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納短篇小說
『壹』 《致悼艾米麗的玫瑰福克納經典短篇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致悼艾米麗的玫瑰福克納經典短篇集》([美]威廉·福克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ojZrcGSPAnXi3HIoEkjDA
書名:致悼艾米麗的玫瑰福克納經典短篇集
豆瓣評分:7.6
作者:[美]威廉·福克納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副標題:福克納經典短篇集
原作名:A Rose for Emily
譯者:張和龍
出版年:2015-2
頁數:222
內容簡介:
名家名作名譯——悅經典系列10
奇崛精巧荒誕感傷
緬懷斑駁過去的不朽篇章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現代派小說巨匠、美國南方文學的巔峰
【威廉•福克納】經典短篇精選
★收錄12篇福克納名篇《幻戀症》《雪》首次譯介
★英美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張和龍】卓越呈現
我崇拜 的大師是兩位極為不同的北美小說家, 一位是海明威,另一位就是威廉•福克納。讀者可能在作品中看到我受到的影響,尤其是創作初期,我因為需要而借鑒了他的不少東西。(加西亞•馬爾克斯)
======
《致悼艾米麗的玫瑰》是福克納最經典的短篇小說之一。一切始於艾米麗小姐的去世,所有人都前往悼念這位小鎮上「傳統的化身」,故事隨之展開,在荒誕、怪異的氣氛中,人們竊竊私語著艾米麗小姐的愛情、她的一生,以及隱藏在大宅里的驚人秘密……
威廉•福克納的短篇作品兼具高度的嚴肅性和藝術性。本書收錄了他十餘篇最經典的、風格各異的短篇小說,全面展示了其多樣化的寫作特色。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美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20世紀現代派小說巨匠,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美國南方文學的奠基者,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人物。
福克納一生著有近二十部長篇小說、一百餘部短篇,以及多部電影劇本,其中以「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系列小說最為著名。他曾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兩屆美國國家圖書獎與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
張和龍
著名翻譯家,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副院長,《英美文學研究論叢》副主編,譯有威廉•福克納、馬克•吐溫、詹姆斯•鮑德溫等諸多20世紀著名作家的作品。
『貳』 有沒有人知道美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威廉·福克納的一個名叫:tomorrow的作品或者名叫tommow的一個章
減肥也好久沒見你每一天
『叄』 威廉·福克納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威廉·福克納,1897年9月25日出身於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個庄園主的家庭。曾祖父是庄園主,在南北戰爭中是南軍的上校;戰後,經營過銀行的鐵路,也寫過小說。他的父親開馬車行和金店。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在新奧爾良結識著名的小說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幫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士兵的報酬》(1926),寫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青年的痛苦與幻滅感。
第二部小說題為《蚊群》(1927),寫患有20年代「時代病」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這兩部小說沒有引起注意。
1929年,威廉·福克納的第三部小說《薩托里斯》出版。這是以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為背景的第一部小說,寫南方貴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遺產對子孫的不良影響。這部小說被稱為「站在門檻上」的書,從它可以看出福克納日後的重要作品中將要出現的主調、題材、情緒與藝術手法。福克納自稱從此開始,他發現他的「家鄉那塊郵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寫,只怕一輩子也寫不完」。他一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以約克納帕塔法縣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人們稱他的作品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這個縣及傑弗遜鎮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幹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美國獨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場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中交替出現。小說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關系,每一部書既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又是整個「世系」沖的一個組成部分。福克納寫第一部作品時,似乎對約克納帕塔法縣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輪廓。
1929年出版的《聲音與瘋狂》是福克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書名出自莎士比亞的悲劇《麥克白》第5幕第5場麥克白的台詞:
「人生就像一個白痴講的故事,充滿了瘋狂的聲音,沒有意義。」
這部小說寫傑弗遜鎮的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其各個成員的遭遇與精神狀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20年代。全書分4個部分,由4個人物分別敘述故事。
第1部分是「班吉的部分」,通過康普生的小兒子白痴班吉的眼睛來反映周圍的世界。以朦朧的意識流的手法,使讀者體會到他失去姐姐凱蒂的關懷之後所感到的悲哀。
第2部分是「昆丁的部分」。昆丁是班吉的哥哥,哈佛大學學生。小說中通過他的現實生活,他的回憶、思考、夢囈與潛意識活動,繼續描繪凱蒂。昆丁對妹妹凱蒂的感情已經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凱蒂行為放盪、被丈夫遺棄等遭遇,使他受到沉重的打擊,精神崩潰,最後投河自盡。
第3部分是「傑生的部分」。傑生是凱蒂和昆丁的弟弟,是個實利主義者。由於凱蒂使他不能謀得銀行里的職位,他恨凱蒂和她的私生女小昆丁。作者通過傑生的大段獨白,把這個人物自私卑下的精神狀態作了淋漓盡致的刻畫。
第4部分是「迪爾西的部分」,所敘的事情發生在1928年的復活節。康普生家發現17歲的小昆丁跟一個流浪藝人私奔。康普生一家的自私自利、生活中沒有愛、遭受挫折和失敗,與基督臨死時告誡門徒的「你們要彼此相愛」形成強烈的對照。作者在這一部分里通過黑女傭迪爾西的描寫來補述小說中沒有交代清楚的情節。前面3個敘述者或是白痴,或是精神瀕於崩潰的人,或是偏執狂;迪爾西可以說是書中唯一健康的力量。她的忠心、忍耐、毅力與仁愛與前面3個敘述者的精神狀態恰成一個鮮明的對照,作者通過她體現了「人性的復活」的信念。
福克納在《聲音與瘋狂》中不但描繪了一個南方地主家庭的沒落,也刻畫了南方傳統價值標準的破產。凱蒂的墮落,意味著南方道德法規的失敗。班吉根本沒有思想的能力。昆丁喪失了行動的能力。傑生眼裡只看到錢,他乾脆拋棄了舊的價值標准。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納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期,除了《聲音與瘋狂》,還寫了長篇小說《我彌留之際》(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我彌留之際》的脈絡並不復雜。安斯·本德侖在妻子艾迪臨終時答應把她的遺體運回傑弗遜安葬。艾迪死後,一家人扶柩回故里,路上遇到種種磨難。屍體發臭,一個兒子想放火燒棺,被送進瘋人院。另一個兒子為了不讓棺木掉到水裡,被大車壓斷一條腿。經過6天跋涉,受盡折磨,終於到達傑弗遜。這部小說在藝術表現上作了大膽的試驗。全書共分59節,每一節是一個人物的內心獨白或「意識流」,出場的人物共有15個。每一節描寫與這次跋涉有關的一部分場景。這些人物所用的語言都是南方農民的生動的口語,但每人的口氣各不相同。小說通過人物的敘述、他的內心活動和別人的觀察這三種方法刻畫人物的性格,比一般採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更為深入細致。
《八月之光》是福克納的一部描寫種族問題的小說。書中寫一個被社會遺棄的孤獨者如何受到嘲弄、虐待終於悲慘地死去,表明了福克納反對種族偏見與宗教偏見的態度。這部小說主人公是裘·克里斯默斯(字首J.C.與耶穌基督的相同),從小被送進育嬰堂。他5歲時,偶然窺見一個女保健員的隱私,女人怕他揭發,便向院長說他是黑白混血兒,他被趕出育嬰堂。以後白人社會不接受他,認為他是黑人;黑人也對他猜疑,怕他是白人派來的密探。他失去了「身份」,一系列悲慘的事由此發生,最後促使他殺死心愛的白種女人,並於星期五(耶穌受難日)主動接受白人對他的私刑處死。與這條線索同時進行的是菜娜·格魯夫的故事。她是亞拉巴馬州農村的姑娘,與情人相戀懷孕後遭到遺棄,徒步來到傑弗遜尋找情人,卻遇到拜倫·本奇。拜倫設法把她安頓下來,找人替她接生,還替她尋找情人。作者認為在萊娜與拜倫這樣沒有受到「文明」的污染的「原始人」身上,才有真正的人性。作者這種「歸真返樸」、唾棄資本主義文明的思想在以後的作品中有了進一步的發揮。
《押沙龍,押沙龍》是一部復雜、難懂的小說,描寫庄園主塞德潘一家的盛衰史。托馬斯·塞德潘於19世紀初來到傑弗遜鎮,率領20個黑奴開墾荒地,興建大宅。後生了一子一女。兒子亨利的朋友查爾斯其實是托馬斯與一黑白混血女人所生的兒子,與亨利的妹妹裘迪絲相愛並訂婚。托馬斯怕血統混雜,竭力反對,並唆使亨利將查爾斯打死,接著亨利逃亡,不知去向。托馬斯後與窮白人窩許·瓊斯的外孫女朱莉同居,因故被窩許·瓊斯殺死。亨利在外流浪,於衰朽之年悄然回家,重病在身。不久,大宅起火,夷為平地,全家都被燒死。
福克納通過托馬斯一家的盛衰,寫一個有罪孽的庄園主的「現世報」,也寫出了庄園制社會必然滅亡的命運。
在藝術手法上,《押沙龍,押沙龍》頗有特色。作者安排洛莎小姐與康普生2人敘述托馬斯·塞德潘的故事;又讓昆丁帶引讀者分析故事中出現的問題,使敘述出現了多種層次。作者既塑造了故事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刻畫了敘述者的面貌,3人的經歷、性格不同,所用的語言和敘述方法也各有特色。而且作者不把故事說得一覽無余,而是讓讀者來究真辨偽。這些使得這部小說具有撲朔迷離的神秘氣氛,閃爍著奇幻的光彩。
福克納後期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鎮》(195)與《大宅》(1959)。這3部小說都寫弗萊姆·斯諾普斯及其周圍的人的故事,主題與情節有連貫性,因此合稱為「斯諾普斯三部曲」。其中以《村子》最為重要,在風格上,它與《押沙龍,押沙龍》恰好成為對照。《押沙龍,押沙龍》結構謹嚴,故事陰森可怖,使用伊麗莎白時期庄嚴的英語。而《村子》則是由許多個插曲組成的結構鬆散的喜劇般的故事,用的是美國現代南方的口語。
弗萊姆·斯諾普斯是福克納精心塑造的一個人物,他於1902年來到傑弗遜鎮附近威爾·凡納的雜貨鋪里做伙計,逐漸接管了店裡的賬目。接著他放高利貸,開鐵匠鋪,又與威爾·凡納已懷孕的女兒尤拉結婚,成了富戶。後來他把捕來的一群野馬假冒馴馬賣給當地居民,又把一塊地偽裝成埋有窖藏以高價出手,然後便離此而去傑弗遜。
弗萊姆·斯諾普斯是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福克納對之役以最大的輕蔑。福克納筆下的地主也做了不少壞事,但他認為他們都是感情的奴隸,這是受「激情」的驅策。弗萊姆·斯諾普斯則是絕對地冷酷無情。他從不觸犯法律,像一架計算機那樣冷靜、精確地實現他的計劃。福克納不從正面描寫他,也不刻畫他的內心活動,而是用別的人物來襯托他。首先是他的妻子尤拉,她是「愛神」與「情慾」的化身,與冷酷無情的弗萊姆恰好是兩個極端。作為對照的還有郝斯頓,他為了一個心愛的女子吃盡了苦,結婚後她卻被公牛踢死。另一個對稱式的人物是明克·斯諾普斯。郝斯頓的公牛侵入明克的地界,他一怒之下殺死了郝斯頓,並毀屍滅跡。福克納認為他為「激情」所左右,至少證明他還有人性。第3個人物是拉波夫,他向尤拉求愛不成,險些犯罪,終於悵悵離去。第4個人物霍克也是感情的奴隸,他為了保護尤拉,單身打退了糾纏尤拉的一群人,自己也被打斷胳膊。尤拉為了謝恩而自願委身,霍克因此而再次折斷臂膊。第5個人物是白痴艾克·斯諾普斯,他愛上一頭母牛,把它從郝斯頓手中盜走。
以上5個故事有的很殘酷,有的表現出嚴重的病態,但都是痴情人的故事。弗萊姆看準他們的弱點,從他們身上榨走了財富。對比之下,弗萊姆更為可怕。
在結構上,《村子》分為4部分,一頭一尾寫弗萊姆,中間部分寫這些「感情的奴隸」,有聲有色。
《小鎮》是三部曲的第2部。作者的意圖是把弗萊姆與尤拉這兩個性格迥異的人放在更廣闊的社會中,看他們對周圍的人們會產生什麼影響。弗萊姆進入傑弗遜鎮後,利用尤拉的姿色,爬上銀行副董事長的職位,然後把尤拉逼死。
《大宅》的主線是明克·斯諾普斯的復仇。明克殺死郝斯頓,被判徒刑20年,他對堂兄弟弗萊姆沒有出面解救懷恨在心。而弗萊姆為了阻撓他出獄,設下圈套,引誘他假扮女人逃走,結果加重罪名,延長刑期20年。數十年的監獄生活結束後,明克馬上來到傑弗遜鎮,殺死了弗萊姆。故事另一根主線圍繞弗萊姆的女兒林達展開。林達離開傑弗遜來到紐約,成為進步人士,1936年曾去西班牙支援共和政府,於丈夫死後回到美國。她是美共黨員,曾受到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在明克打死弗萊姆時,林達也在場,她對父親毫無好感,等於是明克的同謀。
在《大宅》的前言中,福克納寫道,經過34年的寫作生涯,他總算懂得「人心以及它的復雜性」。福克納認為世人都是上帝創造的可憐的罪人,他們必然具有各種弱點。盡管他仍把弗萊姆看作最壞的惡棍,但他在《村子》里對弗萊姆的強烈憎恨,在《大宅》中已為另一種感情所代替。弗萊姆在即將被明克殺死時,已對一切都很冷淡,似乎他對生命已經疲倦。另外一方面,作者也並不把明克看成是報復私仇。在一定意義上,他反對的是命運,是在與逆境搏鬥,是反對使他這一類人一貧如洗、受苦受難的別一個階級,用書中的語言來說,是「他們」。「斯諾普斯三部曲」表明福克納能夠駕馭廣闊的時代畫面,作品氣象萬千。
《寓言》(1954)是福克納晚年的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它的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戰爭。書中的主人公為了爭取和平而被殺害,但又像基督那樣「復活」,他的精神仍在指引人們前進。
福克納還寫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如《老人》(1939)與《熊》(1942)。
《老人》寫一次密西西比河河水泛濫,監獄當局派一個囚徒劃船去搭救樹上的一個孕婦與屋頂上的一個男子。囚徒把孕婦接上了船,小船即被大水沖走。他與洪水和鱷魚搏鬥,最後又幫助孕婦登上一個小山去分娩。幾個星期以後,他帶了母子回來復命,監獄當局卻因為他逾期歸來而延長他的刑期。
《熊》是福克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寫少年艾克·麥卡斯林通過打獵,從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混血兒山姆·法澤斯身上學習到許多優秀的品質,體會到原始森林是最純潔的,就連他的對手大熊也是高貴的。自由、勇敢、智慧、繁衍都與大森林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作為文明社會的象徵的他的祖父傳下的大庄園則是罪孽深重,賬本里充滿了黑奴的血與淚。艾克為了保持良心的潔白,放棄遺產,決心像耶穌的父親約瑟那樣,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木匠。
福克納在西方文壇上被看作「現代的經典作家」。他的作品題材廣闊,他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及其他小說規模宏大,人物眾多,描寫了兩百年來美國南方社會的變遷和各種人物地位的浮沉及其精神面貌的變化。他是美國「南方文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筆下反映的種植園世家子弟精神上的苦悶,也正是現代西方不少知識分子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例如如何對待從祖先因襲的罪惡的歷史負擔,如何保持自身良心的純潔,從何處能獲得精神上的出路等等。福克納對傳統、對物質主義的懷疑與否定引起了他們的共鳴,他們認為福克納表現出了「時代的精神」。
福克納在英、美及歐洲影響很大,在拉丁美洲、亞洲與非洲的文學界,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福克納的創作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注意,不是沒有原因的,從許多方面看,他都是一個獨樹一幟的作家。從所反映的題材上看,福克納創造了一套「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套小說規模強大,人物更多,時代漫長,生動的描述了兩百年來美國南方社會的變遷,各階層人物地位的浮沉,各種類型人物精神面貌的變化。從表現人們的精神狀態看,福克納反復描寫的南方種植園主世家飄零子弟的精神苦悶,反映現代西方不少知識分子普遍感到苦悶的一些問題,從藝術表現手法上看,福克納也有很多獨創性。他嘗試各種「多角度」的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層次與逼真感;他運用「時序」顛倒的手法,藉以突出歷史與現實的因果聯系。此外,他還採取了「對位式結構」、「象徵隱喻」等藝術手段,企圖使他的作品像萬花筒一般繁復、雜亂並且引人入勝。在語言風格上,他想突破常規,試圖通過晦澀、朦朧、冗長、生硬的文體取得特殊的效果。
富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是美國被評論、研究的最多的一位作家。1951年獲得全國圖書獎,1955、1963年兩次獲普利策獎。此後,被國務院派往國外從事文化交流工作。1962年7月6日因病在家鄉牛津鎮逝世。
『肆』 福克納有哪些代表作品
福克納筆下的人物心理變化復雜,擅長將細膩的情感融入其中。他的作品綿延婉轉,喜歡把結構極為繁復的長句子反復斟酌推敲後選取精巧的詞彙,被認為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現代主義作家。他深受家庭傳統和風土人情的影響,擁有家鄉人獨有的幽默感,更深入刻畫了當時社會黑人與白人的地位、相處的矛盾等較為敏感的問題。
威廉·福克納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重要代表人物,194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評價他是「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vena)
『伍』 如何評價福克納的短篇小說
最初福克納想當一個詩人。這一點通過一些比喻(「她的雙眼……如同兩顆細小的煤球塞進了一大塊面團中」)、一些描述(「她吹咖啡的樣子,彷彿要把嘴唇上的顏色全都吹走一樣」)隱晦地流露在了他的小說中,但也僅僅止步於此。
『陸』 威廉•福克納創作過哪些著名書籍
威廉•福克納(1897—1962年),美國作家,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近百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傑弗遜鎮及其郊區的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
20世紀20年代初,福克納開始業余創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詩集《大理石的農牧神》(1924),第一部小說是《士兵的報酬》(1926)。自從1929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沙多至斯》之後,福克納開始成為職業作家,先後創作了一系列具有美國南方風格和氣息、反映南方生活的小說:《喧嘩與騷動》(1929)、《當我彌留之際》(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村子》(1940)、《墳墓的闖人者》福克納像(1948)、《小鎮》(1957)、《大庄》(1959)等。福克納的最後一部小說是在逝世前夕出版的《掠奪者》(I%2),他的唯一的劇卒是《修大安魂曲》。1949年,福克納由於「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5年他還獲得過美國普利策獎金。
『柒』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不是福克納寫的第一部短篇小說
是的。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也譯作《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1930年4月發表在《論壇》雜志,引起極大反響。同年的193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在其演說中提到了福克納,稱他「把南方從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淚中解放了出來」。
『捌』 福克納的短篇小說the evening sun講了什麼
夕陽 是通過三個孩子的對話,表現一個黑人婦女的恐懼。
『玖』 福克納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品:《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原因為「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他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傑弗生鎮及其郊區的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嘩與騷動》
『拾』 福克納的小說大多數圍繞著什麼虛構背景展開這些小說揭示了怎樣的美國社會生活
福克納一生共創作19部長篇小說,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以一個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作為背景,人稱「約克納帕塔法體系」。這些小說展現了200多年來美國南方社會生活的變遷和各種人物的命運,揭示了現代人的精神風貌和面臨的問題,運用了意識流、時序顛倒等多種新穎的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