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讀書課本魯迅短篇小說故鄉

讀書課本魯迅短篇小說故鄉

發布時間: 2025-01-29 05:10:39

① 《故鄉》課文賞析

《故鄉》原文及賞析《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以下是我整理的作品的《故鄉》課文賞析,僅供參考。

《故鄉》課文賞析1

以「我」的口吻,展開內心的獨白,在抒情詩中是最常見的方式。《故鄉》以第一人稱「我」為中心,傾訴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對故鄉的嚮往。在某種意義上,這雖然是一首情詩,訴說著詩人的「失戀」之苦,但與一般感傷、浮泛的情詩迥然不同,詩人沒有止於訴說個人的痛苦,也沒有過多地宣洩情緒,而是在一種「平靜的回憶」中,在「痛定思痛」中,結合了對故鄉的熱愛,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詩人如何展開自己的情感空間,如何使「抒情」的境界更為開闊、深沉,是講解此詩的重點。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我」為中心,但詩人卻從收獲後返回河邊的船夫寫起,接著才引出了背負著痛苦回鄉的自己,這種寫法有點類似於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在「船夫」與「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為一種收獲,一筆財寶。在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僅有了某種具體的可感性──「財寶」會給人沉甸甸的感覺,詩人也藉此表達了他對「痛苦」的獨特理解: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種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種珍貴的經驗。在這一段中,詩人迴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營造出了一種凝重、深遠的抒情氛圍。

在下面的詩行中,詩人正面展開了對故鄉的詠嘆。在他的筆下,故鄉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開的自然,也與詩人記憶中的童年、少年經驗相關,它們迎接著詩人的歸來,撫慰了他心頭的傷痛。在這一段詠嘆中,詩人運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問句──「你們能治癒愛的痛苦?」「你們會答應再給我安寧?」──追問故鄉能否接納他的歸來;繼而是排比句──「在清涼的溪邊,我曾看水波嬉戲,/在大河邊,我曾看船隻駛過」──展開對往昔的回憶;最後,還有感嘆句──「永葆忠實的你們」──抒發對故鄉同胞的感激之情。句法的交替,使詩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樣,一波又一波推進,展開了一個豐富的情感空間。

然而,就在故鄉展開雙臂,擁抱「我」的一刻,詩人的語調又發生了陡轉,「可是,我知道,我知道,/愛情的痛苦,不會很快就治好」,剛才對故鄉的呼喚,被一種深深的質疑替代,故鄉接納了「我」,但並不能真正驅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樣展開的詩行在這里發生了逆流、迴旋,清醒的、思辨的語調與前面詠嘆的語調,形成了反差,進一步強化了「痛苦」的。在最後一節,關於「痛苦」的思辨被引向關於生命意義的追問,詩人的語調又一次變得昂揚。塵世之間人的痛苦,人與故鄉之間的距離,也被轉化成神與人之間饋贈與接納。愛的「痛苦」源於天神的安排,它不能泯除,因為「痛苦」與「愛」一樣,都是一個「凡人」真實的生命本質。詩歌的結尾──「因此,讓它存在吧。我是個凡人;/生出來就是要去愛,去受痛苦」──有一種箴言的力量,讓前面洶涌流動的情感突然凝固,獲得了一種人生的造型。在「凡人」與「天神」這一宗教性的結構中,心靈因痛苦而顯得更加高貴。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雖然是一首獨白的情詩,但詩人並沒有沉溺於一己情感宣洩,而是將對故鄉的熱愛,對生命的永恆思考,結合在痛苦的思辨中。在展開方式上,詩人也顯示出高超的控制能力,整飭有序的詩節,配合著內心的低吟,更像大河一樣舒緩流淌。雖然,詩人使用了感嘆、疑問等句式,形成一種詠嘆的效果,但一種內省、思辨的聲音也貫穿了始終,中和了情感的強度,這使得此詩張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也有否定,形成了一種辯證的、復雜的張力。在這種張力中,一個豐富而又交錯的情感空間得以展現出來。

《故鄉》課文賞析2

魯迅在《故鄉》的結尾處寫道: 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結合《故鄉》全文,深入思考魯迅這段話,我們不難發現,《故鄉》著重表現的,實際是人與人關系發展中的兩個循環節。第一個循環節是從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到成年魯迅和成年閏土關系的變化。這是一個已經完成了的循環節,它不但有了前項(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的和諧美好關系),而且有了後項(成年魯迅和成年閏土之間的隔膜:「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認真想來,這個循環節實際是以往人與人關系中不斷重復的無限鏈條中的一環,是無數這類惡性循環節中的一個,它包含著魯迅對中國全部社會思想史和社會關系史的概括和總結:人與人原本是平等友好的,但在封建社會里,及至成年,人與人之間便隔膜起來,彼此的心不能相通了。魯迅認為,在他與閏土之間,這個惡性循環節已經造成了,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但還有第二個循環節,即少年水生和少年宏兒到成年水生和成年宏兒關系的變化。這是一個尚未完成、只有前項而尚無後項的循環節。同往日的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一樣,水生和宏兒還保持著童貞的愛情,還有著兩心相通、兩小無猜的和諧美好關系,但他們以後將會怎樣呢?是不是又和魯迅與閏土一樣變得隔膜起來呢?這是魯迅集中思考的問題,他希望他們不再重新走上以前的老路,希望從他們這一代起,打破中國社會思想和社會關系的惡性循環,從而走上一條新的發展的道路,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一種前人未曾經歷過的生活。《故鄉》的整個情節鏈條,實際便是由這兩個循環節組成的,簡單表述出來,便如下式:

我認為,《故鄉》的全部描寫,都可納入到這兩個循環節中來理解,《故鄉》的主題意義,也存在這兩個循環節的關系中。

在分析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的關系時,有種觀點認為,魯迅意在表現農村勞動人民的孩子的聰明、勇敢和智慧,表現城市富家子弟的缺乏廣博的見識,從而反映了魯迅向勞動人民學習的願望和要求。表面看來,這種分析似有道理,但深究下去,實際上與魯迅原意懸殊甚大,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因為這種分析,在不自覺之間,又為兩個不分彼此、融洽無間的孩子分出了等級、劃分了優劣,標出了高低,而這恰恰是魯迅和閏土後來變得隔膜起來的根本原因。魯迅說:「別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總彷彿覺得我們人人之間各有一道高牆,將各個分離,使大家的心無從相印。這就是我們古代的聰明人,即所謂聖賢,將人們分為十等,說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現在雖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卻依然存在,並且,變本加厲,連一個人的身體也有了等差,使手對於足也不免視為下等的異類。」(魯迅:《集外集·<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關系之融洽,恰恰在於他們還沒有在彼此之間分出等差,分出優劣和高低,少年魯迅不因閏土是貧苦農民家子弟而心存半點蔑視之意,少年閏土也不因少年魯迅系主人家孩子而視之為異類,因為小說由少年魯迅的眼中寫出,他又是沒有任何優越感的,所以表現出了對少年閏土的欣羨,但我們卻絕對不能反過來,認為少年閏土自然地優於少年魯迅,似乎他是高於少年魯迅的另一種不同的孩子。試想,如果我們把對少年閏土可愛形象的刻畫,當成魯迅對閏土與魯迅的比較,當成單純對勞動人民的贊美,當成魯迅向勞動群眾學習的願望的表現,那末,魯迅後來對閏土麻木迷信的描寫,不又可解釋為魯迅對勞動人民的蔑視,當成魯迅反對向勞動人民學習的表現了嗎?總之,這種觀點離開了對上述整個循環節的分析,單純從魯迅的部分描寫中演繹出自己的結論,結果便離開了魯迅的原意。而只要我們結合上面列的兩個循環節的圖式,我們便會清楚地看到,魯迅對少年魯迅與少年閏土的描寫,集中在他們二人的和諧融洽的關繫上,宏兒和水生的關系是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關系的重演,在宏兒和水生的關系的描寫中,我們只看到二人的和諧親愛,而絕無二者的優劣比較,所以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之間的關系的實質,也是如此。從和諧走向隔膜,則是閏土和魯迅關系發生變化的主要軌跡。

魯迅和閏土之間的'隔膜是怎樣產生的呢?正是魯迅所抨擊的把人分成高下不等的各種等級的封建等級制度,是在這種制度影響下產生的封建等級觀念,是維護並實施這種制度的封建禮教制度。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啊!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我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顯而易見,閏土對魯迅還是懷有親情、愛情的,但在這時,他已經不能象從前那樣與魯迅平等相待了,他在觀念上已經把魯迅當成了與自己高下不等的另外一種人,當成了「老爺」,他內心的感情也便很難以自由地表現出來。這兩顆心靈顫動著,意欲向一起抖動,但這個人與人之間的等級界限,終於把兩顆心靈分開了。可以說,這段描寫是《故鄉》全文的高潮,是最亮的光點,而「老爺」二字,又是這段描寫的聚光點。由此可以看出,《故鄉》的中心,在於揭露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等級觀念對人與人正常關系的無形破壞作用,是「封建思想吃人」主題的一個變奏曲。

「啊,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么?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啊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著,又叫水生上來打拱……

閏土這里說的「規矩」、「懂事」,便是要按照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等級差別,分別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人的封建禮儀。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一個人從幼到長,首先受到的便是這種「規矩」的教育和訓練,及到成年,習慣了這些「規矩」,「懂」了這種關系學,也便再也無法用自己的真實感情待人接物了,人與人之間也便難以形成真摯的感情交流了,因而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那種真摯的和諧關系便被徹底破壞了。這就是魯迅《故鄉》中包含的最大的悲哀和痛苦。

除此之外,生活的艱難也是壓扁人們精神的一個重要原因。「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象一個木偶人了。」「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閏土在不間斷的生活重壓下變得麻木了,即使魯迅,也在「辛苦展轉」中失去了少年時的輕松活潑的心境。這種心境,是不利於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不利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的。這同樣加重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同情設置了嚴重的障礙,為什麼連魯迅的話也只在腦里迴旋,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樣與閏土自由交談了呢?因為他已不再有兒時那種毫無障翳的輕松心境。由此也可看出,《故鄉》中魯迅對人民群眾痛苦物質生活的描寫,是匯入他們精神被窒息、人與人正常關系被破壞這個中心主題的。有的同志僅僅把《故鄉》當成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物質生活的小說,我認為失之於片面,也不足以概括《故鄉》的整體意義和全部思想性職能。人們很容易感到,當我們說閏土在精神上已經麻木了的時候,是包含著他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物質生活的痛苦經歷的,但當我們說他的物質生活的痛苦時,卻並不意味著他的精神被摧殘得麻木不仁了。我認為,這二者的關系,我們從《故鄉》的兩個循環節的關系中,也可以得到說明。

上述《故鄉》中的兩個循環節,沒有把豆腐西施楊二嫂這個主要人物包括進去,因為這個人物,照我看來,只是這兩個循環節的重要的、必要的補充因素,是做為它們的襯托而出現在小說之中的。封建等級制度、封建等級觀念、封建禮教制度,使魯迅和閏土變得隔膜起來,但還沒有完全堙滅他們二人內心的親情和愛情,它們把閏土壓迫得麻木、迷信起來,但還沒有摧毀他的善良和忠厚。豆腐西施楊二嫂則是在封建等級制度中,變得對人毫無誠意了的一個市儈性人物。她在魯迅面前攀親拉故,實際上毫無感情;表面上恭維,實際上只是為了撈點東西。在她的身上,體現了封建等級制度、封建等級觀念和封建禮教制度所能造成的更嚴重的後果:澆滅人與人之間的任何一點感情溫熱,使之成為在虛偽言詞掩蓋下的互相掠奪的冷酷關系。

在《故鄉》的現實的人與人的關系中,只有水生和宏兒的關系還是正常的、美好的,但他們的將來會怎麼樣呢?會不會重新走上魯迅和閏土已經走過的老路呢?這便是魯迅集中思考的問題。魯迅不願他們再象自己、再象閏土,更不願他們象「辛苦姿睢」生活著的豆腐西施楊二嫂,但能不能實現呢?如何實現呢?魯迅卻並不完全知道。

以上便是《故鄉》的主要內容。 「閏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是我們講到《故鄉》時常用的一句套話。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但在某種意義上又不完全對。封建的等級觀念、封建的禮教規范真地已經絕跡了嗎?我們面前那些睜著天真無邪的眼睛聽我們講解《故鄉》的學生,在將來真地便能避免魯迅與閏土那種關系的變化了嗎?他們之間真地便能不再隔膜起來了嗎?《故鄉》向我們提出的問題並沒有完全過時,因而它還是有現實意義的。

② 讀魯迅《故鄉》主要內容~·~

讀魯迅《故鄉》主要內容~·~

1、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並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
2、《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3、作者介紹: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 故鄉 主要內容

《故鄉》的主要內容
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目睹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另一方面,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築成的高牆,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魯迅《故鄉》的主要內容

我回到了闊別20年的故鄉,卻發現故鄉與記憶中不同了,我和閏土之間有了隔閡,村民也變得冷漠、自私

魯迅的《故鄉》中寫了三個「故鄉」:一個是回憶中的,一個是現實的,一個是理想中的。第一個是「過去時」的,第二個是「現在時」的,第三個是「未來時」的。小說突出描繪的是現實的故鄉。
(一)回憶中的「故鄉」
「我」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帶有神異色彩的美的故鄉。
它的「美」,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感受得出來:
1.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這里有「深藍」的天空,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少年閏土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著「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海邊有五色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在這里,沒有一種色彩不是鮮艷的,明麗的,任何兩種色彩之間的對比都是鮮明的,它們構成的是一幅「神異」的圖畫,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2.它是一個寂靜而又富有動感的世界:
當「我」記起童年時的「故鄉」,浮現在腦海里的首先是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沙地上的碧綠的西瓜,整個大自然是那麼靜謐,那麼安詳,但在這靜謐的世界上,卻有著活潑的生命。這活潑的生命給這個幽靜的世界帶來了動態的感覺。「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它幽靜而不沉悶,活潑而不雜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和諧自然,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世界。
3.它是一個遼闊而又鮮活的世界:
「我」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多麼廣闊的世界啊!這里有高遠的藍天,有一望無垠的大海,有廣闊的海邊的沙地。但在這廣闊的天和地之間,又有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有活潑的少年閏土,有猹、獾豬、刺蝟,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有五彩的貝殼,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這個世界廣闊而又鮮活,一點也不狹窄,一點也不空洞。
我們可以看到,「我」回憶中的「故鄉」並不僅僅是一個現實的世界,同時更是一個想像中的世界,是「我」在與少年閏土的接觸和情感交流中想像出來的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更是「我」少年心靈狀態的一種折射。這顆心靈是純真的、自然的、活潑的、敏感的,同時又是充滿美麗的幻想和豐富的想像力的。它沒有被「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所束縛,而是在與少年閏土的情感交流中舒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給自己展開了一個廣闊而又美麗的世界。
那麼,少年「我」的這個廣闊而又美麗的世界是怎樣展開的呢?是因為兩顆童貞的心靈的自然融合。少年「我」是純真的、自然的,少年閏土也是純真的、自然的。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用封建禮法關系組織起來的,而是用兩顆心靈的自然需求聯絡起來的。少年閏土不把少年「我」視為一個比自己高貴的「少爺」,少年「我」也不把少年閏土機為一個比自己低賤的「窮孩子」。他們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觀念。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暢通無阻的,是沒有任何顧忌和猶豫的。我們重新讀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可以感到,他們之間是想到什麼便說什麼的,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的。他們不是為了討好對方而說,也不是為了傷害對方而說,而是說的雙方都感興趣的話。兩個人的心靈就在這無拘無束的對話中融合在一起了。也在這融合中各自都變得豐富了。少年閏土來到城裡,「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少年「我」通過與少年閏土的談話,也像看到了過去自己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世界。
總之,「我」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實際是少年「我」美好心靈的反映,是少年「我」與少年閏土和諧心靈關系的產物。但是,這種心靈狀態不是固定的,這種心靈關系也是無法維持久遠的。社會生活使人的心靈變得更加沉重,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當成年的「我」重新回到「別了2O余年的故鄉」時,這個回憶中的「故鄉」就一去不復返了。在這時,他看到的是一個由成年人構成的現實的「故鄉」。 返回目錄
(二)現實的「故鄉」
現實的「故鄉」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我們對這個「故鄉」的具體感受:它是在現實社會生活的壓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
這時的「故鄉」是由三種不同的人及其三種不同的精神關系構成的。
1.豆腐西施楊二嫂
豆腐西施楊二嫂是一個可笑、可氣、可恨而又可憐的人物。她為什麼可憐呢?因為她是一個人。一個人是需要物質生活的保證的。當一個人無法通過自己正常的努力而獲得自己最起碼的物質生活保證的時候,為了生命的儲存,就要通過一些非正常的、為人所不齒的手段獲取這種保證了。在這個意義上,她是值得同情的。她原來是開豆腐店的,為了豆腐店能夠賺到更多的錢,她擦著白粉,終日坐著,實際上是用自己的年輕的美來招待顧客,「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美」,在豆腐西施楊二嫂這里已經不再是一種精神的需要,而成了獲取物質利益的手段。物質實利成了她人生的惟一目的。為了這個目的,她是可以犧牲自己的道德名義的。當自己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時候,她就把任何東西都拿來當作獲取物質實利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質的人生,狹隘自私的人生。這樣一個人,親近的只是物質實利,對別人的感情已經沒有感受的能力。在這類人的感受里,「利」即是「情」,「情」即是「利」。「利」外無「情」,天地間無非一個「利」字。她感受不到別人的真摯的感情,對別人也產生不了這樣的感情,「感情」也只成了撈取好處的手段。她的眼裡只有「物」,只有「利」,只有「錢」,而沒有「人」,沒有有感情。有道德、有精神需要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她是能撈就撈,能騙就騙,能偷就偷,能搶就搶。但人類社會是在相互關聯中存在和發展的,人類為了其同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心靈的溝通,需要感情的聯絡,需要道德的修養,需要精神品質的美化。像豆腐西施楊二艘這樣一個毫無道德感的人,時時刻刻都在做著損人利己的勾當,是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厭惡乃至憎恨的。所以,就她本人命運的悲慘而言,她是可憐的,而就其對別人的態而言度,她又是可氣、可恨的。她的可笑在於長期的狹隘自私使她已經失去了對自我的正常感覺。她把虛情假意當作情感表現,把小偷小摸當作自己的聰明才智。她是屬於世俗社會所謂的「能說會道」、「手腳麻利」、「干凈利索」、「不笨不傻」的女人。但在正常人眼裡,她這些小聰明心把戲都是瞞不了人、騙不了人的。所以,人們又感到她的言行的可笑。人們無法尊重她、愛戴她,甚至也無法真正地幫助她。她是一個令人看不起的人。如果說少年「我」和少年閏土的一切言行的總體特點是自然、純真,豆腐西施楊二嫂的一切言行的總特點則是「不自然」、「不真摯」。在她這里,一切都是誇大了的,是根據自己的實利考慮變了形的。她一出場,發出的就是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這是她不感驚奇而故做驚奇的結果。她的面貌特徵也是在長期不自然的生活狀態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練就了一個「薄嘴唇」,「能說會道」,臉相卻迅速衰老下來,只留下一個「凸顴骨」,沒有了當年的風韻。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故意裝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實際上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失去了做人的驕傲,但又希望別人看得起她。尊重她。她對「我」沒有懷戀.沒有感情,但又故意裝出一副有感情的樣子。她能說的只有「我還抱過你咧!」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事實,但卻把這個事實說得非常嚴重,好像這就對「我」有了多麼大的恩情,好像「我」必須對她感恩戴德,牢牢記住她的重要性。她不關心別人,因而也不會知道別人的生活狀況,不會了解別人的思想感情。她通過自己的想像把別人的生活說得無比闊氣和富裕,無非是為了從別人那裡撈取更多的好處。
豆腐西施楊二嫂體現的是「我」所說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的特徵。她的生活是辛苦的,但這種辛苦也壓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變得沒有信仰,沒有操守,沒有真摯的感情,不講道德,自私狹隘。
2.成年閏土
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少年。「他的父親十分愛他」,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在這些話里,跳動著的是一個活潑的生命。少年閏土較之少年「我」更是一個富於表現力的少年,是一個有更多的新鮮生活和新鮮感受要表達的少年。少年「我」的知識像是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少年閏土的知識則是從大自然中,從自己的生活實感中獲得的。他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比少年「我」更像一個語言藝術家。他的語言多麼生動,多麼流暢,多麼富有感染力啊!它一下子就把少年「我」吸引住了,並給他留下了至今難以磨滅的印象。但這個富於生命力和表現力的少年閏土,到了現在,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為什麼他在少年時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現在卻形容不出了呢?因為「那時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時候是一個活潑潑的人,現在「懂事」了,卻成了一個「木偶人」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里所說的「事」,實際是中國傳統的一套封建禮法關系,以及這種禮法關系所維系著的封建等級觀念。

故鄉 魯迅主要內容200字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已經是深冬,天氣又陰沉沉的,眼中的故鄉沒有一絲的活氣。這也許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因我這次回鄉,是專為了告別他而來的,所以本就沒有什麼好心情。
第二日清晨我到了我家的門口。母親出來迎接我,還有八歲的侄兒巨集兒。母親很高興,和我坐著談家事。說著說著,就說到了閏土。
一提到閏土,我的腦海里突然就閃出一幅月下刺猹的圖畫來。我認識那個刺猹少年閏土時,也不過十多歲。他和我年歲差不多。那一年他的父親帶他到我家來幫忙。他告訴了我很多有趣的新鮮事,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我們很多年沒有見面了,母親說,閏土可能要來看我。
正說著,有人來了,母親出去照看,我就和侄兒巨集兒聊天。突然聽到一聲尖厲的怪聲。母親跟進來說,這就是以前開豆腐店的豆腐西施楊二嫂。楊二嫂憤憤地指責了我一通,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賽在褲腰裡,出去了。
此後幾天我一面應酬,一面偷空收拾些行李,這樣的過了三四天。
一天天氣很冷的午後,我正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來了,回頭去看,發覺來的竟是閏土。但是他的外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不是我記憶中活潑的閏土了。
我很興奮,叫他「閏土哥」,可是閏土卻恭敬地叫我「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他叫他的第五個兒子水生給我磕頭,我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著頭說非常難。最後只是默默地吸菸,母親叫他自己去廚下炒飯吃去。午後他揀好了幾件東西,第二天,他就領了水生回家去了。
又過了九天,我要回去了。閏土帶著五歲的女兒來送我,但我一直很忙,終於沒有談天的功夫。我們終於上船離開了故鄉,老屋裡的東西,也都一掃而空了。
我們在船上,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我卻只覺得氣悶,又覺得非常的悲哀。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希望我們的後輩不要像我們,又大家隔膜起來。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魯迅作 主要內容 快

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目睹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另一方面,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築成的高牆,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故鄉》中有我們所熟知的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形象對比,少年閏土活潑可愛,機靈能幹,中年閏土則麻木、畏縮,反映了傳統思想對人的深刻影響,還有豆腐西施楊二嫂的形象,由一個美麗的女子變為一個庸俗、自私、刻薄的人,這不僅是作者對當時中國農村生活現實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對統治中國農民的思想的歷史文化的不滿,所以要「逃異地,走異路,去尋求別樣的人生」,也希望年輕的一代有新的生活。

魯迅之故鄉的主要內容

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目睹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另一方面,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築成的高牆,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魯迅之作《故鄉》主要內容急!

寫於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真正的現實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目睹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另一方面,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築成的高牆,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故鄉》: (1)故事情節的三個階段: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 (2)三幅故鄉畫面: ①回憶中的故鄉——優美動人; ②現實中的故鄉——荒涼冷落; ③理想中的故鄉——令人神往。 (3)三位主要人物: ①閏土——勤勞善良飽受苦難但不覺悟的農民形象; ②楊二嫂——自私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③「我」——對現實生活不滿正在尋找新生活的知識分子。

概括魯迅《故鄉》主要內容 急需!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與剝削之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對勞苦大眾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熱點內容
嫌疑人x獻身小說結局 發布:2025-04-23 21:52:07 瀏覽:919
小說極海聽雷大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4-23 21:46:30 瀏覽:674
短篇小說作者叫什麼晴 發布:2025-04-23 21:44:52 瀏覽:53
在游戲中嘿嘿嘿的小說 發布:2025-04-23 21:43:50 瀏覽:908
博弈短篇小說 發布:2025-04-23 21:43:44 瀏覽:951
游戲類小說寫的好的作者 發布:2025-04-23 21:41:30 瀏覽:388
好看的甜甜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4-23 21:40:33 瀏覽:980
小說冷心總裁的廉價新娘 發布:2025-04-23 21:40:23 瀏覽:706
文筆好的剩女短篇小說 發布:2025-04-23 21:11:19 瀏覽:359
沐青雨的最新的小說全集 發布:2025-04-23 21:04:53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