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手法
A.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手法叫什麼
歐亨利式結尾手法被稱為一種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敘事技巧。這種結尾通常在故事的最後一刻揭示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情節轉折,然而,這個轉折卻又與之前的情節發展緊密相連,使得讀者或觀眾在驚訝之餘又能感到一種邏輯上的必然性。例如,歐亨利的短篇小說經常以這樣的結尾著稱,它們往往在揭露一個關鍵信息或真相時帶來情感上的沖擊,同時確保這個結局在故事發展的脈絡中顯得合理。
這種敘事手法不僅限於文學作品中,電影、電視劇和其他形式的敘事藝術也常用此技巧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例如,在電影《第六感》中,觀眾直到最後才知道主角實際上是一個能夠看到鬼魂的小男孩,這個出人意料的真相在整個電影的情節發展中早已暗示,因此當它最終被揭露時,觀眾雖然感到震驚,但同時也能認識到這是故事邏輯的自然結果。
在記敘文的寫作中,出人意料的結局同樣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可以通過巧妙地設置伏筆和線索,讓故事的結局既出乎讀者的意料,又符合情理。如魯迅的《一件小事》中,車夫的選擇體現了他高尚的品格,這個結局雖然出人意料,但在故事中車夫的一系列行為已經為這個結果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歐亨利式結尾手法是一種在文學和藝術敘事中廣泛應用的技巧,它通過出人意料的結局來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確保這些結局在情理之中,與之前的情節發展相吻合。
B. 吉米海斯和繆里爾用什麼手法來塑造形象
用語言描寫和欲揚先抑的手法塑造形象。吉米海斯出場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用語言描寫表現了吉米·海斯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文章先通過寫其體弱及眾人猜疑,貶抑吉米海斯的形象,後面寫其孤身勇斗墨西哥土匪,為連隊的榮譽而獻身,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吉米海斯和繆里爾》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繆里爾是一隻角蟾。
C. 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運用了哪種結構方法
一、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運用的結構方法:一虛一實,虛實結合。
這部小說主要由兩條虛實的情節線索構成。其中主線是以德拉給吉姆購買聖誕禮物貫穿文章的始終,隱含的線索是吉姆買梳子給德拉。
在主線中作者從德拉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來寫出德拉想給丈夫買表鏈的迫切心理,以及在買到之後的欣喜與緊張,害怕丈夫因為自己的行為而不再愛她。隱含的情節是丈夫將自己喜愛的金錶當了之後,買了一整套梳子送給德拉。
二、《麥琪的禮物》簡介
《麥琪的禮物》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贊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愛情。
《麥琪的禮物》表現了夫妻間深深地愛意,盡管最後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但只要彼此相愛著,生活就不會灰暗。雖然結局還是「歐亨利式」的,但少了其它作品中的諷刺,反而洋溢著慢慢的愛戀。
D.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特點是............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他還以准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E. 美國現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藝術風格是什麼樣的
歐·亨利(1862-1910)是美國現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他有著「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的美譽.他的小說從各個角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黑暗,描寫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頌揚了他們真摯的愛情和友誼、自我犧牲的高尚行為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他的小說結尾採取喜劇的形式,表達深刻的社會內涵、殘酷的社會現實和人性的升華,並進一步指出這種現實是不可逃避的.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事來塑造角色,而且創造了懸念突變的「歐·亨利式結尾」,其作品構思奇巧,文字簡練形象,語調風趣幽默,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本文就其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出人意料的結尾、簡潔凝練的語言和幽默調侃的筆調進行探討.
歐·亨利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的一個醫生家庭.他的一生極富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記者、銀行職員,還辦過一份名為《滾石》的幽默周刊.在紐約他以每周一篇的速度為基蘆雜志寫小說,並且獲得了讀者的普遍關注與喜愛.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百姓的生活故事,他深知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歡用朴實、詼諧的語言描繪人世間的故事,又用迂迴路轉的結尾來引起讀者對社會對人性的思考,從而形成了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尾」,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他的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他的代表作有小說集《西部之心》《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 與贊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傢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一片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是他的短篇小說的經典篇目,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到1910年病逝,歐·亨利以旺盛的精力共創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
在美國文學史上,歐·亨利屬於南北戰爭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現實主義作家的行列.他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戲劇性場景,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做好鋪墊,勾勒矛盾,善於運用比喻、誇張、對比、擬人、反語、諧音、雙關聯想引申等手法增添作品的生動性,並且用幽默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點,而且往往在故事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突然出現一個令人始料未及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使故事充滿戲劇性.歐·亨利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在前面似乎是平淡無奇而又是詼諧風趣的娓娓動聽的描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作者精心設置的迷宮,直到最後,忽如電光一閃,才照亮了先前隱藏著的一切,彷彿在和讀者捉差啟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給讀者最後一個驚喜.作為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短篇小說家,他以幽默諷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語調,敘述一個引人入勝而結局大出讀者所料的故事,目的在於揭發貧富懸殊的現實世界的不合理性,表現小人物心酸悲慘的生活.他說過,他是紐約「四百萬小市民」中的一員,而不是「四百個富翁」之一.歐·亨利的每個小說故事都來源於美國人的現實生活,描寫的都是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而且故事矛盾沖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兩個社會因素.這是因為歐亨利所生活的時代正是美國內戰後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 *** 、坑蒙拐騙造成的人間悲喜劇的素材比比皆是.
在《 與贊美詩》中,作者懷著無比深切的同情心敘述了流浪漢蘇比的故事:在一個嚴寒的冬天,處在飢寒交迫之中的蘇比也搏慶帶曾考慮冬天蟄居的問題,但他並沒有什麼奢望,他不打算到地中海游弋,或者到溫暖的南方旅行.他衷心的渴望是什麼呢?作者用幽默而心酸的語氣說,這就是「布勃萊克維爾島」.原來蘇比要到收容流浪漢的監獄去住三個月,把監獄當成他的冬令寓所.根據過去的經驗,他在這里可以三個月不愁吃不愁喝,還能擺脫 的騷擾,真是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蘇比想了很多辦法,希望 把他抓進監獄去過冬.他故意到餐館吃飯不給錢,砸破商店櫥窗,拿走別人的雨傘甚至調戲婦女,但卻都被 放過去了.而在小說的結尾,作者安排了一個極其令人意外的情節,蘇比徘徊在教堂旁邊,忽然聽到從教堂里傳來贊美詩的聲音.贊美詩誘發他產生了神聖的感情,決心重新做人.正當他打算依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計時,在所有人都認為蘇比將要平安度過一生之時, 卻把他抓住了,並將他帶上法庭,罪名是「不法分子妨礙治安」.這是典型的「歐·亨利式結尾」.就猶如看見黎明的人又跌入黑暗一般,讓讀者的心一揪,回味無窮,發人深省.而歐·亨利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並藉此深刻地反映社會善惡不分的現實.這篇作品始終把批判的矛頭對准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結局令人折服,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的扼殺.
「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並不一定只出現在小說結尾處,也會在文章情節中.例如,在《 與贊美詩》中有這樣兩個情節:有一次,蘇比想通過「調戲」一女子來達到進監獄的目的.但這貌似「文雅嫻靜」的女子卻反過來 起了蘇比.又有一次蘇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顧客的傘,可這傘原本「來路不正」.「簡朴而頗討人喜歡」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顧客都給人以品格端莊的感覺,卻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讀者在讀到這個情節時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細細想來這樣的「偽君子」在現實社會中是處處存在.所謂高尚的上流社會成員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貴?可事實上,他們只是把卑鄙的行徑掩藏在美麗的面紗下而已.也正因為內心的骯臟,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裝點.因而表裡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歐·亨利式結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每況愈下的世風.
在《最後的常青藤葉》中作者敘述了一位患肺炎的窮畫家恢復健康的故事.她把室外最後的一片藤葉當做垂危生命的象徵.這一片藤葉早已凋落,老畫家貝爾曼夜間在院牆上畫了一片假葉子,與真的藤葉一模一樣.結果貝爾曼因為在夜裡畫藤葉時受了風寒,患病死去,而年輕的窮畫家卻在藤葉的安慰下獲得了新生.小說開始時用明顯的抑鬱口吻介紹不得志的老畫家貝爾曼,說他畫了四十年的畫,「還是和藝術女神隔著相當的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不過小說最後讓讀者看到了貝爾曼的傑作,他以生命作為代價,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藤葉.這片藤葉表現了貝爾曼舍己為人的高尚心靈,使讀者領悟到作者在對老畫家才能、脾氣性格所做的諷刺性描寫中,暗藏著他對這個人物的敬佩. 「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在他的另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中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在《麥琪的禮物》中,作者塑造了吉姆和德拉這一對貧困但很善良的年輕夫婦的典型形象.他們為了愛情,願意為對方做出任何犧牲.故事情節並不復雜,但情節結構很精巧.有一對年輕夫婦,他們雖然生活拮據,入不敷出,但卻相濡以沫,恩愛非常.
他們有兩樣引以為豪的寶物:一樣是妻子德拉的美麗的頭發,一樣是丈夫傑姆祖傳三代的金錶.但是由於貧窮,頭發既缺少與之相稱的發飾,金錶也沒有與之相配的表鏈.聖誕節到了,按照西方的風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贈節日禮品.德拉早就想給心愛的丈夫買一掛稱心如意的表鏈兒,但是,盡管她平日寸積分累,卻仍然湊不起足夠的錢.她面對這點錢發愁,哀傷.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她在鏡子里看見了自己美麗如瀑布的長發,她不得不在自己的頭發上面打主意,狠了狠心,含著眼淚賣了垂膝的美發,終於買下一條白金錶鏈.她懷著喜悅而又不安的心情等待著丈夫下班回來等吉姆也有和德拉一樣的想法,要買一件聖誕禮物送給德拉.他賣掉了心愛的表,買了發梳來裝飾德拉的頭發.他們見面後互贈禮物,雙方都得到了嚮往已久的東西,但卻都已經派不上用場.故事在這里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思考餘地.愛情就在他們分別拿出禮物之時發出了萬丈光芒,使讀者的眼眶濕潤.文章的最後說:「他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一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簡簡單單幾句話卻又道出了「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的真諦,引導讀者向縱深思考:何為愛情?何為良心?何為生存?從而得出讀者自身的生活真諦.
F. 用幾個詞來評價《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評價:①詞彙:構思獨特、情節曲折、語言詼諧,風格迥異,無情的揭露和鞭撻,
②句子:「歐·亨利式的結尾」出人意料, 以奇特的構思、調侃的口吻表現他那個時代的風貌,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喻示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另外附送讀後感數篇:
(一)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限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麥琪的禮物》:為了給丈夫條一條白金錶鏈作為聖誕禮物,妻子賣掉了一頭秀發。而丈夫出於同樣的目的,賣掉了祖傳金錶給妻子買了一套發梳。盡管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從中獲得的情感卻是無價的。 《麥琪的禮物》、《愛的奉獻》、《帶傢具的出租屋》、《生活的陀螺》是一曲曲刻骨銘心的愛情禮贊;《最後一片常青藤葉》、《刎頸之交》歌頌感人至深的真摯友誼和善良人性;《警察與贊美詩》寫一個流浪漢想躲避進監獄以免受冬日的飢寒之苦,數次以身試法卻屢試不得如願,而當他站在教堂前,聆聽贊美詩,決心從此振作精神認真做人時反被誣陷入獄,故事結局,使人啼笑皆非;《汽車等待的時候》表現都市小職員的虛榮心;《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我們選擇的道路》抨擊惟利是圖的經紀人和鉤心斗角、爾虞我詐的行徑;《財神與愛神》諷刺了拜金主義以及持有「有錢能使鬼推磨」觀念的資本家;《二十年後》表現警察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的行為;《改邪歸正》、《一位幽默家的自白》則力圖探索復雜的人性。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揭露金錢萬能、惟利是圖的社會罪惡,描繪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艱門辛,贊美了他們的人性美,反映了作家對健康人性和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從此振作民眾精神,醫治社會痼疾。而對「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巧取豪奪、利慾熏心予以無情的揭露和鞭撻。作者從社會生活的側面,選取極富表現力的生活場景,以奇特的構思、調侃的口吻表現他那個時代的風貌。
(二)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飢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才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為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飢餓難奈地狼吞虎咽起來。盡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後,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為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為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後,思索良久。
文中的主人公,充其量不過是兩個「小人物」,然而反映初等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性魅力卻是那些「大人物」,「權貴們」所無法匹敵的。
那位老紳士在身上只剩下一點錢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去赴約,但是他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誠信,他寧可餓死也不願意食言。相比如今社會上一些只要自己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擇手段的人來說,老紳士的人性魅力顯露無遺。再看那個窮人,盡管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受什麼教育,但是他比任何受過良好教育的「權貴」都充滿魅力——那是人性的魅力,他可以對老紳士說自己已經飽了,可他為了圓老紳士的心願,咬緊牙關,把飯菜吃得乾乾凈凈。也許這很可笑,可是卻是不是多麼偉大,多麼令人欽佩!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人性的偉大力量,我也立志要像那兩個紳士一樣,不求活得轟轟烈烈,但求真真實實,充滿意義,有所追求!!!
(三)
讀《野性的呼喚》有感
一隻小狗,巴克,原是主人的愛犬,卻被不幸的命運曲卷到了雪地做雪橇狗,那兒的同伴很是殘ren,為了爭第一而不擇手段。有一次,他差點被同伴咬死,躲過了這一關的方法是——野蠻。它是一隻文明狗,最後卻變成一隻流氓狗。在狼群的呼喚下,它回到了大自然。
實在出乎意料之外,一隻文明狗,就這樣變成了……其實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野蠻。「野蠻」二字,看似不雅,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是不是很驚訝?是否感覺自己的生活總是文明的?你錯了!舉例說明如何:
假如你在叢林里忘帶了食物,你不得不去捕捉獵物,這就是野蠻,它可以讓你生存下來;當你被別人壓在地上群打時,你不得不反抗,野蠻可以維護你的人格尊嚴……
生命是復雜的,它有時對,有時錯;它的道理很多,卻又千奇百怪。人的生命離不開任何,更離不開可以在危急時刻保護你的,或是你最討厭的——野蠻。《野性的呼喚》一書,它有恐怖畫面,也有血腥畫面,總的來說,它是野蠻的替身,是道理的替身。
人的生命離不開野蠻,有了野蠻,它使這個簡單樸素的世界陷入一片復雜;正是因為野蠻,人生因此滔滔不絕,生生不息……
(四)
讀《麥琪的禮物》有感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寫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它主要講述了聖誕節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貧窮的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這點錢根本不夠買什麼好的禮物,於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發剪下來,賣了,換來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終於買到一條樸素的白金錶鏈,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塊金錶。而吉姆也想給老婆一個驚喜,他同樣賣掉了引以自豪的金錶,買了德拉羨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聖誕禮物。
從這篇文章里,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為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可是雙方賣掉了自己貴重的物品,那麼對方的禮物已經不適合自己了,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為了對方著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正是因為他們互相愛著,而且是深深地愛著對方,才會有這樣有趣的結局。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為有了愛,動物才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裡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去年印度洋海嘯發生的時候,就有全世界各國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受難的災民重建家園,使失散的親人團聚,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純潔友誼。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們的世界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望採納 謝謝 祝新年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