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短篇小說
❶ 林海音寫的《殉》主要內容
寫婚姻的。
殉
綉花綳子綳得很緊,每一針紮下去,都會發出「砰」的一聲,然後又是絲線拉過軟緞,長長的一聲:「嘶——」,綉花的人心無二用,專心在綉花的工作上。因為太專心了,竟弄得鼻孔張著,嘴唇翹著,整個的臉也像綉花綢子一樣的綳得很緊。
最後的一張葉子就要完成了,然後拿去讓小芸她嬸嬸用縫衣機給打上邊,比較快當些。但是配個什麼顏色的邊呢?方大奶奶想著便停下了針,把綉花綳子舉到眼前一比。如果照她的意思,蔥心綠的邊,一寸半寬,最合適。可是誰知道小芸願意不願意呢?年輕人現在腦筋不一樣了,配起顏色來,也是怪里怪氣的,這孩子就許這么說:「媽!來個灰色兒的!」那可使不得,是結婚用的哪!
砰,嘶——,砰,嘶——,方大奶奶接著綉她的葉子。沒幾針,線完了,得再穿根新線,這可難了她。一根綉花針比近比遠都穿不進去,雖然戴著老花鏡。她不得不叫小芸了,可是她們同學幾個正在隔壁屋裡說得高興呢!在方大奶奶正要喊的時候,隔著紙門,她聽見劉家的小姐說話了:
「方小芸,你倒是去不去呢?」
「吃完飯再去吧,媽說留你們吃飯,她還特意上街給你們添菜去了呢?」
「現在還早,我們可以去了趕回來吃飯。我跟你說的那家委託行,有許多新到的耳環,花紗手套,都是你結婚要用的。我陪你去買,可以打個折扣。」
「說實話,」小芸很和婉地解釋:「我媽正在給我趕綉花枕頭,她眼睛不太好,每根線差不多都得我替她穿。快綉完了,我出去沒人給她穿針引線,工作就得停頓,不好意思。」
「哦——!那就難怪了,人家方小芸急著等這對鴛鴦枕好入洞房呀!」
「別胡說,我媽才不那麼俗氣,綉什麼鴛鴦!」
「那麼伯母綉的是什麼花樣兒呢?」
「你們猜。」
「麒麟送子?」
「呸!」
「花好月圓?」
「無聊!」
「祝君早安?」
「又不是綉洗臉毛巾!我告訴你們吧,媽綉的是一枝初放的淺粉色的荷花,荷葉上露珠滾滾,旁邊是一隻蜻蜓點水。」
「好雅緻,伯母怎麼想出這么一個別出心裁的花樣兒呢?自己綉可也真麻煩,為什麼不花錢找人用機器綉呢?」
「是呀,我也說過,現在也沒什麼嫁妝的那一套了,可是母親滿心想趁我結婚溫習一下她舊日的手藝,我怎麼好攔阻她?我不是跟你們說過嗎,我的母親還是一個處女,她是最純潔不過的女人,所以她的藝術眼光也不同凡俗……」
——唉!這孩子今天怎麼這么多話!
方大奶奶聽到這里,不由得皺了下眉頭,她不願再聽下去了,她真不知道小芸一向對她的同學們都是怎麼形容自己的母親?還預備怎麼說下去?她把綉花針別在軟級上,輕輕放在桌上,便起身躡手躡腳地走出這間屋子。她知道小芸以為她到廈門街買熟菜去了,所以才這么放肆地談論著母親。
她一邊穿鞋又不由得想起半年前的事,她記得清清楚楚,小芸向她提出要和敏雄結婚的事。她早就看出在一群追求小芸的張三李四裡面,她的女兒是看中了那個駕噴氣機的陸敏雄了。噴氣機!從天空上「刷」地一下飛過去,總害得她的心也「刷」地一下被摘了去。可是說老實話,她確實很喜歡敏雄。第一,他朝氣,生龍活虎的。不過,駕飛機,而且駕的是那麼快的噴氣機,三長兩短是保不住的,唉!她怕打仗,怕聽到死,怕快。所以她忍不住把利害對小芸說個明白:
「小芸,敏雄樣樣好,沒得挑剔,婚姻也是你自己的事,這年頭兒的父母做不了什麼主,可是——可是嫁給一個生命隨時有危險的軍人,尤其是敏雄,是駕噴氣機的,要有個什麼的話,你可得認命呀!」
她是過來人,她知道認命是什麼滋味,她可不願意叫小芸也有一天走上她的路。但是小芸這孩子聽了後,臉向著她,雙手搭在她的肩頭上,穿著緊裹著屁股的牛仔褲的兩腿分開站著,一條馬尾兒甩了一下,側著頭,倒像哄孩子似地笑說:
「媽!您那認命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我知道,是因為爸爸的緣故,您才替我擔這份心的。不過做軍人的,在他的責任中,卻應當隨時有犧牲生命的精神,這和爸爸的情形又不同了。如果敏雄——他真有什麼不幸發生,在這個大時代里,我想我應當承當得起。媽!您放心,別為我多慮。答應我——嫁給他。」
小芸說到後來顯得激昂起來了,兩眼噙著淚水,搭在母親肩上的兩手,搖撼了兩下,跟著小濕嘴兒吻了母親的老臉。她沒有把這套話背得很清楚,但是她聽得最明白的是小芸說的認命,「您那認命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小芸這孩子幾時變得這么會說話的?她只知道小芸會撒嬌,會哄人,居然也會講大篇道理,還不肯認命哩!她沒了主意,便去找小芸的叔嬸,她把自己的意見和小芸的話,敘述了一遍之後,便下了這么個結論:「叔叔做主。」等著小芸的叔叔家麟來回答。誰知叔叔也站在小芸那一頭。
「也對,這不是講認命的時代了,如果小芸真有這樣理智的見解,她就不怕嫁給一個隨時有性命之危的軍人。大嫂,你就隨了她吧!」
哦!叔叔也是這么不認命的人,那麼講認命的該就是她一個人了。認命不對么?她有點迷惘,愣愣地看著在屋裡來回踱著的家麟。她忽然發現家麟腦後的頭發怎麼也白了許多呢?老了,大家都老了,擾不過年輕人了。記得家麟剛從法國回來的時候,穿著一身藏青嘩嘰的西服,站在堂屋地上喊大嫂。呀,莫非他現在身上穿的還是那套?應當是,褲子後面磨得油亮了,嘩嘰穿舊了,就是這樣。「大嫂,不用猶豫了,就放心給小芸張羅結婚的事罷!」直到嬸嬸說了話,她才從漫無目的的遐想中醒過來。
方大奶奶想著這半年前的往事,腳步不知怎麼竟走到後院廚房來,看見阿滿在切牛肉,她才想起她到廚房來是沒有什麼事的。她在廚房裡轉了一圈,掀掀鍋蓋,開開碗櫥,阿滿不高興了,鼓著嘴在瞪她,她這才從牆壁的釘子上取下了線網袋來,向阿滿絮叨著說:「牛肉不要切成大直絲喲!我再去買點兒什麼來,三個大姑娘,一定很能吃的。」
穿出兩條橫巷,本來是到廈門街的捷徑,可是方大奶奶沒這么走,她出了家門便一直朝高處去。走上了水源路,眼界立刻開朗,但是有點喘,心也跳著。眼睛朝堤下望去,秋高水也漲了么?怎麼今天看起來,水流得這么急似的。她跟著流水的方向抬頭向上看,呀!川端橋西面是通紅的半個天!太陽是金黃黃的一個大輪子,就要沉下去了。是眼睛不好嗎?水流得那麼快,金輪子也滾得那麼急。她不常看見落日的情景,但是她還記得那次在北海的白塔頂上所看見的落日,比這沉靜多了,也是這么一個黃澄澄的金輪子,徐徐地沉下,沉下,終於沉到她的視線所不能及的下面去了。她的心,就遙遠地隨著那金輪子墜下去了。那時北海是一片黃昏的蒼茫,水面上閃著一層微弱的金光,幾只小船正向五龍亭劃去。那剎那間的情景,深深地印在她的心上,有二十幾年,不,三十幾年嘍!日子也跟流水似的,急急忙忙地向前追,把她追老了,把小芸追到有一天要嫁人了,還不肯認命,這孩子!
認命,第一次告訴她要認命的,是她的二姐,也就是從暮色蒼茫中走下白塔來的事。也許二姐看她沉默不語,以為她心懷悲痛,所以挨近她,拉起她的手安慰說:「三妹,命里註定的事也沒辦法,自己的身子要緊,看你瘦多了。閑下來綉綉花,看看書,回娘家來散散心,女人天生就得認命。」其實她不言不語,滿懷的是另一件心事,但是聽了二姐的話,她也不禁輕輕地嘆口氣說:「我都知道,二姐。」
命里註定的事怎能不認呢!如果那年父親不在火車上遇見他的同年方椿年,怎麼會有她和家麒的一段婚姻?或者父親在火車上遇見的不是家麒的父親,而是李景銘年伯,張東坡年伯,也許她做了李家或張家的少奶奶。即使你父遇見的是家麒的父親,而時間遲個幾年的,情形就許不同,她雖仍是方家的少奶奶,但不是大少奶奶,而是二少奶奶了呢!小芸常把「時代」掛在嘴頭,她的命運何嘗不是她那個時代所造成的呢?那年父親為什麼回南方?是民國初的一次什麼內戰來著,祖父在揚州原籍病倒了,父親匆匆地決定回家探望,順便料理家裡的鹽務,她的娘家姓朱,是揚州的大鹽商呢!但是父親有書獃子氣,不能承繼祖父的鹽業,竟老遠地跑到北京讀書、做官,把母親接了來,就算在北京成家落戶了。怎麼這么巧,方家的老爺子也回南方,也是這趟車。
那天她正在書房裡寫大楷,臨的是柳公權玄秘堆。二姐開門進來了,先喊一聲:「三妹,」探頭左右看看,又問說:「今天你一個人?老師和四弟五弟呢?」
「老師回家探母去了,四弟三弟到土地廟買蛐蛐兒去了。」二姐這時才從懷里掏出一封信來,她知道這是父親剛從揚州寄來給母親的,密密層層地寫了好幾張,二姐從中間抽出一張來遞給她,笑著說:「看吧!別臉紅。」
……方府系金陵世家,椿年又與我有同年之誼,其長公子家麒現就學於京師高等學堂,英年秀發,前程遠大,與吾家芸女堪稱佳配,此次南歸與椿年同車,因諧此議,殆亦所謂天作之合也。汝意去何……
她怎能不害羞,紅著臉把信扔給二姐,二姐直羞她:「不笑話我了吧?你也一樣了呀!」她和二姐只差兩歲,二姐自從去年和崑山顧家訂婚後,便停止到書房來讀書,趕學綉花忙嫁妝了。在那年月,嫁妝真是一件要緊的事,光是綉活就不知有多少件。除了自己用的以外,還要打聽好夫家都有什麼人,給婆婆綉鞋面,公公的眼鏡盒,小姑子的綢絹子,伯婆、嬸婆,都不可缺少。
她十四歲和方家麒訂了婚,便走出書房,回到綉房,孝女經還沒念完呢。本來說是十八歲和二姐同時出嫁的,但是她被延遲下來了,是因為家麒身體不好,有病。這樣一拖,竟五年下來,二姐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她呢,枕頭一對對地綉,綉到後來,也不知道是給誰綉的了。一對寄給二姐,送顧家的小姑陪嫁;一對寄回揚州給表妹添妝;一對……她曾歇了一陣子沒有綉,但不久因為無聊又隨著時興樣兒綉十字布了,數著那細小的格子,交叉,交叉,紅線,綠線,紫線地綉下去。忽然有一天,一個重大決定的消息送到她耳邊來,說是家麒的病並無起色,方家要求索性給完了婚,沖沖喜氣。她的父母聽了先是一驚,但經過一陣考慮和商量,終於答應了。她雖然有點害怕,但糊塗的成分更多。她暗想,嫁過去也好,四弟五弟也訂了婚,如果她不嫁,弟弟們也成不了親。不是她女心向外,反正是方家的人了,嫁過去雖然廝守著多病的丈夫,也許真的沖了喜氣,病就好了也說不定。可是,萬一——不想,不想,不想這些。
五彩的絲絨線,紅紙剪成的雙喜字,染得大紅大綠的花生、白果、桂圓,在她的第一件嫁妝上都系著,貼著,藏著。每個人,做每件事,說每句話,都把吉祥的字句掛在嘴邊。那氣氛,不容易使人想到那個病人的身上去。所以在婚前,憂慮只算是一閃,並沒有使她十分不安。
日子終於到了,她被妝扮得鳳冠霞帔地上了轎。那轎子有規律地顛呀,顛呀,顛呀的,似夢非夢,一直把她顛到了另一個境界。她迷迷糊糊,被攙下了轎,拜過天地,進了新房,直到紅蓋頭被掀開了,她的頭還是深垂著的。坐床之後,當她把眼皮稍一抬起,往橫一斜,首先看見的是旁邊地上的兩只腳,穿的是青緞子千層底的雙臉鞋,雪白的洋襪子。她乘著屋裡沒有人的時候,閃快地又把眼睛向上溜了一眼,嚇她一跳——是個紙扎的人!不,不,不,該是她的丈夫。除非她的丈夫,誰有資格挨著她坐在一起!除非她的丈夫,誰會有那樣一副模樣!她這才夢醒了,心「咚」地往下一沉,一下就掉到深淵里去了。她低頭看自己腳下穿的綉花鞋,被綉金的百褶裙蓋住了一半,只露出一段鞋尖來。一眨眼,雨滴淚正好落到捏在手裡的手絹上,她把手絹揉呀揉的,想把它揉碎了。
哄哄嚷嚷地過了許久,好像有長輩的女人在要求客人退出新房,以便新郎早些休息。人果然散了,跟著她聽到一些聲音:他在咳嗽,喘氣,痰盂拿來了,大口的血噴出來——有人說:「還是躺下吧,大少爺。」於是那青緞子雙臉鞋移動了,他被攙扶著上了床,從她的身邊蹭過,吃力地躺下去,跟著長久地吁出一口輕松的氣。又有人說:「今天晚上大少奶奶在老太太房裡歇著吧!」於是她被攙下了床,兩腿有點發麻,差點兒沒站穩。珠羅帳外,燭影搖紅,大紅緞子被,一層層疊上去。朱漆描金的箱子上,黃銅大鎖被映得發著金紅的光。到處都是紅的,紅的燭,紅的被,紅的箱子,紅的血!但她被攙出了這紅色的新房。這是她的新婚之夜。
她在家麒的有生之日,確實盡了為妻的責任,家麒也真正地感激她。過了新婚的三朝,她把伺候丈夫的責任從婆婆和老僕婦的手裡接過來。為他換衣褲,煮蓮子羹,端湯喂葯,為他抹去嘴角猩紅的血。在他精神好一點的日子,也能從床上坐起來,要她從書架上拿這書那書來看,這時她的心情也會隨著開朗,覺得他會漸漸好起來的。
有一天,他要她打開書桌中間的抽屜,取出他的一疊文稿。他抽出一張給她看,那上面寫著:
余與揚州朱淑芸女士訂婚已八年美,魚軒屢誤,蓋因余病肺久不愈也,故每誦「過時而不來,將隨秋草萎」之句,必深棖觸,而對淑芸女士深感愧疚。今試寫新體詩一首,寄余相思之苦雲:
啊!淑芳吾愛!
病魔的折磨,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誤卻我倆的佳期。
使我愁緒懨懨!
啊!淑芸吾愛!
悠悠白雲,蔚藍的天,
寄我相思一片,
飄到吾愛的身邊。
……………………
……………………
她不太習慣這種顯得太出骨,沒有平仄,又不像舊詩那樣文雅鏗鏘的白話體,因此覺得有點好笑。但是那詩里邊的意思也的確使她感動,那總算是情詩呀!總算是一個男人為她而寫的情詩呀!她看完不由得微笑地遞還給家麒。家麒接過紙片,又伸過手來握住她的,那手不像手,溫都都、軟囊囊地搭在她的手背上。她心一麻,不由得把自己的手抽縮回來,伺候他躺下。看他兩頓泛著微微的紅潤,她在想:他不會總這么在弱,等他一胖起來,就會像他的弟弟家麟一樣,因為她看過他健康時和他弟弟合拍的照片,兄弟倆很像。家麟在清華大學住讀,回來過兩次看哥哥,她都曾見到的,所以她這么想。
但是像這樣心情開朗的時光並不多見,自從家麒昏厥過兩次以後,她知道他已經病到什麼程度,她不能再欺瞞自己了。有一天,她剛從參局子買來的高麗參和阿膠還沒拆包,家麒便把她叫到床邊來,微弱地對她說:「淑芸,我不行了,委屈你了!」他連伸出那軟囊囊的手的力量都沒有,便昏了過去,這一次,他就永遠沒醒過來。
「一日夫妻百日恩」,她和家麒夫妻做了不止一日,足足有一個月,可是那也算是夫妻么?她哭得很傷心,別人看了也心酸,但是,她哭的是什麼呢!
日子漸漸要靠打發來捱度了。白天,她還可以磨磨蹭蹭守在婆婆的身邊一整天。早晨幫婆婆梳頭,從把棉花撕碎塞進篦子里到給婆婆篦頭、扎繩、抿刨花、綰髻、別橫簪、插上九連環金管,就費去了大半個上午。接著弄這弄那。太陽升到中天了,看駝背老王把天棚拉上。下午很寂靜,偷懶的仆婦們都躲到下房去了,只有老俞媽在廊檐下洗老太太的水煙袋,呱噠呱噠——呱噠,三拍停一拍,這樣有節奏地呱噠下去,是因為老俞媽一邊幹活,一邊打瞌睡。她從廂房出來到老太太堂屋去,經過老俞媽跟前,總要拍拍她的肩頭咳一下,老俞媽睜開了眼沖著少奶奶傻笑。大竹簾子很重,掀開時簾子上的鋼片兒敲著門框,又是呱噠一聲,把坐在太師椅上打瞌睡的婆婆也驚醒了。她進來先替婆婆裝煙,從大榆木櫃里拿出一包雙獅牌的福建煙絲來,那煙絲真細,捏著軟綿綿的。聽婆婆抽煙有三個步奏,「呼篤」,吹燃那紙媒兒,「咕嚕咕嚕」地抽起來,然後提出那小椅子,倒過來向痰盂里一吹,熱煙灰掉進水裡「嘶」的一聲,熄了。婆婆一面抽著水煙,一筒一閣的,一面絮談著家中的瑣事。她就站在硬木方桌旁,一邊諦聽著,一邊搓紙媒兒,黃色的表芯紙裁成一寸多寬,用掌心在光滑的桌面上一根一根地搓,搓了滿滿一大把,放在條案的帽筒里。正中的自鳴鍾,金色的大圓錘正一秒一秒地擺來擺去,「五點多了!」不論是誰會這么提醒一聲。天棚拉開了,夕陽照到廊檐下。老俞媽又牙疼了,她摘下一片夾竹桃的葉子,含在嘴裡嚼著,說這是治牙疼的。這時也許送花的來了,用晚香玉和茉莉串成的鮮花籃,中間插幾朵紅綉球。她挑了一個,交給陪嫁的張媽送回自己屋裡,她跟在後面走。到屋裡看張媽把花籃掛進珠羅帳里,滿屋立刻清幽幽地散出花香來。擦得晶亮的煤油燈送進屋來,白天算是過去了。
她最怕晚飯後的掌燈時光,點上煤油燈,火光噗噗噗地跳動著亮起來,立刻把她的影子投在帳子上,一回頭總嚇她一跳。她不喜歡自己的大黑影子跟著她滿屋子轉,把燈端到大榆木櫃旁邊的矮幾上去,那影子才消滅了。就這么,聞著晚香玉和茉莉混合的香氣,她冷冷清清地把自己送進帳子。躺下去,第一眼從帳子里看出去,就是箱子上高曾著十六床陪嫁過來的緞被。她幾乎每天都想一遍,就憑她一個人,今年才二十三歲,要到什麼年月,才能把這十六床被子蓋完呢?有個人,哪怕就是那麼病懨懨的一輩子,讓她無休無止地伺候著,也是好的,好歹是個人呀!或者——跟他回過一次房呢,給她留下一兒半女,也讓她日子過得有盼頭兒!
轉過年來的清明,她守寡快一年了。那天早上,她起得特別早,因為要准備家裡上供燒紙的事。家裡的女人們都忙著在元寶,她也拿了一疊錫箔到自己房裡來疊。她一邊疊一邊想著剛才公公親自在裝元寶的白紙包袱上寫祖宗們名字的情景,老鬼寫完寫到新鬼家麒的名字時,公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是的,還有什麼比老來喪子更痛心的?可是站在一旁新寡的她,豈不是更悲痛嗎?公公到底還有他的第二個兒子可以盼,家麟像鐵打的那麼結實,又聰明,又孝順,洋學舊學都能來,都已經大學快畢業了。她呢?她怎麼才是個了局?一樣的兄弟,家麒為什麼就沒有像家麟那樣的身子骨呢?一樣的姐妹,她為什麼就不能跟二姐一樣,丈夫兒女的福集一身呢?
她很納悶兒,竟心不在焉地停了手邊的工作,在愣愣地想著。忽然外面傳來了一陣皮鞋聲,她驚醒地抬頭向窗外望望,原來是家麟進來了,先叫:「嫂嫂!」
「哦——是二弟,你幾時進城的?」
「回來一會兒了,爹寫信叫我別忘了今天要回家來行禮。」
「是呀,人太少了,上起供來也冷清。」
「嫂嫂,我是要找一本《天演論》,記得哥哥有。」
「是有這么一本書,我給你找。」
她里里外外地翻了一陣,都沒有找到。「也許在書架上。」她一邊對家麟說,一邊走上了書架的墊腳凳。就在回頭的一瞥下,心裡一愣,家麟的眼為什麼這樣看著她?她心慌了,取書時差點兒歪倒下來。「我來,嫂嫂。」家麟說著,很快地走過來了,就在她一至之間,他扶住了她,她伸出手來,手就被他握住了,緊緊的。她更心慌了,臉也發燒,輕輕地把手縮回來。那奇異的一握究竟有多久?只一剎那吧?可是在她卻是個永恆。在這一生中,她有一種最不明白的事,就是家麟為什麼那樣看,那樣握住她的手?他不是輕薄的人,她知道。那麼他是憐憫她的遭遇?還是她自己把手伸出去的錯誤呢?她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在那急促間竟不由得伸出手去呢?她並不討厭家麟,一直把從來沒有見過的健康時代的丈夫的影像,投在家麟的身上,難道這便是那小小罪過的根源嗎?當時他是怎樣走出她的屋子,她簡直不記得了。但是她記得很清楚的是過後不久,她就站在院子里看燒包袱了,火勢順著春風向西吹,紙灰飄飄揚揚地升上去。公公奠酒,很嚴肅地端了一杯酒,繞著包袱灑潑。她的心亂糟糟的,卻隨著紙灰兒飄呀,繞呀的。
她沒有喝酒,可是覺得醉沉沉的。這點感覺,今生也只給過她那麼一次而已。就在那天的下午,二姐派了車子來接她到北海散散心,走到白塔頂上,便看了那一次最美的日落,她的些許沉醉的心緒,就隨著那個日落墜下去,再也找不到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天天在升在落,人的情形就不同了。
呀!怎麼這樣糊塗的,要到廈門街,竟追著那個日落走過了頭,跑到川端橋上來干嗎?方大奶奶從橋上退回來,責備著自己,真是老了,精神總是這么恍恍惚惚的,早上綉花針別在自己胸前的衣襟上,卻到處亂扔,還是小芸看見了:「喏喏喏,不就別在您心口上了嗎!」
「記性壞透了,總是忘。」
「可是有件事你沒忘,放在爸爸紡綢小褂左上口袋裡陪葬的那張全身小照!」
小芸就是這么淘氣,惹人疼愛,小嘴兒一會兒是蜜,一會兒是針。
陪葬,也許小芸比喻得不錯,她是為陪葬而嫁給家麒的嗎?從北海回來的那天晚上,她老早就睡下了。她翻來覆去地想了許久,二姐說得最對,她得認命,因為她是女人。無論她覺得家麟怎麼不討厭,那也是一件不可原諒的事,她要躲著他些,出了笑話,兩家的名聲要緊,父親和公公的名字說出來都是叮當響的,他們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家呀!她把被子拉上來,蒙住頭,眼淚撒開地流。遠處雞叫了,她才迷迷糊糊地睡著。醒來,東昌紙的窗格子上,滿是太陽光。她支起身子來,頭發重,十字布枕頭上綉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沾滿了黃色的淚漬。
那張陪葬的照片,她只對小芸說了一次,這孩子就記住了,還常常說出來取笑她呢!那張照片的姿勢她很喜歡,是十六歲時照的,元寶領子敞開著,高高的,頭發前面的劉海是剪的像個人字形,胸前捧著一把芍葯,站在書房門口,是耶年父親的生日叫了廠甸的鑄新照相館到家裡來拍的。照片擺在家麒的枕頭邊,給他看著玩的。他死後換裝裹,她就順手拿了塞進死鬼貼身紡綢小褂的口袋裡了。唉!隨了他去吧!在更早的年月里,女人還得活生生的以身相殉呢,她雖沒這么做,但是自從兩張小照陪著他一同進了那口楠木棺材以後,她這一生和殉葬又有什麼不同!
她是聽從了二姐的話,在寂寞中又拿起了綉花針。那時的眼力可真好,她記得綉一隻鸚鵡就用了十六色的絲線,放在現在可要難死她了,到了晚上連藍綠色都分不清楚。提起綉線,她最想念三嬸婆,那時二嬸婆也像她現在的歲數吧?可是她就眼不花,耳不聾的,也喜歡縫縫綉綉。她們常一同到絨線胡同的瑞玉興去買綉線,坐在玻璃櫃台的旁邊,伙計端茶拿煙,從樓上把大批的綉花線拿下來,隨她們慢慢地挑選。
坐在敞亮的玻璃窗下刺綉,是她這一生中主要的生活。綉線分色夾在一本厚厚的洋書里,一根根地抽出來,扎在軟緞上,十字布上,白府綢上。有一個時期她坐在窗下綉花,盼望著一個奇怪的日子——禮拜六。常常是在駝子老王把天棚拉開了,她就把手中的活計扔在桌子上,伸伸懶腰站起來,隔著鏤空紗的窗簾向外發愣。外院響起了皮鞋聲,是家麟從郊外的大學回來了,那高大健壯的身影走進垂花門來,就會使她心胸澎湃,像海浪那樣的鼓動著。他還像個大孩子,低頭用腳點數著漫著大方磚的院子向公婆的房裡走。婆婆也許早慈愛地等待在院子里了,他看來滿心快活,迎上去叫一聲「姆媽」,就被婆婆擁進堂屋裡去了。她覺得很孤寂,心裡沒著落,望著對面通跨院的四扇綠屏門上的四個大紅字「紫氣東來」,好久好久。
❷ 伍爾芙的散文翻譯
弗吉尼亞·伍爾芙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之一。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吳爾芙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生平以及著作
出生於倫敦的伍爾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1895年母親去世之後,她第一次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著名的編輯和文學批評家)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後來以她們和幾位朋友為中心創立了布盧姆茨伯里派文人團體。她在1905年開始職業寫作生涯,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
1912年和雷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結婚,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家。對於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大犯躊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說《到燈塔去》里的莉麗,盡管認為愛情宛如壯麗的火焰,但因為必須以焚棄個性的「珍寶」為代價,因此視婚姻為「喪失自我身份的災難」。一個女人抱持這樣悲觀的看法,又是在三十歲的「高齡」上才開始構築「二人空間」,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後證明,弗吉尼亞的憂慮純屬多餘,倒是她的心理症結落下的性恐懼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 倫納德畢業於劍橋大學,饒有文才,深具眼力,與其說他欣賞弗吉尼亞的嫻雅風度,毋寧說他傾慕弗吉尼亞的超凡智慧。在他眼裡,弗吉尼亞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智慧的童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慾色彩。應該說,起初,倫納德心有不甘,他抱著幻想,認為自己能像王子喚醒睡美人那樣喚醒弗吉尼亞體內的性意識。幾經努力,徒勞無功之後,他創作小說《智慧的童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衛的口吻譴責了冷血的女人,認為「那些長著白皮膚和金色頭發的蒼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時也使人冰冷」,他的這些心懷不忿的說辭(近乎指桑罵槐)無疑對弗吉尼亞的自尊構成了深深的傷害。弗吉尼亞婚後的「精神雪崩」給倫納德適時地敲響了警鍾,他決定從此認命,轉而追求精神之愛這一更高遠的境界。他這樣做,僅需一條理由——「她是個天才」——就足夠了。弗吉尼亞的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表,她明確地宣布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亞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弗吉尼亞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學成就,倫納德可謂居功至偉。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其後的作品都深受評論界和讀者喜愛。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
伍爾芙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不過她本人並不喜歡某些現代主義作者,如喬伊斯。她對英語語言革新良多,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至今仍然產生著影響。二戰後她的聲望有所下降,但隨著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又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
伍爾芙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她曾在1936年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寫作於一九四二年的《幕間》,是弗吉尼亞·伍爾夫辭世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當這部小說進展到約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時,作家在讓波因茨宅一個干粗活的女僕到清涼的睡蓮池旁喘息片刻時順便交待,十年前曾經有一位貴婦人在該處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濃綠的水,其間有無數魚兒「遨遊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閃著亮光。」
這真是一個不詳之兆:僅在小說完成又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舉世無雙的伍爾夫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這一點,我要說----人人也都知道。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確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維
(據昆丁·貝爾(Quentin Bell:伍爾夫的侄子)所寫的傳記中原文譯出)
現代研究
最近關於伍爾芙的研究大多關注於三個方向:女權主義、同性戀傾向及抑鬱症病史。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1997年Eileen Barrett和Patricia Cramer所著的一系列文學批評:《Virginia Woolf: Lesbian Readings》。
1966年伊麗莎白·泰勒曾主演的電影《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但這部影片的名字,卻和Virginia Woolf沒有絲毫關系,而是套用了一曲英國童謠,名為「Who's afraid of the big,bad wolf?」
在2002年,出現了一部以伍爾芙在寫《達洛維夫人》期間故事為題材的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提名,但是沒有獲獎。但是影片的主角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這部電影取材於普利策獎得主麥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1998年的同名小說。其中「The Hours」是伍爾芙在創作期間為《達洛維夫人》所起的名字。不過從事伍爾芙研究的學者對影片所描繪的伍爾芙的形象非常不滿。
出航(The Voyage Out) (1915年)
夜與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雅各的房間(Jacob's Room) (1920年)
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1925年)
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1927年)
奧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 (1928年)
海浪(The Waves) (1931年)
歲月(The Years) (1937年)
幕間(Between the Acts) (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說集)
隨筆
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1929年)
普通讀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讀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個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羅傑.弗萊傳記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年)
飛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年)
瞬間及其它隨筆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
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 (1919年)
1992年9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一部以基於Virginia Woolf的小說《Orlando》的同名電影上映。
因為親密的女朋友離家出走而備感思念,為了表達思念之情,伍爾芙便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有評論家把伍爾芙的小說分為戲劇小說和實驗小說兩類,認為戲劇小說是其社會評論的戲劇化移植,使她能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曲折地表達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種種看法。《奧蘭多》當在此列。小說突破年齡,性別的限制,追隨主人公三百年間的傳奇經歷,在輕松幽默的表面情節下,以滑稽模仿的方式重審英國文學史,提出了將在同期出版的評論《一間自己的屋子》里將正式討論的男女性差,婦女與文學等嚴肅問題。因此,這部關於同性戀,換裝癖和雙性同體的小說對女性主義批評含義無窮。而後殖民主義則十分關注奧蘭多出使東方的經歷。小說出版的年代,同性戀、種族等問題正一起困擾英國,成為公眾熱點話題。由此看來小說又不乏諷世之社會意義。
在女性主義尚未興起之前,《奧蘭多》一度被忽略。伍爾芙自己也戲稱其為一個「玩笑」。近年來,隨著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和後現代主義重讀現代主義話題的提及,《奧蘭多》愈來愈受到評論關注,成為女性主義批評的典範作家的精華作品。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❸ 弗吉尼亞 伍爾芙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芙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之一。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吳爾芙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生平以及著作
出生於倫敦的伍爾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1895年母親去世之後,她第一次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著名的編輯和文學批評家)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後來以她們和幾位朋友為中心創立了布盧姆茨伯里派文人團體。她在1905年開始職業寫作生涯,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
1912年和雷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結婚,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家。對於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大犯躊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說《到燈塔去》里的莉麗,盡管認為愛情宛如壯麗的火焰,但因為必須以焚棄個性的「珍寶」為代價,因此視婚姻為「喪失自我身份的災難」。一個女人抱持這樣悲觀的看法,又是在三十歲的「高齡」上才開始構築「二人空間」,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後證明,弗吉尼亞的憂慮純屬多餘,倒是她的心理症結落下的性恐懼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 倫納德畢業於劍橋大學,饒有文才,深具眼力,與其說他欣賞弗吉尼亞的嫻雅風度,毋寧說他傾慕弗吉尼亞的超凡智慧。在他眼裡,弗吉尼亞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智慧的童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慾色彩。應該說,起初,倫納德心有不甘,他抱著幻想,認為自己能像王子喚醒睡美人那樣喚醒弗吉尼亞體內的性意識。幾經努力,徒勞無功之後,他創作小說《智慧的童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衛的口吻譴責了冷血的女人,認為「那些長著白皮膚和金色頭發的蒼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時也使人冰冷」,他的這些心懷不忿的說辭(近乎指桑罵槐)無疑對弗吉尼亞的自尊構成了深深的傷害。弗吉尼亞婚後的「精神雪崩」給倫納德適時地敲響了警鍾,他決定從此認命,轉而追求精神之愛這一更高遠的境界。他這樣做,僅需一條理由——「她是個天才」——就足夠了。弗吉尼亞的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表,她明確地宣布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亞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弗吉尼亞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學成就,倫納德可謂居功至偉。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其後的作品都深受評論界和讀者喜愛。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
伍爾芙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不過她本人並不喜歡某些現代主義作者,如喬伊斯。她對英語語言革新良多,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至今仍然產生著影響。二戰後她的聲望有所下降,但隨著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又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
伍爾芙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她曾在1936年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寫作於一九四二年的《幕間》,是弗吉尼亞·伍爾夫辭世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當這部小說進展到約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時,作家在讓波因茨宅一個干粗活的女僕到清涼的睡蓮池旁喘息片刻時順便交待,十年前曾經有一位貴婦人在該處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濃綠的水,其間有無數魚兒「遨遊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閃著亮光。」
這真是一個不詳之兆:僅在小說完成又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舉世無雙的伍爾夫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這一點,我要說----人人也都知道。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確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維
(據昆丁·貝爾(Quentin Bell:伍爾夫的侄子)所寫的傳記中原文譯出)
現代研究
最近關於伍爾芙的研究大多關注於三個方向:女權主義、同性戀傾向及抑鬱症病史。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1997年Eileen Barrett和Patricia Cramer所著的一系列文學批評:《Virginia Woolf: Lesbian Readings》。
1966年伊麗莎白·泰勒曾主演的電影《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但這部影片的名字,卻和Virginia Woolf沒有絲毫關系,而是套用了一曲英國童謠,名為「Who's afraid of the big,bad wolf?」
在2002年,出現了一部以伍爾芙在寫《達洛維夫人》期間故事為題材的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提名,但是沒有獲獎。但是影片的主角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這部電影取材於普利策獎得主麥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1998年的同名小說。其中「The Hours」是伍爾芙在創作期間為《達洛維夫人》所起的名字。不過從事伍爾芙研究的學者對影片所描繪的伍爾芙的形象非常不滿。
出航(The Voyage Out) (1915年)
夜與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雅各的房間(Jacob's Room) (1920年)
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1925年)
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1927年)
奧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 (1928年)
海浪(The Waves) (1931年)
歲月(The Years) (1937年)
幕間(Between the Acts) (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說集)
隨筆
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1929年)
普通讀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讀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個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羅傑.弗萊傳記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年)
飛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年)
瞬間及其它隨筆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
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 (1919年)
1992年9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一部以基於Virginia Woolf的小說《Orlando》的同名電影上映。
因為親密的女朋友離家出走而備感思念,為了表達思念之情,伍爾芙便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有評論家把伍爾芙的小說分為戲劇小說和實驗小說兩類,認為戲劇小說是其社會評論的戲劇化移植,使她能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曲折地表達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種種看法。《奧蘭多》當在此列。小說突破年齡,性別的限制,追隨主人公三百年間的傳奇經歷,在輕松幽默的表面情節下,以滑稽模仿的方式重審英國文學史,提出了將在同期出版的評論《一間自己的屋子》里將正式討論的男女性差,婦女與文學等嚴肅問題。因此,這部關於同性戀,換裝癖和雙性同體的小說對女性主義批評含義無窮。而後殖民主義則十分關注奧蘭多出使東方的經歷。小說出版的年代,同性戀、種族等問題正一起困擾英國,成為公眾熱點話題。由此看來小說又不乏諷世之社會意義。
在女性主義尚未興起之前,《奧蘭多》一度被忽略。伍爾芙自己也戲稱其為一個「玩笑」。近年來,隨著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和後現代主義重讀現代主義話題的提及,《奧蘭多》愈來愈受到評論關注,成為女性主義批評的典範作家的精華作品。
❹ 你所不了解的腐女與耽美文化究竟是什麼
在國內,網路耽美文學與文化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一對對CP在腐女們的想像和再創作中合了又分。大家似乎並不在意CP們能否在現實生活中達成文學里的想像性關系,在虛擬世界中「磕到」即是滿足。如此特殊的文化現象也已沖破國門,受到了西方世界的關注。本篇文章翻譯自荷蘭漢學研究者ManyaKoetse在流行文化網站「what』sonweibo」發表的《腐女:國內蓬勃發展的網路文化》。
所謂的「腐女」被嘲笑、討厭和誤解,但她們卻是一種已經興盛發展數年的網路亞文化的核心。
國內的社交媒體繁忙異常,每天都有新的流行趨勢、主題和運動出現,但當它們帶給人們的新鮮感消失後,又會迅速衰落。但也有一些流行趨勢發展壯大。其參與者在網路環境中構建自己的空間,逐漸促成經年不衰的新社群和網路亞文化。
其中一個這樣的空間就屬於腐女,「腐女」這個詞有些自嘲的意味,脫胎於日本詞語「fujoshi」。在中文語境下,「腐女」指的是熱衷於閱讀和觀看描繪同杏戀男性情色和浪漫關系的虛構故事、劇集和漫畫(統稱為yaoi(日語詞))的年輕女孩。
「腐女」不僅閱讀這些主要由女性作者創作、目標讀者也是女性的故事,還自己寫這類故事,並與朋友們分享討論。
在中文裡,yaoi(男同杏戀情色故事)也被稱為「耽美」或「BL」(Boys』Love的首字母縮寫),這些術語指代的都是男同杏戀小說。這種文體在中文網路空間各處都佔有一席之地。作為一種已存在超過十年的網路亞文化,它在短期內不會衰落。
媒體和技術都大大促進了這些(主要)為腐女創作的幻想故事的傳播。這些幻想故事的尺度范圍很廣,有純情的至多隻涉及男孩們手牽手的作品!
總有流行新趨勢
在腐女的世界裡,總有新的流行趨勢出現。舉例而言,2020年夏天,日本的BL游戲品牌Parada發布了一個十八禁的耽美游戲,名叫「Lkyt」。游戲發布之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Parada之前發布的游戲「9號房間(RoomNo.9)」在國內的BL粉絲之間也仍很流行。「9號房間」的故事圍繞兩個年輕男性展開,他們已經做了很久的朋友,現在因為一個行為分析實驗被關在同一個房間里。這兩個人被逼做出一些屈ru的舉動,包括為了活著從房間里出去與對方發生關系。
幾年前在腐女之中流行的一個話題是英國的犯罪劇集《夏洛克》,腐女們對這一話題的關注甚至吸引了西方新聞媒體的關注。許多從耽美的角度看劇的國內觀眾確信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和他的助手華生(馬丁·弗瑞曼飾)不只是專業上的合作夥伴,他們還是一對情侶。這種想像兩個角色之間有情侶關系的行為也叫湊「CP」,「CP」是「coupling(配對)」或者「characterpairing(角色配對)」的縮寫。
福爾摩斯和華生之間晦澀難明的關系——以及他們明面上並非同杏戀的事實——非常符合國內腐女對同杏愛情故事的想像。無數的腐女將《夏洛克》的劇照PS成同杏愛情圖片,編造角色之間的愛情故事,討論福爾摩斯和華生之間的曖昧關系並樂此不疲。
耽美愛好者活躍於多個網路空間。各國內文學網站、討論區以及ACG(Anime(動漫)、Comic(漫畫)和Games(游戲)的縮寫)交流平台上,都有腐女社群。實際上,BL元素隨處可見:耽美短篇小說、網路小說、漫畫、游戲和劇集不斷被生產出來,並且深受消費者青睞,在耽美迷中廣為傳播和討論。
國內晉江文學網創立於1998年,是國內最早創立也最有影響力的有耽美頻道的網站之一,其中最紅的小說能獲得上百萬點擊。Priest就是該網站最成功的作者之一。
不過,除了耽美專題論壇,許多更加主流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和微博)上也有很多腐女。腐女們每天都在耽美相關的詞條下(如#腐女日常#、#bl條漫#、#bl漫畫#和#原創耽美#)討論她們最喜歡的耽美作品和相關的最新消息。
腐女們的影響不斷擴大,但爭議也隨之產生。她們常因喜歡同杏內容被鄙視,也受到了一些性少數者的批評,因為ta們認為腐女主動或被動地使真正的同杏戀者噤聲,真實的同杏戀體驗也被排除在了這些女性的想像之外。
從日本的「ToyBoys」到國內的耽美
這一切從何而起呢?耽美文化的「耽美」一詞源於日本。20世紀90年代早期,日本的漫畫和動漫開始流行於國內市場,不過大多都是盜版。BL文化隨著這次日本娛樂產品打入國內市場的潮流,在國內流行起來。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女性為目標客戶的男同杏愛小說和漫畫就出現了。然而,直到20世紀90年代,日本主流媒體觀察到了一陣「男同杏戀熱」,男同杏戀的代表也風靡人群,這種文化才在日本變得流行。
對日本媒體和娛樂行業來說,1993年是真正的「同杏戀之年」。在1997年出版的《製造同杏戀》一書中,小川翔(ShoOgawa)記述道,一本日本雜志甚至為讀者提供了「耽美玩具箱」:全彩印刷的男同杏戀游戲紙人套裝,可以剪下來玩。套裝包括配套的衣服,從夾克衫到運動服,應有盡有,甚至有皮質束縛帶。隨書附贈的還有游戲指南,鼓勵讀者玩換裝游戲。指南中寫道:「請給您的紙片人取一個可愛的名字吧」,還有「請為紙片人們編織一個大學校園愛情故事」。
也正是在1993年,許多國內年輕女孩第一次在國內的書店裡接觸到日本盜版漫畫、小說和雜志,由此發現日本還有一種專門講述男性之間浪漫故事的文藝產品。
這些年裡,曾受日本漫畫和小說啟發的國內耽美文藝作品已經吸收了國內特色,國內的耽美作品和西方「同人小說」(slashfiction)的亞種也有所不同。
耽美的字面意思是「耽於美好」。國內的耽美文藝作品發展出了自己的特點,它們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同時與日本的視覺文化也有很深的聯系自從國內第一本耽美月刊於1999年發行以來,耽美文藝作品便開始吸收各種本土的、國外的當地文化以及其他外國媒體和明星文化(如韓國和泰國文化),並且逐漸成為了一種真正的國內粉絲文化現象。
安全、顛覆、純愛
不了解耽美亞文化的人常常好奇,是什麼使得許多年輕女孩著迷於「男性之間的愛情」,並如此享受創作和閱讀同杏情愛故事,對此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陳欣(音譯)在耽美(BL)的相關研究中提到,他認為原因之一是這些作品為讀者們(主要是直女),帶來的「安全感」。她們可以自由幻想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浪漫故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一些其他學者的認可,他們認為,耽美為女性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幻想環境,因為在借耽美作品探索自身杏愛的邊界時,她們可以避免被性物化。
「純愛」是耽美最吸引腐女的特點之一。在腐女們看來,同杏之愛是最浪漫的一種愛情,因為他們的愛跨越了性別的界限。在這些故事之中的男主角並不一定是同性戀,他們只是恰好愛上了同一性別的人。「你是男是女並不重要,我只是愛上了你」以及「我並非同杏戀,我只是愛上了一個男人」是腐女的小說里常出現的句子)
張純如也強調,耽美文藝作品為女性作者和讀者提供了一條「顛覆性的」探索杏愛和快樂的道路。腐女們把男性作為女性慾望的載體,並以此挑戰了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也贊揚了性別的流動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內的腐女社群已經從一個小眾群體成長為一個國內互聯網上不可忽視的社群。她們已成為媒體上常討論的現象級話題,甚至有許多學者對她們展開研究。
專業導師微信:xllx577
❺ 求男主是明星的小說,最好是短篇的 帶上簡介 越多越好啊 謝謝啦
《導演萬歲》《娛樂韓國》《大亨傳說》《小亨傳說》《新喜劇之王》《混也是一種生活》《重生1998》 《同居明星》《大明星愛上我》《泡沫之夏》《重生之星光璀璨》《老公是大明星》,《狂傲老公》,《C段天王巨星追愛記》
《高檔愛情》(男主角是模特)
拜託!沒聽過頭發是女人的第二生命嗎!? 那個沒長眼的冒失鬼,自己撞上了她, 害她的長發不小心去「黏」在他的衣服上, 他竟然想都不想的便要剪掉它!? 該死的!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惜之如阿娜答, 他竟給天借膽的要動她的寶貝長發,哼!不給他一頓「粗飽」嘗嘗怎行—— 咦,是他!?那個她「肖想」很久的超級男模!? 為了他,她千里迢迢的遠從九州來到東京打拚,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與他浪漫邂逅…… 可……人家偶像劇都不是這么演的啊—— 而且他不是應該要溫柔體貼,對她動心的嗎?動心?動個頭啦! 該「凍」的不動,其他不該動的,他全都「動」了啦……
《麻煩撞上身》
凡生活我愛你,麻煩麻煩速速去!
不要說她龜毛,討厭麻煩只是天性,
人生嘛,談個小小的戀愛就好了,
為什麼要出一個超級天王巨星的劇情?見面不過兩次就開口告白:我喜歡你!
相信的是豬頭,難道她長得智商可疑?
誰知道第二天他竟然出現在她校園里,全然不怕別人把她也捲入娛樂緋聞。 好,小辮子給你抓住我就暫且敷衍你,只要逃過此劫從此麻煩遠去
只是,為什麼突然你的寂寞一並纏住,我曾經如此逍遙快樂的思緒?
[開始閱讀]
《重生之我的老公是明星》
交通意外醒來後,
不但換了張漂亮的臉,還多了個偶像巨星的丈夫
這樣的重生,是福是禍?
與沒有血緣的哥哥重逢,又將如何自處?
小白文,有點雷。。。。
內容標簽:陰差陽錯 都市情緣再世重生
《午後薰衣茶》
薰和小園,一個是外表冷酷內心柔軟的天皇巨星千夜薰,因為童年的陰影而對娛記躲避三舍、惡語相向;一個是外表純真內心堅強的天才娛記,為了挖掘緋聞丑聞可以不擇手段。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本來絕不會有深入交往的兩人居然成為了好朋友,只是薰天真地以為小園沒有認出自己的明星身份,而小園卻將計就計別有居心地跟薰「好朋友」下去……但隨著越來越深入得交往,小園開始動搖了……她忘了一點。 這么久的時間,這么親密的相處,可以讓一個倔強而防備心頗重的少年深深愛上她。那麼那個做戲對他示好的人,又會怎樣?最好的謊言,是把謊言當真實來實現。而身處這樣的謊言中,通常都無法再分清哪是謊言,哪,是真心……當真相大白而薰傷心欲絕轉身離去後,小園將如何爭取即將溜走的幸福?
名:穿越之團團圓圓
類型:當代tw穿越
作者:布丁小佑
推薦理由:男主是tw歌星,是一個團體中的一員。女主在浴室洗澡的時候無緣無故穿越到男主的身邊,故事很搞笑。男主的團隊成員也都很可愛。
書名:《慧敏》
類型:都市言情
作者:鈁錚
推薦理由:慧敏和運生青梅竹馬,對運生情有獨鍾,讓她不能忍受的居然親眼見他向別的女生求婚!後來運生成了大明星,名字也改為雲生,慧敏加入狗仔隊,大明星和小娛記之間演繹了離離合合的愛情故事故事,很溫馨。文不長,但鈁錚二字就是質量的保證。
書名:有你,我就覺得溫馨
類型:現代 言情
作者:機器貓
推薦理由:男主陸顯峰是個大明星,女主展欣是個統籌,總體上說就是一個天王和一個助理類的愛情故事,不過還是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書名:雙魚星號
類型:現代
作者:春十三少
推薦理由:男主是明星,女主是他的經紀人
覺得非常溫馨。 這是一篇好文,處處都是愛情哲學,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用心
文中細碎的生活情節,以及那種淡淡但是貼切的心裡描寫,讓人心裡不由的一動,感嘆,這就是好文
❻ 腐女與耽美文化的來源及發展
在國內,網路耽美文學與文化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一對對CP在腐女們的想像和再創作中合了又分。大家似乎並不在意CP們能否在現實生活中達成文學里的想像性關系,在虛擬世界中「磕到」即是滿足。如此特殊的文化現象也已沖破國門,受到了西方世界的關注。本篇文章翻譯自荷蘭漢學研究者ManyaKoetse在流行文化網站「what』sonweibo」發表的《腐女:國內蓬勃發展的網路文化》。
所謂的「腐女」被嘲笑、討厭和誤解,但她們卻是一種已經興盛發展數年的網路亞文化的核心。
國內的社交媒體繁忙異常,每天都有新的流行趨勢、主題和運動出現,但當它們帶給人們的新鮮感消失後,又會迅速衰落。但也有一些流行趨勢發展壯大。其參與者在網路環境中構建自己的空間,逐漸促成經年不衰的新社群和網路亞文化。
其中一個這樣的空間就屬於腐女,「腐女」這個詞有些自嘲的意味,脫胎於日本詞語「fujoshi」。在中文語境下,「腐女」指的是熱衷於閱讀和觀看描繪同杏戀男性情色和浪漫關系的虛構故事、劇集和漫畫(統稱為yaoi(日語詞))的年輕女孩。
「腐女」不僅閱讀這些主要由女性作者創作、目標讀者也是女性的故事,還自己寫這類故事,並與朋友們分享討論。
在中文裡,yaoi(男同杏戀情色故事)也被稱為「耽美」或「BL」(Boys』Love的首字母縮寫),這些術語指代的都是男同杏戀小說。這種文體在中文網路空間各處都佔有一席之地。作為一種已存在超過十年的網路亞文化,它在短期內不會衰落。
媒體和技術都大大促進了這些(主要)為腐女創作的幻想故事的傳播。這些幻想故事的尺度范圍很廣,有純情的至多隻涉及男孩們手牽手的作品!
總有流行新趨勢
在腐女的世界裡,總有新的流行趨勢出現。舉例而言,2020年夏天,日本的BL游戲品牌Parada發布了一個十八禁的耽美游戲,名叫「Lkyt」。游戲發布之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Parada之前發布的游戲「9號房間(RoomNo.9)」在國內的BL粉絲之間也仍很流行。「9號房間」的故事圍繞兩個年輕男性展開,他們已經做了很久的朋友,現在因為一個行為分析實驗被關在同一個房間里。這兩個人被逼做出一些屈ru的舉動,包括為了活著從房間里出去與對方發生關系。
幾年前在腐女之中流行的一個話題是英國的犯罪劇集《夏洛克》,腐女們對這一話題的關注甚至吸引了西方新聞媒體的關注。許多從耽美的角度看劇的國內觀眾確信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和他的助手華生(馬丁·弗瑞曼飾)不只是專業上的合作夥伴,他們還是一對情侶。這種想像兩個角色之間有情侶關系的行為也叫湊「CP」,「CP」是「coupling(配對)」或者「characterpairing(角色配對)」的縮寫。
福爾摩斯和華生之間晦澀難明的關系——以及他們明面上並非同杏戀的事實——非常符合國內腐女對同杏愛情故事的想像。無數的腐女將《夏洛克》的劇照PS成同杏愛情圖片,編造角色之間的愛情故事,討論福爾摩斯和華生之間的曖昧關系並樂此不疲。
耽美愛好者活躍於多個網路空間。各國內文學網站、討論區以及ACG(Anime(動漫)、Comic(漫畫)和Games(游戲)的縮寫)交流平台上,都有腐女社群。實際上,BL元素隨處可見:耽美短篇小說、網路小說、漫畫、游戲和劇集不斷被生產出來,並且深受消費者青睞,在耽美迷中廣為傳播和討論。
國內晉江文學網創立於1998年,是國內最早創立也最有影響力的有耽美頻道的網站之一,其中最紅的小說能獲得上百萬點擊。Priest就是該網站最成功的作者之一。
不過,除了耽美專題論壇,許多更加主流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和微博)上也有很多腐女。腐女們每天都在耽美相關的詞條下(如#腐女日常#、#bl條漫#、#bl漫畫#和#原創耽美#)討論她們最喜歡的耽美作品和相關的最新消息。
腐女們的影響不斷擴大,但爭議也隨之產生。她們常因喜歡同杏內容被鄙視,也受到了一些性少數者的批評,因為ta們認為腐女主動或被動地使真正的同杏戀者噤聲,真實的同杏戀體驗也被排除在了這些女性的想像之外。
從日本的「ToyBoys」到國內的耽美
這一切從何而起呢?耽美文化的「耽美」一詞源於日本。20世紀90年代早期,日本的漫畫和動漫開始流行於國內市場,不過大多都是盜版。BL文化隨著這次日本娛樂產品打入國內市場的潮流,在國內流行起來。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女性為目標客戶的男同杏愛小說和漫畫就出現了。然而,直到20世紀90年代,日本主流媒體觀察到了一陣「男同杏戀熱」,男同杏戀的代表也風靡人群,這種文化才在日本變得流行。
對日本媒體和娛樂行業來說,1993年是真正的「同杏戀之年」。在1997年出版的《製造同杏戀》一書中,小川翔(ShoOgawa)記述道,一本日本雜志甚至為讀者提供了「耽美玩具箱」:全彩印刷的男同杏戀游戲紙人套裝,可以剪下來玩。套裝包括配套的衣服,從夾克衫到運動服,應有盡有,甚至有皮質束縛帶。隨書附贈的還有游戲指南,鼓勵讀者玩換裝游戲。指南中寫道:「請給您的紙片人取一個可愛的名字吧」,還有「請為紙片人們編織一個大學校園愛情故事」。
也正是在1993年,許多國內年輕女孩第一次在國內的書店裡接觸到日本盜版漫畫、小說和雜志,由此發現日本還有一種專門講述男性之間浪漫故事的文藝產品。
這些年裡,曾受日本漫畫和小說啟發的國內耽美文藝作品已經吸收了國內特色,國內的耽美作品和西方「同人小說」(slashfiction)的亞種也有所不同。
耽美的字面意思是「耽於美好」。國內的耽美文藝作品發展出了自己的特點,它們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同時與日本的視覺文化也有很深的聯系自從國內第一本耽美月刊於1999年發行以來,耽美文藝作品便開始吸收各種本土的、國外的當地文化以及其他外國媒體和明星文化(如韓國和泰國文化),並且逐漸成為了一種真正的國內粉絲文化現象。
安全、顛覆、純愛
不了解耽美亞文化的人常常好奇,是什麼使得許多年輕女孩著迷於「男性之間的愛情」,並如此享受創作和閱讀同杏情愛故事,對此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陳欣(音譯)在耽美(BL)的相關研究中提到,他認為原因之一是這些作品為讀者們(主要是直女),帶來的「安全感」。她們可以自由幻想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浪漫故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一些其他學者的認可,他們認為,耽美為女性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幻想環境,因為在借耽美作品探索自身杏愛的邊界時,她們可以避免被性物化。
「純愛」是耽美最吸引腐女的特點之一。在腐女們看來,同杏之愛是最浪漫的一種愛情,因為他們的愛跨越了性別的界限。在這些故事之中的男主角並不一定是同性戀,他們只是恰好愛上了同一性別的人。「你是男是女並不重要,我只是愛上了你」以及「我並非同杏戀,我只是愛上了一個男人」是腐女的小說里常出現的句子)
張純如也強調,耽美文藝作品為女性作者和讀者提供了一條「顛覆性的」探索杏愛和快樂的道路。腐女們把男性作為女性慾望的載體,並以此挑戰了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也贊揚了性別的流動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內的腐女社群已經從一個小眾群體成長為一個國內互聯網上不可忽視的社群。她們已成為媒體上常討論的現象級話題,甚至有許多學者對她們展開研究。
專業導師微信:xllx577
❼ 《苦惱》讀後感
當讀完一本名著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苦惱》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苦惱》讀後感1
《苦惱》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在1886年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小說講述了一個生活在俄國社會底層的車夫姚納的悲慘命運和苦惱孤寂的心態。姚納在兒子去世後,極度渴望向人傾訴。他先後遇到了軍人,三個青年,看門人和住處的小夥子,但卻沒有一個人同情他的遭遇,最後他只能一個人默默地向小母馬訴說心中的苦惱。
小說首先表現的是俄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苦惱和悲慘處境。正如題記所說「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社會底層小人物不僅在物質生活上受壓迫,受剝削,而且精神上受奴役,受孤立,不得慰藉。軍人可以對他大發雷霆,青年們隨意肆意取笑他,揚言「給他一個脖兒拐」。同時,他的物質生活也很艱難。午飯前出來直到日色昏昏他還沒拉到一趟生意;拉車接客到深夜,竟連燕麥都買不起。他的悲慘遭遇同樣使他痛苦萬分,如同鯁骨在喉。相濡以沫的妻子早已亡故,傳承生命希望之火的兒子又病死了。車夫姚納物質生活的不幸,正是當時黑暗社會的寫照。不僅如此,對車夫姚納來說,最苦惱的還不是他的物質生活和現實境況,而是他的精神生活壓抑,苦悶,他心中的痛苦無處訴說,沒有人理解他,同情他。對他來說,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比物質生活上的苦難更難以承受。作者寫出了他在物質和精神的苦惱摧殘下的麻木的內心。他一動不動地任憑風雪的襲擊,他無心拒絕不公道的車價,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此外,在失去兒子之後,車夫姚納在苦惱中產生了對人生意義的困惑,對存在意義的不解。人的存在意義是人生哲學的一個重大命題。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會遇見它,有的人視而不見,有的人苦苦追尋,有的人得到了答案,也有的人一無所獲。作為一個車夫,姚納在人生意義的困惑中徘徊,但終於未能得到答案。最終,在萬般無奈下,姚納只能向與他相依為命的小馬傾訴衷腸。
契訶夫的《苦惱》與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了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與精神上的麻木,具有現實主義的典型特徵。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與思考。
《苦惱》讀後感2
讀了契柯夫的《苦惱》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的凄慘。《苦惱》講述的是馬車夫約納在一個冬夜的拉車生活。約納的`兒子這個星期在醫院死去,他老人家早已失去老伴,現在孤苦伶仃,悲痛麻木。他接待了幾批乘客,路上幾次想向乘客苦訴自己的苦惱與悲痛,但得到的卻是乘客催趕的責罵,因為人們嫌他心不在焉。
夜深了,他回到大車店,但連喂馬的燕麥錢都沒賺到。黑暗,孤寂與悲痛又湧上心頭,天冷使他心更冷。他輕輕地撫摩著自己忠實的小母馬,把心裡話統統對它說了。馬車夫約納只是千萬生活在社會底層命運悲慘的人們中的一個。這些人貧窮,沒有依靠,生活凄慘。他們不能享受生活,每天為了生計奔波。他們生活艱難,經常為下一頓飯的著落犯愁。
這些人全力為生計勞動,心中的苦惱能向誰人傾訴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呢?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是生活是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而且他們比我們常人有更多的苦惱。其實,不管在哪個社會,無論繁榮還是落後,都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且他們的命運都是同樣悲慘的。讀了《苦惱》以後,我想起了那些在街邊撿垃圾為生的老人。這些老人衣衫襤褸,駝著背,背著個沉重的大垃圾袋,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寒風,終日在大街游盪。
他們有時翻著臟兮兮的垃圾桶,找有沒有可賣錢的東西,有時尾隨著行人,撿他們扔下的易拉罐,包裝袋。這些老人可能是沒有子女的,也可能是失去子女的,也可能是被子女拋棄的,也可能是殘疾的,或者沒有多少學識的。他們沒有多少勞動力,所以只能過這種窮苦的生活,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還要遭人白眼和鄙視。他們長期生活壓抑,心中的苦惱向誰去述說?
他們有人承受著失去子女的悲痛,有人承受著被子女拋棄的凄涼,有人承受著殘疾人的自卑,有人承受著「少壯不努力」的悔恨。這些人都把各自的苦惱憋在心裡,他們找不到人訴苦,也沒有時間去傷春悲秋,因為慢下一步,下一頓飯又沒有著落了。《苦惱》中馬車夫約納的生活固然悲慘,但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苦惱。
《苦惱》讀後感3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網上有一篇文章《幼兒教師的苦惱》,細讀之後,心裡長時不能平靜。是的,我從教二十多年來,見過了各種性格,個性和素質的家長,每個家長有每個家長的教養方式和手段。作為教師,我們真的不是神人和菩薩,有時總會在工作中有失誤和差錯,也不能面面俱到,做好所有的事情,教師也有家庭、有丈夫和孩子、有家人,也需要在心理上得到大家的安慰、關愛、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使教師的心理得到健康,才能做好幼兒教育事業,以減少當今出現的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一、文章內容介紹:
閑暇的時候,幾位老師聚到了一起,個個都一肚子的****。這個說:「做事累點其實倒沒什麼,但這閑氣不能受。」那個說:「是啊,工作累點無所謂,只要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得到肯定。」然後這個舉例,那個舉例,最後一致感嘆:「哎,這幼兒教師真是難當啊,做錯一點小事就扣錢,辛苦了人家看不出來,還以為我們幼兒教師每天帶著孩子玩玩,工作是既快活又輕閑。這家長吧,也是越來越難纏了。」大家一時都沉默無語了,有時真是盼望著早早退休,過幾年清凈舒心的日子了。
我想起了關於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那天下午,孩子們好端端地坐在位子上玩著插花片,男孩皓突然地往櫃子這邊跑過來,不小心絆著小椅子摔倒了,牙齒把嘴皮磕破了,一個門牙也有些松動,見此情形,我趕緊打電話請另一個老師把他帶到醫務室檢查,並做了處理。家長來接了,我跟他詳細說了他孩子摔倒和處理的經過。那家長真是有意思,當著我的面她也沒說什麼,牽著孩子就走了。過了一會兒,園長來找我了,說是那家長告了我的狀,說她的孩子不是自己摔倒的,一定是老師教他說的,園長希望我能帶他去醫院檢查,醫葯費幼兒園報銷。
一聽這話,我對那家長的行為和舉動非常生氣。有話當面說清還不行嗎?說實在的,我並不是推卸責任,我只是告訴她事情發生的原因,希望她能理解和了解,如果有要求,也可以當面和我說清楚,干嗎還要去找園長呢?找了園長不說,還要倒打一耙,你說氣人不氣人?「哎!」大家都不由嘆了口氣,都在想著我們的家長是怎麼了?為什麼我們的工作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呢?
「是啊,是啊。」大家紛紛贊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工作上的煩瑣我們可以拋卻不計,但這種窩囊氣和無端的指責卻是我們所不能忍受的。其實,每個幼兒教師為了你的孩子,負出了多少努力和辛勞,其中的滋味你們又能了解幾分呢?
二、閱讀之感。
我的內心非常同情那位教師的遭遇,俗話說:是禍躲不過啊!遇到這樣的瞞不講理的家長真是倒霉。哎!現在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這樣那樣的家長,也有這樣無理取鬧的家長嗎?如果有那可怎麼辦啊?希望我們的家長們是一個懂道理講事實的。看了這篇文章,我是觸景傷情啊!!有痛感和同感,幼兒教師的地位在哪裡?
《苦惱》讀後感4
假期做卷子的時候,看到一篇閱讀文章【99分的苦惱】,我彷彿看到了我家的情形,特意喊一媽一一媽一來看看這篇好文章。
孩子每次考試成績都在90分以上,但總不能使一媽一一媽一滿意,終於有一天,孩子考了99分,爸爸聽了大喜,一媽一一媽一的「臉上一絲微笑還沒來得及閃爍就消失了,往椅子上一癱:『我就是弄不明白,你為什麼就拿不下那最後一分!』……我盯著一媽一一媽一的臉,注意著她的表情,看到她看完後,笑著問我:」你說你叫我看這篇文章什麼意思吧?「」沒……什麼意思啊?「我也笑著說,心裡卻嘀咕道:」還用問?讓你找找你的影子,讓你知道知道我的苦惱唄!「
一媽一一媽一好像看透我似的說:」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在學習上對你太苛刻了?可是你問問你的同學們,不都是在這樣學嗎?馬上就要考初中了,好學校又那麼少,你不用勁能行嗎?「
唉,99分的苦惱,不也正是我的苦惱嗎?
《苦惱》讀後感5
今年暑假,我讀了《願望飯團的苦惱》這本書,感觸很深,尤其喜歡書中的主人公吳思靈。他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性格比較膽小,說話聲音柔柔弱弱的像女生,因此同學們給他取了"二胰子"的外號,但是他很乖巧、聽話,敢於面對生活,在成長中變得堅強,逐漸成了真正的男子漢。
他的媽媽是個臨時工,爸爸是一個單位的科長。爸爸脾氣不好,經常打罵母子倆,每當看到這里,我就很生氣。直到有一次,吳思靈爸爸的大學同學在吳思靈爸爸酒後發脾氣時政治了他,我才在哈哈大笑中解氣了。我為吳思靈的成長捏了一把汗。
學校計劃舉行一場足球賽,大家都非常踴躍的報名參加。吳思靈也報名參加並且成功入選了,男生們因為吳思靈的入選而覺得沒面子,經常在練習的時候排擠他,他想盡辦法努力練習想要在球賽中表現優秀,而最後球賽卻因為家長耽誤學習的極力反對而取消了。同學們很失望,吳思靈也不例外。從這件事情,我明白一個道理,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要學會面對。
還有一件事情,說明吳思靈性格有柔弱的一面,也有勇敢、善良的一面。有一次,吳思靈一家人要打車參加一個聚會,在那個時間點車很難打到,吳思靈冒險終於找到一輛,這時有一對老夫婦著急去醫院也在打車,吳思靈不假思索的就讓出了車。這個舉動打動了計程車司機,司機同意讓他們一起上車,拼車前往。好人有好報。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開心和煩惱。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敢於嘗試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苦惱》讀後感6
假期做卷子的時候,看到一篇閱讀文章《99分的苦惱》,我彷彿看到了我家的情形,特意喊媽媽來看看這篇好文章。
孩子每次考試成績都在90分以上,但總不能使媽媽滿意,終於有一天,孩子考了99分,爸爸聽了大喜,媽媽的臉上一絲微笑還沒來得及閃爍就消失了,往椅子上一癱:『我就是弄不明白,你為什麼就拿不下那最後一分!』我盯著媽媽的臉,注意著她的表情,看到她看完後,笑著問我:你說你叫我看這篇文章什麼意思吧?沒什麼意思啊?我也笑著說,心裡卻嘀咕道:還用問?讓你找找你的影子,讓你知道知道我的苦惱唄!
媽媽好像看透我似的說: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在學習上對你太苛刻了?可是你問問你的同學們,不都是在這樣學嗎?馬上就要考初中了,好學校又那麼少,你不用勁能行嗎?
唉,99分的苦惱,不也正是我的苦惱嗎?
《苦惱》讀後感7
《中國少年報》登了一篇童話—《苦惱的小雨點》,我石得津津有味,懂得了許多科學知識,激發了為祖國學習的決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一切生物就不能生存;「雨露滋潤禾苗壯」,水是何等的寶貴啊!有了水,沙漠變綠州,大地換新裝。可是,被工廠排出的廢氣污染了的小雨點卻不受歡迎。因為這種小雨點—酸雨,是有毒的,它會毒死生物,破壞土壤。
童話中的「小雨點」,把我帶到了奇怪而可怕的境地:那裡一隻高大的煙囪吐著黑煙,附近的湖水又黃又灰,湖面上飄著死魚,草木枯黃,棉桃凋落,土地乾裂,蛆圳死亡……。
我把童話里的故事告訴媽媽,媽媽說:「童話把科學和文藝結合起來,把科學道理講得生動,引人入勝。」這篇童話告訴我們,有些地方由於廢水、廢氣處理不好,就會污染環境,資本主義國家就出現過不少這樣的事。美國出現過一次大面積酸雨,毒死了許多農作物。英國的泰晤士河曾被工業污水嚴重污染,成了一條死河。近幾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很快,工廠四起,煙囪林立,有些地方沒有注意處理好廢水、廢清、廢氣,也出現了一些污染環境的現象。雖然科學家提出了不少治理「三廢」的辦法,但還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比如,我們縣城有座化工廠,附近禾苗枯黃、泥鰍、青娃大量死亡,也是由於排出的污水和有害氣體造成的。
現在世界各國都重視環境保護,象英國的泰晤士河已得到了治理,河水又變清了。我國也非常重視環境保護,黨和國家號召科學家.工人叔叔革新工藝技術,治理「三廢」,變害為利。我是新中國的兒童,一定要學好文化,將來當一名科學家,把祖國建成一個強大、美好、清潔、花園似的樂園。
那時候,小雨點就不會再苦惱了!
《苦惱》讀後感8
今天在考場上,我讀了【99分的苦惱】這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我」中年才有一個女兒,我和妻子對她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想讓女兒每次考100分,可她總是考不了100分,家長一直很苦惱,最後,矛盾得到暫時的化解,結尾語言幽默風趣,令人發笑。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子女的期望特別高,似乎孩子必須考100分才順理成章,可事與願違,孩子總是考不到理想的分數,於是父母就大動肝火,非打即罵。
其實打罵孩子一點用也沒有用,孩子沒考好,也許只是一個失誤,慢慢會好起來的。對於成績,不要著急,讓孩子一點一點來,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上次98,這次99,下次可能就是100,要給孩子鼓勵,讓女兒有向上的信心,這樣成績才會一升再升。如果打罵孩子,會打消孩子的積極一性一,只會適得其反。
不過在這兒,還是祝願天下的子女成績越來越好!
《苦惱》讀後感9
在契訶夫的小說中,也經常流露出淡淡的苦味。
讀完了《苦惱》,不經意地想到了立交橋下的衣著不整、穿戴破爛、臉面骯臟的神經病,街頭的賣菜人和那些孤寡老人。
看到他們總讓人心酸。
和他們一樣,《苦惱》的主人公馬車夫堯納.波達波夫也屬於這一類的孤寡人。他兒子死了,不明不白就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他有一肚子的話,一肚子的苦惱全都憋在心裡,可是沒人願意聽他傾訴,都不想放下手頭的雜事,於是堯納十分苦惱。確實,當你憋著一肚子事卻沒有傾訴對象時,是最難受的。
堯納駕車時,乘客不理他甚至譏笑他,而他卻全然不在意----因為他的苦惱已脹滿了他的腦子。他回馬車大店時,同行們也不理他,都一心一意地睡覺,他只有喂馬時,把心中的苦惱、煩心事全部說了出來。馬像是聽懂了似的,十分專心的樣子,看著主人,把鼻息噴到主人手上。
這是個十分傷人心的故事,看過後彷彿自己也十分苦惱,好像自己也是馬車夫堯納,心中也十分憋得慌,總想說點什麼。那時,就體會到了那一種感受。讓人不想、不敢再看下去了,於是趕緊合上書,想擺脫這種感受,因為你知道,它本不該讓你來承受的。但你很快發現,他已印在你的腦里了。我想這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最好解釋吧!
實在憋不住了,就講給別人聽吧!讓他也幫你分擔些憂愁,讓他也領略一下契訶夫的精妙文筆吧!
《苦惱》讀後感10
從我一出生開始,一媽一一媽一就覺得我很聰明,很可一愛一,很有氣質。可就是一媽一一媽一對我的期望值太高,給我帶來了許多苦惱。
我剛上小學,每次考試不是95分,就是96分。可是一媽一一媽一卻一絲笑容都沒有,覺得我考試門門都是100分才順理成章,當看到別的孩子考到100分回家,而我只考了95分,她就會引發暴風驟雨,不停地數落我。
為了不讓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我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讓一媽一一媽一的臉上掛出笑容,讓一媽一一媽一滿意。蒼天不負有心人呀!就在一次期中考試里,我數學考到了全班最高分――99分!這時,我心裡是多麼開心呀!覺得一媽一一媽一一定也會開心的。放學回家,我滿懷希望地等待一媽一一媽一下班的歸來。6點鍾到了,一媽一一媽一也回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把考試卷給一媽一一媽一看。我看到一媽一一媽一臉上一絲笑容還沒來得及閃爍就消失了。一媽一一媽一氣憤地對我說:「我的寶貝兒子呀!你為什麼總是拿不回那最後一分呀!」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把我驚呆了。我垂下頭傷心地哭了。
一媽一一媽一,您為什麼總是不滿意我的成績?盡管我努力了,可是您還是沒有笑容,這是為什麼呀?一媽一一媽一,這就是我那「九十九分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