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篇小說體裁有哪些
⑴ 文言文都有哪些體裁
1. 古文體裁有多少種
古文體裁包括論辨、序跋、奏議、書說(shuì)、贈序、詔令、傳(zhuàn)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十三類。論辨類是發表主張、闡明道理的文章,如《過秦論》;序跋類是書籍序言或後序;奏議類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如《文心雕龍》所說的章表、奏啟、議對;書說類包括書信和游士說別國人君的言詞;贈序類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如韓愈所作的贈序;詔令類是皇帝對臣下的書信;傳狀類是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碑誌類包括碑銘和墓誌銘;雜記類包括除傳狀、碑誌以外的一切記敘文;箴銘類是用於規戒的文章;頌贊類是用於頌贊的文章;辭賦類近似於長詩,可以抒情,可以詠物;哀祭類包括哀辭和祭文。
2. 文言文有哪幾種文體
文言文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3. 古文有哪些體裁
體裁分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文章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記敘文包括散文、雜文、小說等;說明文包括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議論文主要是辯正誤、發表見解等的文章;小說屬於敘事性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的敘事性作品;分類:內容(歷史,科幻,愛情,諷刺等);篇幅(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等);應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應用的個人簡歷、調查報告、實習報告、思想匯報、工作總結、求職演講、合同樣本、申請書等。
4. 語文一共有哪些文體啊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通過列舉事實材料和運用邏輯推理,表明對問題的觀點和態度,闡發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說明文是一種常用文體,它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說明文已成為人們傳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交流介紹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經驗、方法的重要文章體裁。記敘文是一種記載和敘述事件由來,描繪事物和人物情景狀態的文體。消息、通訊、報告文學、傳記、游記、小說、童話、寓言以及記敘性的散文等文體,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⑵ 中國古代小說有幾種體裁
中國古代小說有7種體裁,分別為志怪小說、軼事小說、傳奇小說、話本小說、章回小說、譴責小說和演義小說。
志怪小說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軼事小說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一種小說。傳奇小說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話本小說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語言把小說、講史的內容記錄下來自己備忘或為傳授別人。章回小說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譴責小說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
(2)文言短篇小說體裁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代志怪小說的發展:
志怪小說來自漢魏六朝時期帶有神怪色彩的小說,多數來源於巫和方士的奇談怪論。
漢代以後,道教和佛教逐漸盛行,鬼神迷信的說教廣為流布,所以志怪的書特別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等。
明朝時期,志怪小說可以舉干寶的《搜神記》作為代表,該書收集了許多晉朝以前的神怪故事,成為一部匯編性質的小說集。其中一些優美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如《董永》、《三王墓》、《韓憑妻》等,長期在民間流傳,有的還曾編成戲曲和白話小說。
東晉時期,志怪小說比較完整的還有相傳是陶淵明作的《搜神後記》、王嘉的《拾遺記》、劉敬叔的《異苑》、吳均的《續奇諧記》等,其他的書大部分都散失了。
⑶ 文言文的題材和體裁
1. 文言文有哪幾種文體
文言文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3)文言短篇小說體裁有哪些擴展閱讀: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文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1、判斷句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2、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3、倒裝句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言文。
2. 古文有哪些體裁
體裁分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文章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文章體裁
開放分類: 文學、體裁
它主要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和應用文
記敘文包括散文、雜文、小說等
說明文包括 事理說明文(介紹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和 事物說明文(介紹一個物件、事物等)
議論文主要是辯正誤、發表見解等的文章
小說屬於敘事性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的敘事性作品!
分類:內容(歷史,科幻,愛情,諷刺等)
篇幅(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等)
應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應用的個人簡歷、調查報告、實習報告、思想匯報、工作總結、求職演講、合同樣本、申請書、等。
古詩的體裁: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微笑past╱/ 希望可以幫到您,祝您愉快!
Y(^_^)Y 謝謝你,
o(∩_∩)o 歡迎採納,
~(⊙_⊙;) 祝你早日把問題解決!
↖(^ω^)↗加油!`~
3. 語文古詩中題材和體裁有哪些
題材的話:思鄉的、懷念故友送別故友的、邊塞的、懷古的、愛情的、抗敵報國的、山水田園的、詠物詠史的等等……
體裁的話: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古風)主要有,四言詩(詩經)、騷體詩(楚辭)、五言七言古詩(漢魏晉南北朝)、樂府、歌行體等
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其中絕句分為古絕(屬於古體詩)和律絕。4句為絕句,8句為律詩,超過8句的叫排律。按字數它們分五言絕句或律詩、七言絕句或律詩。
古體詩近體詩的區分有點麻煩,不過大致來說唐代以後基本上是近體詩了。之所以說基本上是因為某些詩人喜歡模仿前人的,寫出來的絕句是古絕句也就是古體詩,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如果你是中學學生的話,沒必要區分什麼古體近體的O(∩_∩)O哈哈~,知道4句是絕句,8句是律詩就好啦 ~
順便把詞的也告訴你吧……
詞按字數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4. 文言文如何分題材
(一)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離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quot;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成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了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成為"文賦"。
(二) 駢文。這種文體,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時期,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於句式,堆砌辭藻,往往影響內容的表達,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就漸漸衰退。
(三)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多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文為論說文。如《少年中國說》《馬說》《黃生借書說》《師說》《捕蛇者說》。
(四) 奏議。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
(五) 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
(六) 表。是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七) 對策。古代考試把問題寫到策上,令參加考試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對策。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八) 序跋。序也作"敘""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寫在後面的),寫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quot;。這類文章,按照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吶喊〉自序》、《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
(九) 贈序。文體名。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作序的,稱為贈序。內容多推崇、贊許或勉勵之辭。《送東陽馬生序》
(十)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牌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留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十一)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品德和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十二) 雜記。包括:
(1) 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記》、《登泰山記》。
(2) 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世說新語》、《夢溪筆談》就是這類文體。
(十三)游記。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一種散文形式。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
《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 ***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十四)傳奇。小說體裁之一。以其情節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稱唐、宋人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如《柳毅傳》、《南柯太守傳》等。
5. 文章題材分類及其要求.
文體分為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
文章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其中文學體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1、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五種表達:敘述:是表述時間過程的藝術。
描寫:是展示空間狀貌的藝術。議論:是談看法的說理藝術。
抒情:是抒發·傾吐的流露宣洩藝術。說明:是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告知藝術。
五種表達需要背誦,是寫好作文的基本功。2、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
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
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等。說明文有的是以時間為序,有的是以空間為序;有的由現象寫到本質,有的由主寫到次;有的按工藝流程順序來說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質、功用、原理等順序來說明。
3、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
它不同於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於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總而言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記敘文和說明文則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4、應用文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處理各種事物時,經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際、信守和約定成俗的慣用格式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事情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應用文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多了。 所謂應用文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為處理實際事物而寫作,有著實用性特點,並形成慣用格式的文章。
(3)文言短篇小說體裁有哪些擴展閱讀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徵(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議論文:強化**論點。
散文:反復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章體裁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應用文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議論文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說明文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記敘文。
6. 語文都有哪些文學體裁
一. 駢文 又叫「四六文」,這種文體,四字、六字句相間,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
句式遷就,文中堆砌詞藻,常影響內容表達。唐朝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遠動後,駢文逐漸衰落。
其中也不泛名篇佳作。著名的有南朝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唐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劉禹錫寫的《陋室銘》。
二. 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課本中出現的名篇有唐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清袁枚的《黃生借書說》。 三. 表 古代奏議的一種,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為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之一。
課本中出現的只有一篇,為三國時諸葛亮的《出師表》。公元277年,諸葛亮准備出師伐魏,奪取中原,出發前給後主劉禪寫了這篇奏章,表明自己忠於蜀漢, 匡扶漢室的決心。
文中名句有「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等。 四.贈序 古代文人送別時常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增序。
後凡是惜別贈與的文章,都叫增序。其內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
課本中出現的是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文中向來自家鄉的年輕人馬生介紹了自己少時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要珍惜時日,刻苦求學。
五.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都叫「銘」。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課本中有唐劉禹錫的《陋室銘》。
還有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歌功頌德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未學)。 六. 雜記 包括兩類: 1.記載風景、瑣事、感想等的一種文體。
描寫山川、景物、人事的,如《小石潭記》、《西湖游記》、《桃花源記》等。 2.筆記文。
以記事為主,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由理事掌故、遺文逸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品、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如《世說新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夢溪筆談》(《以蟲治蟲》)。
七.游記 其實是雜記的一種,把它單列出來,是因為它在雜記中佔有比較特殊的位置: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並從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語言生動,記述較為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
課文中選用的名篇有北魏酈道元的《三峽》(科學色彩濃),南朝梁武軍的《與朱元思書》(寫景、議論),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景、抒情),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寫景、議論),宋代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寫景、抒情),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寫景、議論、抒情)。 八. 寓言 用假想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作品。
「寓」是「寄託」的意思。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託於簡單的故事當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
課文中選用的寓言故事有《韓非子》中的《鄭人買履》,《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戰國策》中的《鷸蚌相爭》。 九. 詩歌 我國出現的最早的文學體裁就是詩歌(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為《詩經》),後來逐漸演化為三種樣式:詩、詞、曲。
詩、詞、曲的主要區別在於詩要求節奏和講究韻律,詞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去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更靈活。
詩的最高成就表現在唐代。 從表現形式上看有四言詩,如《詩經》中的《關雎》、《君子於役》、《蒹葭》,三國曹操的《觀滄海》;五言詩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杜甫的《春夜喜雨》(五律)、《望岳》(五律),李白的《秋浦歌》(五絕)等;七言詩如唐代李白的《望天門山》(七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七絕),漢語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七絕),杜牧的《赤壁》(七絕),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七律),白居易的《 錢塘湖春行 》(七律),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七律),宋代陸游的《游山西村》(七律)、《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七絕)等;雜言詩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屬近體詩,其他屬古體詩。 樂府詩指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本是官署名稱),後成為詩體名稱。
課文中選用的是《敕勒歌》、《木蘭詩》。 詞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宋朝。
課文中選用的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李清照的《如夢令 常記西亭日暮》,范仲淹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等。 曲在元代最盛行。
課文中選用的是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張養好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
⑷ 聊齋志異屬於什麼體裁的小說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書齋名稱,志是記述,異,指奇異的故事。
⑸ 文言文都有哪些體裁
1. 古文體裁有多少種
古文體裁有論辨、序跋、奏議、書說(shuì)、贈序、詔令、傳(zhuàn)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十三類。
1、論辨類就是論說文,包括哲學論文、政治論文、史論、文論等。先秦諸子書,一般都可認為論文集(通常都以政治為主)。
單篇論文則以賈誼《過秦論》為最早。論辨類或者是發表自己的主張,闡明一個道理(論):或者是辨別事理的是非,駁斥別人的言論(辨)。
舉例來說,《淮南子》是論,而《論衡》則是辨;《過秦論》是論,而《神滅論》則是辨。2、序跋類是一部書(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後序。
序(敘)是一般的序言,放在書的前面;跋則放在書的後面,即後序。上古時代的序都是放在後面的。
有人認為《莊子·天下》篇就是《莊子》的序。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論衡·自紀》篇,《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敘傳》等,更顯然都是序言,它們都是在書的後面。
《說文解字》的敘也在後面。後來像蕭統《文選》等書,序文才移到前面。
3、奏議類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包括《文心雕龍》所說的章表、奏啟、議對三類。此外還有疏、上書、封事。
疏的本意是條陳(逐條陳說),封事是預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對策(簡稱策),是奏議的一個附類。
這是應舉時由皇帝出題目,寫在簡上,叫做策問;應舉者按題陳述自己的意見,叫做對策。漢代晁錯、董仲舒都以對策著名。
4、書說類包括書和說。書指一般的書信,說大多是游士說別國人君的言詞。
5、贈序類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古人有所謂「贈言」。
到了唐初,贈言才成為一種文體,叫做「序」。韓愈所作的贈序最多,也被認為最好。
6、詔令類是皇帝對臣下的書信。詔令和奏議本來都是書信,但因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被認為與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給皇帝的書信叫奏議,皇帝給臣下的書信叫詔令。
皇帝下達的文書還有「制」「誥」等。檄(xí),是詔令的一個附類。
它被用來曉諭、或者用來聲討罪惡。檄,不一定是皇帝發出的;有時候,也可能是敵國互相聲討,或者是所謂「討賊」。
由於封建社會很少正義戰爭,互相攻擊的人往往是一丘之貉,所謂檄就往往是強詞奪理,或者是捏造事實。7、傳狀類是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是記述死者的事跡。
傳指傳記,狀指行狀。傳來源於《史記》《漢書》。
拿《史記》來說,《項羽本紀》,《孔子世家》,《淮陰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等,都應該屬於傳。傳奇小說,如《霍小玉傳》,《李娃傳》,《鶯鶯傳》等,可歸入傳狀一類。
8、碑誌類包括碑銘和墓誌銘。碑銘的范圍頗廣。
有封禪和紀功的刻文,例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銘》,韓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觀、橋梁等建築物的刻文,例如王簡棲《頭陀寺碑文》,韓愈《南海神廟碑》等。
此外還有墓碑,這是紀載死者生前事跡的,文章最後有銘(韻語)。封建時代大官的墓碑是樹立在墓前道路(神道)上的,所以叫做神道碑,官階低的則樹立墓碣。
此外還有一種墓表,無論死者入仕與否都可以樹立。墓表也是立在神道上的,所以又稱為神道表。
墓表一般沒有銘(韻語)。墓誌銘(墓誌)也是紀載死者生前事跡的,前有志,後有銘。
它一般是兩塊方石,一底一蓋,底刻志銘,蓋刻標題(某朝某官某人墓誌),安葬時埋在墓壙里,據說是防備陵谷變遷,以便後人辨認的,所以後來又稱為埋銘、壙銘、壙志等。9、雜記類包括除傳狀、碑誌以外的一切記敘文。
有刻石的;有不刻石的。刻石的如柳宗元的《永州韋使君新堂記》;不刻石的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記。
雜記文的特點是敘事,但唐宋古文家的雜記往往是敘中夾論;像蘇轍的《快哉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則是議論多於記事。10、箴銘類是用於規戒的文章,大多是用來戒勉自己的。
劉禹錫的《陋室銘》屬於這一類。11、頌贊類是用於頌贊的文章,一般是對別人的歌頌和贊揚。
韓愈的《子產不毀鄉校頌》屬於這一類。12、辭賦類近似於長詩,可以抒情,可以詠物。
本書第十二單元將有專文討論。13、哀祭類包括哀辭和祭文。
二者都是哀弔死者的文章,但祭文則是設祭時拿來宣讀的。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文體。
2. 文言文有哪幾種文體
文言文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5)文言短篇小說體裁有哪些擴展閱讀: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文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1、判斷句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2、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3、倒裝句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言文。
3. 古文有哪些體裁
體裁分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文章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文章體裁
開放分類: 文學、體裁
它主要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和應用文
記敘文包括散文、雜文、小說等
說明文包括 事理說明文(介紹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和 事物說明文(介紹一個物件、事物等)
議論文主要是辯正誤、發表見解等的文章
小說屬於敘事性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的敘事性作品!
分類:內容(歷史,科幻,愛情,諷刺等)
篇幅(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等)
應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應用的個人簡歷、調查報告、實習報告、思想匯報、工作總結、求職演講、合同樣本、申請書、等。
古詩的體裁: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微笑past╱/ 希望可以幫到您,祝您愉快!
Y(^_^)Y 謝謝你,
o(∩_∩)o 歡迎採納,
~(⊙_⊙;) 祝你早日把問題解決!
↖(^ω^)↗加油!`~
4. 語文一共有哪些文體啊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通過列舉事實材料和運用邏輯推理,表明對問題的觀點和態度,闡發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為了接受和表達思想,都需要經常閱讀與寫作這種文體.教材選錄了15篇議論文,其中現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對於這些議論文,考生應能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應能劃分重要段落的層次,概括層次大意;應能認知文章所用論據的類別;應能識別文中所運用的各種論證方法或駁論方法;應能識別文中所採用的比喻、比擬(擬人或擬物)、排比、對偶、設問、反詰、反語、層遞等修辭手法,並能簡要說明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說明文是一種常用文體.它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說明文已成為人們傳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交流介紹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經驗、方法的重要文章體裁.教材選錄了8篇說明文,通過閱讀這些說明文,我們能對說明文這種文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對於這8篇說明文,考生應能歸納文章所說明的中心和要點;應能劃分重要段落的層次,概括層次大意;應能認知文章的總體結構方式和說明順序;應能簡要說明文中所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應能識別文中所採用的比喻、比擬、排比、對偶、設問、反詰、層遞等修辭手法,並能簡要說明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記敘文是一種記載和敘述事件由來,描繪事物和人物情景狀態的文體.消息、通訊、報告文學、傳記、游記、小說、童話、寓言以及記敘性的散文等文體,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教材選錄了13篇記敘文,其中現代文8篇,文言文5篇.對於這些記敘文,考生應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應能劃分重要段落的層次,概括層次大意;應能認知文章的記敘方式;應能識別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並能簡要說明這些描寫方法的作用;應能認知文中環境描寫的類別,並能簡要說明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應能認知文中所運用的對比、鋪墊、側面烘托、整體比擬、夾敘夾議、語意雙關、象徵、暗示、比喻、比擬、排比、對偶、設問、反詰、層遞等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並能簡要說明這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