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短篇小說解讀
1. 張愛玲短篇小說表達了什麼立意在何處為什麼好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主要要表達的有兩點吧:
1.人生:幸與不幸都是與生俱來,命中註定的,張愛玲的小說其實彌漫著宿命的色彩
2.人性:人因為情慾而苦苦掙扎,不甘宿命
張愛玲描寫的就是殘酷的人生,可怕的人性。
引用《傾城之戀》里范柳原的話總結,就是「……生離與死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我們偏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至於為什麼好,用夏志清的觀點:「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會風俗的框子里來描寫;因為人表達情感的方式,總是受社會習俗的決定的——這一點,凡是大小說家都肯定,張愛玲也肯定。……《傳奇》里的人物都是道地的中國人,有時簡直道地得可怕;因此,他們都是道地的活人,有時活得可怕。」
推薦你看余斌的《張愛玲傳》,不用全看了,就看傳奇那部分就行,應該是講的比較好的。
2. 張愛玲《牛》全文賞析
賞析:
《牛》是張愛玲在中學時發表的短篇小說,總共才不過幾百字。在這部小說里,張愛玲從她高貴的身世、生活中俯下身來,從她的女性世界裡走出來,視點落到了農民身上,開始關注農民的疾苦,表現了她「冷艷」面紗下有著些許的溫情脈脈。
中國的農民歷代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創造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卻又受到人們普遍的俯視,他們的辛苦、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疾苦,非親歷不能祥述。
在張愛玲的小說《牛》里,我們看到了張愛玲對農民生活的關注,看到了牛一般生活著的三十年代中國農民生命的無力掙扎。作為短篇小說,《牛》的故事情節很簡短:因為自家的「會吃會做的壯牛」「活活給牽走了」手帆扒,祿興轎宏家的田到了農耕時節也無法耕種。於是祿興賣掉家中僅有的兩只小雞去租鄰居蔣天貴的牛。
豈料牛欺生,被鞭抽急了起了性子,活活把祿興頂死了。為了生存,生命做過掙扎,但這掙扎在現實面前多麼無力,以慘敗告終。張愛玲《牛》的故事情節:祿興牽走了家裡的牛、拿走了銀簪子、帶走了小雞,而這些全是他女人的;最後祿興死了,家裡窮困萬分,女人在悲痛凄苦中哭泣。
(2)張愛玲短篇小說解讀擴展閱讀
《牛》是文集上的開篇之作,在那個荒唐的年代,祿興和祿興娘子是如此謙卑的無力的存在,雨後的傍晚,是只剩下心酸,牛欄空寂的回盪出寂寞與悲哀,小黃雞步態蹣跚,只好不作聲啊,這無言的沉默,可心卻是看得雪亮。
生存是如此艱難,好不得不做出退讓,這致命的賭注就賠上了祿興夫婦所有的想望,要不傾家盪產,要不就走向死亡,時間呵,卻總畢昌免不了走向淪亡,鞭子打在身上,「牛啊,你這雜種畜生,任誰都欺負我,你也一樣,單單欺負你老子??」路上,牛的有意玩笑,祿興破口大罵傾瀉這著這現世的昏聵與荒唐。
作者: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_。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3. 張愛玲的<色戒>講的是什麼意思
【內容簡介】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寫於1950年,故事發生在抗戰期間的上海,一群進步青年為刺殺漢奸特務頭子易先生,派出最漂亮的女子王佳芝實施「美人計」。但在刺殺就要得手之際,劇情卻戲劇性地發生逆轉——王佳芝在老易為她買鑽戒的過程中深受感動而改變初衷。
這部小說深得張愛玲的喜愛,她雖然在1950年就完成書稿,但是卻經過近30年不斷修改,直到1978年才將這篇小說和其他兩個小故事《相見歡》、《浮花浪蕊》結集成《惘然記》出版。張愛玲在卷首語寫道:「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4. 【名著評析】張愛玲《年輕的故事》:沒有人是天生為你腦海中的完美框架而生
《年輕的故事》是張愛玲以老上海為背景創作的短篇小說。故事中的主人公潘汝良生活在父親喜歡炸花生下酒的醬園店中,母親則是一位普通家庭婦女,姐姐們庸脂俗粉,弟弟妹妹淘氣。在這樣的環境中,汝良對香煙肥皂廣告上的外國女模特產生了深深的崇拜,這反映了他對未知異性的美好憧憬與想像,對純凈愛情的期待。
俄國女打字員沁西亞的出現讓汝良感到驚訝,她竟然與汝良心中所描繪的側臉相吻合。汝良對沁西亞產生了好感,認為她與自己所認識的一切美好東西緊密相關,如獎學金、足球賽、德國拍的腳踏車及新文學。然而,現實與想像總是存在差距,沁西亞的家境、中文水平及生活習慣與汝良的期望相去甚遠。
汝良與沁西亞的交往,讓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完全符合腦海中構建的完美框架。他起初追求的不僅僅是愛情,更是一種遠離世俗的純凈與美好。然而,隨著深入接觸,他發現沁西亞同樣充滿了人間煙火氣,這些現實的差異讓他的幻想逐漸破滅。
最終,沁西亞在汝良的猶豫中嫁給了別人,汝良參加了她的婚禮,發現只有沁西亞本人是美麗的。在沁西亞生病期間,汝良去看望她,發現她的側臉並未改變,但物是人非,汝良心中的烏托邦在人間煙火的侵蝕下逐漸消失。他不再畫小人,也不再沉溺於朦朧的虛妄之事,而是重新回到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