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短篇小說推薦
❶ 二蛋不二【短篇小說】
1
甘州區靠山鄉劉家寨村是祁連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
天還是一片青黛色,雞就叫了。
這個時候,大城市裡上班的人已經趕往地鐵站或公交車站點去坐車了,晨練的人也開始跑步了;然而,祁連山腳下的劉家寨村,鄉民們還懶在炕上,遲遲不願起來。
眼看著天色將明,害怕誤事的公雞們急了,伸長脖子,張大嘴,臉憋得紅紅的,就是個叫,叫得村民們在炕上躺不住了,嘴裡罵著:這個慫雞,叫喚啥哩嘛!一邊罵著,一邊開始慢騰騰地穿衣起床。
起床後,婆姨們熬稀飯,男人們啥也沒干,先過了根煙癮。
一會兒,婆姨們的稀飯熬好了,男人們盛上一大碗,把一個饅頭掰成八瓣,丟進稀飯中,見饅頭被泡軟了,就端起碗來,「呼嚕、呼嚕」地喝著稀飯,連同泡好的饅頭,都送進了肚子里。
男人們吃罷了,起身出門了,慢條斯理地晃到了村委會門前的一顆大樹下,三五成群地喧著閑謊、說著柴話;女人們也怕落下,毛毛躁躁地洗刷完碗筷,把街門一鎖,也跑到街上,張家長李家短地搗著閑話。
這個時候,劉文明就過來了,嚷嚷著讓村民們幹活去。村民們也不大理睬這個才二十四五歲的大學生村官,仍舊忙活著自己的事情。
劉文明就開始耐心地給村民們講道理,那一番道理講得可真叫個透徹,講得自己一嘴的吐沫,無奈聽的人依舊是一臉的無所謂;劉文明氣不過,掀了人家棋盤,棋坨子滾給了一地,下棋的人跳起身來就罵:「劉家的這個二蛋,敢掀爺爺的棋盤了!」
2
劉文明是幾年前從甘肅農大畢業的本科生。
劉文明從甘肅農大畢業後,劉德貴就動員著兒子去考公務員,劉文明不考,說考個公務員幹啥呢?!年輕人的價值是創造財富,我要上南方去呢!劉文明口氣硬硬的,劉德貴聞言就罵兒子:「這個二桿子,世界上還有比當官好的事了?!南方的錢多得絆倒人哩,等著你拾去哩!」
劉文明一心想著到外面去開開眼界,就不聽老子的話,一個人到南方打工去了。
劉文明在南方打了兩年工,陸續地給家裡寄來了六萬來塊錢,劉德貴見錢眼開,心想還是人家年輕人腦子活,要是依著自己,就算是考上個幹部也掙不了這么多的錢。劉德貴在心裡盤算著,再過上兩年,攢上十二三萬元錢,抓緊時間給兒子娶上個媳婦子,早早地把孫娃子抱上了再說。
劉德貴想的挺好,沒想到兒子忽然回來了。
劉德貴問兒子:「二蛋,不逢年不過節的,你咋回來了?是出差哩還是辦事哩?多會走哩?」
二蛋回答說:「不出差,不辦事,也不走了。」
「不走了?不走了你幹啥哩?」
「考村官!爹,我要考大學生村官呢!」
劉德貴一聽就急了,罵道:「你這個二桿子!早兩年讓你考幹部,你不考,現在又要考村官哩,村官是個啥官嘛!我看你就是個二桿子!」
劉文明也不管老子埋怨,只是在家裡復習,為考大學生村官做著准備。
3
這之前,劉文明在廣東汕頭一家企業做管理工作,他和幾個同鄉合租房子,自己開伙做飯。
因為自己開火做飯,劉文明就經常到菜市場去買菜;在買菜的過程中,劉文明發現,在南方的許多地方,一到每年的六至十月份,就進入了高溫、多雨、災害性多發季節,當地蔬菜生產就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市場上的菜價格高不說,還沒有啥好菜;而這個時候,正是老家甘州區蔬菜生產的黃金季節。
老家甘州區地處乾旱少雨的高原地區,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所生產的蔬菜品質優良;劉文明想,要是把甘州區的蔬菜銷到南方的市場,一定會供不應求的。
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劉文明給高中時的同學白峰發了個郵件,讓白峰給自己托運幾百斤菜花和甘蘭。白峰收到劉文明的郵件後,心想,那麼大個汕頭,還能沒有啥好菜?還要從甘州這么遠的地方托運?這個二蛋,咋這么二呢!
雖然白峰想不明白,但好朋友提出來了,那就得辦;於是,白峰給劉文明托運去了五百斤菜花和甘蘭。
收到白峰托運來的菜花和甘蘭後,劉文明列印了一百份蔬菜品質調查表,然後就把菜花、甘蘭拉到市場上去賣。
因為從甘州區托運過去的菜花潔白,清凈,堅實,緊密,綠色的葉子就像是皮夾克一樣包裹著菜花,顯得特別新鮮;甘蘭也包得嚴嚴實實,特別地瓷實,大小適當,剛擺到市場上,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許多人就圍上來打聽,說這是哪來的菜花、包包菜?這么好啊!劉文明就告訴圍上來的人,這是甘肅省甘州區生產的,然後就詳細地介紹甘州區生態環境如何地好,如何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等。
劉文明的菜十來分鍾就買完了,幾天後,他收回來了數十張調查表,一致反映蔬菜質量好,願意購買。
劉文明掌握了這個信息,也有信心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就辭退了在汕頭的工作,返回到了老家甘州區。他打算參加了大學生村官考試,並要求到劉家寨村去當村主任助理,帶領著鄉親們種高原夏菜,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4
當年,劉文明考上了大學生村官。
分配時,組織部派他到城郊一個條件好的村去,劉文明不去,他要求到靠山鄉劉家寨村去。
組織部門對區上的情況太了解了,這個靠山鄉劉家寨村地處祁連山下,自然條件差,土地產出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裡留下的都是些老漢婆姨和娃娃們,將就地經營著十來畝薄田;這樣的貧困村,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去,如今這個小夥子主動要求到那個村去,可見是個好小夥子,是個願意幹事業的好小夥子。
組織部門一聽就高興了,立馬答應了劉文明的要求,改派劉文明到劉家寨村去當村主任助理,還一再表示,工作上有困難就來找我們組織部,我們組織部就是你們大學生村官的靠山。
就這樣,劉文明回到老家靠山鄉劉家寨村當主任助理來了。
因為劉文明的老家就在劉家寨,劉家寨的村民們也都熟悉劉文明,知道是村西頭劉德貴家的二小子,小名叫個『二蛋』。村民們沒有太多的講究,也不會奉承人,見了二蛋不叫主任或助理,就「二蛋,二蛋」地叫。劉文明也不反感村民們叫自己的小名,反倒覺得親切,沒把自己當外人;唯一讓劉文明感到遺憾的是自己的小名字不太雅,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二』了點。
5
劉文明一到劉家寨村,就把自己發展高原夏菜的想法匯報給了村支書和村主任,兩個人聽了都非常高興,表示要全力支持劉文明推廣高原夏菜的工作。
但是,劉文明要搞高原夏菜的事,卻受到村民們的抵制。
自劉文明給村支書和村主任匯報了推廣種植高原夏菜後,村支書和村主任合議了一下,覺得是個好事,能增加土地的收入,於是就召開了村民大會,讓劉文明給鄉親們講講種植高原夏菜的好處和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
會上,劉文明就把自己在廣東看到的情況毫無保留地給鄉親們講著。
劉文明在上面講著,講台下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坐著,男人們叼著煙,女人們納著鞋底,誰也不說是行還是不行;會後,卻全是反對的。有的人委婉些,說:劉助理,你那個搞法不行,我們從來還沒見過光種菜就能發了財的;有的人就粗魯多了,直接就對劉文明吼上了:「呔!你這個二蛋,胡整哩嘛,把地都種了菜,吃糧咋辦呢?!」
劉家寨一直都習慣於種青稞,因為種青稞省事,猛然間動員大家種高原夏菜,誰都不願意,任劉文明磨破了嘴皮,就是沒人支持。
為了動員鄉親們種高原夏菜,劉文明著實下了一番大功夫。他挨家挨戶地動員,請求每家每戶拿出2到3畝土地來,先試種上一年,要是成效好,就成立個高原夏菜產銷合作社,把高原夏菜產業做大做強,大家共同富裕。
結果,除了支書和主任外,還是沒人支持劉文明種高原夏菜的事。
劉文明是個犟脾氣,只要認準的事,就非幹不成,而且要干就干出個名堂來;因為大家都不支持自己,劉文明就暗下決心,要自己先把高原夏菜種出來,賣出去,掙到錢,樹立起個榜樣,以此來帶動鄉親們搞高原夏菜的積極性。
要自己種高原夏菜,沒錢肯定不行,於是,劉文明把眼光盯到了他的爹和媽的身上。
6
一天,劉文明回到家裡,問他的爹:「爹,前兩年我在廣東工作,給家了也寄了不少的錢吧?現在有多少?」
劉德貴看了兒子一眼,想了一會兒後說:「有個六萬多吧!」
劉文明一聽就高興了,說:「也不少啊。」
劉德貴聽了不高興,說道:「要是抽煙喝酒的話,不少;要是娶媳婦的話,不多,差得遠著哩!」
劉文明笑了,說:「爹,我才二十四五,娶啥媳婦呢,還早著呢!」
劉德貴又瞪了眼兒子,說:「二十四五了還早啊?我二十四五的時候,你都會跑了!二蛋,我給你說,啥都能耽誤,就是娶媳婦子不能耽誤;村東頭賀家的芳芳不錯,我給你瞅下了,哪天托個人問問去。」
劉文明聞言趕緊說道:「爹,你不要胡來,我有對象呢!」
劉德貴聞言來氣了,罵道:「你有個錘子呢!你有對象我咋不知道?!哈慫,啥也沒學會,學會說白話了。」
劉文明笑著說:「爹,我現在是村主任助理了,你咋還亂罵上了?」
劉德貴憤憤然地說:「你就是鄉長助理,你也是我的兒子;在我這里,你啥也不是,你就是二蛋!」
「好好好!」劉文明說:「我啥也不是,我就是二蛋,就是你的兒子,行了吧?;不過,爹,我今天想和你商量個事,你得支持一下你的兒子。」
「不就是種高原夏菜的事嘛!」劉德貴說:「家裡共有十六畝地,留下幾畝我和你的媽種糧食外,其他的地都給你,你種你的高原夏菜去,愛咋整咋整去。」
「不夠!」劉文明說:「村上咋說也得種上幾百畝地吧,沒有規模效益,還不如不種呢!」
劉德貴搞不懂規模效益是個啥效益,就問兒子:「二蛋,你到底是個啥意思嘛!不要繞來繞去的了,你明著說。」
「爹,你把我給你的六萬多元錢原借給我。」
「借給你幹啥?」
「我想把別人的土地承包過來,我要用事實告訴鄉親們,高原夏菜能種,而且效益好。」
劉德貴聞言就生氣了了,罵道:「你不好好地當你的村主任助理,你自顧自啊?!這個不行!二蛋我給你說,咱們是個小村,大多都是親戚,要富大家都富,要窮大家一起受窮,別人要是掙不上錢,你把錢掙上了,你看別人咋地罵你呢!」
「爹,你想錯了。」劉文明說:「我把地承包過來,就是要把風險攬到我的身上,今年要是高原夏菜種成了,掙上錢了,誰家的地還是誰家的,該給人家分多少就給人家分多少……」
「呸!」劉文明話沒說完,臉上就被老子給吐了一團吐沫。
劉文明的媽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爺倆說話,見劉德貴吐了劉文明一口吐沫,就不願意了,罵道:「這個老驢,你吐娃子咋哩?!」
劉德貴罵道:「老子辛辛苦苦地供濟著他上大學呢,現在不說是給家裡掙個金山銀山,反倒拿上自己的錢往外撒呢!這不是二桿子嘛!」
劉文明被吐了團吐沫,還挨了老子的罵,就生氣了,站起身來,回到自己的房間,把被子蒙在頭上,睡覺去了。
第二天起來,枕頭邊放著一個銀行卡。
劉文明的眼淚流下來了。
劉文明匆匆忙忙地洗刷了一下,進城去了,他又從好朋友白峰那裡又借了五萬元錢,連同銀行卡里的六萬元錢,總共湊了十一萬元錢。
7
村委會門前的牆上,劉文明張貼了一張通知,上面寫著:
通知
各位鄉親:種植高原夏菜是脫貧致富的好途徑。為了促進高原夏菜
的種植,本人願意拿出十萬元錢租賃土地,每畝地租金八百元,夏秋收
獲後,所租土地產生的效益由出租土地者享有(註:需退回本人的租金),
如所租土地虧損了,損失全由本人承擔,與出租土地者無關。
因資金有限,租夠即止,先來先租,後來不候!
特此通知!
劉家寨村主任助理劉文明
2015年11月5日
被公雞叫聲催得起了床的村民們又陸續地來到村委會門前的大樹下,一扭頭就看到了貼在村委會門前牆上的通知,就都圍了過來,伸長脖子看。不識字的張老漢就急了,亂轉著頭,看見了高中畢業卻沒出去打工的成娃,就大聲喊道:「呔!成娃,念個哈,紙上寫的些啥?!」
被叫做「成娃」的後生就大聲地念了起來,念完了,沒人說話了,各人打著各人的算盤。
還有沒搞明白的人,就問:「成娃,是個啥意思?到底這個收入和損失算誰的?」
成娃就給問的人解釋:「二蛋的意思就是他拿錢把大家的地先租過來,將來要是掙錢了,算大家的;將來要是賠錢了,算他自己的。」
「好啊!」許多人就贊許,連聲說著:「好!好!好小夥子!」
劉文明的三叔劉世貴也在人群裡面,聽完成娃的話後,「哼」了一聲,心裡罵到:「好個錘子!這不是個二桿子嘛!」,抬腳就走。
劉世貴一直走到了劉文明家,正碰上要出門的劉德貴,就嚷嚷道:「大哥,咱們的二蛋咋是這么二貨?!白花花的銀子又不是彈弓叉打來的,憑啥掙了是別人的,賠了是自己的?!這不是胡整哩嘛!也太二了吧?!」
劉德貴聽兄弟說自己的兒子是『二貨』,心裡就不高興,板著臉說:「老三,二蛋還是個娃子嘛!娃子不二誰二去呢?!我和你老漢二去哩嘛?!」
劉世貴被鬧了個沒言傳,瞪了劉德貴一眼,扭頭走了。
8
劉家寨的地屬於山坡地,地力貧瘠,正常年景的時候,把雜七雜八的費用除掉,純利潤最多也就是六七百元;現在劉文明願意按每畝地八百元的價格租賃土地,這對一些圖省事的人家來講,就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因為怕自己去晚了,這么好的事就挨不上自己了,村委會門前看熱鬧的人就不留戀這個熱鬧場所了,許多人扭頭就往劉文明家跑,不一會兒,劉文明家的院子里就擠滿了人。
劉文明也說話算話,從屋裡搬出來了一張桌子,把十萬元錢擺到了桌子上,然後又從一個皮包包里拿出了一摞子紙,那是劉文明提前在城裡列印好的租地合同,格式都是統一的。
看到桌子上的錢,人們就興奮了。
成娃年輕,跑的快,勁也大,就擠到了劉文明的桌子跟前,說:「二蛋,我的地租給你,十畝地全部租給你;來。我和你把合同簽掉。」
劉文明抬頭看了下成娃,說:「你的地我不租,你讓開,讓後頭的王叔跟前來。」
成娃嚷嚷道:「憑啥我的地你不租?!憑啥王叔的地你就租哩?!他的地比我的好還是咋地?!」
劉文明說:「成娃,你年紀輕輕的,身體壯得像牛一樣,你把地租掉咋哩?!哦,你把地租掉掙上一份錢,到外頭打工再掙上一份錢,你咋想的那麼美?快讓開,我不租你的地。」
旁邊的人聞言,就吵吵嚷嚷地把成娃給推開了。
那天,劉文明簽了將近一百份合同,租的地全都是村上老弱病殘或生活困難人家的地;合同簽完後,桌子上的錢也兌付完了。
9
翻過年,剛剛過完春節,劉文明就開始平田整地了。
劉文明專門請來了成娃,讓他帶著村上一些生活困難的人幹活;包括成娃在內,劉文明按每天一百元的標准發工資。
地整好後,開始培壟,接著鋪膜。
四月底,劉文明從城裡買來了菜籽,從農業局請來了技術員,然後就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把菜籽種進了地里。
五月初,菜花芽開始從地里往外冒;
五月底,菜地里已經是綠瑩瑩的一片;
到了六月底時,綠綠的葉子中間就包著白白的菜花,放眼望去,就像是綠地上蓋上了一層白雪一樣。
自從劉文明開始整地起,每天都有人跑到地頭上來看,議論著說,就這個地,能長出菜吧?等看到滿地的菜花、甘蘭後,又議論著說,這么多的菜,能賣出去吧?
自七月頭上開始,陸續地有大貨車、半掛車來拉菜了,遠遠地,站著許多的村民,看著販子給劉文明錢,眼就紅了,就議論著說,媽的,這下子二蛋把錢掙哈了!
到八月底,劉文明一百五十多畝地的菜全部銷售完了。
給劉文明租了地的人就開始盤算了,這個二蛋,一畝地到底掙了多少錢?
10
九月初,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劉家寨村委會門前,掛上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劉家寨村高原夏菜產銷利潤兌現大會。
會場就設在村委會的院子里,正中間擺了一排桌子,桌子後面坐著村支書、村主任及從城裡農商銀行來的人,桌子上擺著一摞一摞的錢。
劉文明裝著西裝,扎著領帶,手裡拿著幾張紙,站在桌子前面,給村民們匯報著高原夏菜種植和收入情況。
劉文明說:「今年,我們劉家寨村共種植菜花110畝、甘蘭50畝,拋去各種費用,菜花每畝地純收入2880元,總計收入31.68萬元;甘蘭每畝地純收入3000元,甘蘭每畝地的純收入之所以比菜花高了20元,是因為甘蘭種了兩茬,每茬純收入是1500元,兩茬就是3000元,總計收入15萬元,兩項共計收入46.68萬元。
各位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和兄弟姐妹們,年初的時候我們就有言在先,凡是出租了土地的,土地收益都算你們的;今天,我從城裡把農商銀行的領導們請來了,一會就給大家兌現。現在請王書記講話。大家歡迎!」
在一陣掌聲中,村支書王德高站起身來,大聲說道:「父老鄉親們,劉文明是去年才調到我們村上的主任助理,年輕人文化程度高,膽子大,腦子活,干勁足,憑著在南方打工的閱歷,給我們找到了種植高原夏菜這個致富的好途徑。我和高主任大概算了一下,往年我們村每畝地純收入最高才是七百多元,現在種高原夏菜,每畝地的純收入就達到了三千元,比過去高了二千二百元,這是個啥概念?這個概念就是我們的一畝地變成三畝地了,這是不得了的事!所以,我們村兩委會決定,明年就成立個高原夏菜產銷合作社,高主任任董事長,劉助理任總經理,把高原夏菜產業給做大做強。
關於成立高原夏菜產銷合作社的事,凡是村上願意入社的,都歡迎,我們兩委會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入社;另外,甘州區農商銀行對我們村成立高原夏菜產銷合作社也大力支持,先行貸給我們村一百萬元扶持資金!這是對我們村最大的支持!現在歡迎農商銀行李主任給大家講話!」
在熱烈的掌聲里,桌子後面站起來一個戴眼鏡的中年漢子,大聲地說:「鄉親們!農商銀行的宗旨就是全力扶持三農事業和微小企業,高原夏菜是個好產業,是帶動三農事業發展的好抓手,我們農商銀行大力支持。現在,行里已經決定,先行貸給劉家寨村高原夏菜發展資金一百萬元,將來如果有資金需求,我們農商銀行還將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我的話完了,三位領導,我們開始兌現吧?」
王支書和高主任點了下頭,農商銀行的李主任就按照紙上的名單點名,點到誰,誰就上台,按照出租土地的面積領取利潤。
現場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11
領到錢的村民高興得了不得,說:又不幹活,又不投資,還不用操心,一下子就收入了比往年高三倍的錢,這么好的事情哪裡找去哩!說來說去,還是得感謝人家二蛋!
一些人就商量著給二蛋送面錦旗,但又不知道寫啥,就抓耳撓頭地;恰巧,劉世貴走過來了,有人就喊:「世貴,你來,你給出上個主意。」劉世貴聞言走了過來,一群人就嚷嚷著說:「你的侄子給大家辦了件好事,我們商量著給二蛋送面錦旗哩,問題是不知道寫啥?我們又都沒啥文化,寫不好人笑話哩!」
劉世貴想了想,說:「農人嘛!哪有那麼多文縐縐的詞,我看就寫個『二蛋不二』吧!說個實話,我們家的二蛋真的不二!」
「好啊!就寫個『二蛋不二』!」
晚上,一面錦旗送到了劉文明家,上面就四個字:
二蛋不二!
❷ 經典長篇小說
莫言的《生死疲勞》、鐵凝的《笨花》、艾偉的《愛人有罪》和張悅然的《誓鳥》;中篇小說(10篇)排序為:王松的《雙驢記》、胡學文的《命案高懸》、喬葉的《銹鋤頭》、羅偉章的《我們能夠拯救誰》、王祥夫的《尖叫》、李浩的《失敗之書》、徐則臣的《跑步穿過中關村》、葉彌的《小男人》、葛水平的《連翹》、黃詠梅的《單雙》;短篇小說(10篇)排序為:魏微的《姊妹》、郭文斌的《吉祥如意》、王手的《軟肋》、盛可以的《淡黃柳》、姚鄂梅的《黑眼睛》、范小青的《我就是我想像中的那個人》、蘇童的《拾嬰記》、溫亞軍的《成人禮》、蘇瓷瓷的《李麗妮,快跑》、秋風的《洛城戲癮》;小小說·微型小說(12篇)排序為:安勇的《光頭》、陳毓的《伊人寂寞》、謝志強的《一片白雲》、陳永林的《膽小鬼》、孫方友的《雷老昆》、劉國芳的《賊》、王奎山的《在親愛的你與一頭豬之間》、侯德雲的《笨雞》、秦德龍的《因為你瘦得像條狗》、徐慧芬的《姐妹花》、宗利華的《大嫂》、蔡楠的《馬濤魚館》。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❸ 村上春樹最值得讀的三本書
村上春樹最值得讀的三本書為《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當我在跑步時在談些什麼》。簡介如下:
1、《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影響了幾代讀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講述主角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苦悶彷徨,最終展開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旅程。徹頭徹尾的現實筆法,描繪了逝去的青春風景,小說中彌散著特有的感傷和孤獨氣氛。
2、《海邊的卡夫卡》敘述了一個十五歲離家少年與一個名叫中田聰的人的經歷,兩個角色作兩條線索來寫,而且兩人自始至終未曾相遇。少年化名「田村卡夫卡」,從東京中野區的家裡出逃,一直到了四國的高知縣。
中田聰在1946年,也就是在讀小學時遇到奇怪事件昏迷後喪失了記憶和讀寫能力,因此大半輩子碌碌無為,直到六十歲這年,有了一次奇異的經歷。
3、《當我在跑步時在談些什麼》村上春樹「青春三步曲」的第一部,講述的是村上春樹20歲時的故事。小說的情節並不復雜,講述了主人公「我」暑假期間帶著學潮後的疲憊,從東京回到故鄉神戶的故事。倦鳥歸巢,家庭是「我」最溫馨的港灣。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日本當代作家 。1975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1979年,憑借小說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1980年,發表長篇小說《1973年的彈子球》,後入圍第83屆芥川獎。
1982年,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出版單行本,並獲第4屆野間文藝新人獎。1985年憑借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得第21屆谷崎潤一郎獎。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發行逾1000萬冊,該書打破了日本文壇的沉寂,出現了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
1991年出版長篇小說《舞!舞!舞!》。1996年,憑借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獲得第47屆讀賣文學獎。1999年,憑借紀實文學《在約定的場所:地下2》獲第2屆桑原武夫文學獎。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
2006年,獲得捷克設立的弗朗茨·卡夫卡獎;同年,憑借短篇小說《盲柳與睡美人》獲得愛爾蘭第2屆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2007年,獲得第1屆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文學獎;同年,發行短篇小說集《東京奇譚集》。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
同年,《1Q84》第一部與第二部印行,發行量達到200萬冊。2010年,發行第三部《1Q84》 。2011年,獲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亞國際獎。2013年,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印行。2015年,獲得安徒生文學獎。2017年,推出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
❹ 短篇小說:《鞋》
短篇:《鞋》
我苦惱著回到了家,不知道吳老師說的,能向學校申請資金為我買一雙運動鞋是不是真的?
我特別喜歡運動,尤其是跑步。每次體育課,我總是最積極且跑得最快的!為此,我的體育老師吳老師,還為我報了市運動會。
但我的鞋卻由於常期劇烈運動,出現了損壞,很難再用了!所以吳老師向學校為我申請了資金,可學校並不重視運動會,前幾年學校在運動會上的成績都是墊底,後來就乾脆不再派人去參加了,轉而把全部精力放在培養高材生上,而這次參加運動會的機會,也是吳老師為我爭取來的,他認為我在運動方面很有天賦。所以說,這次申請資金的機會很有可能石沉大海!
我拿著那雙勉強還能用的鞋,光著腳小心翼翼地走回家裡。我這么做是為了不撞見媽媽,媽媽待我很好,她很支持我比賽,不過家裡很窮,我不能因為自己而讓媽媽費心。
在我即將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突然碰見了媽媽的背影!這可把我嚇了一跳!不過媽媽的衣服很臟,而身影顯得有些慌亂。
今天為何如此異常,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疑惑,我試著喊了媽媽一聲,可媽媽卻被嚇了一跳!我見到媽媽一直背過身去不肯回頭,之後更是連忙打開了房門後,說:「啊!小陵,你今天咋這么早就回來了?啊,媽媽困了,想咪一會,飯已經做好了就放在桌上,自己去吃哈。」然後,媽媽就「砰」地一聲,關上了門。
「不早了啊,每天都是這個點回來啊。」我撓撓頭說,疑惑更大。但我沒有追問,也連忙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里。
明天,星期日中午,吳老師帶著我們訓練,而且訓練的難度是之前的兩倍!但這也是因為後天要比賽了,所以才如此緊張的。
不過我跑著跑著,鞋底卻突然爛了,果然,這雙勉強能用的鞋終究是不靠譜。
「哎!你鞋底怎麼爛了?後天就要比賽了,你怎麼搞的?」說話的這人是王浩,不過主角是我,他只是替補。
「你行你上啊!廢話真多。」我不屑地說,而後我看見他咽著話,臉色很難看。
我苦惱著鞋,鞋底已經磨損得跟樹葉一樣薄了,還破了個大洞,我只能哀鳴著,後天決賽可咋辦啊?
王浩看著我嘴角微微上揚。
「小陵,你過來一下。」吳老師叫我,我以為學校拔下資金了,就竊喜地跑過去,隨後,只見王浩再次不爽的看著我。
「老師學校是把資金發下來了嗎?」我滿懷激動地問。
「沒有!」老師嘆了一口氣說。我失望的低下了頭,果然學校還是不太在意運動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