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短篇小說經典
A. 急求,德語短篇故事Evas Besuch(作者:Gabriele Wohnmann,嘉比麗勒 沃曼)的中文譯文,自德語寫作教程3
德語短篇故事Evas Besuch可以在網上下載。
B. 能否提供下施篤姆作家的德語介紹
對不起實在是找不到德語的
一八四○年至一八九○年,是德語文學史上的所謂詩意現實主義(Poetischer Realismus)時期。這個時期的許多德語作家,包括施篤姆在內,在前既不同於著意描寫人生的「夜的方面」的浪漫派,也不同於以「傾向文學」為標榜的青年德意志派,在後同樣有別於對社會生活進行瑣碎而機械的摹寫的自然主義者。他們面向人生和現實,但由於受著德國社會發展遲緩和資產階級政治上軟弱乏力的局限,他們大多數只能客觀反映自己所接觸到的那一部分現實,有意無意地迴避重大的社會政治題材,力圖從平凡的事物中尋找發掘出所謂詩意,而缺少遠大的眼光和抱負。按照當時一些理論家的主張,即使在極其貧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個個富於詩意的因素或瞬息(einzelne Momente von poetischem Interesse)。作家就應將注意力限制和集中於這些因素和瞬息上,從而再現平庸的社會現象中的某個詩意的方面(eine poetische Seite)。
詩意現實主義的作家們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這些主張,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多數迴避了時代和社會的重大斗爭,接觸生活的面相對地狹窄,但在局部上卻不都缺乏反映現實的深度,而且在寫作藝術方面刻意求工,因此富有巨大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這一時期的作家們大多擅長於寫抒情詩和中短篇小說(Novelle),而以後者的成就更為突出。在德語中短篇小說的發展史上,此時形成了一個空前的高峰。作為當時興起於整個歐洲的現實主義潮流中的一個小支脈,德國詩意現實主義自有其不可忽視的特長和成就,產生了像凱勒、施篤姆、馮塔納等一些有世界影響的作家。
施篤姆作為詩意現實主義的一位傑出代表,這一流派的優點、特長以及弱點,都鮮明而集中地體現在他的創作里。他以寫抒情詩開始其創作,一八五三年出版了《詩集》。他的詩歌大多描寫寧靜和諧的家庭生活,歌頌故鄉美好的大自然,格調清新、優美而富於民歌風格。他在創作中深受歌德、海涅、艾辛多夫和莫里克的影響,自認為是繼承了德語詩歌優良傳統的「最後一位抒情詩人」。在他逝世十年後,馮塔納也曾說過:「作為抒情詩人,他至少也屬於歌德之後產生的三四個佼佼者之列。」可是,盡管如此,施篤姆一生的主要建樹,仍在中、短篇小說方面。從一八四七年至一八八八年的四十餘年間,他創作的小說共五十八篇,論數量不算很大,但其中卻不乏名篇佳作。今天,施篤姆之依舊享有世界聲譽,主要也歸功於他的《茵夢湖》和《白馬騎者》等膾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說。
寫到此,我們自然會提出問題:施篤姆的小說具體地講有哪些特點?它們之成為佳作,長期以來受到各國讀者喜愛,所憑借的究竟是些什麼呢?
根據作家的境遇變遷和思想發展,我們一般將他的小說創作劃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但是,在這三個時期之間,一些貫穿始終的共同特點卻非常明顯。
先說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多數詩意現實主義的作家一樣,施篤姆在創作中也有意無意地迴避時代與社會的重大斗爭,而致力於從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去尋找所謂詩意。他的小說寫的大多是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主人公也不外乎市民、大學生、手工匠人、農民以及城鄉中小資產者這樣一些普通人。
我們過去評介施篤姆,幾乎都無例外地將他的作品「多半局限在個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圍內,沒有接觸到當時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判定為作家的缺點,並以此為依據,草率匆忙地得出施篤姆的作品不夠深刻、不夠經典的結論。中外文學史的無數事例證明,這樣做是不正確的;須知作品是否深刻、經典,並不取決於作家寫什麼,而取決於怎樣寫。在對施篤姆的主要作品及其流傳情況作比較認真的研究之後,筆者相反認為,他大多寫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這一類題材,也許倒恰恰是他獲得眾多讀者喜愛的原因。這類題材固然平凡,但為讀者熟悉,因此不易寫好;但是只要寫好了,就能打動各個時代和不同民族的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因為戀愛、婚姻和家庭問題,毋庸諱言具有超時代、越國界的普遍意義,易於為廣大讀者所理解和接受。而整個看來,施篤姆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在反映社會人生方面達到了相當的深度。筆者這樣講有以下兩點理由:一,施篤姆以戀愛、婚姻和家庭題材,寫出了社會變遷,反映了時代風貌。這在那些有較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的代表作,如《茵夢湖》、《在大學里》、《木偶戲子波勒》、《基爾希父子》、《雙影人》和《白馬騎者》中,是十分清楚的。它們要麼反映了在封建宗法制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人與人關系的轉變,要麼寫出了新舊思想的斗爭。也正因此,這類作品過去比較受我們重視。二,即使在一些方面看似僅僅寫個人生活、家庭關系的作品中,施篤姆也對倫理、道德以及人生意義和家庭教育等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賦予了作品以較為豐富的內涵。這類作品,如《遲開的薔薇》、《燕語》、《三色繼母花》、《一位默不作聲的音樂家》和《懺悔》等,同樣也有深刻的意義。除去上述兩類小說,施篤姆的的確確也寫過一些僅僅只能算是生活場景速寫的小短篇。但整個而論,他的創作實在是很好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德國社會,特別是某些偏遠地區的社會風貌;他的一篇篇傑作,不啻一幅幅德國宗法制社會在資本主義沖擊下解體時期的精彩風情畫。過去,我們常常嫌它們的情調低沉、灰暗,但這是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所必然造成的,正好反映了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後的社會現實和一般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我們沒有理由以今天的標准去苛求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作家。
然而,施篤姆的中、短篇小說之所以廣為流傳,受到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萬千讀者的喜愛,之所以今天還受到我們的重視,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突出的藝術成就,還在於他鮮明、獨特和優美動人的藝術風格。
以風格而論,我們大致可以以一八七○年為界線,將施篤姆的小說創作劃分成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作品以《茵夢湖》為代表,重在意境的創造、氣氛的渲染和纏綿悱惻的情感的抒寫,而往往缺少連貫鮮明的情節和嚴整緊密的結構以及激烈緊張的矛盾沖突。例如《茵夢湖》只是藉助主人公一些並無直接關聯的回憶的片斷,把他不幸的戀愛經歷大致告訴了我們,大異於傳統小說的線性結構,倒與快節奏的現代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有幾分近似,然而情感的抒發卻既含蓄,又濃烈。早期其他作品,如《瑪爾特和她的鍾》、《一片綠葉》和《遲開的薔薇》等也同樣說不上有多少情節,而只是一篇篇意境深遠、情感深沉的抒情小品,一首首耐人尋味、感人肺腑的抒情詩。後期作品則以《白馬騎者》為代表,重在人物個性的刻畫,結構嚴謹而富於戲劇性,故事情節曲折有致,細節描寫委婉動人。但不論是前期或後期,施篤姆的成功之作幾乎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始終像籠上一層作者故鄉北海之濱常有的輕霧似的,彌漫著一種凄清柔美的詩意。不同的只是,前者更多地像抒情詩,後者更多地像敘事詩罷了。例如,晚期的《雙影人》(一八八六)以富有深情的筆敘述了一個失業者不幸的一生,小說里的那位林務官聽了也禁不住發出感嘆:「真正是一首詩啊。」再如俄國大小說家屠格涅夫在讀完《她來自大洋彼岸》(一八六五)後寫信給作者說:「您的小說真是細膩優美到了極點,圍繞著燕妮這個人物,彌漫著一種十分特殊的詩一般的馥郁之氣,寫見到維納斯石像那個夜晚的片斷,可算一件小小的傑作。」與施篤姆同期而稍後的德國大小說家海澤,對他的整個創作作了這樣的評論:「為了簡單明白地指出特奧多爾·施篤姆的小說特點,我不知道還有比稱它們是一位抒情詩人寫的小說更好的說法。」
施篤姆怎麼能夠將小說寫得如此富有詩意呢?
除了他本身是一位抒情詩人,有著詩人的稟賦,因而筆端常常流露出充沛熱烈的情感外,筆者以為還有以下原因:
首先,施篤姆常常寫的都是自身經歷,即他自己所能接觸到的那一部分現實。例如,《茵夢湖》中的伊莉莎白和《她來自大洋彼岸》中的燕妮,都是他年輕時所熱戀過的一個叫貝爾塔的姑娘的化身;而《一位默不作聲的音樂家》,拿施篤姆自己的話來講,更「產生於我自己心靈的最神聖的深處,這默默無聲的樂師便是我疼愛的兒子……」再則,故事發生的地點大多在北海之濱,那在不少小說(如《燕語》、《雙影人》)中都洋溢著戀鄉之情,正是熱愛故土並曾長期流落他鄉的施篤姆本人心境的寫照。感情是詩歌的生命;施篤姆的成功之作無不寫得情深意切,詩意也便油然而生。
其次,但同樣重要,是施篤姆努力實踐了在平凡的現實中發掘出詩意的主張,並堅信作家只要有足夠的功力,用中、短篇小說這種形式也能創造出「最高的詩意」。因此,他一生致力於中、短篇的創作,而謝絕朋友的勸誘,沒有寫任何長篇。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寫的常常是善良的人,平凡而普通的人;寫的常常是他們的美好的情感,諸如愛情、友誼以及對故鄉家園的思念和熱愛等等。可也正由於平凡、普通,我們讀來便感到熟悉、親切;正由於善良、美好,我們不知不覺便會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之施篤姆確實功力深厚,我們每讀完他的一篇傑作,心中自然便會湧起那種讀完一首好詩後的微醺乃至陶醉的感覺來。
最後,還不可忽視的是,施篤姆在藝術上造詣高深,而且精益求精。他語言樸素優美,寫景狀物生動自然,尤善於以景物烘托氣氛,創造意境,常常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寄情。他對夜晚、大海、森林的描寫最為出色。他慣於用花木禽鳥作思想感情的象徵,如《茵夢湖》用白色的睡蓮象徵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雙影人》用不懼寒霜的忍冬花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而《燕語》中那一聲聲燕子的啁啾,更把主人公苦苦思戀故鄉和親人的情懷,渲染得淋漓盡致。還有,施篤姆經常採用回憶倒敘的寫法,讓主人公面對讀者,直抒胸臆。他並且慣於和善於在故事中嵌進富有北德地方色彩的民歌民謠以及情感熾烈的詩句,如《茵夢湖》中的「依著媽媽的心願/我另選了位夫婿/從前心愛的一切/如今得統統忘記/我真不願意」,以及《燕語》結尾處的「當我歸來的時候/當我歸來的時候/一切皆已成空……」等等。這都不獨對小說的主題思想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還增添了詩的氣氛。
上述種種,便使得施篤姆的成功之作充滿了詩情畫意,詩意盎然。總之,施篤姆不愧為德語文學中獨有的所謂詩意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的的確確可以稱之為詩意小說。在德語中、短篇小說乃至世界中、短篇小說之林中,施篤姆的作品自有其鮮明的個性和特色;正因為有這些特色,它們過去得以流傳,今天仍然受到重視。
C. 大家推薦我一本德語的書,對學習德語有幫助的,最好是短篇小說吧,有中德對照更好,謝謝啦
推薦德文版的留德十年,漢語對照便是原著
我個人認為,德語版留德十年語言平實,適合語言學習,有一位德國譯者參與,翻譯精準,尤其是一些漢語成語的翻譯。
其次,不僅可以學習語言,也可以了解二戰前後的世界格局,德國民眾的心態,中德兩國的關系,季老在當時的生活面貌等等
D. 德國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文學作品
德國著名的作家
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畫家,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自然科學,博物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里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抒情詩和評論文章。
2.萊辛——(1729.1.22 — 1781.2.15)德國啟蒙運動時期劇作家、美學家、文藝批評家。作為啟蒙主義思想家,萊辛批判虛偽的宮廷風格和「虔誠」的情感,用人道主義、浪漫主義取代已陷於僵死、衰落的古典主義。主張天才與藝術創造的完美結合,反對藝術創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萊辛處於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的轉折點,將啟蒙運動推向高潮。其美學思想預示了即將到來的浪漫主義美學與萌芽和蓬勃發展。
3.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摯友,死後和歌德葬在一起。他還是《歡樂頌》的詞作者。
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譯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崙戰爭。在德語近代文學史上,海涅堪稱繼萊辛、歌德、席勒之後最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僅擅長詩歌、游記和散文的創作。
還撰寫了不少思想深邃、風格獨特並富含文學美質的文藝評論和其它論著,給後世留下了一筆豐富、巨大、光輝而寶貴的精神財富。海涅兼擅詩歌、散文和游記的創作,但是無論個人的性情和氣質,還是創作的成就和影響,都仍然讓我們首先尊他為一位出色的抒情詩人和偉大的時代歌手。
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採的哲學思想。
文學作品
1.格林《格林童話》——《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格林童話》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2.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
3.歌德《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4.席勒《強盜》——《強盜》一劇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典型的狂飆突進青年形象。他不滿於專制與格局並存的社會現狀,卻由無力改變。他追求自由,對當時的社會提出挑戰,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後卻只能悲劇收場。
(4)德語短篇小說經典擴展閱讀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於法蘭克福鎮(位於黑森州)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時候,父親是嚴厲的、嚴肅的。而母親則用不同於父親的那種溫柔、體貼的母愛安撫、保護、激勵著歌德,引導他對學習的興趣,並竭力培養歌德掌握對於文學的正確理解能力。
母親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頭,講述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給他聽。母親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言辭新奇而豐富,歌德常常聽得如醉如痴。也許正是傳承了母親的這種才能,歌德成年以後母親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討問題。
對於兒子的作品,母親是凡有必讀,並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論。歌德悟性很高,媽媽一點就通,並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來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
歌德很早就已經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參加一個田園詩協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佔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詩藝講座,並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他愛上了凱特馨·勛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並在歡樂、輕快的詩句中,以洛可可風格傳統歌頌了這段愛情。(詩集《安內特》(Annette))
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歷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
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1774~1831)和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1775~1828)。《少年維持之煩惱》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使歌德從此享有世界聲音。
《浮士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以加工改造。是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悲劇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證發展關系。
E. 二十世紀上半葉德語中短篇小說三大名家是誰
我記得是
君特·格拉斯
托馬斯·曼
海因里希·伯爾
F. 都德著名的短篇小說是什麼
編輯本段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 1840年5月13日, 都德
都德生在法國南部普魯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書。這使他有機會觀察巴黎社會各種各樣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於詩情畫意的普魯旺斯旅行,從家鄉流傳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中汲取創作營養。25歲時,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描寫了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兩年後出版了一部帶有半自傳體性的長篇小說《小東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冷漠的人際關系,一舉成名。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他以這次戰爭為背景,寫了一組具有深刻愛國主義內容和卓越藝術技巧的短篇小說,結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因藝術的典型化和構思的新穎別致,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寫了13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一些劇本和詩作。他善於用簡潔的筆觸描繪復雜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風格、嘲諷現實的眼光和親切動人的藝術力量為不少讀者所喜愛。「他的創作,真實與詩情,歡笑與淚痕,怒焰與悲苦,交流並瀉,構成他區別於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獨特風格。」阿爾封斯·都德是法國文學史上一個很有特色的小說家,是「五人聚餐會」的成員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樓拜、屠格涅夫、左拉、愛蒙特·龔古爾)。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事跡
他出生於法國南方尼姆城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在小學里擔任監學(類似自修課輔導員),獨自謀生。 都德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
所有作品
1857年他17歲時帶著詩作《女戀人》(1858)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札》的出版給他帶來小說家的聲譽。 這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人情風物、傳說掌故為題材,用充滿詩意的筆調,抒發深厚的鄉土感情。其中有幾篇是美麗的童話,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敘述塞甘先生的一頭溫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愛自由,不滿足於後園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遊,勇敢地和狼搏鬥,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 《高尼葉師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開設麵粉工廠後使當地磨坊的風車都停頓下來,但高尼葉師傅磨坊的風車卻照舊運轉不休,原來他用生石灰冒充麥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卻博得了居民的同情。 《磨坊書札》發表兩年後,都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1868)出版。《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現了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國的狄更斯之稱。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短篇。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最後一課》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於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8年、1896年又先後發表了《故事選》與《冬天故事》。後被選入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普法戰爭以後是都德長篇小說的多產時期,共創作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揭露資產階級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劃巧於鑽營的資產階級政客形象的《努馬·盧梅斯當》(1881)、《薩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 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中塑造了一個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說以漫畫的手法諷刺資產階級中某些人虛張聲勢的英雄主義。 《雅克》敘述一個貧苦男孩的生活經歷和奮斗過程,與《小東西》類似。 在《富豪》中,作者寫一個暴發戶到巴黎後遭到破產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第二帝國時期丑惡的的社會風尚。 《努馬·盧梅斯當》寫的是一個善於鑽營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長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資產階級政客的典型形象。 《不朽者》主要是諷刺最高科學機構法蘭西學院,書中的主人公只是一個平庸的學究,他畢生努力奮斗,終於混進了法蘭西學院,成了被稱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論著卻被發現是假科學。 《薩福》寫一個浪漫女子薩福的庸俗的愛情故事,曾受到法國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產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說外,1888年還發表了《一個作家的回憶》和《巴黎的三十年》兩部回憶錄。他的劇本《阿萊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國音樂家譜成歌劇。 他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一個劇本和四個短篇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見黎斯雷》(1874)。都德贊同左拉的自然主義創作論,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地描寫現實。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說,每篇一般兩三千字,文筆簡潔生動,題材豐富多彩,構思新穎巧妙,風格素雅清淡。 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正像他在《小東西》里所說的那樣,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罷了。都德的作品都加進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歡樂、憂郁、憤怒和眼淚。他對當時法國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世態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諷和溫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傾向是進步的。 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致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代表作原文
《小東西》節選 上篇·六·小班 他用憂愁和順從的神氣看著我,眼光在乞求,但我毫不留情,隊伍出發了,留下他孤零零地待在街中心。 十二·鐵環 我痛苦至極,無法忍受,顧不得是否會被人看見,沖向花園的柵欄門,一躍而過,像瘋子一樣盲目地奔跑起來。 黑夜在靜靜地降臨,廣袤的雪原在半明半暗的暮色中顯出一種難以名之的深深的凄涼。 我就這樣,像受傷的小山羊一樣奔跑了一會兒。如果「心碎」和「心在流血」不是詩人的說法,那麼,我發誓在我身後的白色雪原上留下了長長的血跡。 …… 想到大廳時,我突然萌生一個念頭,眼淚立刻止住了,我感到自己更堅強,更平靜。我站起來,像做出了不可更改的決定的人那樣步履堅定地朝薩爾朗德走去。 十三·維奧先生的鑰匙 他驟然停住。我的目光使他的謊話停在嘴邊。我面對面地,直直地瞪著他,這個壞蛋肯定從我的眼神中看到了許多東西,因為他突然臉色蒼白,結結巴巴地不知所措,但這只是剎那間的事,他立刻又變得神氣活現,用像鋼一樣冰冷和光亮的眼睛盯著我,滿不在乎地將手插進衣袋,走開了,一面說誰要是不滿意可以去找 呵!親愛的埃塞特太太!我多想今晚就把你帶走,讓您擺脫這無情的奶牛和他的妻子!可是,唉!我自己也是在飄泊,我的錢只夠買我的車票, …… 小東西走出巴蒂斯特舅父家時,心中十分難過。他獨自走在去火車站陰暗的大街上,兩三次極其庄嚴地發誓,從此要像個男子漢,以重建家業為唯一的追求。 下篇·一·我的膠鞋 於是我們兩顆心靈緊緊地摟在一起了。可惜車站不是為這種親熱擁抱而設立的。這里有旅客廳,行李廳,但是沒有互訴衷腸廳,沒有心靈廳。人們推撞我們,從我們身上擠過去。 …… 後來我常常試圖回憶那一夜巴黎給我的精確印象,然而事物和人一樣,當我們頭一次見到時,它們的外表很特別,但後來就變了。我未能重建我到達時的巴黎。它彷彿是多年以前我幼年時走過的一座霧蒙蒙的城市,後來我再也沒有見到它。 二·母親雅克 在下面,巴黎在隆隆響,可聞而不可見……我在窗前呆了一會兒,瞧著圓頂、尖塔,塔樓在陽光中閃亮,突然,城市的嘈雜聲一直傳到我這里,我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的瘋狂慾望,要投入這些聲音,這些人群,這種生活,這種激情之中,在裡面打滾,我欣喜若狂地對自己說:「去看看巴黎吧!」 五·白咕咕和二樓的女士 在聖日爾曼德普雷廣場上,靠教堂的一角,一座樓房最頂層的左側,有一扇小小的窗戶,今天我每次看見它時就心中難過。它就是當年我們的房間的窗子。即使在今天,我從那裡走過時,還想像昔日的達尼埃爾依然在那上面,他正瞧著如今已彎腰駝背的、凄慘的達尼埃爾在街頭走過。 …… ……還有聖日爾曼的鍾聲每天來光顧幾次。我很喜歡它們來看我,它們喧鬧地從窗口進來,使房間里充滿了音樂。時而是音符像眼淚一樣一一垂落的、凄涼的喪鍾。此外還有三經鍾,午禱的鍾聲像披著陽光的大天使一樣燦爛奪目地來到我這里,晚禱的鍾聲像憂愁的六翼天使一樣在月光中降下,抖動巨大的翅膀使整個房間發出潮氣…… …… ……然而,在寂靜的夜裡,托洛科蒂尼昂的聲音一直傳到我的桌旁,這凄慘的疊句使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我彷彿預感到它將在我生活中起的作用…… 六·皮埃羅特的故事 ……她突然抬起了一直低垂的眼睛瞧著我,而且,彷彿出現了魔法,這個小市民消失了,我眼前只看見她的眼睛,一雙閃亮的大黑眼睛,我立刻認出了它們…… 呵,奇跡!這是同一雙黑眼睛,……,同樣的睫毛,同樣的閃光,同樣被克制的黑火焰。世界上居然會有兩雙同樣的黑眼,多麼荒唐! …… ……唉!魔法已消失,黑眼睛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僵僵坐在鋼琴前椅子上的小市民…… …… ……雅克一見,便用足以擊斃一頭牛的摧毀性眼神盯著他,但未能擊倒他,因為笛子手紋絲不動。 …… 可憐的、親愛的雅克!他說這話時神情多麼憂愁,多麼無奈!為了使他放心,我放聲大笑起來,聲音比我想的還高。 九·你將來要賣瓷器 我看著他消失,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 我突然覺得自己更小,更弱,更膽怯,更幼稚,彷彿哥哥走時也帶走了我的骨髓,我的精力、我的膽量,使我又矮了一截。我對周圍的人群感到害怕,我又成了小東西…… 十三·劫持 他來到樓梯下,與一個人相撞。 「雅克!」他驚呼道,一面後退。 這是雅克……他們相視片刻,沒有說話。終於,雅克雙手合十,用充滿眼淚的溫柔的聲音輕輕說:「呵,達尼埃爾!」這就夠了。小東西內心深處受到感動,他像膽怯的孩子一樣環顧四周,然後用低低的聲音,他的哥哥勉強能聽見的低低的聲音說:「帶我離開這里,雅克。」 《最後一課》(人教版七年級下改寫課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朗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提示:(「法蘭西萬歲」:在法語中,法蘭西是一個字,萬歲是一個字!所以是兩個字。)
G. 20世紀德語中短篇小說三大名家是哪三大
都是獲過諾貝爾獎的,挑選一下吧
特奧多爾·茅姆森 TheodorMommsen(1817-1903)1902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原因:創作了恢弘的著作《羅馬史》。"Römische Geschichte".
卡爾·弗里德里希·喬治·施皮特勒 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 (1845-1924)
1919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原因:創作了史詩《奧林匹克的春天》。
1919 erhielt Carl Spitteler als erster (und bisher einziger) Schweizer den Nobelpreis für Literatur.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1999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 (1875-1955)
1929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原因:創作了宏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
Thomas Mann ist der berühmte deutsche Erzähler des 20. Jahrhunderts und Nobelpreisträger für Literatur 1929.
海因里希·伯爾 Heinrich Böll (1917 — 1985 年)
1972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H. 急急急!跪求海因里希伯爾(Heinrich Böll)全集,短篇小說、散文、廣播劇等德語版。 萬分感謝!!:)
這首詩,是在描寫春天向晚時分,詩人雨後來到滁州西澗岸邊,凝神舉目一眼望去,那生長於河澗兩邊的如茵綠草,經由雨水的一番洗滌之後,顯得特別青翠惹人憐愛。而茂密的綠意樹林之中,不斷傳來黃鸝鳥的歌聲,聲音十分宛轉、悅耳。西澗的潺潺流水,卻因為剛剛的一場春雨,而漲得更高、流得更急了,讓一艘原本閑系在渡口邊上的扁舟,不禁隨水起伏,不斷地在水中擺盪著。
在這浩瀚無垠的大自然之中,韋應物非常內斂地選擇以一條小河流,作為心情揮灑的背景。它不僅沒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派,也缺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豪情,卻只是以大地為紙,以山川、深樹為筆,以幽草、黃鸝為色,平實地展現出這么一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自然篇章。平實心境,神來之筆,著實令人激賞!
I. 求推薦德語原版書籍,B1~B2水平,最好是小說什麼的,短篇或中篇
德語版的 格林童話 怎麼樣?要是感興趣的話,就把你郵箱給我。
J. 推薦幾本比較好的德文書(最好是小說,我要原版的)。最好標明哪有賣。
我也很喜歡德語文學,一般來說,傳統的德語文學有很強的象徵性,要注意分析其意象,由於歷史和文化氛圍的影響(比如法國被認為浪漫開放,英國被認為端莊淑雅)較為沉重,厚重,嚴肅,思考的較深,不過時代也是發展的,當代的德語文學也有清新,貼近當代生活的趨向。 那麼,本哈德 施林克的可以看看,《朗讀者》《愛之逃遁》都是他的。帕特里克 聚斯金德的《香水》《低音提琴》。然後應當提到,君特 杜拉斯 寫《鐵皮鼓》的,很著名很不錯的作家。還有弗里德里希的也可以看一下。茨威格是奧地利人,不過,也應算為德語作家,是用德語創作的。他的《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馬來狂人》《感情的迷茫》《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個小時》都不錯,反正我是把他短篇小說看了不少。 電影么,《生死朗讀》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Lora rennt! 《羅拉快跑》 Der Himmel ueber Berlin / Les Ailes Du Desir 《柏林蒼穹下》 (以上電影包括德國拍的,有英文對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