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賣煙葉

短篇小說賣煙葉

發布時間: 2024-07-01 14:46:10

A. 趙樹理小說藝術特點

1、創作特點
趙樹理的作品具有新鮮樸素的民族形式,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
2、人物簡介
趙樹理(1906年—1970年),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葯蛋派創始人。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
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范,開始寫新詩和小說。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解放後先後在《工人日報》《說說唱唱》《曲藝》《人民文學》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工作,兼任中共晉城縣委副書記。文革期間遭到殘酷迫害,於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
他的小說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文學「山葯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
3、評價
趙樹理,他是一個新人,但是一個在創作、 生活、思想各方面都有準備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穎獨創的大眾風格的人民藝術家。(評論家周揚評)
趙樹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是中國真正熟悉農村、熱愛人民的少有的傑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鄉土氣息濃厚,真實地再現了中國農村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革,有一種新鮮活潑、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形成一個俗稱「山葯蛋派」的文學流派。
趙樹理全身心投入到為農民寫作之中,被譽為描寫農民的「鐵筆」、「聖手」。不論是在硝煙彌漫的四十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的五六十年代,趙樹理的小說創作,都真實地表達了農民的願望和心聲。他既有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又經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洗禮;他既懂得農民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農民的閱讀水平和審美情趣。趙樹理在表現農民的願望和心聲的同時,也深入地表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印記。

B. 對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的評價

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色

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是趙樹理小說創作的一貫特色。四十年代由於他的小說對解放區農村生活的深刻開掘,真實反映了解放區農村正在發生的偉大變革,他被人們稱為「地道的解放區的歌手」①。全國解放後,趙樹理依然以嚴謹的現實主義態度從事創作,繼續長期深入農村、熟悉農村生活,排除各種干擾,堅持一切從生活真實出發。他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建國後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成就與問題,發展與波折,表露了趙樹理對我國農村問題獨特而深刻的見解。一九六二年在大連召開的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上,與會同志一致贊揚了趙樹理創作中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邵荃麟說:「這個會上,對趙樹理同志談得很多,有人認為前兩年對他評價低了,這次要給以翻案。為什麼稱贊老趙?因為他寫了長期性、艱苦性。現在看來,他是看得更深刻些。這是現實主義的勝利。」這里正確而中肯地指明了建國後趙樹理小說創作中最為重要的創作特色。

趙樹理小說的現實主義精神。首先表現在反映生活的真實性與深刻性。他的小說,敢於面對現實,按照生活中的本來面目再現生活;同時又注意開掘生活深層,向現實深化,不斷提出一些農村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以引起人們重視。可以說,趙樹理作品中描寫的生活是有深厚的現實基礎,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登記》、《求雨》等作品,以歡快的筆調真實反映解放初期農村新、舊思想的消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趙樹理的《三里灣》,既真實描寫農業社在解放生產力、增加農民集體財富方面的優越性,說明合作化的歷史潮流無法阻擋,又實事求是地反映了這場運動的艱巨性,深刻提出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與改造農民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最為難得的是五十年代末期,趙樹理面對農村經濟被破壞的嚴重局面,表現了一位藝術家可貴的勇氣和責任心,從《鍛煉鍛煉》到《賣煙葉》,仍然堅持描寫他在生活中所真實感受到的東西,不說假話,不對生活作浮誇、虛假的描敘。同時還針對農村實際情況提出重大的社會問題,如:提倡實干精神,批判資本主義勢力,重視農村基層幹部的思想作風,關心新一代農民的成長,揭示阻礙他們健康成長的原因等等。這就使趙樹理的小說表現出同類作品中極為少見的真實性與深刻性。

趙樹理小說創作的現實主義精神,還突出地表現在建國以後他更加註意人物形象的多樣化,努力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多種多樣的人物來。翻開趙樹理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我國農村中各種類型的農村基層幹部與農民的形象,這些人物無論從年齡、性別、個性來說都是多種多樣的。趙樹理自覺地克服創作中「寫舊人舊事容易生活化,而寫新人新事有些免不了概念化」①的毛病,在塑造先進農民形象方面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三里灣》中那群性格各異的辦社積極分子,比《李有才板話》中斗爭地主的積極分子「小」字輩們,形象要充實得多。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作者成功地創造了老農中的先進分子陳秉正的形象。這個由豐富的現實生活中升華出來的藝術形象,完美地凝集了我國勞動人民對於勞動的無比光榮感。他比之於趙樹理筆下的青年先進農民形象要飽滿得多,但又顯得可親可愛,而不是生活在雲端里的完人。在趙樹理創造的人物畫廊里,塑造得最為成功的是農村中背著這樣那樣歷史包袱的中間、落後人物,那些帶有綽號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思想行為具體證明了毛澤東所說「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的偉大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起著鏡子的作用。小飛蛾的形象促使解放初期千千萬萬受封建思想束縛的農村婦女擺脫精神枷鎖而覺醒;范登高、糊塗塗、小腿疼、吃不飽以及投機倒把分子賈鴻年等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將使廣大農民引為鑒戒。

努力探索文學創作的民族化、大眾化,重視使自己的作品為中國老百姓,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喜聞樂見,是趙樹理小說創作的又一特色。首先由於作者熟悉農村,作品中描寫的人是地道的中國農民,特別是那些可愛的老農民;描寫的事無論是矛盾沖突還是風土人情,都具有中國農村的氣派與特點:表現的主題,又是廣大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其次是在語言及表現形式上以廣大農民的思想、心理、習慣為基礎,使作品充滿了濃郁的泥土氣,老百姓不僅看得懂,而且還愛讀。

趙樹理的語言是真正的民族語言,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茅盾曾說:「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斷混在別人作品之中,細心的讀者可以辨別出來。憑什麼去辨認呢?憑它獨特的文學語言。獨特何在?在於明朗雋永而時有幽默感。」①趙樹理的語言是在群眾口語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既顯現出明白曉暢、簡明生動的特點,又耐人尋味,富有表現力。趙樹理的幽默感,表現在敘事寫人時的妙語橫生,並善於概括人物的性格而給他一個形象鮮明的綽號。這種幽默為趙樹理的創作增加了風趣、樂觀的生活氣息。

在表現形式方面,趙樹理十分重視民族的傳統藝術技巧,如評書敘事、摹情、狀物的藝術,注意將那些「值得學習的辦法繼承下來,再加上自己的發明創造」②,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寫法。在人物描寫上採用傳統的白描手法,講究用幾句話、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動作,簡潔地勾勒人物形象;情節結構講究故事性,並有一套組織故事的藝術手法,做到順當流暢而又曲折有味;在敘事與寫景的關繫上,把描寫情景融化在敘述故事中,通過作品中人物的眼睛來寫景等等。富有特色的民族語言,高超的傳統藝術技巧,使趙樹理的創作顯示出樸素、明朗、幽默的獨特風格。

趙樹理的創作也存在不足之處,有些作品的藝術形象不夠飽滿,特別是社會主義時期新一代農民,由於作家對他們的了解不象對老農民那樣深入,塑造形象時往往缺少細致的有感情的描寫,致使這些形象缺少內在的藝術魅力,《三里灣》中的范靈芝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趙樹理注意吸收與繼承民族傳統藝術,並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在積極吸收外國優秀作品藝術技巧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力方面尚嫌不足,這有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性更快、更大的提高。

C. 趙樹理的這些作品——值得一看

1943年以前的作品:《鐵牛的復職》、

《金字》、 《蟠龍峪》(又作《盤龍峪》)、《打倒漢奸》

1943-1948年的小說:

《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

《李家莊的變遷》、《地板》 、

《催糧差》、《福貴》、

《劉二與王繼聖》 、《 邪不壓正》

  1949-1965年的作品

短篇小說:《登記》、《求雨》 、

《金字》、《「鍛煉鍛煉」》、

《套不住的手》、《賣煙葉》

長篇《三里灣》

電影故事:  《表明態度》

評書:《靈泉洞》(上部)

紀實故事:《 實幹家潘永福》

鼓詞:《石不爛趕車》

小調:《王家坡》

熱點內容
金庸早期經典小說 發布:2024-07-03 12:33:53 瀏覽:381
未來5年短篇小說 發布:2024-07-03 12:14:03 瀏覽:126
被大家族拋棄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4-07-03 12:08:07 瀏覽:973
我在東京有座道館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4-07-03 11:50:20 瀏覽:427
至尊人生小說免費 發布:2024-07-03 11:45:16 瀏覽:132
中國十大悍匪網路小說 發布:2024-07-03 11:40:26 瀏覽:496
短篇小說材料 發布:2024-07-03 11:40:25 瀏覽:408
美女總裁救場言情小說 發布:2024-07-03 11:23:11 瀏覽:203
橙光短篇小說庫 發布:2024-07-03 11:23:11 瀏覽:998
網游之無限秘境小說 發布:2024-07-03 11:23:10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