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伍迪艾倫短篇小說

伍迪艾倫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1-17 01:08:57

㈠ 2014年國家文化部評選20本好書

《博爾赫斯的面孔》

格非最新散文集與最經典文學評論集作者:格非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1-01

分類:評論

上榜理由:

《博爾赫斯的面孔》是格非最新的散文集和評論集。 以文體優美著稱的作家格非同時也是嚴謹而睿智的學者,友善而幽默的老師。多重身份特質在這部文集里得到了充分表露。他的游記和憶舊文,敘事輕捷,妙趣橫生;讀書札記和文化短評往往切中肯綮;文學評論則優美耐讀,見解深透,兼具學術文章和散文之長,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對於一個喜愛並想更多了解他的讀者,此書的前一半可謂一個窗口。對於更為廣大的文學愛好者,此書的後半部分相當於一門精彩不容錯過的文學公開課。

《草草集》

陳丹青睽違五年首部散文集
作者:陳丹青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1-0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所寫雜文和隨筆的結集,按主題分為藝術、影像、社會以及木心四個部分,各篇主題與內容雖有不同,卻不難讀出作者一貫獨特的見識與風格,全書或談及藝術,或論及歷史,都極具知識性,並引人深思,延續了其舊作的高水準。在雜文之外,特別收錄陳丹青紀念木心文字三篇,其中《守護與送別》,記錄了木心去世前後的點滴瞬間,與以往嬉笑怒罵的雜文相比,傷感、動人而更顯溫情。

《兩個故宮的離合》

日本記者尋訪海峽兩岸故宮的百年起落
作者:[日]野島剛

譯者: 張惠君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1-01

分類:文化

上榜理由:

英國有倫敦大英博物館,美國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有巴黎盧浮宮,日本有東京國立博物館,但在這個世界上,卻有兩個故宮博物院。 「兩個故宮」是東亞近代史的產物。故宮的魅力根源,來自於數次奇跡似的歷史轉折。兩岸故宮不只是珍奇、瑰麗的寶庫,更呈現出政治權力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兩個故宮」的存在,串聯了什麼歷史情結?潛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歷史思維? 《朝日新聞》資深記者、「中華圈的專家」野島剛,歷時五年,奔波全球親身采訪,從政治、外交的獨特角度梳理了兩個故宮的世紀糾纏。

《1966年》

文革那年北方城鄉間平凡百姓的人心冷暖作者:王小妮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1-0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發生在1966年的故事。日常市井中普通的人們,在那特殊一年裡,日復一日的懵懂和不寧。王小妮用她從容的文字、含蓄的方式,還原那一年中,北方城鄉間各不相同的人心冷暖。觸碰了突然事變的降臨帶給平凡人們的影響,故事簡單而蘊藏的情感深遠。 他們的故事絕非特殊,而是普通又普遍的。這些普通人,從事各種行當,背負各種歷史,在這個人人自危之年的某個臨界點,他們的生活發生了身不由己的改變--這改變不是轟轟烈烈的生死抉擇,而是灰色地帶的沉浮明滅,人性的斑斕底色由此彰顯。

《槍與玫瑰的使用方法》

用科學的眼光解讀如何健康雲雨之歡作者:果殼網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1-01

分類:科普

上榜理由:

關於你的眼神,關於他的心思,關於生理衛生課上語焉不詳的段落,關於古往今來世間男女解決飽暖之後惦記的頭等大事。 本書為果殼網性情站文章精選,從曖昧到高潮,從處女膜到前列腺,從紅顏知己到亂倫,果殼性情用科學帶你一一解讀。不管是你的鋼槍還是我的玫瑰,從這里認識自己也認識對方,才能愛得 健康,愛得安全,愛得有味。

《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獻給世人最後批判之聲
作者:若澤·薩拉馬戈

譯者: 廖彥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1-01

分類:政治

上榜理由:

當世界需要批判聲音的時候,作家怎能保持沉默? 《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博客的文章結集,記錄了作者生命當中整整一年的時光。身為一名無神論者、共產黨員,薩拉馬戈以其激烈的革命靈魂對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議題,提出敏銳的觀察、立體的思考與尖銳而不肯妥協的批判。這些思索化為他筆下繽紛的細節,遠看成嶺側成峰,同時又一起向讀者證明,作者對於我們身處時代的洞察與理解,並向世人提出對這個世界的深刻哲學反思,也彰顯了他認為人類生命最基本、最該堅持的普世價值。

《京都流年》

細品京都看日本的美意識與歷史風景
作者: [日]奈良本辰也

譯者: 陳言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2-01

分類:文化

上榜理由:

《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識與歷史風景》,是奈良本辰也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著作之一。京都是日本舊都,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徵及繁榮之地。本書從日本傳統文化出發,以青、朱、白、玄四章,向讀者詳細介紹了京都及其周圍的建築風物、文化精神、歷史變遷。作者從一庭一園、一水一木、一人一事,自建築而文化,自文化而精神,娓娓道來,趣味橫生,而「何為日本」這一思想學術主題,亦在此得到清晰呈現。

《被誤解的台灣史》

揭開被隱藏的迷霧還原近代真實的台灣作者:駱芬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3-15

分類:明清史

上榜理由:

台灣地理位置特殊,歷經大航海時代,國際貿易發達,十七世紀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朝版圖,政權變動頻仍,文化發展多元。 《被誤解的台灣史》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台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采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年來的台灣真相。 你以為:「唐山過台灣」是不得已的悲情選擇。 事實是:漢人覺得台灣機會無限,紛紛渡海而來。 你以為:鄭成功靠強勢武力打敗荷蘭人。 事實是:透過經濟封鎖癱瘓荷蘭人的貿易。

《耶路撒冷》

徐則臣里程碑之作70後的心靈成長史
作者:徐則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3-0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少年時代,初平陽和小夥伴們在運河邊一座搖搖欲墜的斜教堂外,聽見一個文盲老太太獨自在裡面一遍遍地念叨:耶路撒冷。初平陽一直以為是這個詞的漢語發音足夠動聽和神秘,才讓他多年來念念不忘。直到博士畢業前夕,在一個從以色列來的猶太教授的追問下,他才發現,自己對耶路撒冷的想往,不僅源於漢語發音的誘惑,更是內心裡隱秘多年的懺悔和贖罪之結……

《飄窗》

劉心武20年來首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作者:劉心武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6-0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這是著名作家劉心武二十來年最新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書中描寫了包括薛去疾在內的近三十個人物,展現出當代各層人等的生存困境、人性尊嚴以及斑駁的世間風景。書中浸潤著人道主義思想、知識分子自省意識、風俗世相中人的生命狀態,這些文學特質幾乎在這部長篇中完成了一次嶄新的集成,藝術上也更為收放自如。小說在對市井生活和命運的探詢以及人性拷問方面,分量不亞於他早期的大作品《鍾鼓樓》,也不輸於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風過耳》,並增添更多當代元素。平民與知識者的閑情溫暖與無聊尷尬的底座還在,但是《飄窗》已經讓這些人物的聲色,告別了傳統的胡同院落,奔忙在街面、樓盤與會所,在看似更高級實則更困窘的場景中,體貼生存與勘驗信仰。

《斷臂上的花朵》

人生與法律的奇幻煉金術
作者:奧比·薩克斯

譯者: 陳毓奇/陳禮工

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8

分類:法律

上榜理由:南非憲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憲法。作為憲法法院法官,薩克斯以其特殊的個人經歷與對憲法深刻而又溫情的解讀,剖析各種跨族群、跨國界的司法爭議,確保每一個人,不論善惡,都能享有新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並獲得真正的自由。書中處處可見他對「人性尊嚴」的堅守。他期盼種族大和解、為弱勢族群的權利據理力爭、統合法律論辯與人文關懷、篤信「人就應當被當人對待」的理念。幾乎對每一個涉及憲法層面的案件,他都給出了更符合憲法價值的論辯意見,他的每一段判詞都是他釋憲工作折射出來的思考記錄。更重要的是,這些意見並未受限於法條規定的形式與邏輯推理,而是著重凸顯了他身上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

《廣島》

蘑菇雲籠罩的廢墟上,殘留著全人類的創傷記憶。作者:約翰·赫西

譯者: 董幼學

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

分類:社會

上榜理由:

1945年8月6日8點15分,一枚神秘的「新型炸彈」在廣島上空爆炸。三十餘萬普通市民對此毫不知情,隨著一片無聲的亮光閃過,他們的人生被徹底改變。

美國先後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直接促成了二戰的終結,也讓世人見識到原子彈那魔鬼般的危害。普利策獎獲得者約翰·赫西應邀調查廣島原子彈爆炸,用清晰、冷靜而剋制的文字,記錄了六個普通人的平常經歷和他們四十年的人生軌跡,折射出「被爆者」一代的創傷記憶。

《老生》

用中國的方式來記錄百年的中國史
作者: 賈平凹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4-9-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老生》是茅盾文學獎作家賈平凹的最新長篇小說, 作品以老生常談的敘述方式記錄了中國近代的百年歷史。故事發生在陝西南部的山村裡,從二十世紀初一直寫到今天,是現代中國的成長縮影。《老生》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生長的中國故事,用中國的方式來記錄百年的中國史。

《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

「立於那個時代西班牙散文的光榮頂峰。」作者: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譯者: 趙德明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Espa?oles De Tres Mundos)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希梅內斯的一本文集。希梅內斯將它稱為「抒情漫畫」,書中勾繪了一百多位詩人、政治家、大學者,所寫人物包括大散文家阿索林、大畫家畢加索、拉美的大詩人魯文·達里奧、聶魯達等人。此書首次在中國翻譯出版。2012年塞萬提斯文學獎獲得者何塞·曼努埃爾·卡瓦耶羅稱此書「立於那個時代西班牙散文的光榮頂峰」。本書譯者趙德明稱「《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是一座瑰麗的寶庫」。

《我從新疆來》

100位普通新疆人,用影像和自白呈現一個真實新疆。
作者:庫爾班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

分類:社會

上榜理由:

看,是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

這本書說的是新疆人的經歷,講的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故事。它記錄了攝影師本人庫爾班江?賽買提和100個在內地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東鄉族、藏族;有著不同的年紀和性別;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於中國社會的各個區域和角落;工作在各行各業,有演員、主持人、企業主,有知名人士、企業高管、飛行員,還有創業青年、在校學生、地攤小販……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和悲傷、夢想和困惑、親人和朋友,他們的經歷不僅生動體現了新疆人這個群體的生活和思想,更真實反映了新疆乃至整個中國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和變革。

《大蘿卜和難挑的鱷梨》

耐人尋味的生命細節,讓人找回遺忘許久的自己。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 施小煒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10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大蘿卜和難挑的鱷梨》收錄村上春樹的52篇風趣隨筆,配以畫家大橋步的52幅美麗插畫,村上以幽默的語言寫下蔬菜的心情、關於大蘿卜的怪談、挑選好吃鱷梨的超能力、和海豹接吻的感覺……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有趣話題,被譽為「日本最好喝的烏龍茶」。

《大蘿卜和難挑的鱷梨》中有最有趣、最真實的村上春樹,平淡得恰到好處的筆觸,描繪出耐人尋味的生命細節,讓人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有趣的東西,找回遺忘許久的自己。

《副作用》

在輕松的語調和幽默的情節里,包含了很深的寓意。
作者:伍迪·艾倫

譯者: 李伯宏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0-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副作用》共收錄伍迪·艾倫創作於1975至1980年的十七篇短篇小說,其中十六篇原發表在《新共和》、《紐約時報》、《紐約客》、《肯庸評論》等雜志上,其中一篇《庫格爾瑪斯的神奇經歷》曾獲得1978年的歐·亨利獎。

書中伍迪·艾倫圍繞「副作用」這個主題,從獨特的視角切入,以寓言和警示的方式將社會中的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寫入小說中,作者以諷刺和戲謔的口吻講述了帶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其中還出現了不少荒誕及前後矛盾的情節,作者正是以這種方式反映出他對世界、對人性、對政治的看法和態度,言語間處處體現著他的睿智和幽默感。

《全民選舉》

甜的東西起初都是甜的,最後將變得異常酸。
作者:奈保爾

譯者: 馬群英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11

分類:文學

上榜理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最好讀的小說

《南德意志報》「世界文學史上20本最有趣小說」

民主是個奇怪的東西。它會讓有錢人變窮,讓窮人變有錢。它讓我成了一名乞丐——是的,我向你們討票。

政治是骯臟的游戲。但這本書讓你看到政治也可以很有趣。這是奈保爾的作品中最易讀的一部,充滿戲劇性和原生態的幽默。 --Goodreads

《我見》

20世紀的時代縮影
作者:馬克·呂布

譯者: 孟蕤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12

分類:攝影

上榜理由:

《我見:馬克呂布紀實經典》全面梳理了法國著名攝影師、瑪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馬克·呂布的經典作品,精選其中165張。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個地球,時間貫穿馬克50多年的攝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馬克的攝影美學——日常生活、見微知著、直覺而富於詩意。很多經典的瞬間已經成為了20世紀的時代縮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爾鐵塔油漆工;手捧鮮花對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廠街道等等。

㈡ 活下去的理由-馬特·海格-趙燕飛

1 墜落

最終,活著比自殺需要更大的勇氣。——阿爾貝·加繆《快樂之死》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瘋癲與文明》Folie et Déraison

《壞科學》(Bad Science),本·戈德契(Ben Goldcre)指出:「你是一個安慰劑反應者。你的身體哄騙你的大腦,你是不可信的。」

葯物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概念,對於抑鬱症患者、制葯公司甚至全社會都是如此。它強調了一種「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消費來解決」的理念(被無數電視廣告強行灌輸給我們);它鼓勵了一種「別廢話,喝葯就好」的態度;它製造了一種「自我」和「他者」之間的鴻溝,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現非理性。用米歇爾·福柯的話說,這個社會正在閹割我們,要求我們正常,即使它是令我們變瘋的原因。

《深淵》(The Depth )一書的作者,進化心理學家喬納森·羅滕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教授在 2014 年寫的一段話,出乎意料地令人安慰: 怎樣更好地應對抑鬱症?沒有神奇葯丸。治療慢性痛症讓我們明白,其實我們很難推翻那些身體和頭腦的固有反應,相反,我們必須跟隨情緒的線索,關注低落情緒產生的根源——過度工作、過少睡眠的生活習慣。我們需要更豐富的描述情緒的語匯,並有意識地尋找中斷低落情緒的工具,制止它轉變為更長期、更嚴重的情緒低落狀態。這些工具包括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我們的周遭事件、情感關系、身體狀況(通過鍛煉、冥想或飲食)。

然而抑鬱症是思想與情感的量子物理學版本。它揭示出正常情況下被隱藏的現實。它瓦解了你,瓦解了你所熟知的一切。原來我們不僅僅源自宇宙,或卡爾·薩根⑦所說的「星塵」,我們本身就像宇宙一般浩瀚、復雜。進化心理學家們或許是對的,人類進化得太超前了,作為第一個能夠全然覺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種,人類也有了能夠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與痛苦的能力,或許這就是人類智慧的代價。

① 牛心上尉(Captain Beef heart),美國著名搖滾音樂人。

② Studio 54,是 20 世紀 70 年代在美國紐約的傳奇俱樂部,也是美國俱樂部文化、夜生活文化等的經典代表。 

③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 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小說家之一。《時代周刊》評論他是美國底層社會的桂冠詩人。 

④ 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1955~ ),美國知名暢銷小說作家,他的一系列富含法庭、法律內容的暢銷犯罪小說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財富。 

⑤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文學評論家。2000 年以小說《盲刺客》獲得布克獎。 

⑥ 指愛達模式,西方推銷學中一個重要的公式,原文為 AIDA,此處作者將其誤解成了同名歌劇 aida。

⑦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 ~1996),美國著名天文學家,他有句名言:「我們都是由星塵組成的。」 

⑧ The Cure,英國搖滾樂隊。 

⑨ 《少年時代》(Boyhood),理查德·林克萊特編劇並執導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歷時 12 年拍攝,講述一個男孩從 6 歲到 18 歲的成長歷程。 

⑩ 《白嗓音》(White Noise),美國當代作家唐·德里羅小說,美國後現代文學代表作。

2 著陸

「……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這就是關於暴風雨的一切。」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大衛·亞當博士(Dr.David Adam)在他關於強迫症的精彩著作《停不下來的人》(The Man Who Couldn』t Stop)中寫道:「只有傻瓜和騙子會告訴你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初期的精神失常主要與化學物質有關,」庫爾特·馮內古特①在《冠軍早餐》(Breakfast of Champions)里寫道,「德威恩·胡佛的身體在生產某些特定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使他的頭腦失衡。」

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羅伯特·馬蘭卡認為,研究應著眼於其他方面,比如大腦中心的「伏隔核」,它很小,掌管快感和成癮。我們有理由猜測,如果它運行不正常,將導致快感缺失。快感缺失就是完全沒有能力感覺到快感,這是抑鬱症的主要症狀。 這也意味著,試圖把手伸進腦殼取出致病零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必須穿過整個額皮質才能取到那個很小的伏隔核。

我討厭離家,這是我的另一個大焦慮。我想回家,躺在自己的床上,欣賞法國女演員碧翠斯·黛爾(Béatrice Dalle)的海報,或者讀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克里斯汀》(Christine)。

但無論如何,下面是一些最常見的抑鬱信號: 疲憊——如果某人總是無故感到很累。 低自尊——這一點別人很難發現,如果發生在那些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人身上就更難被發現,而且低自尊也會讓人更不愛表達自己。 「精神運動性阻滯」——在某些抑鬱症案例中,會出現動作遲緩和說話緩慢現象。 食慾下降(不過食慾大增有時也會出現)。 煩躁易怒(不過公平地說,這可以是任何事情的跡象)。 頻繁哭泣。快感缺乏症——它是伍迪·艾倫導演的《安妮·霍爾》最初的片名。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術語。意思是無法體驗任何類型的快感,甚至美好的事物,比如日落、美食、看八十年代切維·切斯④的無厘頭喜劇,諸如此類的東西。 突然內向——如果某人似乎比平時更安靜、更內向,有可能他患抑鬱症了。(我記得有幾次我說不出話來。感覺好像動不了舌頭,說話顯得完全沒有意義。似乎別人談論的事情對我來說就像屬於另一個宇宙。)

人生是艱難的。它也許美麗,也許精彩,卻也艱難。大多數人的應對方式是不去考慮它,但有的人做不到。再說,思考是人的天性,「我思故我在」。我們知道我們會衰老、生病、死亡。每一個我們認識的人、愛的人都會衰老、生病、死亡。但我們必須記住,正因為此我們才有愛。人類或許是唯一一個會得抑鬱症的物種,但這是因為我們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物種,我們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東西——文明、語言、故事、情歌。明暗對比是光與影的對照,文藝復興時期的耶穌畫像中,畫師用黑影來突出沐浴在聖光里的耶穌。死亡、腐爛等一切陰暗的事物會孕育美好,這或許有點難以接受,但我相信。正如永遠偉大的詩人、偶爾焦慮的曠野恐懼症患者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所說:「那永遠不會再來的事物,才使生活如此甜美。」

①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美國作家,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之一。德威恩·胡佛是他的小說《冠軍早餐》中的主要人物,一個即將陷入精神錯亂的汽車代理商。 

② 《蠅王》(Lord of the Flies),英國現代作家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講述了一群 6~12 歲的兒童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發生的故事。 

③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由大衛·里恩執導的冒險電影,講述了英國陸軍情報官勞倫斯帶領阿拉伯游擊隊炸毀鐵路,對抗土耳其侵略的故事。 

④ 切維·切斯(Chevy Chase),美國演員、編劇、製片人,作品有《周六夜現場》《廢柴聯盟》等。 

⑤ 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1960~ )英國編舞大師,上文作者提及的男版《天鵝湖》舞劇就是他的作品。

3 上升

諾伊·尼爾瑞:閉上眼,屏住呼吸,一切都會變得十分美好。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這就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奇怪之處。它們極度害怕快樂,即使你本人很嚮往快樂。如果它們逮到你笑,甚至假裝笑,你就糟糕了。笑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它們會用 10 噸的抗衡力來抵消它。 怪誕。那種一個人在外面的感覺極不自然,就像沒有了牆的房頂一樣。我看見商店在前方。「蘭帝斯」的招牌看起來那麼小,那麼遠。巨大的悲傷和恐懼讓我難以邁步。

......8. 沒有什麼會一成不變。現在這種痛苦不會永遠持續。如果痛苦告訴你它會持續,是它在撒謊。其實痛苦是一筆債,可以用時間償清。 9. 頭腦會變。性格會變。我在《人類》(The Humans)中寫過:「你的頭腦是一個星系,黑暗比光明多,但光明是值得等待的,所以不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即使黑暗是全部。要知道生命不是靜止的,時間也是空間,你在時間的星系中移動,等待那恆星。」 10. 有一天,你會體驗到與這痛苦相等的喜悅。聽海灘男孩③的歌曲,你會流下歡欣的淚。你會俯身凝視懷里嬰兒酣睡的臉,你會結識很多好朋友,你會品嘗從沒吃過的美食,你會在高處俯覽美景,不去考慮從這里掉下去摔死的可能性。還有很多書你沒有讀過,它們會讓你更充實。你會吃著超大份爆米花看很多電影。你會跳舞、大笑、做愛、沿著河岸跑步、聊天到深夜、笑到肚子疼。生活在等待著你。雖然你現在被短暫地困在這里,但世界哪兒都不去。如果可以,堅持下去。活著總是值得的。

人們說,閱讀不是為了逃避,就是為了找到自我。我倒是覺得這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區別,因為我們會在逃避的過程中找到自我。與我們身在何處相比,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去向何處。「難道沒有逃離頭腦的出路嗎?」這是西爾維婭·普拉斯⑥的名言。我十幾歲時在一本名人名言書里偶遇它,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它的含義,它可能的答案)。如果除了死亡之外,還有這樣一條逃離頭腦的出路,那就是文字。文字不是讓我們徹底逃出頭腦,而是幫助我們逃出某一個頭腦,然後給我們磚瓦去建造另一個頭腦,相似但更好,靠近舊的但基礎更堅固,景色更美好。 莎士比亞說:「藝術的目的是賦予生命形狀。」我的生命,我混亂的頭腦,需要一個形狀。我的人生已經「丟掉了情節」⑦,沒有了線性敘事,只剩下雜亂和混沌。所以我喜歡外部敘事帶給我的希望。電影,電視劇,尤其是書籍,它們本身就可以是我活下去的理由。每一本書都是人類頭腦在某一特定狀態下的產物。所有書籍擺在一起,就是人性的總和。每次閱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都感覺像在看一張藏寶圖,而那寶藏就是我自己。但每一張地圖都是不完整的,我只有讀完全部的書,才能找到寶藏,因而這個找到最好自我的過程是一場無盡的遠征。而書籍本身似乎也在隱隱印證著這個觀點,因為每一本書的情節都可以被歸結為「某個人對某樣東西的追尋」。 很多人老套地認為,書蟲是很孤獨的。但對我來說,書是掙脫孤獨的方式。如果你是那種容易想太多的人,就沒有什麼比置身於一群跟你頻道不同的人中更孤獨的了。

格雷厄姆·格林⑧的《權力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

《布賴頓棒糖》(Brighton Rock)

總之,我熱愛格雷厄姆·格林。他的作品充斥著一種不適感,讓我感同身受。這種不適感來自於罪惡、性、天主教、單戀、壓抑的慾望、熱帶酷暑、政治、戰爭。可以說除了文字本身,一切都是令人不適的。 我熱愛他寫作的方式。我熱愛他把一個具體的東西比作抽象的東西:「他吞下白蘭地,像遭了天譴。」如今,我越發熱愛他這種寫法。抑鬱症讓物質世界和非物質世界的界限模糊了,似乎連我自己的身體都變得不真實、抽象了,甚至有一部分變得虛構了。

《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最美的書。想像的城市,每一座都有點像威尼斯,卻又不是威尼斯。書頁上的夢。如此離奇,離奇程度勝過我頭腦中稀奇古怪的心像。 

《局外人》(The Outsider),蘇珊·依·辛頓⑨——我 10 歲時的啟蒙書,我最愛的一本閑書。充滿美國風情和多愁善感的對話。比如,「留住金色,波尼博伊,」病榻上的強尼說,顯然是讀了羅伯特·弗羅斯特的《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

《局外人》(The Outsiders),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我對「局外人」和「存在主義的絕望」很感興趣。此書文字上的冷漠感給了我一種奇異的慰藉。 

《簡明柯林斯名言詞典》(The Concise Collins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名人名言很好讀。 

《濟慈書信集》(Letters of Keats)——大學期間我研究過濟慈。一位典型的年輕詩人,臉皮薄,註定不幸,情感激烈。我感同身受。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珍妮特·溫特森⑩——我熱愛珍妮特的寫作。每個文字都飽含力量、智慧。我隨意翻到哪一頁,都能發現與我產生共鳴的句子。「我似乎繞了一個大圈,又在起跑線遇見了自己。」

《聲音》(Vox),尼克爾森·貝克⑪——整本小說就是一次電話性愛,挑逗了 16 歲的我,令我如痴如醉。僅有對話,也是非常好讀。充斥著性或性慾,對一個年輕、焦慮的頭腦來說,性是一種積極的消遣。 

《金錢》(Money),馬丁·艾米斯⑫——我太了解這本書了。還寫過關於它的論文。文字膽大、狂妄、鋒利、幽默、男子氣(雖然有時充滿恨意)。它有著激烈的情感,喜劇中透出悲傷的美。(「每個小時你都在變得更弱。有時,當我獨自坐在倫敦公寓里,凝望窗外,我會想著,看著雨在下卻不知道它為什麼下,實在太凄涼、太沉重了。」)

《塞繆爾·佩皮斯⑬日記》(The Diary of Samuel Pepys)——我對其中記錄 17 世紀倫敦大火災和大瘟疫的章節印象十分深刻。佩皮斯對那個動盪時代相對輕松的記述方式,對我來說有一種療愈作用。 

《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J·D·塞林格(J.D.Salinger)——因為霍爾頓是個老朋友。

《企鵝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詩歌》(The Penguin Book of First World War Poetry)——英國詩人艾弗·格尼(Ivor Gurney)的《奇怪的地獄》(Strange Hells)(「心靈會燒傷,但別去面對它是如何燒傷的」)和威爾弗里德·歐文(Wilfred Owen)的《精神病例》(Mental Cases,描寫了精神病院患炮彈休克症的病人),這兩首詩既吸引我又困擾我。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我熟悉那種痛苦,面對每一天,如同「黎明撕裂,傷口再次流血」。抑鬱症和焦慮症竟與創傷後應激障礙如此相似。難道我們經歷過什麼不為人知的創傷?難道現代社會的噪音和快節奏傷害了我們洞穴人的頭腦?是我太多愁善感?還是生命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10½章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 1/2 Chapters),朱利安·巴恩斯⑭(Julian Barnes)——這本書我太熟悉了,我以前就讀過,非常喜歡,它很詼諧、很古怪。 

《荒野指南》(Wilderness Tips),瑪格麗特·阿特伍德⑮——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一座容易翻越的小山丘。其中有一篇《真正的垃圾》(True Trash)是我的最愛,寫的是十幾歲男孩偷窺女服務生的故事。 

《藻海無邊》(Wide Sargasso Sea),簡·里斯⑯(Jean Rhys)——《簡·愛》(Jane Eyre)的前傳。關於「閣樓上的瘋女人」和她如何變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加勒比海。雖身處天堂,卻仍有絕望和孤立之感,這是最能令我產生共鳴的一點。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卻有著糟糕透頂的體驗,多麼像我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星期。

很多抑鬱症患者把旅行當作緩解症狀的良葯。美國大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畢生為抑鬱症所苦,這不奇怪,很多藝術家都患有抑鬱症。1933 年,46 歲的她住院治療,症狀是控制不住的哭泣,無法吃飯或睡覺等。 歐姬芙的傳記作家羅克薩娜·羅賓遜(Roxana Robinson)說,待在醫院對她毫無幫助,反而旅行對她幫助甚大。她去了百慕大、紐約的喬治湖、緬因州和夏威夷。「溫暖、慵懶、獨處正是喬治亞需要的。」羅賓遜寫道。

古斯塔夫·福樓拜說:「旅行使人變得謙虛。因為它使你領悟,人在世界上所佔的地位是多麼的渺小。」這種視角會帶給你自由感。如果疾病一方面讓你弱化自我價值,一方面卻又讓你過分在意那些本來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你就尤其需要用這種視角看問題。 我記得有一次抑鬱症發作時,我在看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導演的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傳記片《飛行家》(The Aviator)。其中一幕,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扮演的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轉身對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扮演的休斯說:「霍華德·休斯身上有太多霍華德·休斯。」影片中,正是這種高強度的自我意識,導致了他的強迫症,最終逼他把自己鎖在拉斯維加斯一個旅店房間里。

正如波斯詩人魯米(Rumi)在 12 世紀寫道:「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他還寫過:「忘掉安全,在你害怕的地方生活。」)

我每天要麼跑步,要麼做其他有氧運動。像村上春樹一樣(他寫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讀過,很精彩),我發現跑步可以驅散迷霧。村上春樹還說:「在自己的極限內拼盡全力,這就是跑步的本質。」我也信奉這一點,我想這也是跑步有益頭腦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名作家,我不太樂意想到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用他的槍幹了什麼,西爾維婭·普拉斯烤箱中的腦袋,凡·高和他的耳朵。當我聽說我喜愛的當代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⑳於 2008 年 9 月 12 日上吊自殺,竟導致了我在病情好轉之後最嚴重的一次抑鬱症發作。不僅是作家。羅賓·威廉姆斯㉑的死訊讓包括我在內的上千萬人悲痛、害怕,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以相同的方式了結自己。

馬克·吐溫

㈢ 「你很迷人 ,但是我得回家 」出自哪裡

1、出自2016年伍迪·艾倫的電影《咖啡公社》里。

2、導演:伍迪·艾倫

3、編劇:伍迪·艾倫

4、主演:傑西·艾森伯格/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史蒂夫·卡瑞爾/布蕾克·萊弗利/寇瑞·斯托爾/安娜·坎普/帕克·波西/保羅·施耐德/肯·斯托特/托尼·西里科/馬克斯·阿德勒/唐·斯達克/珍妮·柏林/格雷格·賓克利/薩莉·萊尼克/凱莉·羅爾巴赫

5、類型:劇情/喜劇/愛情

6、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7、語言:英語

8、上映日期:2016-05-11(戛納電影節)/2016-08-05(美國)

9、片長:96分鍾

10、又名:情迷聲色時光(港) / 咖啡·愛情(台) / 社團咖啡店 / 社會名流

11、影片簡介: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懵懂青年鮑勃(傑西·艾森伯格 Jesse Eisenberg 飾)前往好萊塢投奔在那裡混得風生水起的舅舅菲爾(史蒂夫·卡瑞爾 Steve Carell 飾),在菲爾的引薦下,鮑勃結識了名為瓦妮(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Kristen Stewart 飾)的可愛姑娘。

活潑健談的瓦妮很快就令鮑勃墜入了愛河,遺憾的是,瓦妮告訴鮑勃自己已經有了男友。一日,傷心欲絕的瓦妮找到鮑勃,原來她的男友是一名有婦之夫,後者因為無法下定決心同妻子離婚而決定與其分手。

鮑勃溫柔耐心的陪伴失戀的瓦妮,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慢慢走到了一起。讓鮑勃沒有想到的是,瓦妮的前男友竟然正是菲爾,當菲爾下定決心要娶瓦妮之時,瓦妮亦毫不猶豫的離開了鮑勃。

之後,失意的鮑勃返回家鄉,在哥哥本(寇瑞·斯托爾 Corey Stoll 飾)經營的俱樂部里當差,並在那裡遇見了維羅妮卡(布蕾克·萊弗利 Blake Lively 飾),他們結婚生子,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的美好,直到有一天,瓦妮和菲爾再度出現在了鮑勃的身邊。

12、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Kristen Stewart的眼中映出前男友的臉龐時,正是紐約與洛杉磯兩場新年舞會的高潮。導演在此時狠心地把故事掐掉,燈光熄滅,片尾曲出現,影片戛然而止。既沒有婚外戀拋家舍業的狗血,也沒有抓姦小三的緊張。

像是Woody Allen在嘆息:讓過去的隨風而逝吧,我們都長大了,已不是過去你愛上的那個人。愛情就像城市一樣,一旦做出了選擇,就失去了另一種可能。

(3)伍迪艾倫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1、《咖啡公社》以好萊塢背景和敘事方式的結合,給了這段俗氣的三角戀一絲新意。攝影師暗系的鏡頭美輪美奐,把木板制的辦公室和餐廳變成了夢幻般的場景。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都煥發出古典美,這也反襯出了導演的故事缺乏豐滿度。

2、《咖啡公社》的台詞依舊非常文學味兒,輕松簡單的敘述旁白,加上不斷逗人發笑,帶有濃郁段子手屬性的對白,讓整部電影看起來就是一個游記小品或者針砭時弊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

3、因為這些生動的細節,人物角色帶上鮮明文學味道。人物極致到瘋魔的性格特點,帶著辛辣的諷刺來描述女人的人生起伏。影片有股迷人的虛幻氣質,正如它所應該有的樣子,精美的布景,有趣的人,哲學意味的內容。

4、精彩影評:

金錢面前,愛情不得不走開,伍迪艾倫的一出愛情小品,如果用文字來表述這部電影的話,這是一個相當狗血並且不倫的故事。

年輕人鮑比去好萊塢打拚,一無所有的他給好萊塢知名的經紀人舅舅跑腿打雜,在這期間,他喜歡上了舅舅的秘書兼情人瓦尼,兩人情投意合,私定終身。但是當舅舅重新打算明媒正娶瓦尼的時候,瓦尼選擇拋棄了鮑比。

重新回到家鄉的鮑比利用在好萊塢積累的人脈,將哥哥的俱樂部經營的非常出色,不僅收獲了事業還收獲的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但是當舅舅又帶著瓦尼出現的時候,鮑比發現自己仍然還懷念已經是舅媽的瓦尼。

這樣一個狗血的劇情,在伍迪艾倫舒緩的鏡頭下,配上動人的爵士樂,以及對猶太人家族生存方式的描述,竟然讓人淡化了對這段愛情對錯的判斷,但是當影片最終定格在鮑比和瓦尼兩個人互相思念的特寫時,觀眾不得不再次把注意力放在了這段感情上。

我覺得這大概是伍迪艾倫最不夠犀利的一部電影,他展現了一段不倫的戀情,又把這段戀情描述的如此美好,讓人不得不對故事裡的主人公進行同情,他沒有對這段感情做任何的批判或者是嘲諷。

大概這是伍迪艾倫對以往的作品的一個反轉,他越來越能夠接受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只要是不帶有功利色彩的感情,只有選擇沒有對錯。哪怕這種選擇,違反社會制定的道德標准,或者是行為准則。

至於走下去的結果如何,正如同電影最後兩個人陷入迷茫的表情,今天選擇的結果,一定明天才會知道。

㈣ 名著里看到過哪些有趣的話題

《搜神記》裡面有個故事:從前有個太守的女兒,愛上了父親手下的一個男子,無法相見,就派侍女偷來一盆他洗過手的水,喝掉了,女孩自此懷有了身孕,生下了一個小孩子。等孩子長大些,太守把他帶到了廳堂上,要他指出在場的人中哪個是他的父親。小孩爬到了那個男子身前,想撲到他懷里。男子不認他,一把將他推開了。孩子跌落在地上,就化作了一灘水。結局是:在太守的盤問下,女兒說出了實情,太守就很開明地讓女兒和這個男人結婚了。結局是:在太守的盤問下,女兒說出了實情,太守就很開明地讓女兒和這個男人結婚了。

熱點內容
虐心小說短篇小說古風 發布:2025-01-17 03:49:34 瀏覽:524
九世重生番茄小說網 發布:2025-01-17 03:48:14 瀏覽:937
找一本都市小說主角收服黑幫 發布:2025-01-17 03:23:10 瀏覽:959
十大都市修真小說排行榜40秒 發布:2025-01-17 03:03:03 瀏覽:501
張數多總裁寵妻小說 發布:2025-01-17 02:57:29 瀏覽:253
四月言情小說合集txt下載 發布:2025-01-17 02:52:28 瀏覽:125
網路小說好書推薦2021 發布:2025-01-17 02:51:02 瀏覽:667
洛輕輕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7 02:34:27 瀏覽:606
主角會冰心決網游小說 發布:2025-01-17 02:18:44 瀏覽:302
男主角是做油炸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1-17 02:10:35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