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短篇小說滿月兒原文
㈠ 賈平凹《獵人》有什麼寓意
像「人變甲蟲」(卡夫卡《變形記》)、「坐毯升天」(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一樣,賈平凹在他的短篇小說《獵人》(2002年第7期《北京文學》)也有一個令人奇怪的細節:被獵殺者「熊」會說人話,獵人戚子紹在行使「打獵」的過程中,非但屢屢失敗,而且被熊給「干」了。對於這一細節的讀解,大多數讀者的反應是相同的,那就是「看不懂」、「讀者被卷進人與獸與自然的迷魂陣」(王童《2002:解讀賈平凹》,2002年第7期《北京文學》)。但我們不妨從文化的視角進一步探討下去,王童說「我們雖然有文化,上了大學,但就是不懂怎麼和自然和獸類和諧相處。」單就征服者的「獵人」與征服對象的「熊」的表層關系來看,熊會說人話,它便具有了替獸類傳達「物極必反」的所有可能的聲音的權利:破壞有多久,反懲罰就會持續多長,表達的顯然不僅是結果而是一種無邊無際進行著的狀態,無疑超越了「人最終被熊吞掉」的因果報應式結局,也有效地抒寫了人類與其對抗物中某種無盡的辨證關系。這樣的梳理,不能說作家沒有這樣的用意,然而,倘僅停留在此,毋庸說《獵人》就是生態小說。對此的爭議便會流於政治媒體所倡導的功利主義意義,《獵人》的真正意蘊就會遭到嚴重遮蔽。當然,也可以從中折射出部分讀者尤其年輕讀者批判眼光的被割斷: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中,一方面擁有著無限可能的知識;一方面對人性內部的歷史沿革的深入解剖被突如其來的極端物質主義隔絕在意識以外,那麼,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接受歷史事實的真相。當你漠視或不忍其存在的時候,你也就喪失了清除它的勇氣。
細而言之,熊的「干一下」並非只是一個能供人取笑的「活潑」的寓言故事,它負載了作為人的對立面或對抗物的極大耐性:第一次「干」,它擁有著極大愛心和警告:「想活?那讓我把你干一下。」這是熊的氣息也是人的氣息;第二次「干」,它還對人類抱有著希望,但只是這希望不再是把對象當做人的憐憫:「那讓我再把你干一下」是熊對熊的說話;第三次「干」,「你問我?」狗熊說:「我正想問你呢,你到底是獵人還是賣屁股的?!」熊想說什麼?或許是說像夏青一樣,也許是說純粹就是戚子紹本人那樣。人類的缺陷有多少,回答就有多少。站在獵人的立場,我姑且把第一階段叫「滿足的慾望」:戚子紹本來只是要漫不經心地打獵的,但聽說居然有會說人話的熊,並且有人被熊抓取了屁股,這使得他獵熊的慾望大增:為獵人經歷(言說的狂歡)、為女人、為虛偽;第二階段「期待的慾望」:為爛尻子復仇也為熊掌;第三階段「懸置的慾望」:是包含了肯定「我」在內的「你到底是誰」式的發問,是慾望的極限——無止境。如果說熊的會說人話這一細節的設置就是寓言,它的「哲理」和張力的「無限」豐富正是「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才被你發現的,但那必須是你剔除了閱讀思維上時不時跑出來索要的「結果」和「要義」後才出現的詩意穿越。
在具體的文體分析中,我們當然可以說賈平凹的《獵人》是用荒誕而寓言化的手法來表現的,但人性的弱點它本身不是一個有始有終的故事,而是一種生成和生長,只是一種進行、延伸。賈平凹把這種「現代」用「寓言」的「形式」再現下來了。小說並沒有去投合大眾讀者的接受習慣來講述一個有著明朗的「結果」的故事、也並非刻意去附和政治氣氛所要求的應時的「要義」,雖然只是短篇。如果他以前作品的缺陷,吳炫批判的真有道理的話,象「醉卧傳統的賈平凹」、「用經典作家的標准來衡量,賈平凹目前在總體上還處於博爾赫斯所說的『被傳統所遮沒的自我』」(吳炫《中國當代文學批判?醉卧傳統的賈平凹?賈平凹還有什麼可能》)(2001年《上海學林》)。那麼《獵人》不管在探察人性的深度上,還是在創作形式的詩意處理上,它無疑超越了現實的、政治的、急功近利性內容(生態主題);穿越了傳統文化(獵人「自然而然」被熊吃掉結局);最終堪破了「虛假的自我」——即走出了賈平凹「知識結構」中對自己「天成」、「無為」等「快感」范疇的「個體誤區」,誕生了全新的懷疑性「自我」。
㈡ 賈平凹的( )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滿月兒》。
《滿月兒》是賈平凹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窺見賈平凹的創作歷程和成長,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後收錄於賈平凹的短篇小說集《滿月兒》中,該小說1978年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2)賈平凹短篇小說滿月兒原文擴展閱讀:
賈平凹的小說在思想內容上大多都是描寫現實的,如《浮躁》以農村青年金狗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
《土門》講述了一個村莊城市化的過程,對城市當中腐朽的生存方式和鄉村的保守心態進行了雙重批判;
《高老莊》講述了大學教授高子路回到高老莊與往昔故人之間所發生的錯綜復雜的情感糾紛,體現了鄉村的封閉守舊和改革開放中的各種沖突和矛盾;
《白夜》以主人公夜郎無以附著的精神遊盪為主線,表現了作為普通人的男男女女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態;《秦腔》通過瑣碎的生活細節,刻寫了鄉土中國的變遷,伴隨對現實關注的是作者深深的憂患意識。
㈢ 《廢都》的作者是誰
1、《廢都》作者是賈平凹。
2、人物簡介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3、作品簡介
《廢都》是賈平凹最著名的爭議小說,由於大量的性描寫在國內遭禁16年,卻在外國贏得聲譽,1997年賈平凹憑《廢都》獲得法國著名的費米娜文學獎。被禁16年之後,《廢都》2009年再度出版,並與《浮躁》、《秦腔》組成《賈平凹三部》。
㈣ 賈凹平 我的老師 原文
賈平凹《我的老師》原文
我的老師孫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語,平時不準父親殺雞剖魚,很有些善良,但對家裡所有的來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顯得傲慢。開始我見他只逗著取樂,到後來便不敢放肆,認了他是老師。許多人都笑我認三歲半的小兒為師,是我瘋了,或耍嬌情。我說這就是你們的錯誤了,誰規定老師只能以小認大?孫涵泊!孫老師,他是該做我的老師的。
幼兒園的阿姨領了孩子們去郊遊,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給大家,輪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著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問:「你不要?」他說:「花疼不疼?」對於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覺得它的美好了,不愛惜,不保衛,有時是覺出了它的美好,因為自己沒有,生嫉恨,多誹謗,甚至參與加害和摧殘。孫涵泊卻慈悲,視一切都有生命,都應尊重和和平相處,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晚上看電視,七點鍾前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國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還是小孩,是驚訝還是嗤笑,目不旁視,雙手打起節拍。我是沒有這種大氣派的,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點事業,時時小心,事事怯場,挑了雞蛋挑子過鬧市,不敢擠人,惟恐人擠,應忍的忍了,不應忍的也忍了,最多隻寫「轉毀為緣,默雷上謗」自慰,結果失了許多志氣,誤了許多正事。孫涵泊卻無所畏懼,竟敢指揮國歌,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在他家寫條幅,許多人圍著看,一片叫好,他也擠了過來,頭歪著,一手掏耳朵。他爹問:「你來看什麼?」他說:「看寫。」再問:「寫的什麼?」說:「字。」又問:「什麼字?」說:「黑字。」我的文章和書法本不高明,卻向來有人恭維,我也恭維過別人的,比如聽別人說過某某的文章好,拿來看了,怎麼也看不出好在哪裡,但我要在文壇上混,又要證明我的鑒賞水平,或者某某是權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謙虛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獲獎,我也就說:「好呀,當然是,你瞧,他寫的這幅聯,『×××××××,××××××春』,多好!」孫涵泊不管形勢,不瞧臉色,不慎句酌字,拐彎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街上兩人爭執,先是對罵,再是拳腳,一個臉上就流下血來,遂抓起了旁邊肉店案上的砍刀。圍觀的人轟然走散,他爹牽他正好經過,他便跑過去立於兩人之間,大喊:「不許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許打架!」現在的人很煩,似乎吃了炸葯,雞毛蒜皮的事也要鬧出個流血事件,但街頭的斗毆發生了,卻沒有幾個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護了弱者挨強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強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來了脫離不了干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一走了之,事後連個證明也不敢做。孫涵泊安危度外,大義凜然,有徐洪剛的英雄精神,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話少,對我沒有懸河般的教導,不布置作業,他從未以有我這么個學生而得意過,卻始終表情木然,樣子傲慢。我琢磨,或許他這樣正是要我明白「口銳者天鈍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誠惶誠恐地待我的老師的。他使我不斷地發現著我的卑劣,知道了羞恥。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稱他是老師!我的老師也將不會只有我一個學生吧?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㈤ 賈平凹的( )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滿月兒》。
《滿月兒》是2012年8月1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本書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本書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滿月兒》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了《一雙襪子》、《彈弓和南瓜的故事》、《隊委員》、《曳斷繩》、《荷花塘》、《滿月兒》等短篇小說60篇。
其中《滿月兒》在1978年榮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5)賈平凹短篇小說滿月兒原文擴展閱讀:
賈平凹,1952年出生,陝西丹鳳人。陝西作協主席,中國書協會員,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秦腔》、《高興》、《心跡》、《愛的蹤跡》、《廢都》等,曾獲多次文學大獎。他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被譽為「鬼才」。
㈥ 賈凹平我的老師 主要內容
賈平凹《我的老師》原文
我的老師孫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語,平時不準父親殺雞剖魚,很有些善良,但對家裡所有的來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顯得傲慢。開始我見他只逗著取樂,到後來便不敢放肆,認了他是老師。許多人都笑我認三歲半的小兒為師,是我瘋了,或耍嬌情。我說這就是你們的錯誤了,誰規定老師只能以小認大?孫涵泊!孫老師,他是該做我的老師的。
幼兒局胡園的阿姨領了孩子們去郊遊,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給大家,輪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著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問:「你不要?」他說:「花疼不疼?」對於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覺得它的美好了,不愛惜,不保衛,有時是覺出了它的美好,因為自己沒有,生嫉恨,多誹謗,甚至參與加害和摧殘。孫涵泊卻慈悲,視一切都有生命,都應尊重和和平相處,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晚上看電視,七點鍾前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國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還是小孩,是驚訝還是嗤笑,目不旁視,雙手打起節拍。我是沒有這種大氣派的,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點事業,時時小心,事事怯場,挑了雞蛋挑子過鬧市,不敢擠人,惟恐人擠,應忍的忍了,不應忍的也忍了,最多隻寫「轉毀為緣,默雷上謗」自慰,結果失了許多志氣,誤了許多正事。孫涵泊卻無所畏懼,竟敢指揮國歌,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在他家寫條幅,許多人圍著看,一片叫好,他也擠了過來,頭歪著,一手掏耳朵。他爹問:「你來看什麼?」他說:「看寫。」再問:「寫的什麼?」說:「字。」又問:「什麼字?」說:「黑字。」我的文章和書法本不高明,卻向來有人恭維,我也恭維過別人的,比如聽別人說過某某的文章好,拿來看了,怎麼也看不出好在哪裡,但我要在文壇上混,又要證明我的鑒賞水平,或者某某是權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謙虛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獲獎,我也就說:「好呀,當然是,你瞧,他寫的這幅聯,『×××××××,××××××春』,多好!」孫涵泊不管形勢,不瞧臉色,不慎句酌字,拐彎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街上兩人爭執,先是對罵,再是拳腳,一個臉上就流下血來,遂抓起了旁邊肉店案上的砍刀。圍觀的人轟然走散,他爹牽他正好經過,他便跑過去立於兩人之間,大喊:「不許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許打架!」現在的人很煩,似乎吃了炸,雞毛蒜皮的事也要鬧出個流血事件,但街頭的斗毆發生了,卻沒有幾個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護了弱者挨強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強者,弱者悄然遁去,來了脫離不了干係,多一事不漏含如少一事,還是一走了之,事後連個證明也不敢做。孫涵泊安危度外,大義凜然,有徐洪剛的英雄精神,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話少,對我沒有懸河般的教導,不布置作業,他從未以有我這么個學生而得意過,卻始終表情木然,樣子傲慢。我琢磨,或許他這樣正是要我明白「口銳者天鈍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誠惶誠恐地待我的老師的。他使我不斷地發現著我的卑劣,知道了羞恥。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稱他是老師!我的老師也將不會只有我一個學生吧?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返臘笑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