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短篇小說
『壹』 蕭紅的故事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蕭紅叫蕭軍「三郎」,「郎華」是蕭軍的另一個筆名。
她因為識文斷字,所以移了性情,竟抗婚出走,一手砸碎舊婚姻的枷鎖,然後一頭撞進新情感的桎梏。她邂逅的如意郎君,我小時候看的報告文學,說正是她抗婚的對象,不知是否以訛傳訛。總之,在出走的路上,她被愛情的蜜湯灌昏了心,在哈爾濱的一家旅館里同居了很久,以致懷著身孕,被以回家取錢為由的情郎拋棄在旅館抵債,奄奄一息。
所幸,她是個文學女青年,文學救人的道路看來是行得通的。她寫信給當地報館求助。血氣方剛的三郎受命「采訪」。在三郎眼裡,這個受難的姑娘是極其美麗的,像她的小詩一樣清新動人:「那邊清溪唱著,這邊樹葉綠了,姑娘啊!春天到了。」在洪水襲來的黑夜,旅館傾頹的前一刻,三郎趁亂救出了悄吟。他們決定用一個相同的姓,她用火燒雲的顏色做自己的名字,他原本有些武術功底,又有滿腔報國的慷慨,以「軍」為名。不過,這只是我的揣測。如果故事到此結束,倒可以用「他們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煞尾。
可惜那不是童話故事,也不能到此結束。死裡逃生,不過是從一個旅館逃到另一個旅館。他們只能暫時棲身在歐羅巴旅館。因為沒有錢,店老闆抽走了雪白的被褥床墊,他們躺在光禿禿的棕板上,睡眠還可以將就,可是咕咕作響的肚子不能將就,每天早晨掛在對面房門上的大列巴比情人的密語還誘人。不知道苦捱過了多久,他們終於可以吃飽飯了,不是靠蕭軍作武術家教來糊口,而是二蕭聯袂,執筆闖天下。
正是蕭軍,給了蕭紅以做人的尊嚴,生存下去的勇氣,開創新生活的希望;而且,蕭軍身體力行,冒嚴寒,忍飢餓,外出四處打工授課,養活了產後在家待業的蕭紅;正是蕭軍最早看出了蕭紅潛在的才華(這也是他與蕭紅結合的前提),並且不斷給蕭紅以鼓勵和幾近手把手地扶持,才得以使蕭紅的初作——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發表在《國際協報》上,從而使蕭紅邁入了文壇的門坎……正是蕭軍率先提議,並且親自執筆寫信給魯迅先生取得聯系,將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呈到了魯迅先生的案頭上,使得蕭紅得以與蕭軍並駕齊驅蜚聲國內外文壇。在這部被魯迅贊譽為「力透紙背」的作品中,其中一些至關重要震撼人心、充滿著強烈反滿抗日情調的靈與肉、血與火搏擊的活生生的場面,都是在蕭軍的提示下完成的。
她的命可以說是他揀回來的,他們一起外出的時候,總是一前一後的走著,蕭軍在前大踏步的走,蕭紅在後邊跟著,很少見到他們並排走。這就是他們之間命定的姿態。他毆打她,也不是故意的虐待,也是因為愛她,當她是自己人,才不見外地動了手。他是個粗疏的男人,拳腳伺候的時候,壓根想不起來她並不是顧大嫂和扈三娘。
這是蕭紅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這段蜜月在兩年後不可避免地結束了。蕭紅和蕭軍之間發生了沖突,爭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蕭軍甚至動手打了蕭紅。在蕭紅的身體和心靈深處遍布著難以醫治的創傷。後來的人們這樣對比蕭紅和蕭軍之間的差別:一個多愁善感,另一個坦盪豪爽;一個是長不大的女孩,另一個是血性漢子。蕭軍說:她單純,淳厚,倔強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蕭紅說:我愛蕭軍,今天還愛。他是個優秀的小說家,在思想上是個同志,又一同在患難中掙扎過來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卻太痛苦了。
經過一番猶豫和痛苦,蕭紅把自己的情感和命運從蕭軍那裡收回,轉交給了另外一個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她贈給端木相思豆和小竹竿,這兩件定情物包含了一個受傷女人的心願。相思豆代表愛,而小竹竿則象徵著堅韌與永恆。1938年4月,身懷六甲的蕭紅跟蕭軍分手後,與端木同去武漢,5月在武漢大同酒家舉行了婚禮.端木蕻良與蕭紅的結合是理智的結合,同時也是很突然的結合。新婚中的蕭紅正懷著蕭軍留下的孩子。孩子出生幾天後就夭折了,孩子的死了斷了她與蕭軍最後的緣分。蕭紅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和體貼。
從十七八歲到三十一歲去世,蕭紅在每個城市住過的時間不超過一年,即使是在上海這一座城市,她還搬過七八次家。
一個孩子,對相依為命的溫情的需要遠遠強烈過對生死相許的愛情的渴望,但是蕭軍給不了她,端木蕻良也給不了她。她與端木結合的時候,有人責備她,難道你不能一個人生活嗎?!不能,因為她是個孩子,一個人睡在黑屋子裡,她害怕。只是,嫁與端木之後,武漢大轟炸,她還是一個人。我不免卑劣地想,這時,她會不會懷念蕭軍的耳光,總好過一個人守著孤島。
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由於被迫東躲西藏,加之醫院葯物匱乏,蕭紅的肺結核日益嚴重,本來就虛弱的身體逐漸走向了崩潰。
蕭紅臨終時丈夫端木是否在場,這個問題後來成了爭論的焦點。端木的家人認為端木始終陪伴在蕭紅身邊,直到她去世為止。而當時一直照看蕭紅的作家駱賓基則堅決否認端木的在場。駱賓基回憶說,蕭紅在死前曾經熱切地盼望道:如果蕭軍在重慶我給他拍電報,他還會像當年在哈爾濱那樣來救我吧……
1942年1月22日一個凄涼的冬日,年僅三十一歲的蕭紅在醫院里呼出了生命的最後一口氣息。十年漂泊,北國的呼蘭小城是她的起點,而南方的香港是她的終點。蕭紅走了,她的生命結束在戰爭的硝煙中,從此曾經愛她的兩個男人蕭軍和端木一生都生活在蕭紅的陰影里。
病死香港,她還是一個人。果真在明滅之際想到三郎,她深信,三郎要是知道,還會像當年一樣,劈開絕望的洪水,把她從崩潰的世界邊緣搶走。只是,以蕭軍的功底,能夠奮力抵禦洪水,卻不能夠舉重若輕,來個凌波微步,輕巧躍入另一部不朽名著,與蕭紅氣息相通。這一次,他再救不了她。
蕭紅最深刻的苦難也無關愛情,對一個女人來說,最慘痛的經歷莫過於失去自己的孩子,和蕭軍在一起的時候,她懷著負心人的骨肉,生下來,養不起,送給了別人。和端木在一起的時候,她懷著蕭軍的孩子,養得起,卻沒生下來。枕邊人與腹中胎兒的割裂感,血肉分離的剝離感,在蕭紅的靈魂中蝕出一個駭人的黑洞,一寸寸蔓延。這個女人,怎麼會有甜蜜的笑容。
很久沒有看過蕭紅的文字,手頭只有一些零星片斷:
「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歲了,當我長到四五歲時,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著那大向日葵……」
有文學評論說,蕭紅的文字有時有點啰嗦,像個喜歡說話以引起別人注意,又常常表達不清的孩子,充滿了兒童式的奇特想像和信馬由韁的思路。我一向對文學評論感到頭痛,但這個評論者我很是喜歡,因為他沒有渲染蕭紅的偉「大」,而是承認了蕭紅的渺「小」。她的字里行間,正是一派稚拙可愛的孩子氣。
『貳』 蕭紅簡短故事五十多字
蕭紅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去世於香港。
(2)蕭紅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3月,參加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兩幅粉筆畫。4月,以悄吟為筆名發表小說《棄兒》,是蕭紅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隨後發表諸多作品,踏上文學征程。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2月,《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署名「蕭紅」。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作品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一舉成名。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1月,蕭紅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產後第四天,蕭紅稱孩子頭天夜裡抽風而死。產後蕭紅回到重慶,應邀寫下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被送進紅十字會在聖提士反女校設立的臨時醫院。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病逝,享年31歲。
『叄』 蕭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短篇小說集《曠野的呼喊》、《蕭紅散文》、《回憶魯迅先生》
『肆』 蕭紅寫的文章有哪些名字
主要作品有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小說《小城三月》、《呼蘭河傳》、《馬伯樂》、《橋》等。其中《橋》是她最喜愛的短篇小說,曾以此為名結集成短篇小說、散文集。
『伍』 蕭紅的主要作品
[著作書目] 跋涉(小說、散文集)與蕭軍合著,1933(自費出版)
生死場(中篇小說)1935,上海容光書局;1980,黑龍江人民
商市街(散文集)1936,文生
牛車上(小說、散文集)1937,文生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說集)1940,上雜
蕭紅雜文 1940,重慶大時代書局
回憶魯迅先生(散文)1940,重慶婦女生活社
馬伯樂(中篇小說)1941,重慶大時代書局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1,上雜;1954,新文藝;1979,黑龍江人民
手(小說)1943,桂林遠方書店
小城三月(小說)1948,香港海洋書屋
蕭紅選集(中、短篇小說集)1958,人文
蕭紅選集 1981,人文
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 蕭軍輯,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短篇小說選 1982,黑龍江人民
蕭紅散文選集 1982,百花
蕭紅(中國現代作家選集)1984,人文
蕭紅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87,人文
[研究資料書目]
蕭紅評傳(美國葛浩文著)1979,香港文藝書物
論《呼蘭河傳》(周錦)1980,成文
蕭紅傳(蕭鳳)1980,百花
蕭紅小傳(駱賓基)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北方論叢》編輯部編)1983,《北方論叢》第四輯
蕭紅傳(日本尾坂德司)1983,日本燎原書店
懷念蕭紅(王觀泉編)1984,黑龍江人民
蕭紅作品欣賞(杜一白、毓茂)1985,廣西人民
『陸』 蕭紅的作品短篇集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說集)1940,上雜
『柒』 蕭紅的主要作品
[著作書目]
跋涉(小說、散文集)與蕭軍合著,1933(自費出版)
生死場(中篇小說)1935,上海容光書局;1980,黑龍江人民
商市街(散文集)1936,文生
牛車上(小說、散文集)1937,文生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說集)1940,上雜
蕭紅雜文 1940,重慶大時代書局
回憶魯迅先生(散文)1940,重慶婦女生活社
馬伯樂(中篇小說)1941,重慶大時代書局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1,上雜;1954,新文藝;1979,黑龍江人民
手(小說)1943,桂林遠方書店
小城三月(小說)1948,香港海洋書屋
蕭紅選集(中、短篇小說集)1958,人文
蕭紅選集 1981,人文
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 蕭軍輯,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短篇小說選 1982,黑龍江人民
蕭紅散文選集 1982,百花
蕭紅(中國現代作家選集)1984,人文
蕭紅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87,人文
[研究資料書目]
蕭紅評傳(美國葛浩文著)1979,香港文藝書物
論《呼蘭河傳》(周錦)1980,成文
蕭紅傳(蕭鳳)1980,百花
蕭紅小傳(駱賓基)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北方論叢》編輯部編)1983,《北方論叢》第四輯
蕭紅傳(日本尾坂德司)1983,日本燎原書店
懷念蕭紅(王觀泉編)1984,黑龍江人民
蕭紅作品欣賞(杜一白、毓茂)1985,廣西人民
『捌』 關於蕭紅的作品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知名女作家,原名張乃瑩,另有筆名悄吟,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螢聲文壇。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l940年與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香港和九龍。重病的蕭紅,陷落在九龍。終於在最後這所臨時醫院里逝世。
這位自傳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著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進,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獨特風格的優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說,豐富了我國現代文壇的花苑成為中國新文學史上一位有風格的傑出的女作家。
1933年蕭紅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活動,陸續在《大同報》的「大同俱樂部」及「夜哨」副刊上發表短篇小說、散文和詩,如短篇小說《棄兒》、《兩個青蛙》、《小黑狗》、《啞老人》、《夜風》、《葉子》,散文《腿上的綳帶》、《太太與西瓜》,詩《八月天》等。她一開始創作生涯,就把目光投身了廣大被奴役、被剝削的勞動人民;
1934年9月,寫完工長篇小說《生死場》;
1935年1月,蕭紅又寫出了短篇小說《小六》,5月,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在寫作《商市街》的前後,又寫出了《過夜》、《初冬》等散文。《商市街》是一部自傳型的抒情散文集;
1936年隻身東渡日本,寫出了短篇小說《王四的故事》、《紅的果園》、《牛車上》,以及散文《孤獨的生活》與《家庭以外的人》;
1937年1月,蕭紅從東京返加祖國。回國前夕,於1月3日在東京寫完組詩《沙粒》。蕭紅把《苦杯》、《沙粒》、《拜墓詩》以及《可紀念的楓葉》、《偶然想起》、《靜》、《栽花》、《公園》、《春曲》、組詩(共六首)、《一粒土泥》等共六十首詩,抄寫成《蕭紅自集詩稿》手抄本,珍藏起來。直到1980年,才由魯迅博物館的同志將它們公布於世;
1937年10月蕭紅和蕭軍跟隨上海的文化人,撤退到武漢。在武漢,好與胡風、蕭軍、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創辦了《七月》。她為《七月》寫作了《小生命和戰士》、《火線外(二章)》、《一條鐵路底完成》、《一九二九年底愚昧》等散文,並寫作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評論性質的文章《〈大地的女兒〉與〈動亂時代〉》;
1938年1月,蕭紅與蕭軍從武漢到達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在此期間,寫作了散文《記鹿地夫婦》。2月,蕭紅則隨同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取道風陵渡,乘火車去西安。在火車上,蕭紅與塞克、端木蕻良、聶紺弩合作,創作了描寫山西農民進行抗日斗爭的三幕話劇劇本《突擊》。這是蕭紅第一次參加寫作劇本;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蕻良從重慶到香港。在香港期間,她創作了兩部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和《馬伯樂》,一部中篇小說《小城三月》,還有散文《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九一八致弟弟書》、短篇小說《北中國》等等;
[主要成就]蕭紅主要作品簡目年表 :
《跋涉》,悄吟(蕭紅)、三郎(蕭軍)合著,集中收蕭紅小詩《春曲》及短篇小說五篇。
《生死場》(長篇小說)
《商市街》(散文集)
《橋》(散文、短篇小說集),署名消吟
《牛車上》(散文、短篇小說集)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說集)
《蕭紅散文》
《回憶魯迅先生》
《馬伯樂》(長篇小說)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
《小城三月》(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