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未婚妻原文
❶ 契珂夫短篇小說有哪些啊
變色龍 套中人 小公務員之死 農民 寶貝兒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套中人》
作品開始時光從他的日常生活著手,描繪他在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套子」:晴天帶雨傘,耳朵塞棉花,把臉也躲藏在豎起的大衣領里。如果僅僅這樣,那麼只是孤僻可笑罷了,就讓他躲在角落裡吧;然而不止如此,他還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這個「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壓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個勁地嚷著:「千萬別鬧出亂子啊!」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就讓他自言自語吧,用不著理睬他。但是問題遠不止此。他還要用「套子」去湊別人的思想。更令人詫異的是大家看見他都害怕。就是這么一個古怪猥瑣的人,就把大家壓得透不過氣來,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轄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總而言之,人們對這個神經質的、變態的套中人妥協讓步,可以說許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鑽進「套子」中去了。作者在這里向我們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別里科夫並不是達官貴人,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和權勢,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他在生活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不是作為單個的人,而是作為知識界和社會上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濁的政治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時的俄國,亞歷山大三世實行恐怖統治,在俄羅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誣陷之風盛行,在社會上確實有許許多多的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將批判鋒芒直指扼殺一切生機的沙皇專制制度。
《小公務員之死》
寫的是一個小官吏在劇院里的一個小「不慎」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會將此舉視為自己的精野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哭笑不得到真的大發雷霆;而執著地申訴自己毫無冒犯之心實屬清白無過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煩與呵斥後竟一命嗚呼。一個人竟喪命於自己的噴嚏?其實,這小言語官乃喪命於他自己對達官貴人的恐懼。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訴去排遣內心恐懼,盡管那大官是「別的部門的「,小文官還是因為大官人:一句中肯的話也沒說」而喪魂失魄、怕恐不安。
❷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中未婚妻主要內容
飛機洪都航空
❸ 契訶夫作者介紹
契訶夫,全名: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末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同時又是一位戲劇革新家。 他生活在俄國廢除農奴制後到第一次革命的過度時期。他的祖父是解放的農奴,父親是小雜貨店的老闆,性情非常暴躁專橫。契訶夫的童年就是在極端專制的封建家庭里度過的,所以他從小就仇視專制統治,嚮往進步和自由,在中學和大學學習時期,他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文藝作品,接受過民主主義思想的熏陶。莫斯科大學畢業後,他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生活,對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有了較深刻的了解。1890年,他又到沙皇流放犯人的庫頁島進行了考察,進一步認識到專制制度的腐朽,這一切對他的創作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他創作中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 契訶夫從1880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生中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短篇小說如《凡卡》《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一個官員的死》《變色龍》《哀傷》《苦惱》《乏味的故事》《決斗》《裝在套子里的人》《姚尼奇》《農民》《在峽谷里》等。中篇小說《草原》《第六病室》《未婚妻》等,劇本如《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他常常通過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寫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虛偽、庸俗的丑態,揭露腐朽反動的沙皇統治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❹ 契訶夫簡介
契訶夫(1860~1904)
Chekhov,Anton Pavlovich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 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
塔甘羅格市,1904年7月15日卒於德國巴登維勒 。祖輩是農
奴,祖父時一家贖身為自由民,父親以開雜貨鋪為業,1876
年破產遷居莫斯科。
生平 契訶夫於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就讀。1884
年畢業後開始行醫,廣泛接觸社會,對他後來從事文學創作
有良好影響。
契訶夫從大學時代起為發表作品同各種不同傾向的報刊
編輯接觸,稱自己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直到80年
代後半期,仍承認「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並為此感到痛苦。
1890年4月,為探索人生和深入了解社會 ,不辭辛苦到政府
放 逐犯人的 庫頁島 , 訪問了近萬名囚徒和移民,同年12月
回到莫斯科。這次8 個月的遠東之行 ,豐富了他的生活知識,
中斷了同 反 動報刊的合作 ,認識到一個作家 不應不問政治。
不久完成長篇報告文學《庫頁島》,據實揭露俄國專制統治
的兇殘 。1890~1900年間 ,曾出國到米蘭 、威尼斯、維也
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1892年在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
購置了梅里霍沃庄園,在那裡住到1898年,後因身染嚴重的
肺結核病遷居雅爾塔。在此期間,同托爾斯泰、高爾基、布
寧、庫普林,以及畫家列維坦、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
往密切,結下深厚友誼。1900年獲俄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1901年與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員奧爾迦·克尼佩爾結婚。
受19世紀末俄國革命運動高漲的影響,契訶夫積極投身
於各種社會活動,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
的正義行為,1902年為伸張正義憤然放棄自己俄國科學院名
譽院士的稱號,1903年曾出資幫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
的青年學生等等,表明他的堅定的民主主義立場。
1904年6月契訶夫病重後前往德國治療,後去世 ,遺體
運回莫斯科安葬。
創作 契訶夫自19世紀80年代初步入文壇,一直堅持小
說創作。其發展大致可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80 ~1886年 ,用筆名「東沙·契洪特」
發表了大量短篇詼諧幽默故事。其中多數尚屬膚淺之作,但
也有一些針砭了時弊,給人以較深的印象,如《一個官員之
死》和《英國女子》、《變色龍》、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等。80年代中期發表的 《哀傷》 、《苦惱》和 《萬卡》 等,
用冷峻的筆觸描寫 普通勞動者 和窮 人孩子難以 訴說的苦難,
表明作者的創作轉向直面人生。
第二階段 ,1886~1892年 ,1886年他首次署真名「安
東·契訶夫」發表《好人》和《在途中》。小說體裁兼有中
短篇,題材廣泛,主題多含嚴肅的社會性,從各個角度提出
「這生活是怎樣反常」的問題 。如 《 仇敵 》 、《渴睡》、
《草原》、《命名日》和《公爵夫人》、《哥薩克》和《燈
光》、《沒有意思的故事》 、《在流放中》和《第六病房》
等,都是他這個階段的代表作。其中最後一篇,曾使列寧深
受感動。
第三階段為1892年以後。作品大多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
美統一 , 主題觸及重大而迫切的社會問題,思想豐富深刻,
藝術上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別具一格。代表作《帶閣樓的
房子》和《我的一生》對當時流行的「小事論」漸進論和托
爾斯泰的「平民化」』了否定性描寫,認為需要有「更強大、
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套中人》揭示了令人窒息
的社會環境中保守勢力的猖獗和虛弱,反映出「不能再這樣
生活下去」的新的社會情緒;《帶狗的女人》以愛情為題材,
暴露庸俗、虛偽生活的無聊和可憎可惡;《醋栗》和《姚內
奇》批判了蜷伏在個人幸福小天地里的庸俗和無聊,指出生
活的意義在於爭「更偉大更合理的東西」;《女人的王國》、
《農民》、《出診》和《在峽谷里》等篇,生動地展示出資
本主義迅速發展條件下俄國社會兩極分化、極端不公、農民
破產和富農的貪婪殘酷等可怕景象;《未婚妻》的主人公甚
至提出要「把生活翻一個身」,表達出奔赴新生活的強烈願
望。這個階段的作品,雖仍限於中短篇,但正如作家自己所
說,他所寫的是「對生活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成果」,是「重
要的或者典型的東西」,因此具有巨大的社會作用。高爾基
說過 ,契訶夫的小說是「 內容比文字要 多得多的作品 」以
「篇幅不大的作品在做著一件意義巨大的事情:喚起人們對
渾渾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
契訶夫從 19世紀80 年代起同時進行戲劇創作 。最初寫
的都是戲劇小品或獨幕喜劇,內容接近早期幽默故事。較出
名的《伊凡諾夫》屬正劇,批判一個缺乏堅定思想信念、因
經不起艱難生活考驗而自殺的知識分子主人公。19世紀末和
20世紀初,接連完成4部多幕劇。第一部《海鷗》,通過3個
性格迥異的藝術知識分子的內心沖突及不同命運,表明只有
對艱難現實懷有信心的人才有前途和價值。第二部《萬尼亞
舅舅》,寫了中下層知識分子心靈上遭受的摧殘和他們在現
實中的悲慘處境,作者同情主人公的善良勤懇,譴責其因缺
乏理想而變得消沉的人生態度。第三部《三姊妹 》所寫3位
年輕知識分子女性都很善良 、真誠 , 渴望光明美好的未來,
卻無奈只能生活在痛苦的期待中。藉此成功地揭示了現實中
「 美的毀滅 」的主題 ;同時通過男主人公吐露的「巨大的、
健康的風雷已經臨近」的預感,給劇本整個壓抑哀愁的圖景
增添了一絲樂觀的亮光。最後一部《櫻桃園》,展示俄國貴
族庄園無可挽回的沒落及其為資本勢力代替的客觀歷史過程;
同時借青年主人公的形象使告別過去的哀傷同嚮往美好未來
的樂觀情緒交織在一起,砍伐櫻桃園的刀斧聲伴隨著「新生
活萬歲」的歡呼聲,盡管這「新生活」並不明確 。這4部劇
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作家中後期的一些小說基本一致。
都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而是通過各色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
揭示社會的重要迫切問題。劇情的開展朴質自然,同時含有
豐富的潛台詞,洋溢著濃郁的抒情,充滿詩意。
影響 契訶夫的創作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
中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在戲劇方面的成就堪與易卜生媲
美。在中國,契訶夫的作品在他逝世後不久便開始譯介過來,
現在幾乎所有他的小說和劇本都有了中文譯本。若干名劇曾
多次在中國劇院上演,擁有廣大觀眾。
你可以從中選擇需要的部分
❺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5)》txt全集下載
鏈接渣神:
《契斗梁做科夫短篇小說精選》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社出版的圖書,作空衡者是契訶夫。
❻ 可愛的契訶夫丨沙俄文學狠人往事
如果說中國是一隻孜孜不倦的東亞雄雞,那麼蒼莽的俄羅斯,就像一頭盤踞兩大洲的北方巨獸。這塊佔世界陸地面積八分之一的土地,伴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最驍勇好戰、驕傲冷漠的斯拉夫民族。
自從 1713 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向西方諸國學習之後,一直在人類文明史邊緣默默徘徊的小透明——俄國——突然像開了掛一般,各行各業厚積薄發,各個領域大放異彩: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音樂家、畫家、舞蹈家、戲劇家、電影導演……一輩輩頂尖大師噴涌而出,並迅速練成修羅級別的大魔王。
尤其是文學領域,19 世紀的沙皇俄國更是製造了史無前例大噴發——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這些層出不窮大師們泄洪般地產出了人類最深沉厚重、獨樹一幟的硬核文學,直到 8102 年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這些塵封的故事中咂摸出餘味。
就像納博科夫說的,「俄羅斯文學的便利之處就在於:一個幾乎沒有文學傳統的國家,只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便創造出了在藝術價值、影響范圍以及所有方面都足以與英國或是法國的光輝作品相提並論的文學,唯一的差距只在數量。
從 19 世紀到今天,那些被公認為最優秀的俄國文學,按一般印刷統計,大約只有 2 萬 3000 頁。顯然,無論法國還是英國文學,都不能被濃縮到這樣的程度。
為了品嘗這份文化精髓,我們將重回 19 世紀,追溯沙俄狠人們的奇聞軼事,和大師們一起,吹最凜冽的風、喝最熱辣的酒,揍最兇猛的熊、讀最深沉的戰斗民族文學。
今天是《沙俄文學狠人往事》系列的第一篇——可愛的契訶夫。
1
「他更像契訶夫」 ,這是波伏娃對魯迅的第一印象。
契訶夫(1860 - 1904)與魯迅(1881 - 1936),雖然他們生活年代相近,但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國度和文化中,然而,他們恰巧都棄醫從文,各自的小說也驚人地相像,甚至有人稱魯迅是「中國的契訶夫」。
契訶夫有一篇著名的作品《苦惱》,講述一個老車夫,總是想和人傾訴他失去兒子的痛苦,卻無人理會:
約納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兩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這成千上萬的人當中,有沒有一個人願意聽他傾訴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誰都沒有注意到他,更沒有注意到他的苦惱……那種苦惱是廣大無垠的。如果約納的胸膛裂開,那種苦惱滾滾地湧出來,那它彷彿就會淹沒全世界,可是話雖如此,它卻是人們看不見的。
故事的結尾,這個可憐的車夫只能把心酸講給一匹馬聽。
無獨有偶,魯迅筆下祥林嫂的苦惱也是無人可言說,「後來全鎮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
這種寂寞當代人應該更懂:雖然身在一個沸騰的世界,但因為周圍的熱鬧才更顯孤獨,每個人都像一座孤島,這更使人絕望無助。
還記得中學語文課本里的終極宅男別里科夫嗎?
只要出門,哪怕天氣很好,也總要穿上套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傘裝在套子里,懷表裝在套子里,削鉛筆的小折刀也裝在一個小套子里。……這個人永遠有一種難以克制的願望--把自己包在殼里,使他可以與世隔絕,不受外界的影響。
《套中人》插圖
他製造出的精神輻射,讓在他身邊的人渾身膈應。他充當官方的奴才,不光套著自己,也限制別人。現實生活令他終日惶惶不安,他總是贊揚過去,擁護一切舊傳統,因為他能躲在裡面逃避現實,一如他的思想不見天日。
這樣的人,活成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而契訶夫叫他「套中人」,放在今天就是揮舞鍵盤的道德衛士。
「……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哎呀,千萬不要惹出什麼事端!」——別里科夫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 XX 很毀三觀嗎?」——鍵盤俠
契訶夫和魯迅就像兩把短促又鋒利的手術刀,精準狠厲地解剖了一個個大時代里的佛系又喪逼的小人物。
「小說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一樣困惑、迷惘,經濟狀況和傳統道德讓他們無處可逃:有些人放棄了希望,有些人聽天由命,幾乎所有的抗爭都無濟於事,尋求虛妄想像的安慰,或求助於曾毀滅他們的迷信。這些犧牲者的軟弱無力,半是縱容,半是順從自己的不幸。」
這話是波伏娃評價魯迅的,但把對象換成契訶夫也一樣成立。
更巧的是,他倆還都寫過一些「飛越瘋人院」式的狂妄之人。
魯迅的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第一個喊出「禮教吃人」的瘋子。而《狂人日記》發表的 26 年前,契訶夫也構建了一個愁雲慘霧的《第六病室》,那裡關著幾個精神病患者和一個渾渾噩噩的倒霉醫生。
男主角格羅莫夫原本是個貴族出身的政府公務員,一天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患上了被害妄想症:
晚上他在屋裡沒有點燈,夜裡也不睡覺,老想著他可能被捕,戴上手銬,關進監獄。他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過失,而且可以擔保他今後也絕不會去殺人、放火、偷盜。可是,無意中偶然犯下罪行難道不容易嗎?難道不會有人誣陷嗎?最後,難道法院不可能出錯嗎?
在彌漫著污濁的第六病室里,格羅莫夫突然一下明白:他一直就生活在沙俄這個巨大的監獄里,到處是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而且永遠無可逃遁。不是他瘋了,而是所有人都瘋了!他再也不能安然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
根據《第六病室》改編的俄羅斯電影《Ragin》(2004)
於是他憤怒地叫喊:「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
而主持這家醫院的拉京醫生,因為同情理解格羅莫夫也被當作瘋子抓了起來,關進第六病室,被迫害致死。
安德烈·葉菲梅奇躺下,屏住呼吸,惶恐不安地等著再一次挨打。就像有人拿一把尖刀,扎進他的肉體,在胸腔內和腹腔內轉動幾圈。他疼得直咬枕頭,磨牙。忽然間,在他一片混沌的腦子里,清晰地閃出一個可怕的難堪的念頭:此刻在月光下像鬼影般的這幾個人,幾十年來一定天天都忍受著這樣的疼痛。二十多年來他對此一無所知,而且也不想知道--怎麼能這樣呢?
這兩個瘋子,不幸之處就在於他們的思維過於活躍、意識太過超前,於是成了這個巨大、沉悶的套子里最堅決的破壞者。
根據《第六病室》改編的俄羅斯電影《Ragin》(2004)
後來,一個叫「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的年輕人讀了這部作品後,「覺得可怕極了」,覺得他「自己好像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之後他帶領布爾什維克發動了十月革命,掀翻了整個國家的社會秩序,繼而影響了鄰國的命運,當然這是後話了。
2
俄國文學大師們的普遍特點是詩性漫溢、吞吐風雲、精神力爆棚,敘述激情也是鋪天蓋地、澎湃千里。缺點就是不事剪裁,大部頭厚得能砸死人。相比之下,「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契訶夫倒像是個異類。
短篇小說大師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說:「我願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個短篇小說。」
《變色龍》插圖
契訶夫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最可貴的是,他寫小人物,便就是小人物,而不同於其他俄國作家,無論多接地氣,終究自帶文藝腔,而契訶夫始終將自己放得很平。他那些對人性的、市民的、社會的庖丁解牛式的描寫,有種惡毒的幽默感:
如果你害怕孤獨,就不要結婚。
大學能培養一切,包括愚蠢。
這冰淇淋,簡直像用病人洗過澡的牛奶製造的。
有一位小姐,她的笑聲,簡直像是把她的全身浸在冷水裡。
「哦哦,我的寶貝的小膿庖啊,」未婚妻嬌聲嫩氣地說。
男的想了一會兒,很不舒服,就解除了婚約。
當喉嚨發干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以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
等到喝的時候,至多隻能喝兩杯——這才是科學。
一個地主在吃飯的時候,得意洋洋地說:
「鄉間生活真是便宜的。——雞也是自己的,豬也是自己的。——生活真便宜啊。」
他曾經寫信給高爾基談論俄國人的民族性:「他們的心理狀態像狗一樣,如果你打它,它就哀嚎乞憐,鑽進狗窩;如果你親它,它就躺在地上,四腳朝天,搖尾獻媚,這樣的人群需要在既有秩序內接受長期的理性訓練,否則只會擁戴新的暴君。」
納博科夫評價契訶夫的幽默:如果你看不到它的可笑,你也就感受不到它的可悲,因為可笑與可悲是渾然一體的。
via cargocollective.com//leezakai
當契訶夫不講笑話的時候,他也是個無比細膩哀傷的作者,隨手就用文字撩撥起讀者滿腔的「意難平」。
我們從小學的課本中就知道了契訶夫的《凡卡》。
一個可憐孩子寫信,講他如何進城做了鞋匠的學徒,飽受剝削,無所依靠,懵懂的心裡尚存著一點對未來的微末期待,故事的結尾他寫下地址:
鄉下 爺爺收
讓這份天真的期待徹底落了空。
另一篇小說《獵人》的結尾,契訶夫寫「他已經消失在拐角,而她還踮起腳想去看看他的白色帽子」。只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些場景,也讓人覺得無奈至極。
所有一切的人世的苦辛、幽默,懷慕與悲哀,契訶夫的小說里都有。
3
可能因為他」短篇小說之王「的名聲太大,大家似乎忘記了,契訶夫也是現代戲劇的開山鼻祖,而且戲劇上的耀眼成就絲毫不亞於文學。
據說契訶夫覺得,挪威劇作大師易卜生根本不懂戲劇。他說,生活中哪有那麼多激烈的波瀾啊?真正的生活,無非是喝茶、談天,時間日復一日地流逝,悲劇或喜劇,就在這乏善可陳里誕生。他戲劇里的主人公都是灰心喪氣的小人物,這些人物的特質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伊凡諾夫》里的台詞——「我的靈魂被一種惰力給麻痹了」。
契訶夫後期和偉大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作,為後世貢獻了一系列卓越的戲劇:《海鷗》《三姊妹》《萬尼亞舅舅》和《櫻桃園》。
林兆華版《櫻桃園》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萬尼亞舅舅》。故事發生在俄羅斯的一個農庄。農莊主人、退休教授謝列勃里雅科夫帶著年輕貌美妻子葉蓮娜回到鄉下居住,他們的到來,激起了農庄管理者萬尼亞和鄉村醫生阿斯特洛夫內心的漣漪。視教授為偶像的萬尼亞,25 年來勤勤懇懇經營農庄,供養著教授一家,也將自己的青春和理想都寄託在教授身上。不料到頭來,他發現教授不過是個自私自利的蠢貨,怒火中燒的萬尼亞險些殺死教授。
當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親自出演《萬尼亞舅舅》時,試圖從台下劇作家的嘴裡套出一些解讀人物的密碼,可契訶夫只說了一句:「記住,他系的是一條絲絨領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萬尼亞舅舅》中扮演鄉村醫生(1899 年)
《萬尼亞舅舅》是一部非常反類型的戲劇,劇中人物沒有長篇的獨白,也少正面的情感沖突,甚至都分辨不出誰是英雄或者悲劇主角,有的只是低微卑怯的人物和曖昧糾葛的情感。
真正的主旨是偶像的破滅,一個全人類都逃不出的精神困境。
高爾基在看過《萬尼亞舅舅》後,給素不相識的契訶夫寫信:「我哭了,哭得像個女人,盡管我遠不是個有善德的人。回到家裡,惘然若失,被您的戲揉皺了,給您寫了封長信,但又撕掉了……我看著這些劇中人物,感覺好像有一把很鈍的鋸子在來回鋸我。」
契訶夫死後 100 多年,他的戲劇不斷被搬上多個國家的舞台或大銀幕上,台詞也翻譯得相當貼近生活,無論用哪種語言、哪種文化,都能走近它。
蘇聯版《萬尼亞舅舅》(1971)
英國版《萬尼亞舅舅》(1991)
澳大利亞版《萬尼亞舅舅》(2012)
北京人藝版《萬尼亞舅舅》(2015)
4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命都不太長。
莫泊桑 43 歲,歐亨利 48 歲,契訶夫 44 歲,他們都有著超卓的幽默感,但就像所有的喜劇大師一樣,私下都不快樂。那些直指人心的諷刺,都是以自己為祭品的。契訶夫晚年的文風,肉眼可見地陰郁頓挫起來,也許是因為他再也無法強顏歡笑了。假如他再多活十年二十年,文學成就可能會遠遠超過托爾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
1884 年,契訶夫從莫斯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原准備當一名醫生。在農村居住時期,他經常給農民免費看病。由於家境困難,契訶夫從 20 歲起就開始為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段子,即使這樣,生活也經常捉襟見肘。多年來,契訶夫的人際交往,就是找親朋好友借錢。
感受一下大作家借錢時的話術:
我還沒有結婚,沒有子女。生活頗不容易。多半夏天就會有錢了。啊,但願如此!
千真萬確:一個小錢也沒有!我還沒學會借債,那是一種極大的麻煩事!
除了這種流行病以外,我還等待另外一種流行病,這種病是一定會傳布到我的庄園來的。那就是缺錢。
我又生病,又心境憂郁,簡直不像話。鋼筆從我手裡掉下去,我根本沒法寫作。
請您給我寄錢來。我沒有錢了,而且似乎也沒有地方可以拿錢。
……我囊空如洗,連出門的路費也沒有了。……唉!我不會到您那兒去了。我是用低沉陰郁的聲調說這句話的。
沒有錢用,但又懶得去掙錢,請您給我寄一些錢來吧!我決不食言:我只懶到 5 月份,從 6 月 1 日起我就坐下來寫作。
我希望來年春天我會有一大筆錢。我是根據迷信來判斷的:沒有錢就是快有錢了。
錢老是沒有,而且不會很快就有,真要命。
這樣說來,我欠一千零四個盧布。……我急於償清最後這點債務,因為我打算在您那兒再借新債。
高爾基曾說,「每一個來到安東·契訶夫身邊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變得更單純,更真實,更是他自己。」
畢竟,這位作家當年縱橫文化圈的法寶,擁有一件最有力的武器——可愛。
人家年輕的時候長這樣,沙俄文壇第一美男子好吧? ↓
契訶夫曾被問到英國和土耳其的戰爭:「您看好哪邊贏?」「那我就……希望……打得好的贏吧。」
曾說過:當今俄國有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厄爾布魯士山頂峰和我。
契訶夫曾瘋狂贊美初戀情人米齊諾娃,「愛您愛到忘我、愛到發瘋」,「你把我迷得神魂顛倒。你現在即便說,二加二等於五,我也會相信你是對的」。
後來米齊諾娃選擇與契訶夫的好友、大畫家列維坦戀愛,契訶夫創作了小說《跳來跳去的女人》。
1886 年,列維坦給契訶夫畫的肖像
1896 年,契科夫的戲劇《海鷗》首演失敗,在信中傷心地寫:「劇場里充滿了敵意,空氣因為憎惡而膨脹,而我,依據物理學的原理,像炸彈一樣,飛離了彼得堡。」
他形容彼得堡的天氣,「真要命,大家乘雪橇,可是沒有雪。這不是天氣,而是一種什麼手淫。」
他曾經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互送簽名照,並告白:「我非常非常感動,我深深地向您表示感謝。送上一張照片,一本書,如果我擁有太陽,我也會把太陽送給您的。」
契訶夫書桌上的柴可夫斯基簽名照
很多女人被他迷得暈頭轉向,甚至包括托爾斯泰的女兒。契訶夫最著名的迷妹,是作家麗季雅·阿列克謝耶芙娜·阿維洛娃,有丈夫,有孩子,卻愛了契訶夫一輩子。她送給契訶夫一個書形表墜,上面刻著數字,按數字找到契訶夫的一本書的某頁某行,就可以看到這樣的句子:「假如你什麼時候需要我的生命,就來把它拿去好了。」
他曾經擔心結婚會妨礙工作:「我的家庭人口眾多,我這個寫作的人好比一隻蝦跟別的蝦同裝在一個筐里:擠得很。……我不打算結婚。我希望我現在是一個禿頂的小老頭,在一個講究的書房裡挨著一張大桌子坐著。」
於是他 41 歲才結婚,婚後給妻子熱情地寫信:「再見,我的孩子!吻你,我要把你拋上去,再把你接住,再粗魯地讓你在空中翻轉,再把你抱住,再把你拋出去,再把你抱住,親吻我的女演員。」
契訶夫和妻子
1901 年,他拜訪托爾斯泰之前,為穿一條什麼樣的褲子苦惱了一個小時。
他在給妻子信里寫:我害怕托爾斯泰死去。如果他死去,我的生活會出現一個大的空洞……我愛他甚於愛任何人。
1900 年,契訶夫和托爾斯泰在雅爾塔
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封信寫於 1904 年 6 月,結尾還在為「這邊的德國女人穿戴沒有格調」而感到沮喪。
他遺囑的結語是 :幫助窮人,愛護母親,全家和睦。
我所寫的一切,過五至十年就會被遺忘。但是,我鋪就的道路,將會完整地保留下去,不受損毀,這是我唯一的功勞。 ——契訶夫
隨說幾句契訶夫:他不願講笑話時,張佳瑋,知乎
可愛的契訶夫,童道明
契訶夫書信集
❼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目錄
套中人
燈火
變色龍
玩笑
在別墅里
薇羅奇卡
鄰居
萬卡
壞孩子
掛在脖子上的安娜
大小瓦洛佳
未婚妻
姚內奇
美女
喀希坦卡
苦惱
欣喜
大學生
帶小狗的女人
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