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我的母親女士
『壹』 關於描寫母親的小說 急!!!!贈積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張潔
原文:
一九九一年七月底,媽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衰老了,身體也分崩離析地說垮就垮
了。好像昨天還好好地,今天就不行了,連個漸進的過程也沒有。
而媽可能早有預感。
她去世後唐棣學生時代的好友石曉梅對我說,六月份她來看媽的時候,就覺得媽明顯的
衰老了。媽去拿筆記本,想要記下曉梅的電話。可是剛拿出筆記本就茫然問道:「我拿筆記
本幹嘛?」
曉梅說:「您不是要記我的電話嗎?」
就是這次,媽非常傷感地對曉梅說:「我再也看不見唐棣了。」
曉梅說,以前媽也常說這樣的話,但她從未介意,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常做如是之說。可
是這次,媽再這樣說的時候,曉梅覺得她是真的再也看不見唐棣了。
一九八七年她得黃膽性肝炎以後,我每半年帶她做一次B超,檢查她的肝、脾、腸、子
宮等等,醫生每次都說她什麼病也沒有,一定能活到一百歲。
我雖然不敢奢望母親活到一百歲,我想她活到九十、九十五歲是不成問題的。
我這樣盲目的樂觀,還可能是因為媽太自強、太不需要我的關照,什麼事都自己做。就
在一九八七年秋天因為黃膽性肝炎住進醫院的前幾天,還自己步行到魏公村口腔醫院看牙呢;
就在她去世前的五六個月,還給我熬中葯呢。
就連胡榮都看出,一九八四年唐棣走後,媽老了一大截。一九八七年得了黃膽性肝炎
後,又明顯地老了一截。而我卻總是看不到媽的衰老,我對她的關切,是不是連外人都不如?
醫生的良好祝願正中下懷地鼓舞了我、歡愉了我,從而也麻痹了我。它深深地印在我的
腦子里,從而忽略了媽畢竟是八十歲的老人,以至我大意失荊州。這可能也是造成她在不該
過世的時候卻過世了的原因之一。
而且我那時不知為什麼愚蠢地認為,那個半年一次的B超檢查,就是媽整個健康狀況的
鑒定,既然做B超的醫生說她什麼病也沒有,她就真是什麼問題也沒有了。我現在悔之晚矣
地悟到,其實B超了解的只是腹腔方面的情況,至於心、肺、腦方面的情況還是一無所知。
以我的智力來說,這本是略動腦筋就能想到的事,然而我卻沒有想到。
我算是大不孝了。
媽年事漸高以後,我並沒有經常守在她的身旁,而是把她丟給小阿姨,或遊走列國他
鄉;或應酬交際;或忙於寫作;或去陪伴我的先生……以為有小阿姨在她身邊,什麼問題都
解決了。
盡管現在我不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把媽的一點骨灰帶上,可這還有什麼用呢?在她老邁力
衰,最需要我左右一旁的時候,我卻把她遠遠地丟下了。
一九九一年七月初我到哈爾濱大慶採油七廠采訪,她比我哪一次外出都更想念我。聽小
阿姨說,她不斷地說:「張潔快回來了,張潔快回來了。」好像在為無人照顧的自己鼓勁。
可是我在哈爾濱給她打長途電話,問她各方面情況如何的時候,她老是說,「沒事,挺
好的。」
有一次她便結得特別厲害,急切地念叨著:「張潔要是在就好了,張潔要是在就好
了。」而我卻遠在哈爾濱的大慶採油七廠。
多少年來都以為媽的便結是老年人的通病,後來才知道,那是由於她的腦垂體瘤已經發
展到不能正常分泌身體各系統所需要的內分泌,從而影響了身體各系統的功能所致。
她從不要求我的關照,從不抱怨我在她八十歲的高齡,總是大撒手地把她丟給小阿姨。
她終於禁不住對小阿姨這樣念叨我,一定是因為身體異常不適,有一種到了緊要關頭的
直覺。
我在哈爾濱呆了不過十幾天。一到家就發現,短短幾天里她就顫顫巍巍地駝了腰。走起
路來磕磕絆絆,舉步維艱,兩只腳掌嚓、嚓、嚓地磨蹭著地面。
褲帶也常常忘了系,吊吊地拖垂在襯衣下擺的外面。
媽再不是那個不管什麼時候都利利索索的媽了。
可我還是想不到,或不願意那麼想,媽是不行了。我還以為,或我寧肯以為她不過是在
懈怠自己。
我說:「媽,您怎麼這樣走路,好好走。」
或者我內心深處已模模糊糊地感到,媽也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不管我多麼一廂情願地
認為媽能活到九十五。否則為什麼一見媽那個樣子走路我就心裡發緊?心裡越是發緊,才越
是輕描淡寫地對媽說:「媽,好好走。」
她就抵賴、隱瞞、解釋著,說她腳痛;或是鞋不合適;或是剛睡起來、剛坐起來,腿腳
還沒活動開……
也許她心裡早就明白,否則為什麼老是找出各種理由來矇混我,也矇混她自己——那可
怕的結局不可避免地快要到來。
那個時候她大概就知道,她其實已經不行了。可是她不肯對我說實話,她怕我受不了這
個打擊——一直是互相攙扶才能掙扎過來的、只有我們兩個人組成的這個列隊,即將剩下我
一個人了。
所以她的抵賴、隱瞞、解釋里,總含著隱隱的歉疚。好像她不但不能再扶我一把,反倒
把我一個人丟下,讓我獨自在這實在沒有多少樂趣,甚至苦不堪言的人生里繼續跋涉、掙
扎,是對我的一種背棄。
兩隻眼睛,也總是老淚凄凄的。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聽信眼科醫生的話,媽的視力不好,是因為長了白內障的緣故。而白
內障一定要在它的翳子蒙上整個眼睛後才能手術。我們不懂,不懂也沒問個明白,為什麼十
幾年過去,媽的視力差不多等於零了,翳子還沒有蒙上她的眼睛?
有兩次胡容來看她,恰好我不在家。她應聲開門之後竟看不清是胡容,問道:「你找誰
呀?」
胡容說:「姥姥,您怎麼連我都認不出來了?」
媽說:「哎呀,聽聲音才聽出來是你。」
到一九九一年更是出現了重影。媽常說,有時能看見兩個我;有時半夜醒來,老看見屋
子里有人,或有幾個小孩在亂跑。「剛開始我還挺害怕,後來就習慣了。」媽說。
現在,不用念醫學院我也懂了,一個人的眼睛如果查不出別的毛病,視力卻越來越差的
話,就應該考慮是否是瘤子壓迫視神經的緣故。可是卻沒有一個念醫學院的眼科醫生想到這
一點。說他們是庸醫恐怕不夠公正,只能說他們沒有想到。如果他們當中有一位能夠研究一
下,一個視力已經近乎零的白內障患者,他的翳子還蒙不上整個眼睛,是否和腦子里發生占
位性的病變、壓迫視神經有關?如果那樣,媽早在她還可以承擔手術的年齡就做手術的話,
我現在還有媽。
張潔(1937~)
當代女作家。中共黨員。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協第四、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為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授予的育特殊貢獻作家。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三頂國家獎的作家,並創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連冠」紀錄。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無字》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獲得兩次茅盾文學獎的作者。
原籍遼寧撫順,生於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 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只有一個太陽》,長篇散文《那個最愛我的人去了》,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義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 爾帝」國際文學獎。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8年(首屆)、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母綠》獲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沉重的翅膀》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無字》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北京市第三屆文學藝術獎,《小說選刊》2001—2002年優秀長篇小說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女性文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 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2005年,長篇小說《無字》獲第6屆茅盾文學獎,是我國唯一榮獲兩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網路知道)
『貳』 關於母愛的短篇小說片段
我的母親她雖沒有誘人的外貌,過人的智慧,但她卻有顆善良,願意為我們付出的心.自懷胎十月到如今,她對我的愛從未少過一絲一毫,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她都會盡力讓我們得到不比別人少.
別人都說媽媽是個節儉,樸素的人,她是可以每天穿的花枝招展,穿金帶銀,但她卻選擇省下這些錢當作我們教育津貼,想到這兒,心中不禁一振,母親這般省吃儉用,都是為了我們,我卻成天計較到底跟弟弟誰獲得的較多,不知足…真是慚愧啊!
雖說母親節時,總會送上一張貼心的小卡,一個溫暖的擁抱,但這都只是一時的,媽媽為我們辛苦十幾年,我們卻只在一年一度的母親節讓她休息僅僅一天…現在的小孩啊~都被寵懷了!以前的農業社會由於賺錢辛苦,謀生不易,小孩總會很識相的幫爸媽賺錢養家,而不會像現在,為了趕流行,不惜花費大量資本追求理想的外貌,身材,好跟同儕比較.就如賴東進先生的"乞食因仔",因為過於貧窮,生為家中年長者,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養家活口,他們總不埋怨,不會因自己的需求而浪費家中任何一毛錢,只是盡力為家而奮斗.
論到母愛,我覺得洪醒夫先生的"紙船印象"描寫的十分深入,他以母親摺紙船為出發點,進而談到母愛的偉大.下雨天,他的母親心中雖仍惦記著田裡的農物,但卻仍心平氣和的為他摺紙船,好讓孩子們在雨天里也有歡笑.表面上像是在回憶童年玩紙船的種種,但細細咀嚼文章的字義後,將會有很大的收獲.
近年來,新聞上總一次又一次的報導孩子對生他的母親忘恩負義,與母親大打出手,只因媽媽太嘮叨!這樣卑鄙無恥的事竟然也做的出來!!!他們難道沒想到自己能站在這世界上,都是母親一手栽培的麼! 這些人真該將他們千刀萬剮!
母愛真的好偉大,我不明白,為什麼世上母親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 換做是我,我大概會因為太辛苦,太累而偷懶,不願付出…
決定了!從今天起我要先從小地方做起,先以童子軍日行一善的精神,媽媽一回來,給她一個大擁抱加一個香吻,幫他捶背,讓他每天都像在過母親節,等我長大,第一次賺的薪水就要用來請他吃一頓大餐~現在,母親的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動力!
『叄』 有關母愛的短篇小說
胡適<我的母親>
片段是: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侯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這是我辛辛苦苦打的希望您笑納呀!!!
『肆』 我的母親老舍賞析
賞析:
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朴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
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飢荒中,保護著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
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復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
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消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我疑惑,我怕」。疑惑為什麼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關於母親起居的情況。
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猛攜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後也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
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朴的語言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最後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為經典。我們又何嘗不能拿來借鑒呢。
(4)短篇小說我的母親女士擴展閱讀:
《我的母親》介紹:
《我的母親》是小說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朴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 文章中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枝瞎伏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贊頌之情。在文中,老舍細細地描述了母親的性格,她勤勞、熱心、疼愛兒女。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這篇文章的風格是純朴而清新的。語言隨情而發,自然樸素,字字句句都是濃得化不開的情深之語;結構任性而為,平實流暢。結尾處,一聲沉痛的嘆息,明白如話,卻是意悲而遠,感人至深。
作者介紹: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老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
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神灶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須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滿族 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
「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義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倖免於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於1918年畢業。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侍奉老母,規規矩矩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
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
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
《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
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並且,現在老舍的作品均已進入小學、初中的課文。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於北京太平湖。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且獲投票第一,由於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諾獎遺憾頒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伍』 趙一曼女士是小說還是散文
《趙一曼女士》為中國著名作家王阿成所作短篇小說,榮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內容梗概
編輯
小說《趙一曼女士》通過講述趙一曼女士被捕受審的過程,表現了抗日聯軍女英雄趙一曼堅貞不屈,忠於革命,熱愛祖國精神。 [1]
獲獎情況
·昌達杯』95優秀小說獎 [2]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3]
作者簡介
阿成,原名王阿成。1948年11月生於黑龍江,祖籍山東省。民進成員。系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現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哈爾濱市作家協會主席。燕京大學客座教授。《小說林》、《詩林》雜志總編輯、 編審。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曾就讀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碩士學位。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 女,漢族,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 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翠屏區白花鎮) 。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陸』 寫人的短篇文章~~要是名家寫的~~~
梁曉聲---《母親》
在這一個孤獨的日子讓我想念我的老母親,深深地想念……
我忘不了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印成鉛字那份兒喜悅。我日夜祈禱的是這回事兒。真是了,我想我該喜悅,卻沒怎麼喜悅。避開人我躲在個地方哭了,那一時刻我最想我的母親……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經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條條小胡同彷彿煙鬼的黑牙縫。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彷彿是一片片疥瘡。飢餓對於普通的人們的嚴重威脅畢竟開始緩解。我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我已經有30多本小人書。
「媽,剩的錢給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著吧。」
買糧、煤、劈柴回來,我總能得到幾毛錢。母親給我,因為知道我不會亂花,只會買小人書。每個月都要買糧買煤買劈柴,加上母親平日給我的一些鋼鏰兒,漸漸積攢起就很可觀。積攢到一元多,就去買小人書。當年小人書便宜。厚的三毛幾一本。薄的才一毛幾一本。母親從不反對我買小人書。
我還經常去租小人書。在電影院門口、公園里、火車站.有一次火車站派出所一位年輕的警察,沒收了我全部的小人書。說我影響了站內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用頭撞牆。我的小人書是我巨大的財富。我覺得我破產了。從綽綽富翁變成了一貧如洗的窮光蛋。我絕望的不想活。想死。我那種可憐的樣於,使母親為之動容。於是她帶我去討坯我的小人書。
「不給!出去出去!」
車站派出所年輕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著,上唇留撇小鬍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種粲騖不馴的樣子。母親代我向他承認錯誤,代我向他保證以後絕不再到火車站租小人書,話說了許多,他煩了,粗魯地將母親和我從派出所推出來。
母親對他說:「不給,我就坐台階上不走。」
他說:「誰管你!」砰地將門關上了。
「媽,咱們走吧,我不要了……」
我仰起臉望著母親,心裡一陣難過。親眼見母親因自己而被人呵斥,還有什麼事比這更令一個兒子內疚的?
「不走。媽一定給你要回來!」
母親說著,母親就在台階上坐了下去。並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條手臂摟著我。另外幾位警察出出進進,連看也不看我們。
「葛列高利」也出來了一次。
「還坐這兒?」
母親不說話,不瞧他。
「嘿,靜坐示威……」
他冷笑著又進去了……
天漸黑了。派出所門外的紅燈亮了,像一隻充血的獨眼,自上而下虎視眈眈地瞪著我們。我和母親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階斜折為三折,怪誕地延長到水泥方磚廣場,淹在一汪紅暈里。我和母親坐在那兒已經近四個小時。母親始終用一手臂接著我。我覺得母親似乎一動也沒動過,彷彿被一種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兒了。
我想我不能再對母親說--「媽,我們回家吧!」
那意味著我失去的是三十幾本小人書,而母親失去的是被極端輕蔑了的尊嚴。一個自尊的女人的尊嚴。
我不能夠那樣說……
幾位警察走出來了,依然並不注意我們,紛紛騎上自行車回家去了。
終於「葛列高利」又走出來了。
「嗨,我說你們想睡在這兒呀?」
母親不看他。不回答。望著遠處的什麼。
「給你們吧!
「葛列高利」將我的小人書連同書包扔在我懷里。
母親低聲對我說:「數數。」語調很平靜。
我數了一遍,告訴母親:「缺三本《水滸》。」
母親這才抬起頭來。仰望著「葛列高利」,清清楚楚他說:「缺三本《水滸》。」
他笑了,從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書扔給我,嘟噥道:「喲呵,還跟我來這一套……」
母親終於拉著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階。
「站住!」
「葛列高利」跑下了台階,向我們走來,他走到母親跟前,用一根手指將大沿帽往上捅了一下,接著抹他的一撇小鬍子。
我不由得將我的「精神食糧」緊抱在懷中。
母親則將我扯近她身旁,像剛才坐在台階上一樣,又用一條手臂摟著我。
「葛列高利」以將軍命令兩個士兵那種不容違抗的語言說:「等在這兒,沒有我的允許不準離開!」
我惴惴地仰起臉望著母親。
「葛列高利」轉身就走。
他卻是去攔截了一輛小汽車,對司機大聲說:「把那個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門口!」
我買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青年近衛軍》。一元多錢。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
我還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
我的同代人們,當你們也像我一樣,還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時候,如果你們也像我一樣。生活在一個窮困的普通勞動者家庭的話,你們為我作證,有誰曾在決定開口向母並要一元多錢的時候,內心裡不缺少勇氣?
當年的我們,視父母一天的工資是多麼非同小可呵!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無精打采。
我從同學家的收音機里聽到過幾次《青年近衛軍》長篇小說連續廣播。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直接吃進肚子里的東西當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糧」。
我那時還不知道什麼叫「維他命」,更沒從誰口中聽說過「卡路里」,但頭腦卻喜歡吞「革命英雄主義」。一如今天的女孩子們喜歡嚼泡泡糖。
在自己對自己的慫恿之下,我去到母親的工廠向母親要錢。母親那一年被鐵路工廠辭退了,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一個加工棉膠鞋幫的中世紀奴隸作坊式的街道小廠。
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門也是。所以只能朝里開。窗玻璃臟得失去了透明度,烏玻璃一樣。我不是邁進門而是躍進門去的。我沒想到門里的地面比門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張踏腳的小條凳權作門里台階。我踏翻了它,跌進門的情形如同掉進一個深坑。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親為我們掙錢的那個地方。
空間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壓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廠房,四壁潮濕頹敗,七八十台破縫紉機一行行排列著,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後。因為光線陰暗,每個女人頭上方都吊著一隻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女人的身體和七八十隻燈泡所散發的熱量,使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那些女人們熱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還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當一部分豐厚或者干癟的胸脯,千奇百怪。氈絮如同褐色的重霧,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們在母親們之間紛紛揚揚地飄盪。而她們不得不一個個戴著口罩。女人們母親們的口罩上,都有三個實心的褐色的圓。那是因為她們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將口罩滯濕了,氈絮附著在上面。女人們母親們的頭發、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變成了出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覺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頂洞人時期的女人們母親們之間。
我獃獃地將那些女人們母親們掃視一名,和發現不了我的母親。
七八十台破縫紉機發出的雜訊震耳欲聾。
「你找誰?」
一個用竹篾拍竹氈絮的老頭對我大聲嚷,卻沒停止拍打。
毛茸茸的褐色的那老頭像一隻老雄猿。
「找我媽!」
「你媽是誰?」
我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那兒!」
老頭朝最里邊的一個角落一指。
我穿過一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周圍幾只燈泡的電熱烤我的臉。
「媽……
「媽……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骯臟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兒疲竭的我熟悉的一雙眼睛吃驚地望看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麼?」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幹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字,可是竟說出來了!
「要錢干什麼?」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就行……」
母親用衣兜。掏出一捲毛票,用指尖龜裂的手指點著。
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自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大姐,別給!沒你這么當媽的!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圖書哇!……」又對我喊:「你看你媽這是在怎麼掙錢?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圖書哇!……」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啊!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並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我的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竟快是一個老女人了!那時刻我努力要回憶起一個年輕的母親的形像,竟回憶不起母親她何時年輕過。
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我長大,應該是一個大人了。並因自己15歲了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是一個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會得給你錢的么?!
那一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了我,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
從此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