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短篇小說回家集
㈠ 莫言寫過那幾篇小說
莫言的小說:
1、長篇小說(11部)
《紅高粱家族》 1987年
《天堂蒜薹之歌》 1988年
《十三步》 1988年
《酒國》 1993年
《食草家族》 1993年
《豐乳肥臀》 1995年
《紅樹林》 1999年
《檀香刑》 2001年
《四十一炮》 2003年
《生死疲勞》 2006年
《蛙》 2009年
2、中篇小說(27篇)
《透明的紅蘿卜》(1985年)
《球狀閃電》(1985年)
《金發嬰兒》(1985年)
《爆炸》(1985年)
《秋水》又名《流水》(1985年)
《築路》(1986年)
《歡樂》(1987年)
《紅蝗》(1987年)
《你的行為使我恐懼》(1989年)
《父親在民夫連里》又名《野種》(1990年)
《懷抱鮮花的女人》(1991年)
《白棉花》(1991年)
《紅耳朵》(1991年)
《戰友重逢》(1991年)
《幽默與趣味》(1992年)
《模式與原形》(1992年)
《夢境與雜種》(1992年)
《牛》(1998年)
《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1998年)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1998年)
《師傅越來越幽默》(1999年)
《我們的七叔》(1999年)
《藏寶圖》(1999年)
《野騾子》(1999年)
《司令的女人》(1999年)
《掃帚星》(2001年)
《變》(2009年)
3、短篇小說集
《白狗鞦韆架》 《與大師約會》
㈡ 莫言著名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1981年《春夜雨霏霏》短 處女作
1982年《丑兵》短 《為了孩子》短
1983年《售棉大路》短 秋《民間音樂》短 《流水》中
1984年《島上的風》短 《雨中的河》短
1985年《枯河》短 《老槍》短 《白狗鞦韆架》短 《大風》短 《三匹馬》短 《秋水》短
1986年《草鞋窨子》短 《蒼蠅、門牙》短
1991年《神嫖》短 《夜漁》短 《魚市》短 《翱翔》短
1998年《拇指銬》短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短 《白楊林里的戰斗》短
《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短 《蝗蟲奇談》短
1999年《祖母的門牙》短《兒子的敵人》短 《沈園》短
2000年《冰雪美人》短
(同年份作品按照先後順序排列~~自己看吧~
———————滿意請採納哦~~
——-小卷發玲子
㈢ 我的一點淺薄的看法
莫言的短篇小說集《秋水》,是他早期創作的12篇短篇小說合集,包括《大風》《枯河》《秋水》《白狗鞦韆架》《老槍》《斷手》《罪過》《草鞋窨子》《棄嬰》《飛艇》《蒼蠅.門牙》《愛情故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讀他的小說最大的感觸,開頭顯得很真實,從而吸引人。
比如說《秋水》開頭中有一句話,「爺爺死的非常體面,面色紅潤,栩栩如生,令人敬仰不止。」這讓我想起我的爺爺。《枯河》的開頭更是讓我愛不釋手,並且一口氣讀完,「一輪巨大的水淋淋的鮮紅月亮從村莊東邊暮色蒼茫的原野上升起來時,村子裡彌漫的煙霧愈加厚重,並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種凄艷的紅色。這時太陽剛剛落下來,地平線上還殘留著一大道長長的緊雲。幾顆瘦小的星斗在日月之間暫時地放出蒼白的光芒。村子裡朦朧著一種神秘的氣氛,狗不叫,貓不叫,鵝鴨全是啞巴。月亮升著,太陽落著,星光熄滅著的時候……」這段描寫雖然很沉重,同樣讓我想到了記憶中那個靜謐的村莊。
第二個感觸,他小說中的某一句話,像是施了魔法一樣,吸引著我,不斷地進入一個神秘而幻覺的世界,比如《秋水》第二段中寫道:「據說爺爺年輕時殺死三個人,放起一把火,拐著一個姑娘,從河北保定府逃到這里,成了高密東北鄉最早的開拓者。」 這樣的超自然的現實主義場面,我在讀他的小說《蛙》時,體會更真切,《紅高粱》中也不乏這樣的手法,是一種既離奇又現實的體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也讓我感到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高於故事情節的精神感受。強烈的感情沖擊。
第三個感觸
讀他的小說,會不斷地勾起我對以往的生活經驗,比如在《白狗鞦韆架》中,對「暖」的一段描寫「『有什麼好想的,這破地方。想這破橋?高粱地里像他媽×的蒸籠一樣,快把人蒸熟了。』她說著,沿著漫坡走下橋,站著把那件泛著白鹼花的男式藍制服褂子脫下來,扔在身邊石頭上,彎下腰去洗臉洗脖子。她上身只穿一件肥大的圓領汗衫,衫上已爛出密密麻麻的小洞。它曾經是白色的,現在是灰色的。汗衫扎進褲腰裡,一根打著卷的白綳帶束著她的褲子,她再也不看我,撩著水洗臉洗胳膊。最後,她旁若無人地把汗衫下擺從褲腰裡拽出來,撩起來,掬水洗胸膛。汗衫很快就濕了,緊貼在肥大下垂的乳房上。看著那兩個物件,我很淡地想,這個那個的,也不過是那麼回事。正像鄉下孩子們唱的:沒結婚是金奶子,結了婚是銀奶子,生了孩子是狗奶子,」這些語言雖粗俗,卻也很真實。勾起我小時候見過的大姨大嬸兒們最最朴實,生活最艱苦,認命了的英雄氣概。
第四,一直以來,喜歡讀外國小說,給我沖擊力最大的還是米蘭昆德拉的哲理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川端康成的《雪國》。恰恰莫言的小說會不斷地讓我想到很多外國小說。比如在讀他的《枯河》開頭「一個孩子從一扇半掩的柴門中鑽出來,一鑽出柴門,他立刻化成一個幽靈般的灰影子,輕輕地飄浮起來,他沿著村後的河堤舒緩地漂動著,河堤下枯萎的衰草和焦黃的楊柳落葉喘息般地響著。他走得很慢,在枯草折腰枯葉破裂的細微聲響中,一跳一跳地上了河堤。在河堤上,他蹲下來,籠罩著他的陰影比他的形體大得多。直到明天早晨他像只青蛙一樣蜷伏在河底的紅薯蔓中長眠不醒時,村裡的人們圍成團看著他,多數人不知道他的歲數,少數人知道他的名字。」這段話時,我不由想到美國作家埃利斯的長篇小說《可愛的骨頭》,這部兩年來暢銷不衰並獲得美國年度最佳小說獎的作品,敘述者是死者本人,它的開頭是這樣寫的,「1973年12月6日,我被謀害時不過14歲……」這個叫蘇茜的少女被鄰居謀殺後上了天堂,並在天堂俯瞰人間的事情。她死後一直放不下所愛的人,她靜靜地看著家人,她想安慰他們,告訴他們殺害自己的兇手是誰,但她不能,活人是聽不到鬼的聲音。
這兩篇小說都是悲劇故事,都是以童年視角看取社會、人生和人性的。不像別的小說,讀到情深處,流完眼淚,心裡便明徹了。而這兩篇小說震撼著我的內心,卻一直哽咽在喉嚨,始終未滴一滴淚水。這比流淚更難受,是一種莫名的恐懼和壓抑。
我想,《枯河》控訴的可能是那個缺少人性的時代,《可愛的骨頭》控訴的是法律的無能為力。這是我一點淺薄的想法。
前幾天有幸在喜馬拉雅App上,聽到了幾篇莫言在國外的演講,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對我啟發很大,我把它分享給大家,作為我今天發言的結尾。「當我讀到川端康成的雪國後,我明白了,狗和熱水都可以進入文學作品。於是就有了《白狗鞦韆架》這篇小說。從此後我在寫一篇小說時,另一篇小說就像回家產蛋的母雞一樣,咕咕咕!咕咕咕!以前是我寫小說,現在是小說寫我……」。
㈣ 這篇莫言的小說名字叫什麼(內詳)
這是莫言的嗎?沒有印象……我最近在看莫言的小說,哪天看到了來回答你。下面是莫言幾乎全部的作品,你想想名字啦,或者想想是在哪看到的。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雙月刊《蓮池》第5期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蓮池》第二期發表短篇小說《丑兵》、第五期發表短篇小說《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蓮池》二期發表短篇小說《售棉大路》並被 《小說月報》轉載。《蓮池》五期發表短篇小說《民間音樂》
1984年春,在《長城》雙月刊二期發表小說《島上的風》、五期發表《雨中的河》。
1985年春,在《中國作家》二期上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反響,《中國作家》組織在京的作家與評論家在華僑大廈舉行討論會討論該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時推出中篇小說《球狀閃電》(收獲)、《金發嬰兒》(鍾山)、《爆炸》(人民文學)、及短篇小說《枯河》(北京文學)、《老槍》(昆侖)、《白狗鞦韆架》(中國作家)、《大風》(小說創作)、《三匹馬》(奔流)、《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該作一發,引起轟動。隨即發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軍文藝)、《高粱殯》(北京文學)、《狗道》(十月)、《奇死》(昆侖),同時還發表中篇《築路》(中國作家),短篇小說《草鞋窨子》(青年文學)、《蒼蠅、門牙》(解放軍文藝)等。夏天,與張藝謀等人合作,將《紅高粱》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
1987年春,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中篇小說《歡樂》在《人民文學》一、二期合刊發表,受到批評,事過多年,始有作家和評論家對該作得新評價。秋天,中篇小說《紅蝗》發表([收獲]三期),該作因強烈的個性風格和大膽和褻瀆精神,連號稱新潮的評論家也不能接受,紛紛著文批評。也是多年之後,才有評論家對該作發出了另外的聲音。
1988年春,電影紅高粱獲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引起世界對中國電影的關注。在《十月》雜志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青年文學》第十發表《復仇記》、《馬駒橫穿沼澤》(這兩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在故鄉高密聯合召開「莫言創作研討會」,有關論文匯編成《莫言研究資料》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創作研究生班。小說集爆炸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長篇小說《十三步》首發(文學四季)隨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書出版後,大概只有一個名叫林為進的人,在河北的(文論報)發表過一篇評論文章。後來又有港台的幾個人寫過評論。作者認為此書是一部真正的「先鋒」之作。
1989年三月,小說《白狗鞦韆架》獲台灣聯合報小說獎。四月,中短篇小說集《歡樂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你的行為使我恐懼》。冬天,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酒國》。
1990年,中篇小說《父親在民夫連里》在《花城》發表。繼續創作《酒國》。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創作中篇小說《白棉花》(花城)、《戰友重逢》(長城)、《懷抱鮮花的女人》(人民文學)、《紅耳朵》(小說林),夏天,創作《神嫖》、《夜漁》、《魚市》、《翱翔》等短篇小說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說集《白棉花》由華藝出版社出版。 1992年,創作中篇小說《幽默與趣味》(天津小說家)、《模式與原形》、《夢境與雜種》(鍾山)。
1993年,二月,長篇小說《酒國》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說集《懷抱鮮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長篇小說《食草家族》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十二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說集《神聊》。
1995年春節,在高密創作長篇小說《豐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豐乳肥臀》在《大家》連載,並獲首屆「大家文學獎」。單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電影《太陽有耳》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1997年創作話劇《霸王別姬》(與人合作)。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1998年,發表中篇小說《牛》([東海]六期,[小說月報]九期、[小說選刊]九期轉載)、《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收獲》六期,短篇小說《拇指銬》([鍾山]一期,[小說選刊]轉協)、《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鍾山]五期)、《白楊林里的戰斗》([北京文學]七期)、《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北京文學]十期 )、《蝗蟲奇談》([山花],[小說選刊]五期選載)。十二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會唱歌的牆》。
1999年,發表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收獲]二期)。作品講述一個下崗的老工人在湖邊的僻靜處開了個「黃色小屋」,專供人男女野合……這就是《師傅越來越幽默》的梗概。張藝謀用這個故事進一步編開去,就有趙本山和董潔主演的電影《幸福時光》,幾個名人一煽惑,電影和小說都賺錢。小說集《師傅越來越來越幽默》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 《我們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說《祖母的門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說《野騾子》、《司令的女人》[收獲]、 《藏寶圖》[鍾山]發表,短篇小說《兒子的敵人》[天涯]、《沈園》[長城]發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紅樹林》。十二月小說集《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
《豐乳肥臀-增補版》
《藏寶圖》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銬》
《白狗鞦韆架》
《莫言精選集》
《莫言作品精選》
《酒國》
《透明的紅蘿卜》
《白棉花》
《紅樹林》
《月光斬》
《老槍·寶刀》
《會唱歌的牆》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什麼氣味最美好》
《傳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說選》
《莫言王堯對話錄》
《戰友重逢》
㈤ 莫言主要有哪些作品
莫言的主要作品有:
長篇小說11部
《紅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酒國》 《食草家族》《豐乳肥臀》
《紅樹林》《檀香刑》 《四十一炮》《生死疲勞》《蛙》
中篇小說(27篇)
《透明的紅蘿卜》 《球狀閃電》《金發嬰兒》《爆炸》《秋水》又名《流水》
《築路》《歡樂》《紅蝗》《你的行為使我恐懼》《父親在民夫連里》又名《野種》
《懷抱鮮花的女人》《白棉花》《紅耳朵》 《戰友重逢》
《幽默與趣味》 《模式與原形》《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等
短篇小說集2篇:《白狗鞦韆架》 《與大師約會》
莫言簡介: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借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野灶鋒會融合在一起。
2019年7月30日,被秘魯天主教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2020年,莫言新作《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發布。
莫言的寫作色彩和個人成就
莫言用色彩表達作品,「色彩作為文化的載體往往代表某種象徵,承擔特定的含義」。莫言對色彩語言情有獨鍾。從其小說題目就可見一斑: 《紅高粱》、《紅樹林》、《紅蝗》、《白棉花》、《透明的紅蘿卜》、《金發嬰兒》、《白狗鞦韆架辯森》等五彩繽紛的色彩的廣泛運用是其小說的亮點之一。他常用於描繪風景,顯示自然的生機與活力:也用來描寫外貌、描述心理、刻畫人物形象。在五顏六色中,莫言對「紅」與「綠」兩色賦予獨到的內涵。 「紅色」在傳統文頌晌化中原本具有諸如熱情、力量、神聖、尊貴、權威、喜慶等豐富語義。而莫言在小說中卻用紅色營造一種悲感氛圍。
綠色,有青春、生機、智慧、希望的象徵。莫言顛覆了傳統的意義,以綠色表達落後愚昧、臟亂卑賤、憤激不安、災禍死亡等意蘊。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㈥ 莫言的短中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11部)
小說 發表時間
《紅高粱家族》 1987年
《天堂蒜薹之歌》 1988年
《十三步》 1988年
《酒國》 1993年
《食草家族》 1993年
《豐乳肥臀》 1995年
《紅樹林》 1999年
《檀香刑》 2001年
《四十一炮》 2003年
《生死疲勞》 2006年
《蛙》 2009年
中篇小說(27篇)
《透明的紅蘿卜》(1985年) 《球狀閃電》(1985年)
《金發嬰兒》(1985年) 《爆炸》(1985年)
《秋水》又名《流水》(1985年) 《築路》(1986年)
《歡樂》(1987年) 《紅蝗》(1987年)
《你的行為使我恐懼》(1989年) 《父親在民夫連里》又名《野種》(1990年)
《懷抱鮮花的女人》(1991年) 《白棉花》(1991年)
《紅耳朵》(1991年) 《戰友重逢》(1991年)
《幽默與趣味》(1992年) 《模式與原形》(1992年)
《夢境與雜種》(1992年) 《牛》(1998年)
《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1998年)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1998年)
《師傅越來越幽默》(1999年) 《我們的七叔》(1999年)
《藏寶圖》(1999年) 《野騾子》(1999年)
《司令的女人》(1999年) 《掃帚星》(2001年)
《變》(2009年)
短篇小說集
《白狗鞦韆架》 《與大師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