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月光短篇小說

月光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13 15:14:34

Ⅰ 誰有關於月亮的短篇小說或故事

想要摸月亮的國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王國。這個王國像台灣一樣是個島國,島上有綠油油的樹林,四周是湛藍的海水,終年有著溫暖的氣候。這個王國的領袖是個高傲的國王,他的生活瑣事總是有人伺候,國內的人民也對他畢恭畢竟的,不敢違抗他的要求。這個國王其實什麼也不缺,然而,有一天夜裡,當他站在城堡的窗檯旁享受涼爽的晚風、仰望夜空時,他為那皎潔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興起了想要摸月亮的願望。
這個念頭一旦在他心裡滋長,他立刻召集大臣,發布他要摸月亮的訊息,要求大臣達成他的心願。這個大臣知道國王易怒的性情,擔心得睡不著覺,終於在隔天清晨獻上一計:要全國動員,蓋一座可以讓國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國王接受了這個建議,馬上要求全國上下貢獻家裡大大小小的木箱,一個迭一個像堆積木一樣地愈堆愈高。然而,當這些木箱用盡,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的距離,國王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砍伐境內所有的木材來建造木箱,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關進監獄,因為國王說:「在我的國家裡,沒有『不』 字」。當這個王國內所有的樹都被砍光,這個高塔也幾乎直達天際了,國王於是欣然地開始一層一層地爬上高塔。然而,當國王到高塔頂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時,竟然發現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他於是向遠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給我一個木箱」。
人民無奈地回答他:「已經沒有任何的木箱了」。這個一心只想摸月亮的國王於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個木箱傳上來」。人民聽了知道不妥,響應:「可是…」。國王氣極敗壞地說:「在我的王國里沒這個字」,人民知道無法違抗國王的命令,將最底層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時,所有的木箱晃動散落一地,而這個想摸月亮的國王也從高處跌落、摔死了。
台灣原住民

原住民口傳文學中的月亮就純然是有活潑生命氣息的存在個體;在阿美族的神話中,日月是一對夫婦,他們常拜訪由天降生為人類祖先的神人。
另一則阿美族的神話,月亮教導倖存於洪水之後的兄妹如何親近,方能產下正常的子女,因為這對兄妹聽從太陽的建議,結合成為夫妻,卻生下一些怪異的生物;月亮告訴他們:「因為你們是兄妹,本不應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擺在你們之間,這樣才能生出好子嗣。」後來兄妹夫婦果然生育出四個子女,那就是人類的祖先;另一故事敘述一位常受繼母虐待的女孩,為了阻止眾人替她討回公道,寧願升天,五日後,眾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見女孩的身影。
許多族群的射日神話均將月亮視為太陽被射中後所變成的;譬如泰雅族的故事敘述昔日天上有兩個太陽,天地無日夜之分,人類生活極苦,故由三青年分別背負嬰兒踏上遙遠的射日旅途,俟原所背嬰兒皆已成年,方至射日之地;一人射箭,命中太陽,太陽淌血,遂失去光熱,成為月亮,黑影即為箭傷的痕跡。鄒族的神話與此類似而又更進一步說地上看見的紅色石頭,就是太陽流下來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一些變動,其內容是過去只有月亮,而月亮並非日日出現,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一片晦暗,草木無法生長,人們也極感不便,於是派遣二名年輕勇士,前往射月,數十年後,其中一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於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卑南族的故事說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沒,連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倖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後來總算找到一處陸地;由於大地一片漆黑,於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當新日新月,以便尋找其它的人類。在卑南族的創世神話里,月亮和太陽將孩子帶到世上,第一個是人類,接著是猴子、馬、鹿、魚和鳥;後來,卑南族的祖先流傳,種植地瓜要依據月亮的變化,當月圓時不能耕作,月漸漸缺損時,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鐮刀,也不要耕作。另有阿美族的傳說提及兩兄弟和妹妹因為已經完成母親要安慰父親在天之靈的交代,不覺興高彩烈的跳舞;三人跳著跳著,漸漸往地底陷入。他們齊聲說:「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東邊天空的太陽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是妹妹,我們永遠造福人類,媽媽再見了。」這些情節清楚呈現這些族群認為日月與星辰是人所變成的。月亮與原住民歲時農作的關聯,在部份故事中亦可尋到蛛絲馬跡,如前述的卑南族故事;由於昔日原住民賴以為主食的粟(即小米)多在秋季收獲,秋夜的月光特別明亮,各族群形式各異的收獲祭儀或歌舞,多在皎潔的月光下進行,新谷與新酒的分享,讓部落內部的成員重新凝聚心志,情感獲得舒解,人神和洽,期待來年同樣豐衣足食,因此,秋月的圓滿,也象徵著族人心中殷切的盼望。

嫦娥奔月v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Ⅱ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 月光 讀後感

小說家莫泊桑,是一位了不起的月光詩人——在我心裡,他一直活在月光下的世界上。在香榭麗舍大街,在楓丹白露森林,在普羅旺斯古老磨房邊,在塔曼底故鄉的小路,在地中海黛色的波濤上。

《月色》是莫泊桑的早期作品,並不引人注意。給我的感覺,那是用散文筆法寫的一篇抒情性小說。這個短篇的主人公

理尼央長老,是一個虔誠的教士。他仇恨所有的女人,他認為那是褻瀆宗教的禍水。但對他天真美麗的外甥女的態度卻是一個例外。他喜歡她,希望她成為從事慈善事業的貞女。然而,一天他突然得知外甥女有了情人,他暴怒了,坐立不安了。晚上10點,他走出去,想看個究竟。月光如水,彌漫田野,先是讓他驚呆了,震動了,「這鋪天蓋地的詩境,讓他一點也弄不明白了。」當外甥女和情人出現在遠處月光下,他先是心跳、彷徨,繼之退卻了。心想,既然上帝用如此良夜去保護愛情,難道我們就不容許愛情嗎?他在慚愧中逃回了屋裡。

這是月光的贊美詩,更是生命、青春和愛情的贊美詩。莫泊桑確是痴迷月光的。讀他的長篇小說《一生》,大概誰也不會忘記開頭約娜從修道院出來,住在「白楊山莊」那個月夜吧?這個滿懷熱情、耽於幻想的少女,陶醉在山莊銀色月光里,夢想著愛情,在窗前佇立,直到天際發白、小鳥啁啾!莫泊桑以詩意的筆觸,讓少女的心融入了月色,達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這還是在小說里。在散文中,莫泊桑就不必借用他筆下的人物,而是直接傾訴他對月光詩意的感受了。《水上》,是莫泊桑在地中海的航行日記,也是我見到的惟一一部莫泊桑的散文作品。他在4月8日阿蓋的日記中,竟以13頁的篇幅,描寫、歌詠月光,引述包括雨果和繆賽等7位法國詩人關於月亮的詩作。他說,他看見一對戀人,攙臂眺望月光下阿蓋內灣的大海,聽海浪輕吻沙灘,瞧月光吻著海波,感到自己心裡也渴望著愛情,幾乎苦惱得要高聲大叫。他說:「我只好怪月光擾亂了我的心;我一直相信月亮對人的頭腦能起一種神秘的作用;一個在陽光下規規矩矩戀愛的人,在月光下卻會愛得神魂顛倒。」莫泊桑感嘆,他在月光下,讓月光一照,一定是受了傷了!「她有什麼迷人的魅力,能使我們心神恍惚,飄忽不定,若有所失呢?」

我看,莫氏提出的問題是個千古之謎。就那麼一個冰冷死寂的圓球,卻具有那般魔力。人們明知是上當受騙,也甘願為之匍匐傾倒,至死不悟。那麼多條分縷析,全都蒼白無力!這是全世界文學藝術家永遠也道不盡的話題。

莫氏的月光和什麼最相像?我的感覺,那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如水月光在莫泊桑的字里行間汨汨流淌,夜風下,泛起微微的波浪。

閱讀是一種快樂。我為自己從莫氏的散文和小說里讀出詩意的月光而快樂;更為自己從莫氏作品讀出了他對月光的獨特感受而快樂。所以,我給小說家莫泊桑戴上了「月光詩人」的桂冠。我相信,莫泊桑,這位我從少年時代就鍾情的繆斯,永遠活在月光下的世界裡。(

Ⅲ 莫泊桑短篇小說 月光 主要人物簡介

《月光》內容簡介:
主人公馬里尼昂是一個瘦高個子的神甫,具有狂熱的信仰。在他看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按照一種絕對的奇妙的邏輯創造出來的。他憎恨女人,但又渴望愛情,於是在現實中就產生了一系列矛盾。作者從側面描寫他的行為舉止,思維模式,將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終以神甫看管嚴格的甥女的戀愛一幕來諷刺他
《一家子》中為爭取遺產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描寫出世態炎涼、家庭內部的虛偽、矛盾、小市民平淡的生活等等。

Ⅳ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中的四篇文章的全文

孩子 、隨便寫點就行 ....... 莫泊桑講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諾曼底狡猾的農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傭、小職員、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還世俗的破落貴紳、富商、工廠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項鏈》中因愛慕虛榮而毀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愛國骨氣的妓女和軟骨頭的富商與鄉紳,在敵人面前的不同表現,《一家子》中為爭取遺產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兩個朋友》中寧死也不肯將通行口令告訴敵人一對友人,《莫蘭這只公豬》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裝店老闆……

,《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敵軍士兵為了活著寧可當俘虜的厭戰情緒;《俘虜》描寫的是法國婦女機智擒敵的故事。其中內容最豐富、意義最深刻的作品,則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說的內容是一個妓女和一些有產者同乘一輛馬車離開德軍佔領區,大家對這個綽號羊脂球的妓女側目而視,但是在由於沿途耽擱而餓得發昏的時候,卻又厚著臉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籃美味食品。馬車在路過一個小鎮時被攔住了,占據該鎮的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不予放行。車上的工業家、伯爵和商人等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計地勸說羊脂球為他們作出犧牲,但事後又鄙視她,任憑她陷於孤獨和挨餓的境地。
小說里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搏鬥,然而它通過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敵人獻身的遭遇,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別是勾勒了有產者們為了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丑惡嘴臉。羊脂球自尊自強、不甘屈服,表現了愛國主義的凜然正氣,結果卻被那些偽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們為了迫使羊脂球就範,個個巧舌如簧、軟硬兼施,就連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氣。莫泊桑以真實的細節、精練的語言和爐火純青的技巧,使這篇小說構成了一幅戰爭時期法國的社會圖景。作品中的善與惡時時形成不露痕跡的對照,使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戰爭的憎恨、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所謂上等人的蔑視,因而不愧為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堪稱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寫小職員生活的短篇小說很多,例如《騎馬》和《項鏈》寫他們為了出風頭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現了他們可憐兮兮的虛榮心;《我的叔叔於勒》和《傘》諷刺了這類家庭的寒酸相和勢利眼;《散步》中的小職員數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最後意識到這一點時不禁悲憤地上吊自盡。這些作品揭露了世態炎涼的社會現實和官僚機構里腐敗昏聵的作風,諷刺了小職員的自私虛榮和爾虞我詐,同時又對他們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義的同情。
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說描繪諾曼底農村的生活,它們從各個方面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悲慘遭遇,例如《瞎子》、《繩子》、《窮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備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羅》諷刺了地主婆的吝嗇,《流浪漢》譴責了把好人逼成盜賊的社會風氣。《真實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傭,造成了女主人公絕望地死去的悲劇。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了農民的狹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婦為了不耽誤農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點去世,《圖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讓因肥胖而中風的丈夫孵雞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題材之外,莫泊桑還從愛情和情慾的角度,描繪了人們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對禁慾主義的名篇,寫一個神父在皎潔月光下理解了愛情;《橄欖園》譴責了不負責任的放盪行為,《巴蒂斯特太太》則批判了歧視受辱女子的不良風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題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里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櫥》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慘生活。

Ⅳ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中月光主要講的是什麼事

《月光》中描寫了一位保守固執的天主教神父馬里尼昂長老被皎潔月色下少男少女美好愛情打動的浪漫故事。小說諷刺了當時天主教會奉行的禁慾主義,表達了愛情是聖潔的這一主題。

Ⅵ 莫言小說月光斬想反映的是什麼,批判的是什麼求教導

短篇小說《月光斬》實際上是寫了一封信,其小說的故事是在電子郵件里講出來的,郵件傳遞來的故事離奇而富有刺激性,是一件發生在縣里的大事。

縣委劉副書記出了事,身首異處,人頭被懸掛在縣委辦公樓前那棵最高的雪松頂梢,而無頭的屍體在縣城唯一的那家三星級飯店的一個豪華套間里;更為離奇的是,端坐在沙發上的屍體,「竟然沒有一點血跡」,「斷頭處,彷彿用烙鐵烙過一樣平整——也有人說彷彿用速凍技術處理過一樣平整」。
故事於是留下了很多的懸念:是什麼事、是誰使縣委副書記身首分離。是什麼樣的利器做得如此干凈利索。是仇殺還是情殺。還是對官僚的不滿。
這就引出了一連串的「傳說」:由當下的「月光斬」的傳說,追溯到關於發生在1958年大煉鋼鐵和「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故事傳說,最後又回到現實中劉副書記事件真相的傳說。這些謎一樣的、或完全出人意料的傳說,虛虛實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傳達出十分豐富的現實與歷史生活內容。[
莫言《月光斬》里的這個「原型」很有魯迅作品中阿Q的味道,是民主的懶漢,不去戰斗和爭取,缺少的是戰士精神,外來的力量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只是牢騷而已,得過且過,沒辦法了只是去找那黑衣的俠客,《月光斬》是這一「原型」的變種,作品的高明之處是隱去了復仇的「黑衣俠客——宴之傲」,將民眾的復仇夢想化作了那把奇異的刀刃,那神異的月光斬。
莫言深受魯迅先生《鑄劍》的影響,《鑄劍》是收在魯迅的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歷史小說。但莫言的作品決不是重復先生的東西。莫言是創造的精靈,是藝術開拓的先鋒,《月光斬》自有它的新的象徵,新的意義。《月光斬》不僅寫了我們嚮往的俠客精神,而且還揭露了民眾的不易察覺的惰性,加深了我們對民眾的認識。
作品寫到煉鋼的過程:「他們往煉鋼爐里投進去一百多個破舊的日本鋼盔、五十多口鐵鍋、一萬多個從棺材上起出來的鐵釘,還有一千多枚羅漢錢,但出鋼時只流出不滿的一勺鋼水。這是真正的金屬的精華,七道凌厲的藍光直沖雲霄,有七顆流星沿著藍光落到鋼水勺里。它們在降落時,金光與藍光劇烈摩擦,放射出刺目的強光,並散發出濃烈得讓人昏迷的燒冰的香氣……」
鑄劍的場面:「當爺兒們把那藍鋼用頭號大鉗抬到鐵砧子上時,鐵匠鋪里變成了一個冰一樣透明的世界,屋子裡的人和物,都彷彿遠古時的物體,被凝固在一塊淺藍的琥珀里。此時,只有凝神觀察,才能看到那魚一樣形狀的鋼,活潑潑地躺在砧子上,渾身抖動不止,不知是痛苦還是興奮。老鐵匠操著小錘,如其說是打,毋寧說是撫摸了一下那藍鋼,三個如狼似虎的兒子,各操著十八磅的大錘,各打了一錘。接下來,老鐵匠的小錘便如雞啄米一樣迅疾地敲打下去,三個兒子手中的大錘,挾帶著狂熱與激昂,如同賓士中的烈馬之蹄,迅速無比但又節點分明地砸下去。奇怪的是竟然沒有聲音。往常這父子四人打鐵時發出的聲響半條街上都能聽到,連火車的汽笛聲都被蓋住,但現在,這鍛打,這勞動,劇烈之極,但牆角上蟋蟀的鳴叫都聲聲入耳,讓人感覺到深秋之悲涼,生命之短暫。」
爛漫的文學語言、奇崛的想像,動心、沖擊、震撼、神奇的煉鋼和鍛造過程,決定了這把奇異的刀刃。
這使人們想到《西遊記》中孫悟空用的定海神針——金箍棒。民眾是喜歡孫悟空的狹義心腸的,也希望他有著神異威力的兵刃,這一點是多麼地相似。
莫言在文章中塑造了那一家打鐵的形象。文中介紹說:「縣城東門外,原有個東關村,村裡有戶鐵匠,姓李,李鐵匠六十喪妻,三個兒子,陸續成人,都無妻室,跟著父親打鐵為生。父子都是文盲,春節時,請村裡一位曾經當過私塾先生的人寫對聯,那人好謔,提筆寫道:一門四光棍,父子八大錘。橫批不合規矩,只有三個字:硬碰硬。此聯大為有名,縣城的人都知道。」但就是這一家普通的人,為了那個神秘姑娘的一言相求「我有一塊好鋼,請你們幫我打一把刀……看到了吧?就是這樣一塊鋼,我想請你們打一把刀。」那個本不想打鐵的病在床上的老鐵匠就脫下身上的破褂子,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膛,從水桶里舀起一瓢冷水,咕咕地灌下去,然後一抹嘴,腰板挺直,彷彿年輕了二十歲,或者三十歲,雄赳赳地說:兒子們,生起火來!!!……等那把刀的形狀便在砧子上漸漸地顯現出來時,卻送上了三條性命。
你把它拿走吧。說完這句話,老鐵匠往後便倒,隨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說完這句話,老鐵匠的大兒子隨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說完這句話,老鐵匠的二兒子隨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老鐵匠的小兒子說。
姑娘抓起那把刀,猶如捏著一段月光,對鐵匠的小兒子說:你跟我一起走。」
這個瘦骨銅聲的老人俠肝義膽,為了一個擔當,為了鐵匠之家的傳承,為了一個「義」,執著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魯迅、莫言找尋的古俠精神在今天的翻版。
莫言不只一次地寫到打鐵,寫到打鐵這火熱激情、充滿神秘詩意的活動場面。莫言在其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中寫了一個又高又瘦的紫紅色的老鐵匠,面部沒有表情,僵硬猶如瓦片,身懷絕技,唱著蒼涼的悲歌。在《姑媽的寶刀》中有三個鐵匠。其中老韓細高,脖子長,臉上皺紋又深又多,禿頂,眼睛果然是永遠淚汪汪。在金屬抑揚頓挫有節奏的鍛打、撞擊聲里,似乎寄託了莫言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莫言是入世的,「作為老百姓的寫作觀」使他不得不面對今天的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他的文字不可能不帶著痛苦無奈的民眾的心理與聲音,《月光斬》只不過是社會現實曲筆的展現。老百姓就是像《月光斬》里寫到的,這樣想的,也是那樣做的。
從莫言短篇小說《月光斬》開始,到其後來的短篇小說《拇指銬》中冰一樣的冷漠的看客,再到長篇小說《檀香刑》里看客、劊子手、受刑者三位一體的心理和形象,莫言的藝術探索達到了極致,這一脈相承的篇章大大地發展豐富了魯迅所認識的國民思想。
用傳說鑄造的《月光斬》,正是弱者復仇的一個白日夢。
讀者在文章中還是看到了戰斗的、光明的一面,總是有了一小部分的人走了出來,走上了街頭,文中寫到「當省、市、縣的破案專家絞盡腦汁思索的時候,一個傳說,像風一樣吹遍了縣城的每―個角落,連永安大街上那兩處愛民工程、外面用綠色馬賽克裡面用白色馬賽克貼了牆面的公共廁所也沒漏過——廁所尿池子——上方白色的馬賽克牆壁上,有人——也許是鬼——用彩筆寫上了三個大字:月光斬——當然這傳說也從縣城波及到了鄉村,甚至傳到了外縣、外省、外國。那三個字,每個都有足球般大,字跡稚拙,乍一看頗似頑皮兒童的塗鴉,但仔細研究,又像一個很有書法根基的人在扮嫩。」而「月光斬」標語的滿城出現且聲震遐邇,自然表達了民間藉助超常力量懲處不義的壓迫者的普遍慾念。
《月光斬》名字起得很漂亮,寫法也「很莫言」,開頭和結尾還用了「伊妹兒」、「附件」的形式結構,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求新的作品。但細讀下來,滿眼給人的感覺卻是舊。
這里的故事是舊的,主核脫胎於《眉間尺》,連作者自己在小說結尾都「自覺」提及;「出彩兒」的部分是舊的,那些對色彩和感官本能目眩神迷的渲染,自《透明的紅蘿卜》起,經電影《紅高粱》的推廣,不要說文學讀者,全國人民都耳詳能熟。
在長篇《檀香刑》和《第四十一炮》里,莫言的技巧已有翻新,如今,再轉回身耍舊把戲,實在難以產生多少藝術沖擊力。這不僅是讀者「審美疲勞」的問題,更由於文本失去了當年的虎虎生氣,並且充溢著油腔滑調。唯一「新」的就只剩下了電子郵件的形式,但其運用方式實在像一個換筆太晚的作家乍然求新。
所謂的新形式與小說內容之間沒有本質聯系,把作為開頭結尾的「伊妹兒」正文刪去,「附件」中的故事主體基本毫發無傷。作為短篇小說,這樣的形式探索基本可以說是失敗的。再有,如果故事的主體在「附件」里,講述者應該是發「附件」的侄子,但進入故事,發現講述者的口氣時時又變成莫言,好像的作者把附件的事給忘了。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不能不讓人懷疑,這個「伊妹兒」的形式是不是莫言隨手撿來貼上去的?客觀地說,這篇小說的藝術水準並不低。

Ⅶ 月光的作者簡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准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

Ⅷ 童話詩歌《月光》作者

  • 作者:莫迫桑;

  • 簡介: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准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

  • 作品賞析:

《月光》中,美麗的月光卻凈化了一個腐朽的靈魂,莫泊桑是悲觀主義者,那麼月光...莫泊桑聽任他的人物目光短淺,舉止平庸,無出眾之處,但正由於這樣,豐富的平淡小人物,成為莫泊桑創作的特殊領域,使莫泊桑更關注的是倫理道德層次的問題。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輕點寵顧萌萌第二部 發布:2025-04-28 20:41:54 瀏覽:201
星語心願小說白雪兒免費 發布:2025-04-28 20:37:03 瀏覽:580
重生變內褲的小說下載 發布:2025-04-28 20:31:05 瀏覽:251
免費戀愛小說大全 發布:2025-04-28 20:25:23 瀏覽:584
暴雪小說推薦經典 發布:2025-04-28 20:21:55 瀏覽:473
女主名字叫芊芊的重生小說 發布:2025-04-28 20:21:49 瀏覽:450
經典逗比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28 19:57:57 瀏覽:844
磨鐵圖書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28 19:47:08 瀏覽:786
網游有聲小說名字帶巔峰的 發布:2025-04-28 19:42:07 瀏覽:514
重生短篇古裝小說 發布:2025-04-28 19:28:52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