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逃離卡拉人物分析
⑴ 逃離的內容簡介
出版於2004年的短篇小說集《逃離》由8個短篇小說組成,《逃離》、《機緣》、《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播弄》、《法力》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一群女人的「逃離」經歷 。
門羅小說里的主人公,幾個小鎮的女性,有姑娘、已婚的婦人、單身的大學女老師、安靜的小鎮護士,她們總處在逃離的渴望中——已經談婚論嫁的姑娘突然和一個陌生的男人出走了一個下午;單身的大學女老師僅僅因為一封信,一個火車上遇到的男子,便去了他的小鎮;一個從母親身邊逃離到丈夫身邊的女人,有一天突然坐上車子,想再一次逃離;去城鎮觀看了歌劇回來的小鎮護士,每天都要熨燙一次那天她穿過的綠色連衣裙,她答應那個歌劇院邊上一家小店裡的男主人,要再穿著這件衣服一起再去看歌劇,她去了,回來了,沒有再離開過小鎮,可也沒有停止熨燙她的衣服。
故事中,人與人微妙地連接,卻又清晰地彼此分開——人生就是如此荒謬,卻又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溫暖,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荒涼,可荒涼之地又處處是令人心盪神馳的美麗風景——生活是用來長久地回味的,所以生活不管怎樣都始終透露著溫情,哪怕再詭譎再扭曲,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性和共性。故事的最後,主人公的「逃離」都以失敗告終:卡拉最終崩潰在途中,在電話亭哀求曾經「讓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來接她回家;格蕾絲浪漫之後,發現尼爾酗酒成性,讓她無法忍受,而對方最終因撞車身亡;朱麗葉在打魚男子出海失事後,選擇返回到過去,繼續完成她的博士論文。
門羅小說的主人公,一次次地逃離,自覺地,不自覺的,其實不是為了尋找,為的都是回歸。 1、《逃離》故事主人公卡拉,18歲,年輕的家庭主婦,生活在某農場;
2、《機緣》、《匆匆》、《沉寂》故事主人公朱麗葉,21歲,知識女性,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
3、《激情》故事人物格雷斯,3歲時母親逝世、父親移居外地並另行建立起了家庭。格雷斯由舅公舅婆撫養帶大,她幾乎學完了義務教育的所有課程。格雷斯的舅公以編織藤椅為生,他教會了格雷斯生活的手藝;
4、《侵犯》故事人物勞蓮是多倫多一所女子學校的學生,她5歲時喝下過半瓶啤酒,6歲時抽過含有毒品的香煙。她知道口交是怎麼一回事,也了解避孕的所有方法......
5、《播弄》故事主人公若冰年齡26歲,是某醫院從事精神治療的護士;
6、《法力》故事主人公是「她們」...... 要逃離的是家庭、是兩性、是越來越不滿意的自我。但是,這種逃離舉步維艱。 1、《逃離》,卡拉十八歲那年,為了擺脫父母的「囚禁」,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和男友克拉克在一起。他們經營著一個騎馬場為生,可是生意並不是特別好。卡拉為了嘗試新的生活,她又一次把一切扔在了身後,坐上大巴,打算永遠離開克拉克;
2、三連篇《機緣》、《匆匆》、《沉寂》,朱麗葉想離開「並沒有怎麼融入社會的」父母,希望過一種「正常」生活。 《機緣》通過朱麗葉去溫哥華和去鯨魚灣這兩次旅途, 斷斷續續地呈現出她在不同時刻的感觸。21歲而滿腦子獨特思想的在讀女博士朱麗葉已經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朱麗葉面對結婚的壓力,開始千里迢迢投奔到之前在火車上偶遇的打魚男子,不理會漁夫已有的妻子和諸多情人, 憑著一股熱情與好奇去赴陌生人之約,沿途的一切註定了「她」要發生的一切緣分(《機緣》);《匆匆》寫離家多年的朱麗葉帶著女兒佩內洛普回小鎮探望父母。整篇小說,是由朱麗葉的感受、以及和父母等人的對話拼接而成的。《沉寂》講述了朱麗葉在女兒佩內洛普出走後的失意和沉寂。
3、《激情》 里,在旅店打工的格蕾絲想要逃離未婚夫,在訂婚前日,和未婚夫的哥哥開始了與未婚夫的哥哥一個下午的探險;
4、《侵犯》完全是關於欺騙的故事,德爾芬以為自己是勞蓮的生母,勞蓮不知道內幕,德爾芬對勞蓮的關心令勞蓮惶惑,因此這里又有逃離。最後勞蓮父母把那段辛酸的往事完全講出來,迷惑才釋然,德爾芬不是勞蓮的生母,而勞蓮的名字卻是來自於德爾芬女兒--勞蓮出生那晚車禍去世的姐姐。這種釋然是事情本身可以解釋清楚的,可是在解釋清楚之後,更大的困惑是關於愛的思考,甚至是人性的思考。
5、女性主人公總是能突然奇想,追隨感覺和心靈,盲目而任性地走在幸與不幸的邊緣。火車站特殊的離別,讓曾置身此境的「她」歲歲年年追懷不已(《播弄》);
6、《法力》是最曖昧的一則故事。寫一位克制的年輕女人,和女友和男性朋友之間漫長一生的糾結。直到最後,年邁的女主人公碰到男性朋友,彼此撒謊,隱藏了一生自己的疑惑。她是愛他的,她可能年輕時不理解自己的嚴厲、粗暴;她花了幾十年,追查所有的疑問,到最後遇到系鈴人時,她停頓了。
⑵ 如何評價加拿大作家門羅的小說《逃離》
《逃離》講述愛的力量和無止境的背叛,講述瑣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錯過的機會,講述一次又一次的逃離,以及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門羅關注日常生活,善於捕捉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不同年齡、不同境況中的人,在門羅朴實克制的文筆下生動鮮活,似可觸摸。
⑶ 諾貝爾文學獎愛麗絲門羅《逃離》沒看懂
《逃離》由八個故事組成,八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小鎮上,她們的日常生活細節,是當代小說中失落已久的,農活、甜點、清湯寡水的日常交際、萬語千言的日記和書信;她們目光所及處的風景,也是我們久久不曾領略的,楓樹、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線條;她們所經歷的生老病死,也多半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所謂的「由自然之力造成的死亡」,死於海難,或者惡劣的天氣,這一切是極具加拿大氣質的,提示著作者的地域屬性和文化身份。但他們生活中,那種陰森的現代性卻並沒因此減少,「逃離」就是現代社會賦予他們的悲劇性機緣,以朱麗葉為主人公的《機緣》、《匆匆》、《沉寂》里,朱麗葉逃離女校教職去追隨偶然結識的漁夫,她的父親逃離原有的生活去做農夫,她的女兒驟然離家,棄她而去,在另一個地方過著富足的生活。《逃離》可以被視為「概念小說集」,八個故事隱隱被一個概念、一種氣質統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個故事並無隔離之感,氣韻也並不被阻斷,混在一起組成了長卷。這種傳統的上游,是舍伍德·安德森和詹姆斯·喬伊斯,再龐大一點,還有福克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