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名家小說有哪些
Ⅰ 短篇小說三大名家
莫泊桑和契科夫、歐亨利並成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1)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丑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莫泊桑受福樓拜的影響極大,他具有獨特的視角,見他人之所不見,以平淡的情節塑造人物,真實的細節凸現性格,反映了現實的思想內容,又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格調。
莫泊桑從描寫司空見慣的平凡小事著手,把短篇小說的技藝運用到了盡善盡美的極致,形成了逼真、自然的寫作風格。他的敘述筆調幾近白描,生動而惜墨如金,寥寥數筆,人物的環境、氣氛躍然紙上,描寫用詞准確、言簡意賅,可以說是字字珠璣。
(2)契訶夫
十世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既幽默又富於悲劇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3)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曾被誣告罪入獄三年。後遷居紐約,專事寫作,他幾乎每周寫一篇短篇小說,供報刊發表。他一生創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偽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
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復雜的感情。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以含淚的微笑著稱。他還以准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極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Ⅱ 世界短篇小說都有什麼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有以下三人: (1)莫泊桑 (2)契可夫 (3)歐.亨利。 而能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只有莫泊桑。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契可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歐.亨利 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
《世界最好短篇小說大全集》精選薈萃了中外著名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品,許多都是名家名作,都經歷過長期的考驗,非常具有文學價值,是廣大讀者朋友閱讀和珍藏的良好版本。
第一輯 某國秘密故事
頭發的故事
一件小事
庄園恐怖夜
命系一發
避雷針
光榮的事情
一千元
喂鴿者
一個悲劇
雨中的貓
三聲槍響
幸福的紅玫瑰
奧利和特魯芳
飛行員的抉擇
小布托拉
白菜湯
瑪莎
出名
在郵局裡
紀念冊
幸福
傷痕
狗的嗅覺
天才的真正智慧
勞動、死亡和疾病
森林之路
羨慕
美麗的女店主
神秘的敲擊聲
吃白食
雪比亞麻布更白
瓊斯先生的悲慘命運
「諾曼底」號遇難記
西班牙的婚禮
廣告的受害者
最後一課
一局檯球
兩所客棧
養老金
玩笑
猶大的面孔
兄弟
桔子
「惡」的化身
檸檬女
陰謀
解脫
某國秘密故事
香粉
騎桶者
往事一頁
第二輯 被盜去的情書
寒宵
毒蛇
渺茫中
被盜去的情書
橢圓形肖像
誤會
經紀人的羅曼蒂克
心與手
魔術師的報復
忠心不二的公牛
外國佬
美滿的婚姻
初戀
雅普雅普島的金喇叭
最好的忠告
寬恕
一個東方的傳說
路過
橫禍
威脅
柔弱的人
柯留沙
一隻套鞋
窮苦人
三個問題
幸福
離家出走
身教言傳
逃往埃及
看望
選擇
貓的天堂
侯爵夫人的粉肩
知事下鄉
無罪的女傭
可笑的悲劇
屠殺不朽的人
蛙
戀愛圈套
假如是你的話
墳墓掩蓋了醫生的罪過
馬術表演
默哀
通向天堂的彎路
第三輯 敞開著的窗戶
白光
紙幣的跳躍
太太與西瓜
老婆婆的故事
好朋友
等著的轎車
財神與愛神
橋畔的老人
聖潔的東西
瞎子
黃手絹
金星人的挫折
白手起家者
失敗
一本令人不安的書
公民證
裝電話
幸福的女人
失眠
維佳,往窗外看
查無此人
綁架
被遺忘在角落的人
聰明的法官
……
第四輯 獲得愛的磨難
第五輯 難解決的問題
第六輯 他們要學狗叫
Ⅲ 鐵凝小說:名家精品閱讀之旅作者簡介
鐵凝,一位活躍於當代文壇的傑出作家,身兼多重職務,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同時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她的創作成果豐富多樣,涵蓋長篇小說如《玫瑰門》、《無雨之城》和《大浴女》,中篇小說如《麥秸垛》、《對面》、《午後懸崖》、《永遠有多遠》和《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等,短篇小說則包括《哦,香雪》、《孕婦和牛》、《馬路動作》和《安德烈的晚上》,散文和電影文學劇本共計百餘篇、部,字數逾300萬字。1996年,她推出了代表作集《鐵凝文集》五卷本,展示了她的深厚文學功底。
鐵凝的小說作品屢獲殊榮,其中《女人的白夜》散文集更是憑借其獨特魅力贏得了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她的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在第二屆時又榮膺魯迅文學獎,顯示出她在文學領域的高超造詣。她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還被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部分小說作品甚至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如根據《哦,香雪》改編的電影在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青春片最高獎,而《紅衣少女》則在1985年中國電影界收獲了「金雞獎」和「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的雙料榮譽。值得一提的是,鐵凝的部分作品還被翻譯出版並在香港和台灣地區發行,進一步擴大了她的影響力。
Ⅳ 汪曾祺代表作是什麼
汪曾祺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羊舍一夕》、《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等。
1、《受戒》
《受戒》是汪曾祺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2、《大淖記事》
《大淖記事》是汪曾祺以故鄉高郵為背景創作的鄉土系列小說之一,洋溢著和諧清新之美,處處充滿了對健康美麗人性的描繪。
他以優雅散淡的筆觸,靈敏細致地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平凡中折射出人生哲理。他的小說從容平淡,給人一種」不可言說的溫愛「,就像一幅幅生動活法的畫,是一個愛與美的世界。
3、《雞鴨名家》
《雞鴨名家》是現代作家汪曾祺早期創作的一篇小說。小說主要寫了余老五和陸長庚兩個風俗人物,表現了作者對大千世界萬物的欣賞,以及對普通人的關心與尊重之情。
《雞鴨名家》寫了兩個風俗人物:余老五,陸鴨。余老五是孵小雞的炕房師傅,每年炕房把大缸糊上泥草,加溫烘孵雞蛋,「下炕」是鄉間盛事,三牲五事,大香大燭,燃放鞭炮,磕頭拜敬祖師菩薩。
4、《異秉》
《異秉》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創作而在新時期又重新修改發表的短篇小說。作者以簡潔恬靜的筆調描繪 了蘇中小鎮高郵的風土人情,世事雲煙。
刻畫出王二等勤儉謙恭的凡俗人物矜持萎瑣以至於自虐般的生 存狀態。雖然此作一如汪氏其它小說一樣有著彷彿和諧溫存的情致,亦含作家對人物生命形式的審視,是對苦澀人生的悲憫與憂傷。
5、《羊舍一夕》
《羊舍一夕》中作者汪曾祺的精心構思、精妙的文學語言,將四個可愛的農場少年不同的性格、生活命運和一個詩情畫意的羊舍之夜聯系在一起,他創造了人物個性,創造了詩意,創造了美。他的創作如一幀舒展自如的連續的畫軸。
Ⅳ 蕭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
中篇小說:《生死場》(原名《麥場》)、《馬伯樂》 短篇小說:《三個無聊人》、《王阿嫂的死》
散文:《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餓》。
拓展資料: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瞎余跡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願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只輾轉回去過一次。
折疊名家點評
林賢治(詩人、學者):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後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磨並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於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夏志清(文學評論家):沒有在毀彎《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呼蘭河傳》的長處在於它的高度的真實感,蕭紅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葛浩文(美國漢學家):蕭紅在本質上是個善於描寫私人經驗的自傳體式作家。
章海寧(記者、蕭紅研究會副會長):我更願意把蕭紅歸類為是一個貧民作家,她筆下的主角經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蕭紅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體會到處於社會中弱勢群體的艱難和不易。
張耀傑(學者、傳記作家):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