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韓國最早的短篇小說

韓國最早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1-03 12:28:30

⑴ 韓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韓國知名作家可能就李清俊。

1966年李清俊畢業於漢城大學德語系。1965年,他以短篇小說《退院》獲《思想界》雜志新人文學獎。

兩年後再以《白痴和傻子》獲東仁文學獎,從此在文壇立足。他以短篇聞名,作品逾百篇。英文的《朝鮮時報》稱,李清俊的作品影響了一代韓國作家。

相關拓展

作家,泛指以文化創作為業,以寫作為主的文學創作工作者,也指文學領域有盛名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稱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夠獲得出版發行,歷史悠久。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的褒義明顯較強,所以這詞很多時候會被用作為一種客套敬稱。

最早的「作家」是管理家務的意思,此語入書見於《三國志·楊戲傳》:「請為明公以作家譬之」;《晉書·食貨志》載:「(漢)桓帝不能作家,曾無私蓄。這說明自三國至晉代「作家」系指「治家」而言。漢桓帝沒登基時過著清貧生活。因不善治家理財,才弄得沒有私蓄。

「作家」一詞轉變含意始於唐代。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作家

⑵ 韓國小說《漢城,1964年冬》概括了主人公的什麼精神面貌

韓國作家金承鈺大學時代發表處女作《生命演習》(1962),確立了在韓國文壇的地位。他的短篇小說《漢城,1964年冬》(1965),描寫寒冷的冬天,在漢城一家酒館里,無恥的主人公「我」和一個姓安的大學生偶遇一中年漢子。「我」因出身卑微、升學無望,當兵作公務員,都覺得無意義;大學生「安」雖為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也同樣感到空虛、困惑;中年漢子更慘,愛妻得病死在醫院,他賣妻子屍體領到一筆錢。他用這點錢求人同他聊天,以解除孤獨與絕望。但最終未能使他得到解脫,第2天他在客店自殺。在這3個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韓國當時一代人的彷徨、悲觀、空虛、失落、百無聊賴的精神面貌。

⑶ 小說《翅膀》是韓國的著名小說嗎相當於哪個文學作品的知名度啊

這部短篇小說《翅膀》是被稱做「天才」、「鬼才」的韓國作家李箱(1910-1937,本名金海卿)1936年發表在「朝光」的成名作,

作品中「我」是作家自身的影射,真實反映了作家1933年因得肺結核咯血過重而到黃海道療養期間與茶館里的女招待員「錦紅」結識並與她同居的生活。作品中的「我」身陷自我分裂的囹圄,「我」是在與世隔絕的「房間」里以進行知性思維游戲為唯一樂趣的知識分子。始終與外界斷絕聯系的「我」有一天外出,通過連續幾天的外出他的空間逐漸得以擴張,隨之與太太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以「化為標本的天才」開頭,以「飛翔吧,飛翔吧,飛翔吧,再一次飛翔吧」收尾的作品,壓縮了高度象徵意識。他的小說創作不僅是在寫作技巧上,還是在其文學精神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開了韓國現代文學的先河。為繼承他的文學精神起見,韓國於1977年設了至今在韓國文壇上最具權威的「李箱文學獎」。

小說《翅膀》具有現代文學精神啟蒙性,相當於中國的《狂人日記》

⑷ 《山茶花》名著是哪個國家哪個作者

韓國小說家金裕貞(1908-1937)寫過短篇小說《山茶花》(1936),重要人物的名字叫點順,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

⑸ 朴范信作家簡介

朴范信是一位備受矚目的韓國現實主義作家,被譽為國寶級人物,他的創作生涯充滿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他的短篇小說《夏日的殘骸》在韓國中央日報的「新春文藝」欄目發表,從此正式踏上了文壇之路。

1979年,朴范信憑借長篇小說《比死更深的睡眠》嶄露頭角,成功躋身暢銷作家的行列。他的作品因其深度和藝術性深受讀者喜愛,其中2010年出版的《因為痛,所以是愛情》(原名《銀嬌》)尤其引人關注。這部小說因其對大眾倫理的深刻探討和爭議性內容,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

至今,朴范信已出版了十多部長篇小說和數十部中短篇作品,他的散文詩歌集也廣受好評。在學術領域,他擔任明知大學文藝創作系的教授,同時在民族文學作家協會和韓國小說家協會中擔任重要職務,積極參與文學活動的運營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因為痛,所以是愛情》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銀嬌》,計劃於2012年4月上映。該電影因其題材的獨特性、引人入勝的劇情以及演員陣容的突破性選擇,成為了當年韓國電影界的一大熱點,備受矚目。

⑹ 現代朝鮮、韓國文學是什麼

1910年以後,日本對朝鮮實行野蠻的殖民統治。此間前後,崔南善(1890~1957)在他創辦的《少年》、《青春》等雜志上,發表他和李光洙(1892~1951?)的新體詩和現代小說。

1919年爆發的全民性的反日運動,促進了進步力量的興起。在日本執行「文化統治」時,西方的文藝思潮也進入朝鮮文壇。「創造派」、「白潮派」、「廢墟派」等文學流派,將歐洲的唯美主義、頹廢主義和自然主義等引進朝鮮。在金東仁(1900~1951)、廉相涉(1893~1963)、朴鍾和(1901~1981)等代表作家的作品裡,充滿了頹廢、感傷。

1923年,在國內外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一批文學新秀組織了文藝社團「焰群社」,首先舉起革命文學的旗幟。他們的作品多描寫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社會的黑暗,批判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表達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嚮往之情,所以,又稱「新傾向派」。著名作品主要有宋影(1903~1979?)的《黑暗的村莊》(1923)、《日益擴大的人群》(1924),崔曙海(1901~1932)的《故國》(1924),李箕永(1895~1984)的《窮苦的人們》(1924)等等。

崔曙海是新傾向派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自幼家境貧寒,16歲時即四處漂泊,過著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這種來自社會底層的經歷,使他親身體驗了勞動人民的痛苦與不幸。因此,他的作品主要描寫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和強烈的反抗情緒。他的幾十篇短篇小說分別結集《血痕》(1926)和《紅焰》(1931)出版。著名的《朴石之死》(1925)寫因無錢求醫而死了獨生子的老婦對金錢社會的詛咒。《飢餓與殺戮》(1925)的主人公京洙因找不到工作而被逼發瘋,並發出要「砸爛這個鬼世界」的怒吼。代表作《出走記》(1925)中的主人公朴君善良、勤勞,曾懷著「開辟新生活」的美好願望棄家出走,但結果仍難以生存。經過5年痛苦掙扎與求索,終於認識到「對於這種只能維護和縱容那些虛偽、姦邪、殘暴和懶惰者的制度」,「不能置之不理」,他最終走上了覺醒並反抗之路。朴君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因此這篇小說也成為新傾向派文學的典型之作。

1925年8月,朝鮮無產階級藝術同盟(簡稱「卡普」)成立,它是以原來新傾向派作家為基礎組成的。「卡普」初期沿用原文藝社團焰群社的綱領。1927年9月「卡普」改組後,制定了新綱領,明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作為無產階級運動的一翼開展無產階級的藝術運動」。「卡普」主張以文學創作教育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徹底批判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從新傾向派到卡普的成立、改組,標志朝鮮無產階級文學從萌芽、發展到高漲。這時期出現了一批無產階級作家,產生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如趙明熙(1892~1942)的短篇小說《洛東江》(1927)、李箕永的短篇小說《元甫》(1928)和長篇小說《故鄉》(1933)、韓雪野(1900~)的短篇小說《過渡期》(1928)和《摔跤》(1928)、宋影的劇本《拒絕一切會客》(1929)等。「卡普」以其強烈的革命色彩引起日本統治者的仇恨,於1931年和1934年先後兩次對「卡普」作家進行逮捕、鎮壓。1935年「卡普」被迫解散。但「卡普」文學的巨大影響不可低估,它支配了1925~1935年間的朝鮮現代文壇。

趙明熙是「卡普」文學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他20世紀20年代初寫的抒情詩,有著較多的感傷和神秘主義色彩。從日本歸國後所寫的劇本《婆娑》(1923)、詩《在春天的草地上》(1924)等,表明他創作思想的進步。1925年他積極參與組織「卡普」,此時創作的作品主要描寫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之下所遭受的苦難,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如短篇小說《到地下去》(1925)、《低氣壓》(1926)、《洛東江》(1927)、《春善》(1928)、《兒子的心》(1928)、《美妮和龍兒》(1928)等。其中《洛東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朴成雲是洛東江畔漁民的兒子,他苦苦探索反日獨立之路,最終由一個民族主義者轉變成為社會主義者。這篇小說是20世紀20年代朝鮮人民革命運動和反日斗爭的一個縮影。

20世紀30年代後期,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朝鮮各方面的統治,進步作家已難以公開活動。只有在金日成領導的抗日武裝斗爭中產生、發展的革命文藝,如詩歌、小說、戲劇以及政論等,為朝鮮現代文學史留下光輝的一頁。其中《血海》(1936)和《賣花姑娘》(1930)等,都是著名的戲劇。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朝鮮人民也迎來了自己的解放。但是幾年之後,朝鮮北部和朝鮮南部分別成立了兩個國家,於是朝鮮現代文學實際就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現代文學。

朝鮮解放後40餘年來,無論是在反美侵略的解放戰爭,還是在戰後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老作家一同創作,將現代文學不斷推向繁榮發展的新階段。朝鮮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描寫抗日武裝斗爭的趙基天(1913~1951)的長篇敘事詩《白頭山》(1947)、朴世永(1902~)的長篇敘事詩《密林的歷史》(1962~)等;描寫土地改革的有李箕永的長篇小說《土地》(1~2卷,1948~1960)、千世峰(1915~)的長篇小說《大河奔流》(1964)等;描寫祖國解放戰爭的有黃健的短篇小說《燃燒的島》(1952)、千世峰的中篇小說《戰斗的村民》(1953)、石潤基的長篇小說《時代的誕生》(1964)等;描寫社會主義建設和千里馬運動的有李北鳴(1908~)的中篇小說《勞動的一家》(1947)、權正雄(1925~)的短篇小說《百日紅》、趙白嶺(1913~)的劇本《紅色宣傳員》(1961)、尹世重的長篇小說《在考驗中》(1963)、李根榮(1909)的中篇小說《第一次收獲》(1957)等。這些作品都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主義現實的理解和感受。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於民族災難之中。長期的日本殖民統治和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在韓國人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此時西方的文藝思潮也蜂擁而入,一批年輕的文學青年形成了80年代韓國文壇上的「戰後文學派」。戰後派作家的作品,內容上主要宣洩戰爭中郁積的苦悶,揭露戰爭給人性帶來的毀滅;形式上否定文學傳統,竭力學習和模仿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有意識地進行文學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的大膽變革。戰後文學派的主要作家有吳永壽(1914~)、孫昌涉(1922~)、金聲翰(1919~)、徐基源(1930~)、河瑾燦(1931~)等。

孫昌涉和徐基源是戰後派文學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孫昌涉的小說《血書》(1955)以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憂郁、壓抑的氣氛中描寫了主人公所受的非人侮辱與絕望心情。作品中無論是白痴少女昌愛、殘廢軍人俊錫,還是失業者達壽、無望詩人奎鴻等,都是麻木、漠然、反常的被棄者。通過他們在飢餓和死亡線上的苦苦掙扎,反映了韓國戰後的社會現實。徐基源的名篇《深夜的擁抱》(20世紀50年代)不僅描寫了戰爭對人性的毀滅,而且筆觸深入主人公的靈魂深處,寫出了他的覺醒。主人公從戰場上偷跑回家想看望病危的妻子,但又痛感自己罪孽深重而無顏去見。總覺得他曾強奸並殺害的一個姑娘彷彿就是妻子。最終他的人性得到覺醒,決心回到妻子身邊去。

如果說韓國20世紀50年代文壇的主流是戰後派文學的話,那麼20世紀60年代新感覺派的出現也堪稱是韓國文壇上的一件大事。這派作家一反戰後派文學過分執著於表現歷史的傾向,反對從「悲劇性的歷史出發來感傷和哀嘆」,主張努力去「探索現實與未來」。他們格外強調語言技巧,注重語言的感覺、意象的跳躍和心理分析,提倡到「無意識」中去尋找創作源泉,竭力表現夢境和幻覺。新感覺派作家主要有金承鈺(1941~)、朴泰洵(1942~)、徐廷仁(1936)、金成一(1940~)等。

金承鈺大學時代發表處女作《生命演習》(1962),確立了在韓國文壇的地位。

他的短篇小說《漢城,1964年冬》(1965),描寫寒冷的冬天,在漢城一家酒館里,無恥的主人公「我」和一個姓安的大學生偶遇一中年漢子。「我」因出身卑微、升學無望,當兵作公務員,都覺得無意義;大學生「安」雖為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也同樣感到空虛、困惑;中年漢子更慘,愛妻得病死在醫院,他賣妻子屍體領到一筆錢。他用這點錢求人同他聊天,以解除孤獨與絕望。但最終未能使他得到解脫,第2天他在客店自殺。在這3個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韓國當時一代人的彷徨、悲觀、空虛、失落、百無聊賴的精神面貌。

20世紀70年代後,韓國的經濟有了迅速發展,文壇也出現了色彩紛呈的景象。這時,純文學、暴露文學、商業文學等,都異常活躍。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是採用最多的表達方法,為人們所追棒。

在作家隊伍里,中青年作家思想表現敏銳,不少成為文壇新秀,他們的作品也較多受關注,這些作家作呂是:黃皙暎(1943~)的描寫勞資矛盾的小說《客地》(1971);女作家朴景利(1926~)的反映近代農村生活史的長篇歷史小說《土地》(1~3卷,1969~1978);趙世熙(1942~)的深刻揭示韓國社會矛盾和社會悲劇的12篇系列小說《矮子射向上空的小球》(1978);李范宣(1920~)的描寫社會底層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黑海峽》(1976)和《白烏鴉的手記》(1979);女作家孫素熙(1917~)的以心理描寫見長富於抒情色彩的《黑夜》(1974)和《華麗的我們》(1978);千勝世(1938~)的(1974)寫佔領軍的專橫野蠻與獸性的《黃狗的悲鳴》。由於這些作品代表了韓國現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因而在文學史上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熱點內容
網游小說里有一把砍體力的武器 發布:2025-01-05 16:15:43 瀏覽:200
甜寵無虐短篇小說古代 發布:2025-01-05 16:03:15 瀏覽:761
女主體弱多病人設小說短篇 發布:2025-01-05 15:48:53 瀏覽:614
購買網路小說賺錢 發布:2025-01-05 15:48:07 瀏覽:57
種馬言情仙俠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05 15:35:21 瀏覽:96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聽力 發布:2025-01-05 15:32:42 瀏覽:127
那些年讓人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1-05 15:22:28 瀏覽:963
晉江好看的完結高幹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05 15:15:56 瀏覽:638
霸道總裁完結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05 15:15:08 瀏覽:681
網游之百戰無雙小說 發布:2025-01-05 15:05:23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