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薇拉短篇小說

薇拉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2-28 22:19:38

1. 愛格系列好看的小說有哪些

1、《深海夜未眠》

《深海夜未眠》是2014年2月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喜寶。

喜寶是愛格年齡最小的簽約作家,2013年實力+人氣當之無愧的新人王。從2012年開始,在《愛格》A/B/言情三個版發表了多篇短篇故事,故事風格溫暖、細膩,有強烈的自我風格,深受讀者喜愛。

2、《滄海有時盡》

《滄海有時盡》是2013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那夏,愛格簽約作者。

內容簡介:

身為明星經紀人的陸路去戛納陪同一線明星孟瀾參加電影節,沒想到孟瀾中途消失,後被發現在酒店自殺。幸虧發現及時沒有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後來陸路才知道,孟瀾此舉是為了逼緋聞男友沈世堯就範。豈料自己後來安排的一場好戲,反而無意中為他人作了嫁衣。而由此開始了陸路與沈世堯的糾纏。

3、《南風過境》

《南風過境》是2013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七微。該書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說,書中主角為季南風、傅希境。

內容簡介:

她似一場經久不散的季南風,席捲他心。 他是她心之城池裡,唯一的城民。

一場漫漫經年的久別重逢,揭開時光掩埋下的傷痕與真相,卻讓愛情再次走向萬劫不復。

一次飯局,傅希境偶遇五年前不告而別的女友季南風,他執意認為南風就是其舊日戀人趙西貝,遭到南風矢口否認,卻絲毫不能打消傅希境的疑慮。

在傅希境的步步緊逼下,南風的防守節節敗退,那段刻意被她遺忘的往事也漸漸浮出水面——季南風五年前化名趙西貝,帶著不為人知的目的和仇恨接近傅希境,一年的時光,她一步步走進他的心,卻免不了自己泥足深陷。而因為她的愛情,害得母親成為植物人。強大的內疚和罪惡感令她帶著母親遠走,投奔好友謝飛飛,生活也逐漸趨於平靜。

4、《南有喬木》

《南有喬木》是顧淺意的處女作,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與破滅,愛與恨的故事。

女主沈南喬,第七代新銳導演,在其處女作頻獲大獎的時刻卻突然銷聲匿跡,留下團團未解謎題三年後她為夢想重回故地,卻發現更殘忍的真相。

男主穆益謙,英俊多金資本家,為一場報復策劃了一出愛情陰謀。自以為是假戲,卻在失去後發現自己早已陷入愛情。面對一步步知道真相的沈南喬,他又該如何抉擇。

他強勢她倔強,因為各自破碎的家庭而帶著傷疤,卻在進入彼此愛情的時刻,找到了最真實最輕松的幸福。

5、《如果巴黎不快樂》

《如果巴黎不快樂》是2011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白槿湖。

白槿湖,典型巨蟹座,完美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結合。不奢求理解,也不多餘解釋。也許只有文字能夠包容這樣的自己。

已出版《如果巴黎不快樂》《深愛你這城》《南城無故人》。

2. 薇拉·凱瑟的人物生平

1912年開始專事寫作。早期作品受亨利『詹姆斯的影響。後來聽從女作家沙拉·奧納·裘維特的勸告,以自幼所熟悉的西部邊疆生活為題材,創作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1944年,她作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獲該院最高金獎。她的作品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珍珠」。在略顯浮躁的20世紀美國文壇,她是藝術良知的持守者和道德勇氣的體現者。今天,她越來越受批評家們的重視和喜愛。薇拉凱瑟於1873年生於弗吉尼亞州。9歲那年,她隨父母搬到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大草原的一個小鎮上。這次搬遷對她在心靈與藝術上的影響持續了一生。她在那裡接觸到從歐洲各國涌來的新移民,這些後來成了她文學創作的素材。
在內布拉斯加,凱瑟開始正式上學,雖然她在情緒上有些喜怒無常,但學業很優秀。在13歲那年,她開始喜歡扮男裝,並把自己的名字簽成威廉·凱瑟(William Cather)。一些評論家把她著一舉動看成是反叛社會對女性的約束:另一些評論家認為,凱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認同於男性角色,似乎著就是她在小說中常常使用男性敘述視角,在生活中與女性朋友有關系密切的根源。凱瑟後來解釋說,扮男裝只不過是年輕時擺擺姿勢罷了。
凱瑟雖然在進內布拉斯加時打算學醫,可當她的一篇文章被當地報紙才用後,她又改變了主意——學文科,從此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她一邊念書,一邊想雜志投稿,為《內布拉斯加報》撰文,並發表過戲劇、音樂評論和書評。大學畢業時,她成了《內布拉斯加報》的全職記者和評論人。畢業以後,她來到匹茲堡,在婦女雜志〈家庭月刊〉做了兩年編輯,同時為《內布拉斯加報》撰文。在以後的17年裡,她在匹茲堡一邊教英文,一邊寫短篇小說。
薇拉·凱瑟(Willa Cather,1873-1947),美國小說家、短篇小說家、詩人。她生於弗吉尼亞州,9歲時隨家移居內布拉斯加州,在西部大草原鄉鎮里長大。1895年從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對音樂和文學(尤其是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極感興趣。後來到匹茲堡一家報社工作,開始文學創作。1900年,她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和詩歌,1903年發表詩集《四月的黃昏》(April Twilight)。在那些年月里,她的主要思想是披露西部小城鎮文化的落後和思想的狹窄,這表現在她的最著名的短篇故事《雕刻家的葬禮》(「The Sculptor『s Funeral」)、《華格納音樂會》(「A Wagner Matinee」)等作品中。1906年她移居紐約,在《麥克盧爾雜志》(McClure』s Magazine)工作,後任總編(1908-1911)。在此期間,她結識了著名鄉土文學作家薩拉·奧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並聽從其勸告,辭去總編職務,悉心從事文學創作,陸續發表了《亞歷山大的橋》(Alexander『s Bridge,1912)、《啊,拓荒者!》(O Pioneers!1913)、《我的安東妮亞》(My Antonia,1918)、《百靈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Lark,1915)、《我們自己人》(One of Ours,1922)、《迷途的女人》(A Lost Lady,1923)、《教授的住宅》(The Professor』s House,1925)及《大主教之死》(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1927)等作品。凱瑟還發表了4部短篇小說集和幾部中長篇小說。

3. 杜拉斯那些書好看

個人認為《情人》、《毀滅,她說》、《平靜的生活》、《卡車》其中《情人》也是她最具代表之作,也是爭議最多的一部小說。值得一看。

4. 斯蒂芬金的短篇小說感覺看不懂啊,求解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你有生活了書自然就懂了

5. 杜拉斯寫的比較經典的作品

情人(這個不用多說吧)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傳性質的小說,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廣島之戀為同名電影寫的劇本,一九六○年出版。一個法國女演員在遭受原子轟炸之後的廣島邂逅了一名日本男子,兩人產生一段短暫的愛情,引起了法國女人對往日戀情的回憶。 夏夜十點半鍾悶熱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突如其來的謀殺擾亂一家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況下捲入案情。小說圍繞一場旅行與一樁兇殺命案展開,展現相似的兩段愛情三角關系,迷亂、絕望的情緒似乎已進入杜拉斯的創作風格。

6. 求杜拉斯的所有經典著作.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交趾支那(現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 1921年她父親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她母親在波雷諾(柬埔寨)買了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家》遭到伽里瑪出版社的拒絕。 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共產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書記,成立尋人處,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義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發表《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被開除出法國共產黨。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58年發表《琴聲如訴》。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周刊和雜志撰稿。

1959年為阿蘭·雷內寫《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於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托獎。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4年《情人》獲龔古爾獎。

1985年發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6年《情人》獲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88年-1989年嚴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1996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

杜拉斯作品目錄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琴聲如訴》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水和森林-廣場-音樂之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蘇珊娜·安德萊爾-樹上的歲月-是的,也許-莎伽王國-一個男人來看我》 1968年 伽利瑪

《毀滅吧,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吧,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1977年 子夜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 1977年/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無限的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自《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叢林猛獸>,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詹姆斯·洛德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合作改編;<阿斯珀恩文件>,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杜拉斯和羅伯特·安泰爾姆合作改編;<死亡的舞蹈>,根據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說改編,杜拉斯改編》 1984年/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7. 瑪格麗特·杜拉斯一共寫了幾本書書名分別是什麼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瑪格麗特·杜拉斯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瑪格麗特·杜拉斯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發》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8. 安妮寶貝、杜拉斯作品

杜拉斯作品目錄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琴聲如訴》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
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水和森林——廣場——音樂之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蘇珊娜·安德萊爾——樹上的歲月——是的,也許——莎伽王國——一個男人來看我》 1968年 伽利瑪
《毀滅吧,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吧,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1977年 子夜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 1977年/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無限的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自《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叢林猛獸>,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詹姆斯·洛德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合作改編;<阿斯珀恩文件>,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杜拉斯和羅伯特·安泰爾姆合作改編;<死亡的舞蹈>,根據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說改編,杜拉斯改編》
1984年/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安妮寶貝
出版作品
2000年1月:小說結集《告別薇安》出版

2001年1月:散文及短篇小說集《八月未央》出版
2001年9月:長篇小說《彼岸花》出版
2002年9月:攝影散文集《薔薇島嶼》出版
2004年1月:長篇小說《二三事》出版
2004年10月:攝影圖文集《清醒紀》出版
2005年5月:《薔薇島嶼》新版本
2005年8月:《八月未央》新版本
2006年3月:長篇小說《蓮花》
2007年9月:隨筆集《素年錦時》
2009年1月:中篇小說《月》
2011年3月:長篇小說《春宴》
譯作
2010年3月:兒童文學繪本《白雪晶晶》(作者:阿爾文·崔塞特[美])
2010年4月:兒童文學繪本《有一天》(作者:艾莉森·麥基[美])
隨筆列表
主要分類:
安妮寶貝《八月未央》(散文部分)(老版本,新版本刪去了差不多一半的散文)
安妮寶貝《薔薇島嶼》
安妮寶貝《清醒紀》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大部分,除《月棠記》外)
安妮寶貝在城市畫報專欄上發表的隨筆
安妮寶貝在新浪博客上發表的隨筆
《八月未央》老版本全部散文

9. 薇拉·凱瑟的作品

凱瑟的文學聲譽主要來自他的十幾部中、長篇小說,特別著名的有長篇小說《啊,拓荒者!》(O,pioneers!1913)、《我的安東尼亞》(My Antonia,1918)、《一個迷途的女人》(A Lost Lady,1923)、《教授的房子》(The Professor′s House,1925)、《死神來迎接大主教》(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1927)、《莎菲拉和女奴》(Sapphira and the Slave Girl,1940)。然而,凱瑟也是位短篇小說大師。她的短篇小說處女作「彼得」(「Peter」)於1892年問世,她一生中共寫過約六十篇小說,占她創作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短篇小說一度曾被忽視。因為過去有些評論家認為凱瑟三分之二的短篇小說寫於她1912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亞歷山大大橋》之前,因此認定她的短篇小說創作只是整個創作生涯的實習期;而且凱瑟自己也更重視長篇小說的創作,她的許多早期短篇小說散落在各種雜志中,在她生前沒有再版過。經過重新的審視,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凱瑟的短篇小說不僅數量可觀,而且作品相當優秀。凱瑟在生前只出版過三個短篇小說集《精靈花園》(The Troll Garden,1905)、《青春和美艷的美杜莎》(Youth and the Bright Mesa,1920)、和《無常人生》(Obscure Destinies,1932)。第四個集子《美女暮年及其他故事》(The Old Beauty and Others,1948)在她去世一年後才出版。
《哦,拓荒者!》與《我的安東妮亞》兩部小說描寫第一代東歐和北歐的移民與大自然搏鬥的艱苦生活,以及他們處理新舊文化沖突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情形。《迷途的女人》寫一個開發西部的實業家的妻子被投機商引誘而走向墮落。《教授的住宅》寫一個歷史教授看不慣崇拜金錢的家人,與一出身清寒的青年學者托姆。奧特蘭結成忘年之交。
凱瑟以後的作品進一步從北美洲的歷史中發掘她所嚮往的精神美。在《大主教之死》中,歌頌了19世紀在新墨西哥印第安人中間傳教的天主教神父的獻身精神。《莎菲拉與女奴》(Sapphira and the Slave Girl,1940)寫南北戰爭前弗吉尼亞一個白人婦女如何幫助一個女黑奴逃往加拿大而獲得了自由。由此,可以說, 凱瑟在她的作品中既歌頌邊疆開發者的不畏艱險的開拓精神,謳歌他們的理想主義,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後一個其作品帶有濃厚描寫地方色彩的代表,也是一個刻畫婦女形象,表現出婦女意識的作家。按照她作品的問世時間,她與海明威和共同生活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那一時代,但又屬比後者更早的一代。凱瑟的作品結構勻稱,節奏舒緩從容,文字清新優美。近年美國批評界認為她是20世紀美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

熱點內容
鬼文小說言情 發布:2024-07-05 03:04:03 瀏覽:965
網游小說轉職0級開始的 發布:2024-07-05 03:02:28 瀏覽:301
都市唐峰小說 發布:2024-07-05 02:57:37 瀏覽:991
慕少陵阮白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07-05 02:52:25 瀏覽:743
男主軍人總裁小說壓縮包 發布:2024-07-05 02:38:57 瀏覽:285
短篇小說大學生的讀後感 發布:2024-07-05 02:38:19 瀏覽:490
重生之我媽是真小說 發布:2024-07-05 02:37:01 瀏覽:489
虛擬游戲小說百度雲 發布:2024-07-05 02:26:30 瀏覽:926
小說妙醫聖手葉皓軒免費 發布:2024-07-05 02:10:13 瀏覽:394
小說總裁的9個契約 發布:2024-07-05 02:01:56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