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余華短篇小說
『壹』 對余華《黃昏里的男孩》故事解讀(1)
余華的短篇小說《黃昏里的男孩》以輕松愉悅的筆觸,與他的長篇小說形成鮮明對比。此作彷彿一出出短劇,引人深思。
故事一:空中爆炸
此篇揭示了當代中國人對自我成長與婚姻觀念的復雜情感。幾位從小玩伴唐早晨、陳力達、李樹海、方宏與主角,各自成家後交際漸少。唐早晨因風流之事險遭報復,眾人聚首,回憶起無憂無慮的過去,玩起了空中爆炸的游戲。年輕與現實、自由與責任,形成了鮮明對比。
年輕時,我們是無憂無慮的玩伴,唱著歌,肆意揮灑青春,對世界充滿好奇,那時的我們自由而懵懂。而今,我們成家立業,肩負責任,家庭成了溫暖的港灣,也逐漸淡化了對外社交。自由與責任,是成長的兩面。
唐早晨代表了年輕時期的自由,而結婚後的我們都背負著責任。自由與漂浮、責任與依靠,兩者兼備,卻也帶來了選擇的困擾。
小說通過簡單場景,真實反映了生活中人們可能面臨的情況。我們不斷地成長,與過去的自己說再見,新的生活接踵而至。回家、成家、犯錯、遠行,每一步都充滿回憶,值得珍惜。每枚硬幣都有兩面,每個選擇都有其利弊,只有正視與接受,方能不常後悔。
『貳』 鮮血梅花的點評鑒賞
余華的短篇小說,我獨喜歡《鮮血梅花》,或許是那些跳脫飄忽的文字,或許是那些荒涼不堪的故事。
在《鮮血梅花》與《古典愛情》兩篇文章中,余華罕有的採用了武俠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形式,與那些冰冷的現實而言,多了一份迷幻的色彩。荒誕之中帶著悲涼,無稽之中蘊藏著宿命。
人物命運既飄忽不定,途中的人物也如雲影天光,恍然而來,恍然而去,卻都成為命運中的因果。
阮海闊在大地上游盪的時候,他們背負的是父親的仇恨,柳生在黃土上飄走的時候,他背負的是家族的榮耀。父親成為一種圖騰,已經超越了現實的記憶與邏輯,成為不得不踐行的使命,而道路一片迷離,寄根之處卻如浮萍早斷,於是他們不得不在四處漂泊。
每個人都行走於無意識之中,阮海闊在十字路口的選擇結果是否會通往相同的宿命,他第二次跨過的河流的彼岸是否仍是從前?道路、河流、人物的重復,余華熟練的使用著象徵物構建著人物命運的迷宮。每個人都迷失在其中,阮海闊只記得胭脂女和黑針大俠的囑托卻忘了母親的囑托,柳生記得小姐的柔情卻忘記了家族的使命。
人間的繁華和凋敗都在轉瞬間即至與被遺忘,如硬幣兩面翻轉,偶然和必然糾結難分,到結局才展現出荒誕與悖謬,阮海闊碰到胭脂女,碰到黑針大俠,與白雨瀟的擦身而過和重遇,與青雲道長的兩次對話,命運在不經意的背離之後卻歸向最後的終點,而這終點卻使背離顯得更加無稽,剩下巨大的嘲弄與無奈。如同在時間維度上的棋子,命運交錯前行,Life is shuffle,不是嗎?
柳生不經意的碰到小姐,到莫名其妙的失去與重遇,莫名其妙的飢荒,「好一場榮華富貴」,聚散皆不可理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與其說命運的播弄,不如說是天行有常,從而映見人間的無常。
似乎中國文學的這種無常味特別重,從曹植到阮籍出於人事的朝不保夕、到諸葛亮的人事盡而天命不至,王朝的興替與輪回碾碎不知多少人的雄心壯志,千秋功名如過眼煙雲,以至於中國人對時間和天命敬畏有加、感慨至深,人物的自主卻導向命運的身不由主,陳世驤說「更有一個外面命運的洪流不斷的推動著,在事件空間的流動中,一切是可憐的改變著,人的功名事業越偉大和堅實,……越是可恐怖和可憐憫的無常,在偉大的對照中,更顯得這些東西在剎那間的流失。」正是中國文學中的悲劇內核。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中,第一即是無常,絕對的理性,以為命運的可掌控,卻構成無常的悲劇,人類的科學在人的命運方面依然是無能為力,這是基氏對於絕對理性科學的批判,還是對天命無常的敬畏?
余華冰涼而嗜血的筆調依然在《古典愛情》中寒光一現,飢餓的死屍和菜人與命運的無常交織出虛無的圖景,透露出不存在的真相。
莊子說;以指之喻指之非指,不如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馬喻馬之非馬,不如以非馬喻馬之非馬。那麼以有常來曉諭無常,不如用無常來曉諭無常了,誰又能夠抵抗無常?
『叄』 如何評價余華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余華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評價: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在《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中,情節主要圍繞傻子來發和狗展開;小說敘述了一個命運多舛的小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常常因為「名字」陷入思想困境或者魔咒。故事的最後大家都知道了來發的真名,但是來發卻因此失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狗,最後暗自決定永遠放棄了別人叫他名字的權利!
當知道的自己是自己的時候,卻不能掌控別人對自我身份的認知與評價,這便是災難和悲劇。小說來發總是被他人嘲笑和隨意的使喚稱呼,文章以「來發」為敘述視角展開敘述,在這個敘述視角下翹鼻子和許阿三還有他們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有葯店的陳先生得到了尊稱。
作者簡介:
余華,當代作家。浙江海鹽人,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後來隨父母遷居海鹽縣。中學畢業後,因父母是醫生,余華曾當過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進入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從此開始文學創作生涯。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中文系合辦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
余華是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和長篇小說《活著》、《在細雨中呼喊》及《戰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