已經演變為『漁』」,但離去的父親還是交代下來了復仇之事,用祖傳下來的刀去「流那曾經流過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屬於朝字輩仇人的血」(《漁》)。
《漁》是一部主題很隱蔽的作品,但深入其中我們便能感覺到這部講族與族之間斗爭的小說其主題卻是和平主義的,它顯揚的明顯是神武不殺柔情似水的「弟弟」龍朱一樣的人物,而不是那個拿祖傳寶刀斫魚殺蛇的「哥哥」,這其實就是用辨證的眼光看待民族的傳統、家國的爭斗等,是對民族未來的跨越式思考。
.
參考鏈接: http://wenku..com/view/0e8ab6bef121dd36a32d82b5.html
.
如果你認為我的解答對解決你的問題有幫助.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8. 沈從文的代表作
《邊城》是他的代表作 。
沈從文的主要作品有《龍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沈從文,苗族,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出生於湘西鳳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從文一生為人樸厚、治學嚴謹,著述甚豐。
他的作品被譯成40多個國家出版,並被10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沈從文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是蜚聲文壇的巨星。有人說:「沈從文是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
(8)沈從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1902年12月28日出生於湖南鳳凰,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游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
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小學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北京大學旁聽。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1984年大病一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
沈從文的文學作品《邊城》 、《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9. 沈從文<蕭蕭> 的故事梗概
《蕭蕭》故事梗概:蕭蕭十二歲時作為童養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剛剛斷奶不久。十五歲時,被比她大十多歲的長工花狗引誘失身,並懷了孕,犯下了傷風敗俗的「彌天大罪」。按照族規,她將被「發賣」,但由於「一時沒有相當的人家來要蕭蕭」,事情延擱下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蕭蕭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全家歡喜,蕭蕭又被留下來,過上了與以前一樣平靜的日子。她兒子長到12歲,便娶了個比他大6歲的媳婦,蕭蕭做了婆婆。
《蕭蕭》是沈從文於1929年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描述了鄉下一個童養媳的遭遇與悲劇性的命運。
小說表現了湘西民風的純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順應自然人性的主題意蘊,同時也譴責了舊中國農村童養媳制度的愚昧與野蠻並對歷史文化及民族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淡雅,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情節舒緩,細節豐富而微妙。
(9)沈從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蕭蕭》作於1929年冬,當時沈從文由湘西來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變異,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蕭蕭》中創建了體現中國人天人合一社會理想的「湘西世界」,裡面只供奉「人性」,用來抵禦現代物質文明對人的浸染和扭曲。
沈從文在《蕭蕭》中竭力表現鄉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質。小說通過三個主要的階段來探討這個主題:一、蕭蕭嫁作童養媳;二、蕭蕭被花狗誘奸;三、蕭蕭的結局。沈從文對童養媳現象處理得自然,因為是鄉下平常的事,沒有作任何道德價值的判斷。
在人性與制度的對抗中,沈從文寫的是人性的勝利。對於婚姻,蕭蕭以天然的人性來對抗;對於禮法,家人以農人純朴的天性來對抗。這樣的對抗,也是不自覺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這樣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卻院藏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
沈從文心中所期冀的人性的「希臘小廟」由此悄然搭建。小說不乏現實主義的清醒,也寫出蕭蕭的命運帶有極大的偶然性與幸運,她一生都為外在的力量所擺布,從來沒有自覺地主宰過自己命運。她的快樂里頭,潛伏著無知與麻木。
10. 沈從文的鄉土小說有哪些
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沈從文式鄉土文學寫作類型的延續,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也在述說著某種無法抗拒的悲涼。翠翠那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親人的死亡和情人的離去的現實面前,不也宣告了詩意的神話的破滅了嗎?而沈從文的另一名篇《丈夫》,幾乎完全可以將其視為關於鄉村底層人物的一曲悲歌。進入鄉土文學純美境界的沈從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的創作,大自然的「神性」成為鄉土世界沉默的主宰。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還開創了以展現「異質文化」中人性軌跡來表明文化成規對人的影響的寫作模式。那麼,沈從文意圖在他的寧靜超脫的鄉土作品中寄寓什麼樣的主題呢?是「人性」。沈從文在他《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中言明,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顯示處於弱勢的邊緣文化中沉靜深遠的生命力量。另外,沈從文的鄉土文學,是我理想的建築,未必就不懂的社會的苦痛。」在沈從文詩意神話的長廊中,從而內在地對所謂文明社會的種種弊端構成了超越性的批判。在新時期的鄉土文學寫作中,草木能談吐。在沈從文的鄉土文學世界裡,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靈性的,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只不過他是以率真淳樸、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的邊緣性異質性的鄉土文化的敘述,禽獸在做夢,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特別是在這些「化外之境」中發生的愛情故事,更有令人一唱三嘆之妙,宛如一副副古樸奇幻的風俗畫、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碼頭寧靜而秀美。《邊城》中少女翠翠的愛情觀和愛情經歷,單純而美麗,有著未受現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象徵於一體,多注意刻畫鄉土中的「粗糙的靈魂」和「單純的情慾」。沈從文描繪的山寨。精緻,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