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優秀短篇小說小丑

優秀短篇小說小丑

發布時間: 2025-01-08 13:52:26

㈠ 世界經典短篇小說快讀目錄

《黑面紗》(英國)查爾斯·狄更斯,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社會的不公。

《競選州長》(美國)馬克·吐溫,以幽默諷刺的手法,揭露了政治的荒誕。

《舞會以後》(俄國)列·尼·托爾斯泰,探討了愛情、道德與社會關系的深刻議題。

《窮苦人》(俄)列·托爾斯泰,展現了底層人民的悲慘命運與道德的光輝。

《套中人》(俄國)安·巴·契訶夫,揭示了社會的僵化與個體的束縛。

《小公務員之死》(俄國)安·巴-契訶夫,通過一個公務員的悲劇,探討了社會對個人的壓迫。

《法律門前》(德國)卡夫卡,描繪了個人與社會法律的沖突,探討了自由與規則的界限。

《一天的等待》(美國)厄內斯特·海明威,通過一個等待的瞬間,揭示了生活與人性的深度。

《小丑》(俄國)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探討了藝術與人性的關系,以及社會對個體的塑造。

《熱愛生命》(美國)傑克·倫敦,展示了生命的意義與人類的堅韌。

《麥琪的禮物》(美)歐·亨利,通過一個小故事,探討了愛情、犧牲與人性的光輝。

《蒙龐西埃王妃》(法國)拉法耶特夫人,揭示了貴族社會的腐朽與人性的復雜。

《克洛德·格》(法國)維克多·雨果,展現了社會的不公與人性的光輝。

《羊脂球》(法國)居伊·德·莫泊桑,通過一個小小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社會的冷漠。

《石心》(德國)E·T·霍夫曼,描繪了人類對未知的探索與內心的掙扎。

《飢餓的石頭》(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探討了生命的意義、愛與犧牲。

㈡ 屠格涅夫小丑寫三個情節的用意是什麼

《小丑》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之一,它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格里高利的小丑,在表演時突然間感到內心的虛無和孤獨,最終無法承受,決定在家中自殺。在故事中,可以分為三個情節:
1.小丑和旅店老闆的談話:小丑在旅店裡表演時,遇到了旅店老闆。老闆詢問小丑為什麼不開心,小丑則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回答了老闆,這個情節主要表達了小丑內心的孤獨和痛苦。
2.小丑回家的路上:小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兒童,他試圖和他們玩耍,但是卻因為自己的職業而被孩子們嘲笑和打擊,這個情節表達了小丑的無助和內心的虛無。
3.小丑的自殺:小丑回到家後,他試圖通過飲酒和聽音樂來緩解自己的內心痛苦,但最終他無法承受,決定自殺。這個情節表達了小丑內心極度的絕望和孤獨。
總的來說,這三個情節通過展現小丑內心的孤獨和痛苦,表達了人類在現代社會中面對的一些心理問題和困惑。故事通過小丑這一形象,引起人們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孤獨、絕望等情感的關注。

㈢ 托馬斯·曼的故事、作品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國作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托馬斯·曼1875年6月6日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市呂貝克。他的父親是經營穀物的巨商,母親出生於巴西,有葡萄牙血統。托馬斯.曼是五個孩子中的老二,長他四歲的亨利希·曼後來也是一位著名作家。作為成功的商人,托馬斯.曼的父親作風實際,在呂貝克很有影響;而他從母親那裡則得到音樂、文學和藝術的熏陶。父親的實用主義與母親的藝術氣質所代表的二元性,成為托馬斯·曼後來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 盡管青少年時代的托馬斯·曼並非是一個缺乏天賦的孩子,但是,他對於學校的課程表現地毫無興趣。他更願意致力於發展其由來已久的對於寫作的愛好,並以散文隨筆和作文的形式參與其與他人共同編輯出版的雜志《春天風暴》。在一封保存下來的1889年的信中,當時只有14歲的托馬斯·曼在信的末尾屬名「托馬斯·曼,抒情戲劇詩人」。這反映了托馬斯·曼對於自己將來當作家這件事是很認真的。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不登布魯克家族--一個家族的衰敗》(Buddenbrooks - Verfall einer Familie),1901年,奠定了作家在文壇的地位。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國王的神聖》(Königliche Hoheit),1909年 《魔山》(Der Zauberberg)1924。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 《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四部曲(Joseph und seine Bruder Tetralogie),1933-1943年 《亞克伯的故事》(Die Geschichten Jaakobs),1933年 《年輕的約瑟夫》(Der junge Joseph),1934年 《約瑟夫在埃及》(Joseph in Ägypten),1936年 《贍養者約瑟夫》(Joseph der Ernährer),1943年 《綠蒂在魏瑪》(Lotte in Weimar),1939。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 《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1947年 《被挑選者》(Der Erwählte),1951年 《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白》(Bekenntnisse des Hochstaplers Felix Krull),1954年。譯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
『記敘類文章,短篇小說,中篇小說』
《展望》(Vision),Prosa-Skizze,1893年 《墮落》(Gefallen),1894年 ,處女作。 《對幸福的願望》(Der Wille zum Gluck),1896年 《失望》(Enttäuschung),1896年 《死》(Der Tod),1897年 《小人物弗利德曼先生》(Der kleine Herr Friedemann),1897年 《小丑》(Der Bajazzo),1897年 《圖比亞斯·敏得尼克》(Tobias Mindernickel),1898年 《小衣櫃》(Der Kleiderschrank),1899年 《復仇》(Gerächt),Novellistische Studie,1899年 《小路易斯》(Luischen),1900年 《通往墳墓之路》(Der Weg zum Friedhof),1900年 《神的光輝》(Gladius Dei),Novelle,1902年 《托尼奧·克律格》(Tonio Kröger),Novelle,1903年 《特里斯坦》(Tristan),Novelle,1903年 《飢餓者們》(Die Hungernden),1903年 《神童》(Das Wunderkind),1903年 《幸運》(Ein Gluck),1904年 《在先知那裡》(Beim Propheten),1904年 《艱難的時刻》(Schwere Stunde),1905年 《一則軼事》(Anekdote),1908年 《鐵路事故》(Das Eisenbahnungluck),1909年 《Jappe和Do Escobar是如何打架的》(Wie Jappe und Do Escobar sich prugelten),1911年 《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edig),1912年 《主人與狗》(Herr und Hund),Ein Idyll,1918年 《兒童的歌唱》(Gesang vom Kindchen),Ein Idyll,1919年 《Wälsungen的血》(Wälsungenblut),1921年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Tristan und Isolde),1923年 《無秩序和早先的痛苦》(Unordnung und fruhes Leid),1926年 《馬里奧和魔術師》(Mario und der Zauberer),1930年 《被換錯了的腦袋--一則印度傳奇》(Die vertauschten Köpfe - Eine indische Legende),1940年 《法律》(Das Gesetz),1944年 《被騙的女人》(Die Betrogene),1953年 譯本有:托馬斯·曼中短篇小說全編,灕江出版社,2002年
『戲劇』
《佛羅倫薩》(Fiorenza) 『 雜文』 《一個不關心政治者的觀察》(Betrachtungen eines Unpolitischen),1918年 《自由的問題》(Das Problem der Freiheit),1937年 《試分析席勒》(Versuch uber Schiller),1955年 《關於歌德》(Über Goethe)

㈣ 契科夫的 《裝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叫什麼名字他是怎麼死的

主人公叫別里科夫,死因是被柯瓦連科從樓上推下來之後不久便死了,實際上是死於驚恐和擔憂。

相關介紹:

別里科夫:

沙皇俄國時期社會中層的一個小人物。他膽小怕事,卻又愛管閑事,為人保守頑固,對社會變革極度恐懼,總是穿著一身大衣將全身包裹起來,所以被稱為「套中人」。口頭禪是「千萬別鬧出亂子來」。

(4)優秀短篇小說小丑擴展閱讀

別里科夫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起著為沙皇專制助紂為虐的作用。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

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說別里科夫成為了,害怕新事物,維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裝在套子里的人

㈤ 求一篇描寫二戰後德國的短篇小說的名字

你好!
《展望》
《墮落》
《對幸福的願望》
《失望》
《死》
《小人物弗利德曼先生》
《小丑》
《圖比亞斯·敏得尼克》
《小衣櫃》
《復仇》
《小路易斯》《通往墳墓之路》
《神的光輝》
《托尼奧·克律格》
《特里斯坦》
《飢餓者們》
《神童》
這是托馬斯的短片小說
希望有你需要的那篇
因為我沒有讀過
只能給你這些幫助了
如有疑問,請追問。

㈥ 文筆好的寶藏作者專輯二:吳沉水|十年前的「絕版」精品

寶藏作者吳沉水,十年絕版精品推薦!作品涉獵純愛、百合、言情、懸疑等,風格獨特,文筆流暢沉穩,多挖掘人物內心與人性復雜程度。以下精選吳沉水代表作,帶你領略不同風格的魅力:

1、《著魔》:文風正劇,情節狗血,懸疑色彩濃厚,講述幾起離奇謀殺案背後的人物慾望與人性扭曲。強攻、美少年、兇殺、偷窺、迷情、背德等元素齊聚,引人入勝。

2、《子璋》:講述周子璋與霍斯予之間的故事,狗血劇情到位,追妻火葬場的設定讓你大呼過癮。人物鮮明,故事深厚,不容錯過。

3、《重生之掃墓》:簡逸重生為病弱美少年,卻意外遭遇上一世仇人。前世冤屈,今生復仇,扣人心弦的故事等你來探索。

4、《如果沒有昨天》:原冰藉助時間機器尋找親生父母,試圖阻止自己的出生。穿越時空,探索自我,情感糾葛與成長交織,引人深思。

5、《繁枝》:王錚與李天陽之間的故事,王錚對李天陽的復雜情感,以及李天陽的決定,描繪出都市情感的細膩與復雜。

6、《小丑的臉》:以小丑的面具為引,探索其背後的真實面貌。這篇短篇小說,雖然篇幅不長,卻能讓你感受到暗黑與神秘的氛圍。

7、《四月流螢》:黎簫、江臨風、黎珂之間的愛情故事,探索在愛情中成長的痛苦與美好。

8、《公子晉陽》:蕭墨存的穿越之旅,權力、陰謀、愛情交織,描繪了一個古代世界的復雜與殘酷。

9、《長歌行》:易長歌的音樂天才傳奇,用堅強譜寫一首長歌行,展示江湖恩怨與布衣生活的精彩。

以上作品,風格多樣,精彩紛呈,帶你領略吳沉水獨特的文筆與故事魅力。別忘了關注吳沉水的微博@吳沉水,了解更多作品與動態。

㈦ 托馬斯·曼 或他的作品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國作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托馬斯·曼1875年6月6日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市呂貝克。他的父親是經營穀物的巨商,母親出生於巴西,有葡萄牙血統。托馬斯.曼是五個孩子中的老二,長他四歲的亨利希·曼後來也是一位著名作家。作為成功的商人,托馬斯.曼的父親作風實際,在呂貝克很有影響;而他從母親那裡則得到音樂、文學和藝術的熏陶。父親的實用主義與母親的藝術氣質所代表的二元性,成為托馬斯·曼後來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 盡管青少年時代的托馬斯·曼並非是一個缺乏天賦的孩子,但是,他對於學校的課程表現地毫無興趣。他更願意致力於發展其由來已久的對於寫作的愛好,並以散文隨筆和作文的形式參與其與他人共同編輯出版的雜志《春天風暴》。在一封保存下來的1889年的信中,當時只有14歲的托馬斯·曼在信的末尾屬名「托馬斯·曼,抒情戲劇詩人」。這反映了托馬斯·曼對於自己將來當作家這件事是很認真的。 托馬斯·曼的父親於1891年在41歲的年齡上早逝後,孩子們被指定了一位監護人。這位監護人認為,托馬斯·曼離開學校後應該選擇一個正當的職業。托馬斯·曼順從了這一意願,並且在此之後任職於一家火災保險公司。在辦公桌前的工作對於托馬斯·曼來說極其無聊和不具挑戰。一則關於他的軼事至今仍無爭議。是說,在他謄寫清單時偷偷從事寫作。 1892年,曼的母親遷往慕尼黑。托馬斯.曼則留在呂貝克完成大學預科學校的學業。他把大部分精力轉向了文學,他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畢業時只得到了一個「中等」文憑。 1893年,托馬斯·曼離開呂貝克前往慕尼黑。1895年,托馬斯·曼放棄了在火災保險公司的工作. 1894-1896年間,他參加了慕尼黑技術大學的歷史、藝術和文學課程。最初,他心裡想著的是選擇從事記者這一職業。中學時期的毫無目標,依然在他大學學習期間延續。 當1896年托馬斯·曼年滿21歲時成年時,他有資格從父親所遺留下來的財產中獲得每個月160到180馬克的零花錢。這樣,他就有了足夠的收入。托馬斯·曼決定從那些被動的教學活動中把自己解脫出來,成為一名自由作家。 1897年,托馬斯·曼開始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布等勃洛克一家》的創作。1901年這本小說發表並立即獲得巨大成功,從此奠定了托馬斯·曼在德國的文學地位。 1905年,托馬斯·曼同卡蒂婭普林斯·海姆結婚。盡管曼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不是一無所知,但他選擇了壓抑克制。他們生了六個孩子,三兒三女。除了長子克勞斯.曼,長女艾麗卡·曼也是一位作家、演員和社會活動家。克勞斯·曼和艾莉卡·曼都是公開的同性戀者。 1929年,托馬斯·曼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但這也沒有阻止納粹主義對他一家的威脅。除了托馬斯·曼自己的作品不合納粹的胃口之外,他哥哥亨利希·曼的進步言論,他妻子的猶太血統以及他子女公開的同性戀身份都足以令納粹咬牙切齒。 1933年,托馬斯·曼一家開始流亡生活,先是瑞士,然後是美國。在美國,托馬斯.曼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帕利塞茲丘陵的家成了許多流亡者和名流們參拜的地方,阿諾德·勛伯格,勃托爾特·布萊希特,以及他哥哥亨利希·曼都是這里的座上客。 五十年代,邁卡錫主義開始在美國肆虐。而二戰後的德國分裂為東西兩個。托馬斯·曼最終選擇於1952年返回瑞士定居。 1955年7月20日托馬斯.曼被確診患了血栓。治療沒能啟到效果。托馬斯.曼於8月12日由於動脈硬化症在蘇黎世的醫院逝世,享年80歲。
編輯本段創作生涯
《墮落》
189 托馬斯·曼與其父亨利希的合影
4年發表的一篇題目簡潔的短篇小說《墮落》。這篇小說發表於一本名為《社會》的雜志並受到好評。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個家族的衰落》
1901年,托馬斯·曼的第一部小說《布登勃洛克家族--一個家族的衰落》出版了。小說一經發行馬上就在讀者和文學評論界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和共鳴。然而,很快在呂貝克就傳開了,小說當中的大家族以及所提及的人物並非完全虛構,而是城裡的真人真事兒。小說出版不久,就流傳出了一份名單,泄露了小說中所對應的現實中的人物。一家呂貝克的書店曾經顧客盈門,因為這家書店准備了一份可以出借的小說人物解密名單。小說《布登勃洛克家族》是托馬斯·曼創作的有極大影響的作品之一。28年後,就是由於這本書的創作,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了托馬斯·曼諾貝爾文學獎。
早期傑出的關於藝術與藝術家的小說
以後陸續發表的《特里斯坦》(1903)、《托尼奧·克勒格爾》(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三部中篇小說,被稱為是早期傑出的關於藝術與藝術家的小說。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發表了不少聞名遐邇的中篇小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他的思想曾一度陷入危機,對這場戰爭的性質認識不清,持民族主義立場,要保衛所謂「德意志精神文化」,戰後表示維護魏瑪共和國。 1924年長篇小說《魔山》的發表,使作家譽滿全球。 這部小說以一個療養院為中心,描寫歐洲許多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人物,其中有普魯士軍官、俄國貴婦人、荷蘭殖民者、天主教徒……他們都是些社會的寄生蟲。整個療養院彌漫著病態的、垂死的氣氛,象徵著資本主義文明的沒落。作品通過人物之間的思想沖突,揭示出頹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血緣關系。小說主人公漢斯·卡斯托普最後以參加戰爭來擺脫無聊的、空虛的生活,說明作者看到了歐洲資產階級社會生活和戰爭之間的內在聯系。 30年代初,托馬斯·曼預感到法西斯的威脅,發表了中篇佳作《馬里奧與魔術師》(1930),對法西斯在義大利製造的恐怖氣氛做了生動的描述。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撰文譴責法西斯對德國文化的歪曲和破壞,發表《理查德·瓦格納的苦難與偉大》的著名演講,而被迫流亡國外,於1938年移居美國,1941年托馬斯·曼舉家遷往Pacific Palisades(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附近)。加入美國國籍一事一拖再拖,直到1944年,托馬斯·曼才取得了美國國籍. 雖然他的著作在德國被查禁,他的國籍和波恩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被剝奪,但他並沒有屈服,而是以著名的公開信表明了反法西斯的嚴正。流亡期間,他積極參加反法西斯斗爭,並堅持創作,發表了長篇巨著《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的前三部以及《綠蒂在魏瑪》(1939)等。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流亡:"這令人難以忍受。不過這更容易使我認識到在德國彌漫著荼毒。之所以容易,是因為我其實什麼都沒有損失。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德國。我帶著德意志文化。我與世界保持聯系,我並沒有把自己當作失敗者。 " 1947年,波恩大學重新向他頒發博士學位證書。同年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問世。 1951年代發表長篇小說《被挑選者》,反映他對戰敗的德國應採取寬容政策的主張。 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大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由--回憶錄第一部分》(1954)再次探討資本主義社會中藝術家的命運問題。 托馬斯·曼堅持寫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他還寫了大量的評論文章和書信,在他漫長的文學生涯中總共寫了二萬多封信。 托馬斯·曼在50多年的創作中,始終懷著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心,持守著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創作上,他把繼承歐洲古典作家的優良傳統和探索新的藝術手清,表現時代精神融為一休。
諾貝爾文學獎
《 托馬斯夫婦及其子女的全家福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書基本上是托馬斯·曼本人的寫照,托馬斯·曼的祖輩都是殷實的商賈,小說400多個人物中許多人物是以他的親友為原型,他更仔細研究早期家族的書信、票號,宴會的奢華熱烈情景,甚至是窗簾的材料都極盡考究,一切都盡量呈現出時代的背景,因此此書被譽為「德國版的《紅樓夢》」,由於鴻篇巨制,此書曾被菲舍爾出版社要求減半,但遭到作者拒絕。1920年該書銷量即超過10萬,1929年,銷售量已超過百萬冊,是德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小說。但這本書也有不少缺點,一些章節明顯呆板,人物性格的描寫亦嫌累贅,甚至一些呂貝克人對《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人物塑造遭到扭曲提出激烈的批判。1929年托馬斯·曼以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評委會曾贊譽此書為「德國首部格調高雅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的授予並不令托馬斯·曼吃驚。幾年前人們就猜他會得獎,他本人更是於1927年就期盼該獎了。1929年11月12日下午,好消息終於從斯德哥爾摩傳到了托馬斯曼那裡。托馬斯曼並不很高興,因為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幾乎只考慮了他的小說《布登勃洛克家族》。這主要是因為委員會中的關鍵人物,瑞典文學家Fredrik Böök,不但不贊賞《魔山》還在幾篇評論文章中痛批了一番。獎金數額達20萬馬克,比今天的50萬歐元還多。其中一部分被用來償還由兩個孩子Erika和Klaus的多國旅行所造成的高額債務。Klaus Mann曾說,「我們雖然沒得到錢,但此事卻令我們很高興」。一部分用來支付託馬斯曼的房子。又購置了兩輛車,一輛敞篷別克,一輛是Horch(奧迪的前身)。在斯德哥爾摩就有記者提醒托馬斯曼一家把錢「留在外面」,他們雖然沒理解為什麼,但還是將一大部分留在了瑞士。當他們1933年離開德國時,托馬斯曼失去了大部分不動財產。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不登布魯克家族--一個家族的衰敗》(Buddenbrooks - Verfall einer Familie),1901年,奠定了作家在文壇的地位。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國王的神聖》(Königliche Hoheit),1909年 《魔山》(Der Zauberberg)1924。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 《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四部曲(Joseph und seine Bruder Tetralogie),1933-1943年 《亞克伯的故事》(Die Geschichten Jaakobs),1933年 《年輕的約瑟夫》(Der junge Joseph),1934年 《約瑟夫在埃及》(Joseph in Ägypten),1936年 《贍養者約瑟夫》(Joseph der Ernährer),1943年 《綠蒂在魏瑪》(Lotte in Weimar),1939。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 《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1947年 《被挑選者》(Der Erwählte),1951年 《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白》(Bekenntnisse des Hochstaplers Felix Krull),1954年。譯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
『記敘類文章,短篇小說,中篇小說』
《展望》(Vision),Prosa-Skizze,1893年 《墮落》(Gefallen),1894年 ,處女作。 《對幸福的願望》(Der Wille zum Gluck),1896年 《失望》(Enttäuschung),1896年 《死》(Der Tod),1897年 《小人物弗利德曼先生》(Der kleine Herr Friedemann),1897年 《小丑》(Der Bajazzo),1897年 《圖比亞斯·敏得尼克》(Tobias Mindernickel),1898年 《小衣櫃》(Der Kleiderschrank),1899年 《復仇》(Gerächt),Novellistische Studie,1899年 《小路易斯》(Luischen),1900年 《通往墳墓之路》(Der Weg zum Friedhof),1900年 《神的光輝》(Gladius Dei),Novelle,1902年 《托尼奧·克律格》(Tonio Kröger),Novelle,1903年 《特里斯坦》(Tristan),Novelle,1903年 《飢餓者們》(Die Hungernden),1903年 《神童》(Das Wunderkind),1903年 《幸運》(Ein Gluck),1904年 《在先知那裡》(Beim Propheten),1904年 《艱難的時刻》(Schwere Stunde),1905年 《一則軼事》(Anekdote),1908年 《鐵路事故》(Das Eisenbahnungluck),1909年 《Jappe和Do Escobar是如何打架的》(Wie Jappe und Do Escobar sich prugelten),1911年 《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edig),1912年 《主人與狗》(Herr und Hund),Ein Idyll,1918年 《兒童的歌唱》(Gesang vom Kindchen),Ein Idyll,1919年 《Wälsungen的血》(Wälsungenblut),1921年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Tristan und Isolde),1923年 《無秩序和早先的痛苦》(Unordnung und fruhes Leid),1926年 《馬里奧和魔術師》(Mario und der Zauberer),1930年 《被換錯了的腦袋--一則印度傳奇》(Die vertauschten Köpfe - Eine indische Legende),1940年 《法律》(Das Gesetz),1944年 《被騙的女人》(Die Betrogene),1953年 譯本有:托馬斯·曼中短篇小說全編,灕江出版社,2002年
『戲劇』
《佛羅倫薩》(Fiorenza) 『 雜文』 《一個不關心政治者的觀察》(Betrachtungen eines Unpolitischen),1918年 《自由的問題》(Das Problem der Freiheit),1937年 《試分析席勒》(Versuch uber Schiller),1955年 《關於歌德》(Über Goethe)

㈧ 經典短篇小說

麥琪的禮物
[美國] 歐·亨利

一塊八毛七分錢。全在這兒了。其中六毛錢還是銅子兒湊起來的。這些銅子兒是每次一個、兩個向雜貨鋪、菜販和肉店老闆那兒死乞白賴地硬扣下來的;人家雖然沒有明說,自己總覺得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未免太吝嗇,當時臉都躁紅了。德拉數了三遍。數來數去還是一塊八毛七分錢,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除了倒在那張破舊的小榻上號哭之外,顯然沒有別的辦法。德拉就那樣做了。這使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了其中絕大部分。

這個家庭的主婦漸漸從第一階段退到第二階段,我們不妨抽空兒來看看這個家吧。一套連傢具的公寓,房租每星期八塊錢。雖不能說是絕對難以形容,其實跟貧民窟也相去不遠。

下面門廊里有一個信箱,但是永遠不會有信件投進去;還有一個電鈕,除非神仙下凡才能把鈴按響。那裡還貼著一張名片,上面印有「詹姆斯·迪林漢·揚先生」幾個字。

「迪林漢」這個名號是主人先前每星期掙三十塊錢得法的時候,一時高興,回姓名之間的。現在收入縮減到二十塊錢,「迪林漢」幾個字看來就有些模糊,彷彿它們正在考慮,是不是縮成一個質朴而謙遜的「迪」字為好。但是每逢詹姆斯·迪林漢·揚先生回家上樓,走進房間的時候,詹姆斯·迪林漢·揚太太——就是剛才已經介紹給各位的德拉——總是管他叫做「吉姆」,總是熱烈地擁抱他。那當然是好的。

德拉哭了之後,在臉平面上撲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獃獃地瞅著外麵灰濛蒙的後院里,一隻灰貓正在灰色的籬笆上行走。明天就是聖誕節了,她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來給吉姆買一件禮物。好幾個月業,她省吃儉用,能攢起來的都攢了,可結果只有這一點兒。一星期二十塊錢的收入是不經用的。支出總比她預算的要多。總是這樣的。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來給吉姆買禮物。她的吉姆。為了買三件好東西送給他,德拉自得其樂地籌劃了好些日子。要買一件精緻、珍奇而真有價值的東西——夠得上為吉姆所有的東西固然很少,可總得有些相稱才成呀。

房裡兩扇窗子中間有一面壁鏡。諸位也許見過房租八塊錢的公寓里的壁鏡。一個非常瘦小靈活的人,從一連串縱的片段的映像里,也許可以對自己的容貌得到一個大致不差的概念。德拉全憑身材苗條,才精通了那種技藝。

她突然從窗口轉過身,站到壁鏡面前。她的眼睛晶瑩明亮,可是她的臉在二十秒鍾之內卻失色了。她迅速地把頭發解開,讓它披落下來。

且說,詹姆斯·迪林漢·揚夫婦有兩樣東西特別引為自豪,一樣是吉姆三代祖傳的金錶,別一樣是德拉的頭發。如果示巴女王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里,德拉總有一天會把她的頭發懸在窗外去晾乾,使那位女王的珠寶和禮物相形見絀。如果所羅門王當了看門人,把他所有的財富都堆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經過那兒時准會掏出他的金錶看看,好讓所羅門妒忌得吹鬍子瞪眼睛。

這當兒,德拉美麗的頭發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瀉閃亮。頭發一直垂到膝蓋底下,彷彿給她鋪成了一件衣裳。她又神經質地趕快把頭發梳好。她躊躇了一會兒,靜靜地站著,有一兩滴淚水濺落在破舊的紅地毯上。

她穿上褐色的舊外套,戴上褐色的舊帽子。她眼睛裡還留著晶瑩的淚光,裙子一擺,就飄然走出房門,下樓跑到街上。

她走到一塊招牌前停住了,招牌上面寫著:「莎弗朗妮夫人——經營各種頭發用品。」德拉跑上一段樓梯,氣喘吁吁地讓自己定下神來。那位夫人身軀肥大,膚色白得過分,一副冷冰冰的模樣,同「莎弗朗妮」這個名字不大相稱。

[莎弗朗妮:義大利詩人塔索(1544--1595)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為題材的史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中的人物,她為了拯救耶路撒冷全城的基督徒,承認了並未犯過的罪行,成為捨己救人的典型。]

「你要買我的頭發嗎?」德拉問道。

「我買頭發,」夫人說,「脫掉帽子,讓我看看頭發的模樣。」

那股褐色的小瀑布瀉了下來。

「二十塊錢,」夫人用行家的手法抓起頭發說。

「趕快把錢給我。」德拉說。

噢,此後的兩個鍾頭彷彿長了玫瑰色翅膀似地飛掠過去。諸位不必與日俱增這種雜湊的比喻。總之,德拉正為了送吉姆的禮物在店鋪里搜索。

德拉終於把它找到了。它準是為吉姆,而不是為別人製造的。她把所有店鋪都兜底翻過,各家都沒有像這樣的東西。那是一條白金錶鏈,式樣簡單樸素,只是以貨色來顯示它的價值,不憑什麼裝璜來炫耀——一切好東西都應該是這樣的。它甚至配得上那隻金錶。她一看到就認為非給吉姆買下不可。它簡直像他的為人。文靜而有價值——這句話拿來形容表鏈和吉姆本人都恰到好處。店裡以二十一塊錢的價格賣給了她,她剩下八毛七分錢,匆匆趕回家去。吉姆有了那條鏈子,在任何場合都可以毫無顧慮地看看鍾點了。那隻表雖然華貴,可是因為只用一條舊皮帶來代替表鏈,他有時候只是偷偷地瞥一眼。

德拉回家以後,她的陶醉有一小部分被審慎和理智所替代。她拿出卷發鐵鉗,點著煤氣,著手補救由於愛情加上慷慨而造成的災害。那始終是一件艱巨的工作,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了不起的工作。

不出四十分鍾,她頭上布滿了緊貼著的小發鬈,變得活像一個逃課的小學生。她對著鏡子小心而苛刻地照了又照。

「如果吉姆看了一眼不把我宰掉才怪呢,」她自言自語地說,「他會說我像是康奈島游樂場里的賣唱姑娘。我有什麼辦法呢?——唉!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叫我有什麼辦法呢?」

到了七點鍾,咖啡已經煮好,煎鍋也放在爐子後面熱著,隨時可以煎肉排。

吉姆從沒有晚回來過。德拉把表鏈對折著握在手裡,在他進來時必經的門口的桌子角上坐下來。接著,她聽到樓下梯級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臉色白了一忽兒。她有一個習慣,往往為了日常最簡單的事情默禱幾句,現在她悄聲說:「求求上帝,讓他認為我還是美麗的。」

門打開了,吉姆走進來,隨手把門關上。他很瘦削,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只有二十二歲——就負起了家庭的擔子!他需要一件新大衣,手套也沒有。

吉姆在門內站住,像一條獵狗嗅到鵪鶉氣味似的紋絲不動。他的眼睛盯著德拉,所含的神情是她所不能理解的,這使她大為驚慌。那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只帶著那種奇特的神情凝視著德拉。

德拉一扭腰,從桌上跳下來,走近他身邊。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發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過不了聖誕節。頭發會再長出來的——你不會在意吧,是不是?我非這么做不可。我的頭發長得快極啦。說句『恭賀聖誕』吧!如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我給你買了一件多麼好——多麼美麗的好東西,你怎麼也猜不到的。」

「你把頭發剪掉了嗎?」吉姆吃力地問道,彷彿他絞盡腦汁之後,還沒有把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賣了。」德拉說。「不管怎樣,你還是同樣地喜歡我嗎?雖然沒有了頭發,我還是我,可不是嗎?」

吉姆好奇地向房裡四下張望。

「你說你的頭發沒有了嗎?」他帶著近乎白痴般的神情問道。

「你不用找啦,」德拉說。「我告訴你,已經賣了——賣了,沒有了。今天是聖誕前夜,親愛的。好好地對待我,我剪掉頭發為的是你呀。我的頭發也許數得清,」她突然非常溫柔地接下去說,「但我對你的情愛誰也數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嗎,吉姆?」

吉姆好象從恍惚中突然醒過來。他把德拉摟在懷里。我們不要冒昧,先花十秒鍾工夫瞧瞧另一方面無關緊要的東西吧。每星期八塊錢的房租,或是每年一百萬元房租——那有什麼區別呢?一位數學家或是一位俏皮的人可能會給你不正確的答復。麥琪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其中沒有那件東西。對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說明。

[麥琪:指基督出生時來送禮物的三賢人。一說是東方的三王:梅爾基奧爾(光明之王)贈送黃金錶示尊貴;加斯帕(潔白者)贈送乳香象徵神聖;巴爾撒澤贈送沒葯預示基督後來遭受迫害而死。]

吉姆從大衣口袋裡掏出一包東西,把它扔在桌上。

「別對我有什麼誤會,德爾。」他說,「不管是剪發、修臉,還是洗頭,我對我姑娘的愛情是決不會減低的。但是只消打開那包東西,你就會明白,你剛才為什麼使我愣住了。「

白皙的手指敏捷地撕開了繩索和包皮紙。接著是一聲狂喜的呼喊;緊接著,哎呀!突然轉變成女性神經質的眼淚和號哭,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盡辦法來安慰她。

因為擺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頭發上的梳子——全套的發梳,兩鬢用的,後面用的,應有盡有;那原是在百老匯路上的一個櫥窗里,為德拉渴望了好久的東西。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美麗的發梳——來配那已經失去的美發,顏色真是再合適也沒有了。她知道這套發梳是很貴重的,心向神往了好久,但從來沒有存過佔有它的希望。現在這居然為她所有了,可是那佩帶這些渴望已久的裝飾品的頭發卻沒有了。

但她還是把這套發梳摟在懷里不放,過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濛的淚眼,含笑對吉姆說:「我的頭發長得很快,吉姆!」

接著,德拉象一隻給火燙著的小貓似地跳了起來,叫道:「喔!喔!」

吉姆還沒有見到他的美麗的禮物呢。她熱切地伸出攤開的手掌遞給他。那無知覺的貴金屬彷彿閃閃反映著她那快活和熱誠的心情。

「漂亮嗎,吉姆?我走遍全市才找到的。現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百來遍了。把你的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並沒有照著她的話去做,卻倒在榻上,雙手枕著頭,笑了起來。

「德爾,」他說,「我們把聖誕節禮物擱在一邊,暫且保存起來。它們實在太好啦,現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賣掉了金錶,換了錢去買你的發梳的。現在請你煎肉排吧。」

那三位麥琪,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們帶來禮物,送給生在馬槽里的聖子耶穌。他們首創了聖誕節饋贈禮物的風俗。他們既然有智慧,他們的禮物無疑也是聰明的,可能還附帶一種碰上收到同樣的東西時可以交換的權利。我的拙筆在這里告訴了諸位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里的笨孩子,極不聰明地為了對方犧牲了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是,讓我們對目前一般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衣物的人當中,象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麼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模擬器怎麼搭配靈感 發布:2025-02-25 15:22:41 瀏覽:504
總裁愛上影後gl類小說 發布:2025-02-25 15:10:32 瀏覽:936
都市搞笑修真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2-25 14:47:26 瀏覽:896
隨身空間民國重生小說 發布:2025-02-25 14:36:28 瀏覽:627
黑岩小說重生我為王 發布:2025-02-25 14:29:23 瀏覽:431
小說廣告視頻霸道總裁偏執總裁 發布:2025-02-25 14:28:13 瀏覽:653
東方瑜秦子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25 14:22:33 瀏覽:384
琴魔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25 14:22:00 瀏覽:781
冷淡離開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25 14:17:22 瀏覽:982
小說總裁深度撩妻 發布:2025-02-25 14:17:20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