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女短篇小說
1. 我被小蘿莉,戳了好幾下
一早上出門,抬眼一看:「605」,直接背包上了雙層巴士,噔噔.....踏到上層車廂,找了個位置坐下來。
掏出手機,繼續訂制25分鍾番茄時鍾,對於前段時間歐.享利的《慈善事業數學講座》沒看懂,我對又白白浪費了時間,有些氣餒。
最近越來越感到時間的匱乏,我越是對時間進行精準劃分,就越是覺得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夠用。
陪孩子聊天,我覺得耽誤了讀書的時間;在餐桌旁吃飯,我覺得耽誤了聽課的時間;甚至連先生示意我從書桌旁側個身讓一下,讓他把下班的衣服掛在衣架上.....我都覺得侵佔我的時間。
我在做什麼?......我不是在從理想出發嗎?怎麼走著,走著就弄丟了的趕腳。
輸入很重要,於是看個電影,經典台詞設置,角色的邏輯關系,人物性格基模構成.....如果寫個觀後感便絞盡腦汁起來,開頭要吸人眼球,結尾得意味深長,於是看完電影也就身體被掏空了。
好像不光是看電影,讀書,練瑜珈,我都無法純粹的享受,變得既努力又辛苦,每天普通話的壓舌練習半小時也成了我必須完成的任務。
當我在奔著那個所謂的結果,我就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的初心了。
「哎,你拼盡全力,然後什麼都沒有,還做不做?」我想這是來人格層面的本我的聲音(慾望和本能層次的力量,本能的需求,無法忍受等待、焦慮、挫折、辛勞......)
「轉換你的注意力」、「你在吸引什麼!」、「振作起來,積極一點」........接著超我聲音馬上揮鞭而下(規則層面的力量,人格的司法部長,開始分辨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對...)
我發現越壓制悲觀的念頭,強迫自己積極起來,那個難受勁比悲觀更難受。
「媽媽,你別泄氣嘛,鳳言鳳語(她每次都記成「瘋言瘋語」的諧音了)里每篇文章都看呢?」,小文昂起腦瓜,抱著我。
「真的嗎?」我興奮的摩挲著她的頭,也就是說,如果我寫出了全球最爛的文章也至少有一個人會看,「那你還願意寫嗎?」我再次問自己。
「寫!」 我聽到本我和超我終於統一口徑發出了共同的聲音。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喜歡寫,我享受寫,我就願意用鍵盤胡說八道.......
一行禪師談到洗碗有兩種洗法:一是為了把碗洗干凈而洗,二是為了洗碗而洗。而他的洗碗方法是後者。
「不為了洗干凈,而去洗,那不是傻嗎?」我發現無論是洗碗還是洗衣,還是整理房間,懷著這樣的結果,我都要做好長時間的心理建設,需要多少時間,需要做什麼准備,需要.......
熬過15分鍾,碗就能亮晶晶放在廚櫃里;熬過30分鍾,衣服就能妥妥的晾曬了;熬過2小時,房間的斷、舍、離就大功告成了;可是為什麼一想到「熬」字,那個開始的動作就越發舉步維艱。
你如何渡過你的時間就是如何渡過你的生命,洗碗時,我們就只是洗碗,對「正在洗碗」的這個事實保持全然覺知。
倒下洗潔精,過敏的手碰觸到熱水開始發癢,碗拿在手裡還有點滑膩,筷子撥拉在一起搓,發出「吱吱」地摩擦聲......。
當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投入這個洗碗的事情上時,在短短的十幾分鍾里我體會到了擁有無限時間奇妙感。
「明天就要月考了?需要我幫助的嗎?」昨天晚上我推開女兒房間的門,女兒疲倦的從床上爬起來,開始翻書。
「英語,哦,語文,恩,數學」......她不停的交替地翻著課本邊念念有詞,無非就是為了一個目的:考出好成績。
是不是非要這個過程才能得到一個貌似滿意的結果,「我昨天凌晨1點才睡,是因為我還在想那道數學題」。她在解釋為什麼自己打哈欠。
「既然你那麼累,這么多書也看不完,不如我們聊會兒天,你早點睡,怎麼樣?」說完我從冰箱里取出水果。
「哇哦!炒雞棒也!」小文拍著小手高呼萬歲,就這樣,我們一大一小倆人坐在床邊對著滿缽紫色的葡萄、紅色的毛桃大塊朵頤。
小文滿嘴鼓鼓囊囊也沒法也絲毫不影響她分享學校里發生的故事、困惑、壓力......。我也盤著腿一邊把水果往口裡丟一邊點頭聽著,並不著急結束這場談話。
原來我和她的時間就是我們共有的時間,這本就是屬於我的時間,按照這樣推算, 並沒有所謂的你的時間和我的時間分割點,只要活著我們就擁有無限的時間。
水果吃完了,談話也結束了。她跳下床,開始洗漱,我直起身,開始看書。既沒有老媽媽謝謝你的感恩言言語,也沒有明天好好加油的鼓勵,但我們彼此都感受到當下那份自在、舒坦,和一起共有時間的那份純然默契。
我從來沒從鏡子好好看自己做口部操的樣子,我的嘴唇居然可能從左到右圓圓的繞一圈,很搞笑的口部運動,我被自己逗樂了。
如果說有比痛更難受的是什麼的問題。昨晚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我肯定會回答:「癢」。雙手起了星星點點的透亮的米粒水泡。
它們奇癢無比,右手的掌心好像有某根血管發熱鼓跳的感覺,隨著它不斷收縮,也不斷製造成針扎般的刺癢的感覺。
剛開始用手去抓癢癢,當然很舒服,但是越抓越癢,越癢就越抓,最後似乎限入了一個死循環。
估計再抓就會破皮,那就更慘了,除了癢還有破的傷口便會鑽心的痛,「為什麼我非撓不可?」舉起手,我仔細的觀察它。
刺癢只是一種感覺———就像舒適、放鬆、快樂等感覺一樣,它不會是永恆、終結或災難,並不是必須被消滅或與之對抗的。而且有些東西不是我們想它消失,它就會應聲而去的。
當我想像著把自己手上的皮膚、感覺、需求都一一懸掛起來時,我看到了自己因手布滿小點而引發的恐懼感,我看到想代表月亮消滅我這個不完美的手的控制欲。
在《潛能開發新探》中科學家都認為,疼痛是很有用的,因為它可以警告一個人的身體不良情況的發展,因此他們建議疼痛的減輕南要做慎重的選擇及考慮。
那癢也是吧?於是當這種刺癢再次來臨,我讓自己安靜下來,盡量不去驅趕和抗拒它,而是像潛水一樣投入其中,靜靜的體會和觀察這個被我懸掛起來的感受,想法、希望和「刺癢」拉開距離,讓內在有一個空間。
像許多修行者描述的經驗,當內在有一定的空間後,我知道那個感覺不是我,當我去體驗,承認、面對、允許它的存在,我體會到它和我一樣:它很害怕,很煩燥,也很匱乏。
繼續去體會時,繼續跟它呆在一起,不帶評判地觀察它時,竟然出現了一個心像:一股清水流過我的整個手,帶走我手心灼熱,然後流向整個身體。
針刺的癢似乎沒有感受到攻擊,像狂吠的驚恐的野狗意識到所呆地方足夠安全時,便安靜下來,停止亂竄和兇猛。
接下來,其中特別尖銳刺癢的部分,漸漸變得柔軟,這種癢的感覺開始變得模糊起來,有那麼幾分鍾,它甚至不見了.....第二天,手掌握的水泡開始減少。
當我體驗到這所有的一切時,我的內心充滿驚訝、喜悅、興奮,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先生嘲笑如此自戀的盯著自己的手這么半天也是雞爪一枚。
我在幹嘛?什麼姿勢?感受到什麼樣的呼吸?此時什麼感覺?....
原來感覺是無法「拿走」甚至「消滅」,你想要解脫 就只能「穿越」,所謂「拿得起,方能放得下」可能就是源於這個道理吧。
「你現在想做什麼?」我問自己,按道理,我應該看一本專業書籍,但是我捕捉到了我的感覺——那本歐.享利的短篇小說集。
正如他在《慈善事業數學講座》中描述的那樣:「你看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業務年報,或者聽一個演員談起他的工資薪金時,兩萬五千元好像並不多,可是當你掀開貨車篷布,用靴跟敲一下錢袋,聽到銀幣碰撞得叮當響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彷彿是是十二點通宵營業的銀行」。
我覺得看他的每個故事,短小精悍,不用花多長時間,就好像在紐約曼哈頓市街,碰到了無數小人物,抓 住了無數強盜與騙子,被他們弄得要麼啼笑皆非,要麼恍然大悟,要麼心潮騰涌......而且不看到最後,你就不知道結局,所以會誘惑你一直往下看。
所以看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等我從故事裡爬出來後,發現那層車廂里就只剩我一個人了,而且車子不開了。我疑惑的爬下去,一司機坐在一個乘客座位上悠閑玩手機。
「為什麼不開車啊?」我有點慌亂。
「到終點啦!」司機眉毛都不抬一下。
「天啊,這個終點跟我平時搭乘的終點完全不一樣!」我心裡暗叫不好:「請問這是幾路車?」
「568!」司機抬頭狐疑地看著我。
「這不是605!」傻傻分不清568和605的我狼狽了。
「後湖體育中心!」這是什麼地方,下車後我盯著車牌有點發呆,如果坐車原路返回再乘車,時間夠得上往返公司了。
「你要到對面乘車!」一位好心的阿姨的指著站牌指點我。
於是我快步走到對面,「你要到對面乘車到後湖花園,前行200米有地鐵站。」先生在電話里指點我。
好吧!我又返回到剛才的車站,「先坐車找到6號線到江漢路,接著轉乘2號線到洪山廣場,再轉乘4號線到東亭,最後坐電8到梨園廣場,你覺得怎麼樣?」
聽著電話那頭的建議,我覺得我不能怎麼樣,我才發現,原來605公交是我坐過的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了。
「605,以前你老是搭我去上班,可是我卻沒有好好珍惜,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大聲對你說:我愛你!」就這樣我邊自嘲邊開始重踏上班之新線路。
坐在6號線的地鐵車車廂里,細數著後面還得換乘那麼多次,真是沮喪。我有些煩燥的低頭刷著手機,突然感覺右上臂被戳了一下。我以為是幻覺,繼續看手機,「啪!」感覺還是被戳了一下。
我順著方向抬頭一看,是個可愛的小蘿莉,她背著黃色的卡通書包,小丸子的發型,「怪不得叫女孩為黃毛丫頭。」看到她那又稀又黃的頭發,我又把頭低到手機里。
「啪!」她又戳我一下,「不要這樣,這樣不禮貌!」旁邊的可能是她的奶奶大聲制止她。
我抬起頭正要說:「沒關系,小孩嘛!」卻正碰上她那雙清澈透亮的圓眼睛,她笑吟吟地望著我,如一汪清泉,我的思維開始停滯。
而她見我看她,她也沒有別的舉動了,只是傲嬌的把玩著自己手,似乎戳我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戳我。
我發現,她笑起來很美,我發現車廂里好涼快,我發現報站電子屏幕的背景居然是水墨畫......在那個當下,我忘記我還要做些什麼,只是覺得很舒服。
「你在做什麼?你現在的焦慮,對你想要的結果有什麼幫助?.....」我開始問自己。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遇到這個小蘿莉,她就是一個小天使,來幫助我回到當下,
「多麼美好的一天!」到站走出車廂,我發現原來地鐵站這么美。
朵朵的玫瑰花居然是立體的,似乎帶著芬芳;一系列的浮雕作品:享達利老店、順流不息的集市風貌,隨著我的移步也在壁上蜿蜒流動開來.......。
《不知什麼時候熬出頭,只能每天去積累》在網路輸入「梁超文」便跳出這樣一篇文章,知道這個名字,還是前幾天收聽到,由他主講的主題為「初中未畢業的我,如何追求自己的夢想」的荔枝微課。
不管反雞湯的文章如何大行其道,但是當你知道真有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十年間進電子廠,當服務員,跟朋友擺水果攤,地產中介......,
直到今天他仍白天在工地刷油漆,晚上堅持寫作的人真實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得不被森森的打動。
「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放不下寫作。」微信那頭,他夾著濃濃的廣東口音,羞澀又堅定。
90後的他坦言對這次為大家做線上分享的處女秀,很是忐忑 。因為自己文憑低,普通話說得爛。
就在昨天,他的女朋友還指出他的夢想不切實際,根本無法養活自己。他說自己絲毫不擔心,因為自己的體力——刷油漆,可以養活自己:「我願意盡心用力,對隨之而來的結果保持開放。」
「我考不好,因為我沒復習!」、「我沒瘦下來,因為我沒運動!」........
每每聽到朋友對不滿意的結果總結原因時,我都禁不住想問對方那你怎麼就不好好復習呢?不好好運動啊?......。
其實這後面有一個結果的期待的變向句:如果我好好復習了,還是考不好呢?如果我沒運動,還是沒變苗條呢?.......。
一方面似乎我們需要得到一個保證:嘿,我得到了來自上帝的訊息,你好好復習,一定會通過的!
一方面我們可能也在用對自己行為的失望,來逃避那份對自己徹底的絕望,這句話基本等於「我不想做任何努力,這樣我就不會失望了。」
給我一個結果,我願意付出代價,否則還是算了吧!因為代價是痛苦的。
日本作家佐佐木正悟說:「人更傾向於先從痛苦中逃離 ,其次才是追求快樂,也就是做減法的動機比做加法的動機更強烈 。」
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可以被保證的東西,回到那個問題:如果你努力了,但什麼都沒有。你就不做了嗎?
如果是,那麼我們基本上什麼都可以不用做了,所有夢想的魅力都在於它不是短期內實現的,都在於它是挑戰性的........。
試想如果夢想像我們口渴就端起杯中的水一飲而盡的話。那麼這夢想就太沒意思了。
拼盡全力,你不一定能如願以償,坐以待斃,你就註定沒戲。
不管你是一個願意相信奇跡就在身邊的樂觀主義者,還是一個事前就把事情結果想得很壞的悲觀主義者,你在這個行進的過程里是呈現什麼狀態的。
盲人作家Helen在她的《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最後一章里有一段是這么說的——如果每個人在他成人後的某個階段患上幾天盲聾症,這將是一種幸福。黑暗會使他更珍惜視覺;寂靜會使他更喜愛聲音。
如果我們只有三天可活,那麼在每一個當下我們要感受什麼。
復習,我們就去體會進入腦海中的每一個字,是那麼智慧;
運動,我們就去體會汗珠滲出皮膚,呼吸急促的感覺,寫作,我們就去體會心中文字肆意的流淌.......
不論結果如何,做就對了。享受做的過程,比經歷風霜苦,才能一聞芬芳的霎那,恐怕會讓人有動力得多。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黑茲爾提出一個概念,叫「可能的自我」——立足未來,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不能根據過去的經驗被設計出來的。
我想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一直行進在「真實的自我」的道路上探索。
我們會遇到「知道做不到」的困惑,「缺乏准備而失敗」的擔心,「什麼才是最准確」的迷茫.......簡而言之,我們都處在「可能的自我」階段。
如何讓 「 可能的自我 」 逐漸清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行動起來,對你喜歡做的事情去嘗試。而不是原地觀望,對投入與產出錙銖必較 …….. 。
韓寒說:「你若真能豁的出去,生活終有一日也會豁出去回報你!」其實在你豁出去的那一刻,你已經得到回報了。且不談這話實現的概率有多大,但至少充滿希望。
反正我們已經不成功了,努力一下,對我們並沒有什麼損失。
因為即使預測到很多不利的後果,但仍嘗試行動,願意讓事情朝好的方向去發展,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正常往上走,且加上點不期而遇的「小確幸」。
著名的心靈導師芭芭拉有一句話:「過去已經過去,明日還未到來,而當下這一刻就是上帝的恩賜,它是禮物,好好把握住它」。
如果我們的每個當下都是一幀一幀畫面,那麼當我們形體終將枯槁的時候,那是個什麼電影?
發現集體無意識,透過行為,思想,看到情緒,信念,回歸真我……努力的功課還有好多,每時每刻其實我們就是在創造如此逼真的全息幻象。
一位禪師問慧海:「和尚修道怎樣用功?」慧海說:「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禪師不解:「所有的人都這樣,這跟你有什麼不同?」
慧海說:「他們吃飯時不好好吃飯,卻百般思索;睡覺時不肯好好睡覺,卻千方計較。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不同。」
如果有一天你們在吃飯時想著睡覺,睡覺時想著工作,但願你們能像我那般幸運,被一位小蘿莉的肉肉手指頭戳醒。
2. 短篇小說:借欲
借欲
孫雯是個容易害羞的姑娘,偏偏房東阿姨說的話又那麼讓人尷尬。她已經有些魂不守舍了,房東阿姨還是不緊不慢的說著。
孫雯是來這個城市打工的鄉下姑娘,在此之前她也只是幻想過都市的繁華,雖然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快一年了,但她打心眼兒里覺得自己不是這個花花世界中的一份子。
房東阿姨,當然就是房東叔叔鄭斌的妻子於紅。孫雯從心眼兒對這兩位房東家尊敬,因為他們不但少收她的房租,還因為她一個小姑娘出門在外的處處給予照顧,盡管孫雯是個農村出來的姑娘,可是孫雯讀過高中,雖然說不上高材生,倒也和普通的老百姓有著天壤之別。
孫雯今年19歲,是的,這個年齡實在應該是在學校上學的年齡,可是作為農民的父母實在覺得女孩用不上讀太多的書,能識文斷字也就可以了,將來找個好人家嫁了才是根本。孫雯也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外出打工,竟然遇上了這么好一家房東。
鄭斌和於紅結婚後,日子過得還算殷實,生活上彼此也很恩愛,只是好景不長。幾年後,於紅得了很嚴重的婦科病,從此便不能再和丈夫性生活。丈夫鄭斌倒也沒往心裡去,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要求,也沒有提出任何的想法,倒是於紅覺得這樣對不起丈夫,一個發育正常的男人,守著妻子卻十來年不能性生活,心裡一定很苦。有幾次,於紅都想和鄭斌硬來,嘗試嘗試,都被鄭斌拒絕了,因為醫生說於紅的病無法繼續性生活,否則很可能導致大出血入院,嚴重的可能喪命。
於紅是個細膩的人,當孫雯住進來後,她隱約覺得丈夫對這個小姑娘有些特別的關注,乃至關愛,也許這樣洋溢的青春氣息的姑娘才是一個男人的追求。她沒有生氣,反而覺得丈夫一定是飽受煎熬,可是怎麼辦呢?丈夫又不肯和自己離婚。
她終於想到了一個主意,盡管這是一個荒唐而愚昧的主意,但只要對她的丈夫好,她願意厚著臉皮一試。她告訴了孫雯,自己和丈夫的一切,眼睛裡轉著淚花,激動的講述著夫妻之間的恩愛,以及擺在他們面前的難處,她讓孫雯明白,她跟孫雯說出這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氣,沒有任何一個妻子願意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睡在一起,而於紅就是那個可憐又可愛的女人。
孫雯還是個處女,還沒有男女方面的經驗,更沒有想過和一個大自己將近十多歲的女人在談論人家的丈夫,而且談論的還是人家的私生活。她感到臉紅心跳,在此之前,她雖然也想過交個男朋友,以後順理成章的一些事情,但從於紅的嘴裡說出來的話,讓她有些手足無措,她想都不敢想這樣的事情。然而看看此刻痛苦傷心的於紅,這個處處對自己百般照顧和呵護的房東阿姨,她的心軟了,她輕輕的點了點頭,盡管她覺得心裡像壓著一塊巨石,她感到臉在發燒,已經燒到後頸根部。
於紅知道打鐵應該趁熱,盡管她也不希望這樣做,但她畢竟還是這樣做了,對於她這樣一個成熟的女人,她絕對了結小姑娘的每一個心理細節,沒一點情緒波動,如果不能趁熱打鐵,那麼只有前功盡棄了。她吩咐孫雯放鬆心情,不要緊張,先平靜一下,做做心理准備。就匆匆忙忙的找到自己的丈夫,和丈夫說明了自己的心意,丈夫一聽就火冒三丈,怎麼能做這種事情?這不是害人家小姑娘嗎?不管夫妻之間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怎麼能把一個小姑娘扯進來。於紅眼圈也紅了,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如果不是她提出來,他的丈夫大概一輩子都不會說出來,她不能太自私,不能讓自己的丈夫總飽受著慾望的煎熬,她認真的把她和孫雯的談話內容告訴了丈夫,丈夫的心開始活動了,這個小姑娘真的原意?於紅非常堅定的點頭,她希望盡快得到丈夫的恩准,因為夜長夢多,鄭斌說把姑娘帶來,他要和她聊聊。
孫雯一直低著頭,她不敢看鄭斌,鄭斌卻在死死盯著她,他要知道這個姑娘是不是心甘情願,他的老婆不會是給她什麼好處吧。孫雯不是會撒謊的人,鄭斌看得出來,知道這事兒千真萬確,他告訴她這樣做的結果,希望她最好想清楚。孫雯是有些猶豫的,無論她的生理有多成熟,她的心理都還遠沒有達到足以應付眼前這種情況的程度,她需要再平靜平靜,鄭斌和於紅也知道這事情不能硬來。
夜裡,於紅睡得不好,鄭斌也睡得不好,於紅摸了摸鄭斌的襠里,那個東西正雄糾糾氣昂昂,生龍活虎的樣子讓於紅心裡癢癢的,可她不能做什麼,只能不停的吻著丈夫,把丈夫吻得興致勃勃,她就只好用手幫丈夫解決。這些年來,這種事情已經不知發生過多少次了,可她明白,丈夫的反應是因為孫雯的原因,這姑娘不錯,看上去挺純潔,不是那種在社會上混的,那些女人就是送上門,她也不會同意丈夫和那人睡,那都是不知被多少男人穿過的臭襪子了。
第二天早上,於紅興沖沖的走進孫雯的房裡,她迫切的想要知道孫雯的准備怎麼樣了?然而,當她打開孫雯的房門,裡面竟一個人都沒有,桌上放著一些錢,還有一張字條。
孫雯走了。
3. 求 丁玲 《在醫院中》小說正文
《在醫院中》初次發表於《穀雨》,題目為《在醫院中時》。1942年發表於重慶《文藝陣地》時更名為《在醫院中》。小說因揭示了初到延安的知識青年與環境的矛盾和沖突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小說也因此頗受爭議。在1958年《文藝報》的「再批判」中它被當作「奇文」和「毒草」重新刊登出來,張光年的批評文章《莎菲女士在延安——評丁玲的〈在醫院中〉》被置於該篇小說前面隆重推出。1980年代,人們為丁玲翻案,又提起了這篇小說(註:嚴家炎:《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樁舊案——重評丁玲小說〈在醫院中〉》,《鍾山》1981年第1期。)。
小說中的主人公陸萍是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兒,但我們若細細品味卻能覺察到,就對人和事的感知和洞察力而言,陸萍不太像是一個20歲的不諳世事的少女。從上海的產科學校畢業後,她在傷病醫院服務了一段時間,後來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抗大畢業後,她本想從事政治工作,但卻被分進了醫院作「產婆」。她對初次見面的人在短時間內總有一個比較准確的判斷和把握:指導員黃守榮,「一副八路軍里青年隊隊長的神氣,很謹慎,很愛說話,衣服穿得整齊,表現一股很樸直很幼稚的熱情,有點羞澀,卻又企圖裝得大方」(註:《丁玲全集·在醫院中》(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頁。);產科主任王梭華給了她很好的印象,可是她卻看穿了他的虛偽:「這是一個有紳士風度的中年男子,……時時保持住一種事務上的心滿意足。雖說她看得出他只不過是一種資產階級所慣有的虛偽的應付,然而卻有精神,對工作熱情」(同上,第241頁)。陸萍知道如何對待他,如何與他相處:「她並不喜歡這種人,也不需要這種人做朋友,可是在工作上卻樂意和這種人合作」(同上)。由此可以看出陸萍具有一種不被人的表象所迷惑而直取其本質的洞察力,並且能把個人的喜好和工作上的合作分開來對待。尤其是她對幾個女性的犀利觀察,更讓讀者難以相信陸萍只有「二十歲」,她喜歡用刻薄的語言來描畫周圍的女性。對抗大同學張芳子她批評得更加不留情面,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惡毒了:「這是一個最會糊糊塗塗地懶惰地打發去每一個日子的人。她有著很溫柔的性格,不管伸來什麼樣的臂膀,她都不忍心拒絕,可是她卻很少朋友。這並不由於她有什麼孤僻的性格,只不過因為她是一個沒有骨頭的人,爛棉花似的沒有彈性,不能把別人的興趣絆住」(同上)。陸萍固然洞見了張芳子內心的軟弱,但用語卻過於狠毒了,張芳子只不過是一個溫柔的沒有主見的女孩子罷了。陸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她對周圍的女性似乎都很難瞧得上:她覺得產科主任王梭華的太太「總用著白種人看有色人種的眼光來看一切,像一個受懲的仙子下臨凡世,又顯得慈悲,又顯得委屈」(同上);醫院里自我感覺良好的兩名女看護在陸萍眼裡卻醜陋無比,「這兩位夫人,尤其是那位已經二十六七歲的總務處長的夫人擺著十足的架子,穿著自製的中山裝,在稀疏的黃發上束上一根處女帶,自以為漂亮驕傲地凸出肚皮在院子中擺來擺去」(同上,第243頁)。作者說「她(陸萍)有足夠的熱情和很少的世故」(同上),然而陸萍對周圍人洞悉得如此透闢,哪能稱得上是「少世故」呢!在小說的另一處,她評價陸萍「不會浪費她的時間,和沒有報酬的感情」(同上,第239頁)。這句話也分明體現了陸萍的理性和世故。所以一開始,丁玲便向讀者展現了一個頗為矛盾的陸萍。
陸萍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丁玲的生活歷程有很大關系。《夢珂》發表時,丁玲還是初為人妻、不諳世事的25歲少婦,但後來的一段時間里,她相繼經歷了丈夫被國民黨槍殺、自己被國民黨囚禁等諸多磨難。到延安之後艱苦的戰爭環境又把她磨礪成了一個成熟的中年女性。《在醫院中》假借一個初來乍到的少女的眼光來敘述整個故事,實際上則可說是丁玲本人對延安認識深化之後,提煉升華自己生活感受的作品。寫作《在醫院中》時,丁玲36歲,她的生活體驗更為豐富了,她對人和事的洞察力也變得更加敏銳了,三年多的延安生活,又使她對延安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細致的了解。盡管丁玲作為一個成熟較早的女作家,在早期也塑造過諸如莎菲女士這樣復雜的人物形象,但莎菲女士的復雜性基本上體現在年輕女子對男性所玩弄的種種技巧上,而陸萍這一形象因滲透了中年丁玲的生活體驗而較莎菲顯得更有深度。作為延安文化界的核心人物,她一度任陝甘寧邊區文藝協會副主任,這也有助於她深入到延安生活的肌理中去深層地了解延安。知識分子敏感多思的天性也決定了她比平常人更易於發現生活中的矛盾與問題。《在醫院中》丁玲藉助陸萍這一青年知識分子的視角揭示了邊區醫院管理的不科學、技術的落後、醫護人員的懶惰散漫。1941年後丁玲對延安的了解就更加深入了,她發現了很多問題,相繼寫下了《什麼樣的問題在文藝小組中》和《三八節有感》,前者反映了延安強度甚大的政治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的天真天性的發揮,後者反映了在進步的延安社會女性仍然生活在男性施加的種種壓力之下。
同時,《在醫院中》也反映出了丁玲到延安後感情的變化過程。初到延安,她的心情是異常愉快的。1937年7月1日她寫下了《七月的延安》來歌頌對延安的喜愛崇敬之情:「七月的延安太好了。/青春的心燃燒著/要把全中國化成像一個延安。」(註:《丁玲全集·七月的延安》(4),第327頁。)丁玲作為一個30年代就已成名的女作家,到延安後她一直受到重視和重用,這是她心情愉快的原因之一。她剛到保安,黨中央就派她隨總政治部到前方。她還當選為「中國文藝協會」的主任。次年2月,她出任中央警備團政治部副主任。8月15日她組織「西北戰地服務團」出發到前線,1938年7月才返回延安。丁玲帶著興奮喜悅的心情投入到迥異於「莎菲女士」的新生活之中。1937年8月1日在日記中她這樣寫道:「我以最大的熱情去迎接這新的生活。」(註:《丁玲全集·西北戰地服務團成立之前》(5),第48頁。)但丁玲初到延安的喜悅之情並沒有完全湮沒一個女作家應有的敏感。盡管1939年她在《我怎樣來陝北的》說過「感情因為工作的關系,變得很粗……」(註:《丁玲全集·我怎樣來到陝北的》(5),第130~131頁。),但我們注意到丁玲把她對生活的細膩而獨到的觀察放在小說中來表現了,小說成為她表達自己微妙感情的一個最好方式。短篇小說《東村事件》寫於1937年5、6月間,描寫發生在宗法制控制下的農村裡的一場糾紛。農民陳得祿的媳婦被地主趙老爺搶去,他因男人的尊嚴被侮辱而壯著膽子沖到趙老爺家,但一見趙老爺,他立刻就蔫了。丁玲充分發掘了陳得祿性格的復雜性,並將之刻畫得絲絲入扣。短篇小說《秋收的一天》寫於1939年丁玲在延安馬列學院的短暫小憩中,它沒有什麼情節,像一篇散文,講述了一個知識女性在集體生產勞動中的種種細膩感受。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敏感而細膩的丁玲。這篇小說的風格很類似於她早期的一些小說,全篇幾乎都是同性之間的瑣屑故事與她們感情上的互通與理解。最巧合的是裡面的女主人公叫「薇底」,與她早期的一篇小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1928)的女主人公的名字相同,這似乎暗含著丁玲對過去心情的留戀和對新生活的游移。在《秋收的一天》中「薇底」的心情是異常矛盾的,她一面肯定地評價自己的生活狀態:「自從來到這里,精神上得到解放,學習工作都能由我發展,我不必怕什麼人,敢說敢為,集體的生活於我很相宜。我雖說渺小,卻感到我的生存。」(註:《丁玲全集·秋收的一天》(5),第123頁。)一面卻又對集體生活的熱鬧和別人的歡愉保持著懷疑和距離,「『為什麼大家那麼興奮而愉快呢?』她一面懷疑地問著,那些動人的場景和演說詞,便像銀幕一般地連續映了出來」(同上,第116頁)。「薇底」不像別的同伴在勞動後就能甜甜地睡去,她常在熄燈之後思考一些問題,因而「一到四五點鍾就睡不著了」(同上)。由此我們隱約感覺到了「薇底」的困惑——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矛盾。丁玲延續著通過小說來表達其異於「集體」的敏銳感受和獨到觀察這樣一個思路,在1940年寫出了《在醫院中》。《在醫院中》中丁玲從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的視角看到了自己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
1938年後丁玲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故,她的心情也隨之黯淡下來了。丁玲從西北戰地服務團回到延安馬列學院之後,遭遇到了被孤立的尷尬。1938年上半年,康生擔任中央黨校校長,公開在黨校大會上宣布,丁玲「不是我們的同志」,黨校不接受丁玲前來學習(註:吳介民主編:《延安馬列學院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頁。)。康生為什麼這樣說一度春風得意的丁玲?我們可以推測,負責審查幹部的康生對丁玲被國民黨逮捕以及和馮達同居這一段歷史抱有懷疑和蔑視的態度,因此才把丁玲孤立於「同志」之外。1940年丁玲的舊傷疤又被揭開了。在這一年,新一輪「審干」已在公開狀態下全面推開。中共還把「審干」與「除奸」聯系起來,劃定了大量的「嫌疑分子」。丁玲因為自己的那一段歷史又受到了沖擊。雖然這次審干不像1943年整風時那樣猛烈,但可以想像,丁玲,作為一個女性,由於自己在被捕期間與馮達同居這樣的私生活而受到審查時的尷尬與痛楚。這些使丁玲感受到了延安生活的另一面,它不再是喜悅的歡歌,而是革命的嚴酷。寫於1940年的《我在霞村的時候》流露出了丁玲精神上的痛苦。《我在霞村的時候》中村子裡的人們對失去貞操的貞貞的冷漠和嘲笑,是「我」所鄙夷不屑的:他們的麻木、自私、冷漠使「我」失望之極。可以猜想,丁玲通過貞貞這一形象在努力傳達出自己的清白和對黨的忠誠,而對村子裡敘述者「我」的孤立(因「我」對貞貞的熱情與贊賞)也暗示出了丁玲自己此時的落寞情緒。這篇小說透露出了丁玲由對環境和人事的不滿而產生的失落和孤獨的情緒,這種情緒成為她寫作《在醫院中》的背景。
為何把陸萍寫成二十歲?還有一個原因值得分析。回到當時具體的歷史語境里,「青年」在延安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抗戰期間,更多的青年知識分子奔赴延安——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抗大里都是青年知識分子,青年問題,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問題,更是延安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陝甘寧邊區於1939年把5月4日定為中國青年節(註:當時國民黨迫於壓力,同意了這一規定。後來國民黨又改定以三月二十九日(一九一一年廣州黃花崗革命烈士紀念日)為青年的節日。但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則繼續以五月四日為青年的節日。),此後每年都要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中共中央委員會還出版了一份關於青年工作的雜志《中國青年》。在延安特殊的語境里,丁玲把陸萍寫成「二十歲」,會使她更具代表性,會使得陸萍這一人物得到更多讀者的共鳴。丁玲之所以塑造陸萍這一人物與青年特有的精神氣質——「青年是可貴,在於他們純潔,敏感,熱情,勇敢,他們充滿著生命底新銳的力。別人沒有感覺的黑暗,他們先感覺;別人沒有看到的骯臟,他們先看到;別人不願說不敢說的話,他們大膽地說」(註:朱鴻召編選:《王實味文存》,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28-129頁。)有很大關系。丁玲把自己中年的人生體驗灌注在青年陸萍身上,使得陸萍這一人物對延安的青年更具魅力和感召力。陸萍的遭遇和經歷是來到延安的許許多多知識青年的遭遇和經歷,陸萍也就成為來到延安的許許多多知識青年的縮影:他們往往自視很高,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張聞天曾分析過青年知識分子的優缺點,優點是他們有對崇高理想的追求,不滿意黑暗的現實社會;反對迷信、黑暗、無知、愚昧,愛好光明真理。缺點是斗爭的堅定性、堅持性不夠,了解問題的具體性與透徹性不夠;對群眾的接近了解不夠(註:《抗戰以來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運動與今後任務》,《中國文化》第1期第2卷。)。因此對黨來說青年知識分子如何改變自己以適應延安的環境和革命的需要是當時延安一個核心問題(註:謝挺宇:《第二代》,《延安文藝叢書·散文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文章標注的時間是1941年6月26日。發表比《在醫院中》還要早幾個月。裡面的女主人公史瑋,也有著與陸萍一樣的藝術愛好,割捨掉音樂在她內心是非常痛苦的,「自己會去做看護什麼的,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沮喪地回到窯洞,翻了翻扭著蝌蚪般的音符的五線譜,看看一些這幾年苦心畫下來的速寫,像有東西在心裏面扎進去似的,她痛楚地感覺到今後是要跟這些心愛的東西分離了,眼淚就懊惱地流出來了……」。),1939年毛澤東曾提出了「知識分子工農群眾化」的口號(註:《毛澤東選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2),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0頁。)。但丁玲從知識分子的角度從自己的體驗出發看到了知識分子與延安的環境的沖突的某種合理性。所以陸萍在延安的青年中產生了很大反響,小說的最後一句話:「人是要經過千磨百煉而不消溶才能真正有用。人是在艱苦中成長。」(註:《丁玲全集·在醫院中》(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頁。)據說在延安被很多青年當作語錄和座右銘廣泛傳抄。
陸萍對環境的不適集中體現在小說的環境描寫上。《在醫院中》的環境描寫一直受到批評家的特別關注,燎熒在文中說:「作者在小說裡面的環境的安排,便是不正確的。作者為了表現她的人物,她是過分使這個醫院黑暗起來。」(註:《丁玲全集·在醫院中》(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頁。張光年為了駁斥丁玲對醫院環境的描寫,講述了自己在邊區醫院的親身體驗:牆壁是多麼的潔白、醫護人員是多麼的熱情等等。)這些描寫可用一個「冷」字來概括。一個是自然環境之冷,另一個是人事之冷。「人們都回到他們的家,那惟一的藏身的窯洞里去。」(註:《丁玲全集·在醫院中》(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頁。)用「惟一」、「藏身」來形容人們最熟悉的居住地——窯洞,包含了對艱苦環境的幾多無奈!還有她初次踏進窯洞,那種不舒服的感覺:「當她一置身在空闊的窯中時,便感覺到在身體的四周,有一種怕人的冷氣襲來,薄弱的,黃昏的陽光照在那黑的土牆上,浮著一層慘凄的寂寞的光,人就像處在一個幽暗的,卻是半透明的那末一個世界,與現世脫離了似的」(同上,第235頁)。同為女性的陳學昭對窯洞則有迥異於陸萍的感覺:「這是一個小小的土窯洞,裡面用石灰粉了的,也還潔凈,面南。那些住慣了西式房子的人,他們一定不能想像住窯洞的樂趣。那天我住窯洞實在是太快樂了……」,在陳學昭看來,窯洞冬暖夏涼,而且「光線也還充足,在窗口,只覺得光線太強烈」(註:陳學昭:《延安訪問記》,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頁。)。窯洞在延安是人們最普遍的居住場所,但它對陸萍來說卻如此冷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陸萍的落寞沮喪心情是有關的。正是由於陸萍的這種落寞沮喪心情,在陸萍的眼中,窯洞里的舊的白木桌和凳子「也似乎是從四面搜羅來的殘廢者」(同上,第236頁);「院子里的一個糞堆和一個草堆連接起來了,沒有插足的地方」(同上)。老鼠也出來搗亂了,「被子老裹不嚴,燈因為沒有油只剩一點點凄慘的光。老鼠出來了,先是在對面床底下,後來竟跳到她的被子上來了」(同上,第238頁)。可以想見,這里物質條件的落後是出乎從上海來的知識青年的想像的。此外,作者還把故事的背景選擇在冬季,自然更增加了一層蕭瑟冷清的氣氛。除過自然環境之冷,還有人事之冷,這是比自然環境之冷更讓人難以忍受的。這種冷從一開始就布下了陣腳,陸萍以為李科長「匆匆地走了」大約是找斧子幫她修理床鋪去了,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回來,她只好在地上熬過了過一夜。她碰到兩個在鍘草的女人,和氣地問:「老鄉!吃了沒有?」但卻受到了她們的嘲弄:「呵!又是來養娃娃的呵!」對她這樣一個未婚的二十歲的女性簡直就是侮辱。因此陸萍感覺「如同吃了一個蒼蠅似的心裡湧起了欲吐的嫌厭」(同上,第236~237頁)。化驗室的林莎見到陸萍,眼睛只顯出一種不屑的神氣:「哼!什麼地方來的這產婆,看那寒酸樣子!」(同上,第241頁)並沒有「同志」般的親切。醫院里的病人,漸漸地對陸萍的付出也並不在乎了,她拿著掃帚把院子打掃干凈,但「不一會兒,她們又把院子弄成原來的樣子了。誰也不會感覺到有什麼抱歉」(同上,第242頁)。她成了醫院中「小小的怪人」(註:《丁玲全集·在醫院中》(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頁。),不被人理解。1942年燎熒的批評文章已經隱隱約約地指出了陸萍與周圍環境沖突的合理性,「一個熱情但不知世故的青年,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矛盾和糾紛是不可免的吧?」(註:燎熒:《「人……在艱苦中成長」——評丁玲同志的〈在醫院中時〉》,《解放日報》1942年6月10日。)小說的最後,陸萍與環境得到了和解,「她所要求再去學習的事也被准許了」(註:《丁玲全集·在醫院中》(4),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頁。)。與小說前面的環境描寫相比,這個結局和小說最後的那句話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了,但它們似乎反映了身處革命環境的丁玲為融入到集體生活、為滿足黨對自己的要求而作的內心的掙扎,以及她在孤獨失望中願與黨和集體保持一致的復雜心理。
《在醫院中》的發表與當時興起的「暴露文學」的潮流有關,1941年在延安形成了「暴露文學」的熱潮。延安的許多文人作家發表了大量揭露、諷刺延安黑暗面的作品,如《老馬夫》《廢物》《夫婦》《一個釘子》《廠長追豬去了》《雞啼》《麗萍的煩惱》等。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延安存在的官僚主義、幹部和群眾的矛盾、工農幹部和知識分子的矛盾(註:《老馬夫》(刊於《文藝日報》)描寫一個在軍中的老馬夫,由於工作辛苦,弄得背也駝了、膝關節也硬了。而一個騎死三匹馬的領導幹部卻比以前壯實,說起話來也很響亮。《廢物》(《解放日報》1941,6,16)描寫一個老士兵由於年邁體衰,被視為部隊的累贅廢物,部隊的人懷疑他萬一被俘會出賣大家,想開除他的軍籍,最後他被部隊拉下了,他引爆手榴彈,和要活捉他的三個日本兵同歸於盡。此篇小說讓人感覺甚為悲涼。《夫婦》(《解放日報》1941,7,2-4)描述一對來自山西的農民出身的紅軍夫婦未脫離愚昧落後的故態,丈夫粗暴愚頑,常打老婆,妻子則好貪小便宜。《一個釘子》(《解放日報》1941,7,24-26)描寫兩個幹部爭執得面紅耳赤,只是為著一個釘子,一個要去,一個要留。因而小題大做,爭論不休。《廠長追豬去了》(《解放日報》1941,10,15)描寫一個安塞工廠的廠長終日所做的只是在馬棚、廚房、員工住室、豬圈、廁所穿梭查看,十分瑣碎無聊。《雞啼》(《解放日報》1942,1,12)描寫一隻公雞在夜裡看見月光慘白,誤認為是天亮,就喔喔地高聲叫了起來,作者以此來諷刺「歌頌光明」論者。《麗萍的煩惱》(《西北文藝》)描寫一個名叫麗萍的知識女性嫁給一個工農幹部後,因為生活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差異而沖突不斷。)。「暴露文學」潮流的出現是延安讀者,主要是青年讀者推動的結果。丁玲剛主辦《解放日報·文藝》欄時,有讀者反映文藝欄的文章使人感到不活潑、太長。於是丁玲在考慮讀者的需要上改正,使《文藝》減少了些持重的態度,而「稍具潑辣之風」。因此,她在1940年10月號召大家寫雜文,徵求批判社會、文藝的短作。此後出現了一些批評國統區的短文,不久又有人反映「子彈打得太遠,不知別人讀到沒有!」(註:丁玲:《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前後後》,《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2期。)因而他們把槍口調轉對內,批評延安的文章開始一一涌現。我們也可以合理推測,青年讀者的口味促使了《在醫院中》這一類作品的出現,並使得它們有了活躍的讀者市場,因為它們的犀利和敏銳正合了青年的胃口。
丁玲塑造了陸萍這一人物形象,通過她——一個初來乍到的女孩來傳達出了丁玲自己在延安的生活感受。在延安特殊敏感的政治環境里,《在醫院中》的小說的虛構性既可以使丁玲傳遞出自己內心的微妙感受,又可以避免讀者和敏感的批評家把陸萍與丁玲本人等同起來。另一方面,丁玲從自己的體驗出發觸及了延安的青年所遇到的普遍問題,揭示出了陸萍與環境的沖突的某種合理性(註:我們注意到延安整風時,丁玲的《三八節有感》受到了批判。對陸萍和環境的矛盾,當時還沒有把它上綱上線。看來,當時人們對此持寬容態度。)。隨著整風的開展,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了,丁玲本人和陸萍這一形象所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都必須改變自己以適應革命的需要。《講話》以後,延安知識分子尤其是作家開始了「改造自己」和「改造藝術」的漫長過程。
4. 誰有Vivibear,明曉溪,小妮子,月星汐等作者的所有小說
Vivibear:
尋找前世之旅(上、下)》(完結,已出版) 主角:葉隱、撒那特思、司音(中間有穿越內容,整體非穿越)
《尋找前世之旅續集》(完結,已出版) 主角:葉隱、撒那特思、司音
《尋找前世之流年轉(Ⅰ、Ⅱ)》(完結,已出版)主角:(葉隱女兒)葉晚、阿希禮、馬蒂(中間有穿越內容,整體非穿越)
《陰陽師物語(外加拉美西斯外傳)》(完結,已出版,與《尋找前世之旅》中安倍晴明的故事情節大體一致,是該書的第二個版本,但結局不同。以及與《尋找前世之旅》中拉美西斯二世的故事情節大體相同,也是結局不同)主角(陰陽師物語):賀茂沙羅(葉隱)、安倍晴明。主角(拉美西斯外傳):瑪格(尼菲塔麗,葉隱的翻版)、拉美西斯二世
《平安京之宋姬物語》(完結,已出版) 主角:平雪子、藤原成范、源九郎義經、源賴朝(穿越)
《鐮倉の琉璃姬外傳》(完結,《平安京之宋姬物語》中小雪與成范女兒為主角)主角:藤原琉璃、安倍清繼、北條泰時(穿越)
《北歐海盜之夢物語》(連載中)居達、哈拉爾德(純古代非穿越)
《恨相逢之戰國之戀》(完結,已出版) 主角:齊馨格、織田信長、前田慶次、德川家康(穿越)
《大唐盛世之飛鳥之戀》(完結) 主角:竹君、藤原雅治(無書出版,純古代非穿越)
《百鬼御伽》(連載中,日本鬼短篇小故事)
《尋龍記(Ⅰ、Ⅱ)》(完結,已出版) 主角:劉璃、行天、相柳(中間有穿越內容,整體非穿越)
《蘭陵繚亂(Ⅰ、Ⅱ、Ⅲ)》(完結,已出版) 主角:高長恭、斛律恆伽、高湛、宇文邕(純古代非穿越)
《騎士幻想夜(Ⅰ、Ⅱ、Ⅲ)》 主角:林零、亞瑟、杜阿格斯(黑公爵)(穿越到游戲)
《大唐公主招親記》(完結,已出版) 主角:李嵐、蕭飛逸(小白古代文)
《血族新娘》(上、下)已完結出版,講述的是葉隱的兒子--葉幕的故事 主角:葉幕,楊瑞(北宮瑞)(中間有穿越內容,整體非穿越)
《花神》(上、下)已完結出版 主角:宮流夏,阿方索(不是穿越,故事發生在義大利,黑手黨,小悲)
《花神——精裝版》(還未出版:內容比原版花神更為完善,多了篇番外,講述的是宮流夏,阿方索婚後小故事)
《第101次逃婚》(vivi BLOG和熊窩均有連載)
主角:劉芒,阿卜杜拉王子,非穿越
《蘇丹的禁宮》(剛開的新坑,穿越到古土耳其)
主角:林瓏,蘇曼萊大帝
明曉溪:
《明若曉溪》按順序分為--《水晶般透明》、《冬日最燦爛的陽光》、《無往而不勝的童話》【這是曉溪最初的作品,所以文筆不稚嫩了點,不過總體還不錯,相比其他幾部作品較為輕松愉快】
PS.《明若曉溪》有個番外版本《雨夜裡的星星沙》。這不是明曉溪的作品。只是裡面收錄有明曉溪寫得番外篇《冰》而已。現在新版《明若》已經把《冰》收入《無往而不勝的童話》中。所以沒有必要去看《雨夜》了。
2. 《午後熏衣茶》又名《小魔女的必殺技》【也是明曉溪的早期作品,有點小妮子那類的風格,個人認為是明曉溪寫得最不好看的一本】
3. 《烈火如歌》ⅠⅡ【武俠愛情風。個人最偏愛的一本,看她的書一定不能漏掉的。絕對好看!】
4. 《會有天使替我愛你》【校園小說型。應該算她的書中最感人的,最後看哭了,值得一看。】
5. 《泡沫之夏》ⅠⅡⅢ【算青春類型吧。也很好看的。主要是講一女兩男的故事。美型。情節棒】
6. 《旋風少女》【主要是勵志型。目前只出了一部,第二部在雜志《仙度瑞拉》里連載,估計也快出了】
小妮子:
惡魔之吻》①②③
《惡魔之吻》(珍藏版)上 下
《龍日一,你死定了》①②③
《龍日一,你死定了》漫畫版①②(監制)
《裴多菲的羅曼史》(全一冊)
《G小調進行曲》①②③
《214度惡龍王子》①②③(與米米拉合著)
《nini棒棒糖》①②(與米米拉和眾多文友合著)
《仲夏夜之戀》①②③
《親親親吻魚》①②
《如果微笑》①②
《薔薇的第七夜》①②③(與桃子夏合著)
《殿下,請小心》①②
《家之女神》(全一冊)(《仲夏戀之夜》番外 阿木篇)
《心跳小夜曲》(全一冊)(《仲夏夜之戀》番外 千南川篇)
《騎士蘿莉塔(小說版)》ⅠⅡⅢ IV V
《第十三次我愛你》①②
《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
《我在天國遇見你》
《森永高中三年二組》①(已上市)②③(未上市)
《櫻空之雪》(未上市)
《心跳小夜曲》
《小妮子文集》
月星汐:
代表作:《淘氣少女的愛情無間道》、《馴服我的小野貓》
目前主要為落翼天使四部曲:《玫瑰之翼》、《薄荷之翼》(後改為《噼里啪啦戀愛吧》)、《迷迭之翼》、《哎呀 愛呀》(百合之翼)(已經出版)
新作:迷你戀人(連載中)
5. 夏日紫、明曉溪、桃子夏、小妮子的全部書籍有哪些
夏日紫長篇:《這該死的愛》(上) ; 2006年8月; 《天使.COM》增刊(天使純愛系列); 長篇:《這該死的愛》(下) ; 2006年11月;《天使.COM》增刊(天使純愛系列); 長篇:《面具下的愛情花》; 2006年12月;《天使.COM》增刊(天使口袋本); 長篇:《彩虹之翼》; 2008年1月; 《天使.COM》單行本(天使精品書系); 長篇:《安東女王的不思議殿下》;2008年12月;《天使.COM》單行本 (天使蜜語系列) (注:《安東女王的不思議殿下》最初從2008年4月作為雜志《芭比GIRL》的創刊,連載6期,後出單行); 長篇:《星星不是發光體》(1+2部);2010年4月30日;《天使.com》單行本 (註:《星星不是發光體》第一部曾在《天使.com》A版從2009年5月開始,共連載8期。其改編的漫畫版目前正在《漫天使》連載。其中《星星不是發光體》第三部作為《薔薇夜騎士》贈品於2010年9月20日上市) 長篇:《薔薇夜騎士》(1+2部) ;2010年9月20日上市;《天使.com》單行本 (註:《薔薇夜騎士》第一部曾在《漫天使》於2009年6月作為創刊連載8期,其改編的漫畫版也即將在《漫天使》連載。) 中篇:《我的咸魚女友》(上); 2008年9月;《天使.COM》夢刻版 中篇:《我的咸魚女友》(下);2008年10月;《天使.COM》夢刻版 中篇:《我人生的三色光》; 2010年3月; 《天使.COM》A版 短篇疼痛《星星的眼淚》系列:(注,此系列的文筆名為:粉小妖) 系列1-《能不能給我一首歌的時間》;2009年1月;《雅米Yami》A刊; 系列2-《法師的愛情 chenk in》;2009年3月;《雅米Yami》A刊; 系列3-《寫在掌心的名字,紀念尼克的double angle》;2009年3月;《雅米Yami》A刊; 系列4-《小王子的愛情土司》;2009年4月;《雅米Yami》A刊; 系列5-《櫻花殤》;2009年5月;《雅米Yami》A刊; 系列6-《愛,在伊甸之東》;2009年6月;《雅米Yami》A刊。 短篇動漫同人《鏡花水月》系列: 系列1-《死神狂想曲》;2009年8月;《天使.COM》夢刻版; 系列2-《花開納尼亞》;2009年9月;《天使.COM》夢刻版; 系列3-《異能創夢記》;2009年11月;《天使.COM》夢刻版; 短篇: 《薔薇前夜——夢幻號》;2010年8月;《天使.COM》A版; 《琉璃島》;2010年9月;《天使.COM》A版。 (註:以上兩個短篇均為《薔薇夜騎士》的番外。) 連載: 《 迷途阿亞星》;2010年10月開始連載;《天使.COM》A版 《天使風暴》;2010年9月開始連載;《天使.COM炫彩版》 《美攻A計劃》;2011年4月開始連載;《天使.COM》A版 桃子夏已出版作品:《薔薇的第七夜①②③》(與小妮子合著)、《布拉格紅人館》(全一冊)、《初吻的左臉頰①》、《初吻的左臉頰②》、《玫瑰十字錄》(單行本)、《遇見春天遇見你》(全一冊).《再見,薄雪草少年》(全一冊) 明曉溪言情小說 《茉莉花開,找天堂》 《明若曉溪》Ⅰ Ⅱ Ⅲ 《烈火如歌》Ⅰ Ⅱ 《會有天使替我愛你》 《泡沫之夏》Ⅰ Ⅱ Ⅲ 《午後薰衣茶》(原名《小魔女的必殺技》) 《旋風少女》Ⅰ光之初 Ⅱ心之萌 Ⅲ虹之綻 Ⅳ愛之名(連載中) (未完,待續) 《我是暗夜裡的罌粟》(明曉溪不再完成此作品) 《第一夜的薔薇》(已出版) 《仙度瑞拉的童話》(已出版) 雜志 小說閱讀志MOOK——《仙度瑞拉》 (白羊號、金牛號、雙子號、巨蟹號、處女&獅子合刊號、天秤號、天蠍號、射手&摩羯合刊號、水瓶&雙魚號 南葉●仙度瑞拉:2009: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010:一月、二月、三月 、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011: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至現在2011年2月,仙度瑞拉共32期,雜志上雖寫幾百期,是因改為南葉 仙度瑞拉時09年四月號為238期,實際至今只出了32期) 陳年舊坑 《小兔的女神手記》童話般的虛幻時空里,講述著歡樂幸福的故事…… 共一章 已暫停 《玉壺兒江湖散記》玉壺兒終於可以跟隨裴風闖盪江湖了!在她眼中,江湖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共三章 已暫停 (曉溪同時也說明了,市面上的《玉壺兒江湖散記》是盜版的,是別人盜用了她發表在晉江的文。) 改編漫畫 《明若曉溪》清羽(漫畫版正在《飛霞·少女漫畫志》上連載,後因雜志改版,轉移到《飛霞·公主志》上連載) 《烈火如歌》唐卡(漫畫版(繪本),已出版) 《會有天使替我愛你》貓樹(漫畫版,已出版四部 《飛霞·公主志》上已完結) 《泡沫之夏》米沙(漫畫版在《公主志》上連載,已出版全7冊,已完結。) 《午後薰衣茶》迷子(漫畫版已完結) 《旋風少女》YUKI(漫畫版在《漫友》里正在連載,已連載到第三回。) 改編影視 電視劇《會有天使替我愛你》(2006年山東衛視首播,共30集) 電視劇《泡沫之夏》(2010年台灣民視首播,內地湖南衛視首播,共14集,大陸共26集) 小妮子《惡魔之吻》①②③ 《惡魔之吻》(珍藏版)上 下 《龍日一,你死定了》①②③ 《龍日一,你死定了》漫畫版①② 《裴多菲的羅曼史》(全一冊) 《Nini 棒棒糖》vol.1 vol.2 《G小調進行曲》①②③ 《仲夏夜之戀》①②③ 《親親親吻魚》①② 《如果微笑》①② 《殿下,請小心》①② 《家之女神》(全一冊)(《仲夏夜之戀》番外 阿木篇) 《心跳小夜曲》(全一冊)(《仲夏夜之戀》番外 千南川篇) 《騎士蘿莉塔(小說版)》ⅠⅡⅢ IV V 《第十三次我愛你》①② 《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 《我在天國遇見你》 《櫻空之雪》①②(已上市) 《森永高中三年二組》①②③(已上市) 《第九天堂:記憶之卷》 《第九天堂:冢愛之卷》 《第九天堂:冷殤之卷》 《格瑞特妖怪學院·火焰紋章之卷》 《格瑞特妖怪學院·血月銀魂之卷》 《月光之絆》 《漂亮boy愛上俏公主》 《二十一夜,薔薇》未上市 《小公主的第三個吻》 《小妮子文集 第一輯》包括《惡魔之吻》①②③《龍日一,你死定了》①②③《裴多菲的羅曼史》(全一冊)《G小調進行曲》①②③ 《小妮子文集 第二輯》包括《如果微笑①②》《殿下請小心①②》《親親親吻魚①②》《仲夏夜之戀①②③》《214度惡龍王子①②③》 日記體小說:《糖果12秘色(森永高中三年二組①隨書附贈)》《少年12花事(森永高中三年二組②隨書附贈)》《時光12片羽(森永高中三年二組③隨書附贈)》 合著作品 《214度惡龍王子》①②③(與米米拉合著) 《nini棒棒糖》①②(與米米拉和眾多文友合著) 《薔薇的第七夜》①②③(與桃子夏合著)
6. 衛慧的小說是什麼風格
1、風格:貼近後現代主義,帶著一種神秘和壓抑的情感,點燃著幻想的魔力,引誘著慾望的刺激。
2、衛慧,1973年出生,被稱為 "晚生代"、「新新人類」女作家,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22歲的衛慧發表她的處女作《夢無痕》。做過記者、編輯、電台主持、咖啡店女侍,蹩腳的鼓手,不成功的廣告文案,自編自導自演過話劇,生於浙江餘姚,兒時在普陀山、桃花島等地度過,1990年在南昌陸軍學院參加為期一年的軍訓。參加99國際「超市藝術展」至今從事寫作十年有餘。
3、作品有《像衛慧那樣瘋狂》、《水中的處女》、《慾望手槍》、《上海寶貝》、《我的禪》等。部分作品譯成31種文字,並登上日、英、意、德、法、美及西班牙、阿根廷、愛爾蘭、香港、新加坡的各類暢銷榜前十。居紐約與上海,專職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