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楊沫短篇小說

楊沫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04 03:02:02

① 五六十年代長篇小說家及作品

1、高雲覽《小城春秋》

《小城春秋》是高雲覽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6年。

該書以主人公何劍平的成長為線索,以中共地下組織成功地開展廈門劫獄斗爭為中心事件,真實地反映了1927—1936 年間廈門地區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生動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作者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情節和場面,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2、歐陽山《三家巷》

歐陽山30年代參加過左聯,1941年到延安。1947年出版寫「解放區」農村生活的長篇《高幹大》。50年代以後定居廣州,任華南和廣東地區文學界的主要領導職務。

在五六十年代,歐陽山的小說有中篇《英雄三生》、《前途似錦》和短篇《鄉下奇人》、《在軟席卧車里》、《金牛與美女》等。發表於60年代初的這些短篇,由於題材的新穎和寫法的特別,而受到注意。

3、楊沫《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4、梁斌《紅旗譜》

《紅旗譜》是現代作家梁斌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首版時間1957年。

《紅旗譜》以朱、嚴兩家三代農民同地主馮老蘭父子兩代的矛盾斗爭為主要線索,描寫了冀中地區「反割頭稅」斗爭和保定二師的學生愛國運動,真實地反映了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到「九·一 八」事變時期北方社會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展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偉大歷程。

5、曲波《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現代作家曲波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7年出版。

《林海雪原》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戰斗。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斗勇。

《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② <青春之歌>的著者是誰

楊沫

楊沫 (1914~1995)
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
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吳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③ 楊沫的簡介有哪些著作

楊沫(1914.08~1995.12),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原籍湖南湘陰。 生於北京,1995年12月11日逝世。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等職務。其代表作是描寫一個知識女性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其中鮮明、生動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小說於1958年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歡迎,並被改編為電影。另有演員。
楊沫的作品代表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④ 楊沫的介紹和寫的作品

楊沫(1914~1995)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原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1995年12月11日卒於同地。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等職務。其代表作是描寫一個知識女性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其中鮮明、生動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小說於1958年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歡迎,並被改編為電影。
1914年08月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⑤ 《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的早年經歷是什麼

《青春之歌》是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一部產生重要影響的長篇小說。作者楊沫(1914~1995),湖南湘陰人。曾在北平讀中學,在河北香河縣、定縣和北平任小學教員、家庭教師。1936年,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運動。三四十年代寫有短篇小說、散文等,大都已佚失。1950年出版了中篇《葦塘紀事》,但沒有引起注意。

⑥ 楊沫散文有什麼

這個楊沫的沒有看過,推薦你一些我比較喜歡的:簡楨一個台灣女作家《煙波藍》《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女兒紅》這些都不錯的。以下是簡楨煙波藍中一篇題目為《四月裂錦》的一部份你可以試讀下:
三月的天書都印錯,竟無人知曉。
近郊山頭染了雪跡,山腰的杜鵑與瘦櫻仍然一派天真地等春。三月本來無庸置疑,只有我關心瑞雪與花季的爭辯,就像關心生活的水潦能否允許生命的焚燒。但,人活得疲了,轉燭於錙銖、或酒色、或一條百年老河養不養得起一隻螃蟹?於是,我也放膽地讓自己疲著,圓滑地在言語廝殺的會議之後,用寒鴉的音色贊美:「這世界多麼有希望啊!」然後,走。
直到一本陌生的詩集飄至眼前,印了一年仍然初版的冷詩,(我們是詩的後裔!)詩的序寫於兩年以前,若洄溯行文走句,該有四年,若還原詩意至初孕的人生,或則六年、八年。於是,我做了生平第一件快事,將三家書店擺飾的集子買盡——原諒我鹵莽啊!陌生的詩人,所有不被珍愛的人生都應該高傲地絕版!
然而,當我把所有的集子同時翻到最後一頁題曰最後一首情詩時,午後的雨絲正巧從簾縫躡足而來。三月的駝雲傾倒的是二月的水谷,正如薄薄的詩舟盛載著積年的亂麻。於是,我輕輕地笑起來,文學,真是永不疲倦的流刑地啊!那些黥面的人,不必起解便自行前來招供、畫押,因為,唯有此地允許罪愆者徐徐地申訴而後自行判刑,唯有此地,寧願放縱不願錯殺。
原諒我把冷寂的清官朝服剪成合身的尋日布衣,把你的一品絲綉裁成放心事的暗袋,你嫻熟的三行連韻與商簌體,到我手上變為縫縫補補的百衲圖。安靜些,三月的鬼雨,我要翻箱倒篋,再裂一條無汗則拭淚的巾帕。
我不斷漂泊,
因為我害怕一顆被囚禁的心
終於,我來到這一帶長年積雨的森林
你把七年來我寫給你的信還我,再也沒有比這更輕易的事了。
約在醫院門口見面,並且好好地晚餐。你的衣角仍飄盪著辛澀的葯味,這應是最無菌的一次約會。可惜的,慘淡夜色讓你看起來蒼白,彷彿生與死的演繹仍鞭笞著你瘦而長的身軀。最高的紀錄是,一個星期見十三名兒童死去,你常說你已學會在面對病人死亡之時,讓腦子一片空白,繼續做一個飽餐、更浴、睡眠的無所謂的人。在早期,你所寫的那首《白鷺鷥》詩里,曾雄壯地要求天地給你這一襲白衣;白衣紅里,你在數年之後《關渡手稿》這樣寫:
恐怕
我是你的屍體衣裳
非婚禮華服
並且悄悄地後記著:「每次當病人危急時,我們明知無用,仍勉強做些急救的工作。其目的並非要救病人,而是來安慰家屬。」
你早已不寫詩了,斷腕只是為了編織更多美麗的謊言喂哺垂死病人絕望的眼神。也好讓自己無時無刻沉浸於謊言的絢麗之中,悄然忘記四面楚歌的現實。你更瘦些,更高些,給我的信愈來愈短,我何嘗看不出在急診室、癌症病房的行程背後,你顫抖而不肯落墨討論的,關於生命這一條理則。
終於,我們也來到了這一刻,相見不是為了圓謊為了還清面目,七年了,我們各自以不同的手法編織自己的謊,的確也毫發未損地避過現實的險灘。唯獨此刻,你願意在我面前誠實,正如我唯一不願對你假面。那麼,我們何其不幸,不能被無所謂的美夢收留,又何等幸運,歷劫之後,單刀赴會。
穿過新公園,魅魅魑魑都在黑森林裡游盪,一定有人殷勤尋找「仲夏夜之夢」,有人臨池摹仿無弦釣。我們安靜地各走自的,好像相約要去探兩個摯友的病,一個是七年前的你,一個是七年前的我,好像他們正在加護病房苟延殘喘,死而不肯眼目,等親人去認屍。
「為什麼走那麼快?」你喊著。
「冷啊!而且快下雨了。」
燈光飄浮著,鋼琴曲聽來像粗心的人踢倒一桶玻璃珠。餐前酒被潔凈的白手侍者端來,耶穌的最後晚餐是從哪兒開始吃的?
「拿來吧,你要送我的東西。」
你靦腆著,以遲疑的手勢將一包厚重的東西交給我。
「可以現在拆嗎?」我狡詐地問。
「不行,你回去再看,現在不行。」
「是什麼?書嗎?是聖經?……還是……真重哩!」我掂了又掂,七年的重量。
「你……回去看,唯一、唯一的要求。」
於是,我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繼續與你晚餐,我痛恨自己的靈敏,正如厭煩自己總能在針氈之上微笑應對。而我又不忍心拂袖,多麼珍貴這一席晚宴。再給你留最後一次餘地,你放心,凄風苦雨讓我擋著,你慢慢說。
「後來,我遇到第二個女孩子,她懂得我寫的、想的,從來沒有人像她那樣……」你說。
「我察覺在不知道的地方,有一種東西,好像遙遠不可及,又像近在身邊;似在身外,又似在身內,一直在吸引我。我無法形容那是什麼——或許是使得風景美麗的不可知之力量;或許是從小至今,推動我不斷向前追求的不能拒絕之力量;或許是每時刻我心中最深處的一種呼喚、一種喜悅、一種夢;或許是考婁芮基(Coleridge)在他的《文學傳記》所述的『自然之本質』,這本質,事先便肯定了較高意義的自然與人的靈魂之間,存在著一種『關聯』……想著,想著,《關渡手稿》就在這種心境寫下來。……」年輕的習醫者在信上寫著。
「她懂你像你懂自己一樣深刻嗎?」我問。
「我試著讓她知道,我為什麼而活。」你說。
「來此兩個多星期,天天看病人,跟在醫院無兩樣。空間多,看海與觀星成了忘我的消遣。我很高興能走入『時間』裡面去體會時間的分秒之悸動,聖經寫說,人生若經過煉金之人的火及漂布之人的鹼,必能嘗到豐溢的酒杯,於是我更能體會瀕死病人的呻吟,可以真實地走過病眼深水的波浪洪濤。
在『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之際,雖然長夜仍然漫漫,我仍舊守候在病人的身旁,守候著風雨之中的花蕾,守候著天發亮的晨星……這是我衷心想告訴你的……」在東引海邊的軍營里,有一封信這么寫。
「為了她我拒絕所有的交往,我告訴另一個女孩子,我在等人;她哭了,也嫁人了。」你頹唐起來。
「啊!」我說:「這個女孩子真是銅牆鐵壁啊!是你不能接受她是個非基督徒,還是她不能接受你的主?」
「我曾由只要去愛不是去同情的初學者,變成現在差不多以make money為主的醫匠。我甚至陷在希望借研究與學術發表演講來滿足內心好大喜功之慾望里而不可自拔,我甚至怕自己突因某種原因而死亡(很多醫師因工作太累,開車打瞌睡而撞死)。目前,我正在鑽研一種『內生性類似毛地黃之因子』,我渴求能在兩年內把它分析出來公諸於世,以滿足一己暫時的快感……我不知道我是誰?
「我渴望婚姻,但也害怕婚姻帶來的角色改變,我是痛苦的空城。直到,我碰到了一位『女作家』,我非常喜歡和她做朋友,但我的直覺和教會及所有的人認為我不能和一個非基督徒結婚。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她的好朋友,但我不知道能否做她的好丈夫?我不能接受夫妻因信仰所發生的任何沖突,我又很希望這位女作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當然希望結婚的對象也是基督徒……我可能選擇獨身,我是矛盾的人。」第四十二封信寫著。
「的確,」我啜飲著燙舌的咖啡:「天上的父必然要選擇他地上的媳,如同平凡的婦人也想選擇她天上的父。」
「我不懂她心中真正的想法,她真是銅牆鐵壁!」你說。
「她或許了解你的堅持,你卻不一定進得去她固執的內野。你們都航行於真理的海,沿著不同的鯨路。你只希望她到你的船上,你知道她的舟是怎麼空手造成的?她愛她的扁舟甚於愛你,猶如你愛你的船甚於愛她。如果你為她而舍船,在她的眼中你不再尊貴,如果她為你而棄舟,她將以一生的悔恨磨折自己。的確,隱隱有一種存在遠遠超過愛情所能掩蓋的現實,如果不是基於對永恆生命衷心尋覓而結縭的愛,它不比一介微塵驕傲。你們曾經歡心驚嘆,發現彼此航行於同一座海洋;現在,卻相互爭辯,只為了不在同一條船上。假設,她願意將你的纜繩結在她的舟身,不要求你棄船,那麼你能否接受她的繩,不要求她覆舟?如果比身並航也不為你的宗教所允許,你只有失去她,永遠的失去她。」
「我是一個失敗的證道者!」你喟然著。
「不!」我說:「如果你不曾成功地攤開你的內心,她早就成為你痛苦的妻。當你朗誦詩篇二十三給她:『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你要相信,她才答應自己去尋找另一處無人到過的迦南美地。
如果她在你心中仍然美麗,就是因為這一身永不妥協的探索與敢於迎戰的清白足以美麗。她一生不曾侍奉任何的主,而她贊美你,等同贊美了上帝。你信仰了主,你當終生仰望,你既然住著耶和華的殿,享有他賜予的糧,你何苦再尋一座婚姻的空殼?我只聽說有人千方百計將他的茅屋改成宮殿,未曾聞過在宮殿里另築茅屋。你成全了她走自己的義路,這是你賜她最大的福音。她住在她那寒傖的磨坊,無一日不在負軛、磨糧,你要體會,不是為了她自己,為了不可指認、不能執著的萬有——讓虛空遍滿琉璃珍珠,讓十五之後日日是好日,讓一介生命甘心以粉身碎骨的萬有;如同你活著為了光耀上帝。你要眼睜睜看她怎麼粉碎,正如她眼睜睜看你七年。」
最後一封信這樣落筆:「在我心目中,你一直是個尊貴的靈魂,為我所景仰。認識你愈久,愈覺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處清喜的水澤。
「為了你,我吃過不少苦,這些都不提。我太清楚存在於我們之間的困難,遂不敢有所等待,幾次想忘於世,總在山窮水盡處又悄然相見,算來即是一種不舍。
「我知道,我是無法成為你的伴侶,與你同行。在我們眼所能見耳所能聽的這個世界,上帝不會將我的手置於你的手中。這些,我都已經答應過了。
「這么多年,我很幸運成為你最大的分享者,每一次見面,你從不吝惜把你內心豐溢的生息傾注於我的杯。像約書亞等人從以實各谷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你讓我不致變成一個盲從的所知障者,你激勵我追求無上自由的意志,如果有一天我終能找到我的迦南之野,我得感謝你給我翅膀。
「請相信,我尊敬你的選擇,你也要心領神會,我的固執不是因為對你任何一樁現實的責難,而是對自己個我生命忠貞不二的守信。你甚美麗,你一向甚我美麗。

⑦ 楊沫的人物簡介

楊沫(1914.9月25日~1995.12月11日),女,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
原籍湖南湘陰(今湖南省汨羅市古侖鄉 )。 生於北京,當代著名作家。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的力作《青春之歌》自1958年問世以來,多次再版,暢銷不衰,累計發行500萬冊,已有10多種文字的譯本,並被拍攝成同名影片,曾影響幾代青年。以後她相繼出版了長篇小說《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由她本人整理出版的近300萬字的7卷本《楊沫文集》收錄了她大部分作品。
楊沫曾是第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四屆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從1989年起至逝世前任北京市文聯主席。
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14年8月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
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
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

⑧ 求一篇解放戰爭時期的短篇小說。

楊沫發表於1937年的四個短篇小說都是這一時期的創作。
《怒濤》寫的是女知識青年美真割捨小家庭的愛,為大眾的幸福,犧牲個人感情投身火熱斗爭的故事。
。《某家庭》、《死與逃》寫了一個工人、一個農民兩個普通家庭的悲劇,揭露日本侵略者傾銷毒品、奴役勞苦大眾的罪惡。前篇炳兒的爸被白面癮纏身,日益墮落,喪失了人性;後篇小保媽被壞人勾引,抽起
白面兒,不能自拔,結果家毀人亡。
《浮屍》描寫於老婆子的兒子上了漢奸的當,受他們招工的欺騙,喪失了生命,而於老婆子還在家裡苦苦地盼著兒子歸來,做著兒子發財、帶回白花花的銀元、花洋布還有幾匣子點心的夢。這一個個辛酸的故事,有力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摧殘勞苦大眾的罪行。

熱點內容
腹黑言情小說現代 發布:2025-02-25 11:12:00 瀏覽:394
異界重生到都市的小說 發布:2025-02-25 11:10:53 瀏覽:33
誰的小說部部經典 發布:2025-02-25 11:07:43 瀏覽:1
2017年網路小說版稅 發布:2025-02-25 11:07:04 瀏覽:290
劉艷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25 11:05:40 瀏覽:644
霸道總裁有甜有虐的小說 發布:2025-02-25 11:02:37 瀏覽:21
傻子混都市小說閱讀全文 發布:2025-02-25 10:59:08 瀏覽:196
楚長歌小說武神至尊最新更新 發布:2025-02-25 10:55:08 瀏覽:509
經典言情小說古文 發布:2025-02-25 10:41:16 瀏覽:683
產品經理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25 10:33:38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