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洛麗塔女孩短篇小說

洛麗塔女孩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4-06-28 14:03:12

Ⅰ 小說《洛麗塔》屬於什麼文學流派黑色幽默派意識流派

應該偏向於意識流派。
《洛麗塔》(Lolita),又譯為《洛莉塔》、《洛麗泰》、《羅莉泰》,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洛麗塔》或許是20世紀世界文壇上一部最具爭議性的長篇小說。它的作者納博科夫是個頗具個性的作家,他特立獨行,不喜歡被歸屬於任何流派或者團體,而且並不認可文學史上一切有定論的東西。他看不上勞倫斯,他把司湯達、巴爾扎克和左拉說成是「三個可惡的平庸作家」,對福克納也頗有微詞。納博科夫的小說創作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才華和非凡的敘事技巧。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作品,包括400餘首俄文詩作、50篇短篇小說和17部長篇小說。但是使納博科夫獲得國際聲譽的還是他的這部《洛麗塔》。

Ⅱ 愛情小說

1. 簡愛
出版社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評語 : 《簡愛》是英國著名作家夏綠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女主人公簡愛是一個追趕求平等與自主的知識女性形象,本書以其感愉的對於一位「灰姑娘式」人物奮斗史的刻劃而取勝,《簡愛》也是女性文學的代表作品,是全世界能閱讀小說的婦女必讀的經典之作。 2009-05-29 20:54:40添加 2. 洛麗塔 作者 :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評語 : 作為一份病歷,《洛麗塔》無疑會成為精神病學界的一本經典之作。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它超越了贖罪的各個方面;而在我們看來,比科學意義和文學價值更為重要的,就是這部書對嚴肅的讀者所應具有的道德影響,因為在這項深刻的個人研究中,暗含著一個普遍的教訓;任性的孩子,自私自利的母親,氣喘吁吁的瘋子——這些角色不僅是一個獨特的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提醒我們注意危險的傾向;他們指出具有強大影響的邪惡。《洛麗塔》應該使我們大家——父母、社會服務人員、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覺和遠見,為在一個更為安全的世界上培養出更為優秀的一個2009-05-29 20:56:20添加 3. 山楂樹之戀 作者 : 艾米
出版社 : 江蘇文藝出版社評語 : 看到結局,所有中國人掩面而泣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王蒙(當代作家)我們再也不願意去經歷這樣的一段歷史,但願這樣的愛情故事已經絕版。劉心武(當代作家)把這部作品與三十年前的「傷痕文學」聯系起來不無道理,但它具有當下性:極端環境下的性愛壓抑被「現在我們」打量,會產生出比反思更豐富的憬悟。蘇童(當代作家)老三如此完美,堪稱中國情聖!熊召政(當代作家)打開這本書,初看是酸,後看是痛,最後是痛徹肺腑。…… 陳魯2009-05-29 20:57:00添加 4. 巴別塔之犬 作者 : (美)卡羅琳·帕克絲特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評語 : 「我想念我穿著白紗的妻子,是否能讓她的狗告訴我,埋藏在她生命盡頭的秘密……」 妻子的意外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唯一的目擊者是她的愛犬「羅莉」。丈夫保羅是一位語言學家,他要找到妻子死亡的真相,於是決定教會「羅莉」說話,道出真相。美國新生代女作家卡羅琳·帕克絲特的愛情懸疑小說《巴別塔之犬》以象徵語言分野、表達困境的「巴別塔」作為基調,在懸疑的背後,探討的是關於愛情和隔膜的永恆追問。 2009-05-29 20:57:44添加 5.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 : [美]奧德麗·尼芬格
出版社 : 人民文學出版社評語 :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是一個新穎的故事,它涉及到三個層面的連動:引人入勝的科幻概念、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以及感人至深的愛情。全書交織貫穿了亨利和克萊爾不同角度的視野和敘述,傳神地表達出克萊爾那種總是被丟下後的思念,那種不尋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對亨利超乎一切的愛;還有這個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將身在何方的男人,他的恐懼,和他對來之不易的愛情的感激之意。 2009-05-29 20:58:29添加 6. 麵包樹上的女人 作者 : 張小嫻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評語 : 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便有愛情。地域和方言,並不會成為障礙。關山之遙,也阻隔不了我們對愛的尋覓和追求。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紛亂和寂寞的城市裡,香港、台灣、日本或大陸,也沒有分別。我從來不擔心我的書離開了香港會失真,在情愛和文字的世界裡,我們早已經超越了年齡和背景。 2009-05-29 20:59:08添加 7. 等一個人咖啡 作者 : 九把刀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評語 : 這部青春愛情小說用超級生動幽默的筆觸,以「等一個人咖啡店」為視線,以「多種調法的咖啡」為視線延長線,勾勒出一幅催人淚下,意味深長,回味無盡,波瀾壯闊的咖啡哲學愛情的畫卷。 2009-05-29 21:00:24添加 8.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作者 : 蔡智恆
出版社 : 知識出版社評語 : 你還沒有試過,到大學路的麥當勞,點一杯大可樂,與兩份薯條的約會方法嗎?那你一定要讀目前最搶手的這部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由於這部小說在網路上一再被轉載,使得痞子蔡的知名度像一股熱浪在網路上延燒開來,達到無國界之境。作者的電子信箱,每天都收到熱情的網友如雪片飛來的信件,痞子蔡與輕舞飛揚已成為網路史上最發燒的網路情人。 2009-05-29 21:00:58添加 9. 過客,匆匆 作者 : 飄阿兮
出版社 :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評語 : 一對貌似聰明的別扭男女,因為緣分相遇相識直至結婚,卻沒有學會應該如何相處。自我保護意識過於強烈,以至於忽視掉更多的美好。不相信愛情,當愛真正降臨的時候,首先的選擇是逃離。兩個人的優秀智商,都從來沒用在對的地方。其實沈安若要的不過是一份安全感,而程少臣要的只是被在乎。他們都以為自己得不到,於是離開。卻在成為陌路之後,驀然發現,原來自己所渴望的,都曾經擁有過…… 2009-05-29 21:01:32添加 10. 那一杯咖啡的愛情 作者 : 無處可逃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評語 : 這是一段關於愛情的故事。發生在《情定大飯店》一般浪漫的酒店。而君莫就如同影片的女主角一樣聰穎、大方,有著成熟女性的氣質與魅力。每一個美麗的女人背後都有一段難以磨滅的感情,君莫也不例外。那段本已經該淡忘的情感卻牢牢地守在心底最軟弱的地方,讓她至今都不敢再愛、不相信愛。韓自揚是明瑞公司的總裁,與君莫初見就對她印象頗深。在公司與酒店合作的這段時間,她的美麗、她眉宇間淡淡的傷感,都深深吸引了韓自揚。靠近心中有傷的女人,韓自揚緩慢、沉穩地守在君莫身旁,用自己的深情去關切她,不誇張也不2009-05-29 21:02:14添加 11. 挪威的森林 作者 : 村上春樹
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評語 : 這是一部動人心弦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2009-05-29 21:02:43添加 12. 賴寶日記 作者 : 楊小星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評語 : 賴寶是一個享受生活,也被生活享受的人,這是一段假裝幸福,其實也真有點兒幸福的愛情故事:原生態的都市青年生活,數不盡的人生尷尬和挫折。試著效仿本書主角,換一個自嘲的角度看待一切,或許原本艱難坎坷的日子,會貌似美好得一塌糊塗,你,對!就是你,要做的只是看完這個故事,背誦全部語錄,並從中找出屬於自己的那張笑臉。 2009-05-29 21:03:31添加 13.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 : 霍達
出版社 : 人民文學出版社評語 : 小說寫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個多世紀的生活,歌頌回族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華老字型大小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壁長於心計,次女冰玉嬌小任性。一天有位長者帶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賣買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著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2009-05-29 21:04:05添加 14. 茶花女 作者 : (法)小仲馬
出版社 : 外國文學出版社評語 : 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二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張黃色的巨幅廣告,廣告宣稱將拍賣傢具和大量珍玩。這次拍賣是在物主死後舉行的。廣告上沒有提到死者的姓名,只是說拍賣將於十六日中午十二點到十午五點在昂坦街九號舉行。廣告上還附帶通知,大家可以在十三日和十四日兩天參觀住宅和傢具。我向來是個珍玩愛好者,決不能坐失良機,即使不買,也要去看看。第二天,我就到昂坦街九號去了。時間還早,可是房子里已經有參觀的人了,甚至還有女人。雖然這些女賓穿的天鵝絨服裝,披的是開司米披肩,大門口還有華麗四輪轎式馬車在恭候,卻都帶著驚訝、甚至贊賞的眼2009-05-29 21:05:34添加 15. 傲慢與偏見 作者 : 奧斯丁
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評語 :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年)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小說。這部小說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共寫了四起姻緣: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伊麗莎白、簡和莉迪亞是貝內特家五個女兒中的三個姐妹,而夏洛蒂則是她們的鄰居,也是伊麗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達西與賓利是好友,且與威克姆一起長大,而柯林斯則是貝內特家的遠房親戚。貝內特夫婦五個女兒待字閨中,沒有子嗣,依照當時法律,他們2009-05-29 21:06:17添加 16. 飄 作者 : 瑪格麗特.米切爾
出版社 : 譯林出版社評語 : 《飄》是一部有關戰爭的小說,但作者瑪格麗特沒有把著眼點放在戰場上。除了亞特蘭大失陷前五角場上躺滿傷病員那悲壯的一幕外,其他戰爭場景並沒有花費作者過多的筆墨。作為第一部從南方女性角度來敘述美國內戰的小說,瑪格麗特著重描寫了留在後方家裡的婦女飽受戰亂之苦的體驗和感受,從戰爭伊始對戰爭懷有崇敬心理、對戰爭全然的支持,到因戰爭而帶來的失去親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於失敗的命運以及戰後立志重建家園的艱辛歷程。戰爭失敗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鬥志,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戰後支離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2009-05-29 21:06:54添加 17. 長恨歌 作者 : 王安憶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評語 :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員的「金絲雀」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員遇難,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想來都是命里註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與女兒的男同學發生畸形戀,最終被失手殺死,命喪黃泉。 2009-05-29 21:07:26添加 18. 情人 作者 : 杜拉斯
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評語 :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傳性質的小說,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2009-05-29 21:08:33添加 19.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 作者 : 呂挽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評語 : 旅美青年女作家呂挽的長篇處女作《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講述的是一個並不鮮見的平常故事。美麗純情的女大學生周蒙與青年攝影記者李然傾心相愛。然而,這一對痴心的戀人卻並沒有能夠步入婚姻的殿堂。十年後,各自成家的昔日情侶重逢。沒有激烈的沖突,沒有爆發的矛盾,老情歌般的氛圍中,兩人內心的愛情之潮波濤洶涌。他們似乎是平淡地分別了,只是再一次深深地懂得:他們依然愛著對方,刻骨銘心……2009-05-29 21:09:32添加 20. 朗讀者 作者 : (德國)本哈德·施林克
出版社 : 譯林出版社評語 : 朗讀者」是一個叫做米歇爾·白格的少年。白格在他十五歲的那一年,巧遇並結識了三十六歲的婦女漢娜。漢娜足可以做他的母親,可他們卻成了秘密情人。比超越正常性關第更可怕的是,公共汽車售票員漢娜,在納粹時期,竟然是臭名昭著的集中營女看守。漢娜一直對白格隱瞞著自己的經歷並在關鍵時刻失蹤了。當白格作為法律系大學生參與法庭實習的時候,審判的戰犯之一就是漢娜。而白格發現自己居然還深深地愛著漢娜。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 2009-05-29 21:13:33添加 21. 穿裘皮的維納斯 作者 : (奧)馬索克
出版社 :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評語 : 《穿裘皮的維納斯》是馬索克最主要的虐戀作品。這是一位貴族男子自願成為一位女士的奴隸的故事。他願意受她的驅使,受她的懲罰,使自己成為她對之握有生殺予奪權利的財產。在他們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女方始終比較勉強,最後她移情別戀,殘忍地結束了他們之間的關系。馬索克書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塞弗林(Severin)和旺達(Wanda)已成為男性奴隸和女性主人之間關系的象徵,在現代的報刊雜志的虐戀者的尋偶廣告中,這兩個名字常常被尋找此類伴侶的人們使用。旺達與塞弗林之間的協議也成為虐戀活動主奴關系中此類協議的範本。 2009-05-29 21:14:22添加 22. 玫瑰的故事 作者 : 亦舒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評語 : 黃玫瑰因美貌而追求者不斷,並給她帶來諸多煩惱。當她將自己的感情傾注於庄國棟時,庄卻絕情而去……極度悲傷的玫瑰赴美留學,並與方協文結婚。十年後,玫瑰與丈夫離婚,獨自返港,在孤獨,寂寞之中結識了身患絕症的溥家明,三個月的熱戀使她柔腸寸斷……幾年後,已然再婚的玫瑰巧遇十幾年來一直思念著她並已離異的庄國棟,在內心極度的矛盾與痛苦中,玫瑰毅然選擇了自己最後的歸宿。這是被稱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跡」之一的亦舒的傾心之作,是她最擅長的言情小說之一。該小說故事情節緊湊簡潔,表面上語言活潑幽默,犀利痛快,然而骨子裡2009-05-29 21:14:55添加 23. 圖書館的女孩 作者 : 王蘭芬
出版社 : 知識出版社評語 : 打開電腦,像用鉛筆素描般,先畫上一條線,再一條,愈來愈多的線逐漸勾勒出一個獸醫系男生的形象。名字叫「圖書館的女孩」、主角是「阿宏」的故事,慢慢在bbs上一篇一篇組合起來……。精彩片段:我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閉上眼睛,深深吸一口氣。透過眼皮可以看見陽光照在上面的紅色光線。再睜眼睛,覺得很多東西看起來都不一樣了。是啊。天使曾經來過。圖書館里曾經有過圖書館的女孩。我想這樣就夠了。多麼幸運啊。我彷彿聽見圖書館的女孩的聲音這樣說著。但也說不定是此刻正2009-05-29 21:16:07添加 24.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 作者 : 海岩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評語 : 在一場兇殺血案的調查中,年輕律師韓丁深愛著美麗模特羅晶晶,又為羅晶晶的初戀男友殺人嫌兇龍小羽做無罪辯護,情愛與職責交織…… 青年律師韓丁在南方小城辦案時,偶然遇到美艷絕倫的羅晶晶,並暗戀於心。一系列的突發事件,使出身富賈之家的羅晶晶在遭受喪失,破產的打擊後,孤身流落到京城。韓丁又一次巧遇羅晶晶,很快墜入愛河。為了維系兩人的感情,韓丁違心地捲入了羅晶晶初戀情人龍小羽殺人案的調查之中…… 在撲朔迷離的案件中,韓丁得到新的證據,就在刑場上執行命令下達以前,韓丁挺身救下了龍小羽,羅晶晶是重新回到龍2009-05-29 21:17:29添加 25. 沉落的黃昏 作者 : 江國香織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評語 : 本書收錄江國香織的三部最重要的作品:《沉落的黃昏》、《一閃一閃亮晶晶》、《好想大哭一場》。《沉落的黃昏》是江國香織最受歡迎的小說。這是一個關於靈魂擦肩而過的故事,冷靜、清淡、寧靜、明亮,但絕望!《一閃一閃亮晶晶》1991年獲紫式部文學獎。小說出版十多年來歷久不衰。曾和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並列評為日本最受歡迎的愛情小說第一名,2005年被評為日本「最想讓心愛的人閱讀的一本書」!《好想大哭一場》2004年獲直木獎。由12篇纖細透明的短篇小說組成,一篇篇從日常生活中切出來的戀愛風暴,簡單而優美!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Ⅲ 20世紀10部影響深遠的小說

20世紀10部影響深遠的小說:
1、《尤利西斯》喬伊斯
「100個人中沒有10個人能讀完《尤利西斯》,在能讀完的10個人中,又有5個人是將他當作藝術上的力作來讀的。」
「《尤利西斯》是20世紀文學中小說的最大貢獻,它必定會使作者不朽,正如《巨人傳》使拉伯雷、《卡拉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萬古流芳一樣。」
這是1922年《紐約時報》的書評作者約.科林斯在同一篇書評里對《尤利西斯》所下的兩個判斷。時至二十世紀末,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預言都「幸而言中」——但願書評家也因此而「萬古流芳」。
對於《尤利西斯》,連西方的文學教授都沒什麼可說的,旁人自然更無庸置喙。
在這里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正是由於翻譯家們的辛勤努力,中國人終於可以看到了漢譯本的《尤利西斯》(蕭譯本譯者:蕭乾、文潔若;金譯本譯者:金堤)。
在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同時,我們可以說,盡管大多數中國人還無法領略到《尤利西斯》原文的奇特與精美,但至少在漢譯本的《尤利西斯》里,我們感受到了現代漢語優美的可能性。
2、《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
當《追憶逝水年華》的第三部《蓋爾芒特之家》在法國問世時,著名文學評論家、詩人艾茲拉.龐德說道,對這部書最完美的批評文章應當只寫一段,而且必須有7頁長並只用分號。這是用來誇張普魯斯特那長得使人受罪的句子的。
然而,當1922年普魯斯特去世時,他那以難以想像的痛苦所完成的15卷的小說,已經被無數次公認為有史以來最長、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了。
馬塞爾.普魯斯特象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他以三十年的時光,用回憶的磚石砌就了一道輝煌的時光走廊,而在動筆創作之初,他就考慮到,要把這部作品建築得象一座教堂(《追憶逝水年華》譯者前言)。這使得他的作品體現出一種超越於所有細部之上的輝煌——一種整體上的氣勢與力量。
3、《變形記》卡夫卡
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務員,在某天早上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隨後是一系列荒誕而「正常」的反應:家人從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主人公自己絕望而悲慘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個夢,一個噩夢!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裡,噩夢永遠沒有醒來的時候……
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裡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這正是作為小說家的卡夫卡天賦之所在。對於卡夫卡自己來說,生存就是一場必須「恰當運用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的抗爭。
通過寫作這一形式,卡夫卡為自己的抗爭找到了存在的形象。當我們讀到《變形記》、《城堡》、《審判》等等作品時,簡直就象面對著一尊尊充滿力量的雕塑,你能從那極度的變形與誇張里體會到生命的悸動與沖突。而透過卡夫卡自己的書信與日記,我們將能領受到那無窮無盡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竟然帶著這樣一些姿態:憂傷、理解、痛苦、謙卑……
關於卡夫卡,我們還可以說上很多很多(據說在現代文學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論文數量之大,光列印題目就要用上幾十頁),然而,在我的感覺里,安靜的傾聽才是最恰當的方式(這不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缺乏的一種能力嗎?)
4、《局外人》加繆
小說家加繆同時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為存在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學家加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種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說創作中帶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思想大於形象。這一問題在同為存在主義代表人物的薩特身上更為明顯:不客氣地說,作為一流哲學家的薩特在小說上充其量是個二流人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這類小說評價往往著重於其思想性。通俗地說,那就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也好,《鼠疫》也好,成敗與否由其中心思想決定。「中心思想並不是創造性藝術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卻有可能重要到這個地步:如果為了藝術批判的緣故而拋棄它則將會褻瀆人類精神。」(《紐約時報書評》)
從文體而言,有人指出「加繆非常擅長於笛福式的敘述文體。」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人閱讀下去的話,那麼他獨有的細膩感覺和充沛的激情已經彌補了敘述中的大部份空間。人們不會忘記,《西西弗斯的神話》盡管是一部哲學著作,卻毫無疑問也是一篇優美而充滿激情的散文名篇。
5、《洛麗塔》納博科夫
在《洛麗塔》出版前,作為文學教授的納博科夫的簡歷是這樣的:男性(1903——),俄國流亡貴族(革命家?)後裔,旅行者,鱗翅目昆蟲(尤其是蝴蝶)學家和標本收藏家,詩人,大學文科教授(古典文學、寫作以及文學批評),象棋難題的製作者。倘若要用一個詞來評價的話,那麼最接近的就是——優雅。
然而隨著《洛麗塔》的出版,一切都變了。在成千上萬的美國讀者心目中,「納博科夫」這個「品牌」所代表的是:暢銷書作家,「變態佬」,瀆神者,好出風頭的人,暴富者(《洛麗塔》的版稅),一言以蔽之:庸俗(也帶表招人喜愛,令人羨慕)
簡單地說,《洛麗塔》講述的是一名成人對少女的性愛慾望與「色情故事」。在這部小說里,納博科夫作為一名語言天才對美國俗語、俚語(這是他用英語創作的第一部小說,此前的作品均以他的母語——俄語寫成)的精熟,以及對從拉伯雷以來的「狂歡式」民間敘事技巧的戲擬與發展,都令人嘆為觀止。
倘若不理解納博科夫在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上的貢獻,就很難理解他在文學史上將留下何等重要的地位。建議參看他的另一本「雅」著:自傳《說吧,記憶》。
6、《小徑交叉的花園》博爾赫斯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同中國有緣,因此,在中國知道他的人可能超過他祖國的人口。但是,這個出生於1899年8月24日的早產兒從未到過中國,盡管他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一直身在中國』。這是因為,在他的心目中,中國是悠遠和神秘的代名詞,是書的策源地。」這是博爾赫斯百年誕辰前夕著名外國文學專家、翻譯家陳眾議在一篇紀念文章中所寫下的。
確實,作為一名詩人、小說家,博爾赫斯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祖國阿根廷。有的人彷彿生下來就不屬於任何具體的時代與地域——博爾赫斯就是屬於這一類人。對於他來說,每一個人所熟悉的時間與空間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這一存在反復由幾種富於隱喻性的形象被表述出來,它們分別是:書、鏡子、迷宮、夢。它們不斷復制、衍生、直至無限。
《小徑交叉的花園》(小說集)是一本「關於無限的書的迷宮的書」,僅憑這句繞口令般的解釋就知道它多麼值得一讀……
7、《百年孤獨》馬爾克斯
對於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百年孤獨》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經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於與馬爾克斯一起開拓和發展這一流派的前輩與同輩作家們來說,「播種者並非要摘下最大的那粒果實」這句話,也許是個不錯的安慰。
然而,這部被譽為「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之所以一路「走紅」,直至被請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眾神殿,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魔幻現實主義本身所獨有的創作原則與思想內涵是一方面,小說本身的「好讀」則是更多讀者選擇的原因。
「這部作品通過精心設計的怪誕情節、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獨特的內在矛盾揭示出其意義,通過這種種直接的途徑給人以快感。」(《紐約時報書評》)
請注意,「快感」,而且是「通過這種種直接的途徑」。這至少說明一件事:
「名著」與「難讀」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不只是對讀者,即使是對於我們的作家,這句話也不失為一個善意的忠告。
8、《黑暗的心臟》康拉德
對於康拉德,也許中國讀者了解不多。但在1998年英國「藍登書屋」選出的本世紀一百大英文小說中,「航海作家康拉德」一人入選了四本。超過排名首位的喬伊斯及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福克納、福斯特等人。
即便對於從不知道康拉德何許人也的讀者來說,閱讀康拉德的小說也會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從外部的經驗而言,康拉德小說里那「大海大聲的呼喚」立刻令我們和作者一起揚帆去經歷那種種「偉大的冒險」。讓我們了解到「天海之間偉大而單調的存在」;感受到生命平凡的流逝。
從內心而言,康拉德又被稱之為西方第一位「專注於心理現象研究」的小說家,他對人類情感的細膩把握與解剖令人想起茨威格,而他在人性深度的發掘上又令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文學史的重要性來說,康拉德也許不屬於「最偉大的」之列,但他毫無疑問在最優秀的作家中名列前矛。
9、《喧嘩與騷動》福克納
「我發現家鄉那塊郵票般大小的土地值得好好寫寫,而且即使我寫一輩子,也寫不盡那裡的人和事。」(福克納自述)
作為一名公認的美國文學大師,福克納最大的貢獻大於為人類一個留下了虛構的、神話般的文學地域——位於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全縣方圓2400英里,人口15000多,縣中心是傑弗生鎮。福克納曾兩次為這個虛構的縣繪制地圖,並驕傲地自稱為它「唯一的主人和所有者」。
《喧嘩與騷動》是這一龐大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由十多部長篇和近80部短篇小說構成)的代表作之一。主題可以概括為南方種植園制度的一曲「輓歌」。
在寫作方式上,《喧嘩與騷動》把意識流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書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的一段獨白,「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由白痴所講的故事,充滿了喧嘩和騷動,卻找不出一點意義。」這恰好可以作為這本小說的一段絕妙的注釋。
10、《雪國》川端康成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而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許多讀者來說,川端康成幾乎已成為「傳統」日本文學的代表。而川端康成筆下的日本,也成為西方文學研究者心目中「遙遠、神秘而獨自存在」的象徵。實際上,川端康成在初登文壇時,便醉心於單純地借鑒西方文學,甚至聲明「可以把表現主義稱作我們之父,把達達主義稱作我們之母」。
在歐化的創作道路上遭到挫折後,他又宣稱要改行搞「東洋主義」,走到了全盤繼承傳統的另一極端。最終才從失敗里尋找到東西方文學融合與溝通的橋梁,從而創造出屬於川端康成自己的「東方之美」。

Ⅳ 小說洛麗塔的主旨

其實吧,沒有什麼主要揭示的吧。納博科夫說過很牛叉的話。大致是,風格和細節決定一切。什麼什麼思想什麼什麼什麼的只是一句空洞的廢話。那些神馬大思想主旨的,會不會人家大作者不屑一顧。
還有原話【教文學的老師動輒會拿出「作者的意圖是什麼?」或者還有更糟的「這個人是想要說什麼呢?」一類的問題來問。而我呢,正好是這樣的作者:著手寫一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別的目的,只想這本書脫稿;在要求說明這本書的緣起和成書過程的時候,則非得倚靠「靈感和關聯情節的相互影響」這樣的陳舊術語。我承認,這樣的說法讓人聽起來彷彿變戲法的人,藉助變另外一個戲法來解說某個戲法是怎麼變的。
我最初感覺到《洛麗塔》的輕微脈動,是在一九三九年末,或者一九四0年初,在巴黎,我的急性肋間神經痛發作、不能動彈那個時候。依照我所能記起來的,最初靈感的觸動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報紙的一條新聞引起的。植物園的一隻猴子,經過科學家幾個月的調教,創作了第一幅動物的畫作:畫中塗抹著囚禁這個可憐它的籠子上的鐵條。我心中的沖動與後來產生的思緒並沒有文字記錄相聯系。然而,就是這些思緒,產生了我現在這部小說的藍本,即一個大約三十頁的短篇小說。我是用俄語寫的,俄語是我自一九二四年以來寫小說用的語言(那些小說大部分沒有翻譯成英語,而且全都由於政治原因在俄國禁止出版)。故事中的男人是中歐人,那個沒有起名字的性早熟的女孩則是法國人,故事的地點是巴黎普洛旺斯。我讓他與這個小女孩患病的母親結婚,不久她母親去世。他在一家飯店的房間里企圖誘奸這個孤兒,但未得逞。於是,他撞向一輛卡車,壓死在車輪底下。在一個戰時的月夜,我把故事讀給幾個人聽,有馬克,有兩個社會革命黨人,有一個女醫生。可是,我不滿意這篇小說,一九四0年一局美國後某一天就把它銷毀了。
大約在一九四九年,在紐約北部的伊撒卡,一直不曾完全停息的脈動又開始讓我不得安寧。關聯情節又帶著新的熱忱與靈感相伴,要我重新處理這個主題。這一回是用英文寫作。英語是我的第一個家庭女教師說得語言。那是在聖彼得堡,大約是一九0三年。性早熟的女孩現在是帶一點愛爾蘭血統,但是實際上還是同一個女孩,與她的母親結婚這一基本想法頁保留下來;但是除這些以外,這部作品是新的,而且悄悄地一步長篇小說已經成形。」】

【雖然大家都應該知道我最討厭象徵與寓意(這一方面由於我與弗洛伊德式的伏都巫術有宿怨,一方面由於我厭惡文學神秘主義者與社會學家發明的概括化),然而,一個平常還聰明的編輯,在翻閱了《洛麗塔》第一部之後把本書說成是「古老的歐洲誘奸了年輕的美國」,而另一個草草翻了一下這部書的人說是「年輕的美國誘奸了古老的歐洲」。】

【我認為,是有一些讀者覺得這樣的小說里讀到的醒目的文字是很挑逗人的。還有一些文雅之士,他們會認為《洛麗塔》毫無意義,因為他們教人任何東西。我既不讀教誨小說,也不寫教誨小說。不管約翰說了什麼,《洛麗塔》並不帶有道德說教。對於我來說,只有虛擬作品能給我帶來我直接稱之為美學幸福的東西時,它才是存在的;那是一種多少總能連接上與藝術(好奇、敦厚、善良、陶醉)為伴的其他生存狀態的感覺。這類書不多。所有其他的書不是應時的拙劣作品,就是有些人稱之為思想文學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往往也是應時的拙劣作品,彷彿一大塊一大塊的石膏板,一代一代小心翼翼地往下傳,傳到後來有人拿了一把錘子,狠狠敲下去,敲到了巴爾扎克、高爾基、曼。
有些審稿的加在我頭上的還有一個罪名,他們說《洛麗塔》是反美的。這個罪名比起愚蠢地說淫穢不道德來使我痛苦得多了。因為考慮到深度與廣度得問題(一塊近郊得草坪,一處山間的草地),我設置了許多北美場景。我需要讓人心情振奮的環境。要說振奮人心,莫過粗俗土氣了。然而,就粗俗土氣而言,古北區與新北區在舉止態度上並沒有本質的差別。芝加哥哪一個無產者都可以象一個公爵那樣的資產階級。我選擇美國汽車旅館而不選擇瑞士飯店,也沒有選擇英國客棧,就是因為我要努力做個美國作家,只要求得到其他美國作家享有的同樣的權利。此外,我的亨波特這個人物是個外國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除了性早熟女孩這一點外,還有許多事情我與他的看法也不一樣。我所有的俄國讀者都知道我的舊世界――俄國,英國,德國,法國――跟我的新世界一樣美好,一樣個性化。】

上面的話都是後記了,貌似是看了一些讀者的反應之後,無奈加上去的。

再說啦,對於小說來說,主題鮮明可不是好事,這是我們語文課本的《外國小說鑒賞》提到的,額考完了都忘了,好像古典小說主旨咋樣咋樣,貌似說很鮮明。後來發展的現代小說都趨向於……額大概是主體多元模糊,各人有各說的模式。額記不清了書都被我扔了。

我覺得吧,而後來小說發展,那些寫小說的也努力在創新啊。反正我覺得洛麗塔是很完美的獨立個體。如果一定要表達什麼的話,我覺得有對時間的思考感慨;對童年的追憶(貌似洛麗塔和安娜貝爾的原型就是作者孩提時代喜歡的那位吧,他的自傳《說吧,記憶》貌似提到過這位姑娘,好久沒去看了,估計是有的吧);對藝術以及美的膜拜;或許有道德上的思考,尊崇道德;家庭關系啊兒童教育啊;還有就是創作美國的人物,創作俄國和西歐大約花了他四十年時間,作者後來移居生活在美國,自然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本土作者一樣。原句是這樣:「我選擇美國汽車旅館而不選擇瑞士飯店,也沒有選擇英國客棧,就是因為我要努力做個美國作家,只要求得到其他美國作家享有的同樣的權利」。

以上,僅僅為個人思考,一家之言。不過看我回答得那麼辛苦,小紅旗給我吧啊啊啊

Ⅳ 反映人性陰暗面的小說

《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http://ke..com/view/20886.html?wtp=tt

《巴別塔之犬》故事開篇便將讀者引入一個神秘離奇的氛圍中,一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地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無人知曉,唯一的目擊者,就是她的愛犬「羅麗」。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語言學家,因為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異想天開地打算教愛犬「羅麗」說話,讓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羅麗」說話的期間,語言學家逐漸開啟了和妻子之間的記憶之盒……至此,語言學家才漸漸拼貼出妻子的樣貌。那麼,他將用何種方式找到他與愛犬「羅莉」共通的語言?最後他能否讓愛犬「羅麗」說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嗎?(故事的中間有很多陰暗的東西,由於喜歡狗,所以覺得很想吐!)

卡夫卡
《變形記》:在本書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隻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藉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心裡卻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裡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
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描述了經理把絕食表演者關在鐵籠內進行表演,時間長達四十天。表演結束時,絕食者已經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後來他被一個馬戲團聘去,把關他的籠子放在離獸場很近的道口,為的是遊客去看野獸時能順便看到他。可是人們忘了更換記日牌,絕食者無限期地絕食下去,終於餓死。這里的飢餓藝術家實際上已經異化為動物了。
另外一些小說是揭示現實世界的荒誕與非理性的,如《判決》和名篇《鄉村醫生》,這里,現實和非現實的因素交織,透過這些荒誕的細節和神秘的迷霧,這里寓意著:人類患了十分嚴重的病,已經使肌體無可救葯。人類社會的一些病症是醫生醫治不了的,這里的醫生最後也變成了流浪者。
卡夫卡的畫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和《洞穴》等揭示的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審判》、《在流放地》以及《萬里長城建造時》則揭示了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其中的腐朽。長篇小說《城堡》可以說是《審判》的延續,不僅主人公的遭遇繼續下去,主要精髓也是一脈相承。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中寫到:中國老百姓被驅趕去建造並無多大實用價值的長城,他們連哪個皇帝當朝都不知道,許多年前的戰役他們剛剛得知,彷彿是新聞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邊雲集著一批能幹而來歷不明的廷臣,他們以侍從和友人的身份掩蓋著艱險的用心。」 「那些皇妃們靡費無度,與奸刁的廷臣們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縱欲恣肆,惡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飯。」他還寫出了表現民主主義思想的一句話:「在我看來,恰恰是有關帝國的問題應該去問一問老百姓,因為他們才是帝國的最後支柱呢。」

《伊甸園的鸚鵡》:你是否願意拿最親近的人的秘密換取成功?你是否願意在眾目睽睽下袒露內心,獲得名利?如果你願意,歡迎來到「追夢者天堂」! 讀過《巴別塔之犬》的讀者,絕對會在《伊甸園的鸚鵡》里發現更大的閱讀驚喜。你永遠猜不到作者想讓你看到什麼樣的人性,也猜不到下一頁會遇上什麼情節轉折。就是這種期待,讓人無法從她的小說中抽身。——《出版家周刊》 十七歲的少女凱西深夜生下一個女嬰,母親羅拉先前竟毫無覺察,愧疚自責的羅拉為了調和母女之情,帶女兒進行免費的環球之旅,參加「追夢者天堂」電視真人秀競賽。面對六對關系詭異、來歷復雜的競爭組合,100萬美元優勝獎金究竟是通向生命轉機的伊甸園,還是通向讓人性喪失殆盡的魔境?在如影隨形的攝像鏡頭背後,始終陪伴的鸚鵡還看到了什麼?

Ⅵ 小說《洛麗塔》是否又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與那個典故有關

中文分別譯作蘿莉和蘿莉塔

Loli的來源
源於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於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2歲女孩Lolita的故事。此書當時一度被禁,但現在已成文學中的經典名著,並被美國蘭登書屋選為20世紀英文小說第四名,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
《洛麗塔》(Lolita,1955)原為俄裔美籍小說家---納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1977),在法國所完成的一部長篇作品。中文通常 譯為羅麗泰,或是洛麗塔,抑或蘿莉塔。作者生於聖彼得堡(即列寧格勒)。此後住在歐洲,主要在柏林,並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1940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Nabokov同時也採集蝴蝶標本)。還翻譯普希金長詩《 葉普蓋尼·奧涅金》,使用直譯法,註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份量。
[編輯本段]※原作《LOLITA》
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長達11年。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寫小說,以教書經驗寫成的小說《微暗的火》,一邊研究著一位風格隱晦的作家,一邊在學院文人堆里勾心鬥角。帶著家人一生住在旅館。而在不同的著名大學,到處教授文學。雖然後來改用英文寫小說,卻不願意進教室,他會寫講稿,讓他的太太,到教室去念給學生聽的事。他幾乎不和任何記者直接對話,總是人家寫了問題,他作書面回答。不是害羞,而是一種深刻的恥辱感-因為他不能准確發音,不能說。
《Lolita》的創作動機蘊含極久,據Nabokov本人發表的記事,早在柏林時期,就已經開始孕育這個童女戀的故事,當時他正在巴黎養病(脊間神經痛)。其動機據他本人表示,始於報紙上一篇關於實驗人員引誘猴子畫出圖畫的報導。終於在1937年於巴黎出版俄文版的《魅人者》(TheEnchanter),這三十頁的短篇故事便是Lolita的前身,也是Nabokov最後一本的俄文著作,翌年他就移居到美國去了,時年四十。《魅人者》後來由其子譯成英文版,在美國發行。(1986年)Lolita的出版過程十分曲折,Nabokov開始重新構思這個設定,並打算以英文進行創作。(1949年)寫作進行了很久,50歲的Nabokov想要賦予這個故事,更多真實性和地方色彩。
《Lolita》於1954年春天脫稿,原本想要以匿名發表,後來為了對自己的寫作事業忠實,Nabokov決定署名。他找了四家出版公司,都對該書大為吃驚,由於道德因素四家出版商全部拒絕出版。最後由法國巴黎奧林匹亞出版公司出版。(1955年)造成不小的風潮,讀者反應毀譽參半,但此書的確造成搶購。當時保守的美國著名作家格林,在泰晤士郵報上刊登書評,將此書喻為1955年三大佳作之一。很快的成為國際暢銷書,陸續在英國、加拿大出版,1958年終於在美國發行。英國政府曾經召開會議討論,是否禁止該書出售,最後並未達成禁書決議,使Lolita不至遭到《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樣的厄運。
故事內容是敘述有一個中年男人,對小女孩特別情有獨鍾,最後遇到一個十二歲少女---羅麗泰發展出一段戀情。結果Lolita遂成了戀童癖(幼女)的代名詞。電影的設定,則是把女主角的年紀變大了三歲,以免過於聳動。曾有兩度改編成電影,第一次是1962年由已故導演史丹利.庫柏立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黑白片,由老牌演員詹姆斯梅遜(James Mason)演男主角,蘇麗文(Sue Lyon)飾演Lolita。中文片名翻譯成富有詩意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當時因為民風較保守,處理床戲多是點到為止。第二次拍成電影是在1997年,由Adrian Lyne執導,傑洛米艾朗斯(Jeremy Irons)演男主角,Dominique Swain飾演Lolita。

Ⅶ 那本小說里出現過洛麗塔

洛麗塔是一本書,書名就叫洛麗塔。小說描述了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伯特·H·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逝,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4歲女兒洛麗塔(Lolita),稱呼她為小妖精。
洛麗塔恣意的挑逗亨伯特,使得無法亨伯特自拔,為了親近這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羅(Lo),因此作為書名。後來女房東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女兒的不倫之戀,一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兩人盡情的纏綿。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藉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使得亨伯特一直無法尋獲。
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還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洛麗塔拒絕了亨伯特再續前緣的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槍殺了那個帶走洛麗塔的劇作家奎爾弟(作品中被女主角認為是東方天才哲學家),1950年亨伯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十七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而死。

熱點內容
東鄰短篇小說 發布:2024-06-30 23:41:26 瀏覽:68
外國看中文網路小說 發布:2024-06-30 23:30:27 瀏覽:485
誰知明月心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4-06-30 23:28:35 瀏覽:377
小說男主傅江離女主溫時九大結局 發布:2024-06-30 23:28:24 瀏覽:623
海盜領主游戲類小說 發布:2024-06-30 23:08:11 瀏覽:854
免費小說老子是大王 發布:2024-06-30 22:50:22 瀏覽:461
走婚小說顧易結局 發布:2024-06-30 22:24:35 瀏覽:498
教師雜亂短篇小說 發布:2024-06-30 22:20:47 瀏覽:189
小說白夜追凶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06-30 22:07:47 瀏覽:811
小說地府都市 發布:2024-06-30 22:04:47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