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張愛玲短篇小說
①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分別有哪些
短篇的不多,中篇的有一大堆。本人斟酌再三,短篇的有這么幾個:《鴻鸞禧》《等》《茉莉香片》(勉強算)《琉璃瓦》《花凋》《封鎖》以上出自流言。
《散戲》《殷寶艷送花樓會》《華麗緣》《五四遺事——羅文濤三美團圓》
這里大多都是5到25頁之間的,只有《散戲》《愛》才算是真真的短篇小說,只3,1頁。
本人張迷,還望體諒,僅供參考,別無他途,有也無所謂啦……
② 張愛玲的小說作品
張愛玲的主要作品有:《沉香屑·第一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紅樓夢魘》等。
1、《沉香屑·第一爐香》
《沉香屑·第一爐香》是中華民國時期女作家張愛玲早期的小說作品,於1943年在《紫羅蘭》雜志上發表。後被收錄於張愛玲小說集《傳奇》中。小說講述敘述的是上海的女中學生葛薇龍「八一三事變」後隨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難,後因物價飛漲,家人離港返滬,葛薇龍為了繼續求學投靠了一個斷絕親戚關系多年的、擁沒早拍有巨額財產寡居的親姑母。
③ 張愛玲寫的年輕的時候具體說的是什麼啊
《年輕的時候》講訴的是一個喚作汝良的年輕人和俄國姑娘沁西亞間的故事。要概況這個故事,我似乎更願意從汝良的視角來寫。汝良生活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開醬園的老闆,母親是沒受過教育的家庭婦女,兩個姐姐長得不美卻不安分的整日塗脂抹粉,一大群弟妹又憊懶又不懂事,而他自己是個喜歡文藝,充滿對詩意生活的幻想。因而他對這樣的生活厭煩極了,孤零零的冷眼旁觀著。他還在大學讀醫,於是常常上夜校德文課,以此盡量避免晚上同家人一桌吃飯。有一回,上德文課前他在休息室里看雜志,邂逅了叫沁西亞的俄國姑娘。當時他一抬頭,沁西亞正好扭身轉過去,那一刻,他發現沁西亞優美的側面正是他多年來在書上信筆塗鴉所畫的美麗女子的側影,為此內心一陣激動和欣喜,禁不住望著她發愣。沁西亞發覺後,無心瞥見他書上的側影畫,誤以為他對自己的愛慕之意。兩人就此認識,並約定沁西亞教汝良德文,汝良教她中文。那晚回去,汝良難以入眠,他把自己對女子全部的遐想,全部的詩意都安在了沁西亞身上「像獎學金、像足球賽、像德國牌子的腳踏車,像新聞學」。然而交往越久,她的家庭生活,她有些邋遢的壞習慣,她有幾分姿色但卻實為平凡的容貌,把汝良一開始創設的純美想像漸漸銷蝕殆盡。為此,他單揀出她身上詩意的東西,細細品味,「他是為戀愛而戀愛」。他是年輕的,這樣的自由是無價的,他還不想結婚,他願意再年輕幾年。正當汝良為自己和沁西亞交往過密,擔憂結婚的危險時,一日,沁西亞帶著他逛商鋪,並告訴他自己要結婚的消息。不久汝良到了一個俄國禮拜堂參加沁西亞的婚禮,整個婚禮不論是神甫、新郎還是教堂里的靜物,一切顯得無精打采,唯有新娘沁西亞是美麗的,為著她作為女人一生中重大時刻而製造最後一次美麗的回憶。汝良望著這一切,為沁西亞痛心,他的美夢徹底破碎。婚禮後不久,不久沁西亞得傷寒病卧床不起。他最後一次去沁西亞家裡看完她,從此他不在書頭上畫小人了。
這個故事很有深意,它可以從愛情,從婚姻,從女人,從男人,談出很多東西。並且小說里,有張愛玲一貫喜歡用的閑筆,幾句話間就把人的一生或是偉大的感情全踐踏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