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閣樓
『壹』 帶閣樓的房子內容概括及賞析
《帶閣樓的房子》是俄國劇作家短篇小說家契訶夫1896年的作品,故事通過一位畫家與一個姑娘的愛情故事,抨擊了當時帝俄時代社會的腐朽落後,農村的貧苦。
帶閣樓的房子主要內容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帶閣樓的房子》講述了作為畫家的主人公拜訪沃爾恰尼諾一家的過程中與姐姐麗達關於社會問題進行了爭論,以及與妹妹蜜休斯的純潔愛戀。從畫家與麗達關於社會現狀和公共救贖問題的不同觀點——是物質救助還是精神解放,呈現了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俄國在農奴制壓迫下的社會狀況。平民的生活受到無情的剝削,勞動者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此時,作為激進的改良主義代表的進步女青年麗達將滿腔的熱血投入到社會公共事業之中,從教育,醫療等小事做起,求真務實。而畫家作為貴族階級藝術家的代表。從未體驗過民生,未曾嘗試過生計之苦,心懷遠大理想,更加支持從思想層面上解救當時社會的勞苦人民。
帶閣樓的房子賞析
《帶閣樓的房子》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
帶閣樓的房子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俄國作家,劇作家,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傑出的劇作家,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契訶夫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貳』 王安憶小說《閣樓》的主要內容
短篇小說和散文:
隱居的時代
接近世紀初
冬天的聚會
喜宴
小城之戀
本次列車終點
比較北京和上海
評《許三觀賣血記》
記一次服裝表演
自然最美
尋找蘇青
關於幸福
觀後與寫後
王安憶眼中的當今文壇
上海的女性
風月三篇
王安憶:我不像張愛玲
世俗的張愛玲
王安憶回憶:島上的顧城
上海是一部喜劇
南陌復東阡
我寫《小鮑庄》
中長篇小說:
長恨歌
妹頭
我愛比爾
小鮑庄
桃之夭夭
遍地梟雄
回到文學
生活經驗與審美意識的蟬蛻
王安憶要說的其實是上海
王安憶作品談
「我們」的敘事
王安憶要與張愛玲"劃清界線"
王安憶簡介
王安憶(1954~
)當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生於江蘇南京。1955年隨母茹志鵑遷居上海。1969年初中畢業。1970年赴安徽插隊。1972年考入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後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上海分會專業作家。1975年冬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發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說集《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尾聲》、《流逝》、《小鮑庄》,長篇小說《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話》、《長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遊美利堅》(與茹志鵑合集),兒童文學作品集《黑黑白白》,論著《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以及《乘火車去旅行》、《王安憶自選集》等。其中《本次列車終點》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流逝》和《小鮑庄》分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不少作品表現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深沉思考。她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發掘其底蘊,抉微勾沉,纖毫畢現。筆墨素淡,情韻幽婉,一些作品在文壇上產生廣泛的影響。
『叄』 讀契訶夫的《帶閣樓的房子》
契訶夫是著名的俄國作家,有人說,「假如俄國人都沒了,憑契訶夫的小說和戲劇中創造出的各種人物,就可以復制出整個的俄國人。」這樣的作家要同時代的我國很難找到,只有魯迅的小說可以和他匹敵。
《帶閣樓的房子》是契訶夫晚期的有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幾乎沒有傳統意山隱義上的情節,故事很簡章,一個畫家去鄉村租房子,在鄉間結識了住著帶閣樓房子的兩姐妹,她倆屬於上流社會,非常有教養。姐姐莉季婭,在地方自治局開辦的學校里做一名教師,除了教育工作之外,還積極地參與改良地方自治局的工作,為籌辦圖書館和醫療室而努力。妹妹是個愛讀書的姑娘,大部分時間用於讀書。畫家對姐姐改良社會的理念不認同,認為只有大力發展科學和藝術,把農民的精神從枷鎖中解放出來,才能起作用,於是和姐姐發生了思想上的沖突。姐姐看不起風景畫家的誇誇其談,阻止了妹妹螞腔和畫家的戀愛。
這篇小說創作於1895年,當時的俄國是農奴制社會,農奴的生活受到無情的剝削,生活苦不堪言,激進的改良主義青年代表莉季婭,滿腔熱情投入到公共事業之中,從教育、醫療等小事做起,為改善農奴生活而努力。畫家作為貴族階級藝術家的代表,覺得戴著枷鎖的農奴,多識幾個字,少生幾次病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從精神上解放出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救。
這篇小說讓我想起魯迅,魯迅到日本留學,學的是醫學,他從幻燈片中看到日本人屠殺中國人,卻有許多中國人麻木地圍觀,決定棄醫從文。他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中不必以為不幸的。」他認為改變國人的精神的,首先是文學和藝術。魯迅創作的小說《葯》就是為改變中國人之精神尋找靈葯,脫離群眾的改良革命的這種葯,就像庸醫的人血饅頭,無法醫治癆病,只有找到打開群眾精神枷鎖的小花,才是有希望的葯。
契訶夫尋找的葯是一組精神和物質的結合體。姐姐的改良主義實干措施,畫家的科學和藝術的發展方向,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小說表達出的真正思想。
小說塑造的兩姐妹,從外表到言行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印象深刻。
姐妹倆一出場,一個神態嚴峻,看都不看我,一個驚奇地看我,神情忸怩。這樣就引出兩條情節線,和姐姐的思想線,和妹妹的感情線。兩條主線延伸糾纏,使文章豐滿有趣味。如果只有姐姐這條線,看起來就像思想悶唯衫小說,乾巴巴的不能吸引人。如果只有妹妹這條線,會落入庸俗的愛情小說,兩條線交錯進行,才成為藝術性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的著名小說。
小說的寫景為主題服務,作者著力描寫走向見到帶閣樓房子的路邊風景。
「太陽下去的黃昏,幽暗的林蔭道,一俄寸厚的落葉,氣味濃得叫人透不過氣來,荒涼而古老,樹葉悲傷地在我腳下沙沙響,金鶯用微弱的嗓音不起勁地唱,它一定也老了。」這些用詞透著悲傷,憂郁,荒涼,衰老,他描寫的既可能是實境,而更多的是表達當時俄國的社會背景,在畫家的眼裡就是腐敗沒落,像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非得改變不可了。
畫家和妹妹在一起散步,采蘑菇,談藝術,妹妹希望畫家把她領到永恆和美的領域里去,領到高一等的世界裡去。由於妹妹讀書廣泛,眼界開闊,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畫家思想上有共鳴,感情上更融洽,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當畫家和姐姐發生沖突,妹妹送畫家走時,已是晚上。
大家都沉睡在黑夜裡,而清醒的上流知識分子卻在爭論不休。一語兩關,就像魯迅形容的鐵屋子。「在鐵屋子裡,睡著了,然後慢慢的自己就會被憋死。 喚醒: 魯迅把自己比喻成少有的幾個醒過來的人,他不斷的吶喊,希望沖出那個鐵屋子,沖出那個麻木不仁的社會,並且希望通過吶喊喚醒所有沉睡的人,和他一起沖出去。」
『肆』 關於契柯夫《帶閣樓的房子》鑒賞與評論
《帶閣樓的房子》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
《帶閣樓的房子》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