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讀後感800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讀後感800

發布時間: 2025-02-24 23:29:49

A. 讀《契訶夫短篇小說》有感

"契訶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在表現同一個主題:奴性和奴性產生的歷史根源和心理,初二年級讀後感:讀《契訶夫短篇小說》有感。契訶夫也許是俄羅斯第一位作家,認識到金錢、官職、權威和權力不過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懼。"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契訶夫在日記中寫過這樣的話:「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俄羅斯這樣,人們受到權威的如此壓制,俄羅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貶損,害怕自由……我們被奴顏婢膝和虛偽折磨得太慘了。」

與前人相比,契訶夫不僅在表現內容上有所不同,而且如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所言,他「創造了全新的書寫形式」。這首先體現在他改變了文學形象的塑造方法本身,他的小說以表現各種各樣的人物為主,但是他卻放棄了傳統的、細膩的肖像描寫,在他那裡最詳細的肖像描寫也沒有超過十幾行的,因此他的作品總的風格是短小精悍、言簡意賅,讀後感《初二年級讀後感:讀《契訶夫短篇小說》有感》。代替肖像描寫的是比喻,是對服飾的典型細節的表現,如「套中人」別里科夫:在這里作家詳細地描寫了主人公的'物件,像套鞋、散眼鏡、帽子、各種小套子和房間的擺設,卻惟獨沒有面部描寫。

,契訶夫的創作雖然是以俄-國生活為背景,以誇張和諷刺的筆觸表現的是俄-國人的劣根性,但細細讀來,他的作品對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他鼓勵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要消滅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勇敢和心靈的純潔。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契訶夫是「一個生活的藝術家……他創作的價值在於,他的創作不僅讓任何一個俄-國人明白,感到貼切,而且讓每一個人明白並且感到貼切。這是主要的。」而這也就是契訶夫創作的真正意義和永恆價值。

B.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在細細品讀一本名著後,每個人心中都會萌生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閱讀與收藏。
1. 讀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我深受啟發。以前在考試中,常常會遇到契科夫的小說作為閱讀材料,那時我總是很開心,因為相對於抒情文的分析,契科夫帶有濃重批判色彩的小說更容易理解。但考試的緊張氣氛中,我往往來不及細想和體會。契科夫的小說中,每一句話都透露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契科夫的每篇文章都能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質,揭示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社會藝術價值永不可磨滅。看一篇契科夫的小說花不了多少時間,卻一定會帶給你久久的震撼。
2. 《變色龍》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它通過描寫一個俄—國沙皇時期的小警官奧丘梅洛夫在處理一起狗咬人事件時,因為對狗的主人猜測的不同而不斷變化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權勢奴才的形象。契訶夫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在前後矛盾中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諷刺和嚴峻無情的鞭笞。
3. 《套中人》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描寫一個中學教員別里科夫,一個落後、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典型人物,展示了他的性情孤僻,膽小怕事,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的形象。這個形象是俄羅斯19世紀末大革命來臨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
4. 契訶夫作為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作品至今仍然有其巨大意義。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對人類文化的一斗跡種傳承那麼簡單,而是因為他是契訶夫,不是別的任何一個人。契訶夫的小說集,我一直在尋找,終於在我手中時,心中的激動真是無以言表。這套書給我帶來了深綠色的封皮,簡單的設計,卻往往更能打動我。
5. 第一次接觸到的契訶夫作品是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萬卡》,記得授課老師只是將其作為一個故事來講解,並沒有向當時的社會環境方面做延伸,但當時我已經對作者充滿巧妙諷刺的作品風格所吸引。契訶夫的作品,讓我對社會各個階層的不幸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6. 如果只看早期作品,大概會得出契訶夫也就個諧星,會諷刺,很機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契訶夫的作品中的現代性很值得研究。《燈火》、《第六病室》等作品明顯的有對荒誕之感、不可知的描寫,契訶夫的荒誕有覺醒前的朦朧,其成因也與後現代小說中不同,但對這種感覺困境的刻畫確實是明晰且意味深長的。

C. 讀契訶夫短篇小說的感想

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讀後感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十九世紀里受到殘酷剝削的車夫,他為了維持生計,被迫早出晚歸,拉著他那匹瘦得只剩下骨頭的馬,在寒冷、昏暗的大街上穿行。

使我感受頗深的是一段車夫與車夫對罵的鏡頭,「你往哪裡闖,鬼東西!鬼把你支使到哪啊?靠右走!」文中的另一個車夫顯然是和文章的主人公一樣貧窮的,但他絲毫沒有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對方感到同情,反而看到一點點小錯便破口大罵。也許,他們的心中的情感已經被賺錢吃飽的肚子的心態佔領了,人窮志短在這里得到了體現。

另一個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主人公有滿肚子的煩惱但沒有人肯聽他說。文章以《苦惱》為題、,我想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無窮無盡的煩惱是貫穿全文的。一旦有人上了這位車夫的車,他就想與別人分享心中的苦惱。「我那個兒子……這個星期死了。」「多半是的了熱病吧……他在醫院了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得旨意呦」雖然他不想把這個話題說得太沉重,但從話語上我們仍可以感到他悲傷的情懷。而他得到的回應是什麼呢?「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趕你的車吧」顯然,人們對他的敘述不以為然,根本不想聽。你駕車,我給錢,我沒有興趣和你聊。這也折射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淡,沒有情感,只有錢——盡管只是一點點。人的高貴、尊嚴,就被這一點點錢所埋沒了。

還有一個場景,不是關於車夫的,而是准備乘車的三位乘客正在爭論的場景。車,只有兩個位置,而人,卻有三個——必須有人站著。就為此,三個人經過了長久的吵罵,變卦,責難之後才決定:讓一個駝子站著,因為它最矮。然而按我們現在的邏輯,駝子屬於「老弱病殘」理應坐著。這足以表明,在這個黑暗的社會里,剝削,不只是富人對窮人的專利,窮人和窮人之間也相互剝削,沒有剝削人的成本,怎麼辦?那就從日常生活的小方面欺負別人。

整篇文章充斥著苦惱這個主題,處處透露出一個貧窮車夫的苦惱,然而對於整個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互相攻擊難道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嗎?我想這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苦惱。
附:
契訶夫是世界文壇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經受了百年的時間檢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契訶夫的著眼點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從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對生活素材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選擇」,而在創作過程中又進行「推測、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質。

所以我很喜歡契訶夫的作品。在這本短篇小說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其中的《變色龍》,《釘子上》和《萬卡》。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裡不一;《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幾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丑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讀了這本小說選後,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牆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並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國的當年!

D. 《變色龍》讀後感

《變色龍》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變色龍》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這次看的《短篇小說》總共11篇,我挑最喜歡的《變色龍》來寫讀後感吧!

契訶夫是世界文壇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經受了百年的時間檢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契訶夫的著眼點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從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對生活素材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選擇」,而在創作過程中又進行「推測、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質。

《變色龍》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很短的篇幅,卻活靈活現地描寫了一個俄國沙皇時期的小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時,前後五次因為對狗的主人不同的猜測而不斷地發生變化,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權勢奴才的形象。作者不動聲色,不加議論的描寫,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在前後矛盾中丑態百出,進行了淋漓盡致地諷刺和嚴峻無情的.鞭笞。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蔑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其實在百餘年後的今天,我們身邊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裡不一。

讀了這本小說選後,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牆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並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沙皇俄國的當年!

E. 《套中人》讀後感

《套中人》讀後感5篇

《套中人》是俄國作家契科夫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講述著在充斥著苦悶與壓力的生活中一步步艱難的生活,最後演變成為可悲的結局。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套中人》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套中人》讀後感(篇1)

契訶夫不愧為短篇小說大家,在《套中人》這短短的篇中,卻塑造出了別里科夫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套中人」形象。「棉大衣」、「灰色的鹿皮套中」、「黑眼鏡」,別里科夫那蒼白、抑鬱的臉好像已經從紙中浮現出來,讓我們細細打量,嘗試著去體會他的一切。

別里科夫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是一位語言教師,這樣的情節令我費解。但轉念一想,也許正如作者所說,對古代語言的教學,「對他來說,也就是雨鞋和雨傘」,是他「套子」的一部分。多疑和病態擔憂也是他鮮明的性格特徵之一,在法規的層層環繞之下,他會感受到安全和舒心。平日里人們普通的娛樂方式他敬而遠之;在學校中,學生的閑談也會令他惶恐和不安;甚至在教務會議上,與他朝夕相處,一同工作的教師們也被「壓得透不出氣」。他就像一朵烏雲,走到哪裡,就要給那裡的人陰沉的心情。

這樣的一個人居然准備結婚了!我想他的未婚妻必然是一位快樂的女子,不然怎能在「烏雲」邊久待呢?可是,漫畫給別里科夫帶來的壓力還未消除,他就親眼目睹了華連卡騎車時快樂的樣子。這對於「套中人」來說真是莫大的刺激了。他被迫接受著新世界帶來的一切新事物,這讓他恨不得將自己永久地封存起來。可是,未婚妻對他的「背叛」令他好不容易感到一絲快樂的生活被更深的憂慮所充滿,我想,這是別里科夫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況且他也無心去改變自己,融入新的時代。

他們愛情的決裂也無法避免,也許是柯瓦連科的推搡,亦或是華連卡那爽朗的大笑沖破了別里科夫內心中最後一點猶豫。他同時也絕望了,對他自己,對這個世界,活著對他來說是痛苦的,是奢侈的,在墳墓中或許會給他更多的安全感,一種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的慰藉。

別里科夫不是孤獨的,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中,必定有無數的套中人在痛苦的活著,他們相信套子,和一切能夠包裹住他們的東西,那能帶給他們安全感。他們的悲哀之處就在於他們所要沖破的東西正是他們所依靠的東西,他們的人生必然不會快樂。甚至在現今的社會中,依舊有無數人給自己帶上各種各樣的「套子」,或大或小,但卻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東西,失去它們而導致安全感的喪失是所有人都無法承受的。

別里科夫的安全感來自於「套子」,柯瓦連科和華聯卡的安全感則來自於變革,這令我不禁想到,我的安全感、現代人的安全感又來自何處?它們是否也像別里科夫的一樣脆弱呢?

《套中人》讀後感(篇2)

博馬舍曾說過:「我不得不老是狂笑著,怕的是笑聲一停我就會哭起來。」起初並不太理解博馬舍的這句話,是喜極而泣嗎?隨著歲月的流逝,我才慢慢理解了博馬舍的這句名言,原來在這世上真有博馬舍所說的這種人生體驗——當我以現在的年齡來讀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時,借用博馬舍的話便是,「我不得不老是狂笑著,怕的是笑聲一停我就會哭起來」。

可記得契訶夫的《套中人》?曾經讓我覺得相當可笑的別里科夫如今看來怎麼如此可憐。

別里科夫是個十足的套中人——即使在晴朗暖和的天氣里,他也穿著套鞋和棉大衣,帶著雨傘,而且,他的雨傘裝在套子里,他的懷表裝在套子里,就連他的小折刀也是裝在一個套子里;他的穿衣打扮使他的臉也像是蒙了一個套子;他熱愛他所教的古代語言,這也是他的一個套子……這一連串的描寫將別里科夫的形象刻畫得無比滑稽可笑。小說集中筆力刻畫了別里科夫思想的套子。用高中老師的說法就是別里科夫已經墨守成規到無人能敵的地步了——「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其中寫著禁止什麼事情,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軌、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垂頭喪氣」;「然而這個老穿著套鞋、拿著雨傘的人,卻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轄制中學算得了什麼?全城都受到他的轄制呢」……

另外,別里科夫的墨守成規更集中地表現在了他「差點結了婚」這件事上。被壓抑許久的生理與心理對愛情的需求,別里科夫對瓦連卡動心了。然而,一個促狹鬼畫的漫畫卻讓別里科夫有種天快塌了的感覺,於是他要向瓦連卡的弟弟科瓦連科解釋清楚這張漫畫與他無關。他的喋喋不休讓科瓦連科發怒得將他推下了樓。這一推在當時不要緊,後來竟要了別里科夫的命。契訶夫用調侃的筆法將別里科夫的墨守成規描寫得既可惡又可笑。

然而,再認真想想,比起可笑可惡之人,我更覺得別里科夫是個可憐之人。「現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鬧得他六神不安」,「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他深怕會出什麼事,深怕阿法納西來殺他,深怕小偷溜進來,然後他就通宵做惡夢,到早晨我們一塊兒到學校去的時候,他悶悶不樂,臉色蒼白」,他總是擔心地說道:「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來呀。」對於這樣一個每天都戰戰兢兢生活的人,我們其實更能夠理解他的墨守成規從而淡去對他的厭惡而對他深表同情,不是嗎?我們現在不是倡導要人道一點看世界嗎?那為何我們不能包容這位遠稱不上十惡不赦的別里科夫呢?更何況,他的墨守成規更大程度上應歸咎於他所生活的那個環境,不是嗎?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癖好,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舒適生活的定義,而這些說白了也就是我們的套子。別里科夫那些所謂的套子為何我們不能理解為他的性格與偏好呢?他喜愛小空間,喜愛過去,喜愛古代語言,他覺得這些東西能夠給他安全感讓他會感到舒心,難道這有錯嗎?我們的身上難道就沒一點別里科夫的影子嗎?真的,不要一巴掌拍死一個人,因為這個人有時候可能就是你。

再說擔心出亂子這又有什麼可恨的呢?從小到大我們不都一直被教育要謹慎小心、別出什麼亂子嗎?我們只能說,膽小的別里科夫過分擔心了而已,而這或許又是別里科夫最值得我們同情的地方。

或許唯有懷著一顆同理之心,我們才更容易接近契訶夫這位天才,才更容易獲得意想不到的人生體驗。

《套中人》讀後感(篇3)

現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活著許多類似於套中人的人,比如現在的那些明星和名人,他們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套中人,從文中來看,主人公為了同世人隔絕,不致受到外界的影響,他總想給自己包上一層外殼,給自己製造一個所謂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艷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著套鞋,帶著雨傘,他的雨傘、懷表、削鉛筆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來的東西。而現在的名人只是另一種表現形式,他們是不活在人們面前,不站在舞台的中央,聚光燈下,他們就不好受,就感到害怕。

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是我覺得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文中的主人公用盡各種方法,將自己掩飾起來,怕出任何亂子。而現實生活中,那些所謂的名人,用盡各種方法奪取娛樂周刊的頭條,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仿若離開人的眼前,他就會死。

文中的主人公有如此想法,是因為所在的社會,是封建的,迂腐的,不人道的。在沙俄專制的社會中,任何不利的言行都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因此主人公謹言慎行,小心翼翼,做任何事都再三考慮。而我們的社會呢,是一個自由的,民主的,正當的言行並不會引來非議,而不正當的言行只會讓你站在輿論的中心,並不會對你怎麼樣。在這樣的情況下鳳姐,芙蓉姐姐,犀利哥層出不窮,通過各種不正當方式讓自己活躍在別人的眼前,以別人嘆為觀止的表情為容。

並不是想批判誰,因為這2種現象都是正常的,它本身都是建立在一個社會發展的直觀情況下的,但是只是有些人把這些本該很正常的行為以極其誇張的方式表現了而已。文中的主人公過於謹慎,而現實生活中的名人又過度放肆。並不反對那些真正秀出自己的人,也不反對那些娛樂八卦。曾經有人對我指責說,那些明星分分合合關你什麼事,你關心他幹嘛。我只能說八卦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可是不能過分的八卦,任何事的極端形式都是很可怕的。

《套中人》讀後感(篇4)

《套中人》講的是一個名叫別利科夫的希臘語教師,總是畏首畏尾,自己的穿著打扮和思想都像是裝在套子里一樣。別里科夫最容不得別人說他,還總愛管閑事、愛告密,最後他被人嘲笑後抑鬱而死。

讀了這篇小說,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人有的時候不要管太多的閑事,不該你管的就不要管。我們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要懂得創新,不能害怕革命,要緊跟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舉止。

安東。巴普洛維奇。契科夫(Anton Chekhov 。 1860——1904),俄國劇作家、現代短篇小說大師。契科夫出生於俄國南部港口塔甘羅格市,其父為狂熱的東正教信徒,以開雜貨店為生,後因經營不善破產。為了躲債,他悄悄去莫斯科謀生,一家人相繼遷居莫斯科,只留下契科夫一人在塔甘羅格求學,度過了十分艱辛的三年時光。1879年,契科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醫,並開始嘗試寫作資助家庭。1884年,他大學畢業後在莫斯科附近行醫,同時繼續寫作。1892年,契科夫在梅里霍沃購置的庄園定居,從此開始了其職業作家生涯。在此居住的7年間,他與當地農民相處融洽,免費為他們治病療傷,為當地學校提供資助,進一步接近了中下階層的人民。1897年,契科夫因肺病復發移居雅爾塔,但仍堅持寫作。1901年,他與演員奧爾加。尼波結為夫妻。1904年,年僅44歲的作家病逝於德國巴登威勒。

《套中人》內容概要:描寫在日常生活中,別里科夫一刻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套子」。他晴天帶雨傘,耳朵塞棉花,把臉隱藏在豎起的大衣領里。他把思想藏在「套子」里,這個「套子」其實是沙皇政府壓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更令人詫異的是大家看見他都害怕,就是這么一個怪癖猥瑣的人,把大家壓得喘不過氣來,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之久,而全城的人們都受他轄制,大家在青天白日之下,不敢大聲喧嘩、不敢交朋友不敢寫信……總而言之,這樣一個極力想用一層堅固的殼兒把自己包裹起來的人,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最後悲慘的躺在棺材裡,終於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套中人》是俄國十九世紀末,大革命來臨之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以及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契科夫以批判現實主義的手法,寫出了「套中人」不值得同情而又可悲、可嘆的悲慘下場。

在《套中人》里,布爾金講述的關於別里科夫的故事,不僅探討了關於逃避現實、逃避生活和自我隔絕的主題,也折射出講故事人自身所處的現實,他在反思自身的生活境況:「我們住在擁擠、憋悶的城市裡,寫毫無用處的文章,玩毫無用處的游戲——所有這些不都是一種套子嗎?我們一輩子就和淺薄無能的男人,還有愚昧無聊的女人打交道,聽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廢話——所有這些不都是套子嗎?」故事的闡述者布爾金浮想聯翩,想到生活中的種種「套子」。小說的最後寫到伊凡內奇再也不能入睡,他站起來,坐到門外,點上了煙斗。或許,他在想:不能再這樣混沌的生活下去了!這樣一個結尾真得很耐人尋味!

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仍舊活在「套子」里,只要是人就不能免俗。本人用了兩天時間,拜讀契科夫的短篇小說集,在他的文章中倍感其筆觸嫻熟灑脫,帶有俄羅斯詩意的憂郁仍能穿透歲月,散發著持久的藝術魅力。願每一位重溫經典的讀者,都能走進與感受那個已經遠去的時代,貼近作家純凈而寬厚的靈魂,為自己尋覓一方幽遠寧謐的凈土!

《套中人》讀後感(篇5)

《套中人》是一篇老課文了,每次教這一課都會有點壓抑又有點無聊。那個用套子套起自己同時還想套住別人的別里科夫真的是一個讓人討厭的乏味的角色,除了嘲笑除了鄙棄除了痛恨,還能給他什麼呢?可是嘲笑鄙棄痛恨之後呢?是不是多少會有一點忐忑?在我們的內心的某一個角落,難道沒有別里科夫的影子嗎?別里科夫真的已經隨著他生活的時代銷聲匿跡了嗎?

新課標推行已有數年了,而我們身邊的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改革仍舉步維艱。所謂的選修課名存實亡,「必選」之下,「選擇」的本質流失殆盡;所謂的「學生自主學習」流於形式;所謂的多元評價只是空中樓閣,「分數」依然在一統天下。在由就業壓力轉嫁而來的高考升學壓力下,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自覺不自覺的選擇了分數這個套子將自己套起來,一切為高考讓路,一切唯高分是取,一切唯高考馬首是瞻。凡是不合高考的「規矩」的東西都要盡量規避。大家都知道,在高考這件事上,「千萬不能鬧出什麼亂子」!

「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放棄思考的權利更窩囊的事情了。」這是著名作家張煒在蘇州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的。他還說「可是這樣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別里科夫無疑是一個放棄了思考的人,不但自己放棄,他還想讓身邊的人都放棄。由不敢思考到不願思考到不會思考,作為個體的生命的光彩在逐漸暗淡,而一個個體生命暗淡無光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死氣沉沉的讓人窒息的社會。我們今天所處的是一個開放的多彩的時代,可是卻有很多人也放棄了思考。上級的指示安排,既定的程序步驟,熒屏的五彩斑斕,網上的海量信息……左右著我們沖擊著我們壓迫著我們,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將思考的權利交給了上級,交給了同事交給了電視和網路……我們只顧了關注今天的分數明天的大學後天的工作,卻沒有察覺自己對生活的感知日漸膚淺,對內心的審視日漸粗疏。別里科夫用他的「套子」拒絕了世界,我們則用自己的「套子」隔絕了自己。

生活在「套子」中並不可怕,因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必要的「套子」,作為社會中的人,也不可能完全脫離「套子」而存在。更何況,很多時候,「套子」的存在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無論身處怎樣的「套子」,都不放棄思考,都不隔絕自己。

F. 《契訶夫中短篇小說選》讀後感

(一)

契訶夫是世界文壇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經受了百年的時間檢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契訶夫的著眼點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從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對生活素材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選擇」,而在創作過程中又進行「推測、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質。所以我很喜歡契訶夫的作品。在這本短篇小說選中,最喜歡的還是其中的《變色龍》,《釘子上》和《萬卡》。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裡不一;《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幾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丑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二)

在契訶夫的小說中,我們既可以體會到這位文學家的憂郁和悲憫,也可以體會他如陽光一樣燦爛的幽默和童趣。其中的一篇作品《凡卡》,曾收錄在小學語文教材里,講述了一個叫凡卡的小男孩,才九歲就失去了父母,和爺爺住在一起,相依為命,後來又被送到鞋匠鋪子里當學徒,在那裡經受著的老闆非人的`折磨和虐待,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小說以凡卡給爺爺寫信為線索,把他經歷,以及對爺爺的思念貫穿其中,契訶夫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簡練卻又深刻的表達力深深地吸引住讀者的心。可憐的凡卡拚命為老闆做事,得到的卻是無情的挨打,一些殘羹剩飯,甚至沒有,晚上無法好好睡覺,天天熬夜為老闆孩子搖搖籃的痛苦和每天睡在過道里、連鞋子也沒有的悲慘生活……這種生活,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真是太殘酷了,殘酷得能摧殘一個還未成熟的生命!其中的信件里說的話尤其讓人揪心地痛:「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把我帶走回家去,帶回村子吧,我再也受不了了……要不,我就要沒命了……」看到這里,我的心發出一陣的傷痛,凡卡這個可憐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提起死亡和悲痛,他的命運真是太悲慘了!

想想凡卡,又想想現在的孩子,他們的生活過得多幸福啊!可是又有幾個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呢?當幸福太容易得到,當現在的獨生子應有盡有,不懂得珍惜,幸福就會變得廉價。那麼,有誰會知道這個凡卡遭受著非人的磨難,他的要求又多麼的簡單!凡卡只想回家和親愛的爺爺在一起而已……故事的結尾又留下一個懸念,凡卡的爺爺能收到這封信嗎?凡卡以後的生活又會怎樣呢?當然,這個故事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凡卡那甜蜜的夢雖是虛幻的,卻深深地觸動我們的心靈……閱讀契訶夫的作品,尤為重要的是體察這位作家的仁愛之心,愛普通的人,同情他們痛苦的遭遇,這是作者難能可貴的品質。假如能擁有契訶夫那樣的胸懷和頭腦,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培養的「素質」,它是那樣簡單,又是那樣復雜。

(三)

我很喜歡契訶夫的作品。在這本短篇小說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其中的《變色龍》,《釘子上》和《萬卡》。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裡不一;《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幾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丑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讀了這本小說選後,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

是牆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並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國的當年!(.)

熱點內容
2020韓國最新R級小說 發布:2025-02-25 02:08:19 瀏覽:18
小說親愛的鬼先生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2-25 02:07:33 瀏覽:780
絕品闊少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25 02:07:27 瀏覽:340
經典穿越小說推薦完本男生版 發布:2025-02-25 02:06:37 瀏覽:679
重生攻獨寵侍衛暗衛系列小說 發布:2025-02-25 02:05:56 瀏覽:703
言情夢小說網下載 發布:2025-02-25 02:04:29 瀏覽:80
貌似純潔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2-25 02:04:22 瀏覽:863
短篇小說朗讀經典語錄 發布:2025-02-25 02:01:40 瀏覽:635
三千青絲落成錦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25 02:01:37 瀏覽:860
妃子重生的小說 發布:2025-02-25 01:56:02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