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痕跡為題的短篇小說
❶ 姻合是哪位著名的懸疑作家
姻合個人作品年代表 1 短篇作品《顏色》刊登在2008年12月《伊媚》雜志特刊《懸疑屋》。
2中篇作品《犬子》刊登在2009年10月《懸疑紀》雜志。
3中篇作品《貓妻》刊登在09年12月《七月》雜志。
4短篇作品《老邵的蠟像》刊登在2010年1月《吹燈錄1》
5短篇作品《天壇詭雲》刊登在2010年4月《懸疑志》雜志。
6長篇作品《多了一個》縮訂版在2010年4月起《膽小鬼》雜志特刊連續八期連載。
7 中篇作品《問米凶間》刊登在2010年9月《膽小鬼》雜志。
8 短篇作品《綉花鞋》刊登在2010年11月《膽小鬼》雜志。
9 中篇作品《山妖》刊登在2011年3月華章出版的《蓮蓬鬼話》。
10中篇作品《詭女》刊登在2011年4月磨鐵出版的《有詭》
11中篇作品《畫皮》刊登在2011年7月《七月》雜志。
12中篇作品《五行巷迷案》刊登在文治出品《冥王星》雜志。
13中篇作品《童失》刊登在2011年7月鼎足文庫出版的《時間的灰燼》
14短篇作品《合葬》刊登在2011年磨鐵出品《超好看》雜志第三期中。
其中2010年9月的《膽小鬼》雜志以《與姻合零距離接觸》為題專門為其做過兩萬字的專訪。 《多了一個》
長篇懸疑小說《多了一個》由博集天卷出版公司於2009年11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陰兵借道:
在戰場這塊血地上,你攥塊土都能滴出血來。為什麼?因為死掉的人比活下來的還多。
這一死可不是一個兩個,都是成千上萬哪。這么多的兵,一下子擁進地府去,閻王爺也不敢收。
於是他們只好徘徊在死去的地盤附近,來回行軍,如果死的時候是在半路上被伏擊死的,沒到目的地,雖然陰陽殊途,做了鬼,也只一心想到目的地,就這么永不停息地跑下去。
自古有言:陰兵借路一條道。
什麼道?不是娘兒們的陰道,是血道。
有道是:「陰走三,陽走四,一聲雞哭分生死。」再牛再彪悍的軍隊,他行軍也得安排好時辰,要麼過了四更天出發,要麼算準了三更天休息,反正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沒哪個軍隊敢行軍。
實在上面下了死命令,必須行軍怎麼辦?隊伍領頭兵得先准備好一隻雄雞,雞頭用布袋套上,拎在手裡,到了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隊伍不停,領頭兵隨手擰斷雞頭,不能出血,不能讓雞頭見光,也不能讓它打鳴,而且頭一擰斷,公雞有烈性,當時不立刻死,想喊,喉管斷了喊不出來,會發出咯咯的悶聲,這叫雞嚀。
雞嚀當是給正在行走的陰兵打個招呼,叮嚀一聲:「死去的老少爺兒們,各有各的苦,你們趕路我們也趕路呢,都是上面派的,麻煩你們讓讓,別走沖了。」
真要沖了,那就完了,有多少人都得跟著陰兵回頭走,能不能回來誰也不知道,這叫借陰路。
而陰兵借道,恰恰和這相反,最凶險不過了。
陽軍借陰兵道,還有個商量的餘地,但是陰兵要走陽道,一千個碰著一千個死,一萬個碰著一萬個死。
孫傳芳孫秀才沒當大帥那會兒,手下有個團扎營沒看風水,晚上遇見了陰兵借路,除了一個放遠哨的,別的都沒了。
帳篷在,柴火在,槍支彈葯都在,甚至脫下來的衣服也在,就是人全沒了,一個不剩。
活下來的那個放遠哨的人講,就在三四更交替的時候,一陣濃霧涌來,遠遠地他看見霧里黑影幢幢,整個一支部隊正朝營地走來。
放遠哨的來不及問話,連忙開槍,可霧里沒一個人倒下,倒是驚了營,整個營地馬嘶人叫,亂成一鍋粥。
但那團霧漸漸涌了上去,涌到哪裡,哪裡的喧鬧立刻變成死一般的寂靜。
很快霧中的軍隊漸漸行遠,留下空無一人的營地,放遠哨的站那嚇得一動不敢動,尿了褲子。
這些典故都是以前在軍營里閑談的時候聽老兵說的,都說是一代代傳下來的,不能犯忌。
沒想到這個李油子居然從陰兵借道里活了下來,他是怎麼做到沒被陰兵帶走的?
《恐怖無距離:傳達室的保安》
長篇懸疑小說《恐怖無距離:傳達室的保安》由磨鐵文化公司2010年3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保安夜巡:
春天的草白天綠油油的,晚上就是黑乎乎的,比那更黑的是高點的灌木從,貓兒就在裡面叫春,交合,滾來滾去。
貓的尋歡聲有種特殊的凄慘味道,我巡夜要做的就是拿電筒朝貓叫的最凄慘的地方晃晃,然後扔塊磚頭進去。
這樣第二天小區里的人就不會因為睡眠不足紅腫著眼睛去上班。
但這次草叢里的貓叫的聲音怎麼聽也不是味,我扔了兩塊磚頭進去了,它還是叫,越叫越大聲。
我終於聽出來了,這次的貓叫是真正的凄慘,而且草叢里的動作越來越大了,一浪接著一浪,我用警棍分開外圍的灌木想看個究竟。
一分開灌木我就發現草叢里有雙黑黑的眼珠在月光下反著光,一動不動地盯著我。
不是貓兒的眼睛,貓的眼睛是綠的。
我還沒來得及把電筒調准,一條黑線沿著草皮哧的遊了出去,似乎有條巨大蜥蜴一樣的東西貼地飛奔著進了童童家那座樓。
眼珠消失了。
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沒時間顧上那個,眼前幾只貓瘋了一樣轉著圈子,臉半仰著對著月亮鬼叫,臉上的表情跟人笑似的。
聽老人說:貓哭起來就跟人笑一樣,但奇怪的是我沒有看到綠油油的貓眼。
我小心地提起一隻貓,用電筒照了一下它的眼睛。
貓的左眼皮有個小小血疤,右邊也有一個。
它們的眼睛都被尖針刺瞎了。
身前兩棵高大的雪松像兩個黑色的巨人在冷冷地俯視著眼前的一切,不知道我轉身離開後雪松上會不會也隱藏著一雙黑色的眼睛暗暗地盯著我。
《五行謎藏:惡水》
長篇系列懸疑小說《五行謎藏:惡水》由磨鐵文化公司2011年7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荒村異物:
突然高林坐了起來,在黑暗中凝神細聽。原來不是幻覺,那種奇怪的竊竊私語聲就是房間里發出的,但那種急促而細短的吞吐音節絕對不是尋常聽見的人說話的聲音。
高林悄悄摸出枕下的電筒,猛地推亮在屋中亂照,但屋子裡什麼也沒有,聲音也戛然而止。
高林關上電筒,躺下在黑暗中睜著眼睛,看到的依然是黑暗。沒片刻,竊竊私語聲又響了起來。
這聲音就是從四壁發出,最後凝聚在這空寂的屋中,在高林耳邊回響。
高林沒有貿然推亮電筒,慢慢地,一寸寸地,在被窩里悄悄地轉過身來,眯著眼睛對著暗中的室內。
室內確實什麼也沒有。
只有牆壁上的年畫位置,那隻抱著鯉魚笑哈哈的娃娃,捧著元寶笑眯眯的財神,還有別的畫上人物,都睜著一雙雙寒光閃爍,充滿血絲的眼睛,邪惡地悄悄盯著高林。
竊竊私語聲正是從畫上發出的。高林以為自己酒勁沒過,連忙坐了起來,使勁揉了揉眼睛,凝神再看。果然眼睛沒有了,高林剛舒了一口氣,剛滅電筒,突然他看到年畫娃娃的眼睛迅速地眨了一下,一絲詭異的綠光在電筒的微光下閃過,又立刻熄滅。
有活的東西在年畫後面,悄悄窺視著他!
高林想跳起來大聲喊叫,但又覺得全身發寒,身體好像不聽自己使喚地往被子底下溜去,蒙住頭不敢出聲,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夢魘了。不料聽到被子外面有悄悄的腳步聲,而且不止一雙,還有不停的嘀咕聲,感覺有很多東西在床邊議論著他。
最要命的是,被子底下被慢慢掀開一角,一隻小手慢慢地沿著他的腿摸了上來,冰冷,潮濕,粗糙,似乎還密布鱗皮的手。
這不可能是夢里,高林使勁地一咬自己舌尖,痛!借著這股痛勁他一掀被子跳下了地,黑暗中似乎不知有多少矮矮的黑影迅速溜了出去。高林睡覺前關上的門開著,山風帶著一股潮濕的氣息冰冷了室內。高林掀落的
被子鋪在地上,一線月光從半開的門里爬進來照著被子。高林點亮了油燈,四處照了照,沒什麼異樣,然後,他照到了地面上無數的腳印。像小孩子的腳一樣大小,但前面卻不像五趾,還有尖利的指甲痕跡,腳印很扁,周圍還淌著水跡,地面一片潮濕。
《日落危城》
長篇系列懸疑小說《日落危城》由磨鐵文化公司2014年6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前序:
一 序
月上古樓鬼唱歌
日落危城屍滿山
八千虎賁灑碧血
再聚黃泉斬修羅
蒼龍一般矯健有力的字體盤踞在古舊泛黃的報紙上,直欲橫空飛去。這是1943年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報紙上染著幾綽早已乾涸的血跡。報紙頭條是一張泛黃而疏暗的老照片,照片上站著數十名國民黨官兵,排著整齊的軍列,前面幾排半蹲的是士兵,臉上帶著靦腆而羞澀的笑容。最後面一排是軍官,眼神里露著隱約的悲愴,然而嘴角也在微微笑著。
照片上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軍階最高,站在倒數第一排正中,相貌英武的師長俞萬程,就屬最右邊一名三十齣頭,掛少校軍銜的年輕軍官。軍官面容英俊,右手垂在隊伍最外面,能看到食中二指有從指關節處而斷的舊傷,眼神尤其深邃疲倦,然而臉上的笑容卻最燦爛。在照片旁邊的英文報道簡單翻譯如下:
「這里舉目盡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十幾萬人口的古城裡尋出還有生氣的事物,實在難乎其難。除了那些英勇的中國士兵,站著的,和永遠也不會再站起來的。」
2011年11月一位朋友給我看了一些祖輩留下的文字記載和報獻資料。底下我會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請記住這是一個故事,一個完全虛構,離奇詭異,然而又讓人熱血沸騰的傳奇故事。故事裡的人名和地名都是不存在的。至於為什麼它總是和當年的某些真實事件有著暗合的疊影,而且那麼象一把能解開歷史謎團的鑰匙——因為這個世界正是有著巧合才精彩。
這把鑰匙打開了歷史老人加在中國1943年冬季的一把巨鎖,那是一個炮火紛飛的年代。而在12月20日,紹德城外的炮火,來的比往常更猛烈一些…… 2009年初為東方衛視播放的《迷案記》擔任過編劇,撰寫過電視劇《白發鬼拍花》劇本。
❷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心得優秀範文5篇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契訶夫的舞台,有這個時代一切的痛和期待。今日我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契訶夫短篇小說讀書心得範文,歡迎借閱學習,一起來看看吧!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心得1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十九世紀里受到殘酷剝削的車夫,他為了維持生計,被迫早出晚歸,拉著他那匹瘦得只剩下骨頭的馬,在寒冷、昏暗的大街上穿行。
使我感受頗深的是一段車夫與車夫對罵的鏡頭,「你往哪裡闖,鬼東西!鬼把你支使到哪啊?靠右走!」文中的另一個車夫顯然是和文章的主人公一樣貧窮的,但他絲毫沒有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對方感到同情,反而看到一點點小錯便破口大罵。也許,他們的心中的情感已經被賺錢吃飽的肚子的心態佔領了,人窮志短在這里得到了體現。
另一個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主人公有滿肚子的煩惱但沒有人肯聽他說。文章以《苦惱》為題、,我想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無窮無盡的煩惱是貫穿全文的。一旦有人上了這位車夫的車,他就想與別人分享心中的苦惱。「我那個兒子……這個星期死了。」「多半是的了熱病吧……他在醫院了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得旨意呦」雖然他不想把這個話題說得太沉重,但從話語上我們仍可以感到他悲傷的情懷。
而他得到的回應是什麼呢?「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趕你的車吧」源租顯然,人們對他的敘述不以為然,根本不想聽。你駕車,我給錢,我沒有興趣和你聊。這也折射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淡,沒有情感,只有錢——盡管只是一點點。人的高貴、尊嚴,就被這一點點錢輪裂掘所埋沒了。
還有一個場景,不是關於車夫的,而是准備乘車的三位乘客正在爭論的場景。車,只有兩個位置,而人,卻有三個——必須有人站著。就為此,三個人經過了長久的吵罵,變卦,責難之後才決定:讓一個駝子站著,因為它最矮。然而按我們現在的邏輯,駝子屬於「老弱病殘」理應坐著。這足以表明,在這個黑暗的社會里,剝削,不只是富人對窮人的專利,窮人和窮人之間也相互剝削,沒有剝削人的成本,怎麼辦?那就從日常生活的臘核小方面欺負別人。
整篇文章充斥著苦惱這個主題,處處透露出一個貧窮車夫的苦惱,然而對於整個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互相攻擊難道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嗎?我想這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苦惱。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心得2
讀了一周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有很大的感觸。
以前在考試中,常常會遇到契科夫的小說作為閱讀,每當那時,總會很開心,相對那些抒情文的分析,契科夫帶有濃重批判色彩的小說,要容易得多。但往往做到題目,錯誤卻會一個接著一個。契科夫的小說,有太多的伏筆,在考試的緊張氣氛中,根本是來不及去細想,體會的。往往是很簡短的一句話,也透露出一個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記得在書中導讀部分曾介紹道,被譽為「英國契科夫」的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在給丈夫的一封信中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科夫的一個短篇小說。」由此也可以看出,契科夫的小說有多麼經典。
契科夫的每篇文章,都能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質,揭示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正如很多人對他的評價:無論是作為一個作家,還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契科夫的成長和發展道路都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他的作品的社會藝術價值是永遠不可磨滅的。
看一篇契科夫的小說花不了多少時間,卻一定會帶給你久久的震撼。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心得3
契訶夫是世界文壇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經受了百年的時間檢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契訶夫的著眼點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從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對生活素材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選擇」,而在創作過程中又進行「推測、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質。
所以我很喜歡契訶夫的作品。在這本短篇小說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其中的《變色龍》,《釘子上》和《萬卡》。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裡不一;《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
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幾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丑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讀了這本小說選後,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牆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並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國的當年!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心得4
「用無關的話題說著與它有關的意義」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對契柯夫寫作手法最深的影響。他用生活中及其細小的事物來反應當時的黑暗社會。在那個資本主義因素侵入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而封建的農奴制殘余還相當嚴重的歷史時期,俄國人民在沙皇專制制度下的愚昧和無知、庸俗與無聊、痛苦與悲哀。
了解一本書必須走進作者的寫作背景,這是我買這本書後做的第一件事。契柯夫在世的四十四年裡恰恰是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過度的時期。前途未卜,焦慮不安,已成為普遍的社會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契柯夫用他的短篇小說和戲劇反映了這種情緒,契柯夫在黑暗中呼喚,並且,他憑藝術家的敏銳的感覺,已經覺察出了新生活的暴風雨到來之前的清爽與濕潤。
之後,我便帶著這種焦慮的情緒去閱讀這篇文章,確實這種情緒一直都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官員的死》,這篇小說正如題目所述講的正是一個關於的死 。雖然死亡乃人必經之路,但小說中官員的死真可謂是個笑話。官員契爾維亞夫因一個噴嚏口水濺到了另一個單位的上司,契爾維亞夫一而再再而三的想他道歉,甚至跑到了他家去,但其實那位上司根本不在意,最後被契爾維亞夫給激怒了,將他趕出他家,最後契爾維亞夫抑鬱而死。正由於他的懦弱,對位置的將來未發生的事情不敢面對,或者說對可能發生甚至更本不存在的事情,缺少正確面對的勇氣和力量正因為他的卑微,他的微不足道,甚至在人們眼裡經常被忽略,所以他必須對所有長官唯唯諾諾。這是所有仰人鼻息的小人物的悲哀!
但是,契爾維亞性格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天生?我想當然不是,雖說當時是資產主義,但人們對封建制度已經深入人心!這部小說反映的就是當時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造成的人們精神的異化、性格的扭曲及心理的變態,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衷其不幸」與「怒其不爭」
可以說,小市民正是當時社會的「偉大產物」正所謂「世人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旦我們放下,那麼風吹雲過,煙消雲散,你便會發生覺天地原來如此澄清。所以做事我們應該學會放鬆,不必看得太重,就像學習一樣,我們只需做好每一件是,結局是我們做好的回報!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讀書心得5
從未見過如此不羈的文字,它們的創作者一定是個不羈的靈魂。我試圖從契訶夫的文字洞穿他的真實。
契訶夫在大笑。
他笑《變色龍》中那個因狗的身份不同而對狗的態度多次改變的警官奧丘梅洛夫,諷刺的笑聲中正揭露了社會中層官員的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狗因人而貴,因為主人的身份高貴,所以連一個普通的小市民都抵不上這條狗的社會現狀。
他笑《一個文官的死》中的庶務官切爾維亞科夫為自己可能把吐沫噴到文職將軍的臉上而惶恐不安,甚至擔心致死的荒唐。展現了俄國官場的弱者們唯唯諾諾,唯強者是尊的奴才心理。
他笑《掛在脖子上的安娜》中那個為了金錢嫁人,出賣一切的窮姑娘阿尼婭。諷刺了那些上流社會的夫婦們互相利用,為金錢、名利不惜向黑暗交出靈魂。
契訶夫把病態的社會現象一再放大,放大到連那些所謂的上層社會人士也為這些以他們為原型的人物忍俊不禁。是什麼賦予了契訶夫如此的膽識和智慧?
我從他得另一些文字中又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契訶夫。《苦惱》中的車夫最大的苦惱就是沒人願意聽自己講述煩惱,乘客總是以各種難聽的話罵他甚至打他,最後他只有把一股腦心事全都說給馬聽。萬卡是一個被奴役的小男孩,不滿主人的橫蠻壓榨,只好以天真的筆觸給爺爺寫請求信,要求爺爺帶他脫離魔爪。《苦惱》、《萬卡》描寫了下層勞苦人民生活的艱辛。在這些故事中,我看不到任何諷刺的痕跡,看到的只有憐憫和同情。
最終,我理解了契訶夫。他的文字,他那不改的詼諧筆調背後,是對現實主義,腐朽官場無情地鞭撻。他同情下層人民生活的苦楚,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艱難生活著的一員。
大笑著的契訶夫,是一個偉大的契訶夫。
❸ 梁遇春的<春雨>
作家簡介: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閩侯人,1924年進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學習。1928 年秋畢業後曾到上海暨南大學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後因染急性猩紅熱,猝然去世。文學活動始於大學學習期間,主要是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和寫作散文。1926年開始陸續在《語絲》、《奔流》、《駱駝草》、《現代文學》、《新月》等刊物上發表散文,後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淚與笑》。
著作書目:
《春醒集》(散文集)
1930,北新
《淚與笑》(散文集)
1934,開明
《梁遇春散文選集》
1983,百花
翻譯書目:
《近代論壇》(論文)英國狄更生著,1929,上海春潮書局
《英國詩歌選》
1931,北新
《草原上》(小說)蘇聯高爾基著,1931,北新
《盪婦自傳》(小說)英國笛福著,1931,北新再版改名《摩爾.弗蘭德斯》,
1982,人文
《紅花》(小說)俄國伽爾遜著,1931,北新
《吉姆爺》(小說)波蘭康拉德著、1934,商務
htKDmmHY
杜拉斯 資料
HUPI @ 2006-01-28 21:05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台港澳地區譯為瑪格麗特·杜拉,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印度支那度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杜拉斯。
杜拉斯的在大學里學過數學、法律和政治學。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當秘書,後來參加過抵抗運動並加入共產黨;1955年被共產黨開除黨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在她後來的作品中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的故事。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說,她不停的創作的正是這部小說。這個故事裡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杜拉斯很難描述,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首先我們應該相信她自己寫的:「我是作家。其它的都盡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
為了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忘掉糾纏我們的煩惱。可是寫作既能掩蓋也能曝露。所以杜拉斯在試探,重復,在尋找恰當的詞語,「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杜拉斯作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肉慾象徵地的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斯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杜拉斯的作品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發》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http://www.margueriteras.com/是一個比較全面的網站
閱讀全文 / 評論 / 丟小紙條 / 文件夾: 資料
[追憶似水年華] 文本
HUPI @ 2006-01-28 16:08
http://www.cnool.net/tianyige/foreign/plst/zyssnh.htm
閱讀全文 / 評論 / 丟小紙條
梁遇春 資料
HUPI @ 2006-01-28 16:02
梁遇春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給我們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譯作。然而,正如他在給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寫的那個吻火者,梁遇春留給後世的,是一個率性而為的蹈火者形象。他對火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因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團跳動的火焰,盡管最終剩下的也只不過是一點殘灰,卻仍然奮不顧身的投入到這場烈焰中去,從容起舞。他在《觀火》中說:「我們的生活也該像火焰這樣無拘無束,順著自己的意志狂奔,才會有生氣,有趣味。我們的精神真該如火焰一般地飄忽莫定,只受裡面的熱力的指揮,沖倒習俗,成見,道德種種的藩籬,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飛舞,才會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梁遇春的文正如他的人,即使是觀火,也是一種把自己燃燒進去的視角。他早已知道生命的火焰最終將熄滅,變成一堆灰燼,所以這投入就帶上了一絲悲壯的色彩,也早已蘊涵了最為深刻的絕望與無奈。梁遇春一生的散文創作,正如他在《談「流浪漢」》里所說的「溶入生命的狂潮里寫作」,率真隨興,曇花一現,而今天我們讀他的散文,仍然還會為其中閃現的智慧靈動與強烈張力而驚詫、激動。
一、「流浪漢」散文
梁遇春的散文中,《談「流浪漢」》算是較長的一篇,也是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一篇。梁遇春在這篇文章里毫不掩飾自己對流浪漢精神的贊美和嚮往,讀來令人激動不已,而他本人的作文態度和文章風格,也正如這篇文章中所談的流浪漢那樣,無拘無束,熱情隨興。梁遇春在這篇散文里說:「真正的流浪漢所以不會引起人們的厭惡,因為他已經做到無人無我的境地,那一剎那間的沖動是他唯一的指導,他自己愛笑,也喜歡看別人的笑容,別的他什麼也不管了。」又說:「流浪是指流浪的心情。」這種「無人無我」的流浪漢氣質,也正是梁遇春散文的一大特點。
1、「小丑」式的審美認同傾向
德國接受美學研究學者耀斯在他的《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中對審美經驗進行了闡釋,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角色距離」,這種內心的距離起源於游戲的審美態度,是一種以個人自由意志來處理原來必須一本正經地辦理的事情的能力。游戲的審美經驗教我們「把另一種生活置於我們的近旁,把另一個世界置於我們的世界的近旁。」就假面舞會這個例子來說,就會導致對三種類型角色的偏愛:騎士、牧人和小丑。「我們的一些客人尋找似乎高於或者低於社會的東西,其他的人則尋找游離於社會之外的東西。」文學傳統的三種重要類型就植根於這樣三種不同的審美認同傾向:英雄式的、田園式的和流浪漢式的。梁遇春的這種流浪漢式散文就是基於那種「小丑」式的審美認同傾向。當然,耀斯的解釋學理論產生於西方文化環境中,與中國現代散文作者的整體文化視域是不同的,但梁遇春的創作顯然受到過西方散文的影響,梁遇春的業師葉公超在1933年除夕為他的遺著《淚與笑》作跋語時就評價這位學生:「在這集子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受了Lamb與Hazlitt的影響,尤其Lamb那種悲劇的幽默。」,再加上樑遇春大學時就讀於英文系的背景,使得拿西方的審美經驗理論來討論梁遇春的作品有其可能性和合理性。小丑式的審美認同表現出讀者尋找游離於社會之外的東西的某種渴望,相對於同時代的許多其它散文作家,梁遇春顯然是更加個人化和情緒化的,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反映出一種對自己內心和人性的關懷,很少有時事和具體社會背景的痕跡,他曾說過「就是把什麼國家、什麼民族一筆勾銷,我們也希望能夠過個有趣味的一生。」(《談「流浪漢」》)這就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小丑那種以個人的表演來自娛或娛他的生存方式,使得他的散文自辟出一片蹊徑。
2、與生俱來的悲劇感
梁遇春的散文創作可以說是一種率性而為的青春寫作,「青春寫作」是一個含糊的,界定不清的歸類,在這里的含義不僅僅是指寫作者的年輕,更是指創作過程中特有的風格不成熟,思想尚且龐雜混亂的探索階段。辛棄疾說少年是「為賦新辭強說愁」,迷茫和感傷是大多數青春寫作所帶有的色彩,而梁遇春散文中的那種悲劇感卻是與生俱來的,那種看待生命的獨特視角和對宇宙萬物的置疑感慨已經超出了一般的情緒宣洩,這一點從他的《人死觀》、《淚與笑》、《破曉》、《黑暗》、《春雨》等文章中可以明確感知,可以說,梁遇春的幽默,正是基於一種骨子裡的憂傷。
(1)「火」的意象
梁遇春對「火」有著一種獨特的迷戀,他寫給徐志摩的悼文題目即為《吻火》,他本人也經常獨自坐在火爐旁邊,靜靜地凝視面前瞬息萬變的火焰。他希望自己來生能做一個波斯人,因為「他們是真真的智者,他們曉得拜火。」而即使是沒有錢買煙,他也會拿一匣的洋火一根根擦燃來「解這火癮」,(《觀火》)可見其對火的痴迷。
火具有一種矛盾的性質,一方面,它是絢麗的、迷人的;另一方面,它是短暫的、危險的。喜歡火的人,性格里也註定有這樣一種美麗而又危險的雙重因素。火所蘊含的悲劇性在於它註定要熄滅,因而它的燃燒就具有一種向死而生的悲壯色彩。梁遇春的散文深處都有一種幻滅的憂慮,特別是在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淚與笑》中。而即使付之一炬也要忘情燃燒的理想主義式執著也通常會讓在現實中摸爬滾打的人們陷入深深的無奈和絕望,梁遇春也不例外。他認為人們都是上帝派到世間的救火夫,因為凡是生到人世來都具有救人的責任。「我相信生命是一塊頑鐵,除非在同情的熔爐里燒得通紅的,用人間世的災難做錘子來使他迸出火花來,他總是那麼冷冰冰的,死沉沉的,惘悵地徘徊於人生路上的我們天天都是在極劇烈的麻木里過去——一種甚至於不能得自己同情的苦痛。」而面對現實的無奈也讓這個渴望「救火」的作家除了自責外無能為力,「不敢上人生的舞場和同伴們狂歡地跳舞,卻躲在簾子後面嗚咽,這正是我們這般弱者的態度。」(《救火夫》)對「火」的迷戀與無奈,是梁遇春散文悲劇性的一大體現。
(2)傷春
充滿生氣活力的春歷來是文人墨客歌頌贊美的對象,然而在梁遇春這里,「春」卻充滿了感傷,他對「春」的描寫總是包含了一種「盛景易亡」的憂慮,這跟他性格中沉積的憂郁不無關系。在《又是一年春草綠》中,他開篇便說:「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卻是春天。」接著又說:「一看到階前草綠,窗外花紅,我就感到宇宙的不調和,好像在彌留病人的榻旁聽到少女的清脆的笑聲,不,簡直好像參加婚禮時候聽到凄楚的喪鍾。」把春天和喪鍾聯系起來實屬少見,《紅樓夢》里黛玉葬花或許有幾分這樣的情緒,因為林黛玉也是一個對自己命運和世事抱有天生的悲劇心態的人。
(3)對「淚」的肯定
梁遇春從不認為流淚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他對痛哭的人懷有一種溫暖的同情,因為能感受到痛苦比全然麻木要好得多。他說:「淚卻是肯定人生的表示……我每回看到人們的流淚,不管是失戀的刺痛,或者喪親的悲哀,我總覺得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笑與淚》)把「流淚」這種源於悲痛的反映作為對人生進行肯定的一種標志,足可見梁遇春性格里那種與生俱來的悲劇感。
二、「笑中帶淚」的寫作
梁遇春散文的總體基調可以概括為「笑中帶淚」,葉公超評價他具有「Lamb那種悲劇的幽默。」他在《又是一年春草綠》中說自己「是個常帶笑臉的人,雖然心緒凄其的時候居多。」這種含淚的歌唱態度與他對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有很大關系。
1、世界觀
梁遇春認為矛盾是宇宙的根本原理,無窮的二元對立構成了人生活的整個世界和宇宙萬物。「墳墓旁年年開遍了春花,宇宙永遠是這樣二元,兩者錯綜起來,就構成了這個雜亂下劣的人世了。」(《又是一年春草綠》)而「詼諧是由於看出事情的矛盾」,所以梁遇春的散文里就出現了「淚」與「笑」這樣的二元對立,「常常發笑的人對於生活是同情的,他看出人類共同的弱點,事實與理想的不同,他哈哈地笑了。」 (《醉中夢話(一)》)這又和小丑那種淚中求笑的態度相吻合。
2、人生觀
梁遇春對人生可以說是極度熱愛的,盡管他口口聲聲談「人死觀」,因為太熱愛美好而不堪面對和承受現實的黑暗。正如存在主義所主張的:「所有的反抗和絕望都是為了愛」,梁遇春對人生、對生活是抱著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在《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一)》中他曾明確表示:「在這短促的人生,我們最大的需求同目的是愛。」抱著這種態度,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更多關注和表現的是自己的內心以及人性的矛盾、脆弱和敏感。他希望多領略人生之味,極力反對麻木、中庸、得過且過的犬儒主義生活方式,所以他會對火的那種恣意燃燒有特殊的迷戀,也會對流淚抱有深切的體認和憐憫。
3、文章基調
(1)「笑中帶淚,淚中求笑」
梁遇春在《第二度的青春》里說:「登樓遠望雲山外的雲山,淌下的眼淚流到笑渦里去,這是他們的生活。」或許可以看作他本人對人生的一種態度。流淚是因為看到人生的困窘與無奈,而笑是看透人生之後一種對人生的肯定;流淚也是因為徹底投入到這場生命的火焰中受到灼傷,含淚的微笑則更像是一種超越痛苦的曠達胸襟,是不甘麻木的宣誓。「這個世界仍然是充滿了黑暗,黑暗可以說是人生核心;人生的態度也就是在乎怎樣去處理這個黑暗。……只有深知黑暗的人們才會熱烈地贊美光明。」(《黑暗》)梁遇春的散文,正是在黑暗中不斷地贊美著光明。他在《醉中夢話(二)》里曾引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話說:「我不得不老是狂笑著,怕的是笑聲一停,我就會哭起來了。」或許也可以看作是對他自己做文態度的某種寫照。
(2)經驗陶冶後的天真
梁遇春的少年銳氣,勇於思考以及熱情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在《「還我頭來」以及其他》一文中,他敏銳地指出了人雲亦雲的現狀:「他們的態度,觀察點總是大同小異———簡直是全同無異」,他主張要用自己的頭腦獨立地思考,推翻所謂「正宗」而不應迷信權威。他甚至揶揄了當時的導師梁啟超,「梁啟超先生開個書單,那種辦法完全是青天白日當街殺人的劊子手行為,」他又意猶未盡地嘲諷了胡適的自以為是:「胡適先生在《現代評論》曾說他治哲學史的方法是推一無二的路,凡同他不同的都會失敗……(我)打算舍胡先生的大道而不由,另找個羊腸小徑來」。其語氣措辭可謂率真直白,一派天真而無城府之氣。但這種天真又不同於不知世事的「無知的天真」,梁遇春的散文?格自有其才?所本,他廣征博引,卻又能自創雅趣,使文章顯得親切有味,呈顯自然的風雅情趣,讓作品讀起來清晰深刻,且充滿生命張力。他認為小孩子的天真不足稱道,是「無知的天真」,和桌子的天真沒什麼區別,人們追求的應該是「超然物外的天真」。他說「經驗陶冶後的天真是見花不採,看到美麗的女人,不動枕席之念的天真。」(《天真與經驗》)這從他對妓女的態度上就也可窺見一斑,「所以天下最貞潔高尚的女性是娼妓。她們受盡人們的揶揄,歷遍人間凄涼的情境,嘗到一切辛酸的味道,若使她們的心還卓然自立,那麼這顆心一定是滿著同情和憐憫。」(《黑暗》)由此可見,梁遇春散文所流露出的率性與天真,是建立在深刻積累和理解基礎上的天真,因而顯得更加可貴。
三、率性而為
率性而為可以用來形容梁遇春的做文態度,這種流浪漢般恣意忘情的文風源於他做人的一種基本態度,用一句著名搖滾歌詞來形容即是「如果註定凋零,索性忘情燃燒。」按照他的觀點,如果要寫出好的文章,必然要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而那在第一時間內打動自己的、讓自己激動欣喜的想法或靈感才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好友馮至在他的散文集《淚與笑》所作的序中說:「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處處閃眼,然而沒有一個線索,稍縱即逝,他不能同一面鏡子一樣,把甚麼都收藏得起來。」可以看出他寫作的即興性。即興往往帶來一種全新的創造,所以梁遇春的散文能不落窠臼,周國平也曾在《淚與笑》的序里對他的這種獨創性作出過評價:「他不受任何前輩先生的意見支配,他苦討冥搜,他自己就是「象罔」。」在梁遇春的散文里,我們的確能感受到他在《談「流浪漢」》中所提到的那種「無人無我,不失火氣,也不失活氣」的氣質。
1、妙手偶得之
梁遇春的散文大多數屬於「妙手偶得之」之作。他在《醉中夢話(一)》中曾專門以「做文章同用力氣」為題寫過一段專述,陳述自己的做文觀。他覺得胡適之所說的「做文章是要用力氣的」未免太正而不邪了,費力氣如果是為了矯飾堆砌以迎合讀者,還不如隨手記下的隨筆日記來得真實自然。「可見有時沖口出來的比苦心構造的還高一籌。」 然而梁遇春主張的隨興寫作卻並非指不加構思信口胡說,他贊賞的是一種在吃透技巧後的游刃有餘狀態,「賣力氣的理想目的是使人家看不出賣力氣的痕跡。」這也就是要先有「妙手」,才能把偶然迸發的靈感化為精妙作品。而梁遇春寫作的隨興也可在他的很多散文中找到痕跡,如他在談做文章同力氣時引用一個記不清姓名的英國作者的話,就直接打個括弧說:「名字卻記不清了」,引了一段英文,又在後面打個括弧說:「句子也記不清了,大概是這樣吧」,絲毫沒有為了使文章顯得更加完滿而細查引文出處的打算;在《醉中夢話(二)》中第四篇乾脆就以「這篇是順筆寫去,信口開河,所以沒有題目」為題,盡顯其率性而為的做文態度。雖然看來似乎稍欠嚴謹,但卻正顯示了梁遇春的真實個性。
2、矛盾的言論才是真摯的
梁遇春既然認為矛盾是宇宙的根本原理,自然是不會在文章中掩飾自己內心種種矛盾混亂的想法。他在《一個「心力克」的微笑》里談到人們為何要做「心力克」時說到了自己對於人世的許多苦衷。「自己呢,沒有冷淡到能夠做清閑的觀客,隔江觀火,又不能把自己哄住,投身到裡面去胡鬧一場,雙腳踏著兩船旁,這時倦於自己,倦於人生,這怎麼好呢?」,他拿排架子來比人生,「比如,有人排架子,有人排有架子的架子,有人又排不屑計較架子有無的架子,有人排天真的架子,有人排既已世故了,何妨自認為世故的架子,許多架子合在一起,就把人生這個大虛空築成八層樓台了,我們在那上面有的戰戰兢兢走著,有的昂首闊步走著,終免不了摔下來,另一個人來當那條架子了。」這種對命運人生的看透或多或少包含了些無奈,但不妨礙梁遇春繼續冒著摔下的危險努力構建他自己的八層樓台,因為他無法說服自己退觀一切。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天下只有矛盾的言論是真摯的,是有生氣的,簡直可以說才算得一貫。矛盾就是一貫,能夠欣賞這個矛盾的人們於天地間一切矛盾就都能澈悟了。」
讀梁遇春的散文,不論是早期的青春沖動、少年意氣,還是後來的略帶沉重,滄桑之嘆,都不會讓人覺得平淡如水,他就是一個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漢,舉杯對月,入火而舞。而對於他散文中存在的不足,台灣一位文人這樣評論:「作者由於年輕、涉世未深,因此生命的歷練,並未達深刻沉練的地步,文章的表現也並非完美無缺。然而,我們卻可以從字里行間,一窺他努力經營生命的深刻與幽默的企圖。對如此天才橫溢的作者的作品,我們是可以用更寬容的眼光來欣賞的。」的確,在短暫的生命中,這個蹈火者散發的能量和熱度,已足以令我們出汗。
閱讀全文 / 1條評論 / 丟小紙條 / 文件夾: 資料
不只是笑話
HUPI @ 2006-01-28 15:54
到底有幾個明天呢?誰知道!也許我倒霉,只有十個了;您運氣,還有二十個。。。
閱讀全文 / 評論 / 丟小紙條 / 文件夾: 不只是笑話
不只是笑話
HUPI @ 2006-01-28 15:24
翻譯"......"
"這個世界如此廣大,生下來的都不一定是自己的兒子"
閱讀全文 / 評論 / 丟小紙條 / 文件夾: 不只是笑話
下一頁 »
2006 十二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瀏覽全部網志 / 按日期總覽
網志分類
- 所有日誌
- 不只是笑話
- 資料
- 未分類
最新評論
非非 Fifid.com
站內搜索
友情鏈接
- 我的歪酷 非非共享界
參考資料:http://mlifo.yculblog.com/
回答者:舴∞艋 - 初學弟子 一級 12-14 12:56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
好
66% (2) 不好
33% (1)
其他回答共 1 條
讀梁遇春《春雨》
鍾磬聲
梁遇春是個短命的文學天才,在這個世上他僅僅活了短短的28年,便如同一顆流星,於瞬息間殞滅了,給予我們,這些傾羨他才華橫溢的人們,留下了過多的遺憾和傷感。事情就是這樣,早慧的詩人許多都是短命的。唐代的王勃、李賀,英國的雪萊、拜倫、濟慈,俄國的普希金、葉賽寧、萊蒙托夫,以及與梁同時代的徐志摩、朱湘、劉夢葦等人都是一顆顆瞬息殞滅的流星,人們見到那流星瞬息的璀璨,每慣以無限的惆悵和傷感緬懷。
他留下來的作品並不多,除了二十餘種外國文學作品的譯著外,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這本薄薄的,收有36篇散文小品在內的《春雨》了.
參考資料: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wsds/zjdp/dlyccy/
❹ 《黑貓·愛倫·坡》原文|讀後感|賞析
【作品提要】
「我」從小心地善良,特別喜愛飼養小動物。結婚之後,和妻子意氣相投,在家中養了不少小動物。其中有一隻名叫普路托的黑貓,和「我」交情甚好。可是長期酗酒的習慣,使「我」性情大變。有一天晚上「我」醉酒回家,挖掉了普路托的一隻眼睛。之後,「我」又殘忍地把它弔死。一場莫名的大火使「我」變得一無所有。後來,「我」驚恐地發現火災現場的牆上留下了黑貓的浮雕像。為了平復內心復雜的情緒,「我」又飼養了一隻和普路托很相像的黑貓。「我」逐漸發現它越來越像普路托,不僅眼珠被挖掉了,脖頸處的斑記也越發像一個絞刑台。忍無可忍之下,「我」決定殺死這只貓,卻受到妻子的阻撓,一怒之下「我」用斧頭砍死妻子。然後,「我」絞盡腦汁想出一個自認為天衣無縫的主意,把妻子的屍體砌入了地窖的牆壁。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到那隻黑貓,過了一段看似平靜的生活。在三番四次逃脫了警察的搜查之後,「我」得意忘形地用手指敲擊著埋屍的牆壁,可怖至極的聲響從裡面傳出來,警察們終於發現了其中埋藏著的屍體和那隻黑貓。
【作品選錄】
我要開講的這個故事極其荒唐,而又極其平凡,我並不企求各位相信,就連我的心裡都不信這些親身經歷的事,若是指望人家相信,豈不是發瘋了嗎?但是我眼下並沒有發瘋,而且確實不是在做夢。不過明天我就死到臨頭了,我要趁今天把這事說出來好讓靈魂安生。我迫切打算把這些純粹的家常瑣事一五一十,簡潔明了,不加評語的公之於世。由於這些事的緣故,我飽嘗驚慌,受盡折磨,終於毀了一生。但是我不想詳細解釋。這些事對我來說,只有恐怖;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無非是奇談,沒有什麼可怕。也許,後世一些有識之士會把我這種無稽之談看作尋常小事。某些有識之士頭腦比我更加冷靜,更加條理分明,不像我這樣遇事慌張。我這樣誠惶誠恐,細細敘說的事情,在他們看來一定是一串有其因必有其果的普通事罷了。
我從小就以心地善良溫順行枝出名。我心腸軟得出奇,一時竟成為小朋友的笑柄。我特別喜歡動物,父母就百般縱容,給了我各種各樣玩賞的小動物。我大半時間都泡在同這些小動物嬉玩上面,每當我餵食和撫弄它們的時候,就感到無比高興。我長大了,這個癖性也隨之而發展,一直到我成人,這點還是我的主要樂趣。有人疼愛忠實伶俐的狗,對於他們來說,根本用不著多費口舌來說明個中樂趣其味無窮了吧。你若經常嘗到人類那種寡情薄義的滋味,那麼對於獸類那種自我犧牲的無私之愛,准會帶簡感到銘心鏤骨。
我很早就結了婚,幸喜妻子跟我意氣相投,她看到我偏愛飼養家畜,只要有機會物色到中意的玩物總不放過。我們養了小鳥、金魚、良種狗、小兔子,一隻小猴和一隻貓。
這只貓個頭特大,非常好看,渾身烏黑,而且伶俐絕頂。我妻子生來就好迷信,她一說到這貓的靈性,往往就要扯上古老傳說,認為凡是黑貓都是巫婆變化的。我倒不是說我妻子對這點極為認真,我這里提到此事只是順便想到而已。
這貓名叫普路托,原是我心愛的東西和玩伴。我親自喂養它,我在屋裡走到哪兒,它跟到哪兒。連我上街去,它都要跟,想盡法子也趕它不掉。
我和貓的交情就這樣維持了好幾年。在這幾年工夫中,說來不好意思,由於我喝酒上了癮,脾氣習性都徹底變壞了。我一天比一天喜怒無常,動不動就使性子,不顧人家受得了受不了。我竟任性惡言穢語的辱罵起妻子來了。最後,還對她拳打腳踢。我飼養的那些小動物當然也感到我脾氣的變壞。我不僅不照顧它們,反而虐待它們。那些兔子,那隻小猴,甚至那隻狗,出於親熱,或是碰巧跑到我跟前來,我總是肆無忌憚地糟蹋它們。只有對待普路托,我還有所憐惜,未忍下手。不料我的病情日益嚴重——你想世上哪有比酗酒更厲害的病啊——這時普路托老了,脾氣也倔了,於是我索性把普檔行敏路托也當作出氣筒了。
有一天晚上,我在城裡一個常去的酒寮喝得酩酊大醉而歸,我以為這貓躲著我,就一把抓住它,它看見我兇相畢露嚇壞了,不由在我手上輕輕咬了一口,留下牙印。我頓時像惡魔附身,怒不可遏。我一時忘乎所以。原來那個善良的靈魂一下子飛出了我的軀殼,酒性大發,變得賽過凶神惡煞,渾身不知哪來一股狠勁。我從背心口袋裡掏出一把小刀,打開刀子,攥住那可憐畜生的喉嚨,居心不良地把它眼珠剜了出來!寫到這幕該死的暴行,我不禁面紅耳赤,不寒而慄。
睡了一夜,宿醉方醒。到第二天一早起來,神智恢復了,對自己犯下這個罪孽才悔懼莫及。但這至多不過是一種淡薄而模糊的感覺而已。我的靈魂還是毫無觸動。我狂飲濫喝起來了,一旦沉湎醉鄉,自己所作所為早已統統忘光。
這時那貓傷勢漸漸好轉,眼珠剜掉的那隻眼窠果真十分可怕,看來它再也不感到痛了。它照常在屋裡走動,只是一見我走近,就不出所料地嚇得拚命逃走。我畢竟天良未泯,因此最初看見過去如此熱愛我的畜生竟這樣嫌惡我,不免感到傷心。但是這股傷心之感一下子就變為惱怒了。到後來,那股邪念又上升了,終於害得我一發不可收拾。關於這種邪念,哲學上並沒有重視。不過我深信不疑,這種邪念是人心本能的一股沖動,是一種微乎其微的原始功能,或者說是情緒,人類性格就由它來決定。誰沒有在無意中多次干下壞事或蠢事呢?而且這樣干時無緣無故,心裡明知干不得而偏要干。哪怕我們明知這樣干犯法,我們不是還會無視自己看到的後果,有股拚命想去以身試法的邪念嗎?唉,就是這股邪念終於斷送了我的一生。正是出於內心這股深奧難測的渴望,渴望自找煩惱,違背本性,為作惡而作惡,我竟然對那隻無辜的畜生繼續下起毒手來,最後害它送了命。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貓脖子,把它吊在樹枝上,眼淚汪汪,心裡痛悔不已,就此把貓弔死了。我出此下策,就因為我知道這貓愛過我,就因為我覺得這貓沒冒犯過我,就因為我知道這樣干是在犯罪——犯了該下地獄的大罪,罪大之極,足以害得我那永生的靈魂永世不得超生,如若有此可能,就連慈悲為懷,可敬可畏的上帝都無法赦免我的罪過。
就在 *** 下這個傷天害理的勾當的當天晚上,我在睡夢里忽聽得喊叫失火,馬上驚醒。床上的帳子已經著了火。整幢屋子都燒著了。我們夫婦和一個傭人好不容易才在這場火災中逃出性命。這場火災燒得真徹底。我的一切財物統統化為烏有,從此以後,我就索性萬念俱灰了。
我倒也不至於那麼懦弱,會在自己所犯罪孽和這場火災之間去找因果關系。不過我要把事實的來龍去脈詳細說一說,但願別把任何環節落下。失火的第二天,我去憑吊這堆廢墟。牆壁都倒坍了,只有一道還沒塌下來。一看原來是一堵隔牆,厚倒不大厚,正巧在屋子中間,我的床頭就靠近這堵牆。牆上的灰泥大大擋住了火勢,我把這件事看成是新近粉刷的緣故。牆跟前密密麻麻聚集了一堆人,看來有不少人非常仔細和專心地在查看這堵牆。只聽得大家連聲喊著「奇哉怪也」,以及諸如此類的話,我不由感到好奇,就走近去一看,但見白壁上赫然有個淺浮雕,原來是只偌大的貓。這貓刻得惟妙惟肖,一絲不差。貓脖子還有一根絞索。
我一看到這個怪物,簡直以為自己活見鬼了,不由驚恐萬分。但是轉念一想終於放了心。我記得,這貓明明吊在宅邊花園里。火警一起,花園里就擠滿了人,準是哪一個把貓從樹上放下來,從開著的窗口扔進我的卧室。他這樣做可能是打算喚醒我。另外幾堵牆倒下來,正巧把受我殘害而送命的貓壓在新刷的泥灰壁上;壁間的石灰加上烈火和屍骸發出的氨氣,三者起了某種作用,牆上才會出現我剛看到的浮雕像。
對於剛才細細道來的這一令人驚心動魄的事實,即使良心上不能自圓其說,於理說來倒也稀鬆平常,但是在我心靈中,總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有好幾個月我擺脫不了那貓幻象的糾纏。這時節,我心裡又滋生一股說是悔恨又不是悔恨的模糊情緒。我甚至後悔害死這貓,因此就在經常出入的下等場所中,到處物色一隻外貌多少相似的黑貓來做填補。
有一天晚上,我醉醺醺地坐在一個下等酒寮里,忽然間我注意到一隻盛放金酒或朗姆酒的大酒桶,這是屋裡主要一件家什,桶上有個黑乎乎的東西。我剛才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大酒桶好一會兒,奇怪的是竟然沒有及早看出上面那東西。我走近它,用手摸摸。原來是只黑貓,長得偌大,個頭跟普路托完全一樣,除了一處之外,其他處處都極相像。普路托全身沒有一根白毛;而這只貓幾乎整個胸前都長滿一片白斑,只是模糊不清而已。
我剛摸著它,它就立即跳了起來,咕嚕咕嚕直叫,身子在我手上一味蹭著,表示承蒙我注意而很高興。這貓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我當場向店東商洽要求買下,誰知店東一點都不曉得這貓的來歷,而且也從沒見到過,所以也沒開價。
我繼續捋著這貓,正准備動身回家,這貓卻流露出要跟我走的樣子。我就讓它跟著,一面走一面常常傴下身子去摸摸它。這貓一到我家馬上很乖,一下子就博得我妻子的歡心。
至於我嘛,不久就對這貓厭惡起來了。這正出乎我的意料,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什麼道理。它對我的眷戀如此明顯,我見了反而又討厭又生氣。漸漸的,這些情緒竟變為深惡痛絕了。我盡量避開這貓,正因心裡感到羞愧,再加回想起早先犯下的殘暴行為,我才不敢動手欺凌它。我有好幾個星期一直沒有去打它,也沒粗暴虐待它。但是久而久之,我就漸漸對這貓說不出的厭惡了,一見到它那副丑相,我就像躲避瘟疫一樣,悄悄溜之大吉。
不消說,使我更加痛恨這畜生的原因,就是我把它帶回家的第二天早晨,看到它竟同普路托一個樣兒,眼珠也被剜掉一個。可是,我妻子見此情形,反而格外喜歡它了。我在上面已經說過,我妻子是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我原先身上也具有這種出色的美德,它曾使我感到無比純正的樂趣。
盡管我對這貓這般嫌惡,它對我卻反而越來越親熱。它跟我寸步不離,這股擰勁兒讀者確實難以理解。只要我一坐下,它就會蹲在我椅子腳邊,或是跳到我膝上,在我身上到處撒嬌,實在討厭。我一站起來走路,它就纏在我腳邊,差點把我絆倒;再不,就用又長又尖的爪子鉤住我衣服,順勢爬上我胸口。雖然我恨不得一拳把它揍死,可是這時候,我還是不敢動手,一則是因為我想起自己早先犯的罪過,而主要的原因還是——索性讓我明說吧——我對這畜生害怕極了。
這層害怕倒不是生怕皮肉受苦,可是要想說個清楚倒也為難。我簡直羞於承認——唉,即使如今身在死牢,我也簡直羞於承認,這貓引起我的恐懼竟由於可以想像到的純粹幻覺而更加厲害了。我妻子不止一次要我留神看這片白毛的斑記,我上面提到過,這只怪貓跟我殺掉的那隻貓,唯一明顯的不同地方就是這片斑記。想必各位還記得,我說過這斑記大雖大,原來倒是很模糊的;可是逐漸逐漸的,不知不覺中竟明顯了,終於現出一個一清二楚的輪廓來了。好久以來我的理智一直不肯承認,竭力把這當成幻覺。這時那斑記竟成了一樣東西,我一提起這東西的名稱就不由渾身發毛。正因如此,我對這怪物特別厭惡和懼怕,要是我有膽量的話,早把它幹掉了。我說呀,原來這件東西是個嚇人的幻象,是個恐怖東西的幻象——一個絞刑台!哎呀,這是多麼可悲,多麼可怕的刑具啊!這是恐怖的刑具,正法的刑具!這是叫人受罪的刑具,送人死命的刑具呀!
這時我真落到要多倒霉有多倒霉的地步了。我行若無事地殺害了一隻沒有理性的畜生。它的同類,一隻沒有理性的畜生竟對我——一個按照上帝形象創造出來的人,帶來那麼多不堪忍受的災禍!哎呀!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我再也不得安寧了!在白天里,這畜生片刻都不讓我單獨太太平平的;到了黑夜,我時時刻刻都從說不出有多可怕的噩夢中驚醒,一看總見這東西在我臉上噴著熱氣,我心頭永遠壓著這東西的千鈞棒,絲毫也擺脫不了這一個具體的夢魘!
我身受這般痛苦的煎熬,心裡僅剩的一點善性也喪失了。邪念竟成了我唯一的內心活動,轉來轉去都是極為卑鄙齷齪的邪惡念頭。我脾氣向來就喜怒無常,如今發展到痛恨一切事,痛恨一切人了。我盲目放任自己,往往動不動就突然發火,管也管不住。哎呀!經常遭殃,逆來順受的就數我那毫無怨言的妻子了。
由於家裡窮,我們只好住在一幢老房子里。有一天,為了點家務事,她陪著我到這幢老房子的地窖里去。這貓也跟著我走下那陡峭的梯階,差點兒害得我摔了個倒栽蔥,氣得我直發瘋。我掄起斧頭,盛怒中忘了自己對這貓還懷有幼稚的恐懼,對准這貓一斧砍下去,要是當時真按我心意砍下去,不消說,這貓就當場完蛋了。誰知,我妻子伸出手來一把攥住我。我正在火頭上,給她這一攔,格外暴跳如雷,趁勢掙脫胳臂,對准她腦殼就砍了一斧。可憐她哼也沒哼一聲就當場送了命。
幹完了這件傷天害理的殺人勾當,我就索性細細盤算藏匿屍首的事了。我知道無論白天,還是黑夜,要把屍首搬出去,難免要給左鄰右舍撞見,我心裡想起了不少計劃。一會兒我想把屍首剁成小塊燒掉,來個毀屍滅跡。一會兒我又決定在地窖里挖個墓穴埋了。一會兒我又打算把屍首投到院子中的井裡去。還打算把屍首當作貨物裝箱,按照常規,雇個腳夫把它搬出去。末了,我忽然想出一條自忖的萬全良策。我打定主意把屍首砌進地窖的牆里,據傳說,中世紀的僧侶就是這樣把殉道者砌進牆里去的。
這個地窖派這個用處真是再合適也沒有了。牆壁結構很松,新近剛用粗灰泥全部刷新過,因為地窖里潮濕,灰泥至今還沒有乾燥。而且有堵牆因為有個假壁爐而矗出一塊,已經填沒了,做得跟地窖別的部分一模一樣。我可以不費什麼手腳地把這地方的牆磚挖開,將屍首塞進去,再照舊把牆完全砌上,這樣包管什麼人都看不出破綻來。
這個主意果然不錯。我用了一根鐵撬,一下子就撬掉磚牆,再仔仔細細把屍首貼著里邊的夾牆放好,讓它撐著不掉下來,然後沒費半點事就把牆照原樣砌上。我弄來了石灰,黃沙和亂發,做好一切准備,我就配調了一種跟舊灰泥分別不出的新灰泥,小心翼翼地把它塗抹在新砌的磚牆上。等我完了事,看到一切順當才放了心。這堵牆居然一點都看不出動過土的痕跡來。地上落下的垃圾也仔仔細細地收拾干凈了。我得意洋洋地朝四下看看,不由暗自說:「這下子到底沒有白忙啊!」
接下來我就要尋找替我招來那麼些災害的禍根;我終於橫下一條心來,要把這畜生幹掉。要是我當時碰到這貓,包管它就活不了。不料我剛才大發雷霆的時候,那個鬼精靈見勢不妙就溜了,眼下當著我這股火性,自然不敢露臉。這只討厭的畜生終於不在了。我心頭壓著的這塊大石頭也終於放下了,這股深深的樂勁兒實在無法形容,也無法想像。到了夜裡,這貓還沒露臉;這樣,自從這貓上我家以來,我至少終於太太平平地酣睡了一夜。哎呀,盡管我心靈上壓著殺人害命的重擔,我還是睡著了。
過了第二天,又過了第三天,這只折磨人的貓還沒來。我才重新像個自由人那樣呼吸。這只鬼貓嚇得從屋裡逃走了,一去不回了!眼不見為凈,這份樂趣就甭提有多大了!盡管我犯下滔天大罪,但心裡竟沒有什麼不安。官府來調查過幾次,我三言兩語就把他們搪塞過去了。甚至還來抄過一次家,可當然查不出半點線索來。我就此認為前途安然無憂了。
到了我殺妻的第四天,不料屋裡突然闖來了一幫警察,又動手嚴密地搜查了一番。不過,我自恃藏屍地方隱蔽,他們絕對料不到,所以一點也不感到慌張。那些警察命我陪同他們搜查。他們連一個角落也不放過。搜到第三遍第四遍,他們終於走下地窖。我泰然自若,毫不動容。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我一顆心也如此平靜。我在地窖里從這頭走到那頭。胸前抱著雙臂,若無其事地走來走去。警察完全放了心,正准備要走。我心花怒放,樂不可支。為了表示得意,我恨不得開口說話,哪怕說一句也好,這樣就可以叫他們更加放心地相信我無罪了。
這些人剛走上梯階,我終於開了口。「諸位先生,承蒙你們脫了我的嫌疑,我感激不盡。謹向你們請安了,還望多多關照。諸位先生,順便說一句,這屋子結構很牢固。」我一時頭腦發昏,隨心所欲的信口胡說,簡直連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些什麼。「這幢屋子可以說結構好得不得了。這幾堵牆——諸位先生,想走了嗎?——這幾堵牆砌得很牢固。」說到這里,我一時昏了頭,故作姿態,竟然拿起手裡一根棒,使勁敲著豎放我愛妻遺骸的那堵磚牆。
哎喲,求主保佑,把我從惡魔虎口中拯救出來吧!我敲牆的回響餘音未寂,就聽得墓冢里發出一下聲音!——一下哭聲,開頭瓮聲瓮氣,斷斷續續,像個小孩在抽泣,隨即一下子變成連續不斷的高聲長嘯,聲音異常,慘絕人寰——這是一聲哀號——一聲悲鳴,半似恐怖,半似得意,只有墮入地獄的受罪冤魂痛苦的慘叫,和魔鬼見了冤魂遭受天罰的歡呼打成一片,才跟這聲音差不離。
要說說我當時的想法未免荒唐可笑。我昏頭昏腦,踉踉蹌蹌地走到那堵牆邊。梯階上那些警察大驚失色,嚇得要命,一時呆若木雞。過了一會兒,就見十來條粗壯的胳臂忙著拆牆。那堵牆整個倒了下來。那具屍體已經腐爛不堪,凝滿血塊,赫然直立在大家眼前。屍體頭部上就坐著那隻可怕的畜生,張開血盆大口,獨眼裡冒著火。它搗了鬼,誘使我殺了妻子,如今又用喚聲報了警,把我送到劊子手的手裡。原來我把這怪物砌進墓牆里去了!
(陳良廷譯)
【賞析】
鄭振鐸曾說:「歐文使歐洲文壇認識了美國的文學,愛倫·坡卻使歐洲文壇受到美國文學的重大影響。」繼卜伽丘開創短篇小說這一文學樣式後,愛倫·坡在西方第一個自覺投身短篇小說創作,並為短篇小說創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他提出短篇小說的創作原則,主張作家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刻意地灌輸在情節里,而要合理有效地編排情節,以便最大限度地達到「一定的統一效果,一個預想中的效果,印象主義的效果」。為此,故事裡的「每一個事件,每一個細節,甚至一字一句」的設置都應當斟酌考慮,應當「無情地拋棄」 偏離預期效果的文字,合理控制短篇小說的篇幅。
小說《黑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愛倫·坡「效果至上」 的短篇小說創作原則。恐怖的氛圍始終籠罩著整部小說。起初讀者只是聽到「我」講述「我」的恐怖體驗,接著他們被文字驅遣著,一刻都得不到喘息,直至連靈魂都跟著「我」戰栗起來。最終他們將驚異地發現,這恐怖感受不僅是小說給予的,更來自他們的內心深處。這恐怖不留於表面,而直指內心;這恐怖不光來自外界,更源發自心靈;這恐怖絕不是「我」的個體體驗,而是人們共有的感受。簡而言之,它是「心靈式」的恐怖,源發自人類的潛意識,能被人們共同體驗到。《黑貓》的每個字句、每個細節、每個事件都恰到好處地烘託了這種恐怖。
這篇小說以黑貓意象突現恐怖效果。一般認為,貓是厄運的象徵,神秘而詭異。故事裡,它們被稱為「貓婆」、「貓鬼」、「貓妖」,等等。而黑色,在西方人眼裡,也是一種不祥的色調。這篇小說以「黑貓」為題,本身就使它帶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小說中的兩只黑貓,從名字、長相到行為,都更像是巫婆的化身。它們的出現和消失,伴隨了一系列的詭異事件。而這些反常的事件,似乎是由它們幕後操縱而發生。第一隻黑貓名叫普路托,和希臘神話中的冥王同名。它被主人公挖去了一隻眼睛後,樣子十分可怕。而刻著它弔死形象的浮雕像,更令人毛骨悚然。第二隻酷似普路托的黑貓,更神秘莫測。不僅身份來歷不明,而且無緣無故地缺了一隻眼睛,脖頸下方的白斑更像一個復仇的標志。它的嚎哭聲似乎有意識地引導警方發現了「我」妻子的屍體,使「我」的罪行昭然若揭。可以說黑貓如影隨形地跟著「我」,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現實還是夢境,使「我」的精神乃至靈魂倍受折磨。
這篇小說還以人物和環境烘托恐怖效果。正如愛倫·坡的其他多部作品一樣,《黑貓》以第一人稱敘述整個故事。故事人物單調,人物所處環境封閉。小說對其中兩個人物「我」和妻子,既沒有外貌上的刻畫,年齡和職業也無從知曉。故事發生的時間也比較含糊。大大小小事件的發生,都沒有明確的時間,指稱時間的時候,作者都冠之以「有一天、第二天」等字眼。這樣做符合愛倫·坡主張的創作原則。這些一般小說里常常竭力描寫刻畫的內容,在他看來,與他所要追求的效果無太多關聯,他只求給讀者留下一定印象就足夠了。
僅就以上兩點來說,《黑貓》的恐怖氛圍,不過是流於表面的恐怖,而愛倫·坡真正追求的卻是「心靈式」的恐怖。他竭力以人物心靈的恐懼和懺悔映襯恐怖效果。一是合理地表現出主人公性情變化的緩慢過程。小說的主人公本性善良,十分喜愛動物,和妻子的感情也不錯。可是他卻用令人難以置信的殘酷手段殺死了兩只黑貓,甚至是妻子。殺貓殺妻的行為表面上看沒有動機可言,實則有因可循。那就是他染上了酗酒的惡習。酗酒使他開始虐待動物,挖去了普路托的眼睛,還把它弔死在樹枝上。二是對主人公反復無常、矛盾扭曲的心理拿捏把握得十分妥當。酗酒的惡習使他的靈魂在善念和邪念之間痛苦掙扎,在理智和迷狂中徘徊遊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犯下了一樁樁的罪行。理智時,善念占據他的整個精神世界,使他對自己的惡行追悔莫及,羞怯慚愧。迷狂時,惡念盤踞他的靈魂,像魔鬼般糾纏著他,使他天良泯滅,作惡不斷。有的時候,兩者並存,其中沒有明確的界限。
由此看來,《黑貓》中「我」的恐懼,不僅來自黑貓可怖的長相、詭異的行為,而且來自「我」內心。真正讓他難以抵制,迫使他不斷行凶的那種邪念,正是從人類與生俱來的原始沖動中萌生而出的。這種邪念精神才是「我」一切惡行的根源。明知做壞事是犯法的,卻還是漠視犯罪後果,以身試法,這是深深埋藏於人類潛在意識中的乖戾心理。愛倫·坡恐怖小說的獨特魅力正在於此。正因為這種「邪念精神」和「乖戾心理」來自人心最原始最隱秘的地方,讀者才會在與小說主人公共同經歷恐怖事件的同時,深切地體驗到主人公精神上的折磨和苦痛,使讀者的靈魂和主人公的靈魂一道接受著敲打和撞擊。這種「邪念精神」和「乖戾心理」,激發並暴露了人類最私密和醜陋的慾望,觸碰到人心最陰暗的角落。隨著主人公一次次良心譴責的失敗,精神懺悔的告終,讀者的神經終於不堪忍受,靈魂也緊接著戰栗起來。
《黑貓》展示出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不僅不迴避暴露陰暗醜陋的一面,反而有意識地深入探尋。可以說,讀者所感到的恐怖,不僅是作者愛倫·坡營造出來的,更是讀者「心臨其境」 體驗到的。這恐怕也是愛倫·坡恐怖小說頗受爭議的原因。有的人認為他的恐怖小說情緒頹廢消極,甚至病態,也有人則稱之為天才之作。前者顯然漠視了他的恐怖小說對人類潛意識的探尋,這種探尋勢必不能排除直面人心中最醜陋的一面,勢必暴露出人類自身無法接受的原始慾望沖動。而那些貶斥他的恐怖小說的人,通常也無法直面人心的丑惡和可怕的慾望。毫無疑問,愛倫·坡的性格特點和他身處的時代,是形成其恐怖小說寫作風格的重要因素。他的恐怖小說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逃避現實、遠離生活等傾向,但是它們何以長存於世,並得到眾多人士的關注和稱道,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盡管時世變遷,斗轉星移,但人類對內心世界的探尋卻是永無止境的,這種探尋和感受在愛倫·坡的恐怖小說里得到了有力體現。因此,他的恐怖小說能夠超越時代,給讀者帶來獨特的體驗。
(顧聞)
❺ 姻合的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姻合個人作品年代表 1 短篇作品《顏色》刊登在2008年12月《伊媚》雜志特刊《懸疑屋》。
2中篇作品《犬子》刊登在2009年10月《懸疑紀》雜志。
3中篇作品《貓妻》刊登在09年12月《七月》雜志。
4短篇作品《老邵的蠟像》刊襲茄登在2010年1月《吹燈錄1》
5短篇作品《天壇詭雲》刊登在2010年4月《懸疑志》雜志。
6長篇作品《多了一個》縮訂版在2010年4月起《膽小鬼》雜志特刊連續八期連載。
7 中篇作品《問米凶間》刊登在2010年9月《膽小鬼》雜志。
8 短篇作品《綉花鞋》刊登在2010年11月《膽小鬼》雜志。
9 中篇作品《山妖》刊登在2011年3月華章出版的《蓮蓬鬼話》。
10中篇作品《詭女》刊登在2011年4月磨鐵出版的《有詭》
11中篇作品《畫皮》刊登在2011年7月《七月》雜志。
12中篇作品《五行巷迷案》刊登在文治出品《冥王星》雜志。
13中篇作品《童失》刊登在2011年7月鼎足文庫出版的《時間的灰燼》
14短篇作品《合葬》刊登在2011年磨鐵出品《超好看》雜志第三期中。
其中2010年9月的《膽小鬼》雜志以《與姻合零距離接觸》為題專門為其做過兩萬字的專訪。 《多了一個》
長篇懸疑小說《多了一個》由博集天卷出版公司於2009年11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陰兵借道:
在戰場這塊血地上,你攥塊土都能滴出血來。為什麼?因為死掉的人比活下來的還多。
這一死可不是一個兩個,都是成千上萬哪。這么多的兵,一下子擁進地府去,閻王爺也不敢收。
於是他們只好徘徊在死去的地盤附近,來回行軍,如果死的時候是在半路上被伏擊死的,沒到目的地,雖然陰陽殊途,做了鬼,也只一心想到目的地,就這么永不停息地跑下去。
自古有言:陰兵借路一條道。
什麼道?不是娘兒們的陰道,是血道。
有道是:「陰走三,陽走四,一聲雞哭分生死。」再牛再彪悍的軍隊,他行軍也得安排好時辰,要麼過了四更天出發,要麼算準了三更天休息梁銀,反正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沒哪個軍隊敢行軍。
實在上面下了死命令,必須行軍怎麼辦?隊伍領頭兵得先准備好一隻雄雞,雞頭用布袋套上,拎在手裡,到了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隊伍不停,領頭兵隨手擰斷雞頭,不能出血,不能讓雞頭見光,也不能讓它打鳴,而且頭一擰斷,公雞有烈性,當時不立刻死,想喊,喉管斷了喊不出來,會發出咯咯的悶聲,這叫雞嚀。
雞嚀當是給正在行走的陰兵打個招呼,叮嚀一聲:「死去的老少爺兒們,各有各的苦,你們趕路我們也趕路呢,都是上面派的,麻煩你們讓讓,別走沖了。」
真要沖了,那就完了,有多少人都得跟著陰兵回頭走,能不能回來誰也不知道,這叫借陰路。
而陰兵借道,恰恰和這相反,最凶險不過了。
陽軍借陰兵道,還有個商量的餘地,但是陰兵要走陽道,一千個碰著一千個死,一萬個碰著一萬個死。
孫傳芳孫秀才沒當大帥那會兒,手下有個團扎營沒看風水,晚上遇見了陰兵借路,除了一個放遠哨的,別的都沒了。
帳篷在,柴火在,槍支彈葯都在,甚至脫下來的衣服也在,就是人全沒了,一個不剩。
活下來的那個放遠哨的人講,就在三四更交替的時候,一陣濃霧涌來,遠遠地他看見霧里黑影幢幢,整個一支部隊正朝營地走來。
放遠哨的來不及問話,連忙開槍,可霧里沒一個人倒下,倒是驚了營,整個營地馬嘶人叫,亂成一鍋粥。
但那團霧漸漸涌了上去,涌到哪裡,哪裡的喧鬧立刻變成死一般的寂靜。
很快霧中的軍隊漸漸行遠,留下空無一人的營地,放遠哨的站那嚇得一動不敢動,尿了褲子。
這些典故都是以前在軍營里閑談的時候聽老兵說的,都說是一代代傳下來的,不能犯忌。
沒想到這個李油子居然從陰兵借道里活了下來,他是怎麼做到沒被陰兵帶走的?
《恐怖無距離:傳達室的保安》
長篇懸疑小說《恐怖無距離:傳達室的保安》由磨鐵文化公司2010年3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保安夜巡:
春天的草白天綠油油的,晚上就是黑乎乎的,比那更黑的是高點的灌木從,貓兒就在裡面叫春,交合,滾來滾去。
貓的尋歡聲有種特殊的凄慘味道,我巡夜要做的就是拿電筒朝貓叫的最凄慘的地方晃晃,然後扔塊磚頭進去。
這樣第二天小區里的人就不會因為睡眠不足紅腫著眼睛去上班。橡禪宴
但這次草叢里的貓叫的聲音怎麼聽也不是味,我扔了兩塊磚頭進去了,它還是叫,越叫越大聲。
我終於聽出來了,這次的貓叫是真正的凄慘,而且草叢里的動作越來越大了,一浪接著一浪,我用警棍分開外圍的灌木想看個究竟。
一分開灌木我就發現草叢里有雙黑黑的眼珠在月光下反著光,一動不動地盯著我。
不是貓兒的眼睛,貓的眼睛是綠的。
我還沒來得及把電筒調准,一條黑線沿著草皮哧的遊了出去,似乎有條巨大蜥蜴一樣的東西貼地飛奔著進了童童家那座樓。
眼珠消失了。
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沒時間顧上那個,眼前幾只貓瘋了一樣轉著圈子,臉半仰著對著月亮鬼叫,臉上的表情跟人笑似的。
聽老人說:貓哭起來就跟人笑一樣,但奇怪的是我沒有看到綠油油的貓眼。
我小心地提起一隻貓,用電筒照了一下它的眼睛。
貓的左眼皮有個小小血疤,右邊也有一個。
它們的眼睛都被尖針刺瞎了。
身前兩棵高大的雪松像兩個黑色的巨人在冷冷地俯視著眼前的一切,不知道我轉身離開後雪松上會不會也隱藏著一雙黑色的眼睛暗暗地盯著我。
《五行謎藏:惡水》
長篇系列懸疑小說《五行謎藏:惡水》由磨鐵文化公司2011年7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荒村異物:
突然高林坐了起來,在黑暗中凝神細聽。原來不是幻覺,那種奇怪的竊竊私語聲就是房間里發出的,但那種急促而細短的吞吐音節絕對不是尋常聽見的人說話的聲音。
高林悄悄摸出枕下的電筒,猛地推亮在屋中亂照,但屋子裡什麼也沒有,聲音也戛然而止。
高林關上電筒,躺下在黑暗中睜著眼睛,看到的依然是黑暗。沒片刻,竊竊私語聲又響了起來。
這聲音就是從四壁發出,最後凝聚在這空寂的屋中,在高林耳邊回響。
高林沒有貿然推亮電筒,慢慢地,一寸寸地,在被窩里悄悄地轉過身來,眯著眼睛對著暗中的室內。
室內確實什麼也沒有。
只有牆壁上的年畫位置,那隻抱著鯉魚笑哈哈的娃娃,捧著元寶笑眯眯的財神,還有別的畫上人物,都睜著一雙雙寒光閃爍,充滿血絲的眼睛,邪惡地悄悄盯著高林。
竊竊私語聲正是從畫上發出的。高林以為自己酒勁沒過,連忙坐了起來,使勁揉了揉眼睛,凝神再看。果然眼睛沒有了,高林剛舒了一口氣,剛滅電筒,突然他看到年畫娃娃的眼睛迅速地眨了一下,一絲詭異的綠光在電筒的微光下閃過,又立刻熄滅。
有活的東西在年畫後面,悄悄窺視著他!
高林想跳起來大聲喊叫,但又覺得全身發寒,身體好像不聽自己使喚地往被子底下溜去,蒙住頭不敢出聲,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夢魘了。不料聽到被子外面有悄悄的腳步聲,而且不止一雙,還有不停的嘀咕聲,感覺有很多東西在床邊議論著他。
最要命的是,被子底下被慢慢掀開一角,一隻小手慢慢地沿著他的腿摸了上來,冰冷,潮濕,粗糙,似乎還密布鱗皮的手。
這不可能是夢里,高林使勁地一咬自己舌尖,痛!借著這股痛勁他一掀被子跳下了地,黑暗中似乎不知有多少矮矮的黑影迅速溜了出去。高林睡覺前關上的門開著,山風帶著一股潮濕的氣息冰冷了室內。高林掀落的
被子鋪在地上,一線月光從半開的門里爬進來照著被子。高林點亮了油燈,四處照了照,沒什麼異樣,然後,他照到了地面上無數的腳印。像小孩子的腳一樣大小,但前面卻不像五趾,還有尖利的指甲痕跡,腳印很扁,周圍還淌著水跡,地面一片潮濕。
《日落危城》
長篇系列懸疑小說《日落危城》由磨鐵文化公司2014年6月出版
精選片段之前序:
一 序
月上古樓鬼唱歌
日落危城屍滿山
八千虎賁灑碧血
再聚黃泉斬修羅
蒼龍一般矯健有力的字體盤踞在古舊泛黃的報紙上,直欲橫空飛去。這是1943年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報紙上染著幾綽早已乾涸的血跡。報紙頭條是一張泛黃而疏暗的老照片,照片上站著數十名國民黨官兵,排著整齊的軍列,前面幾排半蹲的是士兵,臉上帶著靦腆而羞澀的笑容。最後面一排是軍官,眼神里露著隱約的悲愴,然而嘴角也在微微笑著。
照片上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軍階最高,站在倒數第一排正中,相貌英武的師長俞萬程,就屬最右邊一名三十齣頭,掛少校軍銜的年輕軍官。軍官面容英俊,右手垂在隊伍最外面,能看到食中二指有從指關節處而斷的舊傷,眼神尤其深邃疲倦,然而臉上的笑容卻最燦爛。在照片旁邊的英文報道簡單翻譯如下:
「這里舉目盡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十幾萬人口的古城裡尋出還有生氣的事物,實在難乎其難。除了那些英勇的中國士兵,站著的,和永遠也不會再站起來的。」
2011年11月一位朋友給我看了一些祖輩留下的文字記載和報獻資料。底下我會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請記住這是一個故事,一個完全虛構,離奇詭異,然而又讓人熱血沸騰的傳奇故事。故事裡的人名和地名都是不存在的。至於為什麼它總是和當年的某些真實事件有著暗合的疊影,而且那麼象一把能解開歷史謎團的鑰匙——因為這個世界正是有著巧合才精彩。
這把鑰匙打開了歷史老人加在中國1943年冬季的一把巨鎖,那是一個炮火紛飛的年代。而在12月20日,紹德城外的炮火,來的比往常更猛烈一些…… 2009年初為東方衛視播放的《迷案記》擔任過編劇,撰寫過電視劇《白發鬼拍花》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