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小說短篇小說
1. 林徽因短篇小說《鍾綠》:美人如玉,紅顏薄命
鍾綠是林徽因的短篇小說《鍾綠》的主人公。作者筆下的這個美人是如此的生動、自由、有活力,常常讓我誤以為這真的是林徽因生活中的一個朋友,而不僅僅是一個虛構的小說人物。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的口吻,通過三件事,生動的描寫了鍾綠的美。其中兩件事是通過別人口述,另一件事是自己親歷。不得不說,林徽因的文筆就像畫筆一樣,看文字的時候我的腦海里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鍾綠的剪影,那些文字就像照相機一樣「咔嚓」一下,定格一個美人,看完之後,那些文字倒記不詳細了,但是美人的照片卻清晰的留在我的腦海里。
第一幕:大家能想像,停了電的晚上,房間里零星的點著好些蠟燭,在正中間的桌子上,默默的立著那麼一個鍾綠。文中這樣描述的:「美到令人不敢相信的中世紀小尼姑,眼微微地垂下,手中高高擎起一支點亮的長燭。簡單靜穆,直像一張宗教畫!」這么一副令人震撼的畫面,令我覺得好像穿越到了中世紀,正闖入了一個莊重的宗教儀式!
第二幕:大雨滂沱,黯淡寂寥的大街,突然有個人從你身邊溜過,像道閃電一樣沖進了雨中。是鍾綠,她像個俄國村姑那樣,用三角形的綢巾蒙在頭上,一隻手在脖子那抓緊了綢巾的兩角。聽見有人叫她,回眸一笑,露出一排貝殼似的牙齒。這是熱愛自然,淳樸,不沾染塵埃,自由自在的鍾綠。
第三幕:在「我」心中如古典人物般的鍾綠終於來到了「我」的身邊,晚上我們談天說地,相約以後一起坐帆船,第二天早上她在天色微明中,歪著一頂帽子,倚在屏風旁嫵媚一笑,便轉身走了。就好像「我」只是做了個夢一樣,充滿了溫馨與愉悅。
這樣美麗的,自由的,古典的,熱愛自然的鍾綠,她的命運如何呢?她為了愛情,和家人決裂,四處漂泊,最後終於要和愛人結婚了,愛人卻在結婚的前一星期驟然死去,兩年多後她自己也死在了一條帆船上。
美人如玉,古樸典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愛漂泊,最後也死在自己最愛的帆船上。她的一生都在為了愛和自由而抗爭,雖然漂泊無依,最後也終得所愛,活得自在,唯一的遺憾可能便是沒能在愛人的懷抱里死去吧。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三毛,她與文中的鍾綠何其的相似,最終的命運也相似。我們熱愛什麼,就會選擇相應的生活方式。她們四處漂泊,只為了所愛而停留,最後她們選擇去另一個世界尋找所愛,我覺得她們心裡是歡喜和無限嚮往的。
2. 適合大學生看的經典小說推薦
小說是大學生常看的,看小說,可以從小說中學習到很多的知識,你是喜歡看小說的人嗎?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的適合大學生看的經典小說,歡迎參閱!
適合大學生看的經典小說
No.1《司藤》
作者:尾魚
原名:半妖司藤
簡介| 1946年,天師道長丘山於滬上鎮殺女妖司藤,臨死前,司藤嘴角現出一抹如釋重負的詭異微笑。
2013年,男子秦放攜未婚妻前往西部囊千尋找一位祖上的恩人,車毀墜崖,崖底的尖樁刺透心臟,滴落的血復活了長埋地下的女妖。
她自稱司藤,卒於1937年,逼秦放聽從自己驅使,要下一局復仇的好棋。
秦放千方百計想脫離司藤的控制,但抽絲剝繭的復仇路上,他漸漸發現,自己的命運,早在七十餘年前,就已經有了安排…...
推薦| 讀過此書的讀者,有一大半極力向親友推薦了這本書;還有一小半勸阻他人閱讀,因為“看過這本書後,你將有很長一段時間為再也讀不進去任何其他小說而困擾”。
No.2《怦然心動》
作者:玖月晞
原名:黑白綠
簡介| 如果說,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剛好,倪珈在這里,越澤也在這里。愛情是一種遇見。時機沒關系,哪怕在你最狼狽最無助的時候;身份沒關系,哪怕在你最落魄最卑微的時候;性格沒關系,哪怕在你最囂張最醜陋的時候;當倪珈遇見越澤,這就是愛情到來的時候。
推薦| 玖月晞文中的男主也是深情而執著的,具備一切你夢幻中男神的品質,而女主,不白蓮花,不聖母,不綠茶,可謂是你我心中想成為的樣子,她的光芒不僅可以照亮她自己,也可以照亮她身邊所有關心她以及她關心的人。
No.3《我要我們在一起》
作者:艾小圖
原名:攻妻不備
簡介| “我有時候真的很想剖開你的心看看裡面到底有誰!”
“不必剖開,你照鏡子就知道了。”
我從來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跡,直到遇見了你。
只要能與你在一起,失去全世界也不可惜。
原名《攻妻不備》,讓無數女孩流淚及歡笑的都市暖文!
推薦| 世上總有一種愛情,讓你傾力付出,亦覺此生無悔。
世上也總有一種愛情,讓你深深覺得,就算失去全世界,對抗所有也無懼!
寫給曾經深深愛過某人至今無悔的你。
No.4《獻給親愛的邵先生》
作者:浮光錦
簡介| 他高冷疏淡,惜字如金,回答她永遠只有一個字:“好”。她覺得,他一字,重若千鈞。新人氣作家浮光錦暖心之作,每一個努力向上的女孩,都值得一個深情如斯的邵先生,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為愛情努力變得更好的女孩。
推薦| “在我眼中,你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太太了。”夜色下的男人長身玉立,冷峻銳利的面容慢慢緩和,薄唇牽出柔和的弧度,眼眸里漸漸漫上笑意,看著她的眼睛,一句話低緩溫柔,像河水般緩緩地漫過她的心田。徐伊人眼眸彎如月牙,唇角的笑容如花朵般綻放,語調輕輕道:“邵先生,這是我聽過最動人的情話了。”
適合大學生看的愛情小說
1.《和喜歡的你在一起》
作者:妖千千
原名:暖妻
簡介| 後來童安暖才明白:在原諒與絕望之間游盪,唯一的感覺就是傷。後來童安暖才明白:淋過雨的空氣,疲倦了的傷心,記憶里的童話已經慢慢地融化。後來童安暖才明白:無法拒絕的是開始,無法抗拒的是結束。後來童安暖才明白:有些事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推薦| 所有的故事,都開始在一條芳香的河;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
2.《醫生與我,戀君已是第七年》
作者:未卜
簡介| 十六歲少女易小喬,因為父親一次意外的重病,結識了二十九歲的外科醫師張子衡,從此,她開始了一場冗長而浪漫的暗戀。兩年後,在一場烏龍中,兩人都確認了對方的心意,然而現實的生活壓力、外人的不理解、年齡的差距……都讓小喬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擾,張子衡的“背叛”更是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七年摯愛,能否修成正果?要知道,在這個浮躁而喧囂的世界裡,我最喜歡你。
推薦| 講述一個十八歲少女與帥氣男醫生大叔的暗戀故事,讓幸福從心田緩緩流過,超級溫暖治癒,看完內心一片柔軟。
大學生愛看的小說
《玩笑》
米蘭·昆德拉
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薦理由
小說講述青年知識分子路德維克,因為與女友開了個玩笑,被朋友澤馬內克陷害,送入苦役營。歸來後他為了報復澤馬內克,設計勾引其妻海倫娜。計劃成功後,他才發現:澤馬內克早就想拋棄妻子,他的報復成了一個毫無作用的“玩笑”。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我清楚,一旦越過那條界線,我就不再是我了,我會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不知什麼樣的人。
2.任何人都無力挽回已鑄就的過失,但一切過失卻都將被遺忘。
3.受到烏托邦聲音的誘惑,他們拚命地擠進天堂的大門,但當大門在身後砰然關上時,他們發現自己是在地獄里。
猜你喜歡:
1. 大學生勵志美文欣賞
2. 適合大學生看的書籍
3. 青春勵志小說30篇
4. 勵志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5. 經典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6. 最偉大的100部小說
3. 宗璞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弦上的夢》、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紫藤蘿瀑布》入選人教版語文初一教材。
宗璞
宗璞(1928—)女,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退休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於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人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位工作。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後,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後來又抱病奮力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其第一部《南渡記》已於1987年問世,獲得了好評。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三生石》(獲第 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童話《總 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園情結(侯宇燕)
宗璞走過的是怎樣的一條人生之路呢?翻開作家的履歷,撲面而來的是一股與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韻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書香之氣。宗璞的經歷,與大多數作家不同。她不像師陀、田濤等老一輩作家,是從中國的底層社會一步步艱難地爬到了知識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謝冰瑩,從舊的地主家庭中游離出來,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說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時期涌現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時代就離開書本,離開家人,在貧窮、愚昧與困惑中探索人生的價值。甚至生長於「文革」之後的一代年輕人,也很少有像她這樣得天獨厚的學養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潔的蘭花,有幸在遠離貧困與骯臟的凈土中發芽,成長,就象夏洛蒂所言,擁有一個「沒有污點的,飲之不盡,令人神清氣爽的清泉」般的純凈記憶。她的生活環境,基本上限於高等學府和高等學術研究機構,由於自小在和諧淳厚文雅的學術氣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與做文准則。她確實擁有一個令人羨慕的童年時代。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宗璞的作品中總有一種別人學不來的大家之氣,沖和之態,甚至一種率真潔白的「學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學校園中,教授的生活條件是極其優越的,絕無今日「腦體倒掛」之虞。生活的舒裕與地位的高貴,使得鑽研學業的教授們能比較專心於書本的研究(當然抗戰開始後又有了不同),他們的子弟也能在一個相對單純、明凈的天地中獲得比同齡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養。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使得他們過分地單純,書卷氣過於濃厚,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則免不了要經受更多的磨難與挫折。我手頭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不妨拿來,隨便擷取幾段,為宗璞筆下的清遠世界作一個更詳盡的注腳。宗璞的同輩人,著名文史專家虞振鏞的女兒,西南聯大1943年學生虞佩曹在《水木清華——童年的回憶》中曾飽含深情地描寫了清華校園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靜與清雅,以及清華人文景觀的優越與獨特。她說「那時清華只有附小(即馮友蘭提到的宗璞就讀的成志小學)及附設的幼稚園。馬約翰是我們的校長。……後來由蔡順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學生。」在這樣條件下成長的孩子,的確有常人不及之處。而當時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又是怎樣的呢?「水木清華的工字廳……裡面典雅、陰涼,有一股楠木香味,單身教授吳宓、葉企孫先生曾在裡面有過住所。」「我們住的南院是一個四周由房屋圍繞著的大院……西式住宅一號是趙元任先生家……」。這種耳濡目染的文化氣韻,在一點一滴中已深深地滲入了孩子們的靈魂之中。宗璞《南渡記》中所寫的方壺小院,不就是這種充滿清遠文化氣息的精英薈萃之地嗎?法國現代派女作家納塔麗·薩馬特說:「文學所描寫的,永遠只能是某種看不見的,每個作家所嚮往的——他獨自一人感覺的現實。」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虛構,然而意境卻總是忠誠地反映出一個具有敏感稟賦的作者童年時對周圍景物的特殊感覺以及這種感受對其終生造成的影響。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縷輕煙,又好似一絲馨香,著意體會時捉摸不出,只有親身體會過這種生活的人,才能從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寫中領略到作家實際極其濃厚的感情,那種對童年精神生活的無限追憶與留戀。這種非過來人不能寫出亦不能讀出的愛,正是宗璞「校園情結」的真諦所在。
(《這方園地中的馮家山水》,《文學評論》1997年第2期)
宗璞的書房(名人書齋)
永遠的大家閨秀。凡是見過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會這樣覺得,無論初識還是熟知。
4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大學燕南園57號院三松堂。如想像中,房間高闊,雖無奢華,卻更古雅。
77歲的女作家一頭華發益顯慈心睿智,一身便裝不掩滿腹詩書。記者隨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細走廊,牆邊書櫥中裝滿各類書籍。書房不大,北面書櫃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寫的書;西面放電腦桌;南窗微微開著,可見窗外的丁香已綠,寫字台上的傳真機,不時響起;東面牆上掛著先父國學大師馮友蘭先生為愛女錄寫的對聯:高山流水詩千首,明月清風酒一船。
宗璞老師落坐在電腦桌旁平時寫作的轉椅上。「雖然現在身體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靜地說。原來老人幾次手術後視力下降,每天上午寫作都是口述,要靠別人幫忙打字,現在幫忙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位四年級女生。
記者得知,宗璞老師正在抓緊《野葫蘆引》4部長篇小說中的第三部《西征記》的寫作,前兩部《南渡記》《東藏記》已分別於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蘆引》是寫抗日戰爭期間北校南遷全過程中前輩學人的風貌,尤其是寫在民族危亡的大關節上知識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歷史真實地留下來。」女作家平靜的語調透出一種堅定。
宗璞老師所寫作品《紫藤蘿瀑布》入選人教版語文初一教材。
宗璞換著有《哭小弟》。
4. 葉文玲《心香》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心香》葉文玲短篇小說
《心香》是一篇情韻雋永、精巧別致的短篇小說佳作,讀之每每令人產生愛不釋手的感覺。小說在題材的開拓和心靈的刻畫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探索。
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的愛情悲劇(當然這個愛情悲劇也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悲劇派生出來的產物),由於作者將這個故事放在大的社會背景下做了典型化的處理,因而超越了一人一事自身的局限而具備了憂憤深廣的社會學意義上的普遍的認識價值。《心香》的情節是通過岩岱向小謝敘述往事而展開的,女主人公亞女的形象塑造也是通過岩岱之眼之口來完成的,帶有一種極強的感情色彩。聾啞這個生理缺欠,對於我們的女主人公來說,非但沒有成為美的瑕疵,反而因之染上了一層聖潔的色彩。正如斷臂維納斯,面對著她,越發能夠激起我們關於完美的無限遐想;同樣,啞女無言,恰恰為讀者在心靈深處蓄起了一汪至情的清泉。不難看出,作者在這個形象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
全篇岩岱的口述佔了絕對比重,將過去和現在兩個時空很好地融為一體,不但在人物的情感脈絡上起到了貫穿的作用,也有助於讀者將此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活進程來理解人物,認識社會。
5. 《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
《釣魚的啟示》是美國短篇小說家兼建築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本文寫從一件生活小事中釣魚得到的啟示,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准進行抉擇。以下是我整理的《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釣魚的啟示》原文
那年,我剛滿十一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跟著父親去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
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鉤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甩動著魚尾並跳躍著,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裡。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圍繞啟示,品讀感悟。
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後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啟示環節,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啟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啟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並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探究學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厘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於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意圖】:此環節抓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啟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的資料引入,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時,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得意),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時,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喪),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感激)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於啟發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展思維能力,又有利於鍛煉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盪。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願意將魚放回湖裡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捨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啟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後,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並從中進一步了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帶來的啟示: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3、童心是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後,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後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於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後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為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後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十一、板書設計
釣魚、得意、側面烘托
釣魚的啟示、放魚、委屈、沮喪、人物心理
啟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